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格式要求及写作范例

调研报告格式要求及写作范例

ID:19488745

大小:5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01

上传者:U-20936
调研报告格式要求及写作范例_第1页
调研报告格式要求及写作范例_第2页
调研报告格式要求及写作范例_第3页
调研报告格式要求及写作范例_第4页
调研报告格式要求及写作范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格式要求及写作范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调研报告选题、格式和撰写要求根据《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学生学习指南》的有关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社会教育环节中的“社会调研”模块的学习。为便于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特对相关学习要求作如下说明:一、任课教师指导任务的要求1.指导学生组成社会调研小组。每组不得超过10人。2.指导学生确定调研选题。要联系当学期理论教学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拟定若干调研选题,供学生选择确定调研项目。3.指导或审查学生提交的调研选题申请书描述的具体思路、项目的可行性。4.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包括拟制调研提纲或调研问卷,开展问卷调研、实地考察、个别访谈,归纳整理分析调研材料,撰写格式规范的调研报告等。5.在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成果展示区”中下载任课班级学生提交的调研报告,对学生的调研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后,在教师管理平台“成果展示区”中进行成绩评定(点击通过或不通过,对通过者进行分等认定)并推荐优秀调研作品。等级认定标准:选题内容全部原创、富有新意,各方面符合要求的为“优秀”;部分原创、有较大新意,大部分符合要求的为“良好”;有原创成分和一定新意,大部分符合要求的为“中等”;有原创成分,基本符合要求的为“及格”;无原创,完全抄袭的为“不通过”。二、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模块学习的要求1.学习领会《学生学习指南》中有关社会教育环节“社会调研”模块的相关规定,明确学习要求。2.服从任课教师对社会调研模块学习的相关要求和指导,并按规范格式撰写不少于2500字的调研报告。3.在当学期结束前两周要将调研报告电子版提交至网络平台“成果展示区”。三、其他有关事项说明调研报告封面格式、正文格式、参考范文分别见附件1、附件2、附件3,请在撰写时按格式要求完成。 附件1:调研报告封面格式关于******的调查报告(黑体,小二号,加粗)二级院系:(宋体,四号)专业班级:(宋体,四号)学号:(宋体,四号)姓名:(宋体,四号)指导老师:(宋体,四号)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制附件2:调研报告正文格式调研报告标题(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张三李四(院系专业班级)(空一行)内容摘要:(正文,宋体,五号,20磅)关键词:(正文,宋体,五号,20磅)(空一行)一、引言(二级标题,黑体,四号)(一)研究背景(三级标题,黑体,小四)(二)研究内容1、问卷设计。(正文,宋体,五号,20磅)2、研究对象和方法。含研究对象、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研究方法等。 ………………二、关于**的概述(二级标题,黑体,四号)(一)(三级标题,黑体,小四)(正文,宋体,五号,20磅)(二)(三)………………三、关于**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二级标题,黑体,四号)(一)(三级标题,黑体,小四)(正文,宋体,五号,20磅)(二)(三)………………四、相关成因的讨论或措施(二级标题,黑体,四号)(一)(三级标题,黑体,小四)(正文,宋体,五号,20磅)(二)(三)………………(空一行)参考文献:(黑体,四号)[1](内容,仿宋,五号,20磅)[2][3]………………参考文献格式:专著著录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如:卢琦等著.中国治沙启示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5-56.期刊著录格式:序号作者.文章题名[J].刊名.年(期):页码。如:张文明.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北工程防沙治沙[J].防护林科技,2005(2):24-26.外文著录格式:序号[国籍]作者.文章题名[M].译者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如:[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1998:269.学位论文著录格式:序号作者.文章题名[D]:授予单位,授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如:万孝星.团队学习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28.网络资料格式:序号作者.文章题名[EB/OL].网页地址,登录时间.注:专著为[M],报纸为[N],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附件:(附上调查问卷,宋体,五号)关于**的调查问卷(标题,宋体,小二,加粗)正文内容(宋体,五号,行距20磅)版面格式:纸型:A4,纵向,页码居中。 附件3:调研报告参考范文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报告(注:本文为**大学本科学生实践教学成果)内容摘要:不同的大学生对待就业意识是不同的,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社会环境职业评价、高等教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意识;影响一、引言(一)研究背景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发展很快,基本上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我国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7%提高到2002年的15%,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估计到2010年之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达到350万人以上。可以预计,随着大学生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日渐突出,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大家都关注的数字。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原来“计划分配”的分配模式逐渐被“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就业模式所取代。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我国整体就业问题的重点。探讨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或就业观成为一大热点。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们小组选择了进行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二)研究内容1、问卷设计就业意识是一个内涵较为丰富的问题,其结构要素包括就业准备、就业动机、就业意愿、就业价值观等方面。