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浅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ID:23086072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浅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_第1页
浅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_第2页
浅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_第3页
浅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_第4页
浅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意志、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因素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化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通过化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傅鹰教授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化学史是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

2、育的重要资源。  1.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举世闻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通过介绍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5  2.结合化学史,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化学发展史上,科学家对一些化学现象的认识过程其实也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过程。例如,结合空气组成的内容教学,向学生讲清空气的组成现在看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但在当时却有许多科学家对此做了很多的

3、研究工作,从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到拉瓦锡等为代表的科学家,是在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后才得出结论的。  3.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通过对化学家奋斗史的教学,使学生勇敢的面对暂时受到的挫折,冷静思考,寻找原因,总结教训。例如,在讲空气组成时,可以给学生讲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上的发现”的故事:英国科学家雷利发现用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制得的氮气比从空气中分离制得的氮气每升轻0.0064g,这一差异只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雷利并没有忽略细微的差异,他既没有轻信某些化学家的关于存在“轻氮”和“重氮”的假设,更没有认为这是实验本身的“误差”而加以“修

4、正”,而是抓住不放,终于发现了第一种稀有气体氩。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化学家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不畏困难的精神。  二、通过绿色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和绿色化学思想,成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5  1.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学时可以结合当地工农业生产实际,组织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例如,开展环保

5、调研活动,组织学生对本地企业的废水、废渣、废气排放情况或者本地的空气污染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造成本地水体、空气、土壤污染的原因及目前采取的防治措施,完成调查报告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提出合理化建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环保教育,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树立资源节约意识。我国虽然是个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人均拥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在《自然界中的水》一节中有以下描述:地球上的水虽然储存量很大,但是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大约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一些地区严重缺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

6、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必须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教育学生应从自己做起,自觉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化学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人类,又能为人类带来灾难。科学技术最终是否能造福人类,还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取决于人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全球最大冰毒案”主犯刘招华,用新型化学合成方法制造出十多吨的冰毒,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再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毒奶粉、毒馒头、假药等事件,就是因为某些人为了牟取暴利,不惜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才造成如此大的危

7、害,这不仅违反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已经触犯法律。直面化学发展过程中以及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这些负面事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运用化学,造福人类。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戴安邦先生说过:“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5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是化学知识的源泉,是最具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素。做实验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只学会操作,而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框架的限制,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大

8、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鼓励学生设计趣味性实验:利用浓盐酸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