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

ID:11063979

大小:2.39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7-09

上传者:U-3266
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_第1页
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_第2页
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_第3页
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_第4页
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张文芳刘延雷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阿波罗神殿前的柱子上镌刻了一句震撼人类灵魂的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人认为,认识自己才能赋予智慧,得福免祸。这句名言警示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评判社会问题时,不能把自己置身其外;在对他人品头论足的时候,警惕拒绝自我评判的危险性。《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谓“知己”就是自我认识与自我了解。“知彼”就是熟悉周围的环境,特别是与生涯发展有关的职业世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就大学生择业而言,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意识从“我想干什么”的幻想型转变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型上来的过程,也就是实现择业知、行、意统一的问题。自我评价是以自我作为客观对象,但同时又受到其本身择业观念的影响,因此自我评价仍需要处理好主客观的统一问题。自我认知是自我评价的结果,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我的需要、兴趣、态度、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结合职业分析,认清自己的职业适应性。本章就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测评方法、自我评价的原则与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第一节自我认知我们可以从自己所熟知的人的经历中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的人在大家看来可以或本应该事业上获得成功,但却事与愿违,恐怕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事实他失败了。如果分析原因的话,除了其他各种因素以外,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将才干用错了地方。相反,那些成就大业者,他们往往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并非比别人更聪明、更能干;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他们不仅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并且还懂得善于利用和发挥自己的长处。在美国,有一个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一直被职业经理人广泛流传。它取自名为《飞向成功》的畅销书,作者之一便是唐纳德·克里顿博士。这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为了像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学生中有小鸡、小鸭、小鸟、小山羊、小松鼠等,学校为它们开设了唱歌、跳舞、跑步、爬树和游泳5门课程。第一天上跑步课,小兔兴奋地在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作好我天生就喜欢的事”!而看看其它小动物,有噘着嘴的,有沉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蹦蹦跳跳来到学校,上课时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只见小鸭兴奋地一下跳进水里,而天生恐水、不会游泳的小兔傻了眼,其它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树课……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这个寓言故事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该爬树。诺贝尔奖获得者无疑都是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总结其成功之道,除了超凡的智力与努力之外,他们在职业生涯设计中把握住了关键的一条,就是根据自己的长处决定终身职业。成功者的成功事实向我们证明: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如果你能根据自身长处选择职业并“顺势而为”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就会事半功倍、如鱼得水;如果你像让兔子学游泳那样选择了与自身爱好、兴趣、特长“背道而驰”的职业,那么,即使后天再勤奋弥补,也是事倍功半,难以补拙。因为,才干是一个人所具备的贯穿始终,且能产生效益的感觉和行为模式。它是先天和早期形成的,一旦定型很难改变。而优势,通俗的说法是一个人天生做一件事能比其他一万个人做得好。每个大学生都应该知道自身的优势是什么,并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建立在这个优势上,这样方能成功。36 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但他却当不好一名中学数学教师。陈景润的成功,在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研究专长。可悲的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尤其是一些大学毕业生,连自己的长处是什么都不知道。大学生就业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了解发挥自己的长处成正比。对大学毕业生而言,什么是将来理想的职业?或者说近一点,什么是自己即将选择的职业?从通常的情理上讲,他应该是一份既符合本人的兴趣,又满足了自己要求的工作,而这一理想的工作,也必需是适合自己才能的工作。但是,所有的大学生都了解自己吗?回答显然是不尽然。所以要想成功地完成自己的择业目标,首先必须自我认知。认识自己的职业需求、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气质、性格特征、人格特征及潜能等。一、职业需求所谓职业需求,是指一个人对某种职业的渴求和欲望。这种渴求和欲望,成为一个人职业行为的积极性的源泉。自从出现了社会分工,就出现了职业需求。原始的职业需求,实际上只是一个人的一种简单的生存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不断分化和产生,不断赋予职业需求以新的内容。职业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对职业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任何一个正常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需求引起的。同样的道理,人们的职业行为也是在一定的职业动机的策划下,为了达到某一个职业目标发生的。人的职业需求、职业动机、职业行为、职业目标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职业需求→职业动机→职业行为→职业目标→新的职业需求根据职业需求的发生过程,主要有以下3种相对应的需求:(一)自然性职业需求与社会性职业需求自然性职业需求,就是为了谋求那些保持或维持自己的生命以及延续后代的条件而从事一定的职业的要求,这种自然性职业需求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但是,任何人都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其职业行为或职业活动都不是也不可能是一种孤立的存在。所以,人们在自然性职业需要之外,在自己的社会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对人类文化的渴求,对政治的渴求以及对人们之间交往活动的渴求,就是一种社会性职业需求。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制度和经济地位不同,这种社会性需求也就不尽相同。一个人如果只满足了自然性职业需求,而社会性职业需要得不到满足,虽然其生命不会因此受到损害,但却可能产生一种不舒服、不愉快的感觉。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内心感到安全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民无信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社会性职业需求,成了自然性职业需求的奴隶,那么,他的内心会崩溃和涣散。现在有一种说法,说21世纪评估各个国家人民生活得好与不好,已经不是过去简简单单的看GTP一个标准,还要看GNH,就是GrossNationalHappiness,国民幸福指数。也就是说,评估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富强,不能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更要看每一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他觉得安全吗?他快乐吗?他对他的生活真正有认同吗?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调查,数据显示,当时我国国民的幸福指数只有64%。一九九一年再次参加调查,这个幸福指数提升了,到了73%左右。这得益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和很多改革措施的实施。36 但等到一九九六年再参加调查时,发现这个指数下跌到了68%。这说明,即使一个人的物质生活多么丰富,仍然有可能存在极为复杂的心灵困惑。在“文革”中,人们的职业行为发生了错位,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教授以及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去做清洁工、工厂的重体力劳动、下乡劳动等。这就是对这部分人社会性职业需求的一种剥夺。所以,他们中的许多人感到非常痛苦,失去心理上的平衡。再如一些大款及他们的太太们,他们的物质待遇及金钱一点也不缺乏,但他们多数人的精神很空虚,他们对文化、对政治以及对社会交往活动有着强烈的渴求,好多人患有抑郁症。据有关统计,全世界每年都有一些公司老板自杀。身着西服或套裙,每天出入于环境幽雅的办公室,每月领取不菲薪水的“白领先生”或“白领丽人”,着实赢得了世人羡慕的目光,甚至成为了大学毕业生追寻的职业。“白领”虽然是一种时髦的职业,但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性职业需要挤占了社会性职业需要。所以他们既有欢乐也有艰辛,既有掌声也有泪水。许多人由于周而复始的紧张工作,累跨了身体,有的人年过而立依然孑然一身。这些人多数在外企或合资企业工作,外貌长相漂亮,品位、收入高,按常理,应该是能够找到另一半的,但是由于自然性职业需要,占取了他们太多时间,消耗了他们太多的精力,无暇顾及终身大事,甚至还有的人即使结了婚,也要离婚。这就是为什么大城市里大龄青年多,离婚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人们在择业时,既要考虑到自然性职业需要,也要考虑到社会性需要,要从生活的全方位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二)物质性职业需求和精神性职业需求物质性职业需求表现为对职业活动中物质方面的渴求,包括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是人们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欲求,也是其他一切需求的基础。精神性职业需求则是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渴求。比如掌握知识、对美的享受、创造的欲望等;再比如,职业活动促进了同事、朋友之间的感情交流,使人们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这将使你的精神更加愉悦。央视报道过一位92岁高龄的著名学者,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三年,期间,每天都要在病房里坐着轮倚伏案写出2000余字的、非常有价值的文章。有记者问他,“您已功成名就,况且年事已高,正在住院治病,为什么还要坚持写作呢?”他说:“能把我所知道的事情写出来,告诉大家,留给后人,我感到很幸福,很高兴,如果不能坚持写作了,我感到是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如果在我的有生之年,我的思维还清晰,我会继续写下去,我准备再写10年、20年。”写作,就是这位学者的精神性职业需求。(三)、合理的职业需求与不合理的职业需求合理的职业需求与不合理的职业需求,主要是根据职业需求的可能性来区别的。认识这一点很重要。人们的职业需求是复杂多样的,现实中不是每一个人的所有职业需求都能变成现实。有的需求经过努力可以实现,有的需求无论你怎样努力也是实现不了的。人的职业需求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们在飞机诞生之前不可能产生当空乘人员的职业需求,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不会产生到外资企业去当“白领”的职业欲望。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没有选择职业的自主权,政府分配到你哪里你就必须在哪里工作,不管这个岗位适合还是不适合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挥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政策发生巨大变化、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快速发展,使得职业分类和职业岗位不断增加,为职业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学生可以纵横驰骋,自由选择。面对社会上众多职业,有科技含量高的,有知识含量高的,有体力劳动大的,有脑力劳动大的,有流动性强的,有固定一地的,有动手的,有动口的,有机械化的,有手工的,种类繁多,不胜枚举36 。每一个求职人员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需求有一个客观的、合理的、科学的分析、保持合理的职业需求,舍弃不合理的职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寻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人的职业需求存在着合理与不合理两种需求。合理的需求也可分为当时(或当年)能满足的和一时不能满足或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满足的需求。能满足的需求可以变成现实,一时间或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满足的,只要是合理的、有希望实现的,均可以创造条件,努力争取实现。不合理的职业需求可分为不正当的需求和不现实的需求两种。所谓不正当的需求,就是不在你的职业需求范围内或者是你这个职业不可能实现的,尽管别人拥有、别人在享受,但对于你而言,这个职业却是不必要或不应该有的,那么你就应该舍弃这种欲念,不要让它成为你择业的障碍。而不现实的需求,就是你的职业欲望不合时宜,或者是这个职业欲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无法实现的,即使它是合理的,但却根本无法实现。这种不现实的职业欲望,也应该通过提高认识,尽快放弃,否则也会成为求职中的障碍。二、职业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对需要的情绪表现。一个人只有对某种客观事物或精神生活产生需要以后,他才会对这一事物有兴趣。