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

安徽省淮南市

ID:19135257

大小:196.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9-26

安徽省淮南市_第1页
安徽省淮南市_第2页
安徽省淮南市_第3页
安徽省淮南市_第4页
安徽省淮南市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南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财政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安徽省淮南市(2016年-2020年)目录一、“十二五”财政工作回顾1(一)取得的主要成就11.财政公共保障能力增强12.有效服务经济发展23.财政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24.财政力推民生工程35.逐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36.财政改革步伐加快47.逐步加强财政绩效管理48.财政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5(二)积累的主要经验51.必须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52.必须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63.必须坚持以依法依规为原则64.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75.必须坚持合力促

2、进财政良性发展7(三)存在的主要问题81.财政收入不稳定,受煤炭资源制约严重82.预算编制科学化水平不高93.预算执行具有不稳定性94.预算监督机制不够健全9(四)“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101.“十三五”时期财政工作面临的机遇102.“十三五”时期财政工作面临的挑战15二、“十三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21(一)基本思路21(二)主要目标、任务22三、“十三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措施24(一)加强支出管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241.深化国库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24ii2.

3、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部门预算约束253.坚持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民生,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254.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265.建立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财政响应保障机制26(二)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建立现代财政监督管理机制261.树立“大监督”理念,完善监督检查机制262.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考核制度273.加大信息质量督查力度,加强会计监督管理27四、“十三五”财政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机制28(一)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提高财政服务水平,推进依法行政281.加强干部队

4、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打造廉政勤政干部队伍282.加强财政法制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283.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实现淮南财政工作新跨越29(二)加强宏观调控,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291.支持煤电重点产业,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92.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303.积极扶持农业企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314.大力推动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31(三)强化征收管理,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321.转换财源建设思路,培育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322.强化依法征税,完善税收征管机制3

5、23.积极落实、推进、参与国家税制改革324.规范非税收入管理325.建立健全财政收入质量考评体系33ii“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落实“四个全面”指导思想,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淮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十二五”时期财政运行实际,分析未来财政收支变动的影响因素,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财政工作回顾“十二五”时期,淮南市财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6、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两型城市”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坚持为民理财促发展、为民服务促和谐,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财政收入良性增长,财政实力稳步提升,夯实“两型城市”建设的财力基础;统筹安排财政支出,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提升支出绩效,确保民生改善和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统筹地区发展,大力推进合淮同城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探索有利

7、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财政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淮南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国家大型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态型新型工业化城市,为构建和谐淮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财力保障。(一)取得的主要成就1.财政公共保障能力增强“十二五”期间淮南市财政收入保持了良好的形势,2011年财政收入为138.9亿元;2012年财政收入为166.2亿元;2013年财政收入为170.1亿元;2014年财政收入为125.8亿元;2015年财政收入为131亿元,五年间财政收入总量完成73

8、2亿元,比“十一五”总量增长1.2倍。按照公共财政要求,我市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大重点支出的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对科技、教育、文化、公共卫生、公检法司等社会事业的投入,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向“三农”33倾斜、向教科文卫体倾斜、向战略性新型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倾斜,提高财政对基础性、公益性社会事业的保障水平,努力实现财政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强化社保资金征收,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同时,认真研究国家的宏观政策走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