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程建设标准db

山东工程建设标准db

ID:20939496

大小:3.12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18

上传者:U-1387
山东工程建设标准db_第1页
山东工程建设标准db_第2页
山东工程建设标准db_第3页
山东工程建设标准db_第4页
山东工程建设标准db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工程建设标准db》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DBJ-****-2012J*****-2012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规范(征求意见稿)Codefordivisionmethodofstandardstratigraphicsequenceinengineeringinvestigation******日发布******日实施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规范(征求意见稿)CodefordivisionmethodofstandardstratigraphicsequenceinengineeringinvestigationDBJ-****-201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12主编单位: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 关于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规范》的通知鲁[]各***单位:由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主编,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青岛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青岛市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中心参编的《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规范》编号为DBJ-****-2012,业经审定通过,批准为山东省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现予以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工作。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年**月**日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要求,由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收集了山东省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勘察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并认真总结了实践经验,为科学编制规范提供了依据。本规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有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基础资料整理、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标准地层层序成果等。本规范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规范》编委会办公室(地址:青岛市四方区山东路189号,邮政编码:266033,联系电话:0532-85660860,电子邮箱:zhaomin3830@sina.com),以供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青岛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青岛市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中心主要起草人:郑生春梅学彬贾信远王殿斌姜德鸿马连仲樊祜传吕三和赵民吴邵芳刘玉勇王建华刘红军王青松闫强刚陆晓燕刘胜梅胡振彪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基础资料整理……………………………………………………………………45标准地层层序划分………………………………………………………………55.1一般规定………………………………………………………………………55.2土层层序划分…………………………………………………………………55.3岩层层序划分…………………………………………………………………56标准地层层序成果………………………………………………………………66.1一般规定………………………………………………………………………66.2总体评价………………………………………………………………………66.3分层描述………………………………………………………………………6本规范用词说明………………………………………………………………………8引用标准名录…………………………………………………………………………9附:条文说明…………………………………………………………………………10 