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ID:10069852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3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4页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以读为本,悟情明理”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入情地读,在朗读中渗透德育,在德育的同时指导朗读,能使学生既提高了朗读水平,也获得了美的熏陶,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6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德育渗透朗读活动是小学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人类语言学研究表明,朗读并非机械地把原文读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语言,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语文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教书,更要注重育人,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是社会、国家赋与的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语文老师应充分把握好

2、语文学科的这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捉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才能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巧妙地渗透德育。近几年,在朗读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为本,悟情明理”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入情地读,在朗读中渗透德育,在德育的同时指导朗读,学生既提高了朗读水平,也获得了美的熏陶,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

3、果。一、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感受到美的熏陶古人云:“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儿童看到纯洁、美丽、真实的形象或图片时心中便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和兴奋,这将有助于他们道德完善,情趣的陶冶和对人生真谛的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文本的特点,制作精美的课件,适时配上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探究作品内在的美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例如,在教学《忆江南》一课时,我首先播放江南的优美风光,配上古筝音乐,动情地向学生讲述:“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古典园林,如诗如画,这就是我们引以自豪的水乡――江南。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

4、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这首绝唱――《忆江南》。谁能试着读一读这首词?”6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赞美、怀念之情油然而升。我感觉有的学生情绪仍然没有被调动起来,在教学中适时进行了白居易与江南人民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深情厚谊的解说,继而渲染六十七岁的白居易是多么想故地重游而终未能如愿地背景的介绍。回读全诗,全班同学情绪饱满,从他们的诵读声中我知道他们的心已经和诗人融为了一体。此时,老师已无须多言,孩子们在朗读水平提高的同时身心也得到了洗礼。二、加强教师范读引导,感受汉语言的魅力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

5、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读,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一次讲课后,我们的主任说,只有用激情才能点燃激情。此后每教一篇课文,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文,我都查找各种资料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根据网络视频等多种渠道学习名家的朗读技巧,然后在教学中进行生动地范读。例如,在教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我先播放歌曲使学生聆听这优美的旋律,然后接着进行对词作者创作这首歌词背景的介绍,最后进行范读,在前面的旋律和背景的渲染下,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文章的情境之中,竟随着我小声地附和起来,班内平时朗读水平不太好的同学

6、,对这篇文章不但读得非常流利,而且读得极富感情。同学们课后都说:“老师,原来我们也可以和你读得一样有感情呢!”还有的同学说:“我长大了也要当一个词作家,用我的笔描绘祖国美丽的景色,歌颂我们勤劳勇敢的人民。”学生在朗读的同时理解了文章的中心,爱国之情油然而升。三、分角色朗读,感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6利用对话较多的课文或者适合演出的篇章,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或创编课本剧,学生经过理解加工将无声的文字符号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并赋予人物有活力的人物性格,这样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由视觉到思维的理解并通过富有感情地朗读塑造人物形象,描绘不同的景物,重现文章的故事情节,这样的

7、分角色朗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体会人物的不同的心理,母亲――由焦虑、希望到惊喜,又转为兴奋,最后回到痛苦的现实中。“我”的敏感、暴怒无常。再让学生揣摩不同的语句应该运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进行朗读,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母亲和“我”的对话。当一名学生读道:“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时眼里竟泛起了晶莹的泪花,感之深,情才切,学生已经与文中的人物达到心灵的共通了。可想而知,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一定相当到位。6又如,在学习《滥竽充数》之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编课

8、本剧。他们不但自己制作了道具:两位齐王的王冠,侍女的珠玉、吹奏的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