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表格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表格版)

ID:29345528

大小:543.00 KB

页数:124页

时间:2018-12-18

上传者:U-7652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表格版)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表格版)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表格版)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表格版)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表格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表格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授课时间:2017/9/1    浏览人数:75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高年级优秀作业若干。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教学调整☆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①摘抄。②编写提纲。③写读后感。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怎样做读书笔记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索引式。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第二课时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2、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第三课时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1、展示优秀读书笔记若干份,让学生仔细观摩。2、告诉: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二、引导尝试。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 要求:⑴认真阅读材料。⑵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⑶要求不必太高。摘抄的内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词句即可。编写的提纲只要能抓住大体意思就行。写读后感不必写评论性质的长文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三言两语,四行五行都可以。3、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5、展示。6、小结,鼓励。三、训练使用工具书。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5、总结评比。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教学反思:课题:1、师恩难忘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授课时间:2017/9/3    浏览人数:4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2、指名作答。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二、初读全文1、自学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读,齐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1、学生通读课文。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学调整☆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四、理清课文脉络。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五、分段读课文。六、作业:1、完成练习册1、2、3。2、认真诵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1、读一读。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说一说。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①同桌讨论;②自由练读;③指读,相机引导。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五、朗读全文。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师恩难忘师:口才好 文笔好                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默写并指导写字娓娓动听 歇脚 念叨 身临其境 教诲 炊烟◆针对学生错的字帮其分析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这些词语。2、文章有不少成语,你能想起来几个吗?◆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再加深感知课文。二、总结全文,升华认识1、朗读课文。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三、作业◆、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课后练习4提示: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教学反思:课题:2、陶校长的演讲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授课时间:2017/9/5    浏览人数:3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2、听演讲(录音范读)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1、谈演讲的特点(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正音(2)划标题三、检查初读理思路1、出示生字词正音。2、按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3、交流分段知大意☆教学调整☆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3)填充概括段意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4、引读全文5、质疑留疑四、学字词1、讨论书写要点。2、归类写字:左右结构:演、锻、稳3、比较组词:陶()炼()彼()葡()练()履()4、完成习字册。5、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2.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一、复习课文大意,相机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二、教学第一问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1)问什么?(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3、点拨关键处(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3、填空总结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习上认准(),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这样就可以()。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5、倾吐练习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B、《我也要每天四问》C、陶校长,您听我说……五、作业:填空(课后4)板书:26.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生命之本每天四问学问有没有进步?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做人根本 教学反思: 课题:3、古诗两首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授课时间:2017/9/7    浏览人数:2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寻隐者不遇》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   隐   者   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教学调整☆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  采  药  深(4)朗读课文。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 :深山、深海、深浅。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七、朗读、背诵课文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八、巩固练习1.口头选词填空。师父  童子  诗人 (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2.完成课后练习3。3.填空,再读一读。 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诵诗爱诗1、挖掘积累:小朋友,周老师每次走过你们的教室的时候,总发现你们的黑板上写着一首古诗,是不是一直在进行着古诗的背诵活动,那我们肯定会背许多。你背的是哪一首?对,咱们背诗还要记住诗的名字。瞧,摇头晃脑背得真投入。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朗朗的背诗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宝库,去学习一首新的古诗。。二、整体感受:勾勒牧童轮廓。1、老师板书课题:所见。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释题:“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2、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出示袁枚及诗)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读)谁会读?(请两个)正音。——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蝉:是什么?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闭:谁能为他找个朋友?立:说反义词,做动作。)4、离开了古诗,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认读——做小老师读)有谁愿意为其中的一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呀?(生字组词)怎么样的孩子叫牧童?(放牛的)5、看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古诗中,可是拼音娃娃不见了,谁还会读?(指名读——齐读) 6、大家读的真好。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就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不好?请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其他同学请竖起你的神耳朵,评评谁最棒!(朗读评价)7、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男女生比着读。(老师来评价,竖大拇指)8、看到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你们帮助我一起读。(齐读)三、情景悟意:感受捕蝉意趣。1、情景导入: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课件演示:牧童骑黄牛的情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评价:你的话说的真完整。你说的真美,也像一位小诗人。你可真会观察。)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播放音乐,学生跟着做律动操)他的歌声怎么样?(你的声音也很响亮)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谁来读读这两行诗?(2个)4、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知道他的意思。,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5、谁明白了,来说一说。(学生交流,补充)6、谁能快乐地读读这两句诗?(指名——齐读)7、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再读读,这两句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看谁最能会问题。提出来,请大家帮忙。重点理解“振”、“林樾”。林樾: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周围的树怎么样?(林樾就是茂密的树林)振:听,牧童的声音怎么样?这么响亮的声音传遍了树林,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回荡)8、多么快乐、活泼的小牧童呀!我们再来读一读。9、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如果你是可爱的牧童你会怎么做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老师配音:小牧童正唱着歌,忽然听到知了的叫声,他马上闭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屏住呼吸,踮起脚尖,轻一点,扑上去,抓住了吗?)10、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指名读,正音,齐读。11、同桌读读这两行诗,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呀?12、汇报交流。随机朗读指导13、还有不懂的吗?,大胆地问。重点理解“意欲”。“闭口立”用动作演示。闭口立:谁愿意帮助他?能不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12、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13、袁枚看到此情此景,回到家里,马上拿出纸和笔,写下了这首所见。——齐读。四、表演朗读,探寻诵背乐趣。1、小朋友,我的这首诗写得好不好?喜欢这首诗吗?你最喜欢什么?(牧童、知了……是呀,袁枚真是个有心人,把自己看见的写下来就是一首好诗。我们也日记也要像他一样,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写下来就行了)2、你们真能干,又会学习,又会提问。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诗配音朗读)3、听着我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那就请你也做一回大诗人,用你的方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背,也可以是表演读来把你的所见表达出来吧。5、学生展示——齐背6、是呀,诗人们之所以成为大诗人,就是因为他们很细心,把所见的及时写下来,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所见,看看这位大诗人写的内容是什么时候的所见?在哪里写的?齐读题目。再读诗看见了什么?(指名读——交流所见——齐读)五、复习生字,写字指导。1、你们学得真好,虽然只上了一节课,但老师已经喜欢上你们了。我要把好吃、的水果送给你们,看谁能接住。出示带苹果的生字,学生认读。 2、别着急,我这儿还有许多,只要你能把两个生字宝宝写漂亮,看他们停在田字格里,谁认识他们?要想把这两个字写漂亮,要注意些什么?仔细观察,谁愿意给大家提醒一下。3、老师范写。学生写字。互评。六、课后作业。1、背诵《所见》2、把《所见》编成一个故事演给家长看,争取得一个小演员的称号。教学反思:课题:习作1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授课时间:2017/9/9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调整☆ 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教学过程:(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自读例文,想一想: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分小组讨论、交流。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拟题,完成初稿。组织修改。 教学反思:课题:练习1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授课时间:2017/9/11    浏览人数:2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教学调整☆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3、写好钢笔字。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学生自由续写。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2、教学第二部分。(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分组交流,共同回忆。(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5)明天我们早读课再继续比赛。二、小结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分小组交流理解。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练习背诵。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3、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三、小结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第三课时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2、指导。(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分组练说推荐理由。(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3、反馈。二、教学第五题1、读帖。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字,它们有什么特点。2、教师指导。3、学生练习。4、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好的作品。教学反思:课题: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张颖    授课时间:2017-9-5 16:11:04    浏览人数:6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教学调整☆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分步揭题。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逐节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三、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部分。