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儒家與法家思想探討人力資源管理之意含

從儒家與法家思想探討人力資源管理之意含

ID:1104630

大小:72.9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07

從儒家與法家思想探討人力資源管理之意含_第1页
從儒家與法家思想探討人力資源管理之意含_第2页
從儒家與法家思想探討人力資源管理之意含_第3页
從儒家與法家思想探討人力資源管理之意含_第4页
從儒家與法家思想探討人力資源管理之意含_第5页
资源描述:

《從儒家與法家思想探討人力資源管理之意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道家觀點之經營管理意涵ManagerialImplicationsofDaoism楊輝南建國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Huei-NanYangAssistantProfessor,DepartmentofInternationalBusinessManagement,ChienkuoTechnologyUniversity摘要華人企業經營者在採用西方管理理論時,若未考量華人文化與西方文化之差異而全盤西化,則將衍生文化衝突。因此,企業經營者應將華人文化傳統引為參考架構,配合企業情境,融合現代管理理論,以展現傳統文化「古為今用」之效果。本研究採用文獻探討法,針對道

2、家思想進行文獻探討,彙整出道家思想之核心概念,進而提出相關的研究命題及道家觀點之經營管理意涵,做為後續研究及企業經營之參考。關鍵詞:道家、經營管理意涵AbstractCulturalconflictswilloccurifmanagersofChineseenterprisesadoptwesternmanagerialtheorieswithouttakingculturaldifferencesintoconsideration.TomakethebestuseofChinesetraditions,themanagers,therefore,shouldco

3、nsiderChineseculture,organizationalcontextandmodernmanagerialtheoriesatthesametimewhenmanagingtheorganizations.AfterreviewingrelevantliteratureaboutDaoism,thepresentstudyidentifieditscoreconceptsandfurthersuggestedrelatedresearchpropositions.Managerialimplicationswerealsodiscussed.Key

4、words:Daoism,ManagerialImplication0111.前言華人企業經營者在採用西方管理理論時,若未考量華人文化與西方文化之差異而全盤西化,則將衍生文化衝突。因此,企業經營者應「含英咀華」地將華人文化傳統引為參考架構,配合企業情境,融合現代管理理論,以展現傳統文化「古為今用」之效果。「道、儒、法、兵」之中華文化傳統,皆以「道」的概念為基礎,辯證性地發展出;道家講「道」,儒家核心思想是「仁道」,法家主張「因道全法」,兵家強調「修道保法」,此些哲學思想皆推崇「道」之價值,將「道」提升於至高無上的地位(黃光國,1995)。細讀中國歷史,會發現每一朝

5、代之鼎盛階段,於其政務治理方面皆有一個秘訣,即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自漢、唐開始,直至宋、元、明、清之創建時期皆是如此;其內在真實的領導思想是黃老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之道家思想(南懷瑾,1987)。道家思想於中華民族之哲學思想居主導地位,儒家則於政治思想道德學說居主導地位,「儒道互補」是中華文化之基本特徵(龐宇與周艷萍,2001)。中國傳統文化有兩大支柱:儒家、道家;儒家重視道德修養,道家強調智慧之覺悟與解脫;儒家強調人的社會性,道家重視人的自然性;儒家以「天」為至高存在,道家以「道」為至高存在;儒家期盼「天人合德」,道家則期盼「與道合一」(傅佩榮,2010)

6、。最能代表道家思想者是老子,其所著《老子》,被尊稱為《道德經》;清康熙深諳老子「沖而用之或不盈」、「挫其銳,解其紛」的法則與妙用,將《道德經》奉為領導學寶典,並靈活運用其法則,乃能成就一代事功。至於闡揚老子思想最透徹者是莊子,其所著《莊子》,被尊稱為《南華經》。《老子》、《莊子》論述之道理,於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等層面皆可致用(南懷瑾,1987)。《道德經》第8章:「上善若水」;傅佩榮(2010)詮釋老子觀點認為,智者似水,可「適配」環境隨時調整策略。溫連雄(1996)認為,老子之管理理念頗富現代化精神,其組織觀點著重「彈性」因應變化的能力,在人力資源管理之任用

7、方面,主張排除感情偏好,使部屬皆安於其位,以展現其潛能。權變理論主張組織結構的規劃與功能改變,須適配脈絡變項之特性而有不同設計,組織結構唯能適配脈絡變項之特性,才會展現較高績效(Meyer與Rowan,1977);「適配」與「彈性」是權變理論的核心概念(Nadler與Tushman,1988);由上可知,道家之「上善若水」觀點,與權變理論的核心觀念可謂不謀而合。《道德經》第25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鄭燕祥與陳若敏(1992)分析老子的管理思想,認為老子的「無為而治」是以愛人救物為管理目的;若由組織情境觀之,其目標即是愛護組織內所有成

8、員與資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