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ID:16724638

大小:3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4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_第1页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_第2页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_第3页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_第4页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吴晓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100039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2-3068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基金资助项目,No.02JL20    通讯作者:谢立,100054,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xl811cn@163.com    电话:010-63292211-2276    收稿日期:2005-01-29接受日期:2005-03-03    摘要    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嗜肝性慢性病毒.HCV感染后,患者

2、的起病和临床症状极不典型,以亚临床感染为多见,容易造成漏诊.HCV感染的慢性化发生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较乙型肝炎易早期出现肝硬化、肝癌,死亡率较高.因此HCV的检测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大的意义.目前用于HCV感染诊断的两项主要指标为抗-HCV和HCVRNA,现多采用的第三代检测抗-HCVEIA试剂增加了HCV基因组NS5区表达的蛋白作为抗原,进一步提高了试剂的敏感性,但还存在“窗口期”漏检的问题.HCVRNA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早期诊断的意义,但检出率较低,检测复杂,也可出现假阳性.作为抗-HCV检验

3、的补充试验,HCV核心抗原的检测对处于HCV感染“窗口期”的个体检测有很大价值.    谢立,吴晓东.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7):884-886    0引言    丙型肝炎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1991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TV)将其归为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1],其基因组含有一个大约9033个核苷酸构成的大开放读码框(ORF),可编码3010-3033个氨基酸的多蛋白前体,多蛋白N端的1/4依次为核心蛋白(C)和包膜蛋白(E1和E2)等结构蛋白,其余依次为NS2、N

4、S3、NS4和NS5等非结构蛋白[2],膜蛋白分布于病毒表面,NS3蛋白具有蛋白酶的功能,NS5蛋白为一依赖于RNA的RNA多聚酶.    与其他RNA病毒一样,HCV基因组有很大的变异性,可能会引起其分子生物学行为、感染性、临床致病性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等诸方面的不同[3-4].现已证实,90%非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为HCV感染所致[1],35-50%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发展为慢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生相关[2].    自从1978年Shirachiet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

5、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al首先报道用双向免疫扩散法在输血后肝炎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找到了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的抗原和抗体,而后不少学者利用放射免疫(RIA)和酶联免疫(ELISA)等方法都曾找到了特异性的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抗体[5

6、-6].1989年,Chooetal从大量有高度传染性的黑猩猩血浆中提取核酸,经逆转录和分子克隆并进行筛选,获得了部分HCVcDNA序列,并表达重组抗原,建立了特异性抗-HCV血清学的检测方法[7-8],使丙型肝炎的研究成为近年来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就HCV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丙型肝炎病毒抗-HCV的检测    随着血液制品在世界范围的流通,HC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为了控制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传播,世界各国均开展了对献血员抗-HCV的检测.常用的抗-HCV诊断试剂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

7、SA),其基本原理是以HCV抗原包被酶标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与被检血清中的抗-HCV反应,邻苯二胺(OPD)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后,根据颜色的深浅进行阴阳性判断.该方法中包被抗原的组成和质量是关键因素.第一代抗-HCVELISA采用的抗原C100-3是HCV非结构基因(NS3/NS4)和人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嵌合后表达的融合蛋白,灵敏度低,漏检率较高;第二代抗-HCVELISA在第一代基础上增加了核心区重组蛋白C22和NS3区重组蛋白C33c,虽然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有很大改善,但仍不能排除由于重

8、组融合蛋白带来的少数假阳性和极少数的漏检[9].目前我国多采用第三代抗-HCVELISA试剂,其包被抗原为HCV核心抗原、NS3、NS4和NS5抗原,特异性超过99%,虽然目前缺乏判断其敏感性的金标准,但对于免疫功能正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