CONTENTS1General………………………………………………………………………………12Terms…………………………………………………………………………………23BasicRequirements………………………………………………………………34Processingandcompilationoffundamentaldata…………………………45Divisionofstandardstratigraphicsequence……………………………55.1Generalprovisions………………………………………………………55.2Divisionofsoillayersequence………………………………………55.3Divisionofrocklayersequence………………………………………56Achievementofstandardstratigraphicsequence…………………………66.1Generalprovisions…………………………………………………………66.2Principalcharacteristics…………………………………………………66.3Descriptionofeachstratum………………………………………………6ExplanationofWordinginthecode……………………………………………8ListofQuotedStandards…………………………………………………………9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0 1总则1.0.1为促进工程勘察行业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并为城市工程地质数据库建设创造条件,使勘察行业和勘察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城乡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为方法类技术标准,属于工程勘察行业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适用于区域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的划分。1.0.3标准地层层序划分应根据地层层序划分的原则及方法,考虑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综合确定。1.0.4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0 2术语2.0.1地层层序stratigraphicsequence由一套地层构成的、按照岩相条件、成因时代和岩性(单一的或复合的)的分层原则建立的、具有特征叠置方式的地层序列。2.0.2标准地层层序standardstratigraphicsequence标准地层层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可的、并以适当形式发布的地层层序。2.0.3层组stratigraphicgroups有成因联系的一套地层的组合,本规范中相当于标准地层层序的主层概念。2.0.4主层mainlayer标准地层层序划分的基本单位,用以表述一定范围内某一有代表性及典型性的地层单元或组合。2.0.5亚层sub-layer主层内用以根据岩性或工程性状等特征进行工程应用划分的细分单位。2.0.6地层对比stratigraphiccorrelation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将不同场区或区域上的地层进行比较,论证它们的形成时代、地层特征、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用以确定地层层序的方法。2.0.7标志层markerlayer一层或一组具有明显特征、可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岩土层。标志层应当具有岩性特征明显、层位稳定、分布范围广、易于鉴别的特点。20 3基本规定3.0.1标准地层层序划分应结合地区工程勘察实际,有利于工程勘察地层的分层评价。3.0.2标准地层层序划分应首先确定研究区平面范围,必要时,可确定标准地层层序的控制深度范围。3.0.3建立标准地层层序应符合以下工作流程:1收集资料资料包括区域背景地质资料、地形测绘成果、工程勘察报告及其它工程地质研究成果。2基础资料整理对资料分析、甄别、整理后,进行相关基础图件编制。3标准地层层序划分分析与建立层序有关的地质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确定适合研究区标准地层层序的划分原则,选取一种或几种特征作为标准地层层序划分依据,经过研究、论证,确定标准地层层序。4标准地层层序成果编制对标准地层层序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价,编制成果图表及报告,形成标准地层层序成果。3.0.4标准地层层序成果应保持相对稳定。标准地层层序成果推广使用过程中应注重信息收集,编制单位应进行资料完善及成果总结提升,必要时应由标准地层层序管理部门组织成果变更确认及发布。20 4基础资料整理4.0.1应在充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按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确定编图内容、顺序及具体要求,依次编制相关图件。4.0.2根据收集的工程勘察资料及其他研究成果,需要编绘的主要基础图件包括:1工程分布平面图;2地貌分区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4钻孔柱状剖面图。4.0.3钻孔柱状剖面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应进行对比,以确定分层的合理性与准确性。20 5标准地层层序划分5.1一般规定5.1.1标准地层层序划分应借鉴地层对比研究方法,从区域地貌单元划分入手,采用综合划分方法确定。5.1.2标准地层层序应根据地层形成时代的新老次序,由小到大编排。5.1.3主层层序序号宜采用数字编码形式,亚层可采用下标或“-”形式表示。5.1.4主层定名宜采用“时代-成因”或“时代成因-岩性组合”方式。5.1.5亚层定名宜采用“典型特征-岩性”方式。