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思辨的火花

点燃思辨的火花

ID:3149476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点燃思辨的火花_第1页
点燃思辨的火花_第2页
点燃思辨的火花_第3页
点燃思辨的火花_第4页
资源描述:

《点燃思辨的火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点燃思辨的火花  笔者曾经组织学生进行过一次课文《逍遥游》(节选)的改写活动。要求将其结构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来重新组织,即什么是“逍遥游”,为什么要“逍遥游”,怎样才能“逍遥游”。本想重新梳理一下文本,为下一个教学目标作铺垫,但出现的问题却十分明显。不少学生能够读背课文了,但对文章的观点却根本抓不住。重新架构的文章段落之间缺少内在的逻辑关系。基于此,“能够对庄子‘逍遥游’思想作出一定理解”的课堂目标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培养遵循一条变化着的曲线――由“感悟”上升到“思辨”,由“思辨”上升到“研究”。在语文各个专题的学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

2、料、分析比较等)、解决问题(归纳整理、论证阐述等)的各项能力。当前的阅读教学缺少思辨,缺少必要的、有质量的思维活动。  詹丹认为“思辨式阅读的一个重要外显特征就是让阅读者从嘴的发声转化为静默的用眼用脑的思考”。“思”就是带着头脑,“辨”则是分析和判断。思辨思维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形式。美国学者格拉泽尔认为:在一个人的经验范围内,有意愿对问题和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这种态度就是审辨式思维。在学生还不具备“意愿”、不能“全方位”思考问题时,我们能不能激起他们的“头脑风暴”,让他们能够更为有理有据地判断和分析,就成为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关键。  一、勾连现实,寻找古人的精髓4  传统文化的学习在中学

3、阶段正在被重视。许多诗文名篇都进入教材,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定内容。许多名篇都被作为单纯的语言素材使用,教师对古汉语的词义、字义、语法结构津津乐道,学生绝大部分的笔记都是一些文学常识、字词释义,甚至有些还是整篇的翻译。教了几十篇,对学生的思维启迪毫无用处。最终学生脑海中停留的都只是呆板的语言知识,根本无法领会作者的用意,更无法与作者产生跨时空的对话与交流。  苏教版必修一中所选的《师说》是韩愈的名作。全篇对“老师”“传道受业解惑”的职业作用阐述有划时代的意义。当时唐代社会的学风正应了文中所说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正是为了引导学风,才写下了这篇名文。通过课堂讲解,在明确“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些作者鲜明的观点之后,我组织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教材编辑,你会把这篇文章选入教材吗?要求学生要有态度、有观点、有依据地发表意见。结果是超过七成的学生都拒绝把《师说》选入教材,他们给出的理由往往是文章不适应现代潮流或是观点不吸引人等。这是学生很真实的思想反映。通过课文讲解他们只知道韩愈在倡导学习,对这两句“口号式”的观点没有切身体会。学生的思维往往立足于自己本身的生活经验,在自我中心的思维意识下,常常将非理性信念视为理性的。在现代社会张扬自我的大环境下,要让学生来评价韩愈其实是很难的。4  因此,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进一步讨论:请结

5、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现代人的学习对象都有哪些?这个问题是开放式的,学生们会说出许多答案。接着请学生再整合一下,他们会发现现代社会学习的对象早已扩大,不再局限于传统观念中的书本,还有游戏网络、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等等。这些都是韩愈“师道”思想的衍变。最后再次回到先前的问题中,但问题有变:你认为编辑为什么会把这篇文章选入教材?学生在理解韩愈的“去身份,去年龄,唯求道”的思想可贵之处后,就可以有理有据地来回答了。  二、大胆假设,探求今人的智慧  现代的论说文或科学随笔类的文章选入教材的本身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常见许多老师只是把它们作为论述方法的例子来用,其实有点大材小用了。《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6、》是一篇易被略过的现代文。许多老师不教它的原因是觉得这篇文章就是借麦当劳在讲一些文化观点,况且作者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写的,而如今麦当劳也不再是个新鲜事物。所以师生们的兴趣似乎都不大。如果仅仅把文章的阅读停留在对内容观点的梳理上,文章的可读可教性会大打折扣。细读文章之后,我把课文内容观点的梳理寻找放在了课前预习作业中,在作业反馈的环节中把课文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梳理清楚。课堂上的时间主要是用于思辨思维的训练。  课文选取的论述对象“麦当劳”是大家都熟悉的,但作者想表达的文化观点又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正因为熟悉,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停滞,又因为陌生,学生的思维也会沉寂。胡适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7、4这时一定要有个问题能激起思维的运转才行。如果课文的题目变成《中国文化中的麦当劳》,文章的内容会做怎样的调整?学生纷纷表示,原本文章以小见大、由点到面的论述方法要整个调整,课文将完全改头换面。接着再问一个问题:能表现中国文化的事物很多,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为什么作者要选用麦当劳,你能替他说说理由吗?这个问题涉及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更多的思考和提高分析能力。只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生活的背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