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生物上教案全册冀教

八生物上教案全册冀教

ID:1487202

大小:206.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7-11-11

上传者:U-1863
八生物上教案全册冀教_第1页
八生物上教案全册冀教_第2页
八生物上教案全册冀教_第3页
八生物上教案全册冀教_第4页
八生物上教案全册冀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生物上教案全册冀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课题: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第1周第1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种子的结构。2说出种子的各结构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3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4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点。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重点:种子的各结构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难点: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教学过程预习检测:各种植物的种子,尽管形状、大小、颜色不一样,但是却有大致相同的结构,都有和,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它由、、、构成。知识点拨:种皮:保护菜豆种子的结构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胚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发育成根子叶:提供营养2片果皮和种皮胚芽玉米粒的结构胚胚轴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胚根子叶1片胚乳:贮存养料测一测1、播种时要选取粒大饱满的种子,由于种子的或是储存营养的结构,只有发育完全、的种子能发育成健壮的幼苗。2.已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不能萌发,其主要原因是()A.种皮破损,无保护作用B.胚被虫蛀破损,无生活力C.外界条件不适宜D.种子因感染病毒而失去生活力4.粮仓中存放了十年的小麦种子虽给予适宜条件,一般也不能萌发,其原因是()A.种子仍处于休眠期B.种子已过寿命期而死亡C.种子的种皮太厚D.种子因受抑制而不能萌发5.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A.低温干燥B.高温干燥41 C.高温潮湿D.低温潮湿6.在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A.胚根B.胚芽C.胚轴D.子叶7.在菜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的是()A.胚根B.胚芽C.胚轴D.子叶8.在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中供给胚根、胚轴和胚芽营养物质的结构分别是()A.子叶和胚乳B.胚乳和子叶C.子叶和子叶D.胚乳和胚乳9.种子的休眠有利于()A.营养物质的积累B.吸收各种营养C.渡过恶劣的环境D.营养物质的制造能力提高10、解剖种子的结构,发现子叶是连接在结构上的。11、一位农民撒种后,只盖了很薄的一层土,他播种的可能是什么种子()A大豆B玉米C小麦D白菜12、食用的豆腐主要是那种植物的种子的哪部分加工成的()A小麦的子叶B小麦的胚乳C大豆的子叶D大豆的胚乳13、我们食用的面粉主要是小麦种子的那部分加工成的()A胚B子叶C种皮D胚乳14、播种前有些种子为什么用药剂浸种?答:防止或打破促早萌发15、小麦种子萌发时,具有甜味的物质是胚乳中的转变成的。课题: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第2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简述种子萌发的外界和内部条件2会测种子发芽率。3会应用变量单一,设计对比实验。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难点:探究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的过程教学过程复习检测:1.种子的胚具有的结构是、、、。2.在菜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的是()A.胚根B.胚芽C.胚轴D.子叶3.种子萌发应具备的内在条件是()41 A.适宜的温度B.一定的水分C.充足的空气D.完整的活的胚预习检测:1、种子萌发应具备的外界条件是、、。知识点拨:一、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完整的活胚,通过休眠期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三、实际用:1、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方式:松土、浇水、覆膜等2、测定种子萌发率:发芽率=萌发种子数/全部被测种子数×100%发芽率在以上才可播种测一测(1)要确定某一因素是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界条件,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2)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当的外界条件,即、和。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此外,有些种子的萌发还受着光的影响。(3)大多数农作物在春天播种,是为了满足这一萌发条件,在播种之前要松土,是为了使种子得到,如果长期不下雨,还要。2.子叶或胚乳里贮存的营养物质,能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必需条件是()A.种子含水分多B.空气干燥C.温度适宜D.阳光充足3.种子萌发时需要空气,其根本原因是()A.种子在不停地吸收水分B.种子在不停地提供养料B.C.种子在不停地进行呼吸D.种子在不停地运送养料4.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B.虫蛀空了的水稻B.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5.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随机选出了1000粒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有40粒种子未发芽,则这批种子的发芽率为()A.9.6%B.96%C.4%D.90.6%6.下列四项是已经测得的某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宜播种的是()A.60%B.70%C.75%D.94%7.我国北方在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俗称地膜覆盖)的方法来促进提早出苗的原因是()A.种子萌发需要避光B.防止虫害破坏C.保温、保湿、有利萌发D.防止风沙8.大米和豆瓣在肥沃的土壤中不能长出幼苗的原因是()A.没有种皮B.土壤肥料不足C.没有胚根D.没有完整的胚能力提高9.玉米种子在萌发出幼苗后变得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41 A.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掉B.胚根吸收掉C.胚吸收发育成幼苗D.土壤动物吃掉10.分别咀嚼几粒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你会发现萌发的小麦种子有甜味,这是因为()A.种子中的淀粉是有甜味的糖分B.种子中的淀粉分解成有甜味的糖分C.幼苗光合作用产生了糖分D.萌发过程中制造出了糖分第二章第一节根的生长第2周第2课时教学目标1.总结根生长的主要部位。2.描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3.说明在农业中保护根的措施。教学重、难点:探究根生长的伸长实验(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节课中讲述了种子的萌发的过程,你还记得根是从何发育而来的吗?你观察过哪些植物的根?根的形态是怎样的?根是怎样生长的?根有怎样的作用?(二)自学指导:根据下列文字及13页图填写课本11页表格根尖的结构和特点总结为:根尖结构分四部,根冠在前来保护;胞小核大生长点,分裂细胞多无数;停止分裂伸长区,细胞伸长增长没;表皮突起根毛区,主要吸收无机物。(三)课堂练习1根尖各部分细胞伸长最快的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2下列有关根毛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毛布满整个根部B根毛是非常小的根C根毛的存在有利于增大根的吸收面积D根毛是成熟区表皮细胞上长出的不定根3给农作物进行深层施肥,可以促使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这是依据根的什么特性()A向水生长B向肥生长C向地生长D固定植物体4根的生长主要在进行5在显微镜下观察根的结构,自下而上是、、和。6根毛在根尖上的位置()A随根的生长位置不变B随根的生长而畏缩C随根的生长而向前移动D随根的生长而落在后面7植物的根之所以能不断的伸长,是因为()A根冠不断的增加新细胞,分生区也不断的增加新细胞41 B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成熟区形成了大量根毛C根冠不断的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D分生区细胞不断的分裂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8当蚕豆种子萌发出2厘米幼根时,用绘图墨水从离根的尖端处开始画八条等距离线,继续将其置于适宜条件下生长,第二天看到幼根又长出几厘米,横线距离现为()A横线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B成熟区部分间距明显增大C分生区部分间距明显增大D伸长区部分间距明显增大9根尖的表面被称为根冠的结构保护着,随着根在土壤里不断伸长根冠的外层细胞不断磨损,但根冠从不会磨损而消失,原因是()A分生区细胞能分裂和分化B伸长区细胞伸长生长C根冠细胞特别耐磨D根能够长出根毛(四)堂堂清1下列不是根生长特性的是()A向地性B向水性C向光性D向肥性2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它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向下和向上分化成()A根冠和分生区B根冠和伸长区C根冠和成熟区D伸长区和成熟区3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A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大B细胞伸长,液泡增大C细胞大,排列疏松,细胞质浓厚D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细胞较小4下列叙述中,不是根尖成熟区特点是()A细胞停止生长并开始分化B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C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细胞中液泡小,细胞核大5判断题:伸长区的细胞演变成成熟区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衰老()6移栽植物时,最好带土移栽,这是为了。