5.2土层层序划分5.2.1土层层序划分应综合考虑地层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岩相条件、岩性及土层性状、标志层与包含物等因素。5.2.2土层年代的划分宜参考区域地层研究成果资料综合确定,地层年代单位宜划分到统。5.2.3按成因分类,土层宜分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冰积、淤积、风积及人工堆积。5.2.4按岩相条件,土层宜分为陆相、海相、海陆交互相三种基本类型。5.2.5岩性及土层性状分类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执行。5.2.6土层层序划分宜选择标志层或标志层所在层组作为主层,标志层应与区域地层进行对比后确定。5.2.7具有特征意义的包含物可作为判断地质年代及地层成因、岩相条件的重要参考。5.2.8同一主层内存在岩性或工程性状明显差异地层,可进一步划分出亚层,也可提出亚层划分原则,由勘察单位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划分。5.3岩层层序划分5.3.1岩层层序划分应综合考虑岩石的成因、时代、类型、风化特点、岩相古地理环境、分布规律及接触关系等因素。5.3.2按成因类型,岩石可划分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5.3.3按风化程度,岩石可划分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5.3.4岩石类型的划分应按现行相关规范执行。5.3.5岩层主层层序可按岩石的时代成因、风化程度、岩石类型等特征进行划分。当研究区岩性较复杂时,可按时代、岩性划定主层序列,按工程性状划定亚层序列;岩性较单一时,可按风化程度划分主层,按时代、岩性划定亚层序列。20 6标准地层层序成果6.1一般规定6.1.1标准地层层序成果应资料完整、图表清晰、结论有据、符合实际。6.1.2标准地层层序成果一般应包括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报告及相关附图。6.1.3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报告宜包括如下内容:1概述;2区域地质背景;3地形地貌概述;4标准地层层序的划分准则及过程;5标准地层层序总体评价;6标准地层层序分层描述。6.1.4标准地层层序成果一般应附下列图件:1标准地层层序综合柱状图;2典型剖面图;3其他相关图件。6.1.5标准地层层序成果中的文字、术语、代号、符号、数字、计量单位、标点,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6.2总体评价6.2.1标准地层层序报告应按土层及岩层分别进行论述。6.2.2标准地层层序报告应基于地层主要特征进行总体评价。6.2.3总体评价应包含标准地层层序总层数,土层、岩层层序数量及序号,土层各岩相序号、不同区域的主层结构、各层序划分的工程意义等内容。6.3分层描述6.3.1土层应按形成时代由新到老、层序序号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分层描述。岩层可按层序序号依次描述,也可按岩性分别描述。6.3.2土层分层描述的主要内容如下:1时代成因、分布特点;2厚度、标高范围及变化特点;3土层描述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必要时可提供每层物理、力学指标的参考值以及工程特性概述;20 4对于标志层应明确对比标志或鉴别特点;5各层与其他地层间的接触关系;6必要时,可对各层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6.3.3岩层分层描述的主要内容如下:1时代成因、分布特点;2揭露厚度、岩面埋深及起伏特征;3主要物理特性、结构构造特点及工程性状;4当采用不同划分依据确定主层及亚层层序时,应分别描述。20 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2)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3)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可”,反面词采用“不可”。2本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规定执行时,写法为“可参照……”。20 引用标准名录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规范(征求意见稿)DBJ-****-2012条文说明20 编制说明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勘察数据大量增加,但由于没有实现地层数据的标准化,不同勘察企业、不同工程项目之间的钻孔资料难于相互联系,这种情况不仅在青岛市,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普遍存在。因此,作为地层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方法标准,《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规范》的编制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本规范是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要求,由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收集了山东省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勘察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并认真总结了实践经验,为科学编制规范提供了依据。