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生物药》课件

《抗微生物药》课件

ID:38881228

大小:1.55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6-20

《抗微生物药》课件_第1页
《抗微生物药》课件_第2页
《抗微生物药》课件_第3页
《抗微生物药》课件_第4页
《抗微生物药》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微生物药》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抗结核病药、抗麻风药和抗真菌药第一节抗结核病药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其中以肺结核最多见。肺外结核有结核性胸膜炎、淋巴结核、骨结核等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二线药物:对氨基水杨酸(PAS)、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卡那霉素等。结核病按其作用机制分①抑制RNA合成药:如利福平。②干扰结核杆菌代谢的药:如对氨基水杨酸。③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药:如乙硫异烟胺。④抑制结核杆菌蛋白合成药:如链霉素。⑤多种作用机制共存的药:如异烟肼、乙胺丁醇。异烟肼isoniazid(雷米封,rimifon,INH

2、)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分布广,肝内代谢为无效的乙酰异烟肼和异烟酸。穿透力强,可渗入关节腔、胸水、腹水以及纤维化干酪化的结核病灶中。分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①快代谢型:血浓较低,疗效较小;对肝脏毒性大;②慢代谢型:血药浓度较高,疗效较高;易产生周围神经炎。作用特点疗效高、毒性小、方便、价廉,首选药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分布广泛,容易渗入病灶对结核分枝杆菌有高度选择性杀菌,抗菌力强单用易产生耐药性,耐药菌致病力降低作用与作用机制作用:异烟肼对结核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体外实验兼有抑菌和杀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为0.025~0.05g/ml,本品对生长旺盛的结核

3、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它易于渗入细胞内,故对胞内的结核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本品对实验性结核病疗效极佳,明显优于链霉素。作用机制:分枝菌酸是结核分枝杆菌所特有的重要成分,异烟肼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结核菌菌壁分枝菌酸的合成,从而使细胞丧失多种能力而死亡。口服或注射均易吸收,口服常用量后1~2小时血浆浓度可达峰值。INH穿透力强,广泛分布于肝、皮肤、肺、脑和肾中,易于扩散至全身的组织细胞和体液中,可渗人纤维化或干酪样病灶及淋巴结,亦能进入吞噬细胞内。在关节腔、胸腔和腹腔液内的浓度相当高。脑脊液中的浓度约为血浆浓度的20%,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的浓度可与血浆中的浓度

4、相似。主要在肝内代谢成无活性的乙酰异烟肼和异烟酸,代谢产物及少量未代谢药物经肾排出。INH的乙酰化率明显受遗传基因影响,根据乙酰化速率可分为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两种。前者t1/2为70分钟,后者t1/2为2小时。中国人慢代谢型者约占25.6%,快代谢型者约占49.3%。临床药动学药理作用抗结核杆菌比链霉素强4倍。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对结核杆菌具有高度选择性,对其他菌无效。单用易产生耐药性,一般与其他抗结核药联用,起到延缓耐药性并增强疗效。是各类结核病的首选药。适应证主要用于各型肺结核的进展期、溶解播散期、吸收好转期,尚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和其他肺外结核等

5、,包括结核性脑膜炎以及其他分枝杆菌感染。本品单用可适用于结核病的预防,与其他抗结核病药联合,以增强疗效和减少耐药菌的出现。此外可用于治疗痢疾、百日咳、麦粒肿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治疗量时发生较少,有报道2000名用药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4%。1.神经系统反应治疗量可见头痛头晕,服用维生素B6可对抗。2.肝损害出现转氨酶暂时性升高,伴有黄疸。用药期间定时检查肝功能。3.过敏反应偶见皮疹、药热、粒细胞减少等三点如果不同时应用维生素B6,每日剂量在6mg/kg时,周围神经炎发生率约为20%。应用维生素B6有防治作用。这可能由于INH的结

6、构与维生素B6类似,竞争相同酶系统妨碍维生素B6吸收,或二者结合促进排泄,导致维生素B6缺乏所致。预防性应用维生素B6可防止周围神经炎及其它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发生。较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可致肝细胞损伤、黄疸,严重者出现多发性肝小叶坏死、甚至引起死亡。服用本品的病人中约有12%出现转氨酶升高。用药期间应每月检查肝功能,肝病者慎用。肝损伤机制尚不清,可能由于INH的代谢产物乙酰肼与肝脏蛋白质结合引起肝坏死有关,故快乙酰化者可能更易受损。可见各种皮疹、发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多发生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个体。用

7、药期间可能出现与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有关的脉管炎,停药后可消失。利福平体内过程(1)口服吸收快而完全,食物可减少吸收(2)穿透力强,能进入细胞及结核空洞、痰液及胎儿体内。(3)服用后患者尿、粪、泪液、痰均染成桔红色。口服600mg后2~4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值,但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血浆蛋白结合率约89%。广泛分布到全身许多器官和体液,脑脊液中可达有效浓度,也可渗人吞噬细胞杀灭胞内结核杆菌。此药从胃肠道吸收以后,很快经胆汁排入小肠,随后进行肠肝循环。主要在肝中代谢,其去乙酰化型代谢物的抗菌活性相当于原形药物的1/10。t1/2为

8、1.5~5小时,肝功能不全时可延长t1/2。利福平对肝微粒体药酶有诱导作用,每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