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ID:10833247

大小:4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8

上传者:U-418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_第1页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_第2页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_第3页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_第4页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世界金融危机与我国的财政政策 摘 要:美国次债效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演化成席卷全美、涉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危机已从美国蔓延至全球,从金融体系蔓延至整个实体经济范围。这场混合方式的金融危机,危害之大,超出了早先普通人的估量和判别。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开展中国度,同时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的组成局部,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救市方案关系到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开展。在这样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中央重启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前景并不阴暗。为此,笔者对此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微观经济背景、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以及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等效果停止了复杂的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危机财政政策    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从2008年10月份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下调、出口减少、金融业调整、现在又正冲击我国国内行业和企业,形势非常严峻。      (一)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各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世界经济在09年陷入衰退状态。IMF已宣布将2009年全球经济的预期增长下调至2.2%,此前的预期数据为增长3%。世界银行也预计发达经济体2009年可能陷入整体负增长。报告预计,2009年发达国家经济可能出现0.1%的负增长,此前预期为增长2%。IMF则认为,发达经济体明年可能萎缩0.3%,为二战以来首次。除加拿大外,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明年预计都将出现负增长,其中,美国经济预计将负增长0.7%,欧元区预计萎缩0.5%,日本预计萎缩0.2%。世界贸易量增长将放缓至2.1%。      受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也正明显下滑。2008年四个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10.6%、10.1%、9.0%、6.8%,全年平均年增长9.1%,至此我国GDP增长连续五个季度回落。而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下降,IMF认为增长速度为5%,世界银行认为7.5%,德意志银行认为7%,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预测是9.5%。不过按国家统计局运用的生产法计算,可能是8.5%左右。所以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就是“保8”,8%的增长率被业内默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底线。如果降至8%以下,届时我国就业压力将相当大,经济放缓的社会成本大大超过其经济成本。因为自1990年以来,我国只要是实际GDP增长率高于10%的年份,新增城镇就业机会超过900万个;而在实际GDP增长率低于10%的年份,新增城镇就业机会则低于900万个。在实际GDP增长率为7.6%的1999年,新增城镇就业机会尚不足200万个。       (二)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美国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国政府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开始海外投资。国内银行纷纷购买美国债券,进军海外市场。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7月,中国持有5187亿美元国债,持有“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相关债券3000亿至4000亿美元,占官方外汇储备的近20%,中国商业银行持有“两房”相关债券头寸253亿美元,中国投资公司持有摩根士丹利9.9%的股份,中国商业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相关债券约6.7亿美元。根据雷曼兄弟破产文件显示,前30大无抵押债权人主要是亚洲金融机构,包括日本的Aozora银行、我国的中国银行,共有7家中资银行持有雷曼债券。此次金融危机让中国金融机构的投资不赚反赔。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严重打击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也影响国内金融市场信心。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些大型投资银行的纷纷倒闭,使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对中国而言,美国顶尖级金融机构的相继破产,也给中国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传来的次日,我国沪深两市银行板块全线暴跌,其中,工商银行跌9.95%,建设银行跌9.94%,中国银行跌9.17%,多达8家银行股跌停。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另外,由于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了自保开始收缩银根。母银行紧缩银根,使在华的分银行和支银行的投资大幅收紧。      不过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并未完全开放,货币不能自由兑换,我国银行国际交易额不大,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冲击是有限的。另外,中国在金融监管方面从未有丝毫放松。面对这场危机,中国金融界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控制金融市场开放的节奏,采取渐进式的开放模式,不允许金融全面自由化。对已经或试图进入中国的金融业务,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设立必要的准入制度,加以区别和限制,以保护市场,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三)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金融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我国对出口产生重要影响。汇丰银行在2007年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出口有60%是输出到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就占了28%,因此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对从中国进口的需求减弱,将导致企业减产、工人失业、企业亏损。目前,许多企业已陷入倒闭和破产的困境。面临困难的企业越多,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就越大。日前,据里昂证券(CLSA)公布,中国9月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7,低于8月份的49.2,亦继创有调查以来新低。  (2)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1.15,比8月份回落0.63点。至此,全国房地产景气指数已连续十个月环比回落。截至9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2%。同时,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开始显现,加上国际金融危机下,各银行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惜贷氛围比较严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此外,由于美国本土发生金融危机,引起诸多金融机构积极抛售在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以应对本国流动性不足。几种因素综合夹击下中国房地产业拐点的到来不可阻挡。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大引擎的熄灭。       