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动态全解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三)

高考历史动态全解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三)

ID:10151458

大小:338.2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历史动态全解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三)_第1页
高考历史动态全解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三)_第2页
高考历史动态全解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三)_第3页
高考历史动态全解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三)_第4页
高考历史动态全解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动态全解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课程目标导引目标要求学习要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2新思潮的竞起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比较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分析各种思潮的不同结局,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学习思考、比较分析、反复探索和实践的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而领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联系模块I和Ⅱ的相关内容。课前查找本课有关名词术语的含义;学习过程中要史论结合。联系模块I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容,分

2、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学习活动中,要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从而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教材知识详解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开始传入(19世纪末初)⑴传入条件①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②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③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⑵代表人物:①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②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

3、: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③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⑶宣传特点: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导致他们不能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2、正式传播⑴主要原因: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②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③对资本主义失望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⑵代表人物:李大钊①李大钊号召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②五四运动前:歌颂十月革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③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19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他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歌颂

4、十月革命的文章书影图片解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人中国。在近代中国,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地村人。他在19至19留学日本期间,就注意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并满怀豪情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5月,李大钊写

5、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并强调阶级斗争学说是把三大原理联络起来的"一条金线"。同年7月,他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驳斥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诬蔑,强调对中国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从而维护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习思考解读】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提示:(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是实现救亡,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2)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给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

6、充分的选择与比较的机会;(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4)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5)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和向往的大同理想,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例题1】李大钊最早在中国详细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马克思主义——一称

7、科学社会主义》【解析】A、C、D都对马克思主义作了部分介绍,只有B才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例题2】(·长沙一中月考五)李大钊在19的一篇文章中写到“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里的“潮流”是指()A.民主和科学B.民主主义C.社会主义D.民族主义【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19社会发展“潮流”的理解。19新文化运动开始传播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转折点。A项指新文化运动前期,B、D项指三民主义,它们在实践中证明不能引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唯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答案】C【易混淆点提示】新文化运动冲

8、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人们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