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现代文阅读探究题

2013现代文阅读探究题

ID:5633778

大小:7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0

2013现代文阅读探究题_第1页
2013现代文阅读探究题_第2页
2013现代文阅读探究题_第3页
2013现代文阅读探究题_第4页
2013现代文阅读探究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三案一体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探究题的基本特征与命题规律。2.掌握探究题的解题思路、方法。课前预习案一、对考点说明的解读: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指的是探究文本自身,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指的是探究文本的人文背景,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指的则是对文本的特有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文本本身、人文

2、背景、特有解读,探究的就是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好记好懂。二、探究性试题分类第一类:理解性探究这类试题一般是就文本的关键处设题,要求结合文本对问题说出自己的理解,作出一定的解释。例:2007年重庆卷第18题: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拜祭”,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第二类:分析性探究这类探究题是围绕问题,对作品作不同角度的阅读和挖掘,以求得作品的丰富意蕴。例如2009江苏第14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参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

3、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建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探究的过程:首先要理解上善若水的“水”,它滋润万物,有不与万物争高下、论长短,顺其自然的特点。这接近于老子至高至圣的“道”,最高的善是“上善”。再看文章思路有三个层次:由都江堰而及与之相关的人,进而到一种文化精神。围绕着三个层次,首先指出都江堰顺应自然,符合生态,故能长久,是上善之作;其次由物及人,进一步指出都江堰修建者李冰及其后任维护者“与都江堰同辉”,是上善之人;最后是由物、人而产生的感悟,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第三类:

4、鉴赏性探究这类探究题往往就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表达特色或相关的需要思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09辽宁卷11(4)题,小说最后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第四类:评价性探究8这一类试题往往是就作品的核心内容或某种观点态度进行探究,作出评价、阐发。可以是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作出评价,可以是对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也可以是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的评价等。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属于此类。2007年山东卷选考(一)第22题:作者说人在孤

5、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第五类:申发性探究这类探究题的特点是对原文的某些观点作出引申发挥,提出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得到的启示。这类探究,既要注意文本的观点,又要参照已有的经过实践检验的观点和生活的逻辑。例:09年山东卷(一)22题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简析:这段话有两层意

6、思:一是要抱有开放的心态,大胆去闯去试;二是抛下自己的锚,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结合全文谈自己的体会。参考答案: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能闭塞和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同时更应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三、应对策略:1、紧扣文本,尊重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第一,尊重文本原作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关键内容。第二,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文本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它表现的也往往是普遍的认知规

7、律。第三,尊重作者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作者创作文本常常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得比较隐蔽。阅读文本要注意挖掘这样的意图,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一些延伸拓展的探究。如:2007年广东卷17题: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答案:作者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是因为泥泞带给“我”童年的美好回忆,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勇气,让人记住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绝大部分的话语都出现在文中)2、立足文本,带入自我。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观点、依据等可以作少量的、适当的个人解读。如2007年广东卷第18题:最后一段,

8、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因为泥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