移栽大型树木一般要剪掉大部分枝叶,并且常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移栽菜苗和花草之后常要进行遮阴处理,这样做的目的均是为了。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第3周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说出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2掌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二重点、难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的结构特征。三教学过程1复习检测(1)根尖的结构,自上而下依次是、、、。41 (1)在根的结构中,对根尖有保护作用的是,有很强分裂能力且能不断增加新细胞的是使根伸长最快的部位是。(2)根具有、、的特性2自学指导(1)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其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是。(2)同样的萝卜条,放在浓盐水中的变了,清水中的变,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的浓度和的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反之,细胞就失水。(3)不同的植物一生中消耗的水量是,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消耗的水量.3知识点拨在根尖中,根毛区的根毛细胞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1)根毛区吸水能力最强根毛的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根毛区的上部形成了中空的运输水分的导管(2)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烧苗)4自我检测(1)观察根毛时的材料应是()A长的粗大幼根B长的细小幼根C有白色“绒毛”的幼根D无白色“绒毛”的幼根(2)细胞吸收水分时,吸收进来的水分进入细胞的()A细胞壁中B细胞壁中C细胞壁中D液泡中(3)土壤溶液中的水分进入根毛细胞,要依次经过()A细胞膜细胞壁液泡细胞质B细胞壁细胞膜液泡细胞膜C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液泡D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4)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当植物细胞处于周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的环境中时,液泡将会出现的变化是()A缩小B变大C消失D正常(5)造成植物烧苗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B化肥过多,土壤温度升高C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D土壤溶液浓度等于植物细胞液浓度(6)给植物浇水的最好方式是()A挖水泵灌溉B架水管喷灌C将带孔的水管埋于地下滴灌D将水引到农田中漫灌(7)把新鲜的菜用盐淹几个小时后,菜将发生什么变化()A细胞吸水,菜硬挺B细胞失水,菜硬挺C细胞吸水,菜软缩D细胞失水,菜软缩(8)观察豌豆幼苗的根,发现根尖部分有很多白色的“毛”,这就是根毛,根毛的存在对植物的意义是()A增加根的牢固性B保护根尖C增加吸收面积D加快营养的运输(9)下列水对植物生长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随自然条件,水的多少对生命力旺盛的野生植物影响不大B不同的植物所需的水量不同C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需水量各有差异D植物灌溉的水量和频率应随当地气候……,土质的不同而定(10)植物根从土壤里吸水的顺序是()A表皮内的各层细胞,根毛细胞,导管,茎,土壤溶液41 B土壤溶液,表皮内的各层细胞,茎,根毛细胞,导管C土壤溶液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D表皮内的各层细胞,导管,土壤溶液,根毛细胞,茎(11)植物吸收水分主要是在根尖进行,其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根毛区(12)在根的哪一部分可以见到导管细胞()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根毛区(13)构成植物导管的细胞是()A连通的死细胞B不连通的死细胞C连通的活细胞D不连通的活细胞(14)根毛细胞适合吸水的结构特点()连通A根毛数量多B细胞液浓度大C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D细胞壁厚5填空(1)植物生活所需的水分,主要是通过的从吸收来的。(2)土壤中的水分要渗入到根毛细胞的液泡内,必须依次通过根毛的、、-、。根毛细胞液中的水分先进入再由输送到茎和其他器官(3)给植物浇水不要只湿润土壤表层,因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区,分布在土壤的深层。课题:第二章第三节无机盐与植物生活第3周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氮、磷、钾等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2分析不同肥料的特点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重点、难点1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2植物生长,生活所需主要元素的作用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1土壤中的水分要渗入到根毛细胞的液泡中,必须依次通过根毛的,,,根毛细胞液中的水分先进入再由输送到茎和其他器官里。2给植物浇水不要只湿润土壤表层,要,因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区,分布在土壤的深层。(二)自学指导1不同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量,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期对无机盐的需要量。2肥料一般分和两种,农家肥来源广,成本低,肥效长,能改良,但肥效较慢,适合做基肥,化肥的肥效,见效,但是养分单一,长期施用会污染环境土壤易板结,因此宜作追肥少量施用。3无土栽培是人们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和,按照一定的配成,在无土的基质中培养植物的方法。(三)知识点拨含氮的无机盐(叶茂)无机盐在植物需要量多的无机盐及其作用含磷的无机盐(苗壮)生活中的作用含钾的无机盐(腰板硬)需要量少的无机盐:需要量十分微小,但作用十分重要植物所必须的元素共有16种,其中13种主要来自土壤。(四)课堂检测1、油菜出现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需要施加(  )A含硼的无机盐B含铁的无机盐41 C含硫的无机盐 D磷的无机盐2、种植百合,有人取其地下茎入药,需多施()A含氮的无机物B含磷的无机物C含钾的无机物D含锌的无机物3、栽培白菜、菠菜等植物(可食用部分主要是叶),应多施一些()A含钾的无机盐B含锌的无机盐C含氮的无机盐D含磷的无机盐4对于番茄、花生等我们以利用果实为主的植物,施肥时应多施()A含钾的无机盐B含氮的无机盐C含磷的无机盐D含铁的无机盐5、植物需要的无机盐是(   )A由叶吸收 B主要由根吸收  C根、茎、叶都可以D主要由茎吸收6、植物的一生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  )A 钾、铜、氮 B磷、锌、 硼 C 磷、钾、氮 D氮、硼、铜7、在水稻生长的后期,为防止灌溉后倒伏,应多施(   )A含氮的无机盐B含钾的无机盐C含磷的无机盐D含锌的无机盐8、小麦一生中,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需要量最大的时期( )A种子萌发时期B幼苗时期C生长旺盛时期D果实和种子成熟的时期(五)堂堂清9、用以下三种水培养同样大小的番茄幼苗,一个月后他们的高度的顺序可能是()(1)蒸馏水(2)河水(3)稻田中的浑水A(1)(2)(3)中都一样B(1)中最高(2)中次之(3)中最矮C(3)中最高(2)中次之(1)中最矮D(1)(2)中一样(3)中最矮10、农民说:“锄地出肥”,这一句俗语的主要道理是()A土壤疏松,保水力强B土壤疏松,储肥多C土壤疏松,根的呼吸旺盛,有利于无机盐的吸收D土壤疏松,地温高11、种植白菜想获高产,应适量多施氮肥的原因是()A使枝叶茂盛B促进开花结果产生种子C使植物茎秆健壮D以上都对12、苹果树的小叶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害虫的噬咬B水质受到重金属的污染C土壤中缺乏含锌的无机盐D土壤中缺乏含铜的无机盐13、某植物茎秆软弱,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则此植物缺少的是()A含氮的无机盐B含钾的无机盐C含磷的无机盐D含锌的无机盐14、需要磷肥较多的植物是()A甘薯和甘蔗B番茄和白菜C豆角和黄瓜D芹菜和萝卜15、植物的根吸收的无机物主要来源于()A雨水中B灌溉的水中C土壤溶液中D土壤颗粒中16下列关于农家肥的说法,错误的是()A来源广B含多种无机盐,肥效快C不污染环境,能改良土壤D成本低肥效长课题:第三单元第三章芽的发育与整枝打杈41 第4周第1课时教学目标:1、对芽进行分类2、懂得芽与枝条的关系,及叶芽的结构。3、应用顶芽与侧芽的关系进行花的剪枝。重点:叶芽的结构难点:叶芽与枝条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检测:1.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求量较大的三种元素是:()、()、()2、菜豆种子的结构:和两部分组成,是主要结构。3、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是、、且在。4、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充足的和适宜的。5、根生长具有向生长、向生长和向生长的特性。自学指导:新课导入:种子萌发后,幼苗生长,主要表现在根的向下生长与茎的向上生长.芽的发育与整枝打杈主要描述了枝条的生长过程.一、观察:芽的类型(24页小词典)按照芽的着生部位不同分为和两种;按照将来发育情况不同分为、、和三种。讨论:(1)叶芽将来发育成形状。(2)花芽将来发育成形状。