本规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经过调研,本规范编制立项时,山东省和国内尚未见到类似标准,本规范的编制属于首次制订。本规范属于方法类技术标准,属于工程勘察行业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适用于区域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的划分,即用于建立区域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本规范的主要技术思路来源于“青岛市第四系标准层序”,并广泛调研了省内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青岛市区第四系标准层序”是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青岛市市内七区和胶州湾区域内的土层总结出14个“层组”、岩层总结出4个“层组”,共同组成“标准层序”,是工程勘察行业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2005年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文件《关于进一步推动工程勘察技术进步推广“青岛市第四系标准层序”的通知》(青建办字[2005]15号),并组织专门培训和会议,通过勘察文件审查环节进行把关,将“青岛市第四系标准层序”作为地方技术措施在市内七区和胶州湾区域进行了推广。在此基础上,为了在更广的领域内进行这项新技术的推广,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研究院和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单位组织了联合攻关,在广泛调研省内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计划从“结果”中提炼出“得到结果的方法”,将这项新技术中蕴含的技术方法提升为山东省地方标准。通过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研究院2002年以来在企业内使用和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05年以来在全市推广“青岛市第四系标准层序”的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首先,把性质各异的地层用标准化方法进行划分,在实际勘察工作中能迅速归纳出场地工程地质结构特点,通过与邻近场区地层对比,能较快掌握场地的地层特征,使工程勘察工作更加便捷,便于勘察单位进行交流,也有利于设计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查询利用勘察资料,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的目的。其次,工程地质地层划分标准化是勘察工作信息化的前提,也是“数字城市”20 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建立工程勘察成果数据库奠定基础,使工程勘察成果得到更加广泛、便捷、高效的使用,使政府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和人员更加方便高效地获取工程地质信息,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提供基础信息,为城乡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地质灾害评价等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划分方法规范的编制和推广、区域标准地层层序的划分以及区域工程勘察成果数据库的建设等一系列的后续工作,可以促使工程勘察产业加速由传统服务业向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转型,建设以信息为主要产品形式的知识密集型、信息密集型工程勘察产业,积极服务于社会和公众。20 1总则1.0.2本条规定本规范的适用范围,目前建议在工程勘察领域使用,建立区域工程勘察标准地层层序,其他领域可参考。20 3基本规定3.0.2研究区的平面范围可按地貌单元确定,也可参考地区的行政界限或主要业务区域范围确定。标准地层层序所控制地层深度可按已有资料中钻探揭露的深度确定,并做出说明。在土层厚度较大的地区,可参考其他相关资料对控制深度进行适当拓展,以满足今后工程勘察工作需要。3.0.3该条明确了建立区域标准地层层序的主要工作流程,其中对收集资料数量、绘制各种基础图件、划分依据选定原则等未做具体规定。建议根据地区经验选定,以满足标准地层层序编制要求为前提。1资料收集应体现广泛性与代表性,其中,工程勘察资料应是资料收集重点,区域地质背景资料是研究的前提和依据,其对丰富、完善和验证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意义重大。3.0.4“标准地层层序”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的,它具有双重性:一是指导工作,二是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在使用“标准地层层序”过程中应以“动态”的观念,注重收集信息,及时沟通,总结经验,力求完善。随着资料的积累,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标准地层层序的管理部门可分以下几种情况:一,标准地层层序成果为企业成果时,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为标准地层层序的管理部门;二,标准地层层序成果为地方建设管理部门发布时,地方建设管理部门为标准地层层序的管理部门;三,标准地层层序成果作为地方标准发布,当地标准管理部门即为标准地层层序的管理部门。