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异常的干预及现状

糖耐量异常的干预及现状

ID:20485188

大小: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3

糖耐量异常的干预及现状_第1页
糖耐量异常的干预及现状_第2页
糖耐量异常的干预及现状_第3页
糖耐量异常的干预及现状_第4页
糖耐量异常的干预及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糖耐量异常的干预及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糖耐量异常的干预及现状  IGT的定义及诊断标准:IGT指的是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水平超过正常范围,但未达到DM诊断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是诊断IGT的金标准。发生率下降了63%,血压及血脂亦有改善,并对干预组成员进一步随访了12年,观察到其存活曲线与糖耐量正常者相近。Pan[2]等的大庆IGT研究共有530例干预对象,按医疗点随机分为:(1)饮食控制组130例;(2)运动组141例;(3)饮食加运动组126例;(4)对照组133例。研究历时6年,结果为DM年发生率在上述4组分别为10.0%,8.3%,9.6%,15.7%;发生DM的危险度在运动组

2、降低47%,饮食控制组降低33%,饮食加运动组降低38%,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是瑞典马尔摩研究和大庆IGT研究并非随机化分组而且样本量较小,尤其是马尔摩研究仅仅全是男性,所以研究设计的严谨性受到质疑。TuomilehtoJ[3]等人在芬兰的FDPS研究(FinlandDiabetesProvetiveSociety)男性172例,女性350例,BMI值(平均体重指数)在31kg/m2以上,平均年龄55岁。对照组257人,进行集体DM健康教育,每年一次;生活干预组265人,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历时3.2年结果证实,DM积累例数

3、及发生率:对照组为59例(发生率23%),干预组为27例(发生率1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危险度降低58%(P<0.005),同时显示两种干预方式都能有效地预防和延缓DM的发病,但是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则更好。此外Tuomilehto.J还发现在坚持生活方式干预过程中超过体重降低5%以上可使DM危险性明显减少,即使体重降低未达到5%或体重未变化也有效果。在FDPS试验中ChristianHerder[4]等人发现RANTES(regulatedonactivationnormalT-cellexpressedandsecreted)功能增强时或MIF功能

4、(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降低时均能使IGT发展为T2DM几率下降;还有学者在FPDS研究中发现IGT患者肝脏中含有LIPCgene(一种脂肪基因),LIPCgene含量高低与发展为DM的关联强度成正相关[5]。但是FDPS试验中由于样本量较小且局限在患DM高分险的芬兰人群,所以此研究结果有待于在进一步研究来验证。  在美国DPP研究(DiabetesProvetiveProgram;是一项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化的大型IGT干预试验)中发现生活干预组中男性对体育锻炼参与积极性、体重降低率(男女都要求5%以上

5、)及ILS(intensivelifestylemodification)所达目标的数量均超过女性,但是男女患DM危险度降低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未能阐述其原因[6]。后来LeighPerreault[7]等人在DPP研究中除认同体重降低对IGT患者有显著意义外,他们还第一次研究男女性别在IGT干预中的反应与差异;认为尽管男性在生活干预达标率方面远超过女性,但是男女性别之间发生DM危险度或返回正常糖耐量机率并没有明显差异,主要原因是男性患者在干预前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及胰岛素分泌等患DM危险指标方面常常高于女性,从而抵消了

6、生活方式干预所带来的更多益处。此外,在DPP研究中还有人发现了得以预防,他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研究的结果[9]。但是,美国DPP研究中虽说明饮食控制和运动对改善血糖是有效的,但同时效果又是有限的,约有一半的患者不能单纯靠生活方式干预而预防DM的发生,这可能与干预强度不够、干预对象不能长期配合及患者B细胞功能受损加重有关。陆菊明等[10]其研究提示一般生活方式干预(指非强化性教育指导)总体效果比药物组差,早期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尤其体育锻炼)干预有显著的临床效果。Kathrync.b.tan[11]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体育锻炼能使diponectin(脂联素)含量

7、增加,diponectin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体育锻炼还间接使CRP(CReactPrgtine;C反应蛋白)异常血浆高水平积聚降低或恢复至正常水平。现证实异常高水平CRP是糖尿病发生的敏感监测指标之一。在TheHoornStudy研究中报道血浆低水平Adiponectin与T2DM发生率成明显负相关,并且认为Adiponectin可能是异常糖代谢的病理基础[12]。下一步需要研究diponectin作用的原理及diponectin异构体的分布情况来,同时需阐明diponectin与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如果能被阐明与证实,我们预防、治疗糖尿病有了革命

8、性的新靶点。  此外,国外有学者报道每天饮用7杯咖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