(3)叶芽的结构讨论:叶芽与枝条的关系:(课本24页)连线二、探究(课本24页)顶芽与侧芽生长关系如何?结论:侧芽与侧芽生长相互影响不大,但顶芽旺盛生长会抑制生长。反之:顶芽停止生长,侧芽。三、实际用:顶端优势1、顶端优势的利用:(1)农业上整枝、打杈如苹果树剪枝、棉花摘心、果树除芽。(2)林业上行道树去顶芽或主茎,用材林木去侧芽。测一测1、既能发育成枝条,又能发育成花的芽叫做()。41   A.顶芽  B.花芽  C.侧芽  D.混合芽2、芽中将来发育成茎的部位是()。  A.芽原基  B.芽轴  C.生长点  D.叶原基3、种植棉花时,常摘掉棉花枝条的顶芽,原因是()。 A.防止生长过快 B.促进枝条分枝生长  C.防止棉花长得过高  D.促进叶的生长4、顶芽生长与侧芽生长的关系是()。  A.侧芽根顶芽一样,生长都很快。  B.顶芽和侧芽生长速度一样。C.生长旺盛的顶芽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D.两者没有什么关系。5、顶端优势有利于植物()A.向高生长B.长得粗壮C.叶长得茂盛D.开花结果6、芽按照着生部位分可以分为顶芽和()A.侧芽B.花芽C.叶芽D.混合芽7、在叶芽的结构中,将来可以发育成侧芽的结构是()A.生长点B.芽原基C.芽轴D.幼叶课题:第四章第一节光和作用的产物第4周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2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3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二教学重、难点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为什么绿色植物在有光和无光的情况下长势不同?植物在阳光下能产生什么物质呢?(一)预习指导:学生学习课本28页的探究竟(1)然后回答下边问题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A降低温度B停止光合作用C降低呼吸作用D消耗运走、耗尽叶肉细胞内的有机物2、去掉叶片中叶绿素的正确方法()A将叶片浸到清水中直接加热B将叶片浸到酒精中直接加热C将叶片浸到酒精中隔水加热41 D将叶片浸到糖水中隔水加热3、给酒精浸泡叶片的烧杯隔水加热,原因不正确的是(   )A缓慢开温   B便于仔细观察现象   C均匀受热  D避免酒精燃烧或烧杯炸裂4、脱掉叶绿素的叶片,呈现出的颜色是  (  )A透明无色  B白色  C淡绿色 D黄白色5、验证是否产生淀粉,所用的试剂是   (  )A盐水  B糖水 C碘酒  D酒精7、实验中,要用黑纸对叶片进行遮光,经处理过的叶片遇碘液变蓝定额部位是(   )A被遮光的部分 B 见光的部分  C只有叶片的边缘变蓝  D整个叶片都变蓝8、有一位同学,在夏天天气晴好的一天中,分别于清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种绿色植物上各摘取一片绿叶。在将这三片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等叶片发黄后,将叶片取出,用清水冲洗,然后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是(  )A清晨的叶  B傍晚的叶  C深夜的叶   D都一样(二)指导学生学习课本29页1、经验证,导管处的气体的性质是,因此证明。2、把新鲜水草放在养鱼缸里的主要目的是提供  (   ) A食物 B氧气 C能量  D二氧化碳四、总结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和光合作用的作用:见课本29页光合作用对人类的影响五、课后检测1、绿色植物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和,并可进一步合成其他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仅供植物体本身需要,也是动物和人类食物的来源。2、农业生产中常用,等措施增大光合作用的总面积,从而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3、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量保持相对稳定,正是(  )A光合作用的结果  B呼吸作用的结果 C大气中氧含量多的结果 D氧大量消耗的结果4、下列哪种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A芦荟 B蘑菇 C白菊 D火鹤5、下列哪一项不是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增产措施(  )A地膜覆盖 B建塑料大棚 C 高、矮植物立体种植D 同种植物尽量密植6、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则这座工厂的产品为()A二氧化碳和水B光和叶绿素C淀粉和氧气D二氧化碳和糖类7、芝麻的种子富含脂肪,小麦的种子富含淀粉,这些有机物都来源于()A水中的无机盐B土壤所含的肥料C空气中的氮元素D光合作用的产物8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41 (1)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2)把天竺葵放在光照下;(3)用黑纸片把天竺葵一个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一部分(4)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5)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6)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第四章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第6周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概念。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绿色植物是以什么为原料,制造出有机物的呢?(一)自学指导:学生学习课本31页的探究竟之实验并完成下面的练习1、选取的实验材料是带有5—8片叶的天竺葵枝条,带5—8片叶的目的是()A美观B便于观察实验结果C进行光合作用D蕴涵有机物2、对培养皿中盛有的25%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B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弱碱性C氢氧化钠溶液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D形成对照3、用凡士林将广口瓶的瓶口密封,目的是()A防止装置中的水分蒸发B密闭瓶内气体C使瓶内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泄漏出来D使瓶内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泄漏出来4、此实验的对照条件(唯一变量)是()A有无氢氧化钠B有无二氧化碳C植物所需的水分D有无光照5、实验将两个装置先进行暗处理,再一起光照2—3小时,对此的说法错误的是()A先耗尽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B在给予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检验唯一的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检验光合作用中有光和无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指导学生学习课本32页的资料分析并做下面的练习1、图中的箭头表示。2、第一组中放出的氧带有同位素标记(笑脸),与中的同位素标记(笑脸)一致;第二组放出的氧无同位素标记(哭脸),与中的无标记(哭脸)一致,所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总是与保持一致,说明。(三)实际用1、水肥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使光合作用显著,作物产量明显。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干旱会引起农作物。41 3、农业生产中增加二氧化碳的下列方法错误的是()A施加有机肥B过多施用碳酸氢铵肥料C合理密植,有效通风D向大棚或温室中喷施瓶装二氧化碳气体4、为了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最重要的措施是()A保护并种植绿色植物B使用地热、水利、核资源等天然能源C限制工业的发展D减少煤、石油等的燃烧释放二氧化碳四、课后检测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A光和水B水和二氧化碳C氧和水D叶绿体和光2、一位同学按如下步骤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结果发现叶子全部变蓝色,你认为他的哪个步骤不对()(1)把实验植物先置于黑暗的地方一天(2)用不透明的纸将叶片上表面的一部分遮盖起来(3)将植物移到阳光下晒两三个小时(4)剪下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除去叶绿素(5)叶片用清水冲洗后滴上碘液A(1)B(2)C(3)D(4)3、有一年夏天,某地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结果造成庄稼颗粒无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看,表明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或必要条件是()A光B二氧化碳C水D适宜温度4、作物增产的物质基础是()A土壤中的无机盐B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C土壤中的无机物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物5、谷类植物在一定光照下,要增加产量,可以相对增加某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这种物质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一氧化碳6、合理密植的原因主要是()A让植物透风B让植物吸收足够的水C让植物接受充分的阳光照射D让植物能自由生长第四章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场所第6周2课时一、教学目标1、概述叶片的结构,解释其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功能2、分析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写出反应式二、教学重、难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意义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为什么过量采摘荷叶会影响藕的产量?叶在植物生长中有什么作用呢?(一)自学指导:学习课本34-35页探究竟之实验然后做练习1、叶的横切面上,上、下表皮在叶的最外层。表皮细胞排列,无色透明,外面有一层透明的层。表皮上有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的。2、叶肉中央分布着成束的,里面有和。