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识的达成与交往结构的重建的论文

合作共识的达成与交往结构的重建的论文

ID:10530115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合作共识的达成与交往结构的重建的论文_第1页
合作共识的达成与交往结构的重建的论文_第2页
合作共识的达成与交往结构的重建的论文_第3页
合作共识的达成与交往结构的重建的论文_第4页
合作共识的达成与交往结构的重建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作共识的达成与交往结构的重建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合作共识的达成与交往结构的重建的论文要:合作共识的形成,既需要屏蔽权力与资本的干扰,又需要发挥话语的建设性作用。阿罗定理仅重视了前一个侧面,其带有悲观色彩的结论在所难免。理解性话语及其粘结的交往结构,提供了将两个侧面结合起来的可能途径。发展理解性话语的可行之路在于确立相应的话语规范和体现纯粹程序正义的话语制度。  关键词:偏好集结;理解性话语;交往结构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12)02-0086-05  一、问题的提出:在个人偏好不变前提下  非独裁的偏好集结过程是否可能  贝克尔(garysbeeker)

2、把稳定的个人偏好与最大化行为、市场均衡的综合假定,看成对人类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核心”。他指出:“偏好稳定的假设为预见各种变化的反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研究人员以偏好的改变来解释事实与其预言的明显矛盾。”  在私人决策中,稳定的个人偏好可由个体的理性加以解释,不必进一步追问其生成。只要私人权利(特别是财产权和自由权)能得到保障,那么,把稳定的个人偏好视为行为决策的价值前提,不会引起什么疑虑。  而在公共决策中,作为价值前提的集体偏好,却无法用难以捉摸的“集体理性”加以解释,只能在异质个人偏好的集结中探究其生成过程。为保证集结过程能达成不包含独裁因素的合作

3、共识结果,须对各种形式的强制、欺诈和诱骗加以屏蔽。其途径是引入相关的社会性伦理规范。如私人决策中的理性假设一样,公共决策中用以集结个人偏好的伦理公设,是一类基础性假设。.缪勒(dennisc.mueller)指出,当决策“从个人层次转向社会层次是,诸公设从简单地定义理性转化为表达这个社会的伦理规范。”  对这些伦理规范作出系统阐释的学者,首推阿罗(arroas)认为,沟通是交往行为的核心,“沟通的目的是要达成一种共识,而共识的基础是主体间对于有效性的认可,”他显然重视以有效话语为基础的沟通对共识的积极贡献。福克斯(ralphf.fuchs)认为,辩论对话中的

4、“听、说和相互劝服的过程有可能改变观点,调整期望,或者创造出新的行为能力。”他显然重视论辩性话语对个人偏好调整的积极作用。这种通过商谈而对个人偏好作出调整进而达成共识的过程,显然是个人偏好的非线性相干。其要点在于:1.把问题情境下的异质个人偏好作为集结起点;2.把借助于有效性话语而进行的异质偏好之间的对话、辩论、商谈作为集结中介;3.把商谈中形成的共识作为集结结果。  由此可见,基于阿罗公设所导出不可能定理,仅表明了线性迭加的偏好集结过程会无果而终。由此提出的问题,不应当归结为独裁因素对偏好集结的不可或缺,而应当探索良性的相干结构,使非独裁的偏好集结过程成为

5、可能。  三、问题的转换:何种相干结构会使  非独裁的偏好集结过程成为可能  相干性集结无疑是指异质偏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如果这些相互作用,靠政治行政权的强制或资本金钱的诱逼而实现,属于独裁性相干。当能剥离权力和资本的干扰,诉诸于平等对话加以实现时,就具有非独裁相干的基本特征。  无容置疑,权力、资本和话语都是重要的社会整合资源。行政制度中的权力,市场制度中的资本,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涉及公共性问题的公共决策中,这两类资源所内涵的不平等性,使之很容易以某些私人偏好或集团偏好置换集体偏好,由此导致的目标置换和目标错位现象,已成为政府

6、失灵的重要表现。因此,屏蔽权力和资本对公共政策的干扰,势在必行。然而,仅此一端,尚不足以带来积极成果。需要将屏蔽权力与资本的干扰,与发挥平等对话的建设作用联系起来,并探究相应的话语特征,才是改善公共决策的根本途径。  阿罗公设充分重视了屏蔽权力与资本这个侧面,但却忽视了发挥话语作用的另一侧面,并因此未能触及屏蔽权力和资本所应具有的话语特征问题,其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的结论在所难免。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其令人注目之处恰恰在于,它不局限于探讨屏蔽权力和资本的外在规定,而是前进一步,探讨屏蔽权力和资本对话语的内在要求,以此阐明平等对话所应具有的话语

7、特征,并从理解性话语以及与之相应的交往结构中看到了通向“民主意愿”形成的希望之路。  理解性话语是相对于策略性话语而言的。其主要特征在于,“参与者应该无保留地追求他们的语内目的”,即追求由语言明确表达的且能根据语言规范使对方清晰了解的目的。不论采用陈述式、承诺式、阐释式或宣告式,其目的均带有公开性和自明性,其语境均带有普遍性和规范性,其唯一指向是在所讨论的问题上相互沟通。与此不同,策略性话语则追求“语后目的”,它“把语言作为手段包容到目的行为当中”,力图通过语言在对方身上唤起以言取效的效果,其目的带有隐秘性,需在推测揣摩中了解,其语境带有偶然性,不受公开规范

8、支配,其指向在于将对方工具化。威胁性的恐吓、诱骗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