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教育学]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ID:22996510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上传者:U-25944
[教育学]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_第1页
[教育学]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_第2页
[教育学]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_第3页
[教育学]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_第4页
[教育学]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陈江包奕峰阮雪刚诸葛媛(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职业素养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阐述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了一些探索。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途径;培养;ExplorationoftheWaystotrainSenio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ProfessionalismChenJiangBaoyifeng(Shaoxi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Shaoxing,Zhejiang,312000)Abstract:Professionalismisthecodeofconductwhichpeopleshouldobeywhentheyareengagedinoccupationalactivities.Thekeywaystoenhancesenio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employmentcompetitivenessistrainingthemtohavegoodprofessionalism,whichalsohasimportantsocialvalue.Thepapersaysitisnecessarytodevelopsenio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professionalism.Thentheauthorgivessomewaystotraintheirprofessionalism.Keywords:Senio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Professionalism;Ways;Train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既包含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专业创新能力,也包含政治意识、道德意识、职业认同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吃苦意识、竞争意识和抗挫折意识等诸多方面。[1]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越高,取得职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克服就业时的外在阻力和内在障碍,使学生抓住就业机会。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由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决定的 。当前高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职业素养缺失,从而导致就业状况不理想。因此,着力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个迫切任务。1.1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需要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很多学生在被高职院校录取以后,是本着不得不来的想法进入高职院校的,对自己所学专业以后从事的职业并不了解,更谈不上喜欢自己的专业。大多数高职学生是以高考失败者的心态进入高职院校的,多多少少存在着心态上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上都比较欠缺。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没有“职业”这个概念,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注重培养自身职业素养。因此,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1.2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美国学者斯潘塞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关于职业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被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斯潘塞的“冰山模型”理论揭示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没有良好的求职动机、品质、价值观等相关素质的支撑,能力越强、知识越全面,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也会越大。职业素质冰山模型通过近几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反馈情况来看,有许多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所学到的专业才能也无法施展。这些企业,在初期可能比较注重技能知识,但是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在职业进程中学生的动机、品质、能力等职业素养因素。如学生要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富有创新开拓的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交际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等。因此,现代企业的用人理念急需高职毕业生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2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大多涉及人的内在精神层面,这就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方面,高职学生的最终角色必然是“社会人”、“职业人” ,所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最终还是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必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特点和内容又决定了职业素养的培养主体只能是高职院校,在大部分时间里,培养场所也只能局限在学校范围内。[3]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必然是在以高职院校为主导的前提下,整合各类资源,对学生进行全程覆盖式的全方位教育。笔者对职业素养的途径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2.1建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和考评机制首先,建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在注重专业教学的同时,应逐步建立起职业素养培育课程体系,并贯穿于高职三年教学的全过程。大一注重专业认知,明确职业目标;大二注重专业或职业技能训练;大三注重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在过程中注重个体与整体相结合、技能和素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政课和专业课相结合。不少高职院校在校内建立起生产型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能够形成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氛围,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可以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其次,通过设计合理的考评机制,使学生养成合作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吃苦耐劳意识等职业素养。考评机制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指引着学生努力的方向。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考评机制还停留在一张纸一支笔的考试阶段,而这无法有效地衡量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学生对职业素养并不了解或重视,而纯粹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去机械地背诵书本知识。可见,考评机制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职业素养的考评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技能、通过师生共同评价、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2.2关注高职学生的价值体系,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职业人的价值体系会直接影响他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作风。而目前社会价值体系是多元化的,高职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价值体系也是多元化,一些消极和浅陋的价值体系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不利的。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结合基础课、专业课、校内实验实训课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综合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养成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2.3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认为,中国有69%到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做规划、在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4]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是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要求自我的过程,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筹划未来,为自己选择一条真正适合的发展道路,实现职业理想和目标。首先,入学教育和专业意识的引导能帮助学生较早地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然后结合专业树立起职业信仰,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其次,高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人生思想最活跃的阶段,入学教育固然能够指导学生较早的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但是当高职学生面对学习过程中校园内外的各种事物,必然会产生一些迷茫,所以,构建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最主要的是做好高职生学习过程中的职业指导。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持续地组织行业形势教育,使高职学生关心行业发展大事,关注专业发展方向,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 校应该通过讲座、选修课等形式指导高职学生走出学习过程中的迷茫,并开展个体职业指导,强化职业指导宣传,使学生能够主动寻找相关老师进行指导。最后,在毕业之前对高职学生进行细致的求职过程体系指导。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在其毕业之时已基本定型。因此,高职院校应指导学生在毕业求职时主动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面向基层,到企业第一线去,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认清就业形势,合理定位,树立正确就业和职业观念。2.4通过校企合作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致力于构建“三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三联动(即政府、企业、学校联动)”的育人机制,让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校教学,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时融入社会,这对形成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很大帮助。高职院校与企业实施联合培养,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政府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与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吸收高职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把学生课堂搬到企业,让学生边做边学,学做结合。采取这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提前感受到了企业文化,提高了对企业的认同感,提前适应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2.5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高职院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外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以项目研究与实践的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浙江某高职院校近几年在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技术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方面,设立各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研究项目,每个项目参加的学生人数30-50名不等,设1-2个指导教师,项目负责人由学生担任,项目申报、组织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负责提问、质疑。通过该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研究项目实施,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另外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和自强、自立意识,为他们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打下基础。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要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他们的时间观念,让他们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通过习惯养成,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工作的实际行动中去。3结语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和高职院校的合力培养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提高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而实现“就业─职业─事业”的转变,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任雁敏.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2]杨明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17)[3]江波,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探析[J].出国与就业,2009(6)[4]石秀珠,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研究,2010(18)[5]刘伟.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71-72 作者简介:陈江(1981-),男,汉族,浙江诸暨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就业与创业教育。作者通讯地址:浙江省绍兴市山阴路526号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联系电话:15068545177,0575-88054099陈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