3、气孔的功能是()41 A有机养料进出的门户B无机养料进出的门户C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D水分进入叶片的门户4、如果把一片加碘液变蓝的叶片横切作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变蓝的部位是()A所有细胞B叶的细胞中所有含叶绿体的部分C表皮细胞D叶的细胞中所有不含叶绿体的部分5、植物茎中导管的作用是()A由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B由下向上运输有机物C由上向下运输水分和无机盐D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6、下列细胞中,含叶绿体的是()A根毛细胞B筛管C叶肉细胞D表皮细胞7、叶片上面的颜色比下面深,是因为()A海面组织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少B海面组织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多C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  D栅栏组织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少8、关于保卫细胞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与表皮细胞相同,是无色透明的B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 C通过失水、吸水控制气孔的开闭  D菠菜的下表皮气孔数量远多于上表皮二学习课本35页资料分析然后做练习1、下列各种组织的细胞中,具有一定生理功能,但是死细胞的是()A筛管B导管C叶肉细胞D表皮细胞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B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C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三、课后检测1、在观察叶片时,区别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依据是(  )A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都排列整齐,但栅栏组织细胞含叶绿体多B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都排列整齐,但海绵组织细胞含叶绿体多C栅栏组织排列整齐,海绵组织排列疏松,栅栏组织细胞含叶绿体多D栅栏组织排列疏松,海绵组织排列整齐,海绵组织细胞含叶绿体多2、我们常常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他的生产“机器”是(   )A叶肉细胞   B表皮细胞    C 叶脉   D叶绿体3、在制作叶横切的临时装片是,正确的方法是 (   )A缓慢的切下   B缓慢的来回切拉  C 迅速的一次切割  D迅速的来回切拉41 4、在下列那种情况下,气孔关闭(   )A夜间,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B 白天,光和作用旺盛时 C晚上,保卫细胞失水时  D白天,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5、一般的,叶片上表皮的保卫细胞比下表皮的(   )A少   B多    C一样  D 不确定6、阵雨过后,莲的宽大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并没有渗入叶片的内部,原因是(  )A叶肉细胞不需要水  B 叶片气孔关闭 C 叶片表面具有不透水的角质层D 莲叶表皮上没有气孔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第7周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2、阐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3、说明呼吸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二、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难点:观察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教学方法:实验法,自学三、教学过程自学指导:(一)、新课导入:我们在购买水果时,如果在家放时间久了就会降低甜味,甚至会腐烂,萝卜放久了也会空心,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1、阅读课本39页分析原因。2、探究竟40页(一)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竟40页(二)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大家谈(课本41页):(三)、知识点拨1.有氧呼吸作用的公式:2、植物体所有都进行着呼吸作用。3、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等条件的影响。(四)、实际用1.农业管理上的中耕松土,及时排涝的意义?2.如何长久的贮存种子和蔬菜?3.家中(尤其是卧室)摆放很多很多花卉是否科学?41 测一测1.任何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的_______中进行的。()A.细胞核B.叶绿体C.细胞膜D.线粒体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3.下列表示呼吸作用的公式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B.二氧化碳+有机物→水+氧+能量C.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D.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4.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和运输,有机物的运输和合成,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等,都离不开的生理活动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吸收作用D.蒸腾作用尝试提高6.甘薯、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由于()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7.有关叶的呼吸作用的概述中,正确的结论是()A.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B.光下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C光合作用的进行先于呼吸作用D.呼吸作用在叶表皮细胞内进行9.在过度密植作物茎叶相互遮荫的情况下,会造成作物减产,主要原因是()①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②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③有机物的积累大于有机物的消耗④有机物的消耗大于有机物的积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课题:第六章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第7周第2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作用。2、阐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3、说明气孔的组成及植物的蒸腾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41 难点: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过程;教学方法:实验法,自学教学过程自学指导:新课导入:7-8月份正值炎热,这时你走在树荫下就觉得凉爽了。什么原因呢,你想知道吗?那我们就一起学习本课内容。一、阅读课本44页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体内的水大部分从散失的。2、气孔由组成。当叶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便张开,叶内的水分便释放出来。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二、阅读知识链回答下列问题1、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2、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运到叶,只有供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利用,左右的水分变成水蒸气,从气孔散发到大气中。3、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有:(1)(2)。三、阅读实际用回答下列问题1、在花卉农业生产中应用蒸腾作用的有:2、我们要大力提倡养花种草和植树造林的意义有:测一测1.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A.根、茎、叶B.叶和幼嫩的茎C.所有器官D.花、果实、种子3.控制气孔开闭,调节植物体内水分蒸腾的是()A.表皮细胞B.叶肉细胞C.保卫细胞D.叶脉细胞4.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由于_____的结果。()A.吸收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你能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这句话进行解释吗?6.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的途径是()A.土壤→根毛→导管→叶肉→气孔→大气B.土壤→导管→叶脉→气孔→大气C.土壤→根毛→导管→气孔→叶脉→大气D.土壤→根毛→叶脉→表皮→大气7.种花或种菜时,最好是在阴天或傍晚,并且要去掉几片叶,这样做的目的是()A.操作方便B.减少蒸腾作用C.加强水分吸收D.减少光合作用8.落叶乔木在冬季吸收水分大大减少,主要是植物几乎停止()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渗透作用9.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A.根能保持水土B.光合作用旺盛C.蒸腾作用旺盛D.呼吸作用旺盛10.关于蒸腾作用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B.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41 C.