20 4基础资料整理4.0.1本条所指宏观分析系指对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单元、工程地质单元等的分析,微观分析系指对场地的工程勘察资料的分析,包括钻孔资料、剖面图、柱状图、测试及试验资料等。4.0.2本条规定为标准建立所需的基本要求,各地可根据地区特点补充其它必要图件。1勘察资料的选择应考虑区域地质条件及地区工程经验,应具有代表性,并应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以确保资料数量满足要求。对于地貌单元相对单一的地区原则上每50km2范围内不宜少于一个工程,对于地形地貌类型多样的区域,所选工程应能涵盖所有地质单元。将选定的工程按工程实际位置标注于平面图中,并宜标注工程位置的大地坐标。2地貌分区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等平面图是确定研究区地质单元划分的基础图件,考虑上述图件是在收集资料基础上编制,因此,编图精度要求可适当降低,分区界线允许有限内插,比例尺可在1:1万~10万之间选择。3应在相关平面图的基础上,设计布置工程地质剖面线,剖线应尽可能剖切研究区不同的地形地貌单元及不同时代成因地层分布区域。剖线方向应按平行与垂直主要构造迹线方向或地势走向分别布置,剖线间距、数量应能满足控制地层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的要求,剖线起止点位置应明确标注,剖线编号应统一编制。工程地质剖面图是反映区域地层结构具有代表性的图件,应能反映研究区主要地层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形态特征。剖面图应反映孔口标高、孔深、孔间距、钻孔性质、相关分层界线、地下水位等特征,在本规范中,对剖面图比例尺选择、编图深度、内容及图示图例不作具体规定,各地可根据地方特点结合相关规范要求执行。4应选择地层类型多、厚度大、代表性强、具有地层结构控制意义的钻孔,剖线应沿钻孔位置尽可能切过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域,并应与工程地质剖面图有位置对应关系。4.0.3钻孔柱状图反映地层信息量大,且多为原始信息,而工程地质剖面图反映的地层信息为综合分析的结果。通过钻孔柱状剖面图与工程地质剖面图的对比,可取得更加丰富合理的层组划分依据,为研究区标准地层层序成果中的典型剖面图编制提供尽可能多地信息。例如:在柱状图中的薄层可能具有层组划定或标志层确定等意义,因此,应当重视钻孔柱状剖面图的作用。20 5标准地层层序划分5.1一般规定5.1.1地貌单元划分是确定地层成因时代的重要前提,基于地貌单元划分结果,一般可根据地层时代成因等主要特征初步划定层组,层组可作为主层划分的依据。5.1.2岩层序号可在土层序号基础上连续编制。当地区土层厚度较大,且揭露深度不足时,为避免给后续工作造成困扰,也可将土层层序与岩层层序分别编号,各成体系。5.1.4因主层的划分具有概括性,因此,不宜采用单一岩性定名方式,可采用诸如“第四系上更新统洪冲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砂~粉质黏土层”或“第四系全新统第Ⅰ冲积粉砂层”等方式。5.1.5亚层定名应侧重工程应用,可参考其颜色、状态、特殊土性状、密实度、包含物等特征,表达方式可选用“灰黑色中细砂层”、“软塑~可塑粉质黏土层”、“中等湿陷土层”、“含姜石粉质黏土”等。需要说明的一点,本规范中的主层、亚层与勘察规范中的主要土层、夹层、薄层的研究尺度与划分原则是不一致的,标准地层层序中的亚层在某一场地内的勘察报告中可能以主要土层形式出现,而标准地层层序中的主层在勘察成果中可能以夹层甚至薄夹层形式出现。对地层定性定量评价的原则应按其工程应用特性确定,而与其是主层还是亚层无关。5.2土层层序划分5.2.1根据各地特点可按推荐顺序确定主层编号的优先级,原则上应当以时代成因作为主层划分的首要依据,以工程性状作为亚层划分的依据,但不同区域划分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以东营为代表的黄河冲积平原及三角洲地区,工程勘察所揭示地层多为全新统陆相冲积层,层组概念外延太大,则其主层可结合微地貌、岩性或土层结构等特征为主要划分依据;而以山前沉积较多的临沂地区,土层成因类型多样且年代跨度大,可以时代成因为主层划分的主要依据,以岩性作为亚层划分的主要依据,而且同一岩性的同一亚层也可能因所处的地貌单元的不同而存在工程性状的差异。5.2.2土层的形成时代与其工程特征关系密切,是标准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地层年代的划分方法较多,包括同位素测年、微体古生物与孢粉组合、古地磁、古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氨基酸总量等,上述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统一研究区的地层年代认识意义重大。1放射性碳法(14C)成果在进行过区域地质研究的地区一般是可以收集到的。对于第四系测年资料不足地区,本规范提倡编制单位主导或合作完成相关测年工作,以便从成因时代上对第四系进行更精确的划定。2多数地质地史研究工作成果都会涉及微体古生物与孢粉组合,其研究成果可在地层的地质年代及成因、岩相判断方面提供重要佐证。20 3岩土中的天然剩余磁性在同一时期具有全球一致性,利用岩石天然剩余磁性的极性方向变化与标准磁性年表对比,可间接测定岩土年龄。4地层形成时期的古气候不同,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结构、构造、成因和风化程度均有差异,多种冷暖气候标志的交替出现形成不同的沉积地层特征,可利用古气候的变化作为研究标准地层层序的原则。5海平面的相对上深或下降,引起沉积物沉降速度变化;同时也影响各种地貌单元地层成因、岩相变化。通过分析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曲线,可以分析海陆变迁影响区域范围内的地层成因、时代等特征。6有机地球化学(氨基酸地球化学)利用不同时期地层中氨基酸总量不同,可以在第四系层序划分过程中判断形成年代。