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

中学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

ID:10028564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1

上传者:U-2914
中学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 _第1页
中学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 _第2页
中学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 _第3页
中学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 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中学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 中学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   现今来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取分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分组教学模式将会提升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现今中学生体质差异性较大,一些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弱,一些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强,这样,有的学生适合基础性的训练,有的学生适应提升能力的训练等。此外,学生的兴趣不同,一些学生喜欢跑步,一些学生喜欢跳高等。因此,针对这种状况,采取分组教学模式,能够将兴趣相同的学生以及能力相近的学生分到一起,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可以对教学目标、内容等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得到锻炼,提升体育课程的质量。其次,分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采取分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师采取符合学生身体特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练习以及学习,从而来提升锻炼的效率以及质量。并且学生在适当的强度下进行学习,对体育教师的认同感也会逐渐提升,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最后,分组教学模式会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条件以及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体育教师可以在同一节课中,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小组中的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进行锻炼,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效率的提升。  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并且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对课程内容的安排、小组划分以及成绩考核等进行全面的主导;学生则是课堂内容的实施者,充分保证师生关系的协调,利用分组让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来提升课堂内容的互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有效调整,促进整个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身体条件以及体育知识水平等,这样让学生身体以及心理在能接受的状况下,对学生的身体进行锻炼。  根据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分组  教师要想有效实施分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分组,可以对学生的体能、运动能力以及运动天赋等进行划分,可以尽量将身体素质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便于让学生在课堂锻炼的过程中与自身身体素质相近的学生进行比赛以及学习,从而来促进学生自我锻炼,不断超越。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进行100 m的跑步练习中,可以将一些爆发力以及速度较为相近的学生安排在一组,以便于让各个学生都有相近的对手进行竞争,不断提升学生的锻炼兴趣以及竞技精神。  根据学生性别进行分组教学  男生和女生之间存在较大的身体差距,教师若是将课程内容安排得一样,那么很容易导致女生对一些运动无法适应,男生觉得一些运动过于简单。因此,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将男女进行分组训练,针对女生的特点设置出符合女生的课程内容,针对男生的特点设置出符合男生的课程内容,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根据学生的性别特点进行分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的身体锻炼。  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分组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能够将一些兴趣相同以及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学生喜欢跑步,有些学生喜欢羽毛球、有些学生喜欢篮球以及兵乓球等,也可以让民间和民族的体育运动走进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的课堂。这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不断去激发学生的锻炼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让学生在锻炼中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能力。另外,兴趣相近的学生在一起锻炼,会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积极进行锻炼与学习。  分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提升学生体育素质。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来不断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锻炼中,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作者:陈彦荣单位:甘肃省通渭县什川教育学区  [1]刘成林.体育分组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4):118.  [2]杨帆.运动与恢复:探索健身气功引入中学体育教学整理活动中的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1(3):112-113.  [3]郭毅飞.运用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及健康人格[J].科技信息,2011(19):9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