植物体吸收的水被蒸腾作用散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课题:第七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8周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二、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难点: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方法三、教学方法:自学分析讨论法四、教学过程:复习检测:1、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2、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运到叶,只有供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利用,的水分变成水蒸气,从气孔散发到大气中。3、气孔由组成。自学指导:新课导入:生物圈二号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一)探究竟:1总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本49页)(二)探究竟:2总结绿色植物对生物圈中其它生物的影响(课本49页)(三)、阅读知识链总结绿色植物的作用有五、测一测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B.生物圈内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C.生物圈是有机成分构成的特殊圈层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2.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A.各种生物B.少数动物C.绿色植物D.非绿色植物3.生物圈中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是()A.绿色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D.藻类植物4.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作用的是()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输导作用D.呼吸作用41 5.煤、石油中储存的能量来自()A.地下岩石B.古代植物C.古代动物D.地球本身6.植物体内发生的生理现象,如①水分的输导;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等,其中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大面积植树造林的意义是()A.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B.增加本地区空气湿度C.保持水土,防止流失D.以上都正确8.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①动物的食物及生存环境②制造有机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③维持碳一氧平衡④人的衣食住行⑤促进水循环A.③④B.①②C.④⑤D.以上都是9.碳氧平衡破坏的原因是()A、自然界中的动物多于植物,消耗的氧气多B、自然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C、人类的工业生产以及森林的破坏D、动植物的不断进化和灭绝第四单元第一章动物的食性与合理饲喂第10周第2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动物食性的概念。2.举例说明动物食性与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概述反刍的概念。4.举例说明食性与动物饲养、驯化和保护的意义。教学重点:动物食性与消化道的关系难点:分析动物食性与消化道的关系的过程。教学方法:比较分析、讨论教学过程:一身边事:动物为什么吃的食物不同呢二探究竟(一)填表(课本57页)41 三探究竟(二)课本58页比较动物的食性与牙齿、消化道的不同。动物食物消化道结构适应性猫   兔子   鸡   四、阅读知识链回答问题1.各种动物的食性与口器(牙齿)的关系。动物的食性分为、、、。哺乳动物的牙齿划分为、、。2.各种动物的食性与消化道的关系一般而言,比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的要长。3、什么是反刍实际用1.动物的食性有哪些重要的作用?2.家兔和家禽各采用什么样子的饲料合适?测一测1.青蛙的口腔开阔,舌根生长在口腔底部的前端,舌尖却伸向口腔里面,舌长且宽,前端分叉,表面布满黏液,根据青蛙口腔的结构特点其获取的主要食物是()A.小鱼B.青菜C.农业害虫D.小虾2.羊主要以杂草为食,羊的消化管与食草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A.消化管长,盲肠不发达B.消化管长,盲肠发达c消化管短,盲肠不发达D.消化管短,盲肠发达3.蝗虫暴食庄稼为人类带来很大的灾害,这是因为蝗虫的咀嚼式口器适于()A.磨碎食物B.切断、咀嚼食物C.吸食茎、叶的汁液D.切断、吞食叶片4.牛、羊、家兔都是草食性动物,在饲养这些动物时要注意()A.饲料要以青草为主,精料为辅B.饲料要以精料为主,青草为辅c只用品质好的饲料D.只为爱吃的饲料,注意防病41 5下列不是草食性动物所具有的特征的一项是()A.犬齿发达B.消化道长C.盲肠发达D.臼齿发达6.在喂养家鸽、家鸡时,在饲料中加一些砂砾的目的是有助于家禽()A.贮存食物B.软化食物C.磨碎食物D.防治疾课题:第四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与饲养场所第11周第1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动物的运动方式。2.举例说明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运动方式相适应的特点。3.概述动物的运动是如何支配,如何协调的。4.概述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教学重点:理解蚯蚓的运动特点与身体特点的关系难点:探究蚯蚓的运动特点与身体特点的关系教学方法:自学教学过程:身边事一探究竟——总结归纳63页表二探究竟——实验:根据所给的实验用具,设计实验。1观察蚯蚓的运动与结构2填表63页3观察64页图4-2-1分析运动产生的原因4大家谈64页根据知识链回答问题1、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2.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结构有怎样的关系?低等动物:鱼类:昆虫:哺乳类:脊椎动物(学生小组讨论)3.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是怎样的?4.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环境有怎样的适应性?实际用:如何饲养动物?测一测1.观察发现,蝗虫靠它的三对足两对翅及咀嚼式口器危害农作物。其中蝗虫适于跳跃的足是()A.后足B.中足C.前足D.三对足都适于跳跃41 2.鲫鱼能在水中自由自在的运动,其中能帮助鲫鱼在水中向前运动的结构特点是()A.各种鳍的作用和身体尾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B.各种鱼鳍的作用c鱼鳞、侧线的作用D.心脏的跳动和各种鱼鳍的协调统一作用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蚯蚓蠕动是通过体壁的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并与的配合完成的。()A.环节B.皮肤C.刚毛D.肠腔4.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下列不属于动物运动方式的一组是()A.游泳、飞行B.迁徙、群集C.奔跑、跳跃D.爬行、蠕动5.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下列与草履虫运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A.水沟B.纤毛C.食物泡D.胞肛6.脊椎动物的运动是依靠骨、骨骼肌和关节的协调一致来完成的。其中起调节作用的是()A.消化系统B.循环系统C.神经系统D.生殖系统7.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的供应。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产生的场所是()A.肺B.肌肉C.血管D.细胞8.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A.体表有外骨骼B.身体分部C.具有翅D.适于陆地生活9.与鸟类在天空中翱翔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是()A.前肢变为翼B.后肢具有爪C.具坚硬角质喙D.后肢粗壮课题:第四单元第三章动物的呼吸与饲养密度第11周第2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常见动物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2.说出动物的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呼吸机能的关系3.描述鸟类双重呼吸的基本过程和意义4.举例说明呼吸与饲养密度的关系。教学重点:说出常见动物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难点:鸟类双重呼吸的基本过程和意义41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教学过程:一、身边事二、探究竟——总结归纳68页表三、探究竟——实验:1根据所给的实验用具,设计实验。阅读课本68-69页2、课本69页设计探究实验:四、大家谈:(课本70页)五、知识链:1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呼吸器官,呼吸方式不同。2鸟类的双重呼吸,鸟每呼吸,空气就经过肺并在肺里进行。这种呼吸方式叫。测一测1.蝗虫的呼吸器官是()A.气门B.气孔C.气管D.肺2.蜻蜓落在物体上休息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腹部在不停的收缩舒张,这是蜻蜓在进行——生理活动()A.呼吸B.休息C.肌肉疲劳的表现D.消化3.雷雨过后会发现地面常有蚯蚓钻出,这种现象与蚯蚓的——生理过程受到妨碍有关()A.消化B.生殖C.排泄D.呼吸4.我们在观察鲫鱼时发现,鲫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不停地相互交替张开和紧闭,其生理作用是()A.排泄废物B.进行呼吸C.滤取食物D.调节身体比重5.鲸鱼生活在大海里,鲸鱼的呼吸器官是()A.鳃B.肺C.皮肤D.鼻腔6.终生生活在水中,而用肺呼吸的动物是()A.蝌蚪B.虾C.白鳍豚D.鲤鱼7.河蚌是我们常见的软体动物,它呼吸的器官是()A.鳃B.贝壳C.外套膜D.斧足8.下列无脊椎动物中,用鳃呼吸的动物是()A.虾B.蝗虫C.蚯蚓D.蛔虫9.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进行呼吸的器官是()A.鳃和皮肤B.肺和皮肤C.皮肤D.肺和气囊10.蚯蚓是环节动物,对土壤的改造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它进行呼吸的结构是()A.肺B.鳃C.皮肤D.体表41 11.