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ID:22347989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而小学语文教材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怎样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呢?现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深入备课,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文章是思想的反映,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数是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毎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

2、、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例如在备第十一册教材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定出思想教育内容。《开国大典》、《狱中联欢》、《长征》等课文,讴歌了革命传统,表现了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伟大的友谊》、《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颂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做人的榜样。《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了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在作文和听说训练中,可渗透热爱

3、生活、关心集体、尊重別人、做事认真等思想品德教育、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在教学课文前,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放录像、幻灯、录音等创设一定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环境场面的感染熏陶,以收到思想教育效果。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资源放映桂林山水中漓江、象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让学生大饱眼福,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接着让学生边看桂林山水录像边听课文录音。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从视觉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美,想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这时教师可结合当地的实际,让学生谈谈当地的名山

4、名水,由此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处处秀美,爱国之情随之倍增,立下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的雄心壮志。三、将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语文教材中,揭示课文思想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句子或段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点”,它是入“道”之门。要找准“悟点”,十分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个性,不仅在深入挖掘每篇课文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总体,而且要把握课文的局部,即对每个关键性词语、句子、段落的个性均有所领悟。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把握得准、把握得深,德育教育的点就越能落实。如在讲授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十一课《清澈的湖水

5、》中“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这一句时,我先让学生表演攥着面包纸的动作,理解“攥”的含义。再进一步提问:小洁为什么紧紧地攥着面包纸?如果她把面包纸扔进湖里,湖水会怎么样?通过诱导启发,学生充分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然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着学生到堵河边捡垃圾,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再如:在教学第五册第八课《一次成功的实验》,理解实验成功的关键原因一一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我让学生先联系前文,想一想“先”的意思,接着提问:“从‘先’字,你能体会出什么?”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后回答:“从‘先’字,我体会出小女孩在危险时

6、刻,先想到了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思考片刻,有位学生发言:“我想到了,在口常生活中,我们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心里多想着别人。”然后,我又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否“心里想着别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其中有几名学生对自己在生活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为他人着想而感到惭愧,并表示今后要向小女孩学习,做到“心中有他人”。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以“心中有他人”为内容写一篇小作文。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正确的思想教育。四、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

7、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