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ID:1280569

大小:283.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1-09

上传者:U-1889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_第2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_第3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_第4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一节魏晋南北朝社会及文化的转型特点一、在社会形态上——从大一统时代走向大分裂时代:全国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民族矛盾尖锐。大分裂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了两个特点:1、典型的乱世文学;2、南北的长期分裂对峙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南北文风的不同。南朝后期南北文风的融合。 魏晋南北朝社会及文化的转型特点二、在政治生活上——从皇权专制走向士族与皇权的共治:门阀士族制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现在:1、高门世族不只握有政治经济的特权,而且也是文化传统的承继者。“人人有集”成为一种高门风范。文学家族大量出现。2、与此相应的是,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也构成了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西晋的左思和此后东晋的郭璞、刘宋时的鲍照,是魏晋南北朝庶族文学的卓越代表。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社会及文化的转型特点三、在思想领域上——从独尊儒术走向思想多元:儒学衰微;玄学兴起,老庄思想得到空前推崇;佛教流布。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什么是玄学?一种抽象思辨哲学,以老庄学说为核心,还结合了儒家经义,是魏晋时期新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三玄:《老子》、《庄子》、《周易》玄学对文学的影响: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 魏晋南北朝社会及文化的转型特点四、文人风尚:从规行矩步到名士风流:(一)纵情越礼;(二)服食饮酒;(三)清谈;(四)隐逸;(五)人物品藻;(六)山水审美。 名士风流名士风流的“风流”指的是一种人格美,在外在上体现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度,包括言谈、举止、趣味、仪表、习尚等等,在内在上,则表现为一种艺术化的人生态度。冯友兰《论风流》认为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玄心指的是超越感,不以死生祸福成败萦于心,洞见指的是一种直觉的感受力,即颖悟。妙赏指的是对于美的深切感悟,深情指的是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同情。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一)文学的自觉。(二)文学主题与题材的新变。(三)文学集团活跃、文学的家族化、宫廷化。(四)文学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文学自觉的表现:1、文学观念的发展:把文学从广义的文化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文笔之分。2、文体辨析的发达: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尤其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抒情性、骈偶、声律、藻饰、用典)。3、文学总集的编撰、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文学主题与题材的新变(1)文学风尚与主题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从而形成了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文学与哲理相结合的新趋向)山水田园文学山水田园文学继玄言诗而兴起,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集团的活跃建安时代,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结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邺下文人集团。魏末有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西晋时有围绕权臣贾谧的包括陆机、左思等在内的“二十四友”,东晋前期,在会稽一带有以王羲之、谢安为中心的文学交游,宋代临川王刘义庆门下招纳了鲍照等众多文士,齐竟陵王萧子良周围有著名的“竟陵八友”,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简文帝萧纲各自组成了自己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学集团。 文学的家族化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朓)、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文学的宫廷化晋宋以后,文学更兼有了宫廷化的特色。文人从广阔的社会生活退缩回贵族的、宫廷的狭小圈子,放纵感官于世俗的享乐,又陶醉于家族门第的光环,迷恋于个人情感的玩味,沉溺于贵族文化的雕琢。当时作家的吟咏性情,侧重于月露风云、闺房衽席,“宫体”之号,由斯而起。 文学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1、从时间上看可分为魏晋型文学与南朝型文学:魏晋型文学关怀现实,情志的抒发较为深沉,采用比兴言志的基本手法,风格相对高古自然;南朝型文学:性情渐隐,声色大开,气骨顿衰。2、从空间上看:南北文化发展不平衡,形成南北文风差异,北方尚质,南方尚文。 二、魏晋南北朝各体文学的发展概况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1、建安、正始文学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正始之音代表作家:竹林七贤2、两晋文学西晋:太康诗坛: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左思)。永嘉诗坛:刘琨、郭璞。东晋:玄言诗:孙绰、许询、王羲之晋宋之际的大诗人陶渊明及其田园诗 3、南朝文学宋初:谢灵运及其山水诗,鲍照的诗歌创作(七言歌行、边塞诗)齐梁时期:“永明体”的产生,沈约、谢眺、王融等梁陈两代: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南朝乐府民歌:《西州曲》 4、北朝文学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散文: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