中国出口企业正面临国际市场波动、国外订单不足、产品价格下跌、成本升高、效益下滑的局面,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吸纳劳动力多、就业面广,但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已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破产、停工。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在出口大户纺织业中,倒闭的中小企业更是超过1万家,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超过2000万工人被解聘。      (四)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就业的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美国通用汽车、福特以及克莱斯勒汽车三巨头因销量下降,经营出现巨额亏损,面临在破产保护下被迫重组,现已大量关闭各地工厂和大量裁员。对经济增长的担忧也使得全球股市依然熊气弥漫。从2008年的最高点至今,欧美各发达国家的主要股指都已跌去一半左右,俄罗斯、巴西等国的股市跌幅更达60%—70%。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最直接的冲击无疑是出口加工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将成为此次危机后续打击最主要的受害者之一。从数据来看,中国企业2007年全年名义利润增速为34%,而2008年1—8月份已降至19%。       金融海啸的冲击也引发“裁员潮”。美国劳工部2009年1月公布报告显示,国内去年12月失业率为7.2%,创16年来新高,超出先前7%的预期。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欧盟失业率继续上升,2009年1月份达到8.2%,失业人数已达1300多万人,创下了两年来的新高。      由于这次金融危机传导的方式在中国和美国的方向完全不一样——美国是从虚拟经济开始向实体经济传导,而在中国首先发生在实体经济领域,先在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身上产生后果,然后再进一步向虚拟经济,同时向消费领域、社会领域传导。所以由于我国实体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根据对我国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国企业用工需求下降了5.5%。2008年底已经有400万农民工提前返回家乡。劳动力需求在减少,但我国劳动力供给却在增加。现在我国每年净增新劳动力800万~1000万人,再加上农村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城市下岗并需要再就业的人员,每年新增需要就业的人数将维持在2000万人以上(也有人估算为2400万人)。      此次的金融危机将使我国2009年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称,2009年我国实际失业率可能接近10%。      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面对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也在迅速调整政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以扩大内需为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多依赖于出口和投资,而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却始终没为中国经济做出明显贡献。数据显示,自2002年来,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逐年下滑,2007年该数据已由5年前的43.6%下降到39.4%。      此次金融危机说明经济增长对国外经济的依赖程度越高,经济的稳定性则越差,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模式。现今我国已由出口拉动型经济向内需推动型经济转换。出口型产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但许多行业如:教育、医疗、环保、能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供应短缺,这些行业需求旺盛,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      我国政府已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十项措施分别为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为了提振内需,弥补外需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我国宏观调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让中国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如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跟1998年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政府投资领域主要是基础设施,而这次积极财政政策政府加大了对民生的投资,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财政支出将重点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更多地向弱势群体比如农民和农民工倾斜,同时也偏重于出口行业,以解决收入不平衡的问题。      此次新的消费亮点是拉动农村消费。国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我国将加大农业各项直接补贴的力度,2008年总体补贴水平是1029亿元,2009年预计会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这将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有“家电下乡”将拉动经济增长。据测算,农民消费每人增加1000元,全国就能增加内需9000亿元。未来“家电下乡”推广实施的4年,可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      (二)以扩大内需为主,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化,我国货币政策也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央行已经制定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五大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进一步改进中央银行金融服务等五大方面。国家也频频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信贷投放总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使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降息是当前货币政策的必然选择。从国际环境来看,目前全球进入降息的周期。尤其是美国、日本,甚至进入了“零利率时代”。2008年12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从1%下调到了0—0.25%的范围。美国的“零利率”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一种压力,如果我国还维持着较高的利率而不调整,那么,人民币就很可能成为国外投资者进行“套息交易”的对象。为了避免我国财富的流失,降息是不可避免的。      从国内的经济环境来说,降息也是迫在眉睫。虽然2008年11月26日央行采取了10年来最大的降息行动,一次降息108个基点,但我国经济形势严峻的局面还在继续,经济数据还在下滑的过程之中。2008年11月PPI涨幅仅为2.0%,涨幅创23个月新低。11月的CPI为2.4%,比10月份下降0.8%。为此,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降息5次,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及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降至5.31%及2.25%。      不过美国大幅降息,甚至实行零利率对国民的利益伤害不大。因为美国是一个低储蓄率的国家。其国民不仅不存款,相反还贷款消费。所以,美国大幅降息甚至零利率对那些贷款消费的国民是有好处的。      而中国是高储蓄的国家,经过2008年的五次降息(其中4次存款降息)之后,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由414%下调到2.25%,这也意味着储户每存100元钱,一年将少得1.89元的利息收入,储户的财富缩水了1.89元。因此,如何保护我国储户的利益,需寻良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曾向我国政府建议,中国每人发800元购物券(即共计1万亿消费券)以刺激消费,每人800元的购物券,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对居民储蓄利息损失的一种弥补。南京市就通过发放2000万元旅游消费券带来2亿元收益,现在南京市房地产开发商派发购房券以引导楼市需求旺盛。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以来,2008年12月各项货币信贷指标开始全面回升。其中,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比上月高出了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比上月高出2个百分点;2008年11月、12月,2009年1月,国内金融机构新增信贷分别约为4400亿、7700亿、16200亿,增势迅猛。更能反映资金活跃度的M1也同时出现了积极改变,2008年12月M1同比增速为9.06%,改变了此前7个月连续下滑的格局。      