因此,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兴趣并不等于需要,只有持久的、深刻的兴趣才会发展为需要。职业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职业或社会工作岗位所持的选择性态度,是其对这一职业或岗位的渴求与欲望的一种情绪表现。也正是他对某种职业或某个岗位的那种渴求和欲望,才使他产生了这种职业兴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有的人对研究自然科学感兴趣;有的人对研究社会科学感兴趣;有的人兴趣倾向于情感世界,活跃于人际关系领域;有的人则倾向于理性世界,在数字、公式领域内自由翱翔;有的人对智力操作感兴趣,对读书、写作、演示、设计乐此不疲;有的人则对技能操作感兴趣,对修理、车、钳、刨、铣、摄影、琴、棋、书、画津津有味。不同的职业也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靠他灵巧的双手在技能操作领域得心应手,但如果硬要他把兴趣转移到书本的理论知识上来,他就会感到无用武之地。正是这种兴趣上的差异,构成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故兴趣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应引起人们重视,特别是对于即将选择职业的大学生,更应引起注意。(一)兴趣的分类1、物质兴趣人的物质兴趣是与人的物质需要相联系的,它表现为人对物质的迷恋和追求。马克思曾精辟地说过,人们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等问题,首先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当一个人的物质需要表现在职业选择上时,则表现为追求待遇高的职业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两方面。显然这是物质兴趣的重要反映。2、精神兴趣精神兴趣是指人们对文化、科学、艺术和个人发展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职业兴趣品质,对于选择职业和适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的职业兴趣一旦形成,就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定向性,促使人们去积极追求满足职业需要的途径和方法。职业兴趣对人的职业认识和职业选择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兴趣的作用1、兴趣可以开发智力36 兴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他们之所以能对人类做出贡献,莫不是由于他们的创造兴趣和他们对事业的责任感相结合而凝成的一股强大力量,推动他们不懈地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能调动整个身心的积极性,积极地感知、观察事物,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情绪高涨,想象丰富,并具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反之,“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当然也就不可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2、兴趣可提高工作效率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时,枯燥的工作也会觉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兴趣使工作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兴趣可以调动身心的全部精力,以敏锐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投入工作,从而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据研究,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就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工作不感到疲倦;而对工作没有兴趣的人,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精疲力尽。多方面的兴趣可以使人善于应付多变的环境。如需变换工作,只要自己感兴趣,也能很快熟悉、适应新的工作。3、兴趣是行动的动力英国著名女人类学家古道尔从小喜欢生物。她中学毕业后,对黑猩猩的强烈兴趣,使她不畏艰险,只身进入热带森林与黑猩猩一起“生活”了10年之久,并获得了极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揭开黑猩猩的秘密做出了贡献。在学校里被人骂为“傻瓜”、“低能儿”而被勒令退学的爱迪生,在发明的王国里却显示了杰出的才华。在课堂上“智力平平”的达尔文,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显得异常聪明和敏锐,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是什么使他们由“愚蠢”变得聪明了呢?是兴趣。谁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谁就等于踏上了通向成功的路。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的华人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对工作感兴趣,就有钻劲,有钻劲就会出成绩。这就是兴趣的作用所在。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兴趣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是职业选择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便于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职业,下面将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中的10种职业兴趣类型与相应的职业做一简要介绍。▲愿与事物打交道。相应职业如制图、勘测、工程技术、建筑、机器制造、精算师、会计等。▲愿与人接触。相应的职业如记者、教师、推销员、服务员、行政管理人员、外交联络等。▲36 愿干有规律的工作。相应的职业如邮件分类、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办公室工作、文字录入、统计等。▲喜欢从事社会福利和助人工作。相应的职业如律师、咨询人员、科技推广人员、医生、护士等。▲愿做领导和组织工作。相应的职业如行政人员、企业管理干部、学校领导和辅导员等。▲喜欢研究人的行为。相应的职业大都是研究人、管理人的工作,如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人事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工作以及教育、管理工作。▲喜欢从事科学技术事业。相应的职业如生物、化学、工程学、物理学、地质学等工作。▲喜欢抽象的和创造性的工作。相应的职业如社会调查、经济分析、各类科学研究工作、化验、新产品开发等。▲喜欢操作机器的技术工作。相应的职业如飞行员、驾驶员、机械制造、建筑、石油、煤炭开采等。▲喜欢具体的工作。相应的职业如装饰、园林、美容、理发、手工制作、机械维修、厨师等。(三)职业兴趣品质的培养1、要培养职业兴趣的广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的职业兴趣一定要广泛。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所从事的职业就其所学专业而言是“用非所学”,但是因为他学识面广,所以一旦专业以外的职业适合自己时,也能适应其岗位。如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通过考试,拿到了教师资格证,那么他就多了一个教师岗位的择业机会。尤其是外语、计算机,已成为大学毕业生择业所必备的“硬件”。2、要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中心所谓职业兴趣中心,就是自己的特长,独具特色的,通俗地讲就是最拿手的特点。职业兴趣的广泛性只有与职业兴趣中心结合起来,才能成为良好的职业兴趣品质。只有广泛兴趣而无兴趣中心的人,知识肤浅没有确定的职业方向,这不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所以,要培养牢固的职业兴趣中心,使自己的兴趣有重点地发展,在求职中才能扬长避短。3、要保持职业兴趣的稳定性36 一个人的职业兴趣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移。但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兴趣摇摆不定,今天喜欢当教师,明天又想当会计,后天又想当律师,将自己的兴趣不断转移的人,不利于选择职业。同样,那些今天希望获得高薪,明天希望工作轻松,后天又希望工作有气派、能抛头露面的人也是难以求职的。4、要注重职业兴趣的效能职业兴趣的效能,是指职业兴趣在选择职业过程中能够产生的效果。它包括职业准备过程和自己的求职行为。职业兴趣的效能水平往往是由职业兴趣的性质所决定的。机遇喜欢眷顾有准备的人。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兴趣只是停留在期望和等待状态,就会缺乏应有的推动力量,不能产生实际效果。只有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职业兴趣付诸行动,并且为此而不懈努力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三、职业能力(一)能力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顺利”主要是指人们完成活动的迅速性和准确性。“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这个特性不是暂时的,而是长久稳定的,只要从事某项活动,这种特性就立即表现出来。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1、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完成任何一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和思维力等。有人也常常把一般能力称为智力。观察力是指人们观察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观察自己的能力,观察力强的人一方面是能准确地观察事物,另一方面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物和现象。记忆力是指人们能记住他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记忆力强的人表现出来的特点是:记得快、记得准确,同时保持的时间也长。注意力是指人们关注某件事物时间的长短。注意力强的人往往能比较长时间地关注一件事情,不轻易地转移。想像力是指人们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接触构想出新的内容的能力。想像力丰富的人能超出一般人的想像,构想出独特的形象和内容。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思维能力强的人往往能比较快地从各种复杂的事物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发现事物的规律。我们所提及的各种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人们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掌握规律,才能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力在能力的构成中是最基本的,十分重要的。人们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一般能力。2、特殊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一般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延伸,在职业实践中得到体现的能力。如专门从事纺织或色染工作的人,能分辨出常人分辨不出的颜色来;专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能跟踪速度很快的空中飞行物体,这是常人无法做到的。我们说从事这些专门职业的人具有特殊能力。(二)职业能力的概念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多种能力的综合。36 人的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叠加和复合而成的。比如,一位教师只有语言表达能力不行,还必须具有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使用能力,对教学问题与学习效果的洞察、分析与判断能力等等。又如有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们不仅有清晰而亲切的语言表达能力、敏捷而灵活的思维能力,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反应能力与快速的应变能力,还要能善解人意,具有与他人协作和友好相处的能力等等。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项职业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立足于社会、获取生活来源、取得社会认可、谋求自我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三)职业能力的构成由于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我们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1、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与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任何职业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与人打交道,因此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良好协作的团队合作能力、生活与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与职业能力相关的、不可缺少的能力。2、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门能力。在求职中,招聘和录用单位最重视的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门能力。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通过专门教育和培训来获得,如在各类职业学校、高等院校接受专门教育或参加专门的职业培训。3、职业综合能力。这里主要指的是国际上普遍注重培养的“关键能力”。概括起来说是四个方面:(1)跨职业的专业能力。首先是运用数学与测量方法的能力。因为许多职业岗位都离不开数学运算和逻辑分析。比如产品设计、工业制图、商品统计、收发款项、生产制作、保管、营销、售货、管理等等涉及到的职业都需要数学运算。如果要开办企业,自谋职业,离不开市场预测、价格比率、收支预算、使用消耗等方面的计算。二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三是对某些职业来说,还要有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进行交流的能力。这些都是跨职业的重要能力(2)方法能力。首先是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进入信息化社会,人们离开信息寸步难行。信息不准或错误就会导致决策失误。二是制定工作计划、独立策划与实施和能根据客观变化了的情况进行不断修正计划和安排部署的能力。三是总结能力,能正确地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能及时从成功和失误中吸取经验教训。36 (3)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共事的能力。