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6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ID:19736490

大小:170.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0-05

上传者:U-2462
6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_第1页
6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_第2页
6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_第3页
6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_第4页
6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6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6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审计证据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审计证据的特性与鉴定,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复核;熟悉审计证据的种类及其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审计档案的管理;了解审计证据的定义和作用,审计证据的收集与综合,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的特性、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复核及审计档案的管理;难点是理解不同类型审计证据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审计证据的鉴定。 第一节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种类(一)审计证据的定义和作用定义: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用来说明被审事项真相的一切凭据。(审计结论的基础)或1301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参见2008注会117页意义:整个审计工作过程,就是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和综合的过程。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1.按存在形式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状况证据) 实物证据指经过审计人员清查盘点确实存在的实物一般说来,对实物资产(现金、有价证券、存货、固定资产等)均应取得实物证据获取方法:清查盘点或观察优点:对实物的存在性具有最强的证明力缺点:不能证明实物的所有权和价值(另行审计,配合使用) 书面证据针对书面资料审查而获取的证据作为证据存在的主要形式,根本在于其可靠性大小实物证据、口头证据等均要以书面证据的形式存在(但本质不是书面证据) 口头证据或称言词证据、陈述证据,是指针对审计人员的调查询问,有关人员的答复(如询问笔录)口头证据本身不具备可靠性,主要是提供审计线索 环境证据或称状况证据,指对被审事项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狭义的环境证据主要就是指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环境证据不是基本证据,主要是帮助审计人员对已获取证据的判断和利用。 2.按来源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关联单位证据 亲历证据审计人员自己编制的计算表、分析表、调整表等可靠性较大(关注亲历时的环境) 外部证据从被审计单位外部机构或人员编制的资料中获取(强调书面资料的编制者是外部)包括(1)直接从外部获取(2)从内部获取(如购货发票)对(1)主要关注资料提供者的品行、能力、资格。对(2)主要关注资料被涂改的可能性及难易程度。 内部证据指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形成的资料中获取,包括(1)从内部获取——证据获取的主要渠道。如:会计记录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申明书其他书面文件(2)从外部获取(如销售发票)主要关注产生资料的内部控制3.其他分类按相关程度: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按是否经过加工:自然证据/加工证据按重要性:基本证据/辅助证据/矛盾证据 二、审计证据的特性参见2008注会118页(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足够性)——数量要求(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质量要求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有用性)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真实性)(三)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注意:尽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三、审计证据的获取(一)主要影响因素重要性因素审计风险成本效益原则注意:审计人员可以考虑获取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仅以获取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程序。抽样决策 (二)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参见2008注会121页检查记录和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四、审计证据的鉴定(一)充分性鉴定(审计证据的整体鉴定)(二)可靠性鉴定(单个审计证据的鉴定)(三)相关性鉴定(单个审计证据的鉴定) (一)充分性鉴定1.错报风险的影响。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2.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二)可靠性鉴定具体参见2008注会119页1.看来源——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2.看相应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3.结合证据本身的性质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能够相互印证,与该项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则具有更强的说服力。4.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 (三)相关性鉴定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五、审计证据的综合利用通过分类、计算、比较、小结、综合形成审计证据组相同证据组相关证据组注意:排除伪证区别现象与本质按重要性对证据进行取舍 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一、涵义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将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和收集的用来证明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的经济事实和资料,按照一定的格式编制的档案性原始文件。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汇集,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参见2008注会127页二、分类1.基本分类(按性质和作用分):综合类;业务类;备查类(含义、主要形式)思考:一张工作底稿上半页登记的是被审单位的领料制度流程规定,下半页登记的执行情况。上半页是备查类,下半页是业务类。让你选择归档的时候算备查类还是业务类?2.其他分类(编制主体):被审计单位或第三者提供的资料;审计人员自己编制的;被审计单位与审计单位共同编制(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作用1.有利于组织协调审计工作。2.有利于审计工作质量控制。3.有利于考核审计工作业绩。4.便于编制、佐证和解释审计报告。5.便于制定以后各期的审计计划。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格式参见2008注会128页1.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审计工作底稿包括审计人员记录、编制和收集的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资料和文件等。对于具体的审计事项,由于性质、目的、要求、采取的方法的不同,与之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也不尽相同。具体每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与审计工作底稿的不同种类有着密切关系。 2.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10个方面)参见2008注会130页3.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和繁简程度是审计工作详略程度的具体表现,合理确定其格式和繁简程度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不可忽视的方面。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格式和内容的繁简程度时,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多种格式。参见2008注会132页表7-1、表7-2 五、复核1.复核要点引用资料是否翔实、可靠利用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结论是否恰当2.复核要求形成复核记录书面表示复核意见签名、日期(表明复核责任)参见2008注会133页 3.三级复核制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以主任会计师、项目负责人和注册会计师为复核人,对审计底稿进行逐级复核的一种制度。第一级,注册会计师详细复核,逐张复核;第二级,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审计组长)一般复核,对重要会计账项、重要审计程序、重要调整事项的复核;第三级,主任会计师(合伙人),重点复核,对重大会计审计问题、重大审计调整、重要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六、归档管理审计工作底稿经过分类整理、汇集归档后,就形成了审计档案。新准则规定:从审计结束60天内必须归档1.审计档案的分类参见2008注会134页永久性档案当期档案新准则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2.审计档案的所有权与保管3.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 保密的例外情况(办理了相关手续)依法查阅(法院、检察院及其他部门因工作需要,可查阅有关底稿)行业内部检查(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执业情况检查)不同会所因工协作(更换会所,后任调阅前任会所档案;合并会计报表审计;联合审计;其他) 思考题:1.审计证据的种类,与审计程序、审计目标的关系。2.审计档案的保管与复核。3.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的含义与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