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它可以净化污水。它的呼吸结构是()A.口沟B.体表C.胞肛D.收集管12.小明曾经将蚯蚓放在干燥的沙土中,发现蚯蚓会很快死亡,这是因为蚯蚓()A.缺乏食物B.不能进行呼吸作用C.沙土湿度太高D.不能吸收营养13.与爬行动物的肺相比,哺乳动物的肺的结构特点是()A.结构简单B.气体交换的面积减少B.C.肺泡数目少D.肺泡数目多14.如果鱼塘里的鱼和其他水生动物过多,会造成大批的鱼死亡。其原因是()A.缺氧窒息死亡B.缺乏食物而死C.不能进行运动而死D.温度过低而死课题:第四章动物的体温与饲舍温度第12周第1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体温及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2.举例说明变温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和行为3.说明恒温动物调节体温的行为和机制4.举例说出不同动物种类体温的差别。教学重点:概述体温及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难点:环境温度对动物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述、讨论教学过程:一实验(课本75页表)二探究:设计实验,鱼适宜的温度:三阅读知识链76页回答下列问题:1、体温是指。2、恒温动物体内调节机制:四、实际用:人饲养的家禽家畜都是动物,恒温动物的自身调节结构在刚出生时是不完善的体温调节能力很低,应注意保温。温度变化不要太大。测一测1.家鸽体温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恒温动物。相对恒定的体温对动物的生存的意义是()A.增强氧气的运输能力B.使体内产生的热量多C.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使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41 2.鸟类和哺乳类是两类高等动物,下列是它们的共同特征的一项是()A.恒定、恒温动物B.不恒定、温血动物C.恒定、冷血动物D.不恒定、冷血动物3.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A.体内无温度B.可以选择适宜温度的空间C.选择适宜活动的空间D.有无调节体温的结构4.家鸡和鸭的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它在不同季节里体温都是()A.37℃B.40.3℃~41.7℃C.38℃~40℃D.45℃5.刚出生的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很低,饲舍温度要保持在32℃-35℃,随着雏鸡周龄的增加,饲舍温度要逐渐(  )A.下降B.上升C.不变D.急速上升6.下列四组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  )A.鲫鱼和青蛙B.丹顶鹤和鳄鱼C.家鸽和蜥蜴D.虎和狼7.在全封闭式饲养的猪舍、鸡舍内,温度一般控制在该种动物的(  )A.最适温度范围内B.与猪、鸡的体温一致C.略高于猪、鸡的体温D.略低于猪、鸡的体温8.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都属于(  )A.恒温动物B.既是恒温动物又是变温动物C.变温动物D.温血动物9.家鸽和家兔相比,家鸽的体温更(  )A.高些B.低些C.一样高D.是变温动物能力提高:11.家兔属于恒温动物,在每年的春末和秋末各换一次毛,为了调节体温秋末换上的毛应为(  )A.粗毛多,绒毛少B.粗毛少,绒毛多C.粗毛和细毛一样多D.全都是绒毛12.下列属于变温动物的是(  )A.鲸B.鳄鱼C.袋鼠D.猕猴13.在冬季来临时,蛇和青蛙等动物就钻进洞内进行冬眠,与之有关的因素是(  )A.光照B.食物C.温度D.水源课题:第五章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第12周第2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特点。41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特点难点: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讲述、讨论教学过程:实验:(课本80页)蜗牛取食行为靠身体的结构完成。大家谈(81页):阅读知识链81页回答下列问题:1动物行为的概念2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由3动物行为的意义阅读实际用回答人们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测一测:1.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下列是动物行为的一项是()A.田鼠的取食B.大雁南飞C.猫捉老鼠D.以上三项均是2.动物在自然界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那么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A.只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B.把有害的动物全部消灭C.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D.以上三项都是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孔雀开屏B.两只蟋蟀在斗架C.蜜蜂的舞蹈D.鲸“喷”水4.对于动物行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B.动物行为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C.动物行为是由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D.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产生的5.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之一是控制有害的动物,鼠类是有害动物。其危害是()A.咬坏衣物、污染存粮B.盗食谷物、传播疾病41 C.啃咬青苗、破坏田埂D.以上三项都是6.动物的行为是指()A.动物的心脏跳动B.动物的内部生理活动c动物的呼吸D.动物的动作或活动7.鼠类的行为表明鼠类是有害动物。常用的灭鼠方法有()A.器械法B.药物法C.生物灭鼠法D.以上三种都是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两只公羊在打架B.鸡的育雏C.老虎心脏的搏动D.变色龙改变体色9.动物的气味在个体间起通讯作用是动物的“语言”。下列不起通讯作用的是()A.椿象在受到攻击时,释放臭气B.狗在走路时,隔不远撒尿留下气味C、黑尾鹿遇到危险时,释放香草味D.老虎在自己的领地周围撒尿留下的气味课题:第五章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类型第11周第1课时教学目标: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教学重点难点:动物行为的类型教学方法:讲述、讨论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兔子在逃跑时竖起尾巴;鸟类在逃跑时发出鸣叫声。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动物们各种有趣的行为。运用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各种动物的行为对它自身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新课导入:一探究课本84页:二、阅读知识链区别7种动物行为,回答问题1、动物行为类型包括、、、、、、2、攻击行为是动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相互攻击。其特点是3、防御行为是动物之间发生的保护性行为。三、检测1.两只狗为了争夺一块骨头在打架,属于动物的()41 A.攻击行为B.防御行为C.社群行为D.繁殖行为2.有一种无斑雨蛙,在光滑的绿叶上面时呈绿色,而在粗糙的树皮上时呈棕色。对于无斑雨蛙来说,这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体色的行为属于()A.防御行为B.攻击行为C.贮食行为D.以上三项都对3.一种鹈鹕成群地在海滨岩石上筑巢,从周围的海洋里捕食鱼类,并且在这里进行繁殖。这种行为是()A.防御行为B.繁殖行为C.社群行为D.节律行为4.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能随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和图案,这种行为对比目鱼来说()A.不利于保护自己B.属于节律行为C.属于防御行为D.属于觅食行为5.下列行为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A.杜鹃把卵产在大尾莺的巢里B.家鸽用“鸽乳”喂养幼鸽C.两只狗在争夺一块骨头D.天冷时,老母鸡把雏鸡护在翼下6.下列几种动物有社群行为的是()A.蚂蚁B.野兔C.绵羊D.猪7.驯鹿在最北部地区度过夏季。夏天过后,它们便迁往南部过冬。这种行为属于()A.繁殖行为B.社群行为C.防御行为D.节律行为8.每当春季的夜晚,常会听到猫的叫声,这种现象属于()A.繁殖行为B.节律行为C.贮食行为D.社群行为9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A.两只雄海豹为争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B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c.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D.螃蟹举起螯反击天敌的进攻10.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攻击行为的是()A.两只公鸡为了一只虫子而打架B.两只狗为了争吃一块骨头而争斗c.黄鼬在追小鸡D.两只蟋蟀为争夺巢穴、配偶而发生战斗11.在繁殖后代时,既不孵卵又不育雏的鸟是()A.杜鹃B.大雁C.海鸥D.孔雀12.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行为?A.社群行为B.繁殖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E.节律行为(1)清晨喜鹊在树梢上鸣叫()(2)新西兰有种原始蜥蜴,一年中有半年冬眠()(3)孔雀开屏()(4)两只黄鼬为争夺一只鸡而争斗()41 (5)黄鼬遇到敌害,肛门旁的臭腺释放臭气()(6)老猴发现猛兽后,高声吼叫并带领猴群逃跑()课题:第五章第三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第11周第2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教学重点难点:举例说明两种行为的概念。区别这两种行为。教学方法:讲述、讨论教学过程:身边事资料分析89页大家谈知识链1、从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可以将动物行为分为_______行为和_______行为。1.实际用1.动物的精彩表演2.警犬的应用3.特殊训练的海豚4.