我们针对这几个方面分别设计了若干个问题来体现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选择情况。2、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重庆邮电大学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我们原本计划多调查一些学校,但鉴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未能成功。不过,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重点本科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而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推论当代大学生总体的一般情况。调查采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大一至大四女大学生共300人。按重庆邮电大学的男女大致比例数量有所调整。 (2)问卷发放过程。按上述要求,我们采用分年级分性别由小组成员深入寝室或者由学长学姐帮忙的形式完成,资料收集采用自填式无记名调查方式。本次发放问卷共300份,回收问卷282份,有效率达94%。问卷发放过程中做到了以下两点:第一、解除调查对象的思想顾虑,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第二,答卷要求明确,以减少答题时发生差错:。(3)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调查问卷法为主,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二、大学生就业意识概述(一)就业与就业观就业,就是待就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在社会上许多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过程。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社会职业领域选择特定的职业。就业意识是就业主体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它既是就业者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就业者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观表达,也可以称作就业观,以下简称为就业观。就业观属于就业过程的心理层面,社会的需要程度,职业的地位、经济收入、地理环境、单位性质、工作条件等都是就业者选择职业时要考虑的因素。面临职业选择的人都有其特定的就业观。正如世界上没有叶片形状、色彩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社会中也不存在就业观完全相同的人。总之,就业观是人们在就业过程中最根本的观点。(二)大学生就业意识(就业观)的含义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后,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进入职业社会选择今后从事的职业,以获取稳定的收入,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就是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就业观)。对大学生就业观这一概念的表述,应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大学生就业观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不包括成人、自考等社会大学生,也不包括硕士以上研究生。在校大学生,不仅指毕业班的学生,还包括所有非毕业班的大学生。第二,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社会实践、接受教育等活动中逐渐形成并逐渐成熟起来的。第三,大学生就业观的内涵包括就业理想、就业动机、就业标准、就业意义等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三)大学生就业观的构成因素及指标体系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构成因素,不同研究者的观点不同,概括来看主要包括就业理想目标、就业心理动机、就业认知状况、就业价值取向和就业实现途径五个因素。就业观是五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产生积极或消积的影响。本报告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意识。 1、就业理想目标:大学生就业理想目标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指下,对自己将来职业所做的想象和设计,它包括职业的地域、性质、薪资待遇、工作稳定程度、工作环境、与自己特长的关系、接受教育的机会等。2、就业心理动机:大学生选择职业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并表现着人的需要,大学生就业的目的、意义、观念都是奠定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就业动机产生于职业需要,它包括生活福利动机、事业成就动机、社会地位动机、安全动机、贡献动机等。3、就业认知状况:就业认知状况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就业相关事物的认识、了解以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它包括就业主体对自己的兴趣、气质、就业能力等的认识和评价;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和评价:对就业形势、环境、政策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对选择职业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就业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就业观。4、就业的价值取向:就业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生作为就业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也就是大学生以什么态度对待就业的各种影响因素,是对就业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它包括价值目标、地域、行业、工作条件、岗位性质、薪资福利、个人发展等的选择。5、就业实现途径:就业实现途径是大学生为实现一定职业目标而对就业途径、方法、手段等的认识与选择,这是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最显性、最关心的问题。(四)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大学生的就业观实际上是大学生群体的地位、特点在其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思想意识上的折射。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就是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群体与其他就业群体有显著差别,而表现出与其他就业观的不同之处。大学生就业观有以下特点:1、时代性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和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是紧密相联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有着不同的阶段目标,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就有不同的就业目标,可以说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大学生开始有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意识,但毕业时必须是服从国家分配。