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浅议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ID:24393838

大小:56.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上传者:U-991
浅议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_第1页
浅议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_第2页
浅议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议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议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徐越陕丙省榆林市清涧县昆山中学718300摘要: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诵读抓起,兼顾其他各种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也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即便老师用尽心思地讲解,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摆脱“阅读难,难阅读”的困扰,便成为语文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木人在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从培养“兴趣”入手,使学生爱读书,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如是说。在我看来,这句话同样适合于学生的阅读训练。课外阅读以“静养式阅读”为主。所谓“静养式阅读”,首先就是不以考试为唯一目的的阅读方式。它要求教师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就是说让阅读的过程变得快乐唯美,而去除阅读的功利色彩。一句话,要求学生静下心来,读点自己喜欢的书。所以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修养阅读、素养阅读、人文阅读,以身心愉悦为起点,以审美情趣为重点,以修养提高为终点。所以学生阅读的书籍可以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可以海阔天空,形式不拘;可以诗歌散文,亦可以是小说戏剧。凡是学生愿意读的,只要内容健康,只要是历史和现实中主流社会认可的文章,都可以广泛阅读。二、重视阅读指导,使学生会读书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 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的。”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吋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会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读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读法。三、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读好书1.讲。我让我们班学生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吋间可安排在早读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吋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或说一段新闻,或讲一个故事,或明一个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这样,既能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可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2.赛。可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诗歌朗读会、辩论会、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3.展。(1)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吋,会发现其中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可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2)摘抄展览。可让学生摘抄平时在阅读吋遇到的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从而鼓励学生多阅读。四、培养记忆兴趣,提高阅读效率记忆对阅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读过的东西能否记住,至少应该记住主要内容。否则一边读一边忘,读得再多也没有用。在这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 注意下功夫培养学生记忆兴趣,以提高阅读效率。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记忆兴趣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多阅读,背诵些古典诗词,对记忆兴趣和阅读效率是冇好处的。古代优秀诗词语言精练,含义深刻,读来琅琅上口,读后回味无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引导学生多读些历代名篇名著,对培养记忆兴趣是冇帮助的。历代名家传统名篇,从语言到情节,都是十分吸引人的。有的同学读了古典名著《红楼梦》后,认为林黛玉的葬花诗,贾宝玉的悼晴雯词,写的很精彩,通过反复诵读后,便可背诵出来;还有一些精彩的句段,读后记忆犹新,时常想通过冋忆背诵这些句段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情感。这样记忆兴趣越来越浓,阅读的兴趣也便越来越浓,阅读的效率也在读中提高了。总之,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怎么阅读,授以阅读理解的技巧,让我们的学生冇效地打好阅读基础,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不久,“阅读难,难阅读”将会离我们而去。参考文献[1】鲍良克著叶南译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程方平主编当代教育智慧.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