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D:21586678

大小:69.3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3

上传者:U-991
浅析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浅析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浅析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浅析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浅析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析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大学,作为人类进步的导航仪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应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率先垂范,努力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本文将在分析构建高效和谐师生关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构建[中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19-02教师和学生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两大主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教育所绕不开的话题。大学生大部分刚刚成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通过教师的言行影响下帮助大学生在各个方面健康发展。但是,当下大部分大学里师生关系仅仅存在与课堂之上,下课之后普遍形同陌路,师生关系过于冷淡。大学是整个社会的人才基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意义重大。-、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师生交往少,关系日益冷漠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人数大幅增长,本应和学生“朝夕相处”的大学辅导员由于面对的学生数目太多,很少有时间和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上传下达”,整天待在办公室,和学生之间很少交流和沟通,更无“感情”可言。很多学生甚至一个学期都没有和老师说过一句话,老师更是根本叫不出大部分学生的名字。在当今大学校园,老师与学生只是互相认识的“工作关系”,师生关系单一冷漠。(二)师生相互信任和尊重程度降低随着大学扩招,上大学已经不是一件难事,社会上也不再把大学生看成“天之骄子”,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很多大学老师也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含金量”低,从而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缺乏尊重。而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通过网络已经对这个世界获得大量感知,他们对大学老师的要求较高,一旦老师的表现没有迗到他们的要求,甚至有时候只是因为形象较差,就遭到学生的“鄙视”,从而造成双方互相失去信任和尊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无从谈起。(三)师生之前功利主义色彩加重有些老师受拜金主义、不良风气和生活压力的影响,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掺入过多利益因素,使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的大学生对老师产生厌恶、失望的情绪,进而失去对老师的敬畏感。例如,有些大学教师利用手中掌握的成绩评 定、奖学金评比等“权力”,与大学生进行一些不正当的交易。有些老师虽然没有进行不正当交易,但是在利益分配时仅凭一己之好,只照顾平时与自己走的近的部分学生,从而伤害了其他大多数学生的情感。二、高校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一)老师与学生之前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沟通与交流是人与人建构良好关系的关键,师生关系也是如此。大学老师和学生只有通过沟通与交流,不断的站在对方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才有可能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但是,目前的大学校园,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已经成为“奢侈品”,鲜有所见,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首先,辅导员数量与学生数量比例失衡,辅导员无暇与每个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随着大学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最亲近的人趋于紧张,各种事务较多,根本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有的学校一个院系一届学生200多人只有一个辅导员,个别热门专业一个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可迗300以上,加之很多辅导员还担任一些科研工作及其他行政工作,导致他们对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心无力。其次,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一些学生养成了坏毛 病:除非老师主动关心我,我不会先去找老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对师生关系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两者关系进退两难。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完全平等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学生完全平等是不是让老师觉得学生不尊重老师?和学生过于亲密会不会削弱老师的“权威”?这些顾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二)老师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把学院安排的工作传达给学生并且组织好学生开展就可以了,这种心态就是所谓的“重工作,轻育人”。眼里只看到了工作,没有认识到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基于这样的观念偏差,就不可能很好地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以及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人生和自我,也很难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进而影响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三)学生自身的原因在以前,大学生视大学校园为象牙塔,视老师为人生导师,对老师充满尊敬,老师说的话几乎是“圣旨”,言听计从。但现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的个性和认知也与以前的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老师条条框框的教化,而是戴着批判的眼光追逐自由和个性,如此,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另外,当下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家庭的溺爱下长大的,他们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 加之心理比较脆弱,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作为老师很难掌握住他们的心理和情绪,简单地说就是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些都给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带来了阻力。三、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一)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平等、互信是师生之间展开有效沟通与交流的基础,过去搞的“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灌输式、命令式的方式是缺乏互信的表现,更形成不了双向交流。我们的老师与学生应在一个平等、互信的平台上进行沟通,老师在年龄、阅历、经验等方面比学生占优势,但学生在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对时尚潮流的了解、思维的活跃度等方面比老师占优势,所以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以诚相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虚心向学生的优点学习。毫无疑问,只有尊重学生的老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可以说,没有尊重就没有爱,尊重学生是老师对学生爱的表现。当然,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不是一味地溺爱和迁就,放任学生的缺点,反过来,学生尊重老师也不等于毕恭毕敬,敬而远之。而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开展有效的沟通与双向交(二)老师方首先,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更要有渊博的知识。老师要想获得学生的尊重,必须通过自身的品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厚重的人文涵养来吸引学生。进而通过对 学生的爱和对工作的负责,赢得学生的亲近,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其次,真正的爱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通过聊天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他们的烦恼和忧虑,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在充分了解他们的基础上包容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爱护学生他们,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将心比心,以情动人,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最后,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老师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造一个公平而自由的环境。此外,老师要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及家庭贫困的学生,多加鼓励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树立搏击人生的信心。(三)学生方面首先,学生要展现作为年轻人活泼的一面,要热情主动的与老师沟通交流,相信老师,相信自己,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遇到的问题,思想上的困惑,感情上的迷茫等等,都可以找自己的辅导员去所说,不要认为辅导员会不听或反感,其实每个辅导员都希望学生遇到烦恼能够主动找自己交谈,这其实也是学生尊敬老师、 信任老师的一个表现。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团体不断增大,各种事务缠身,不可能主动去找每个学生聊天谈心。所以,学生应该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与交流。其次,要体谅和尊重老师。尊重老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试想如果一个学生不尊重自己的老师,见到老师就是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那么这个学生也必然得不到老师的尊重,所谓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无从谈起。就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一样,老师也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特点,学生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老师的某个方面就任意诋毁或诽谤老师。作为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对老师的行为予以理解和尊重,而非总是站在对立面去反抗。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应和老师主动沟通,消除误解。对于知识上的分歧,要虚心向老师请教,以学习知识为本,要从心理上真正接受教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不要让个人情绪影响对教师人格的判断。(四)学校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所营造的氛围在影响师生行为方式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学校要加强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营造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让师生充分表迗自己的意志。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大学是社会 的首善之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它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大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有利于高校教学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责任编辑:桂杉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