在工作中联络协调,协同其他人员共同完成计划或做好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体谅合作者;正确裁定事物的判断力与自律能力等,是胜任岗位职责和在职业中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因为,现代社会正逐渐脱离了传统生产与经营的模式,小作坊、小手工业、小农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从事的工作不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承揽生产所能完成的了。因此,要求人们必须能与社会融合,能够非常善于与他人合作。(四)职业能力与职业的关系1、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胜任职业岗位职责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职业能力则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必要条件。求职者在寻求职业时,首先自己要明确自己的特长、职业能力和胜任某种职业的可能性。必要时可以通过心理测试作为参考。在基本清楚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胜任某种职业的可能性时,再选择职业和确定就业途径。有时由于求职者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不清楚,择业比较盲目,用人单位也缺乏认真考察,一些求职者虽然找到了工作,有了就业岗位,但干不了多长时间就不得不又离开这个岗位,再重新寻找职业。其中很多情况是因为求职者的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所以,要想达到稳定的就业,首先要做到个人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要求匹配。2、职业实践和教育培训是职业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前提①职业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提高的。先天条件,如身高、体重、体质、智力水平等会对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产生影响。如聋哑人无法从事歌唱事业,身材矮小的人很难成为篮球运动员,智力残障不能从事科学研究,对化学药品过敏的人不适宜从事医药工作等等。但这不是绝对的,不是不可变化的。如世界著名乒乓球选手、奥运会金牌得主邓亚萍,小时候由于个子不高,在行家看来不是打乒乓球的料,但由于她奋力拼搏,吃了常人没有吃过的苦头,终于成为乒坛一颗灿烂的星。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儿童一样,决不会是一首好诗。”可见,即使是天才,也要靠后天的刻苦努力。在实践中劳动者个人的职业能力可得到提高。计算机文字录入人员要有较强的眼手协调能力和手指灵活性,随着工作的熟练和经验的积累,录入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准确性越来越高。②教育与培训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提高职业能力的途径除了在实践中学习和摸索以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受教育和培训,中等职业教育及大学教育,都能使人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在上岗前再参加一些针对性强的专门培训,对上岗后更好地胜任岗位职责会有极大帮助。职业能力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在接受教育和培训过程中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加以提高。③职业能力是人的发展的基础。人的生存与发展都要依靠自身的能力。一个人,没有能力或能力低下,不仅不能胜任工作任务,连维持生存都会有困难。职业能力强的人具有多方面能力,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能够取得工作业绩和做出卓越贡献。36 对青年人来说,职业能力如何,是面临就业机会多少和有没有发展机遇的关键。不少到职业介绍机构寻求职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只注意招聘单位的条件和待遇,今后工作的环境和职业声望,客观全面分析和估价自己的职业能力不够。因此往往不能较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位置。四、大学毕业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竞争说到底是知识与能力的竞争。进入大学学习,无疑会积累相当的知识,但并不等于有了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力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教育和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知识及其他素质的基础上,在工作实践中的展现。用人单位最感兴趣的毕业生是既有社会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又有多种较强的能力。所以,无论什么专业的毕业生要顺利就业,并尽快有所成就,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知识,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一)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人的能力结构核心,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正确与否决定一个人事业成败。因此,大学生应当重视培养自己科学的思维方式。1、科学的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一般来说,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全面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立性、批判性和理性的特征。而错误的思维方式和非正常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现实中最典型的两种非正常思维方式是固执已见型和幼稚可笑型。固执已见型思维方式表现为遇事总是从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经验出发。以为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正确的、最符合真理的。不听从别人劝导,偏执、钻牛角尖。幼稚可笑型思维方式又叫鸵鸟型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人总以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很巧妙、很聪明,但是在别人看来其做法很幼稚、很可笑。无论固执已见型思维方式还是幼稚可笑型思维方式的人,有时会为班级、为同学或为单位、为同事做不少工作,但是不会被同学或同事认可。不能和同学、同事相处好关系,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2、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1)加强哲学的学习。哲学为人们提供方法,启迪智慧。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素养,对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是至关重要的。(2)积累丰富的知识。丰富的理论知识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越丰富、他的思路就会越广、越深,思维就可以越全面、越准确。因此,大学生要奋发努力,刻苦学习,夯实知识基础,充分利用人类积累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3)独立思考问题。独立思考,是指能够不依靠别人想问题,有个人见解。关键是“独立”两个字。要“专于学而勤于思”,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推导,善于论证。36 (4)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善于随时整理自己的思路,总结思维方法上的经验教训,是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断地总结在思维上的各种经验教训,可以使人不断地完善自己,大大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逐渐培养起科学的思维方式。(5)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我们知道,哲学使人思辨,逻辑使人严密,数学使人聪慧,体育使人健康果敢,而艺术不仅可以培养人的气质,而且使人们思维更加丰富多彩。美国曾对10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过调查,发现99%以上的人是音乐或美术爱好者。我国科学家钱学森说:“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是科学的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科学。”(二)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或文字阐述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的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要求准确、鲜明、生动,恰到好处。有一合资企业的经理到大学去招聘职员,挑选出三名大学生进行最后面试。其中有两名大学生在经理面前兴高采烈地炫耀自己的能力如何高、如何强,并热情洋溢地提出一大堆的建议和设想。另一名大学生则一直耐心地倾听着每一个人的见解,从不插话。尤其是对经理的见解和要求,更是不插话、不打断,只有当经理问他时,他才有礼貌地、有条不紊地回答,而且很简练。几天后,这位善于倾听的大学生接到录用通知,而那两位则被淘汰了。由此可见,做一个有耐心的听众,把你对他的尊重表现在面部表情和行动上,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能力。2002年吉林省就业中心负责同志将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为五大缺陷,其中大学毕业生的表达能力欠缺是其中之一。也有人对大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表达能力的现状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各类大学毕业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的占12.3%,而有70.4%的大学毕业生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因此,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方面。(三)动手能力动手能力也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它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关键,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学习成绩优秀的某师范学院毕业班的学生小赵,毕业前顺利通过了某中学的笔试和面试,但在试讲时,小赵的板书潦草,板面排列凌乱,课件做的不合理、不美观,后果可想而知。还有某高校毕业班的学生小刘,毕业前通过了某中专学校的面试,岗位是办公室秘书,但校方要求小刘在学校实习一段时间后决定最后是否录取。小刘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好,但平时不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实习期间的一件小事使他失去了被单位录用的机会。一天,上级领导到校视察工作,小刘在给领导倒茶水时右手拿着茶壶急速往茶杯倒水,结果,壶盖滑下,砸翻了茶杯,洒了满桌子水。其实,只要小刘用左手扶住壶盖,就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由于小刘不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连这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最后单位未录用他。简单的事例说明,大学生一定要培养动手能力,要多参加学校活动,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参加社团活动。(四)适应能力36 适应能力就是适合顺应的能力。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无法想像一个不能接纳社会的人能够改造社会。大学毕业生在跨出校门之前大都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远大抱负,但他们真正在生活的激流中奋勇前进时往往会发现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发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适应。大学生在以改造社会为已任的同时,适应社会的意识较弱,适应能力不够。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人们的职责与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大学毕业生只有注意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要求毕业生适应社会,并不是希望同学们一味顺从和接收非正义的东西并与之同流合污。而是要求毕业生在社会生活中区分正义与非正义、主流与非主流。适应正义的、主流的、自然的社会潮流。近几年来,我国海关、边防、公安部门大批量招收高校应届毕业生。国家就是希望通过招收应届毕业生来改变海关、边防、公安部门的行业不良风气。如果你有幸来到这些部门工作的话,一定要适应行业或部门中正义的、主流的、国家和社会倡导的东西,反对非正义、非主流的东西,以现代大学生的胸怀、热情、气魄改变部门的不良行业风气。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是时代的潮流,无人能挡,广大毕业生只有顺应,紧跟潮流,适应当前就业形式,拥有豁达的胸怀,坚强的心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将会被社会淘汰。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四川省某县一农家子弟小王于2000年顺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全村人为之欢欣鼓舞,父母这时便给小王毕业后的工作定了位,即要进党政机关工作,将来当个市长、省长。转眼到了2003年下学期,同学们都在学习求职技巧,精心准备谋职的一切事宜,而小王却无动于衷,且从不与同学交流。到了2004年上学期,小王也参加了招聘活动,然而他满意的单位都未被选中,他很气恼。到了11月份,他家乡某中学可以聘用他,而小王自己却说自己是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乡村中学教书是大材小用,他没去。毕业后在家闲着的小王身心憔悴,没过几天,他给父母留下一份遗书便服毒自尽。(五)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是人与人之间实现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能否正确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的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功。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36 卡耐基经过大量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一方面要靠他的专业技术,另一方面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现代成功学认为,一个成功的人是40%的智商和60%的情商,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情商的主要体现。