(1)①指名读课文。②理解诗句意思。“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细读第2节。①指名读第2节。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③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细读第3节。①女生齐读第3节。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④指导朗读。(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细读第4、5节。①男生齐读第4、5节。②理解诗句的意思。③指导朗读。*朗读第二部分。3、细读第三部分。(6)①齐读第6节。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二、总结课文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①反复。②押韵。③拟人手法。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探索大自然。)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2、引导当堂背诵。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注意:馨、襟、瀚、耘学生描红。五、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的空气( )的绿阴( )的眼睛( )的翠竹( )的松柏( )的色彩( )的果园( )的风光( )的大海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板书设计: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教学反思: 课题:5、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张颖    授课时间:2017/10/13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调整☆ 教学重点、难点: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导入。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正音。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2)释词。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二)理清文章脉络。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第(       )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第(       )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第(       )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教学过程:(一)精读第一段。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地哪句话来写的?3.齐读第一段。(二)精读第二段。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3.学习第一层。(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重点研读第二层。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三)精读第三段。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四)总结谈话。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2)用人名做题目。相关资料走近昆虫大师--法布尔法布尔(1823~1915年),通常称作若盎-昂利·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1879年,著名的《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议,便传来法布尔已经离开的消息。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到晚年公认他为昆虫学家;他去世后,人们在一段时间里称他为昆虫学家、作家,后来又把他称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   ——资料来源于网上板书设计法布尔:着迷——迷恋——浓厚兴趣教学反思:课题:6、变色龙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张颖    授课时间:2017/10/17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教学调整☆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2.指读。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外形特点 端详变色龙捕捉食物 放回会变色 教学反思:课题:7、金蝉脱壳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张颖    授课时间:2017/10/19    浏览人数:2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调整☆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2.蝉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二、初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3.默读课文。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2自然段。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齐读。3.哪件事“神奇有趣”?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①指名朗读。②说说你的理解。5.齐读第1-2自然段。四、布置作业。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2.交流蝉的资料。二、学习第二部分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小组学习。3.全班交流。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三、学习第三部分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2.指导朗读。3.总结全文: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四、布置作业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教学反思:课题:习作2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张颖    授课时间:2017/9/25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鸽子写得很有情趣的。 2、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掌握写作方法,能按要求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教学调整☆ 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明确训练要求 1.谈话激情。 (1)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 (2)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野兽) 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3)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对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2.交流归纳。 教师小结:只要是你喜爱的,或者你感兴趣的动物,你都可以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去了解它,去爱护它。 3.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二、师生互动,描摹观察体验 1.画一画。 选择你喜爱的一种动物,把它的外形简要画下来。 1.说一说。 你画的动物有什么特点,能介绍一下吗?(要注意动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师生归纳。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4.小组交流。 5.交流体验,表达情感。 同学们那么喜爱动物,一定和动物有过动人的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6、学生自由选材、定题目,自行拟稿成篇。 三、评改延伸,深化习作感受 1.小组评改。  2.班级交流。 小组推选优秀习作在班级宣读 2.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板书设计:                      写一种动物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教学反思:课题:练习2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张颖    授课时间:2017/9/26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教学重点: 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教学调整☆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本题中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够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教学反思:课题:8、成语故事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李艳    备课时间:2017/10/8    浏览人数:2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2.出示自学要求:(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生自学课文。4.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词正音。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2)理解词语的意思。夸口戳穿腮帮俸禄(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三)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自相矛盾》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三)精读《滥竽充数》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么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3.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出示三个句子:(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2)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3)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读一读,比较: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4.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5.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6.他后来怎么又装不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指名用“不要……而是……”造句。7.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四)精读《画龙点睛》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5)启发想象,领悟寓意。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课题:9、推敲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李艳    备课时间:2017/10/10    浏览人数:2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3、会用“即使……也……”造句。4、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教学调整☆ 媒体设计:投影片、录音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诗句,导入  新课。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2)说说诗句的意思。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卡片出示:唐朝贾岛指导读准字音。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5、简介贾岛:(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课题,齐读。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推敲犹豫不决四、检查自读效果。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尚恰当差人李凝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妥帖朝愈簇拥宽恕门闩莽撞避让响亮沉睡推敲家境贫寒夜深人静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五、指导书写生字。六、作业 :1、见习字册。2、抄写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2、填空:()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5、理解重点句: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导读好这句话。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2)指导朗读。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第三自然段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3、学生交流。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5、比较分析: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第四至六自然段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2、学生交流。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2)分角色朗读。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板书:高潮冲闯仪仗请求宽恕第七自然段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交流。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1)指名读。(2)给“思索”找近义词。(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6、映示韩愈说的话。(1)指名朗读。(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板书: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第八自然段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2、齐读第八自然段。三、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3、写出近义词。妥帖()推敲()或许()吟哦()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幽居()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第三课时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二、指导讲故事。1、熟读课文。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学生练读课文。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发生夜深访友留诗相赠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高潮冲撞仪仗请求宽恕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3、学生练讲:(1)各自练讲。(2)分小小组练讲。(3)各组推派代表讲。(4)评选“故事大王”。三、指导造句。1、映示原句。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3、练习:(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四、作业 。1、造句。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反思:课题:10、嫦蛾奔月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李艳    备课时间:2017/10/12    浏览人数:2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 学会本课堂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自为人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调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什节吗?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设疑:嫦娥是谁?她为什么奔月?“奔”是什么意思?2.生自学课文。3.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词正音昆仑山 除害 奸诈 贪婪 闯  威逼 洒满银辉 企盼  后羿 逢蒙 百宝匣 树影婆娑(1)解词:敬重 奸诈 贪婪 接济 威逼 时值中秋 迫不及待 周旋(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二)理清文章脉络。1. 默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意思相似的归纳为一段,着给课文分段。2. 讨论后交流:第一段(1、2)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第二段(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第三段(7、8)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一)指导写字。(二)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朗读课文。2. 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课文第一段。1. 指名读第一段。2.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3.  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动词。4. 