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

小儿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

ID:26066851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小儿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  _第1页
小儿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  _第2页
小儿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  _第3页
小儿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  _第4页
小儿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  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关键词:休克脓毒性儿科学治疗学  1963年重症监护医学出现之前,明尼苏达大学报道900例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性休克的患儿中,死亡率高达97%。1996年,美国一机构对100例败血症伴发多器官衰竭的儿童研究表明总死亡率为15%。尽管感染性休克的预后有了显著改进,但在新生儿及儿童中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发病机制  感染性休克代表了宿主对全身性炎症的病理生理反应,已知诱发全身性炎症的两类诱导剂是内毒素(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和超抗原〔包括革兰阳性细菌的肽聚糖

2、/脂磷壁酸复合物、外毒素(如toxicshocksyndrometoxin-1,tSST-1,毒素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及与分支杆菌和病毒有关的毒素〕。循环中的内毒素与巨噬细胞膜上脂多糖蛋白和cD14受体结合导致炎性基因的激活和表达〔1〕。超抗原可不经过通常的抗原呈递细胞(aPC)和t细胞受体(tCR)识别过程而引发血循环中30%的t淋巴细胞活化。活化的炎性细胞启动一系列生化级联过程并激活磷脂酶a2、环氧合酶、补体及其它细胞因子,继而导致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细胞三烯和细胞因子升高〔2〕。肿瘤坏死因子-

3、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协同作用促进级联反应的正反馈,并引起发热、血管扩张、心血管衰竭和乳酸性酸中毒。这些细胞因子刺激炎性细胞及内皮细胞释放许多重要的效应分子包括炎性细胞因子(iL-6、iL-8和iNF-γ)及一氧化氮(nO)。nO如与超氧自由基结合能形成毒性的过氧亚硝酸(oNOO)。炎性细胞因子和nO与儿科感染性休克的多器官衰竭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源于炎性细胞的细胞因子增加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包括内皮选择素)的表达,内皮选择素能促进白细胞进入血循环和细胞间粘附分子、血管细胞粘附分子间相互作用,并引

4、起白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而渗出。内毒素使抗血栓形成分子血栓调节素的表达降低,促血栓形成分子(组织因子)及抗纤维蛋白溶解分子(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剂-1,pAI-1)的表达增加,pAI-1水平与儿童脑膜炎球菌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的预后有关〔3〕,败血症引发的多器官衰竭也与细胞粘附分子、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组织因子和pAI-1相关联。  2第1小时的治疗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80%脓毒性休克患儿需要通气治疗〔4〕。对于临床诊断有呼吸窘迫的患儿应行气管插管,插管期间扩容和作为诱导剂的氯氨酮的使用有助于预防正压通气相关联的低血

5、压。  2.2 扩容治疗 所有感染性休克患儿均需扩容。感染性休克的开始10min内可给予20ml/kg甚或40~60ml/kg的液体〔4〕,此项治疗可安全进行而没有增加肺水肿的危险。如果肝脏增大或肺部听到新的湿罗音,应考虑是否继续扩容。当精神状态、毛细血管再充盈、脉搏和尿量得到改善,应考虑停止扩容。然而,在某些儿童,第1小时扩容可能需要更多的液体。  2.3 心血管治疗 尽管经过扩容,许多严重感染性休克患儿伴有心血管功能不全,可能是心功能衰竭或是血管衰竭,也可能是明显的心血管衰竭,治疗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心功能衰竭患儿使

6、用加强心肌收缩药可能有利而使用血管收缩药可能有害。心功能正常而血管衰竭应在使用血管收缩药的情况下保持适当的心输出量〔5〕。虽然各种正性心肌收缩药和血管活性药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新生儿和较小的婴幼儿对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的反应低,如果强有力的扩容不能恢复正常的灌流,简单的方法是立即使用肾上腺素复苏(每分钟0.05μg/kg,正性肌力范围),同时也可增加心功能衰竭的患儿心输出量。如果血压仍低,肾上腺素可增加至每分钟0.3μg/kg以上(血管收缩范围)直至达到正常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mAP)〔6〕。如果血压虽上升但灌流仍低,

7、应考虑加用第二种正性心肌药以改善心输出量和灌流量〔5〕。扩容后血管呈扩张状态,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以提高舒张压,保持好的灌流量。  2.4 肾上腺功能不全 某些患儿尽管给予强有力的扩容和血管活性药物,但血压和灌流量仍不能恢复,可能存在肾上腺功能不全,尤其伴有暴发性紫癜(华-佛综合征和肾上腺出血)或既往有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史(肾上腺轴抑制)者〔7〕,应使用氢化可的松(按休克剂量而不是应急剂量),首剂50mg/kg,然后每小时2.5mg/kg。  2.5 抗生素治疗 虽然抗生素应用不能代替感染性休克患儿的扩容及心血管治疗,但

8、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的恢复取决于感染源的根除。  3 感染性休克的巩固治疗  3.1 心血管衰竭 扩容后血灌注仍然低下、有代谢性酸中毒或少尿则需要血管内监测,以便确定低血容量、心血管功能紊乱对进展中休克的影响。保持肺毛细血管楔压(pCAP的升高而升高。通过维持适当的血红蛋白浓度(>100g/l)和氧饱和度、增加心输出量来完成适当的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