山喜鹊想一想:试试看1.有一种蜜蜂的工蜂,它会掀开已死的幼蜂的巢室的盖子,然后把死蜂取走。这种行为是___________,是由体内的________决定的。2.母狼如果在哺乳期失去了幼仔,它会继续哺育其他动物的幼仔,甚至人类的婴孩(如狼孩)。母狼的这种行为属于()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C.攻击行为D.贮食行为3.蜜蜂采蜜、鸟类迁徙等动物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所以叫做()A.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C.贮食行为D.防御行为4.刚孵化出的小蝴蝶,立刻就能腾空飞翔,这种行为是()A.攻击行为B.节律行为C.学习行为D.先天性行为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蜜蜂采蜜和猫捉老鼠B.蚂蚁做巢和牛耕田C.母鸡育雏和蛇的冬眠D.蜘蛛结网和马拉车41 6.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红雀喂幼鸟B.蜘蛛结网C.野鸭的迁徙D.鹦鹉学舌7、决定先天性行为的是()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体内激素D、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8.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它们()A.适应复杂环境B.逃避敌害C.找到食物D.找到配偶9.把两边相关内容写在横线上。①蜘蛛织网A.先天性行为②黑猩猩设法取到挂在高处的香蕉③大雁南飞④经调教的猪,能定点吃食、睡觉、排便⑤蛇的冬眠B.学习行为⑥黎明时公鸡打鸣报晓⑦大山雀偷饮牛奶⑧小狗做“算术”⑨灯蛾扑火,为光明而死⑩蜜蜂中的一些工蜂清洁蜂房⑾乌鸦把石头放进瓶中,喝到水课题:第六章高效率的工厂化养殖第周第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养殖工厂化的含义。2.举例说出养殖工厂化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养殖工厂化的意义教学方法:讲述、讨论教学过程:1养殖工厂化的概念2养殖工厂化的意义习题精选1.工厂化养殖,现已应用于养猪、养鱼、养禽、养牛等许多领域,其优点是()A.高效率B.高产值41 C.高效益D.以上三点都是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工厂化养鸡的供料、供水、供温与烘便处理等过程均实现了()A.机械化、自动化B.半机械化、半自动化C.机械化、半自动化D.没有实现机械化、自动化3.工厂化养殖奶牛是()A.把不同品种的奶牛简单的组合在一起放养B.由分散、低效的放养走向集中、高效的工厂化生产C.工厂化养殖奶牛不需要高科技的新设备D.工厂化养殖奶牛不需要科学的饲养方法4.工厂化养殖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A.摆脱了自然界的制约B.没有摆脱自然界的制约C.有时摆脱了自然界的制约,有时摆脱不了自然界的制约D.与原来的生活习性没有任何关系6.高产奶牛,对气候的变化比较敏感,耐热差,当气温在30℃以上时就会()A.食欲减退,呼吸、脉搏加快B.食欲减退,呼吸、脉搏减慢C.食欲增加,呼吸、脉搏加快D.食欲增加,呼吸、脉搏减慢7.工厂化猪场仔猪生产技术的管理包括()A.预防仔猪下痢B.仔猪断奶C.保育猪管理D.以上几项都是8.工厂化猪场的设计及圈舍建设应包括()A.工厂化猪场应尽量选在饲料来源充足、交通运输方便、水电来源保证、水质良好且离主要交通干线有足够的卫生防疫间距(至少在1000米以上)B.一个完善的工厂化猪场在布局上应考虑三个区,即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生活区C.工厂化猪场的饲养设备包括猪栏,饲料饲喂系统,自动饮水系统,清粪系统,通风、采暖、调温、调湿系统,卫生防疫系统,供电系统等等D.以上三项都是9.工厂化养猪进行良种繁育体系包括的几个环节是()A.适合工厂化猪场饲养的猪种B.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与杂交组合c场内良繁体系的建立41 D.以上几项都是10.大黄鱼网箱饲养的技术要点是()①选择环境良好的海区②采用浮式网箱,规格以3×3×5m为宜③放养的苗种规格应在3.0cm(体长)以上④日常管理主要是防逃、防病、防敌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课题:第七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周第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作用。2.举例说出生存斗争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和生物物种的多样化。3.举例说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动物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教学方法:讲述、讨论教学过程:身边事(1)动物在自然界有怎样的作用?(2)动物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探究竟(1)如果动物消失,将会出现怎样的问题?(2)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威尔逊曾说过:“如果人类消失,地球上将欣欣向荣;如果蚂蚁消失,成千上万的生物将会跟着消失。”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一种动物消失,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大家谈知识链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从而促进和(2)、生存斗争促进和,使生物圈更加生机勃勃。(3)、对提高整个自然界的,对植物的和起着控制作用。实际用动物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哪些作用?想一想说说为什么要保护青蛙?试试看41 1.在—个生态环境中,包括空气、土壤、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其中的动物属于()A.无机环境B.生产者C.分解者D.消费者2.鱼必须生活在水里,鱼在水中的作用是()A.生产者B.消费者C.非生物的物质D.能制造有机物3.下列生物中属于消费者的是()A.草B.食虫鸟C.树D.白菜4.在生物圈中,下列动物是研究动物进化历程的“活化石”的是()A.大熊猫B.羊C.牛D.马5.在绿草地中生活的蚱蜢可以起到()A.调节和控制生产者数量的作用B.起不到任何作用C.可以使绿草地变成黄色D.使绿草地更加茂盛6.表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A.狐狸吃老鼠B.兔子吃草c.蛔虫寄生于猪、D.细菌把落叶分解7.动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动物中被称为土壤改良能手的是()A.蜗牛B.蝼蛄C.蜈蚣D.蚯蚓8.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中,错误的一项是()A.保护有益动物,消灭有害动物B.建立自然保护区c.植树造林D.保护生物多样性9.澳大利亚曾经从我国引进并放养一种动物,它在恢复和保护牧场,调节生态平衡起了巨大作用,它是()A.良种羊B.蚯蚓C.屎壳郎D.野兔课题:第五单元第一章细菌的控制和利用第周第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41 2、举例说明细菌的生活特点,如营养方式和呼吸类型。3、列举细菌对人类的益处,说出细菌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教学重点难点:细菌的基本生理特征。比较细菌、植物、动物结构上的不同。教学方法:实验、讲述、自学教学过程:身边事什么是微生物?探究竟观察:1、细菌的基本形态、、2、书105页图5-1-2是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写出细菌细胞各部分结构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2)、①___________起作用;③______________起作用;⑤表明细菌属于___________生物。模拟实验:计算细菌的繁殖数目大家谈知识链1.细菌的特殊结构的作用。特殊结构:、、2.细菌是如何生活的?吸收哪些营养物质呢?3.细菌是如何繁殖的?速度怎样?4.细菌的分布如何?有怎样的应用呢?实际用1.细菌的功劳2.细菌的危害和防治3.抗生素的利用4.防止食物腐烂的方法 测一测1.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它的组成有()A.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41 D.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2.在生活中,有人谈菌色变,其实大多数细菌是人类的朋友,下列在一定限度内对人类有益的细菌是()A.大肠杆菌B.结核菌C.痢疾杆菌D.软腐细菌3.我们在制作酸奶、泡菜时所利用的细菌是()A.醋酸杆菌B.甲烷细菌C.乳酸菌D.棒状杆菌4.日常生活中,食醋是我们必须的调味品,那么制醋离不开的细菌是()A.醋酸杆菌B.甲烷细菌C.乳酸菌D.棒状杆菌5、下列不是细菌的基本形态()A、球形B、锥形C、杆型D、螺旋形6、细菌的繁殖方式()A、卵生生殖B、孢子生殖C、出芽生殖D、分裂生殖7、下列细菌对人类有害的()A、甲烷细菌B、乳酸菌C、根瘤菌D、软腐病菌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第周第课时教学目标:识别青霉和曲霉教学重点难点:识别青霉和曲霉教学方法:实验、讲述、自学教学过程:身边事1.比较烙饼和馒头(面包)的区别,尝试找到原因。2.说出食物发霉变坏的形态、味道,进而追究食物变坏的原因。探究竟1.观察:酵母菌的“芽体”与高等植物的“芽”的发育方向的不同二者的区别。2.实验:学生讨论对比,总结课本上表格中内容。知识链请学生通过看书、挂图、多媒体解决以下问题:1.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和。它的体内叶绿体,进行生活。2.总结青霉和曲霉的特点填写111的表,说出真菌与高等植物、动物的共同点,得出真核生物的概念。41 实际用学生通过多种媒体解决以下问题:1、蒸馒头的过程中,酵母菌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2.青霉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它有怎样作用?3.曲霉有哪些功用?4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大家谈:111页总结1、2、3测一测1.前面学习的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而下面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是()A.黄曲霉B.香菇C.酵母菌D.平菇2.有的人特别喜欢吃馒头,那么发面蒸馒头利用的微生物是()A.乳酸菌B.酵母菌C.曲霉菌D.毛霉菌3.细菌用分裂方式繁殖后代,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为()A.