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5. 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三)精读课文第二段。1. 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的语句。2. 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嫦娥的机智善良又表现有哪些地方?3. 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4. 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美在哪儿?5.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四)精读课文第三段。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子的词语。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谁能把后羿找妻子的急切心情读出来?3.乡亲们以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五)布置作业。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总结全文。2. 指导复述课文。二.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找出课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三) 指导复述课文。1.指名说说课文第三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躲下太阳。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2.按“自由练习——同桌互述——小组尝试复述——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四)作业练习。 教学反思:课题:11、读书莫放“拦路虎”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李艳    备课时间:2017/10/16    浏览人数:2教案内容:学习目标:知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情意: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策略:☆教学调整☆ 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默读、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准备:有关课外知识。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一、导入揭题  谈话,导入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激发学习兴趣二、点拨自学课文自读课文阅读课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2、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一)、要有耐心。  (二)、要有恒心。 抓住重点句,谈感受; 就自己如何解决“拦路虎”发表见解;  抓住重点句,理解全文。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四、总结延伸 5、熟读积累: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采用打擂台、师生比试、小组比赛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交流读你喜爱的段落; 齐读全文。 感情朗读 深化理解教学反思心理学实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促进提高个人活动(学习和工作)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引发学生学习乐趣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气氛活跃的小组中学习热情高,每个人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板书设计:              12、读书莫放“拦路虎”                    迎难而上             面对“拦路虎”                    勇于战胜 教学反思:课题:12、伊索寓言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李艳    备课时间:2017/10/19    浏览人数:2教案内容: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 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一、 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  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  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我读书,我快乐教学要求: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课时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1、请同学介绍《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2、请一两个同学讲伊索寓言故事。二、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1、伊索寓言版本较多,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借来的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3、制订读书计划,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对“我读书我快乐”有哪些体会。教学反思: 课题:习作3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李艳    备课时间:2017/10/23    浏览人数:2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调整☆ 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课前准备1.组织秋游,明确到野外进行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见的树叶标本。2.查阅资料,了解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原因,并做好笔记。教学过程一、导人,激发兴趣1.昨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到山上去秋游,观察秋天的树叶,你观察到了哪些树叶?2.在我们课本中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3.小结。秋天到了,很多树叶都换上了新的色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树叶,写一篇介绍秋天的树叶的习作。(板书课题)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1.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学生讨论,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2.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枫叶、冬青叶……)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1.出示枫叶标本,问:(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板书:叶柄叶片)(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3)叶脉有什么作用?(4)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5)你知道枫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3.评议口述情况。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枫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5.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四、指导学生写好全文1.通过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顷序,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2.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开头和结尾)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进一步明确“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4.开头可以怎么写?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 5.结尾可怎么写?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五、修改评议,完成习作1.把刚才已写好的片断加上开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连接,还可以再介绍一两种与刚才写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树叶。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修改,对写得有新意的同学加以表扬。4.誊写。教学反思:课题:在大海中永生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胡兵华    备课时间:2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4、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读课文:要求: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划出来;2、不会读的字词对照生字表多读几遍。二、学生字1、投影出示本课生字表,指读2、要求:读一个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用这个字组词。3、描红三、读课文1、要求:轻声读课文,如果你是老师,你想让同学们掌握哪些词语?将这些词语划出来,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2、投影出示学生的词语,并请他讲讲积累这些词语的原因。3、将刚才自己划出来的这些词语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四、再读课文1、求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关联词“不仅……也……”;2、在笔记本上用这组关联词语写话或造句。五、抄写本课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中感悟,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教学难点:读中感悟,体会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昨天,老师请你们收集邓小平爷爷的故事,你收集了吗?学生交流,过渡导入。二、读议1、2两小节。1、听配乐朗读课文。2、听后指导朗读。三、读议3、4两小节。1、学生自由读课文。2、练说: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邓爷爷的骨灰带往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祖国的万里海疆,祖国人民说:__________________。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香港、澳门,香港、澳门的同胞说:_____________。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台湾,台湾同胞说:_________________。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世界各地,世界人民说:________________。3、指导朗读第3小节最后一句及第4小节。四、读议5、6、7三小节。1、自由读课文,谈谈新的感受,新的认识。2、重点指导朗读邓小平爷爷的话。3、练说:邓小平爷爷,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4、指导朗读最后一小节。五、总结课文。教学反思: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胡兵华    备课时间:2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教学难点、重点:☆教学调整☆ 1、反复诵读、想象,在脑中形成美的画面,美词佳句作好摘录,指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2、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2、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高尔基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伟大代表之一。他出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只上到三年级。8岁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工余勤奋读书。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文艺作品抨击黑暗,宣传革命。著名作品《海燕之歌》、《母亲》等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无产阶级文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读了题目你想这篇课文应该是记叙文,那记叙的是什么一件事呢?过渡: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吧、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梗概。A、你听了后,明白了什么?2、自己试读课文(1)出示要求:a、画出生字,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b、读准字音。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A、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①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出示:探望栽种告别假期苏联姹紫嫣红芳香彩霞染红休养欣赏红扑扑脸庞愉快②指导读好长句子。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三、指名逐段朗读课文。1、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2、学生读,评论。 3、指导分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启,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第一件事——栽花赏花。第三段:(第6—9自然段)写第二件事——写信教子。四、精读第一自然段。高尔基是个大作家,而且很爱自己的儿子。用……而且……来说一说。五、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讲述了关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哪几件事情?(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二、联系生活,初谈“给予”1、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意义最为深刻的一句话。2、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指名读)3、生活中你给过别人东西吗?心情如何?(学生自由谈,引导学生说出给予后的心情)三、走进课文,解读“给予”(一)儿子的“给予”1、好好读读课文,文中的“给予”指的是什么?(指名读相关内容:第三自然段)2、这一段告诉我们谁给予谁什么?3、儿子是怎样给予的?儿子给予得容易吗?从哪儿看出呢?顾不上:千里迢迢来到父亲这儿,却没有休息。一直:一直都没有闲着。各种各样: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4、比较: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高尔基的儿子10岁了。(了解这些事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更不容易。那他是种着玩的吗?从这里我们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爱(板书:爱)5、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临行前,儿子看着满院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了——(二)父亲的“得到”1、过渡:我们说有给予就必然有得到,下面我们再来读读文中的“得到”。2、学生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3、高尔基得到了什么?(鲜花)美吗?从哪儿看出?(姹紫嫣红、阵阵芳香、引来蜜蜂)相机理解:“姹紫嫣红”一词。你还想到了哪些描写鲜花的词语?4、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指名说) 5、学生读课文。相互评价6、高尔基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花儿,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你能读出高尔基的感受吗?三、学习书信,领悟“给予”1、过渡:高尔基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儿,除了心里又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在给远方儿子的信里,一起读读这封信。2、学生自由读书信,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读完后跟学习小组的伙伴交流交流。相机指导以下问题:(1)两次美好的东西一样吗?美好的东西可能会是什么?(2)破折号、两个半引号、单引号的作用。(3)重点指导:“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自己也是快乐的。)比较:“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永远比“拿”愉快……反复读这句话。3、高尔基为什么写这封信?(爱儿子)此时,他对儿子的爱是一种超脱人间亲情的崇高的爱。4、此时此刻,老师不禁想起了我国著名诗人汪国真的一句话,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给予是一种快乐,得到是一种幸福。(板书)四、体验习作,实践“给予”1、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同学们想一想,儿子的这封回信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指名说)①爸爸,读了你的信,我知道我种的鲜花开了,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②读了你的信,我懂得了一个道理。……2、回忆书信格式,学生练笔板书: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栽花赏花给予是一种快乐写信教子爱得到是一种幸福“给”,永远比“拿”愉快 教学反思:课题:艾滋病小斗士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胡兵华    备课时间:2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揭题导入揭示课题,指名朗读.