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护理】中医养生学

【医学护理】中医养生学

ID:261723

大小:1.20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7-07-15

【医学护理】中医养生学_第1页
【医学护理】中医养生学_第2页
【医学护理】中医养生学_第3页
【医学护理】中医养生学_第4页
【医学护理】中医养生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护理】中医养生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养生学——第五讲辨证主要内容第一节八纲辨证第二节脏腑辨证概述辨证:将望、闻、问、切收集的症状与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其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出为某种证候。辨证的方法: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养生之前先辨证:认清自己的健康状态,体质是怎样的,疾病是怎样的,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养生。第一节八纲辨证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八纲辨证:四诊获得病情资料,运用八纲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浅深——表里病情性质——寒热邪正盛衰——虚实病证类别——阴阳各种辨证的总纲领,最基本的辨证

2、方法。辨别归类,执简驭繁表里辨证概念: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皮毛、肌腠、经络——为外、属表、病较轻浅;脏腑、气血、骨髓——为内、属里、病较深重。表现:表证:主症: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兼症: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等。特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里证:表现多样,凡不属表证、半表半里证的症状均为里证。特点:起病较缓,病位较深,病程较长。表里辨证表里证鉴别要点表证里证寒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常见症状头身疼痛,鼻塞喷嚏,内脏证候不明显内脏证候为主舌象变化不明显多有变化脉象脉浮脉沉等其他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短起病可急可缓,病情较重,病程较长寒热辨证概念:辨别疾病

3、性质的纲领,反映机体阴阳之盛衰。寒证: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阳虚则寒或阴胜则寒)常见症状:恶寒、畏冷、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热证: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所表现的证候。(阴虚则热或阳胜则热)常见症状: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等各类热证的常见症状。寒热辨证寒热证鉴别要点分类寒热四肢口渴二便面色舌象脉象寒证恶寒喜暖冷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白舌淡苔白迟紧热证恶热喜凉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红赤舌红苔黄数虚实辨证概念: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实证

4、——邪气盛实,“邪气盛则实”。以邪气亢盛为主要矛盾所表现的证候。实则泻之。虚证——正气虚弱,“精气夺则虚”。正气不足为主要矛盾所表现的证候。虚则补之。虚实辨证虚证:对人体正气虚弱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反映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并不明显。常见虚证(四种):①气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浑身无力,没有精神,食欲不振。人参、黄芪、党参、山药、白术等。②阳虚:气虚+寒象(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胖嫩,脉沉迟)。——畏寒、肢冷。鹿茸、杜仲、紫河车、补骨脂等。虚实辨证常见虚证:③血虚:一黄:面色蒌黄;五白:面白、唇白、眼睑白

5、、舌质淡白、爪甲白;四不养:血不养头目,头晕眼花。血不养心,心悸失眠。血不养筋,手足发麻。血不养冲任,月经量少,色淡闭经等。——嘴唇、脸色、指甲颜色浅淡发白。熟地黄、当归、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等。④阴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手心发烫、心口烦热、咽干舌燥、大便秘结。麦冬、天冬、石斛、百合、沙参等。虚实辨证实证:为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表现:复杂,如寒热显著,疼痛剧烈,呕吐咳嗽明显,二便不通,脉实为突出表现。阴阳辨证概念:是辨别疾病类别的两个纲领。一切疾病可分为阴阳两类,可统括其它六纲。二纲六要:阴证:里、寒、虚

6、证;阳证:表、热、实证。阴阳辨证表现:阴证:里证、寒证、虚证常指虚寒证,即阳虚证:阳证:表证、热证、实证常指实热证;第二节脏腑辨证以脏腑生理、病理为基础收集四诊的有关病情资料综合分析,判断→→→→脏腑部位病性邪正盛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归类方法特点:结论具体,定位、定性清楚,指导治疗明确。脏腑辨证:思路:定位:何脏?何腑?定性:属寒?属热?定盛衰:属虚?属实?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的功能: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的常见症状:心悸,心烦、心痛,失眠多梦,健忘,谵语、神昏,神识错乱,脉结代等。某些舌体病变,如舌痛、舌疮等症。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病临床常见证型心血虚心常

7、见症状+血虚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一黄、五白、四不养心阴虚心常见症状+阴虚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红少津,脉细数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气虚心常见症状+气虚证心悸、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剧,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心阳虚心常见症状+气虚证+寒象心悸、心痛、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剧,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