5.2.3本条参考《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有关第四系成因类型的表述,各地应根据地区特点分析确定。为简化分类,可采用混合成因模式,如:洪冲积、坡残积等。5.2.4按岩相条件,除了三种基本类型外,可进一步划分亚相,如海相可分为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及深海相等。5.2.6标志层的确定对在土层层序划分过程中判断地质年代、层位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且对工程实践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作为标志层一般具有区域地质意义,应对地质背景资料进行充分研究对比后确定,以确保标志层认定的权威性。5.2.7分析包含物的差异便于在土层序划分过程中统一认识,如:姜石、文化层、结核、特征动植物残骸等。5.2.8标准层序体系应能涵盖区域所有地层,其主层(层组)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对工程勘察而言,岩性及强度等工程性状指标是表征场地地层差异的重要特征,地层的划分首先应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因此,本规范提出了亚层的概念和划分原则,这样既保证了标准地层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可保留大量的、宝贵的细部信息。对于有典型意义(具有标志特征、不易混淆的、岩性较单一)的亚层,可在标准层序编制时予以确定,同时应当约定在工程勘察实践时,在符合主层(层组)概念的框架内,可以赋予技术人员进行亚层层序拓展的权限,以确保体系的包容性和可拓展特性。5.3岩层层序划分5.3.1岩石分类的地质学背景远较土层复杂,不考虑其地质意义的岩石分类或分层是不科学的,本规范参考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但同时又要涵盖工程建设所可能揭露的所有岩类及其风化产物,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较多,要求在编制标准地层层序前对研究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较为详尽的了解。5.3.2、5.3.4按岩类分别赋予层号是合理的,但地质学的岩石分类与工程勘察行业的岩石分类侧重点不同,为避免层序过于复杂,对于相同时代成因、相近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的岩石,在层序划分的成果中可适当归并,并做出说明。20 5.3.3划分原则同现行规范。勘察钻探深度范围内若揭露有未风化岩石的,考虑到其工程特性与微风化相似,建议不再单独划分主层,必要时可依据“强度”的原则在微风化带主层中划分亚层。5.3.5与土层划分依据存在优先级不同,岩层层序划分的依据因各地地质条件差异较大,不便统一确定优先级。在岩性、时代、成因相对单一的地区,以岩层的工程性状作为主层层序划分依据,可操作性强且易形成共识。反之,可能存在不同时代同一岩性、同一时代不同岩性或同一时代不同成因的岩层工程性状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因此,编制标准地层层序时应当首先确定划分依据的优先级,避免岩层层序的划分出现简单化倾向,影响标准层序的推广使用。另外,在标准中约定岩层的亚层层序需要基于对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将有利于指导工程实践,在这方面,青岛地区使用标准层序的经验可供参考。2002年建立的青岛市标准地层层序,未确定基岩亚层层序号,这样做的结果的确方便了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工程特点进行亚层层序划分,但也带来了亚层层序的混乱。例如:当一个场地有多种岩性或不同时代的岩石时,不同人员的划分结果差异很大,给资料互通以及数据库的管理带来不便。因此,建议在标准编制时尽量予以明确。20 6标准地层层序成果6.1一般规定6.1.3不同章节的论述重点应包括但不限于:1概述主要表述编制背景,并应包含本标准适用的区域范围及使用应注意的问题;2区域地质背景应从区域地质、地史、构造及地壳运动、地震等方面论述;3论述区域地形地势特征、主要地貌类型,必要时应以附图形式表达;4论述划分依据、理由、研究程度及比较确定的过程;5~6为论述研究成果的重点及核心内容,具体内容可参照下节。6.1.4关于成果附图:1标准地层层序成果中的综合柱状图是反映标准地层层序成果的主要图件,应当体现各层序地层的时代成因、岩相条件、分布特征、层序柱状图、岩性描述、划分依据等内容;综合柱状图成果样式可参考图1;2典型剖面图是标准层序使用的重要参考,应在按本规范4.0.2条规定绘制的工程地质剖面图的基础上,经与钻孔柱状剖面图对比后,选择有代表性剖面进行编图,要求最大程度的反映不同地貌成因时代的岩土层分布的基本特征。3相关图件可包括:标准地层层序柱状分布平面图、柱状剖面图、构造地貌图、地势剖面图等。6.3分层描述6.3.2关于土层分层描述的主要内容:3作为同一序号的地层应当具有相近的时代成因特点,也应当具有相近的物理力学特性,但从工程勘察评价的角度看,地层工程性状的差异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标准地层层序的建立是为了统一对层序的认识,绝非将工程勘察工作简单化。对于某一特定序号的地层,当地区经验成熟时,可将其主要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工程特性指标纳入标准层序成果,作为分层的参考,该指标使用时应避免成为判定层序划分合理性或勘察成果准确性的依据;当指标离散性较大或获取方法、认识不一致时,不宜纳入标准地层层序成果。20 图1《青岛市区第四系层序划分综合柱状图》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