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件工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长句.)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思考质疑的问题.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自读.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思考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理解.)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写生字词.2、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1、细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读悟课文第2段.生自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教学调整☆ 2、读悟课文第三,四段.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4、细读课文第五,六,七段,感悟抗争5、结合第一段,细读课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6、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课文.7、联系实际,培植信心.8、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9、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10、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应该怎么办?11、总结: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艾滋病小斗士不幸 抗争 关注教学反思:课题:习作四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胡兵华    备课时间:2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教学重点: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最近在与部分同学的聊天中,老师了解到有的同学有一些心事,有很多话想对别人说,可是又不方便当面讲,憋在心里却又挺难受。这该如何是好呢?请大家帮忙想想主意。(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他,进行书面交流)二、读懂例文1.请同学们读读赵洁同学写给老师的这篇文章。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赵洁在文中对老师说了什么?(2)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感受?(3)想一想,当赵洁写完这篇文章,并把它交给老师后,她的心情如何?(4)猜一猜,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说什么?做什么?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思考问题。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4.大组交流、汇报。三、指导习作1.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这些心里话可能是想说给妈妈听的,也可能是想说给老师或好朋友听的。可能是为了某件事表示歉意,可能是传达最真的问候,也可能是诉说委屈或提些建议……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跟谁说说心里话,说点什么呢?2.学生自己进行心灵独白。3.可以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交流,也可以不说给任何人听,直接写下来。4.愿意在大组交流的同学发言,师生共提补充、修改意见。四、学生练写1.学生练写草稿。☆教学调整☆ 2.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修改草稿。1.学生誊写作文。板书设计: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心中的话教学反思:课题:练习四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胡兵华    备课时间:2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4)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3.教学第三部分。(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熟记词语。(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6)学生练习背诵。2.反馈。(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2、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4)让学生说出那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5)教师重点指导“撒大海、爱戴”等词的间架写法和整体布局。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教学调整☆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身字旁、舟字旁)和例字(射、船)4.指导。(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身字旁、舟字旁”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3)教师讲解“射、船”的写法,学生练写。5.练习。(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6.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教学过程: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指名读题目。(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1)创设情境: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开“小小新闻发布会”。(2)分组推选“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搜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要求“发言”的新闻有一定价值,通顺、流畅)(3)“听众”现场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4)师生评议。3.反馈。(1)评议后,推选—名同学上台作为“发言人”,全班同学提问题,“发言人”回答。(2)评议小结。板书设计:小小新闻发布会教学反思:课题:16. 黄山奇松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备课时间:2017/11/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解释:情有独钟、屹立、遒劲、蟠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找资料,练习册上有很好的资料,提醒学生读。)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大意,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你知道松树有哪些品种吗?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渎课文。思考讨论:(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2.集体朗读课文。3.交流自学的字词。三、学习第一节。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理解“四绝”“情有独钟”)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四、作业。1.抄写词语。掌握词语。☆教学调整☆ 2.钢笔描红。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过渡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黄山松的姿态——潇洒挺秀,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这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他如此偏爱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二、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读完想想主要写什么。2.快速读,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名松的句子来。。分别指名读有关的句子: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细读课文,体会每棵松的动人姿态并练习背诵。(1)学习“迎客松”。(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板书:迎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写迎客松的第一句话。读完想迎客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指名交流。(相机板书:优美、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解释词语:遒劲——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盛。)“饱经风霜”是指什么意思?(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充分。)这里指谁饱经风霜?这说明了什么?(古老)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它的古老?谁能读出迎客松的古老苍健之美呢?(练读)背诵。学习第二句。过渡:迎客松不仅秀美,而且神奇,各自读第二句,读完说说你又读懂了什么。(这是一个比喻句。找出把什么比着什么。对照图做动作比较,说说这样比喻是否贴切。)有感情地朗读。学习第三句。引读: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雄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解释“乃至”(意思更进一层)练习说话:这句话怎样用“不仅……而且……”来表达。有感情地朗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指导背诵。(2)学习“陪客松”。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呀!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到黄山后,接着陪客松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板书:陪客松)(出示画面)自由读写陪客松的句子。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比喻句的优美、形象)比较句子。陪客松正对玉屏楼,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陪客松以及名字的由来。)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3)学习“送客松”。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送客松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板书:送客松)默看有关内容:写了几句话?自己读,先读写送客松的句子,再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从中不难发现作者观察非常细致。)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黄山松造型优美,姿态雄伟,蔚为奇观。集体朗读写黄山松的部分。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齐读第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小结朗读: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登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观赏姿态独特的黄山奇松。配乐朗读第二段。二、学习第三段。1.老师引读。2.省略号说明什么?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三、总结课文。1. 快速默看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黄山松哪几方面的内容,用“先……然后……最后……”说一段话。2.联系全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儿。3.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奇观吗?(交流课外获得的有关知识。)四、作业。1.造句。(先理解词义,再造句。)2.背诵课文第二段。3.完成练习册。教学反思:课题:17.黄果树瀑布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备课时间:2017/11/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2检查自学:(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三、分段朗读课文自渎—指名读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读一读。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用钢笔描红、临写。五、作业:1抄词☆教学调整☆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读词语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二、细读第一段:1指名读,理解“杰作”。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3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5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四、作业:1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斯帝暴页夹撩2填空。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齐读1——4自然段。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二、细读第5——8自然段: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板书:感受:舒服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8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9导读第八自然段:(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三、赏读全文: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2填空: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四、作业: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2造句。3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板书:形态————宽声响————大黄果树瀑布{感受}舒服极了灌满活力挟来生机教学反思:课题:18.莫高窟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备课时间:2017/11/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以看录象为切入口,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2、检查自学效果:(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3、指导分段。[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教学调整☆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①(点击彩塑)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6)小结学法。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归纳出学法,为学生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3、学习第3自然段(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4)引读背诵。4、学习第4自然段(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3)指导朗读、背诵。[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5、学习课文第三段(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6、学习课文第一段。(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这是对全文的“反刍”,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2、练习、展示、评议。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点击背景音乐,出示作业,两题可以任选一题。)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从事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反思:课题:习作5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备课时间:2017/11/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看懂四幅图片,体会面部表情中的含义。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体会情感写一篇叙事作文。教学重点通过读懂四幅图片,体会激发情感。教学难点注意叙事的写法,把事情写具体、完整、有层次。课前准备1、请学生回顾自己的事情,找寻照片,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先说一说。2、课件准备。3、四幅面部表情图示。教学过程一、激活情感,激发表达欲望。1、以课件出示四个表情,激发兴趣。2、请学生在下面分小组讨论一下自己看到这些表情的感受。3、指名回答,全班讨论。二、引导回顾,捕捉“细腻”的感受。1、结合自己的照片,在小组里或是跟学生的好朋友之间讲讲自己照片中的表情,以及这个表情背后的故事。2、请学生上台把自己的照片分类,贴在四幅面部表情的下方。3、全班交流:一起来看看这些照片分别是怎么样的?4、请学生上台,讲讲自己的故事,每种表情挑选一幅照片。5、小结:师生共同归纳这些故事。三、学习例文,感悟如何写出“细腻”的情感。1、出示一篇写的比较好的写事情的文章。2、七嘴八舌夸一夸:学生仔细的自读文章,说一说你觉得哪里写得好。3、火眼金睛话细节:学生自己说说在文章中的哪些细节描写写得好,值得借鉴。4、小结:为什么别人的作文写的好?怎样才能写好叙事的作文?师生共同讨论。四、拟订提纲,写作文草稿。