他们在就业时最看重的是“社会地位”,追求的理想职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的就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到了80年代末,“符合个人特长”成为他们就业的首要标准。20世纪90年代前期,大学生就业时追求“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曾经流行的“待遇决定职业选择”的模式己基本过时,“能否发挥专长”又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要标准,许多大学生说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观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2、主体性从横向比较来看,大学生就业群体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具有“ 五高峰、四最、三敢、两缺乏、一个中心”的特点,即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求高峰、特殊行为高峰、成就高峰;最积极、最富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敢说、敢想、敢干;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常常以崇尚自我为中心。大学生就业群体的这些主导特征,构成了大学生就业群体像,并制约着他们的就业观。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中,他们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职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等等。3、差异性大学生就业观因大学生分布的地域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所学专业不同、男女性别不同、需求重点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地域分布来看,大学生就业去向有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本地与外地等差异;从学科专业来看,大学生学习有文、理、工、农、医、经、管、艺等众多领域的差异;从学历层次来看,大学生就业存在有本科好于专科、专科好于高职的差异。三、就业意识调查结果及其分析(一)就业理想目标在我们的问卷中有以下几个问题涉及到就业理想目标:“1、你毕业后的选择”“13、你选择职业的标准是”“15、你理想的工作单位是”“16、你希望的就业地区是”“17、你工作后的月工资最低要求是”其中第一个问题有64.3%的同学选择了A、就业,有32.5%的同学选择了B、考研,还有2.2%的同学选择了E、其他。可见大多数同学会选择直接就业,也有不少同学会选择考研深造。对于问题十三,选择A、B、C、D、四个选项的比例差不多,分别为24.6%,24.8%,25.4%,25.2%,可见大家对于这四个标准在大家眼里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对于问题十五,44.1%的同学选择C、国营企业,有43.9%的同学选择D、外资企业,这两个成为大家的主要选择对象。其实原因很好理解,这两中就业单位正好可以提供为题13中所提到的就业标准。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情况上,71.3%的同学选择大城市,27.6%的同学选择中等城市,表明大家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到发达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月工资的选择上80%以上选择1500—2500元,很少一部分同学选择800—1000和2500以上,在中间的占绝大多数,而比较地和比较高的薪资标准只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从上面几个问题可以看出,在现代大家的就业理想目标一般是到待遇和经济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去。(二)就业心理动机问题“7、你就业的目的是”中71.6%的同学选择了“C、实现在社会中的自我价值”,另外有25.6%的同学选择了“B、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经济状况”剩下的同学选择了“A、养家糊口。”(三)就业认知情况问题10、“你认为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需要的是” 总体来说有65.4%的同学选择了B、真正的实力,但是在大一年级的问卷结果中有81.3%的同学选择的是A、高学历。可以反映出,高年级的同学普遍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需要的是实力,而大一的同学普遍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需要高学历。这其中的差距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渐产生的。在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上,选择的很了解和一般了解的,从大一到大四分别为30.1%、43.2%、72.3%、92.6%,很明显年级越高了解程度越高。这也很容易理解,大一大二相对来说离就业还远一些,所以大部分同学还不太关注就业政策,但大三大四的同学临近毕业找工作,自然很关注就业政策。(四)就业价值取向对于这一点可以结合就业理想目标来看,大家都愿意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在这份问卷里我们还专门设置了两个问题是关于爱情的。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爱情已经很普遍,甚至已经成为某些同学心中的必修课。所以对于爱情的选择也体现着价值取向。当问到男(女)朋友对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的影响时只有2.4%的同学认为没有什么影响。可见在绝大多数同学心中恋人的选择还是有影响的。这也说明大家对大学里的恋情还是很看重的。问到“当爱情与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能兼得时,你会选择”有超过71%的同学选择“不知道”,可见大家还不知道爱情与事业如何抉择,可以推断大多数恋人会选择就业是选择相近的单位。在本次调查问卷中还有一个问题“你是否同意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我们发现女生有83.6%选择“不同意”,男生有70.5%选择“不同意”,可见在大多数同学不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不过男生认同此观点的比例要比女生大。(五)就业实现途径问题6“你从下列那些方面为就业做准备”只有5.3%的同学选择A、努力学习,其他两个选项分别有43.6%和51.1%的同学选择。可见同学们普遍认为就业的标准不再是只要成绩好,还要有其他方面的努力。在问题18“你希望通过哪些途径确定就业单位”中,43%的同学选择C、人才交流会,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形式,每年都会有很多场人才交流会,也是最方便的一种。不过对于其他几个选项都有一定比例的同学选取,可见现在大家的就业方式途径很多,大家的选择余地也多了。