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剧及演唱风格

浅谈歌剧及演唱风格

ID:23202231

大小:57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5

上传者:U-25952
浅谈歌剧及演唱风格_第1页
浅谈歌剧及演唱风格_第2页
浅谈歌剧及演唱风格_第3页
浅谈歌剧及演唱风格_第4页
浅谈歌剧及演唱风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歌剧及演唱风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淮南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浅谈歌剧演唱风格——以咏叹调《美妙时刻来临》为例学生:李莉(指导老师:张晓炳)(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摘要:歌剧起源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经过四个多世纪历史演变,形成特定的歌剧演唱风格,而美声唱法则是歌剧演唱的主要形式。本研究通过介绍歌剧的产生与发展、浅谈歌剧的演唱风格、浅析咏叹调在歌剧演唱中的重要性、分析歌剧咏叹调《美妙时刻即将来临》的演唱风格以及对歌剧演唱风格的总结和个人观点,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并对我国歌剧的发展起借鉴作用。关键词:歌剧;演唱风格;咏叹调IntroductiontoOperaSingingStyle—aria"Wonderfultimecoming",ForExampleStudent:LiLi(FacultyAdviser:ZhangXiaobing)(HuainanNormalUniversityMusicDepartment)Abstract:OperaoriginatedinFlorenceinlatesixteenthCentury,aftermorethanfourcenturiesofhistoricalevolution,theformationofaparticularoperaandbelcantosingingstyle,lawisthemainformofoperasinging.Thisstudyintroduces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opera,operasingingstyle,theimportanceofariainoperasinging,thesingingstyleofOperaAria"wonderfulmoment"andsummaryandpersonalstyleofsingingopera,thisfiveaspects,andreferenceforthedevelopmentofourtheChineseopera.Keywordes:Theopera;Singingstyle;arie13 淮南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前言歌剧的产生与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5个世纪,经过了不断地发展、改革、进一步的完善。对于歌剧的演唱风格,已经有很多人写过了。但是由于这首咏叹调作品对当时的作曲风格有一定的研究,对现在古典歌剧的演唱方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很值得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欣赏水平以及欣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各种思想不断碰撞,各种文化不断沸腾的现在,人们更多追求的是能够真正深入自己心中的那一股音乐的甘泉。人们希望听到的是真实的表露情感的优质声音,渴望感受到的是醇厚和扎实的声乐功底以及演唱者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能力的游刃有余。所以在对对歌唱者的演唱风格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以满足自身的实现以及观众的需求。一、歌剧的产生与发展歌剧是集音乐、诗歌、戏剧、美术、舞蹈等形式的综合体。它起源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经历了4个阶段:17世纪早起意大利歌剧、18世纪歌剧及歌剧改革、19世纪歌剧、20世纪现代派歌剧。它成长于威尼斯,成熟于那不勒斯,它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歌剧的主要形式就是以歌唱为主体的戏剧;它的主要表演形式有序曲、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曲以及烘托戏剧气氛和场面的芭蕾等;体裁形式有大歌剧、正歌剧、轻歌剧、喜歌剧、趣歌剧、音乐剧等[1]。