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课件邹旭1

《人琴俱亡》课件邹旭1

ID:36930418

大小:52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1

《人琴俱亡》课件邹旭1_第1页
《人琴俱亡》课件邹旭1_第2页
《人琴俱亡》课件邹旭1_第3页
《人琴俱亡》课件邹旭1_第4页
《人琴俱亡》课件邹旭1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琴俱亡》课件邹旭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找出你认为读音需注意的字词,在书上注音2、找出你认为翻译时需注意的词句,用红笔加点。3、把你预习时有疑问的词句画出来。自主学习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人琴俱亡人琴俱亡1、课文选自哪一本书?《世说新语》2、文中兄弟俩是谁?他们的父亲是谁?王子猷、王子敬王羲之热身抢答一读:读准字音友情提醒: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自由朗读: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把你们组认为重要的词句写在白板上(红笔)把你们组讨论后仍然不能解决的词句写在白板上(黑笔)AB组:重点研究第一段CD组:重点研究第二段小组合作疏通词句达标

2、反馈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敢来挑战“轮流翻译”吗?二读:读出韵味读出古文的韵味,初步感知人物情感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你对课文内容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小组讨论王子猷在推知弟弟死去时,真的不悲吗?那他为什么悼亡时又“恸绝良久”?这不是矛盾吗?要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来看一看王子猷这个人。《世说新语》里记载了有关他的

3、许多故事,以今天的眼光看来,王子猷绝对是个怪人。比如,著名的有“雪夜访戴”的故事。王子猷住在山阴(今属浙江),夜半醒来,百无聊赖,于是打开房门,命下人酌酒,环顾四周,一片皎然。因起彷徨,咏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安道。戴安道就是当时著名的画家和隐士戴逵,其时隐居在浙东剡县,王子猷当即连夜乘小舟去拜访他。小舟在风雪中走了一夜,终于赶到戴逵的家门口时,他却忽然改变了主意,转身又按原路打道回府。有人问他怎么不见戴,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通过以上的几个故事,王子猷标新立异的行

4、为可见一斑。再来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探究。《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同《世说新语》其他篇章一样,也集中地体现了魏晋文人的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按儒家礼教,居丧期间不得有欢娱表现,而子猷在探丧时直入灵堂准备弹琴悼念,显然也是一种不拘礼法、任性而为的表现。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张季鹰吊唁顾彦先,同时不顾礼数,径登灵床鼓琴,走时不与孝子握手。这些人物的独特表现恰恰体现了魏晋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越名教而任

5、自然”,不随于俗,重自我、重个性、重才学、重感情的个性的自由飞扬。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了: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在久不闻子敬的消息时,推断他已死,心里定然非常悲痛。之所以表现出“了不悲”、“都不哭”的看似无情的举动,一方面是因为兄弟情深,以至于悲痛到“忘我”的程度,反而在表面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了。一方面也是时风使然,在认为人生苦短的基础上,将个人放逐在社会之外,从而轻减了苦痛,增多了自持。最后一方面,也是王子猷本人个性的原因,所作所为常常超出常理,“不了悲”、“

6、都不哭”并不能依常理看为他不悲痛。等到他想以弹琴的独特方式悼念子敬时,“名士”的外表和玄学理念的影响都退到背后,被他们看淡的人情获得优势地位,内心积蓄已久的沉厚悲情再也无法抑制,如江河般喷薄而出——“恸绝良久”。这样理解,深化了兄弟情深的主题,也使得魏晋“人”的风格得到再次强调。拓展迁移手足情深将本文扩写成400字左右的文章,对子猷悼念弟弟前后的神态、心理、动作进行合理想象。布置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