五、反复修改:千金难买回头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鼓励学生自改、互改。)六、誊抄作文。☆教学调整☆教学反思:课题:练习5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备课时间:2017/11/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教学过程:话:大海真大,一眼望不到边。(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句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具体?(5)教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基本方法:要紧’紧抓住前句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这部分的句子,想想每句后半部分横线上可以怎么补写,才能使前半部分更具体。(2)学生试着补写句子。(3)学生分组读自己补写的句子。(师生评议,有错误的及时纠正)(4)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5)教师设计巩固练习。3.教学第三部分。(1)学生读《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感受文章是怎样把(3)小结。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1.读背《边疆小夜曲》。(1)讨论:同学们,你们去过祖国的边疆吗?边疆是个什么样子?你们听过小夜曲吗?(2)出示《边疆小夜曲》,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3)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读出(4)指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情,正确理解诗人的感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走进诗歌的境界。(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表情和手势。(1)指名朗读,读出味儿,读出感情。(7)学生练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2.反馈。(1)指名说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2、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莫高窟》。(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4)教师重点指导“尊、彩塑、智慧”等字的书写和整体布局。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教学调整☆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左偏旁:金字旁、绞丝旁。两个例字是:钉、给2.指导。(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3.练习。(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2)练习“钉、给”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设计公益用语。教学过程: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明确什么是公益用语。②设计一条公益用语。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2)学生读一读介绍什么是公益用语的话。(3)教师略加讲解:公益用语通常是用来教育我们关注公共的利益,维护公共的利益。(4)引导学生回忆见过、听过的公益用语。(5)讨论这些公益用语的作用。(6)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3.练习。(1)思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2)集体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3)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4.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2)鼓励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大胆设计公益用语,并在学校家庭等地进行宣传。教学反思:课题:19天火之谜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张颖    备课时间:2017/11/15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欣喜若狂”、“不足为奇”造句。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⒊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⒋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主要板书计划】 (起因)雷暴是个谜大胆推测 19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震惊世界 (结果)发明避雷针【作业设计】课内∶⒈抄写词语。⒉造句。⒊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课外∶⒈朗读课文,复述故事。⒉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⒈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⒉学习文章第一段。【过程】一、揭题导入。⒈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⒉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⒊揭题天火之谜⒋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二、初读课文。⒈出示自学题。☆教学调整☆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⒊检查自学情况。(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⒋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三、⒈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⒉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四、学习第一节⒈指名读课文。⒉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⒊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⒋齐读第一节。四、指导写字五作业。⒈抄写生字新词。⒉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学习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英语实践的精神。【过程】一、复习导入。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雷神西方人~~~~上帝的怒火⒉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二、学习第二段。⒈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⒉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⒊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⒋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⒌讨论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⒍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⒎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⒏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⒐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⒑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⑾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⑿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三、布置作业。复述实验经过。第三课时【教学目的】学习第六节,总结全文。【过程】一、复习导入。复述实验经过。二、学习第三段。⒈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⒉板书:--安然无恙(理解)⒊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总结课文。⒈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⒉完成课后练习4。四、导复述全文。⒈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⒉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⒊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⒋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⒌优选复述。五、布置作业。⒈复述课文。⒉完成练习册。教学反思:课题: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admin    备课时间:2017/12/5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教材简析:课文叙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4、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并懂得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理解生字词语。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1、板书课题: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1)“厄运”指什么?(2)是谁遭到了厄运?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3)什么是“信念”,有着什么样的信念?(4)有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结果怎么样?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指导读正确浙江 谈迁 抄写 锁在 挣脱 遗迹 诞生 逸闻 撰写 崎岖 坎坷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家境贫寒 流传千古 鸿篇巨制家徒四壁 下落不明 化为乌有 夜难安寝 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名垂青史(2)理解词语: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翔实可信、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名垂青史崎岖、坎坷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交流每个自然段大概意思。3、指导分段①第一段:(1节)谈迁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20多年奋斗,终于编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②第二段:(2、3节)书稿被盗,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垮,经过奋斗,重新编写了《国榷》。③第三段:(4节)告诉我们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就会有希望。四、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学调整☆ (1)“厄运”指什么?是谁遭到了厄运?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2)什么是“信念”,有着什么样的信念。五、指导生字。1、学生自己观察字形,记忆。2、指导难字“诞”。六、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              zhēng(     )2、抄写词语,多音字组词        挣 zhèng(     )3、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数字)的意思。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2、课题中的“厄运”这个词语你理解吗?课文写谁遭遇了厄运?交流板书:谈迁过渡: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语句。二、学习一、二自然段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谁来说说交流语段: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板书:书稿被偷2、教师:对于谈迁来说,书稿被偷不仅是一个天大的厄运,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致命打击  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在关键的语句下面圈圈画画,写写自己的感受。3、交流:▲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二十多年心血出示句子: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1)自己再读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交流引导体会:★谈迁治学刻苦、认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点、一百多里”对比体会)教师:当你读到“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时,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脚底走出了血泡,风餐露宿,累了就地休息一会,渴了喝口路边的冷水,饿了就啃几口干粮) 教师:谈迁这样风餐露宿,啃干粮喝冷水去抄史料仅仅是只有一次么?不,肯定还有许多许多次。★二十多年的追求,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20多年,6次修改,50多岁,500多万字)(3)指导朗读句子,把谈迁经历的磨难,不怕苦,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自由练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教师:就这样,为了这部5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谈迁熬红了双眼,熬白了头发,奋斗了二十多年,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50多岁的老人,可是二十年的心血却在转眼间化为乌有,这怎么能不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呢。4、谈迁在遭受到如此的厄运之后,他的表现如何?交流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1)自由读,用心体会,从这段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2)指名读第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痛苦、伤心、悲痛欲绝。指导朗读:一个50多岁的老人,整天老泪纵横,以泪洗面,可见是多么伤心啊,谁来朗读,表达出他悲痛万分的心情。个别读——个别读——齐读(3)指名读第二句,谈谈你的感受?  ▲不屈不挠、不认输、不向厄运低头、坚强     板书:从头撰写指导朗读:表达出坚强,在厄运面前不低头的精神 指名读——指名读——齐读5、教师: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一个疑问:谈迁遭受了如此致命的打击,为什么能很快站起来了呢?再次快速浏览一、二自然段,仔细想一想。交流:他有坚定的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教师:是啊,信念是力量,信念是勇气,信念是希望。是坚定的信念一直在支撑着谈迁。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教师过渡:谈迁在厄运面前重新站立了起来,那么,他又是如何同厄运抗争的呢?听老师读课文,用心听,细细体会,想像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2、教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前面部分),学生用心听,仔细想,想像画面。3、出示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1)自己再读读这段话,请你说说你看到的觉得最感人的一幅画面。(2)学生交流:看到了谈迁在茫茫风沙中奔波的画面;看到了谈迁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看到了谈迁挑灯夜战的场景;看到了谈迁抓紧时间奋笔疾书的情景;看到了……3、教师引读: A、为了国榷,谈迁背井离乡,白天,他——;到了晚上—;B、为了国榷,谈迁离妻别子,白天,他——;到了晚上——;C、为了国榷,谈迁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百病缠身的老人,白天,他——;到了晚上——;4、谈迁为了心中的信念,在努力,在抗争,他要与什么抗争呢?再读第三自然段。(恶劣的环境,时间,身体,孤独,厄运)5、教师:谈迁用打不垮的信念与厄运抗争,结果如何呢? ▲学生交流说说:新的《国榷》诞生;比被偷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战胜了厄运获得了成功;他自己也名垂青史          板书:名垂青史▲齐读第三自然段最后部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教师:谈迁的成功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2、出示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板书:有信念,就有希望3、同学们,今天这个故事让你想起了哪些人,他们也与谈迁一样在厄运面前不低头?4、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遭遇了厄运,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你把想说的话写下来。5、交流。6、教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书稿被偷               谈迁    致命打击     有信念,就有希望                        从头撰写                        名垂青史教学反思:课题:21诺贝尔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张颖    备课时间:2017/11/17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⒉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⒊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一、揭示课题。⒈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⒉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⒈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⒉检查生字词。