1597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部歌剧《达芙妮》可惜早已失传。1600年作曲家丁·佩里所写的《犹里狄茜》是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西洋歌剧,开创了歌剧的新纪元。1607年“近代歌剧之父”蒙特威尔第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并把它扩充成了五幕戏。到了17世纪末,音乐发展达到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同时产生了几位划时代的音乐家,其中包括意大利的斯卡拉蒂,法国的拉穆和德国的巴赫与亨德尔。当时影响最大的就数斯卡拉蒂,他确定了最终确立了歌剧咏叹调的基本演唱形式ABA结构,并在A段反复的时候加上装饰音及华彩段,极大地发展了人声的歌唱艺术,丰富了歌唱的表现力,推动了歌唱技术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只顾炫耀技巧的不良风气,当时歌剧舞台上活跃着阉人歌唱家,人们挑选出一些音色优美的男孩,给他们施行阉割手术,使他们在保存高音音域的同时,保存了男子的力度;与此同时歌剧又出现了另一不良现象,剧院为了吸引观众,就对场面进行豪华、盛大的装饰和布置,这就削弱了歌剧的戏剧性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使歌剧的整体性与艺术性有所下降。13 淮南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到了18世纪格鲁克对歌剧进行了改革,这就是歌剧史上著名的格鲁克歌剧改革。他的歌剧改革的核心是一切顺应自然,提倡音乐为戏剧服务,主张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反对故弄玄虚的浮夸做法,主张除掉那些同戏剧和台词无关的装饰音乐。同时,格鲁克还提倡用本国语言创作,以发展各国歌剧,他的改革使歌剧通向了意大利浪漫主义的道路。19世纪歌剧无论政治倾向如何,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特征是一致的,简单的说就是感情超过形式。为了表现这种感情,作曲家们纷纷想出各种方法改进作曲的技巧。他们扩展了和声,丰富了乐队音色,打破古典时代严格的形式格律,运用新的音乐语言和灵活的曲式写作;使用更多的造型手段,注入新的元素,把音乐的表现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贝多芬的《费德里奥》可以说是浪漫派歌剧的先导。而歌剧与文学的结合,也开辟了标题音乐的新纪元[2]。20世纪现代派歌剧。这一时期的歌剧作曲家中,主要作品有初期的代表人物受瓦格纳影响的德国查理•施特劳斯(《莎乐美》、《玫瑰骑士》);法国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902)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贝尔格将无调性原则运用于歌剧创作中,主要作品有(《沃采克》)等。二、浅谈歌剧的演唱风格(一)良好的发声方法不仅是演唱歌剧重要基础,而且还直接影响歌剧的演唱风格在演唱歌剧时,首先要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在不断演唱的经历中总结到气息的运用方法,但是要解决气息的运用问题还是要多进行日常的锻炼,平时也要多注意声乐训练。我们除了坚持跑步运动,还可以运用声乐呼吸方法中胸腹联合呼吸进行训练,这种呼吸法气息量大,有气息的柔软性和弹性,支点性强。首先,在吸气时,口鼻同时吸气胸腔肺部充分张开横隔膜下降,有足够的气息供给发声;在呼气时,气息支点集中在横隔膜可以用一种快吸慢吐的方法,做无声练习。如:闻花香、慢吸慢呼、快吸快呼、打哈欠、叹气等;其次,声音要竖起来,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软鄂要向上打来,声音往后靠,舌根要放松。具体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宽、厚、竖、亮[3]。所谓“宽”就是宽广的音域,低音区不能虚,中音区要厚,高音区不能尖锐,在音区过度时要自然;“厚”就是指音色丰满、结实;“竖”指声音形象具有垂直立体感,歌唱口型以竖为主,软鄂要尽量往后打开,笑肌尽量往上抬要放松;“亮”就是指声音具有坚实的共鸣(头腔、胸腔、腹腔三线达成一点),有较强的穿透力。所以在演唱的时候我们要求在13 淮南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演唱作品时,高音时,气一定要吸的深、稳,感觉到气是往下走的,音是往上走的,声高气低,距离拉开。这样气息才能集中,声音才能圆润、有穿透力,如果没有做到就会出现唱不上去的现象。音域较低时,就像说话一样,气息也不需要吸的太深,否则会显得十分无力或者气息的供应出现脱节,应将气稍微提起,利用胸腔的共鸣会更好唱一些。对于较舒缓、亲切、柔和的歌曲,气息要如同涓涓细流,平稳、均匀、流畅,同时要保持胸腔的展开状态。对于较猛烈的歌曲,虽然气息的运用量较大,气流涌动较快,但是在演唱时也要和演唱其他形式的歌曲一样用力要均匀、平稳,气沉的要深。