因此,大学毕业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自信而不自以为是;谦虚而不自卑;热情而不逞能;多谋而不阴险;对他人的过失、伤害,要宽容忍让;做事要善始善终;看到别人取得了成绩,要鼓掌喝彩;对对手获得的成就,不要嘲讽,而要欣赏;对别人的帮助,要心存感激;遇事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说话要真诚坦率,信守诺言,有幽默感。要分清是非,要与那些一切都斤斤计较,唯恐落于人后,在学校与同学争分数的高低,在单位与同事争权位,在利益上与别人争得失的人保持距离。这种人,表面看他似乎有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美德,实际上他是有己无人,处处想凌驾于别人之上,无同情心,无宽厚容忍之量。他成天担心看到别人的成就,结果导致自己的生活日益闭塞,心情越来越郁闷,失去人心。例如:一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因其在原专业技术部门与同事关系紧张,被调到了行政部门。可悲的是,该人不但不悔改,反而更加“疯狂”,拉帮结派,唯恐天下不乱。同事进步了,他气恼,给上级领导写信,给其单位各部门散发小传单,对同事进行污蔑、诽谤。同事对他如同对待“瘟神”一样,都避而远之。在行政部门干不下去了,又想回专业技术部门,专业技术部门的领导说,要条狗也不要他,因为狗还知道保护家、维护家庭成员的利益,对主人忠诚。某名牌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小黄,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部工作。工作一年里设计出了很多优秀的广告作品,他热心勤快,凡事他都要横插一脚,可谓无孔不入,市场部在聊天谈工作,他也凑上去给别人提点建议;同事外出采购,他也指点一番,告诉别人该去什么地方买;就连订午餐他都要帮别人做选择;就差没有告诉清洁工阿姨怎么拖地了。刚开始,同事未把他的表现当回事,会跟他逗上两句,时间长了,每当他出口都会有人站出来冲他两句,他感到委屈,认为自己的好心被他人当成了驴肝肺。领导也找他谈话,他才知道自己非常不受同事欢迎,而且成了害群之马。我们常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说,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同事之间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有这样一种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还有这样一位已工作多年的高校毕业生,平时好打听追问别人很私人的问题,在工作之余同事之间聊天或聚餐,他都要搞一言堂,抢别人的话茬,争先恐后的“演讲”,并都是说些自家的家务事,如自己的孩子、爱人如何如何等等。两杯小酒下肚,更是口无遮拦,给人甚至领导开过分的玩笑。时间长了,同事都把他看成了“祥林嫂”,看成了没有修养的“碎嘴婆”。其实,同事朋友聚会,就是为了轻松愉快一下,谈些大家共同感兴趣的事。而光谈自己的家事、涉及他人的隐私,会让大家厌恶的。36 《史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国的名相晏婴,五短身材,其貌不扬,可他有一个车夫,却长得很帅。这个车夫觉得自己给齐国的宰相驾车很风光。而且他觉得自己在车上的位置好,每天坐在车前面,驾着高头大马,而晏婴却只能在车厢里面坐着。所以他经常表现出一副趾高气昂、盛气凌人的样子。有一天,车夫回到家,他的夫人在哭哭啼啼地收拾东西要回娘家。他吃惊地问到,你要干什么?夫人说,我实在忍受不了了,我要离开你。我觉得跟你在一起很耻辱。车夫说,你不觉得我风光吗?夫人说,你知道什么叫做风光,像晏婴那样身负治世之才,却如此谦恭,从不张扬;而你不过是一个车夫而已,却觉得自己风光无限。你整天跟晏婴在一起,却不能从他身上学到一点为人处事的道理来反省自己,这使我很绝望。跟你生活是我人生最大的耻辱了。这个故事告诉大家,说话做事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摆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态势,更不能仗势欺人。同时也告诉大家,在你周围有很多的人,他们的为人处事的态度,都可以成为你的镜子,去劣存优,来提高你的人际交往能力。总之,在人际交往中,要有底线,要把握好度,要勤看、广听、多思,谨言、慎行,了解他人的好恶,否则,“马屁拍到大腿上”,会使自己难堪的。他人有困难时,要给于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常说“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但不要“锦上添花”,要“雪中送炭”。切忌:在工作中拉帮结派,择人而待;做新时代愤青,生人勿近;溜须拍马,巧言令色;不分场合,滥用幽默;傲慢张狂,充当百事通。(六)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就是带领一个团队,安排各种活动,协调参加活动中人的关系的能力。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组织管理能力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其他专业人员也应具备。近年来,毕业生中的党员、学生干部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其重要原因就是用人单位看中毕业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七)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因素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它是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已知信息,创造新颖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新思维、新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多方面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微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八)决策能力决策能力就是对未来行为目标的决断和选择的能力。人的一生往往会碰到各种需要自己当机立断、痛下决心来决断的事情。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何去何从,最终要靠自己拿主意。在未来的工作中,各种问题以及他们的变化进展都需要自己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处理,因此,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九)事物指向能力事物指向能力,就是人们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注意能力。如果你是个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只对教师鲜明而清晰的讲述做出反应;在领导讲话作报告时就只会对领导所讲的要求、规定、工作等做出反应;在面试时就只会对发话人的询问做出反应,而对其他的一切事物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一个人指向能力强的表现。指向能力伴随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是影响职业活动效率的重要因素。(十)观察能力36 观察能力,是一个人对事物全面细致的分析能力。它是一种有预定目标、有计划、主动的认识过程,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告诫青年人“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在职业选择中注意展示自己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观察是通向一切知识的门径,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领域中,它都起着重要作用。(十一)处理信息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就是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来自四面八方。信息量最大最全面、传播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的信息载体当属互联网。是否能够熟练地操作和使用微机,是用人单位考查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要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首先源于其计算机能力和水平。要想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得信息并能有效地使用信息,就必须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常以下八个方面能够体现你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是会运用信息工具;二是能够获取信息;三是善于进行信息加工;四是生成信息;五是创造信息;六是发挥信息的效益;七是信息协作;八是信息免疫(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五、开发潜能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须在树立自信、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心态,开发潜能。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具有巨大的潜能。要是一个人能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人类还有96%的能力未发挥出来。美国学者詹姆斯研究发现,普通人只开发蕴藏能力的10%,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的,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以上说法也许有点夸张,但人们具有很大的潜能是无可否认的。二十世界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他死后,科学家对他的大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他的大脑无论体积、重量、构造或细胞组织,与同龄的其他人一样,没有区别。一个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对于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从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怕自己做不好而觉得丢脸。但如果大家回过头来想,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你将会恍然大悟,不正是由于要面对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要面对难度渐升的工作压力,才不断提升了自我,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如果没有挑战刺激你的潜能,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能前进吗?常言道,多做工作是“福”,特别是对于年青人来说,只有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多接触社会,勇挑重担,才能激发你的潜能、提升你的才干。一个孩子的母亲,能准确无误地接住从四楼阳台掉下来的孩子。你相信吗?但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36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家照顾两岁多的儿子,孩子睡着后,母亲把儿子放在小床上,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买完菜她匆匆往回走,走到居住的楼群时,由于惦记着儿子,她不由得朝自己居住的方向望了一眼。这一望不得了,发展四楼阳台上有个黑点在蠕动。糟了,她大叫一声,疯狂地往前跑,边跑边喊:“孩子不要往外爬!”但是孩子哪里听得懂呀,他看到妈妈朝他挥手,兴奋得乱蹦乱舞,拼命往外爬。这时要跑到四楼阻止儿子已经来不及了,这位母亲无论如何要在儿子掉下来以前接住他。于是就拼命地跑,刚好在儿子掉下来的一刹那,跑过来伸出双臂稳稳地把儿子接住了。这件事让当地的电视台知道了,电视台要把这人间奇迹摄下来。于是,他们找到这位母亲,用一只布娃娃做试验,但是,连续做了几次,布娃娃都掉在了地上,怎么也接不住。人的潜能是无穷的,这位母亲,就是因为一颗母爱之心,激发出了潜藏在体内的能量,竟然能够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只要你能实现自我超越,就能够发挥你的潜能,拥有最美丽灿烂的人生。六、气质与职业的吻合一般来说,气质对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工作性质和效率的影响上。相应地,不同职业对人的气质特点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在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中,都存在着人机关系问题,机器的操纵要求人员具备某些气质特征。如果是人机关系失调,即人的动力性行为失误,就会影响工作效率以至造成工作失误。因而,在把性格、能力、兴趣作为职业决策最主要标准时,也要考虑人的某些气质特点并加以顺应,以进一步提高职业适应性。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人们一般把气质分为四种: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多血质的心理特征属于敏捷而好动的类型。由于神经过程平衡且灵活性强,这种人性情开朗、热情,善于交际,更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群体中精神愉快,相处自然,常能机智的解脱窘境。在工作和学习上肯动脑筋,常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办事效率。对外界事务有广泛的兴趣,不安于循规蹈矩的工作,情绪不够稳定,易于浮躁,时有轻诺寡信、见异思迁的表现。粘液质的心理特征属于缄默而安静的类型。由于神经过程平衡且灵活性低,反应较迟缓,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基本保持心理平衡。凡事力求稳妥、深思熟虑,一般不做无把握的事,具有很强的自我克制能力。与人交往时,态度持重适度,不卑不亢,不爱抛头露面或做空泛的清谈。行动缓慢而沉着,有板有眼,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因此,能够高质量完成那些要求有坚忍不拔、埋头苦干的品质和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有条不紊的工作。其不足之处是过于拘谨,不善于随机应变,常常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胆汁质的心理特征属于兴奋而热烈的类型。表现为有理想有抱负、有独立见解,反应迅速,行为果断,表里如一。在言语、面部36 表情和体态上都给人以热情直爽、善于交际的印象,不愿受人指挥而喜欢指挥别人。一旦认准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遇到困难也不折不挠,有魄力,敢负责,但往往比较粗心,自制力较差,容易感情用事,有时有刚愎自用、鲁莽的表现,由于神经过程的不平衡,工作带有明显的周期性,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但一旦精疲力尽,情绪顿时转为沮丧而心灰意冷。抑郁质的心理特征属于呆板而羞涩的类型。精神上难以承受或大或小的神经紧张,常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情绪波动。情绪体验的方式较少,极少在外表流露自己的情感,但内心体验却相当深刻。喜欢独处,交往拘束,兴趣爱好少,性格孤僻,在友爱的集体,可能是一个很易相处的人。对力所能及的工作,认真完成,遇事三思而后行,求稳而不求快。因而显得迟缓刻板。学习工作易疲倦,在困难面前怯懦、自卑、优柔寡断。由于气质更带有自然的属性,它们之间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一类气质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既可以是优秀的人才,也可能成为碌碌无为之辈。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气质类型及其心理特征,而在于对生活的信念和追求。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根据需要对气质类型作进一步划分,以便于操作。