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四、相关成因的讨论大学生就业观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形成是建立在人生观形成基础之上的、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离开大学生个人与社会的双向相互作用及社会化,就业观无以形成与确立,大学生择业观的产生、形成、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大背景下,影响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环境职业评价、高教改革、毕业生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社会发展潮流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当代社会正处在知识经济大崛起、高新技术大开发、世界经济大开放、国际人才大竞争的巨大变革时期。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就业开拓了广阔的空间。高度的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造和运用新知识、新科技能力的人,而大学毕业生是最符合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群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发展对地区经济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各种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国际间流动,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忧化配置,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在国际市场上对各种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日趋“白热化”的争夺。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特别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掘人的潜能,以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要求人才的知识结构多元化,人才的综合能力全面化。从整体来看,大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苦练基本功,扎实地掌握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主动迎接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挑战,才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大潮中发挥作用,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他们认为自己最可能做到这一切。因此在择业时,他们在广阔的时空里,主动、自信,鱼跃鸟飞,灵活自如。2、社会文化变迁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是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容易错位的动因。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深入,社会上各种思潮对青年学生影响很大,以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为主的西方价值体系也随之而入。由于青年学生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深度的理性思考,加上我们教育的乏力和滞后性,使他们容易被目前的利益所迷惑,社会上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攀比,更强化了他们的经济观念,激发了他们在择业时价值取向的错位。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所带来的冲突、矛盾、不适应和负面影响是大学生择业观偏失方向的社会原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加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基础和主导作用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过程的核心,市场主体利益逐步分化,利益集团重新组合,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迅速变迁,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公有制和其它多种经济成分及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现实,引起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包括择业观念的变化,使大学生择业观形成多元化、务实化趋势,但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成长的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滋生庸俗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影响和侵蚀着相对单纯的青年大学生,具体表现在择业问题上过分讲实惠,崇尚个人发展,忽视社会发展,注重个人价值,淡漠社会选择和社会价值的行为选择取向。3、人才市场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才市场的更为有序,各项制度的日趋严格,政府事务的公开化,社会的用人环境朝着公平和效率的方向迈进一步。但由于历史原因,在现实过程中,依靠关系实现就业、论资排辈等思想还在相当范围内存在,惟才是用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环境急需得到综合治理。在调查中8%的同学希望用人单位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18%的毕业生认为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主要是社会关系的竞争,55.8%的同学认为求职成功率最高的资源是社会关系,这也说明了在现实过程中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还需进一步治理。 大学生就业政策尚不完善。因为政策上的某些原因,大学生无法实现充分自主就业。如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干部身份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工资机制等在有些地方仍然是制约毕业生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因素,势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支持创业的社会环境还需继续营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愿意创业,但61%的毕业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创业的条件。他们认为问题主要在于教育的体制过于呆板,缺少对这个群体关注的优惠政策、社会福利保障体制以及对大学生的紧急经济支持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二)社会职业评价尺度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职业评价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社会各种职业在好坏、优劣和重要性方面的一种判断,一般包括社会意义轻重、社会地位高低、经济报酬多少、劳动强度大小和技术构成难易等几方面。一个人的职业评价能力与其对职业的认知有关。职业认知是个体对职业的性质和意义的探索和理解。