最后,在咬字方面,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统一于一个字当中。字头要开的轻巧、有力、准确且短促;字腹要拖的圆润饱满,平稳延长;字尾要收清晰明确且果断,三者互相支持,统一有序。(二)戏剧性人物形象对演唱风格有明显影响歌剧是音乐、戏剧、诗歌、舞台美术、舞蹈等交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属于表演艺术,同时歌剧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通过演唱者的演唱来刻画剧中的人物性格,展开戏剧情节,揭示剧情中的矛盾冲突,从而来塑造歌剧中的人物形象的[4]。这就对对歌剧演员的要求非常严格,演员不仅要会唱,而且还要会演,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戏剧和音乐是构成歌剧的两个基本因素。因此,也有人把歌剧称为“戏剧的音乐形式”或“音乐的戏剧形式”。而歌剧的戏剧性又是推动歌剧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剧本,通常是有好的戏剧性线索推动剧情的发展,否则算不上好的剧本,其演唱风格常与剧本中的人物形象的风格和性格相结合。不仅提高并丰富了歌剧的戏剧表现能力,同时在遵循“人性戏剧”的理念中,追求人性的内心感悟和主观的生活体验。(三)情感表达是演唱风格重要手段演唱风格是来自于演唱者对歌词意境的理解和对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景的联想、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唤起生活体验,使情感表现的精神特征激发出来,渗透到优美的声音中去。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歌唱艺术的精髓,是歌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影响歌唱时情感表达的因素除了有歌唱者本身掌握的歌唱技巧外,还有歌唱者音色的好坏,就好像绘画中的颜色一样,可直接影响歌唱中演唱风格的效果,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也表现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演唱风格。演唱风格中丰富的音乐语言特色,其中包括咬字、吐字,还有独特的语气、语调和语势,都是真实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演唱风格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而13 淮南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对歌词曲调的理解和把握,还有歌曲曲调的风格、歌词的内容、伴奏的风格、舞台的氛围等,也将影响歌唱中的情感表达,它不仅是对歌曲进行情感处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歌唱艺术水平的重要手段。而真情实感则是是情感表现的重要依据,在演唱的时候,要以声传情,有情才能有声、人为情所动、声为情所发,不能弄虚作假。三、浅析咏叹调在歌剧演唱中的重要性咏叹调(Aria)原指是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的歌曲或歌唱性的器乐曲,现专指独唱曲[5]。它主要由歌词、旋律和伴奏构成,其中歌词是咏叹调的基础,旋律是咏叹调的灵魂,伴奏是对旋律的创造,对旋律起到引导、烘托、渲染和过渡的作用[6]。它是在十七世纪末,随着歌剧的迅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宣叙调的平淡,希望有更富于感情色彩的表现形式而产生的。因此从歌剧的诞生,咏叹调就在各方面与宣叙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咏叹调特征是富于歌唱性、长于抒发感情、有讲究的伴奏和特定的曲式(多为三段式);而宣叙调则脱离了语言音调、没有叙事情节、有时几乎没有伴奏或只有简单的陪衬和弦,结构也十分松散[7]。此外,咏叹调的篇幅较大,形式完整,作曲家们英雄有用武之地,还经常给演员留出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表现高难的演唱技巧。因此,几乎所有著名的歌剧作品,主角的咏叹调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它往往把歌剧中的咏叹调安排在剧情发展的重要时刻,也是歌剧中最精彩的唱段,它的结构非常完整。着重表现歌剧中的人在特定情景中的思想感情,因此,演唱歌剧中咏叹调对歌唱者的演唱技巧也要求很高。其旋律优美,富有艺术魅力,且演唱技巧高,故也常单独在音乐会上演唱。同时,对宣叙调感到乏味的听众非常喜爱咏叹调,以致于到了18世纪A.斯卡拉蒂开始确立了咏叹调(A-B-A)形式,咏叹调完全统治了歌剧。到了19世纪咏叹调的形式更为精致复杂。