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⑵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⑶指名读课文。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⒈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⒉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⒊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⒈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教学调整☆ ⒉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⒊朗读第1-2小节。五、作业布置:⒈读抄词语。⒉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⒈听写生字词机械艰苦威力劈山筑路逝世瑞典盛会毫不气馁(正确答案,投影打出)⒈上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还学习了第一段。回忆一下: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这一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⒉过渡:为什么诺贝尔受到人们如此的怀念,如此的敬重呢?我们这节课将继续走进诺贝尔,学习课文的3-9小节。二、读悟课文第二段⒈轻声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两个作业①用横线画出能代表这一段意思的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⒉读完这段文章,你认为诺贝尔研究炸药经历了哪几个过程?(1)自幼立志研究炸药,与父兄合作,研制“诺贝尔炸药油”。(2)亲人伤亡,诺贝尔毫不气馁,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发明固体炸药和雷管。(3)用生命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板书)⒊默读课文思考,在诺贝尔历经历的这几个过程中,你认为哪个过程最能打动你?找出其中的有关语句画下来,并写上打动你的理由。(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研读、品味和体会)学生讨论交流。(1)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小小年纪,关心劳动者,令人感动、敬佩)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放在。。。。。(有了兴趣,便开始努力,对科学如此执著)(2)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毫不气馁。(诺贝尔对科学痴迷已经到了放弃一切的地步)(诺贝尔不伤心吗?他心中会想些什么?很伤心,他会想,哥哥为科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亲也残废了,我更要继承他们未尽的事业,完成他们的心愿。我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更好的工作。) (3)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其恒心令人敬佩不已。)(终于,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炸药发明成功的不容易。读出了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4)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完了!”(专注,威力巨大,极度危险)(5)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历经数不尽的艰难后取得成功的欣喜若狂的心情)(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⒋你能否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一说感动的原因?(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毫不气馁、勇于探索、敢于实验、舍生忘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等)⒌自由读3-9小节,填空。(投影打出填空题)三、拓展升华同学们,在古今中外,就有很多人,他们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他们都有些谁呢,谁能介绍?老师介绍几位给你们认识。司马迁袁隆平徐霞客(投影打出)指名读相关内容。(配乐《真心英雄》)四、留下悬念同学们,诺贝尔获得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与敬佩,不仅仅是因为他有许多的发明,不仅仅因为他志向高远,锲而不舍,还因为他有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下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诺贝尔。五、作业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交流第三课时一、复习内容二、学习第三段。三、小练笔,为诺贝尔写小传四、交流诺贝尔和诺贝尔奖的资料。教学反思:课题:22.滴水穿古的启示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张颖    备课时间:2017/11/19    浏览人数:2教案内容:【教学要求】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⒉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⒊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重难点】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⒈预习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迷恋孜孜 不倦坚持 不懈炉火 纯青铭记⒉教具⑴生字写在小黑板上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⑶重点句子打印在纸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⒈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⒉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⒊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二、初读课文⒈☆教学调整☆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⒉词语教学。⑴出示词语第一组:徽锲琢孜炽碳给第二组:恒懈纲贩恋筒权勉铭予⑵自读,读不准的看看书上生字表中的拼音。⑶指名读生字,每个读2遍。⑷出示词语领读词语,集体跟读。⒊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⒋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锲而不舍:锲:雕刻。不断地雕刻一件东西。日雕月琢:琢:雕刻。不停地雕刻。微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持之以恒:恒,永久。长久地坚持下去。迷恋:过分爱好而恋恋不舍。孜孜不倦:孜孜,勤勉。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下去,一点也不松劲。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的地步。铭记:铭,在器物、石碑上刻字。深刻地记在心里。《本草纲目》:中药学书名。全书52卷,分16部、60类,收载药物1892种,搜集药方⒈1万余条,附有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⒌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⒍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①滴水怎么能穿石?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三、指导写字:恒懈恋勉四、作业:⒈抄写词语。五、课外作业: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⒈课前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⒉读课题。⒊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现在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向我们说一说“滴水穿石”的字面意思。(水滴接连不断地滴在石头的同一个地方,天长日久,就能把石块滴穿)⒋“滴水穿石”是一种罕见的奇特的现象,同学们看到过吗?其实课文的作者也没见到过。但是作者却凭着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一奇特的现象。哪位同学能把作者的描写读一读。二、品读感悟⒈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⑴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⒉品读“名人”一部分⑴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⑵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引导学生找到“你看,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吗?”⒊投影仪出示下面的句子: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⑴自读,这句话比较长,又是一个问句,读时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语气。⑵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反复多遍)⒋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在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当中,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他们依次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教师点拨一下“古今中外”一词(这三个名人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就叫“古今中外”,可见作者选材是多么精当。 ⒌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⑴自读。⑵同桌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⑶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指名读→谈体会→喜欢读的一起在读中体会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三、拓展迁移⒈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可以自己创作)。下面召开一个小小的交流会,要求和程序如下:(投影仪出示)小小交流会要求:⑴仿照课文简要介绍一位名人事迹(不超过100字)(附图片)⑵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⑶能用上刚刚学到的词语和相关的名人名言就更好。程序:⑴修改一下自己收集的原始材料。⑵自由寻找交流伙伴,可以找好朋友,也可以找有共同话题的同学。⑶推荐代表上台交流。(2位)⒉按要求和程序操作,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⒊教师介绍几位名人及名言,多媒体出示,并配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师独白: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他从小酷爱音乐,并且虚心好学,埋头创作。他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时更兴奋。”30岁的时候,他耳聋了,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是莫大的打击。但他没停止过创作的笔,同学们现在听到的就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的一个片段,表达了贝多芬要与不幸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正是有了古今中外这些成就事业的人,我们的世界才有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他们推动了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他们的成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四、质疑探究⒈师:学习了课文,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那就是:__________(生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板书:实现理想⒉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引导质疑:课文结尾所写的启示和教师出示的有差异,到底哪一句表达更好?⒊出示课文原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美好的理想。”⑴自己对比读读,体会体会,到底哪一句好。⑵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原句的两点好处。①课文的原句语气更加强烈,更加突出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②指名朗读“写雨水”的一节,进一步体会到课文原句中的“不三心二意”和“不半途而废”是针对雨水说的,更是针对像雨水那样经常“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人说的。⒋师:课文的原句是从正反两方面写的,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作者的考虑就全面了,表达就有力了。没想到一句朴实的话中还蕴含着那么多的道理。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反复两次,第二次要求背诵)⒌师:只要每个同学铭记它,并化作你的行动,那么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可结合课前与学生交谈的话题相联系)⒍引导学生质疑:现在,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五、课外作业自选一题⒈把收集的一个事例写下来,说明“滴水石穿”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⒉课外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教师、先进劳动者等,然后写一篇报道,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教学反思:课题:习作6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张颖    备课时间:2017/11/20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⒈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幅图画,准确地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⒉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重点难点】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⒈出示挂图激趣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⒉聊一聊,说一说。看到图上内容,你们能猜出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学生看图各自练习说话。二、启发点拨,情感互动⒈瞧一瞧,说一说。大家看到这两幅图,一定非常感兴趣。愿意把你看到的图画内容说给大家听吗?⒉猜一猜,议一议。眼看着这只大花猫就要捉到燕子了,情况十分紧急。你们能猜出事情的结果吗?学生讨论事情的结果。三、拓宽思路,体验实践⒈想一想,说一说。大家根据课本上两幅图的内容,大胆地想象一下,后来会发生什么情况?最后会怎么样呢?⒉议一议,比一比。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故事的发展和结果,比比哪个小组说得好。(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四、总结升华,放飞情感⒈评一评,比一比。组织学生小组自评,比一比谁写的故事最出色。⒉总结升华。五、各自写作,表达体验学生各人按照自己对两幅画面的理解和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的想象,把整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六、评讲作文⒈指名读习作。⒉提出修改意见。⒊学生修改。         ☆教学调整☆教学反思:课题:练习6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张颖    备课时间:2017/11/21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目标】⒈理解人们说话的言外之意。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⒉读背《浪花和礁石》,学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读。⒊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⒋练习口语交际,学当健康小顾问。⒌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安排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中的知识点。(2)学生说出读后所获。(3)指名读哥哥的一句话演说,提出问题。(4)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5)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是否同意哥哥的观点并说出理由。(6)师生小结“怎样理解别人的言外之意”。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仔细看图和文字,将图和名称连线,找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2)师生归纳:这些都是航天器。(3)要求学生回忆出:你们在哪见过?是实物还是影像图片?(4)学生回忆并回答。(5)教师提问:在这些航天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谈谈对它的了解。(6)学生分组说。选出讲得好的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7)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8)全班评议。看谁对航天器了解得多,了解得详细。(9)教师鼓励学生课外多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二、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1.审题。《浪花和礁石》(1)指名读题。☆教学调整☆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读通文章,把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2.