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论文]神经端侧缝合法的研究与应用

[基础医学论文]神经端侧缝合法的研究与应用

ID:24338400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基础医学论文]神经端侧缝合法的研究与应用_第1页
[基础医学论文]神经端侧缝合法的研究与应用_第2页
[基础医学论文]神经端侧缝合法的研究与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论文]神经端侧缝合法的研究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础医学论文]神经端侧缝合法的研究与应用;factor,ngf),可促使完整的轴突萌出侧枝[16]。mearo等[9]对供神经远端的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等[9]将大鼠胫神经的腓肠内侧头运动支切断,远端与胫神经端侧缝合,12周后腓肠肌内侧头的湿重为正常的73%,肌纤维截面积为72%,肌收缩力为60%。曹学诚等[18]通过测定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比较端侧与端端缝合后远端再神经化能力,发现前者仅为后者的2/3,提示应慎重评价和使用端侧缝合法。目前此项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运动纤维萌出数量和。除了常用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chen等[10]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技术,

2、分析大鼠胫腓神经端侧缝合后脊髓中标记的感觉、运动神经元位置和数量,认为侧枝发芽源于正常的胫神经,感觉纤维穿透束膜的发芽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与此相关,即同一运动神经元发出侧枝后如何协调所支配的不同效应器(屈、伸肌)。tham[9]和chen等[10]的研究都注意到这一问题,因其更有临床意义。显然,除了寻找促进侧枝发芽的方法之外,运动神经元与不同效应器的协调性的关系更应得到重视,很难想象同一运动神经元萌出的众多侧枝竟然支配一组拮抗肌,选择恰当的供神经是个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侧枝再生的运动纤维所占比例可能取决于供神经外膜开窗处以哪种纤维为主,具有相当的偶然性,所

3、以在不同的实验中,神经端侧缝合后肌肉收缩力可由无反应到正常的60%[7—9]。因此、短时期内不可能要求端侧缝合达到或超过端端缝合的效果。  小结  在最为精细的神经束间端端缝合尚不能保证满意的疗效时,虽然许多动物实验及部分临床结果表明神经端侧缝合效果良好,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神经外膜与束膜在侧枝发芽过程中的确切作用;侧枝再生纤维中感觉运动纤维所占的比例;神经远侧断端和靶器官产生的活性物质对不同性质神经束的作用是否一致等。尽管如此,仍然可以相信神经端侧缝合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端端缝合相比,避开了感觉束运动束定性的难点,操作简单灵活,与神经小间隙

4、桥接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果能有效地将ngf与非神经移植物(小静脉、变性骨骼肌、羊膜管、几丁质管和异体小动脉等)结合,以提高其诱导神经再生能力,端侧缝合法可以在既无需切取自体神经,也不损伤供神经的前提下用于临床。目前认为,在损伤神经本文共2页:第1[2]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