四、分析歌剧咏叹调美妙时刻即将来临的演唱风格(一)概述《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背景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费加罗三部曲》的第二部,它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Lorenzodaponte),根据18世纪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17世纪中叶西班牙塞维利亚附近的阿玛维瓦伯爵家中,描写的是伯爵阿玛维瓦的男仆费加罗和伯爵13 淮南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夫人罗西娜的贴身女仆苏珊娜筹备婚礼结婚时,而风流且贪恋女色的主人阿玛维瓦伯爵却早就对美丽、聪明、机智、活泼的苏珊娜垂涎已久,并却想借此机会占有苏珊娜,试图恢复早就当众宣布废除过了的贵族在农奴结婚时对新娘行使这个不道德可耻的初夜特权。然而,聪明的苏珊娜和费加罗联合伯爵夫人罗西娜巧妙的设下圈套,戏弄了伯爵阿玛维瓦,无奈下,最终同意了他们的婚事。歌剧也因费加罗和苏珊娜顺利的完成婚礼而圆满结局。整部歌剧充满了戏剧色彩,批判了以阿玛维瓦伯爵为代表的封建制度专制下的贵族阶级腐朽、无耻和荒淫无道;歌颂了以苏珊娜和费加罗为代表的下等人机智、勇敢和正直。整体风格轻松调侃,故事发展诙谐有趣,音乐风格十分鲜明。歌剧咏叹调《美妙时刻即将来临》出现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第四幕第十场,该咏叹调采用了民间音乐素与民间舞曲的节拍节奏型,表现了苏珊娜被爱情围绕的甜蜜幸福的心情,以及苏珊娜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咏叹调由并列三部曲式(A-B-C)形式写成。莫扎特巧妙地将音乐的旋律结构与戏剧的情节动作完美的结合[8]。第四幕的故事主要由伯爵夫人和苏珊娜定计戏弄伯爵,婚礼当天以苏珊娜的名义写了一封情书约伯爵在花园幽会,然后就上演了一场闹剧。第四幕的开始就出现了女仆巴巴丽娜因把伯爵转交给苏珊娜的别针弄丢了,正在花园焦急的寻找,正巧碰到了费加罗和他的母亲经过,巴巴丽娜告诉了费加罗她把伯爵归还苏珊娜的别针弄丢了,费加罗一听苏珊娜就紧张起来,开始寻找,正巧他认出了那是苏珊娜平时别信件的别针,并开始询问巴巴丽娜,伯爵交代了什么事情,巴巴丽娜告诉了费加罗这是伯爵和苏珊娜“松林之约”。为气愤差点失去理智的费加罗带领了很多仆人一起去揭穿苏珊娜埋下了伏笔。在花园里,苏珊娜上场和伯爵夫人罗西娜互换了服装,苏珊娜发现了费加罗对自己的不信任与疑心,为了捉弄费加罗苏珊娜唱出了这首动人的咏叹调《美妙时刻即将来临》。唱完后,苏珊娜躲了起来,留下来站在原地的伯爵夫人罗西娜。这时出现寻找巴巴丽娜的凯鲁比诺,认出了躲在黑夜中的苏珊娜,并上前调戏了穿着苏珊娜衣服的伯爵夫人罗西娜,正巧被伯爵撞见了,凯鲁比诺逃进了小屋。伯爵开始向穿着苏珊娜衣服的伯爵夫人罗西娜告白调情。气愤的费加罗吹起了口哨,假苏珊娜离开。费加罗在黑夜中巧遇了穿着伯爵夫人衣服的苏珊娜,费加罗认出了苏珊娜,并假装调戏,惹怒了苏珊娜。正巧又被敢去与假苏珊娜会合的伯爵撞见,伯爵认为自己的夫人与仆人偷情非常气愤,并要去捉奸。然后穿着苏珊娜衣服的伯爵夫人现身,知道真相的伯爵羞愧难当并请求夫人罗西娜的原谅。故事以伯爵夫人罗西娜重新挽回了伯爵阿玛维瓦的心,苏珊娜摆脱了伯爵的纠缠与费加罗幸福的结合而圆满结局。13 淮南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二)介绍苏珊娜的人物性格苏珊娜是伯爵夫人的贴身女仆,年龄只有16、17岁左右,要求用抒情女高音演唱。苏珊娜也是剧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她的行动贯穿了整部歌剧的故事情节[9]。因此在刻画苏珊娜的音乐时要细腻而灵活,充满了魅力、妩媚、狡黠,并随着苏珊娜的行动、情绪变化而变化。从苏珊娜知道主人伯爵对自己心怀不轨时,她并没有因此与伯爵产生正面冲突,而是与伯爵夫人罗西娜巧设圈套戏弄伯爵。在花园里苏珊娜上场与伯爵夫人互换服装准备戏弄伯爵时,苏珊娜为了惩罚因不信任自己并躲在一边窥视她们的费加罗,她故意唱了一首歌《美妙时刻即将来临》气费加罗使他焦急:“美妙的时刻将来临,倚在情人的怀抱里,多么幸福啊,多么欢欣!如今的心情再也不感到郁闷,谁还能干扰我的幸福。啊,看四周景色多迷人,这里美好的一切都充满爱的气氛。夜晚多幽静,幸福时刻将来临。来吧,亲爱的!穿过青翠的树林,来吧,来吧,我向你奉献玫瑰花环和我的心!”唱完之后,苏姗娜就躲了起来,剩下穿着苏姗娜衣服的伯爵夫人罗西娜站在原地,最终伯爵向夫人罗西娜承认了错误,而伯爵夫人罗西娜也赢得了伯爵的心,费加罗和苏珊娜的婚礼也圆满结局。从中可以看出苏珊娜非常机智、聪明,不为地位金钱而诱惑,而且美丽善良的形象。另一方面,苏珊娜对爱情的追求与执着,虽然她是社会阶层中的下等人,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争取自己的幸福,积极勇敢的与主人斗志斗勇,最终摆脱了伯爵的纠缠,与费加罗胜利完婚。(三)分析咏叹调《美妙时刻即将来临》这首咏叹调《美妙时刻即将来临》由三段体(A-B-C)结构组成(如下图),调性变化多样,旋律起伏流畅,节奏丰富多彩,伴奏清新优美,全曲首尾呼应,具有高度的整体感。