信贷额度增加固然是政策作用的体现,但关键还是要让贷款真正作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让货币政策效果显现的关键节点。      (三)加强投资力度,促进我国产业升级       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加强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政策合力。      在我国扩大内需的10条措施中重点提到,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此次重点投资项目京沪高铁开工建设以来,铁路建设者和科研人员组织开展了44项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阳江核电站的设备当中,80%以上由国内企业为主承担制造。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的用钢需求,必将极大增强我国钢铁企业在高质量产品上的生产能力。除上述工程外,此次投资的许多项目“门槛”都很高,对技术、材料、施工、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将得以应用,实现产业化生产,进而提高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化能力。为鼓励自主创新,帮助中国企业解决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竞争力不强、过分依赖外需、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我国政府决定,除在2008、2009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集中1000亿元投入发放专项研发资金外,在融资方面也将给予倾斜。      此外中国政府最近发布完毕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融、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10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这十大产业规划不仅能够帮助这些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而且还能提升中国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增强中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减缓国外需求萎缩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上述规划几乎都包含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内容。中国政府不仅扩大对铁路、石化等领域的投资,还出台税费减免、补贴等措施,仅补贴农民购买家用电器和农用汽车等产品就可望拉动上万亿元产品的消费。产业规划不仅着眼于解决当前困难,更着眼于长远发展。鉴于中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低下等各种痼疾,振兴规划中还纳入了增强行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内容。为促进升级,汽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振兴规划里着重提出了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加快行业重组。汽车业振兴规划细则明确提出,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企业减少到10家以内。在经济困难时期,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往往会脱颖而出,而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常常被兼并甚至破产。这样,资源才能实现最优配置,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才会得到提升。      纳入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就业人数达1亿多人,涉及3亿农民生计,除物流业外,其余9大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总额的约三分之一。这些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上缴税金约占中国税收收入的40%;中国股市接近六成的上市公司都分布在这些产业中。      上述产业振兴规划产生的最大作用是将带动我国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即从“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从生产、流通、政策、标准等方面全面进行优化和升级。      由于中小企业占据全国企业总数九成以上,为缓解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我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人民银行、银监会安排专项信贷规模用于中小企业,各地方政府采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提高出口退税率以促进出口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回落,我国出口出现下滑,出口企业困难进一步增加,这将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调整,帮助企业树立信心、渡过难关。      2008年8月1日起我国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2008年11月1日起,继续上调348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中国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自2008年12月1日起,再次提高3770项产品出口退税率,主要包括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等受国际经济影响较大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同时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      自2009年2月1日起,我国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到15%,调整涉及3325个税号,并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出口退税率的上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出口压力,也有利于缓解综合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我国先后四次上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所涉及商品出口均有所增长,2009年1月份服装出口105.1亿美元,增长5.7%;鞋类产品出口29.1亿美元,增长10.6%;箱包出口11.5亿美元,增长8.3%。      此次出口退税调整是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支持企业扩大出口的一项政策措施,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以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克服经营困难健康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引导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出口退税的增加,的确能减轻企业的部分负担,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海外客户订单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国际议价能力普遍较弱,国外进口商以出口退税率上调为借口,要求我国企业下调出口报价,国家上调出口退税率的部分利益可能被外商挤占,政策刺激效果会被削弱。      为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应继续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海外新兴市场,努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出口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从数量竞争转型到品牌竞争。在出口结算货币选择方面,需要避免汇率风险,警惕国外严苛的标准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在积极拓展其他海外市场的同时,可以扩展国内市场,用国内的消费来消化“过剩”的产能。我国颁发的各行业振兴规划中也明确表示,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启动庞大的农村内需市场,将是出口企业的一大出路。    参考文献:[1]陈志武中国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J]中国新闻周刊,2008(9)[2]徐洪才中国如何应对即将来临的美国金融危机[J]党政干部文摘,2008(8)[3]刘先雨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J]时代经贸,2008(11)[4]徐克恩鄂志寰美国金融动荡的新发展:从次贷危机到世纪性金融危机[J]国际金融研究,2008(10)[5]茹璧婷: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前沿,2008.18   [6]尚文涛: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J].商情,2007.02  [7]金融界专题—2008年第三季度经济数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