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可以把职业气质分为下面12类,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与之对应的一系列典型职业:——变化型。这种人在新的工作情境中感到愉快,他们喜欢工作内容经常有些变化,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工作得更出色。他们追求多样化的工作,他们善于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典型职业,诸如记者、推销员、演员等等。——重复型。这种人适合连续不停地从事同样的工作,他们喜欢按照一个机械的或别人安排好的计划或进度办事,喜欢重复的、有规律的、有标准的工作。典型职业,诸如纺织工、印刷工、装配工、电影放映员、机床工等等。——服从型。这种人喜欢按别人的指示办事,他们不愿自己独立做出决策,而喜欢让他人对自己的工作负起责任。典型的职业如秘书、办公室职员、翻译人员等等。——独立型。这种人喜欢计划自己的活动和指导别人的活动,他们在独立的和负有职责的工作中感到愉快,喜欢对将要发生的事情作出决定。典型的职业如管理人员、律师、警察、侦察人员等。——协作型。这种人在与他人协同工作时感到愉快,他们善于让别人按他们的意愿来办事,他们想得到同事们的喜欢。典型的职业如社会工作者、咨询人员等等。——孤独型。这种人喜欢单独工作,不愿与人交往,较适合的职业如校对、排版、雕刻等。——劝服型。这种人喜欢设法使别人同意他们的观点。一般通过谈话或写作来表达,他们对于别人的反应有较强的判断力,且善于影响他人的态度、观点和判断。典型的职业如政治辅导员、行政人员、宣传工作者、作家等等。——机智型。这种人在紧张和危险的情景下能很好地执行任务。他们在危险的状况下能自我控制和镇定自如,他们在意外的情境中工作得很出色,当事情出了差错时,他们不易慌乱。典型的职业如驾驶员、飞行员、公安员、消防员、救生员、潜水员等等。36 ——经验决策型。这种人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当别人犹豫不决时,他们能当机立断作出决定,他们喜欢处理那些直接经历或直觉到的事情。典型的职业如采购、供应、批发、推销、个体摊贩等等。——事实决策型。这种人喜欢根据事实来作出决策。他们要求根据充分的证据来下结论,他们喜欢使用调查、测验、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引出结论。典型的职业如化验员、检验员、自然科学研究者等等。——自我表现型。这种人喜欢能表现自己的爱好和个性的工作环境。他们根据自己的感情来作出选择,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典型的职业如演员、诗人、音乐家、画家等。——严谨型。这种人喜欢注重细节的精确,他们按一套规则和步骤将事情尽可能做得完美。典型的职业如会计、出纳、统计、档案管理等。七、性格与职业的吻合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选人时出现一种新观念,认为性格比能力更重要。他们认为,性格比能力更重要,其原因是,如果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但一个人的性格不好,要改变起来可就困难多了。所以在招聘新人时,往往将性格的测试放在首位。当性格与职业相吻合时,才会有进一步对其能力进行测试考察的意愿。对性格引起重视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几乎涉及到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观察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人群,我们就可以发现千差万别的性格特征。诸如——性格的态度特征不同:有的人诚实、正直、谦逊,有的人自私、虚伪、自傲;有的人勤奋、认真、创新,有的人懒惰、自卑、墨守成规。性格的意志特征不同:有的人自制、果断、勇敢,有的人冲动、盲目、怯弱;有的人顽强、严谨、坚持,有的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轻率马虎。性格的情绪特征不同:有的人情绪体验深刻,易被情绪支配,控制力较弱,对工作影响较大,有的人情绪体验微弱,意志控制能力强,不易被情绪所左右,情绪对工作影响较小;有的人情绪稳定持久,情绪起伏波动较小,有的人则患“冷热病”,易激动,情绪不稳,在成功面前忘乎所以,在失败面前又可能垂头丧气;有的人经常处于精神饱满、欢乐之中,朝气蓬勃,乐观向上,有的人则经常抑郁低沉,无精打采。那么,性格与职业如何进行匹配呢? 通常个人在选择职业时,应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适合个人性格特点的职业和工作。一般而言,外向型性格的人更适合与外界广泛接触的职业,如管理人员、律师、政治家、推销员、记者、教师等。而内向型性格的人比较适合有计划的、稳定的、不需要与人过多交往的职业,如:科学家、技术人员、会计师、统计员、资料管理员、一般办公室职员等。36 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纯属于外向型或纯属于内向型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属于混合型。另外人的性格在一定阶段还具有可塑性,因而,在实际的吻合过程中,应根据个人性格的主要方面与职业的要求,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不能一概而论。八、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一)人格人格是人类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西方著名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对人格的著名定义是:“人格是个体内部那些决定个人特有的行为与思想的心身系统的动态结构。”这个定义的基本点在于把人格当做一种动态的、生长着的系统。人格实际上还是指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个体独有的特质模式和行为倾向的统一体,成为人格。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工作中,人格集中体现着一个人的风貌。我们能体会到人既有表现于外、给人以印象的特点,又有某些在外部未必显露的东西。这些稳定的、又不同于他人的特质模式,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表现为一个人由里到外,包括身心在内的真实的一个人,这就是人格。人格具有复杂性,它是由遗传的、气质的、社会的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合成的。平常所说的“人心如面”,就是说人的个性表现就像人的长相一样完全不同,即使再相象,也会存在细微的差别。这种说法充分体现了人的心理活动与人格特征的复杂性。人格具有稳定性,它反映出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表现出的习惯性行为,反映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等的一致性和典型性。这种习惯性行为表现,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大家不感到奇怪,认为他独特的表现就会如此。除非特别巨大的环境变化和突发事件,通常情况下,人格的显露是稳定的。(二)人格与职业的关系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将人格划分为6种类型,并描述了每种类型的人格特征和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类型,可参考下表: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理论代码类型人格类型特点职业类型特点36 R现实型物质的;实际的;安定的;喜欢具有基本技能、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喜欢现实性的实在的工作、户外工作,乐于使用各种工具和机器设备。缺乏洞察力,往往不善于与人交往。他们真诚、谦逊、敏感、务实、朴素、节俭、腼腆。喜欢同事务而不是同人打交道。有一定程序要求的、明确的、具体的岗位职务,运用手工工具或机器进行的操作性强的技术工作。如机械维修、电气技术、木匠、烹饪等等I研究型分析的;独立的;内省的;慎重的;喜好运用智力通过分析、概括、推理的定向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工作。有较高的数学和科学研究能力,喜欢独立工作、喜欢解决问题。喜欢同观念而不是同人或事务打交道。他们逻辑性强、好奇、聪明、仔细、独立、安详、俭朴。往往缺乏领导能力。以观察和科学分析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研究活动和实验工作,一般侧重于自然科学方面。如科学研究人员、医师、产品检查员等等A艺术型想象力丰富;直觉的;冲动的;理想的;有独创力的;喜欢以表现技巧来抒发丰富感情。往往缺乏事务性办事能力,不愿依赖、服从他人,不愿做循规蹈矩的工作。通常喜欢同观念而不是事务打交道,他们较开放、好想象、独立、有创造力。在文学与艺术创作方面,通过非系统化的、自由的活动方式,擅长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职业。往往具有某些艺术技能,喜欢创造性的工作。如音乐、舞蹈、歌唱等等。S社会型助人的、易于合作;喜欢交往;责任感强;有说服力;愿为别人服务,关心社会问题,对教育与社会福利等事业有兴趣。喜欢与人而不是事务打交道。往往缺乏动手操作能力。热情、富于理想、友好、善良、慷慨、耐心。为社会及他人办事或服务,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说服、教育、治疗及与社会福利事业方面有关的职业。如教师、咨询顾问、护士等等喜欢社会交往性工作。E经营型支配的;冒险的;自信的;精力旺盛的;有自我表现欲的;不易被人支配,喜欢管理和控制他人,喜欢担任领导角色。这类人通常具有领导才能和口才、对金钱和权力感兴趣,喜欢同人和观念而不是同事务打交道。热爱交际、冒险、精力充沛、乐观、和蔼、细心、抱负心强。往往缺乏科学研究能力。从事具有风险、需要胆略、承担责任较大的工作,善于管理、营销、投资与主持指派他人去做工作的职业。如推销、管理类型的工作等等。C常规型有耐心和良好的自制力,顺从的;实际的;稳定而有秩序的;思想比较保守,循规蹈矩、有条有理,喜欢系统性强的工作。有很好的数字和计算能力,喜欢室内工作,乐于整理、安排事务,往往喜欢同文字、数字打交道,比较顺从、务实、细心、节俭、做事利索、很有条理。往往缺乏创造力和艺术性。按照固定程序与规则,从事重复性、习惯性的、具体的日常事务,适宜常规管理方面的职业。如记帐、秘书、办事员以及测算等等。6种基本职业类型依类型相近关系又可分出30种交叉和120种混合交叉型职业。霍兰德认为理想的职业选择就是人格类型与职业环境相适应。找到与其人格类型相应的职业环境称为“协调”36 ,找到与其人格类型相近的职业环境称为“次协调”;选择了与人格类型相斥的职业称为“不协调”。只有人格类型与职业环境相匹配,才是最佳的职业选择。(三)人格在职业发展和职业创造中的作用人格与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人格特征的要求是有差别的,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将有助于选择适合于本人人格发展的职业。1、人职匹配可以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每个人在认识社会职业和选择社会职业时,应该在充分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人格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条件和结合当前社会人才需求加以慎重的选择。一旦人职匹配,就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益。就整个社会来说,人职匹配是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对个人来说,是充分发挥个体聪明才智,在职业岗位上做出良好业绩的有利条件。理想的就业模式是达到人职匹配。2、人格在职业发展和职业创造中的作用(1)、健全的人格是谋求职业发展的前提。人格健全的人在职业工作中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首先是有正常的心理过程,有敏锐的感觉,有良好的记忆力和灵敏的思维能力,操作起来也能动作协调。其次是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正确对待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能经常保持豁达的胸怀和愉快的心境。(2)、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内涵随之发生变化,岗位越来越多地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能在工作中发挥创造力,以胜任发展变化的职业内涵。本世纪将走向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全面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的任务。因为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才能在本岗位上创造出优异的成绩。第二节职业测评方法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在不断细化,如何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人生价值,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目前,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很多人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不清楚,比较盲目,不知道应该从事怎样的职业。有的人虽然找到工作,但干不了多长时间就不得不离开这个岗位,重新寻找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错位就业,即求职者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无法胜任工作。而用人单位也不清楚谁是最适合的人选,只能反复招聘,导致成本增加。解决这些难题,帮助人们准确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做出明智的选择,职业测评是一条有效途径。一、职业测评概述(一)职业测评概念职业测评是指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和人才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人的能力水平倾向、36 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进行系统的、客观的测量和评价。所谓测量就是以量化的方式对人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进行测试,是定量分析,是客观描述;评定就是以定性的方式对人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进行鉴定和判定,是定性分析,是主观判断。测评就是把定量的方法和定性的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科学、客观、系统的方法。(二)职业测评的发展历程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从此,心理测验成为一种测量个别差异的工具,在西方发展起来。1916年,美国警方首次将心理测评应用到警员招募中。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军方为招募新人采取团体检测,对200多万人进行了测验,效果显著。二战后,标准化的测评迅速运用到职场。许多企业家看到了心理量表在招聘人员中的积极作用,测评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如今在西方,以“心理测评”为主要内容的人员测评非常盛行,从筛选员工到选拔管理层,大大小小的组织都普遍采用职业心理测评。美国至少有1/3的主要大公司在依靠测评,英国有85%的公司在使用测试技术招募新人。我国由于历史和传统观念的原因,一直缺乏标准化的测评系统,对人才的界定只有定性的规定,缺乏定量的规定,偏重于立场、觉悟、态度和上级的评定,相对忽视了人的兴趣、个性等其他心理素质。职业测评在我国普遍应用在人才选拔和招聘方面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尤其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加、个人选择多元化的时候,职业测评逐渐走向市场,为大家所认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把目光投向了职业测评,甚至有不少民营企业,也开始花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专门量身定做一套测评体系。