因此演唱时应该采用明朗欢快的音色来表现苏珊娜的聪明机智和开朗的性格[10]。在感情表达上要真切,不能夸张,要用中等的音量,朴实、自然、优美、和谐的声音进行演唱[11]。在调性上这首作品主要由宣叙调(C大调)和咏叹调(F大调)组成。莫扎特为了更好的刻画苏珊娜的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不断变化的感情色彩,呈现出完美的戏剧性人物形象,作者在全曲的内部又设计了四次转调。美妙时刻即将来临曲式结构,如下图:┌—————————————┐—————————————┐A前奏(4)1—24B间奏(6)25—42C间奏(2)43—73└—————┯——————-┘13 淮南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二段体宣叙调咏叹调C大调F大调4/46/8首先,从第一次转调从宣叙调的到第12小节开始为C大调,然后在第12小节(如:谱例1)处转入a和声小调,音色由明亮转为略带柔和,在气息上,运用轻巧灵活的声音唱出了苏珊娜激动的心情。前奏上运用了颤音、附点等紧凑的节奏类型,烘托出苏珊娜激动、兴奋、幸福、喜悦的情感咏叹调[12]。接着苏珊娜就唱出了:“美妙时刻即将来临,倚在情人的怀抱里,多么幸福啊多么快乐。”谱例1:其次,在全曲的第18小节处开始预备过度,直到宣叙调的结束完成了F大调的转调(如:谱例2)。这种转调充分体现了莫扎特的巧妙构思,为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也为苏珊娜不畏强权,临危不惧,为捍卫爱情而斗智斗勇的音乐形象奠定了基础。从宣叙调的第18小节可以看出,此句只有一个独立和弦的钢琴伴奏,大小七和弦的第一转位。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音准、声音的力度和气息的控制。整个宣叙调采用了4/4拍的节奏类型,在演唱时要注意4/4拍强弱次强弱的节奏韵律感。此曲调缓慢优美,细腻委婉,在幽静的夜晚,四周景色宜人,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到处充满了爱的气息。13 淮南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谱例2:宣叙调结束,从而进入咏叹调,在节奏上运用了6/8拍,使用圆舞曲风格,具有很强的舞蹈性,旋律非常欢快流畅,犹如一首迷人的抒情曲[13]。在演唱这段时一定要注意八六拍的韵律感强弱弱、次强弱弱的感觉,呼吸上要有弹性,要做到以情带声。在宣叙调结束和咏叹调开始衔接之间出现了一连串跳音和附点音符,可以看出苏珊娜的内心感情开始变化变化(如:谱例3间奏部分),由紧张、激动转为欢快、轻松的心情,及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因费加罗对她不信任,并对躲在暗处的费加罗进行调侃。所以在演唱时要夸张,在声音上要求要年轻有力度,在呼吸上要有弹性,在音色上要唱的无比陶醉、幸福快乐,要表现出对所谓“爱人”迫不及待的召唤、渴望(如:谱例3)。谱例3:13 淮南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在咏叹调的第10小节处,出现了一个变化音升f,是g小调的特征音,由此转入了细腻、阴柔的g小调,在音色上偏暗,感情更柔,细腻,故意把音调一转,似乎沉醉在对爱情的甜蜜中。在g小调I级半终止上结束,然后又立刻回到了F大调。第三次转调在全曲的第40小节处(如:谱例4),由变化音还原B,可以看出此处由F大调转入了C大调,最后结束在C大调的完全终止上。在对爱人呼唤的同时赞叹夜色的美好,整首歌曲以苏珊娜对爱情的呼唤贯穿始终。谱例:4:第四次转调在全曲的第50小节处,由C大调再次转入了F大调(如:谱例5)。在全曲的第53小节处又出现了一个升f,由此又转入了g小调,在54小节又回到了F大调。而在全曲的第58小节处,再次出现了一个变化音还原B,在59小节又立刻回到了F大调。通过这种不断变化的调性,更好的刻画了苏珊娜的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不断变化的感情色彩[14]。13 淮南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谱例5:(四)舞台情感的表达演唱者如何表演,怎样诠释一个新的形象,都离不开舞台这个特定的因素,特别是歌剧的表演,它是集音乐、戏剧、诗歌、舞台美术、舞蹈等交融于一体的综合的艺术形式。他不仅充当的是一个演员,也是一个歌唱者,这样就要求,歌剧演员要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包括语言、动作、内心情感的刻画。歌剧演员属于二度创作者,是直接把剧作家写在纸上的文字转化成艺术成果的桥梁。而如何在舞台上调动一切语言、语调、语气、气息等来表达各种人物复杂的情感,是歌剧表演达到的最终目标。因此,舞台情感的表达,主要通过歌剧演员自己在声音色彩、气息运用、语调语势来塑造塑造典型性格人物形象,音乐为戏剧所服务。苏珊·朗格曾经说过:“艺术就是将人类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创作,完成塑造鲜明性格化人物的最高任务,完美的将这一创作赏,把人类情感转变为可见或可听的形式的一种符号手段。”