它的作用在于能够判断和评估社会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职业评价在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职业评价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和职业流向,而且影响到大学生毕业后对工作的态度。通过职业评价,可以发现不同的职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声望,看出大学生最注重的职业特性,了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三)高等学校改革的深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部分大学的部分专业结构设置与社会需求并不完全合拍,导致部分长线专业就业困难。部分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又存在着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现象,国家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一些学校在不具备师资、教学条件的情况下就盲目招生,结果把一批含金量低的学生推向社会,造成适应工作岗位能力低,胜任岗位时间长,最终成为热门专业“冷就业”的局面。这一部分大学生自身文化知识就欠缺,更谈不上会有正确、科学的择业观来指导自己择业、就业。有的学校对大学生择业教育和指导的功能没能有效发挥。有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择业观教育滞后,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得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利益关系,存在着“只讲实惠,盲目择业”的态势。更有甚者,部分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择业观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自身没有树立正确、科学的择业观,他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择业观引导教育过程中,虽然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但很容易出现偏差、误导。(四)自身综合素质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决定其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求大学生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很好地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到实践的转化能力、创新能力、应变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建立新的择业观,注重知识的更新和自身的完善,以适应职业变换、技术的更新。在现实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在适应社会、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在这一方面,大学生也逐渐有了共识,近八成的同学认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但恰恰也是在综合素质上,部分大学生离人才市场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他们有着过多的应试教育的痕迹而缺乏综合素质教育的应有的训练。参考文献:[1]张义明,刘志侃.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高校就业指导的逻辑起点[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2]池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02).[3]沙绍轩.谈大学生就业的若干问题[J].江苏高教,2000(04).[4]朱跃.试论高等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0(12). 附件:大学生就业意识调查问卷您好,我们是XXXXXXXXX大学XX学院的学生。值此我们国高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之际,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就业心理,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利于高校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就业发展,我们特组织本次调查,此调查不记姓名,麻烦您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与信息。谢谢!!!您只需您要选择的选项上打“√”就可以了。1、你的性别:A 男B女3、你来自的地方是:A大城市B中等城市C小城镇D乡村4、你现在是大学几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5、你毕业后的选择是:A就业B考研C出国D自主创业E其他6、你从以下那些方面为就业做准备:A努力学习B考取各种证书C积极参加社会实践7、你的就业目的是:A养家糊口B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经济状况C实现在社会中的自我价值8、不要城市户口在城市打工,对此你的看法是:A赞成B不赞成C无所谓9、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不工作也能安逸的生活,你还会工作吗?A肯定会工作B不一定工作C不会工作10、你认为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需要的是:A高学历B真正的实力C社会交际能力D运气机遇E家庭背景11、你对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信心吗?A非常有信心B有点信心C没什么信心12、在11题的选择中,你对找工作没有信心的原因是:A性别歧视B社会的不公平对待C求职机会的不均等D能力欠缺E自己不够主动13、你选择职业的标准是:A效益好、工资高B竞争性强、富有挑战性C稳定、有保障 D工作环境舒适14、你选择职业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A符合个人兴趣B能否发挥个人特长C待遇好D就业地点在哪E专业是否对口F能否解决户口或住房问题15、你理想的工作单位是:A事业单位C国营企业D外资企业E党政机关F私营企业H其他16、你希望的就业地区是:A大城市B中等城市C一般城镇D沿海或经济特区E西部地区F边远地区及农村G去哪里都可以17、你工作后月工资最低要求是:A500-800B800-1500C1500-2500D2500以上18、你希望通过哪些途径确定就业单位:A学校推荐B直接到用人单位自荐C人才交流会D父母和亲友介绍E网络或其他传媒19、你认为对就业起作用的因素是:A学习成绩B性格因素和交往能力C所学专业D毕业证等级E学校或老师推荐F毕业学校的知名度H社会实践经历I获奖情况J托人情找关系20、你对现在的就业政策了解多少:A很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D根本不了解21、你觉得他(她)(男、女朋友)对你择业意向的影响:A很大B比较大C没什么影响22、当爱情与自己喜爱的工作不能兼得时,你会选择:A爱情B自己喜欢的工作C不知道23、你认为你具备自主创业的条件吗?A具备B不具备C不知道24、你是否同意“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一观点:A同意B不同意C不确定最后,谢谢您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都真诚希望就业不再是一个问题,我们也真诚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如意的工作单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