指导。(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查字典。(2)教师范读。(3)同桌讨论:怎么才能读得有声有色?(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5)师生归纳: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小浪花”思想情感的变化,就能读出各不相同的语气来。先自己练,再小组里分角色朗读。3.练习。(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朗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2)同桌练习背诵。(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4.反馈。 (1)指名朗读。 (2)集体齐背。 (3)指名背。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⒈指导。①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②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结构。③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行中的位置。⒉练习。教师巡视、辅导。⒊反馈。①表扬、展示。②指出、纠正。第三课时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健康小顾问”作启发谈话。同学们,健康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可是,一些同学缺乏健康意识,养成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这时,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呢?(板书:健康小顾问)(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回忆并整理出来。 (2)要求学生介绍时要针对本班同学的情况,表达要清楚,回答咨询时要有针对性。3.练习。(1)分组推荐代表上讲台做健康小顾问,介绍健康小常识。(2)同学提问题,“小顾问”接受咨询。(3)教师引导学生对“小顾问”的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 (4)教师点评。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⒈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⒉指导。①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②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③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⒊练习。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⒋反馈。①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②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教学反思:课题: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备课时间:2017/11/25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大意。教学重点:1、理解词义,掌握多音字。2、理清文章脉络,留下初步的整体印象,为精读作铺垫。教学难点:部分字词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部吗?2.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的一部《水浒传》中的一个小故事。3. 简介《水浒传》。4. 引出课题:林冲棒打洪教头。(了解林冲是什么人,“教头”是什么?洪教头是什么人?)二、板书课题,读题,解题。1. 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2. 小结:本课课题是对本篇文章的高度概括。三、初读课文。1. 自学课文。(1)划出课文里的生字词,在上字的上端注上拼音,读准生字的音。(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读通课文。(3)划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字典或资料。2. 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1)指名读。(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纠正。(解决多音字:解,禁,还,寻)(3)开火车读。(4)齐读。(5)理解词语意思。3. 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每一自然段读完以后说说自然段的意思。3.思考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征,课文中哪些描写反映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4. 分段,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调整☆ 一1    进庄开始二2—3 相遇发展三4—7 比武高潮四8 离庄结局5. 齐读课文。四、指导写字。1. 指名说说写字时哪些字要注意。2. 描红,临写。3. 读词语。五、作业。1. 抄写生字词。2. 多音字组词。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2、学会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22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林冲发配途中来到了柴进庄上,偶与洪教头相遇。洪教头逼他比武。林冲仅用几招,就使洪教头败于自己的棒下,使他羞愧离庄。)同学们,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根据阅读写人文章的一般步骤,提出自己需要了解和思考的问题,既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他们自定学习目标,激发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二、研读,理解人物形象。1、讲读2-3小节。(1)自由读。思考:在两人相遇的过程中,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后,板书:骄傲蛮横谦虚平和。(2)细读,讨论。①你怎么会说洪教头是一个骄傲蛮横的人呢?品读洪教头说的三句话。先让学生知道洪教头当着林冲的面,对柴进说这样的话,是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贬低林冲;接着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体会洪教头的飞扬跋扈,步步紧逼;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品味,在读中体会洪教头的为人。②面对洪教头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林冲的表现如何?这说明什么?③比较作者对洪教头、林冲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课文第一段,记叙了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相遇。作者在叙述时,洪教头和林冲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骄傲蛮横、步步紧逼,一个是谦虚平和、一再退让。在描写时,突出了对洪教头语言的刻画,写林冲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在讲读这一段时,基本上是顺应了学生的问题,但是又提出引导学生深究的问题。]2、讲读4-7小节过渡:紧接着,课文记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过程。作者是怎么展开故事情节的呢?同学们对洪教头和林冲又有怎样的了解呢?(1)轻声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2)小组讨论,大组交流①叙述比武的过程。②通过相关语句的交流,体会洪教头狂妄浮躁、武艺一般的特点。③在有关片断的讨论中,了解林冲机智沉稳、武艺高超的特点。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描写之传神。[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也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地方。教学节奏要放慢。在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有独立见解的地方,给予恰当的鼓励。]3、讲读第8小节。过渡:最终,这场比武的结果(师引)——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生读)三、总结,揭示一般规律。1、总结性讨论。(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林冲、洪教头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回顾板书)(2)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2、总结。阅读写人的课文,首先要弄清楚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人物的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是怎样展开具体描写的。如果一篇课文中描写了两个或几个人,还要进行比较、欣赏,找出作者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作者在描写人物或语言方面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八、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24、少年王冕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备课时间:2017/11/25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课前查阅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6、交流,疏通。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2、交流: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教学调整☆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四、品读课文第一段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2、交流:3、齐读课文。五、1、练习书写生字2、抄写生词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王冕退学放牛的事,感受王冕对母亲的孝顺。2、想象王冕买书、读书和刻苦学画的过程,感受他的勤奋、执着。3、欣赏文中的一段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写词语:耽误、晶莹、贴补、高手、孝敬、明媚、牵挂、隔壁。2、课文主要写了王冕少年时的哪些故事?(板书:退学读书、刻苦学画)二、感受王冕的孝顺。1、少年王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读课文,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就把它划下来,在旁边写一点你的感受。2、先来交流王冕退学放牛的这件事。引出句子:“王冕说:……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3、王冕是不是真的讨厌学校,不想去读书了吗?从何看出?4、关注王冕母亲的话。王冕母亲说的这句话时,告诉小王冕什么了?(1)“耽误”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说不是我要耽误你?(2)“年成不好”意味着什么?“这几年的年成不好”又意味着什么?(引:一个没有丈夫的女人,她的日子有多么苦,没有人能想象得出。更何况连老天爷都不帮助她!)这句话只有七个字,却却包含了多少的辛酸和无奈啊!谁来读读这七个字?(3)“这点钱”和“这些钱”有什么区别?(母亲白天在田里辛勤劳动,晚上还要做针线活。可是能挣到的钱实在太少了!不要说供小王冕读书,甚至连饭也快吃不饱了!)读这句话。 (4)去掉“实在”这个词行不行?(一个女人只能用她柔弱的肩膀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她真的是无能为力了!)读。(5)王冕母亲的话不长,但却字字含泪,句句辛酸。5、再读小王冕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引读:(1)小王冕听着母亲的话,仿佛看到了家庭中遭受天灾,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艰难!所以他说——(2)小王冕想到了母亲的无可奈何,他决心为母亲分忧,所以面对母亲的愧疚,他只能露出快活的笑容说——6、王冕的母亲也并不是狠心要儿子回家来挣钱,她也实在是无可奈何。课文第二小节为我们画出了一幅撕心裂肺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母子俩的对话。(分角色读)7、读了这段话,小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8、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也写出了王冕的孝顺懂事?(1)舍不得。(要知道放牛娃的王冕这年才十岁,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他需要营养,可是他却把这仅有的一点腌鱼腊肉给了母亲!)谁来读一读这句话?(2)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一开始,王冕挣的钱也并不多,可他想到的却是母亲,母亲!他从来没有忘记年轻守寡的母亲为他付出的一切!他要用自己的一切来回报母亲。)读。三、交流:王冕勤学刻苦。1、“舍不得”(第1个是舍不得,是孝顺,第2个舍不得是对读书的渴望,十一二岁的小孩,是多么渴望读书啊!)齐读这句话。2、引出第5节的最后一句“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读出王冕的决心?3、王冕为什么会下如此大的决心呢?4、看图。这幅图中最美的是什么?(1)书上是怎么描写荷花的?你能把这份美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吗?(2)把荷花放到青山绿水中,会显得更加美丽。你能把这份美告诉大家吗?读。(3)小结:原来不是生活中没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平常的事物都会呈现出美来。2、我们都被这美景感动了,王冕也不禁看得入了迷。他说(引读。)随后转念又想:(引读。)3、交流:“起初画得不好……买他的画。”谈谈感受。4、王冕最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你知道什么叫高手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个高手? (1)争先恐后地买他的画。(2)竟拿钱来买。5、这些年里,王冕就这样勤奋刻苦地学画荷花,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呢?(1)早上,王冕牵着牛出门了,来到七泖湖边……(2)有一天,放牛的小伙伴来到正在画画的王冕身边……(3)画着画着,纸用完了,毛笔用秃了,颜料用没有,可攒的钱还不够买这些东西……(4)想象说话。(5)交流。6、齐读第六自然段。四、总结长大后的王冕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会告诉我们这一切,而且,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范进中举。相信你读了后会对古代的人和事有更多的了解。教学反思:课题:25、黄鹤楼送别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备课时间:2017/11/25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第一课时[课时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暂时、凝视造句。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挂图、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20黄鹤楼送别2.解释题意: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始建于公元223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送别他的朋友孟浩然,还写下了一首这篇课文就是写送别的情景和介绍这首诗的。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端注音,特别是其中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三拼音节。读准生字的发音。(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带点字及词语的意思:饯行暂时孤帆脍炙人口唯见满饮触动依然伫立凝视惜别(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最后四行诗句并入第5自然段),读顺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含带点字的词语。(见上)(2)指名读词语,特别注意读准其中带点的生字拼音兼三拼音;饮yin,前鼻音;暂zan,平舌音兼前鼻音;脍kuai,三拼音;炙zhi,翘舌音。(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敲定答案。(4)指名5人分自然段试读课文三、讲读课文1.第1自然段。(1)指名读。(出示“暮春三月美景”)(2)齐读第1自然段。2.第2自然段。(1)指名读。(板书:俯临长江飞檐凌空仰望远眺)(2)什么叫俯临和飞檐凌空?请看书上插图。(俯临就是下面靠着的意思,飞檐是翘起的檐角伸向天空)点示:黄鹤楼高高耸立在江边气势不凡。(3)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的依依是什么意思?(形容互相依恋着)点示:这说明两个人只是在看景,没有说话,各自的友情依恋不舍。☆教学调整☆ (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写黄鹤楼的气势和两人看景)(5)齐读第2自然段。3.第3自然段。(1)指名读。(板书:饮酒话别友谊不绝)(2)李白称孟浩然为孟夫子是什么意思?自答: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古人称老师为夫子。李白对孟浩然就这样称呼,是表示对他的尊敬。(3)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是什么?(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人品是什么?(人品指人的品德)什么叫誉满天下?(意思是天下的人个个都称赞)(4)李白向孟浩然话别中还点出了盂浩然这次要去的地方是扬州,为什么说您就要顺江东下?(因为长江水是由西向东流的,扬州在黄鹤楼东面很远的地方,所以说顺江东下,前往扬州)(5)孟浩然在话别时说了什么?(学生答)(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请齐读一下。(学生读)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谁还记得王勃,他是什么人?(王勃是唐朝初期的大诗人)教师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天下只要有知己好友,哪怕远隔天边,也觉得就像近邻一样。海内指国境以内,比邻意思是并排的邻居。请再齐读这两句诗。(学生齐读)提示:孟浩然话别时引用王勃这两句诗,所以是在双引号里套用了单引号。问:孟浩然引用这两句诗是要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彼此虽然暂时分别,可友谊是永世不绝的)(6)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写李白和孟浩然饮酒话别,表示友谊永在)(7)齐读第3自然段。