因此,艺术的过程是呈现在舞台上的。五、结论通过对歌剧演唱风格的研究,以《美妙时刻即将来临》这首歌曲作为分析点,从演唱歌剧所具备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良好的发声方法、戏剧性人物形象、舞台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研究。这首《美妙时刻即将来临》选自18世纪莫扎特代表作《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费加罗的婚礼》的第四幕第十场。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18世纪歌剧演唱风格的特点,也对如何研究18世纪歌剧的演唱风格提供了很大的艺术价值,而我也从这首歌曲演唱风格的分析中得到了一些深刻的感触。13 淮南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演唱者除了具备一定的声乐技巧外,还更要注意情感上的处理,这样才能将作品较好的演绎。在演唱中:首先,要注意词曲的结合,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其次,要依靠歌词旋律的描述,在歌词和旋律意境中发挥艺术想象来创造形象,并且能根据音乐的创造形象,把握音色的明暗,音量的大小,节奏速度的快慢,咬字吐字的方法等;最后,演唱者还要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演唱方式,进行正确的情感表达,形成个人独特的演唱风格[15]。总之,不论是演唱中国歌曲还是演唱外国作品,在演唱发声时,都必须做到咬字准确、吐字清晰。同时,在音乐旋律的进行当中,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还要注意保持声音的连贯性和音色的优美性,这也是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必须掌握的重要方法。13 淮南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论文参考文献:[1]陈立.歌剧浅释[J].音乐之友,1997(04):4-55.[2]苑璐.19世纪意大利歌剧演唱特征初探[D].天津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11):1-40.[3]曹杨.浅谈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演唱风格的把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2):121-122.[4]翁葵.论莫扎特的歌剧特征及其演唱风格[J].广西大学学报,2009(04):291-292.[5]窦瑾.谈莫扎特声乐作品伴奏的艺术特色——以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唱段为例[J].学术论坛,2010(07):94-96.[6]王华.从西洋歌剧咏叹调的历史脉络中探寻歌剧咏叹调的美学特征[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05):1-77.[7]王严.关于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分析研究——以死守女高音音乐会咏叹调为例[D].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05):1-36.[8]单宏键.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点及演唱风格—以歌剧《唐璜》及咏叹调《我心爱的宝贝》为例[J].扬州大学艺术学院,2007(04):191-193.[9]谢敏.浅谈《多么温和的西风》和《美妙的时刻将来临》中苏珊娜角色表演的方法及作用[J].高校讲坛,2008年第15期:200.[10]王亚妮.浅析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J].文艺评论:105-106.[11]汪水莲.论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J].龙岩师专学报,2004(08):73-74.[12]贾春雷王欣欣.歌剧咏叹调《美妙时刻即将来临》的演唱与音乐分析[J].学术论坛,2010(01):86-87.[13]贾娟娟.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四首咏叹调的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06):1-55.[14]侯延爽.浅谈莫扎特歌剧演唱风格[J].音乐天地,2008(01):43-45.[15]张晓炳.咏叹调《月亮颂》的演唱版本的比较[J].青春岁月,2012(06):21.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