(三)职业测评内容职业测评是对人稳定的素质特征进行的测量与评价,具体指的是个体的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与动机,这五个方面称为胜任特征。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职位上表现优秀的员工与表现一般的员工分开来的个性特征,它是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知识和任何可以测量的技能。胜任特征是一种潜在的、持久的个人特征,它与一定工作中的优秀绩效有着因果关系,这是一种内在的特征,不会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测评的具体对象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素质及其表现出的绩效,也就是各种职位所要求的胜任特征。二、职业测评原理及作用(一)职业测评原理1、人的心理素质具有差异性、相对稳定性和可测性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能力、个性、行为风格等方面都呈现出独特性,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为测评提供了前提条件。36 人的心理素质又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特征,体现在跨时间和跨情景的稳定性。跨时间的稳定性是指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心理特征,是一种持续性的表现。跨情景的稳定性是指一个人在不同的情景、在不同的任务中表现出一致的心理特征,是一种一致性的表现。当然这种稳定性也是相对而言的,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个人的心理特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不过主流是稳定的。正是这种稳定性,才能够根据测评的结果从过去的表现推论出将来的表现,从一种情景中的表现推论更大范围的情景中的表现。人的心理特征具有内隐性,难以直接观察,但它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反映出来。人的外显行为与内在的心理特征具有统一性,特定个体的特定素质,会以特定的形式出现,而特定的表现形式反映着特定个体的特定素质。正因为可以被表现出来,而使得测评成为可能。2、职业测评是客观的、间接的和相对的测量职业测评有定性的评价也有定量的测量,不仅借助于评价者的主观经验与直觉,更依靠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科学发展的今天,还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进而推论人的内在心理素质。这就像不能直接测量温度而是通过水银柱的高度变化来测量一样,是一种间接的测量。例如:通过职业兴趣测验测得一个人喜欢阅读机械杂志,喜欢修理钟表、自行车,可以推论此人具有从事与机械有关的工作兴趣。职业测评的相对性体现在对一个人某种素质高低、兴趣强弱进行评价时没有绝对的尺度,而是通过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判断。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兴趣的强弱,都是与所在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因此是一种相对的测量。3、科学的测评是基于统计规律之上测量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可能测量它的所有行为,只能抽取一定的行为样本,并且任何测评手段所做出的推论都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而只是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而已。从统计学意义上讲,通过有代表性的样本可以对行为的整体做出推论。因此,选用有代表性的目标行为对人的心理素质进行测评是一种科学而合理的做法。(二)职业测评的作用1、升学就业指导在发达国家,有的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做性格测试,看将来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而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致使目前毕业生在升学、就业中存在盲目、冲动、将就等多个误区。一项对在校大学生的统计显示,有70%的学生对现在的专业不满意,因此目前在大学内产生了不少学生要求换专业的现象。通过职业测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基本素质、性格特征及潜能,为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或职业提供客观的依据,减少择业、就业的盲目性,提高成功率。尤其对应届毕业生来说,通过测试得出一个科学的评价,有助于他们准确定位,在职业生涯中少走一些弯路,尽快36 选择到最适合的工作。2、准确客观的了解自己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这就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同时,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也给求职者带来了困惑。目前,很多人对自己适合从事何种工作意识模糊,就业时往往只看待遇或者工作条件,不注重岗位是否适合自己,以至于造成了频频跳槽的现象。据统计,在职者中有55%左右的人群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出现错误,其中主要原因是专业不对口、与兴趣志向相去甚远等因素。职业测评可以帮助求职者全面了解职业倾向和素质能力,客观地分析自己,避开择业误区,尽量选择适合个人能力优势和个性优势的职业,同时找到自己最应该弥补的东西,及时做出调整,适应职位需求。3、帮助用人单位确定最佳人选传统的招聘方式一般是看学历、看简历,更多的是凭招聘者的主观印象、经验和直觉,对求职者的职业能力了解过于表象化,不能彻底地了解求职者,导致招聘成功率低。职业测评是继文凭、认证之后的第三种人才衡量的标准,不仅能够测评出被测者的知识技能,还可以测评其发展潜力和个性特征,掌握被测者的能力、个性与职业的要求是否匹配,提高选才准确率、招聘成功率,降低招聘成本。三、职业测评方法现代测评技术与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不断的完善。到目前为止,职业测评方法有:①面试;②心理测验;③评价中心;④观察评定法;⑤资料分析法;⑥考评考核法;⑦系统仿真测评;⑧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测评等。本节主要阐述毕业生就业时经常用到的面试、评价中心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测评等方法。(一)面试1、面试概念面试是职业测评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运用范围广泛、方法灵活、收集信息量大、简便且技巧性很强。面试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所进行的,有着预先精心设计好的明确的目的和程序的谈话,通过施测者与被测者双方面对面地观察、交谈等双向沟通的方式,了解被测评者的素质特征、能力状况以及求职动机等方面情况的一种人员甄别与测评技术。2、面试的测评要素①个人信息。指被测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籍贯、主要家庭关系、主要工作情况。②36 仪容仪表。指被测者的外貌、形体、衣着、举止及精神状态等。有些职业对仪容仪表并不要求,但对于管理阶层及销售、公关、外事等职业,对举止仪表很重视。例如:清华大学的一名MBA穿了件又旧又褶的短袖上衣,头发蓬乱的去参加一公司的招聘,结果落聘。半年后,该公司又招聘员工,这位MBA再次前去应聘,在他的再三请求下,主考官破例与其长谈了30分钟,考官认为他很有才华,可以录用。他问考官:“我找工作为何这么难?”答:“你的能力每月值1.5万元,你的外表每月值3千元,而面试时间只有几分钟,在短短的时间内考官不可能彻底了解你的内涵,公司要招聘的员工代表着企业的形象,而你‘腹有诗书气无华’,故而你找工作难。”应聘者的外部形象如同“商品的外包装”,新商品上市,其质量再好,包装脏兮兮,也会无人问津。形象自然、整洁、大方,是个人良好生活习惯及潜在的职业素质的体现。③工作经历。包括过去曾经做过的工作或担任的职务、取得的成就、工作的满意度、工作的收获、人际关系、薪资情况等。④言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包括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感染力、音质、音调、节奏、体态与内容的协调性等。应变能力主要测试反应能力,对所提问题回答迅速与否、理解是否贴切、对于突发问题回答是否恰当、是否机智敏捷等。⑤工作态度和工作动机。通过了解被测试人过去的工作、学习态度及现在对工作岗位的热爱程度,考察其工作动机,了解其是为了追求事业上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追求高福利待遇。例如:南方某出版社对一名应聘面视的大学生说:“我们单位是17:30下班,如果下班后印刷厂送来几千册印好的书,而出版社除了两名保安以外别的人都下班了,并且这一批书不是你所在编辑室的书,你怎么处理?如果你收下,将要从一楼搬到三楼,需要干好几个小时,你怎么办?”这名大学生说:“无论是哪个室的书,都是出版社的,我肯定要收下。我可以请示该室的主任,如果让我搬到三楼,他们肯定会来人帮我,即使不来人的话,我可以让送书者帮忙运上三楼,不管干到多晚,我也要干完再下班。”考官又问:“那你要报酬吗?”大学生回答:“如果社里有规定付加班工作报酬,我肯定要,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我也肯定不会张口要。因为我们室将来万一有这种事让别人碰到了,相信其他同志也会来帮助我们的。”很快,出版社就决定录用这名大学生。⑥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询问被测试者经常参加的活动,在各种社交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为人处事方式等情况,了解人际交往能力。⑦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测试被测试者对无端的责难、不公平待遇能否克制、宽容、忍让、理智的对待,了解其耐心和韧性,遇到突发事件能否镇定、稳妥的处理。当然,不同职业对人的这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司机的职责就是要安全行车,其情绪一定要稳定,反应要灵敏。例如:在美国一位继承了她丈夫千亿美元的遗孀,在全美国高价招聘司机,从300名报名者中,选出了三位,由遗孀亲自面视。她说,我考考你们谁的驾驶技术最好。我坐在车里,前面发现了悬崖,谁能在离悬崖最近的地方将车停下?第一个司机说,我能在离悬崖10米的地方停下;第二个司机说我的技术是全美国最好的,能在离悬崖1米的地方停下;第三位司机说我没有他们两位那么高的技术,我在发现了悬崖时就立即停车。最终第三位司机被录用。⑧36 综合分析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看能否抓住问题的本质、分析全面,对众多论点和看法的概括是否全面、妥当。⑨兴趣与爱好。通过了解被测试者经常参加的活动、业余爱好、个人嗜好等,分析了解一个人的情趣。⑩专业知识技能。从专业的角度了解被测试者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技能的高低与专业上的特长。3、面试的种类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可以将面试分为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是指依照预先确定的内容、程序、分值结构进行的面试形式。它对同类应聘者用同样的语气和措词,按同样的顺序,问同样的问题,按同样的标准评分。非结构化面试是指面试的内容、程序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主试者可以根据被试者的具体情况以及面试的需要随机提出问题,根据被试者回答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彻底、多层次的了解。半结构化面试是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的一种面试。(二)评价中心1、评价中心概念评价中心是一种为组织判断和预测那些与组织的工作绩效目标相关联的个体行为,以评测被试者操作能力及管理素质为中心所进行的一系列标准化活动程序,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测评方式和技术。评价中心是近几十年来在西方企业中流行的一种选拔和评估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一种测评体系,其核心内容是多种情景性测评方法。它多采取一些动态的测评手段,很多是对真实情景的模拟,与拟担任的工作相关,这种情况下被测试者表现比较接近于真实情况,不易做出伪装,对被测试者未来的表现有较好的预测效果。2、常见的测评方法①文件筐测验也称公文处理测验,是评价中心中用的最多、最重要的测评方法之一,它是对管理人员潜在能力进行测定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测评方法中,要求被试者阅读和处理备忘录、信函等一系列文字材料,其涉及的问题因候选人拟任岗位的要求不同而不同。这些信函来自上级和下级,有组织内部的各种典型问题和指示,有日常琐事,也有重要大事。所有的这一切都要求被评价者采取措施或做出决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这些公文处理完毕,处理的过程中一般没有其他人的协助。这种测评方法可以较好的反映被评价者在管理方面的计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还反映了对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能力、处理问题的条理性、灵活性以及对他人的敏感性等等。②小组讨论36 典型的形式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常用的一种形式。操作方式是给被评价者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左右,被评价者人数一般5-7人,让他们展开讨论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无领导”是参加讨论的这一组被评价者在讨论问题的情景中地位是平等的,没有指定哪一个人充当小组的领导者,在讨论过程中一般会自发的产生领导。评价者并不参与讨论的过程,他们只是在讨论中向被评价者介绍一下讨论的问题,给他们规定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时间限制等等。至于怎样解决问题则完全由被评价者自己决定。无领导小组主要考察被评价者的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辩论说服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同时也考察被评价者的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灵活性以及团队精神等个性方面的特点和风格。③情景模拟又称为模拟作业或模拟测验,它是设置一定的模拟情景,让被试者扮演一个角色,在模拟的情景中按考官提出的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活动,从而预测被测试者在拟聘岗位上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考官根据被试者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或通过模拟提交的报告、总结材料为其打分。这个项目可评定出诸如计划、指导和控制,分析、评价及行政管理,分配及组织工作,在压力之下有效工作等能力。某大公司招聘部门经理。将最后筛选的三位大学毕业生放在一个小岛上,岛上放有竹杆,绳子、空塑料桶,让被测试者利用这现有的资源,到达对岸,不许游泳。其中一男生忙着不停的找材料,找到上述三件物品后,就忙着用绳子将竹杆绑成一个竹排,而其中其中一女生只站那儿,并不停的职责男生的做法,而她却没有说出好的做法。结果他们将竹排放到水里,人一上去,竹排就沉下了水,三人只好推着竹排,将空塑料桶放竹排上,游到了对岸。其实他们只要将塑料桶的盒子拧死,绑在竹排下,增加了浮力,竹排即可变为“汽船”。虽然他们没有答对这道测试题。但是那位男生,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气馁,积极的实施工作,最终被录用。