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B.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C.分裂生殖和有性生殖D.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4.馒头、面包上生长的是曲霉,腐烂的水果上生长的是青霉。青霉、曲霉的生殖方式是()A.孢子生殖B.分裂生殖C.出芽生殖D.结合生殖5.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把葡萄糖分解,其中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把葡萄糖分解成()A.二氧化碳和水B.二氧化碳、水,同时释放较多能量C.二氧化碳和能量D.酒精、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较少能量7.夏天我们以常发现,存放在壁橱里的衣物和鞋常常发霉,其原因是()A.低温、干燥B.低温、潮湿C.高温、风干D.温暖、潮湿8.生活中为了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防止食品腐败采取的措施()①低温②风干③高温灭菌后密封④添加防腐剂⑤温暖⑥潮湿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9、在有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分解成和41 ,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生命利用,在没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分解成和,释放出少量能量供生命利用。课题: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食用真菌第周第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的形态结构。2说明真菌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3列举真菌对人类的益处,说出真菌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教学重点难点:描述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的形态结构。教学方法:实验、讲述、自学教学过程:身边事观察“蘑菇、木耳、猴头”思考“蔬菜”与其他绿叶蔬菜有哪些不同?探究竟对蘑菇的形态观察,对照课本上的图说明蘑菇与其他绿色植物的不同之处,思考菌丝的作用。1.找到孢子的产生位置2.猜测孢子的作用。大家谈知识链1.借助大家谈的提问,学习蘑菇的生长环境。2.蘑菇细胞里不含,靠繁殖。依靠地下的从土壤中或腐质中吸收水分和营养进行。3.说说常见的食用真菌如香菇、平菇、草菇等。实际用通过自学,说说哪些菌类是有毒、有用的?不要随便采食野蘑菇,每年都有很多人丧命。测一测1.蘑菇的子实体形成后,从土壤吸收水分和有机物的结构是()A.菌柄B.菌丝C.孢子D.菌盖2.我们通常吃的蘑菇,繁殖时通常用菌丝,那么枯树上长的蘑菇繁殖是靠()A.孢子B.菌盖C.菌丝D.菌柄3.小兰在帮妈妈洗蘑菇时告诉妈妈蘑菇的地上部分叫做()A.子实体B.菌盖41 C.菌丝D.菌柄 4.食用真菌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主要的营养物质是()①蛋白质②维生素③含铁的物质④含钙的物质⑤含镁的物质⑥糖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5.下列真菌中属于蘑菇的是()A.木耳B.银耳C.灵芝D.牛肝菌6.大多数细菌、真菌、蘑菇进行的营养方式是()A.寄生B.自养C.腐生D.分裂8.书114页图5-2-9为蘑菇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写。(1)图中的蘑菇由、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2)蘑菇的孢子存在于___________下___________的两侧。(3)有些蘑菇有极强的毒性,误食后可引起___________,因此,采来的__________蘑菇,不可随意食用。9.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蘑菇与白菜的共同特点是是()A.用孢子繁殖B.都是真核生物C.体内含有叶绿体D.体内不含叶绿体10.蘑菇从土壤中吸收的是()A.水和无机盐B、水和二氧化碳C.水和有机物D.水和氧气课题:第五单元第三章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第周第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2列举病毒对动物植物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止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列举病毒对动物植物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止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讲述、自学教学过程:身边事1.从艾滋病、乙肝、非典、禽流感、口蹄疫等实例,说出病毒的威力和危害探究竟1.通过比较不同的病毒,从相似中找到共性,从不同中找到不同的分类。41 2.模型的制作可以安排在课下做,对材质也不作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生活中廉价的物品作出美丽的模型,体会生物的美感。知识链1、病毒的形态结构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中。根据寄主不同,病毒可分为____________病毒、___________病毒、____________病毒,其中____________病毒又称为噬菌体。2、利用绿浓杆菌治疗效果很好。实际用1.提供给学生大量病毒危害的例子(视频、图片、文本),说明病毒的危害和防治。2.启发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病毒,它在基因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测一测1.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细菌B.霉菌C.病毒D.真菌2.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病毒生活的条件是()A.水中B.空气中C.土壤中D.活细胞内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寄生的也有腐生的B.只能寄生在寄主细胞内C.没有细胞结构D.身体由外壳和核心组成4.寄生是微生物一种常见的营养方式,下列生物中必须进行寄生生活的是()A.细菌B.真菌C.病毒D.以上三种5.据科学家统计,人类的传染病大约有80%是由病毒引起的,下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A.痢疾B.肺炎C.艾滋病D.脚癣6.2003年春,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非典型性肺炎,经研究发现它的病原体是病毒,那么这种病毒最可能是()A.细菌病毒B.动物病毒C.植物病毒D.以上三种都有7.春季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引起此病的是()A.致病细菌B.病毒41 C.真菌D.噬菌体8.在控制病毒时,我们可以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下列不能利用病毒来防治的病虫害是()A.稻瘟病B.棉铃虫C.松毛虫D.地老虎9.下列生物中个体最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是()A.细菌B.真菌C.病毒D.单细胞藻类10.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A.具有细胞结构B.能使生物致病C.能繁殖后代D.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课题:第五单元第四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周第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2.举例说出微生物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在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运用图解的方法归纳总结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过程。教学过程:身边事生活中的垃圾哪里去了?探究竟1、实验:2、归纳总结:无机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关系3、资料分析: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大家谈知识链1.共生例如: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与之间地衣中的藻类与之间都是共生。2、微生物大多数营有的营还有的与其他生物在一起。实际用1.秸秆还田2.垃圾和污水处理3.固氮菌的应用习题精选1.我们知道微生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A.腐生细菌B.寄生细菌41 C.病原菌D.螺旋菌2.自然界中动物的尸体、植物的枝叶不会永远保留,其原因是()A.尸体会自然分解B.被腐生菌分解了C.风吹雨淋消失了D.被土埋掉了3.根瘤菌能使豆科植物增产的原因是()A.它能将空气中游离的氮气合成氮肥供豆科植物生长利用B.它能和豆科植物一起共同吸收土壤中的养料C.它吸收土壤中养料能力强,能供给豆科植物多种养料D.它能吸收土壤中的氮肥供豆科植物生长利用4.下列各组生物中,不能构成共生关系的是()A.花生与根瘤菌B.地衣与真菌C.真菌与小麦叶D.人与人肠道里的细菌5.下列有关的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微生物都能使动物、植物或人产生疾病,因此十分有害B.微生物都可以利用,如进行生物防治、环境监测等,所以他们都是人类的朋友C.微生物中有的种类对人类有害,有的种类对人类有益D.腐生细菌能毁坏食物,因此他们是有害无益的6大家设想一下:如果自然界中没有了腐生微生物,那么我们的地球将会是怎样的呢?正是因为自然界中大量腐生_____________和腐生_______________,能促使动植物遗体逐渐________________。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为制造有机物提供原料,动植物才会有食物的来源。7.寄生在人体表面引起足癣。灰指甲疾病的微生物是()A.腐生细菌B.寄生细菌C.腐生真菌D.寄生真菌8.草食动物肠内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这些微生物主要是()A.细菌B.真菌C.病毒D.以上三种9.动物的粪尿、作物秸杆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利用甲烷菌的发酵作用生产沼气,从而开发新能源。其中沼气的主要成份是指()A.氧气B.甲烷C.氨气D.氮气4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