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

我的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

ID:14493606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我的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_第1页
我的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_第2页
我的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_第3页
我的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_第4页
我的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的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张文清(原北京丰台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是教师自我提高、学校进行校本研修内容制定的基础性工作要求,它是确保校本研修工作获取实效性的实践依据。缺乏这样的课堂观察,校本研修工作对教师提高会容易形成“隔靴搔痒”、“鞭长莫及”的现象。一、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要求课堂观察是学校的一项常态工作,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不是否定过去的观察方式和方法,而是在以往的基础上,强调对观察现象的出发点,对现象分析的方法论,以及观察后的工作。在教师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教师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持续进行,但

2、是教师的教育实践效果却没有什么进步。问题出在教师的教育理论和继续教育内容怎样转化到教师个性的实践能力上,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认知和专业实践两个方面,有了认知水平不等于就有相应的实践能力,认知水平靠理解、靠逻辑思考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只能靠实践过程,用经验积累的方法获得。将认知转化为实践不是一种线性过程,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是多因动态的复合体,而专业认知是静态的,没有哪一科学科的知识能够支撑起实践活动的整体性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具体实践状态,不断地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够适应客观。怎样重组认知结构,这

3、就要观察现象,追问现象背后的原因,构思干预原因的客观条件,使现象改变或向好的方面进一步发展。可见,讲观察不讲对观察现象的追问,观察是无意义的。因此,本次讲座将观察、观察后的追问、通过追问形成正确的实践行为,作为一个整体问题去阐述。二、内容基本结构及说明整个内容结构分为四个层面:对“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理解;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前提思考;观察什么;观察后的工作。第一层内容是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的指导思想,这也是校本性课堂观察与我们平时的常态课堂观察的出发点的差异,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的价值是什么。课改以来,“校本”一词被广泛的使用,如校本研究

4、、校本研训、校本研修等,什么是“校本”,回答是“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这种回答是空洞、不负责任的。本次讲座对校本的观点:什么是校本,师生是学校之本;什么是师生之本呢,师生的优势、经验、长处、潜能是师生之本。只有研究师生的优势、经验、长处、潜能在实践中怎样完善提升,才是校本性的研究。师生之本的完善和提升,是在解决实践中面临的困难而获得的,也就是说,根据工作要求发挥自己的优势、经验、长处和潜能。这就要分析客观条件哪些方面不利于自身优势的发挥、如何创造条件发挥优势。校本研究的“问题”,是广义的问题概念,不是仅指毛病、不足等负面的现象,优势

5、面临的新任务、优势发挥需要的条件等也是“问题”的内容。内涵概念的不准确,会导致以人为本的理念难以落在实处,甚至会形成用传统的实践方式诠释新的理念,使新理念下的实践回到传统的实践效果上。因此,搞清校本内涵的概念,是保证校本研修方向的首要前提。在第一层内容中,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即:1.什么是校本2.校本课堂观察与传统课堂观察的差异3.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价值校本的说明,引发了内涵发展的角度和方向,即关注人的内在正向因素。人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积极心理学明确指出,帮助人改变他的毛病,不等于就能发展,只有将其潜在的优势不断完善、提升,才能说明他的发

6、展。不断鼓励一个人的优点、长处、经验,会给人以自信、自尊,使人明确努力的方向。而总是强调一个人的缺点、不足,往往会使人自卑。对校本内涵的不同理解,潜在着不同的教育观念:强调毛病、问题的解决,实质是“指责教育”的思想;关注人的经验、优势、潜能的完善和提升,就会体现“尊重教育”的思想。“尊重教育”思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对“问题”的解释,从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上进行说明,改变了传统的问题观,这就使校本的指向具有认识基础。我们一谈问题二字,立刻就想到错误、消极、隐患、缺点、不足等负面的内容,很少关注基于发展的问

7、题观点,如优势、长处、经验进一步完善提升需要的条件,如优势、长处、经验进一步完善提升需要解决的困难等。我们不能忽视负面因素的存在,更要重视正面因素的扩展。校本研修课堂观察的价值:不仅关注教师个体的提高,更关注教师个体经验转化为教师团队的智慧。校本不仅指单个的教师内涵,更主要的是指学校教师团队的内涵。个体内涵和群体内涵的关系,不是个体之和就是群体,而是个体内涵的群体性整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思想、精神、智慧,才是团队的内涵。个体内涵是处于动态提升过程,个体需要不断将整合后的群体内涵转化为自己个性的智慧,即个体的融智创新,个体不断的融智创新促进团队只会

8、不断升华。结论是提高教师个人和教师团队的教育智慧。第二层内容是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前提思考,提出了观察前的思想准备、认识准备、技术准备。通过七个方面的阐述,明确了保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