④角色扮演主要是用以测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景模拟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设置了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与人际冲突,要求被试者扮演某一角色,模拟实际工作情景中的一些活动,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主考通过对被试者在不同人员角色的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测评其素质潜能。这种方法较为复杂,但它更真实。(三)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测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历经5年之久研制开发了CETTIC职业素质测评软件,该软件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出版的大型测评工具,由30种职业测验组成,专门用于各类职业人员素质诊断、选拔和预测的大型测评工具。36 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界面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测试环境界面1、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特点①测评系统充分考虑各种职业的复杂情况,配备了职业能力测验,职业人格测验、职业兴趣测验、就业和创业分析测验、职业操作能力测验。其中个人就业资源分析量表和个人创业素质分析量表,可为各类就业和创业人员提供就业、创业局限性及可能性的诊断和预测。针对动手能力强的职业,有专业的操作板、手工效率纸板等一系列操作工具进行测验。以上测验的不同组合,提供了各种职业适应性诊断,目前已达到2000余个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系统还可进一步补充新职业。②测评系统具有专家系统的智能分析、推断和建议功能,可对各类职业人员进行素质诊断、选拔和预测,能够自动打印专家报告,提供升学、求职、培训、选拔、晋升等建议,对被测试人进行有的放矢的就业指导提供依据。③测评系统注重从实际出发,从测评的目标、功能、程序、内容等方面,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特点群体的使用需要,在多个测验方面,实现了跨文化的要求。2、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的运用36 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可以纸笔作答,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测评,可单人测试,也可进行大面积施测。测评分为诊断和选拔。①针对求职、跳槽和岗位配置问题在诊断的环境下进行测试。首先测试个人职业兴趣,计算机根据测试结果自动推荐30余种职业。其次被测者选择期望从事的职业,测试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职业人格是否匹配等。最后根据计算机给出的测评结果,指导人员与被测者就其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和探讨,帮助其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例如,有一个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对原工作失去兴趣,准备跳槽却又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新职业。于是,选择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进行测试。经过兴趣、人格、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她的职业兴趣特征是对与他人交流、说服别人接受自己观点的工作活动比较感兴趣,喜欢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在职业人格方面显示有些马虎或懒散;在职业能力方面,表现出对数字不敏感,进行数字运算比较缓慢且准确性不够等等。指导人员与她交谈,了解到她做会计工作时很难安静的坐下来,过一会儿就想站起来走一走,做帐老是粗心,出些小错误,工作使她感到压抑。根据以上信息,指导人员建议她改行从事服务类或业务类工作。此后,在半年的回访中,了解到她改做酒类推销工作,对工作很有兴趣,自我感觉在这个岗位上实现了自身的价值。②针对学生升学选择专业也是在诊断的环境下进行测试,但可不测试职业能力,只测试职业兴趣和职业人格。比如有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前来测试,结果显示他对通过观察分析、说服他人接受自己观点的工作感兴趣;在职业人格方面显示对自己充满信心,能主动与人交往等;系统推荐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培训师、客户服务管理师在内的30个职业。根据系统给出的建议,他在考试分数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确定了职业发展方向。③针对企业招聘人员在选拔的环境下进行测试。比如一个岗位有10人竞争,可对这10人同时进行测试,测试系统会根据测试结果自动排序,为企业选择最适合人选提供参考。3、CETTIC职业素质测评中应注意的问题①适宜的测试环境。施测现场的环境会给被测者的反应带来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带来促进作用的正面影响,也可能是带来抑制或阻碍作用的负面影响。影响测试结果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照明、通风、噪音、温度、湿度、颜色等等。被测者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的测验可能得出有差异的结果,因此要尽可能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接受测验,否则会产生不利的结果。②注意测评的公平性。被测者的测评经验会影响到测评结果,有的人经历了多次测验,积累了很多测试经验。他们能够在测试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合理分配时间,并对新的测试形式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察觉出如何做出反应会得到比较好的评价。因此,在测试之前,要争取练习的机会,尽可能了解和熟悉测评的程序,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测试。③36 应试动机与测验焦虑。被测试者对测评的动机不同,会影响其主动性、注意力、持久性、反应速度和强度等,从而影响测评的结果。一个人有较强的动机,在受测过程中会尽量作出最好的反应。但动机过强,会使其过于紧张焦虑,反而不能正常发挥。测验焦虑指被测评者在接受测评前和测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紧张、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一般说来,适度的焦虑会使人的兴奋性提高、注意力增强、反应速度提高,从而对测评的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过高的焦虑则会使工作能力降低,注意力分散,思维变得狭窄,记忆中储存的东西提取不出来。④了解测评方法的局限性。测评是一种科学的辅助手段,但测评并不是万能的,一种测评方法可以测出某些东西,可能很难测出另外一些东西。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会存在一些误差,测评结果只是一个相对准确的估计,我们对待结果时既不能绝对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职业素质测评对人的素质进行分析,测试的结果仅仅反应被测者目前的状况。而人是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对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不仅要注重当前的状况,更多的应注意未来发展的潜力。职业素质测评真正目的是帮助被测者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以便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合理规划。第三节自我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当代大学生中,有些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有些人心灵脆弱,缺乏自信,凡此种种,都是因为他们进入了一个盲区——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森林中,动物在举办一年一度的比“大”比赛。老牛走上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场表演,动物也欢呼:“真大。”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它一下子跳上一块巨石,拼命鼓起肚皮,同时神采飞扬地高声问道:“我大吗?”“不大。”,台下传来的是一片嘲讽的声音。青蛙不服气,继续鼓着肚皮,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到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有一位登山队员,一次他参加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到了7800米的高度,他体力支持不住,停了下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朋友们都替他惋惜,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呢?再往上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爬到顶峰呢?“不,我最清楚,78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也不为此遗憾。”他说。美国某大公司招聘员工,有2000余人参加考试,其中罗杰斯考了第一名,且成绩遥遥领先。然而当公司通知罗杰斯到公司报到时,得知他参加考试后,认为自己考的不好,得不到公司这个职位,自杀了。公司的好多人为之惋惜,纷纷说,公司失掉了一位人才,唯独公司的老板说“幸亏”。老板认为,心理素质这么差,这么不自信,自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怎能成大事。罗杰斯和青蛙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受到了命运的惩罚;登山运动员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价,所以他安然无恙。可见正确地评价自己,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是走向成功的根本。一、自我评价的内容36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业适应范围,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要求,两方面的最佳结合就是择业者的个人特征与职业对人的要求相匹配。从现实上来看,弄清个人特征是科学地选择职业的基本条件;从发展的观点看,虽然初次择业不可能完全满足职业对人的要求或人对职业的期望,但通过适应和调适的过程达到双向的满足也是有可能的,或者说,人的职业发展是一生的,并不仅仅表现在初次择业上。因此,无论是从现实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的观点上都应对自己的个人特征有所了解。就大学生择业而言,通常是通过“职业三倾向”评价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此即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一)职业体力倾向职业体力倾向是通过对择业者的身体素质的评价、分析,判断出其所适应的职业倾向。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力气力气是表明人的举、背、推、拉等力量的大小。2、身体动作的敏捷性和平衡性通过攀登或爬行来表现敏捷性;通过在狭窄、光滑或作不规则运动的表面上行走、站立、下蹲或跑步时掌握平衡的能力来表现平衡性。3、下肢或腰背的协调性通过弯腰、跪立、下蹲、爬行方式来表现。4、手臂的灵活性与协调性通过伸张手臂、抓握物体、手指操作、皮肤感知来体现。5.言语器官及视、听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状况6、整体协调控制利用肢体、眼、手、脚的协调动作控制机械。以上是一个人体力倾向的六个方面,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体力要求各异。比如,干体力活的人应该身强力壮,飞行员视力要好,教师必须口齿伶俐,化学检验员不能色盲等等。有些职业对从业者的体力要求存在着特殊性。例如,目前世界第一高人——喜顺,在部队里曾经被选到篮球队,从外表看,他的身高绝对符合做篮球运动员的条件,但他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不好,虽经训练,但收效甚微,不适合当篮球运动员,最后只能放弃做体育运动员这个职业。再如一位在校学习成绩优秀的物理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到某中学做物理教师,因他的言语表达能力弱,即“葫芦里有水,倒不出来”,始终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然而他的动手能力很强,装拆电机、电视等多种电器得心应手,一年后他主动要求调到物理实验室工作。(二)职业能力倾向36 在第一节已讲过,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总是和某种活动相联系并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在具体活动中表现出来。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能力。特殊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特殊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它同职业活动紧紧相联系。职业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职业能力既与一般能力有关,更与特殊能力密不可分。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都是具体的,因此,人的职业能力倾向,主要就是指人的特殊能力,它是表示从业人员为胜任这一职业要求而必备的能力。评价人的能力,先要研究人类能力的组织和结构。心理学研究者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从分析人的基本能力因素入手。一般情况下,国外职业指导者用区分能力倾向成套测验(DAT)和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两种方式进行。DAT包含八个子测验,这些子测验是语言推理能力,数字能力,抽象推理,空间关系,机械推理,书写速度与准确度,语言使用:拼写,语言使用:句子。GATB用于测验分析人的九种不同的能力因素:一般能力(其成绩是通过词汇、算术推理和三维空间三个测验的分数得出的),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态知觉,书写知觉,运动协调,手工灵巧,手指灵活。上述两种方法都是测验人的职业能力倾向的,但又有区别。GATB包含了DAT所没有的形态知觉测验和几种运动测验。GATB所设计的范围侧重于实际操作,而较少强调理论方面。DAT在多数情况下纯粹是能力测验,而GATB在很大程度上是速度测验,从使用广泛的角度来说,DAT更具有代表性。国外职业能力的测量,除了上述两种成套测验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专门测验,是为测定某种特殊能力而设计的。在我国,人们对能力的评价,对择业者个体来说,主要是自我体验和由他人作评价,主要是“听其言,观其行”。用这样的方法所使用的能力因素指标,主要是更为直接的诸如理论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最近几年通过引进或介绍,我国也逐渐使用测量的方法,开发出了适应我国使用的测量工具,如《BEC职业能力测验(I)型》和《BEC职业能力测验(II)型》等。(三)职业个性倾向职业个性倾向是指劳动者个人对职业的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和理想等。个性影响人的行为,当然也包括人的职业行为。所以作为一定个性的载体,要想在职业生活中充分地施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实现自己的个性要求,获得尽可能大的自由感、满意感和适应感,那么在择业之前,就该了解自己所属的个性类型及其职业适应性,实现人职的匹配。职业需要是推动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内部动力,是工作积极性的内部源泉;职业兴趣是劳动者对某种类型的工作或活动由关切或被吸引进而能够专心致志的倾向;职业态度是人们评判职业好坏的职业观,能够影响人们职业选择的倾向性和职业劳动的积极性;职业性格是指劳动者个人比较稳定地表现他所特有的个性品质。这其中,一个人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起着主要作用。36 职业兴趣评价是检验择业者对哪种或哪类职业有兴趣。但是,对于择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一定了解职业的详细状况,朦胧地表达职业兴趣,可能造成失真。因此,职业兴趣评价必须根据人的职业兴趣的特点和职业性质,对职业进行适当地分类,然后做出分析和判断。不同的国家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每个国家的职业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其职业分类标准、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我国将职业分为八大类,美国将职业划分为21个类别,日本将职业划分为12个大类,加拿大将职业划分为20个主类。兴趣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动力系统,是人的一种内存的感受倾向、认知倾向、行为倾向,它并没有好坏之分。例如:一位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中学实习期间就被校方看中,准备聘用她。然而她喜欢与外界打交道,她结合自身的专业和兴趣特点应聘到北京一家涉外宾馆做前台接待员。半年后,因为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而被提升为大堂经理。职业性格评价是根据择业者的性格特点来选择其所适应的职业类型。性格是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较为稳固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性格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一定的性格适合于从事一定的职业,同时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还要考虑自己的职业性格特点,考虑职业对人的要求,从而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最易于适应的职业,或者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来适应职业的要求。评价人的职业性格,可以根据人的行为方式按某种特征加以分类,虽然分类多少很难统一,但特征大体上相近。一般将职业性格分为八类,即变化型、重复型、服从型、独立型、协作型、机智型、好表现型、严谨型。二、自我评价的原则自我评价是建立在自我观察与自我分析基础上的自我身心素质的全面评估。自我评价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自省、听取他人评价、接受他人或自行进行心理测量等。对于择业期间的大学生来说,应当注意使用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既要重视躬行自省,又要广泛听取他人意见;既要重视心理测量结果的重要参考作用,但又不应对其产生绝对迷信。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注意相互之间参照与综合,这样才有利于做出准确全面的自我评价。正确的自我评价,应把握如下原则:1、适度性自我评价应该适当。不适当的自我评价不是过高的评价就是过低的评价。过高的评价往往使自己脱离现实,意识不到存在限制自己发展的自身条件,甚至自傲狂妄,由自信走向自负;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忽视自我的长处,缺乏自信,过于自卑。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对自己都是不公正的。2、全面性自我评价应当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既要对自我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评价,又要对其他各个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到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反之,任何一种片面的、孤立的、不分主次的自我评价,显然都不可能全面而正确地反映自己的整体素质状况。36 3.客观性自我评价还应当掌握客观性的原则。尽管是自己对自己进行体察、分析和评价,但毕竟需要以客观事实作为基础和依据。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的可贵之处,是与自知的不容易分不开的。“自知”之所以不容易,就在于自知的过程往往会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限制和干扰。只有努力克服和排除这种限制及干扰,才有可能使自我评价趋于客观和真实。4.发展性自我评价时,应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世间万物都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包括自我评价者自己。今日的自我,已不同于昨日的自我;明日的自我,显然也不会依然故我。自我评价不但应当对自己的现实素质作出适当、全面、客观的评价,而且应当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变化,预见性地估价自己将来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三、自我评价的方法人们对自我性格和自我能力的定位,往往会决定自己的行为。自我认知强烈地限制着人们的职业选择,我们必须找出一个真实的自我形象,勿使自我过度膨胀。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认识自我”是重要的第一步。认识自我,就是要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认识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心理特点;认识自我,就是要客观地评价自己,不高估自己,也不贬低自己;认识自我,就是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发展潜力。自我的生理特点,如身高、体重,能够比较容易地测量出来,那么,怎样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的心理特点?一般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自我现实分析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有效地把握自我,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兴趣和成功的理想有充分的认识。应对诸如“我的人生需求到底是什么?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是挣钱的多少,还是什么样的职业?”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充分认识自己的人生态度。兴趣可以弥补能力和知识的欠缺。因而把兴趣和职业方向联系起来至关重要,不可因经济实惠的利益趋动而抹煞自己的兴趣。对成功的理解,是确定职业的重要砝码。“高薪水、高品位、高自由度、高个性化的工作”,这是传统的成功思想。而自我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自我的满足和承认,才是成功的本质。就业的目的不是为了找个好单位,而是要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只有树立从艰苦行业做起,从艰苦地方开始的思想,脚踏实地、蓄势待发,成功必将从脚下走出来。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神速,各行各业的变化日新月异。今天是此行业此单位好,明天又可能是彼行业彼单位好,正所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广义来说,没有永久的单位,只有永恒的工作。其次,要正确地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分析。知识影响专业背景,能力影响职业素质,人际关系影响发展前景,特长影响成功。尽管你对某一职业感兴趣,也拥有相应的知识,但如果你的个性和能力表明你不适合从事这项职业,就应放弃选择。反之,固执地选择,36 只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再次,要考虑社会的需要。择业时考虑个人因素是合理的,但前提是这种选择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人是现实性、社会性的人。个人期望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才是最合理的选择。具体而言,是把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形势、就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前景、职业性质、岗位要求等客观要求与个人主观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摆正二者的关系,才会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学生中甚至在一部分教师中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概念,即认为自主择业就是自由择业,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非常错误的,必须意识到择业的主客观约束条件,也就是自我职业适应性与社会需求的综合限制因素。2、运用测评手段心理测验是一种力求客观的测量手段,它的特点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测出一个人的某方面特点,并且这一特点是在与群体的比较中得出的。通过测量,个人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对自己较为客观的描述和评价。通过评估,分析自我的特点,再结合职业的要求,帮助自己进行职业选择,这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人职匹配”。了解自我可以帮助个人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但在具体操作中,要准确理解测验报告。通过测验所得出的结果,是一种参照性的结果,这只是帮助自我分析的方法之一。3.总结过去的经验回顾过去的经历,对自己的想法、期望、品德、行为进行理性思考,然后认真地描述和判断自己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个人搜集信息,耐心地分析。比如,问问自己:过去我做过什么自己确实喜爱的工作,喜欢这些工作的哪些方面?现在我仍喜欢它们什么?我喜欢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喜欢处理具体问题或处理信息情报的技术?什么能激发我的活力,什么令我感觉倦怠乏味?另外,要对过去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进行回顾。分析自己过去有哪些成功,哪些不成功,原因是什么,除了客观因素外,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以客观评价为依据,避免因为个人认识或个人动机出现较大误差。比如,有的人成绩一般却自我欣赏,有的人成绩显著却自感不如他人,自信心不足。4.他人的评价或者与他人比较首先,依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以其他人的评价为参照,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不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如可以问问家长、老师、同学、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是怎样的。其次,通过与自己条件相似的人比较来评价自己。如可以和自己的大学同学比较概括出自己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说法。5.通过专家咨询到就业指导中心、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咨询,是一种有效而快捷的方式。咨询人员会用他的学识、经验以及科学的咨询技术给个人提供帮助,在咨询过程中个人会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资料,获得对问题的重新认识,能够摆正心态,找准定位,克服自卑,增强自信。更重要的,通过专家咨询,会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36 有一个人,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机械制造上。由于战争的爆发,他无法取得工厂所需的原料,只好宣告破产。血本无归使他大为沮丧,他离开了妻子儿女,四处流荡,甚至想要跳河自杀。后来,他看到了一本名为《自信心》的小书。这本书给他带来勇气和希望,他决心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再度站起来。当他找到作者,说完他的遭遇后,作者说:“我已经用心地听完了你所说的遭遇。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不能帮助你。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是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于是作者把他带到一面高大的镜子面前,用手指着镜子说:“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你要静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有跳河自杀了。因为在你对这个人充分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价值的废物。”他朝着镜子向前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镜子里面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哭泣起来。几天后,作者在街上碰见了这个人。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的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来是成功的样子。“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我对着镜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丰厚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预支一部分钱给我。我现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他还风趣地对作者说:“我正要前去告诉你,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去拜访你一次。我将带一张支票,签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额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数字。因为你介绍我认识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在不曾发现“信心”价值的那些人的意识中,原来也隐藏着巨大的潜能。而且这些潜能,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价、自信心的增强,可使其得到充分发挥。3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