4.第4自然段。(1)指名读。(板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白帆远去消失蓝天伫立凝视春水浩荡流向天边)(2)杨柳依依的依依是什么意思?(形容柳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为什么用点点来表示沙鸥的数量?(因为是远望沙鸥,眼看只是一点一点的小东西)(3)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表示什么意思?(表示盂浩然乘的船越走越远,终于看不见了)李白此时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能看到什么?(学生答)请大家想象一下李白这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怅惘若失,思绪万千……)(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触景生情)(5)齐读第4自然段。5.第5自然段。(1)指名读。(板书:吟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广陵是什么意思?自答:广陵是扬州的别名,之是到……去的意思,之广陵就是到扬州去。(3)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 (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写李白心情激动,吟出著名的诗篇)(5)齐读第5自然段。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1.教师范写,提示注意点。孟:饯:酒:饮暂:帆:脍:炙:孤:唯: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3.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五、布置作业1.读抄词语,(文后练习3,暂不做造句)每个抄两遍。2.练读课文,练背诗句。3.借助看插图,将课文有关内容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句诗一一对应,理解诗句的意思。4.练习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课时[课时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加深体会。3.通过排演课本剧,让学生能够在边体味文章边指导表演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对照课文与诗,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朗读更有感情(难点)4.通过文章的与友惜别,触发学生寻找相关诗文的积极性,再加以浅析性地比较,得以更深刻地体会诗人词句的精妙传神,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摘抄的益处与应用(重点)[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相关诗句摘抄[教学设计]一、朗读、谈话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鹤楼送别》,按自然段顺序解读了全文,初步感受到诗人话别的情景,领会到他们的友情,哪些同学能带着他们那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课文呢?读前提示:其他同学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想想如果表演的话,该怎样表演才能体现出两人当时的心情(指名5人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出示挂图)2.刚才几位同学读得如何?(简单评议)二、课本剧排演(一)激发兴趣,浅析剧情1.文章能读好不一定就能表演好,特别是文中人物的动作想做得传神、逼真还得真要下一番功夫!如果让你们表演,你们有信心演好这出《黄鹤楼送别》戏吗?2.任何表演都离不开剧本的,你能把下面的表格一口气填好吗?(出示小黑板)剧名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学生试说后,迅速指名回答)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这部课本剧的基本情况了,不过,拿着这样简单的剧本,演员有没有办法出演?演员表演时主要得有什么(或问:有谁知道剧本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学生回答不出时,师可适当明示:剧情,尤其是台词、人物动作)(二)准备台词,小组试演1.这篇课文中已有一些现成的台词和人物的动作了,大家能不能利用这些现成条件,排一出简单的课本剧呢?2.四人小组任意搭配出两组,每组两人。一组先做演员,把自己对人物的体会融入要表演的人物身上;另一小组则做导演兼旁白,同时负责全程指导、评议,可中途要求停止,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演完,两小组身份互换。至于道具问题,自己开动脑筋。(小组试演,教师巡回点拨)(三)小组表演,全班评议8哪一组同学愿意来表演一次,我们请全班同学做导演,看是否把李白与孟夫子之间依依惜别的感觉表演了出来?(边表演,边指导、评议,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四)换个说法,解释诗句1.文章中最后一段的诗句,大家可能均把它作为现成的台词,咱们的“李白”们大都直接情不自禁地吟出。假如是在现代的话,李白这首诗可以怎么说呢?这段台词怎么改变成为现代的语言,让剧本完全“现代化”呢?下面就请各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哪个小组能让“李白”同志又快又准地“实现现代化”?注意,可一定要说通啊,别让观众听不明白!(学生巡视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反应可作适当提示:看看诗句中的词语能不能与文章前面的词语挂上钩呢?有没有直接对应的词句?)2.哪一位同学愿意来表演成了现代人的李白,我们请全班同学做观众,看看能否听明白?(评议,可再指名同学说说诗意,同学给予适当的鼓励)你们是怎样转换台词的呢?诗句分别与文中的哪些词句相对应的呢?能不能举例说说?(指名回答)[“孤”“唯”何意?]3.同座之间互相当一回“李白”,互相说说看4.小结:其实,诗句同课文中自然段意思相对应这样的文章我们以前见过没有?(指名回答课名)这种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一首诗写作情境的形式,我们称为“文包诗”。今后我们还会遇到。希望大家能用刚才的方法,在预习的时候就可以说出全诗的大意,有没有这个信心? 三、比较摘抄,体味诗文1.我们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了件什么事?文中的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有些什么表现?说明了什么?你们的摘抄中有没有也是送别的诗句?那他们是不是在分别时心情也是一样洒脱?说出来大家一起分析。2.你们在与实习老师分别时是什么心情?你想用什么诗句来形容呢?3.现在请大家带着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齐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请大家带着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齐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视时间而定]1.分两个大组,一组读,另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2.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遍3.全班背诵。4.指名背诵。五、练习1.抄写词语。(文后练习3)2.能够不看课本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默写该诗。3.用暂时、凝视各造一句。4.把摘抄的诗句与课文中的诗句比较,写出你比较后的感受。附板书:25、黄鹤楼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教学反思:课题:26、清平乐 村居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备课时间:2017/11/25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重点难点: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认识词体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先请同学们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2、谁愿意来读一读课题?你们发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题有什么不一样?(结合正音:乐——yuè非lè。)3、同学们真会发现,因为这是一首词,这前面的“清平乐”是词名,词牌名表示一种节奏,是对词的格式的一种限制。后面的“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读的时候,中间要注意停顿。4、一起再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5、再多加入点感情读一读。6、除掉在题目上的不同外,这首词和以前学过的诗在格式上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请同学们立即打开课文。二、多样朗读,理解词意1、谁来把课文给大家读一读?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词的格式。(结合正音或强调:1翁媪——wēng’ǎo,带领学生多读几遍。2剥——bāo,这个字请注意,它一般有两个读音,现代汉语词典中规定:去掉外边的皮或壳读bāo,在另外一些成语或合成词中读bō,你觉得在这里应该读什么?3蓬——péng非peng押韵的需要。)A、词一般分为上片和下片两部分,这上面的四行称为上片,下面的四行称为下片。B、词的每一行字数不一样,每一行字数的多少是由词牌名决定的。(联系前面讲的词牌名。)2、我再请一个同学来读课文,这一回我请同学看着屏幕读,其余同学可得认真听,看他有没有把自己的声音读响亮点。[课件出示全词]3、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词,注意上下两片之间的停顿。4、读得真不错,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词,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哪些句子你们自己就能读懂。【开放式教学,相机进行相关词句的学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重点理解“低小”、“青青草”。[课件出示关键字]“低小”——茅屋不但低,而且矮小。这户人家并不富裕。“青青草”与“青草”比较,不但草青,颜色漂亮,而且感受到草长得茂盛。☆教学调整☆ →这户人家虽不富裕,但优美的居住环境还真是让人羡慕,(播放小溪水流音乐)除掉青青的小草长得那么茂盛,你听,溪水——,溪水——……→这句词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多么优美的乡村美景呀[板书:美景图],透过这句词,我们还感受到了作者对这优美环境的喜爱与向往,让我们带着喜爱的感情一起再来读一读:(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对老夫妻生活得怎样?(相媚好)[课件出示:翁媪相媚图][相机板书:相媚图]你能理解“相媚好”的意思吗?[课件出示关键字]→他们如此恩爱地坐在那里会干些什么呢?(聊天:1他们是用什么话来聊天的?(介绍吴音)这吴音其实就是他们的家乡话,我们这里也有同学讲的就是是吴音,就是启海话,哪位同学会用吴音向大家问好?2看着他们恩恩爱爱地生活在一起,不知不觉让我起了那段美妙的歌曲。[播放《最浪漫的事》片断]多么美的歌词呀,这不正是两位老人美满幸福生活的写照吗,现在,这两位老人相偎着坐在一起,他们会用吴音聊些什么呢?)→谁能理解这个“醉”字。[课件出示关键字]“醉”——谁能用“醉”来组几个词。你知道这里的“醉”是什么意思吗?(1酒醉,老俩口喝醉了酒。2陶醉,美好的生活环境,幸福美满的生活,大儿勤劳,中儿懂事听话,小儿可爱。)◆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注意讲解“锄豆”。送给他一首《锄禾》。[学生齐背][课件出示关键字]→你能把他们劳动的情景读出来吗?→你们谁来夸夸这两个儿子?→真是两位勤劳懂事的儿子,他们用自己的辛苦劳作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孝顺[板书:劳作图],让我们记住他们,一起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你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小儿卧剥的精彩画面[板书:卧剥图]→你觉得这是一位孩子呀?(可爱或无赖)[课件出示关键字]→你还在哪儿看到或听到过“无赖”这个词?这里的“无赖”是不是在责怪小儿子?→在这首词中,“无赖”就是说小儿子很可爱?是吗?你从词中哪个地方理解到是在夸小儿子可爱呢?(1“卧”——看到这个“卧”字,你想到了哪些字?——趴、躺、伏……[课件出示关键字]你觉得小儿子会是怎样卧着呢?他卧着边剥莲蓬还会干什么呢?2“最喜”——你来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课件出示关键字])→看来,这小儿子还真是调皮、可爱,看到这样一位讨人喜爱的小儿子,你想送哪些好词给他呢?四、想象画面,练笔再现1、真好,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将这首词读过这么多遍,也初步领会了这首词的意思。俗话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你们看,一首看似简单的词,在我们的心中却留下了如此美妙的画面:有如画的风景、相媚的翁媪、有劳作的美好、有小童的可爱…… 2、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话来写一写你喜欢的画面,你会选择哪个画面呢?你为什么会选择这幅画面呢?3、同学们,那就赶快动笔,写下你心中感受最深的那幅画面。(播放音乐)先写好的提醒将句子读通顺,并作适当修改。4、学生汇报。(谁先写好了谁先读。音乐停)A、风景图——美丽的乡村风景B、相媚图——老年夫妻亲热交谈C、劳作图——大儿辛勤劳作、中儿专心纺织D、卧剥图——小儿顽皮可爱、卧剥偷乐五、了解背景,拓展提升1、同学们的想象多么丰富呀,每一句词在同学的心中都变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赞美一下你们心中的村居景象吗?2、同学们,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感受,学到这里,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吗?那就请大家一起浏览一下这段资料[课件出示背景资料]。3、读过这段资料,我相信你们现在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一起读。[播放背景音乐]4、配上这样的音乐,谁来单独给大家读一读。5、能给大家说说现在你的感受吗?谁还有不同的感受?6、你多么希望大家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辛弃疾他是一个爱国词人,他也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更勾起了他对人民的关心,他正是想通过这首词,表达他对幸福的渴望,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像这对老夫妻一家一样安居乐业。[板书:安居乐业]7、作者在被贬到江西农村的十八年中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他将自己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对百姓的祝福渗透在每一首词中,我们再一起试试背背这首词,不会背的可以看书。[学生齐背]4、这首词韵律真美,你们听,配上曲子唱出来就更美了。[课件播放音乐动画]5、总结:现在这美好的村居生活就像这美妙的歌声一样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我们衷心祝愿全天下的人们都能安居乐业、和谐美满。板书设计:清平乐  村居风景图相媪图     安居乐业劳作图卧剥图教学反思:课题:习作7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备课时间:2017/11/26    浏览人数:1教案内容:习作目标:1、认真读读“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等作文题目。2、选一个你喜欢的作文题目,练习写作。3、也可以自己命题写作文,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4、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重难点: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一、多题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有意思的作文题,你们想读读吗?2、出示相关作文题目及习作要求。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师生共同品读、赏析。3、看到这些作文题目,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件件往事,有趣的生活令人回味。二、确定内容,自主表达1、在这些作文题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它?2、选择、确定自己打算写的作文题目。3、小组讨论,确定作文题目,讨论写作方法,把握作文的重点部分。4、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说说自己的作文内容。5、全班同学进行评议。三、自由命题,相机辅导1、把你想写的作文题目写下来。2、自拟一个新颖的题目。四、朗读赏析,交流激励1、自读自改。2、同座互读互改。3、把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以肯定、表扬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五、板书设计;习作7   写写自己的体验或感受第二、三课时誊抄作文讲评作文☆教学调整☆教学反思:课题:练习七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2017    备课时间:2017/11/26    浏览人数:3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会背《朝代歌》,并了解历朝历代的一些名人。2、写好钢笔字。3、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4、练习口语交际,讲述《水浒传》故事。5、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导入谈话:任何国家的历史对那个国家的人民都是极为重要的。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学们从小就要了解历史。今天,我们来学背《朝代歌》。(2)学生试读《朝代歌》。(不会读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3)教师示范读。(4)教师将《朝代歌》中的各个朝代分解出来,并作简短介绍,特别要学生注意朝代的顺序。(5)学生自读、互相读、分组读。(6)学生说说了解哪些朝代以及朝代的名人。(7)学生熟读并背诵。2、教学第二部分。(1)要求学生说出从课本和课外读物里认识的古代名人。(看谁说得多)(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把古代名人和朝代一一对应。(3)学生试着填写表格。(看谁填写得多,填写得对)(4)师生共同评议。(对填的特别多、特别好的,加以表扬)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根据题目,明确要求。(2)指明本次写的内容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引导学生观察古诗的书写格式,注意字与字、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教师根据情况小结。(3)学生仿写。要求注意行款布局,一起呵成。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重点是行款格式)(2)相互交流,对自己认为写得不好的予以纠正、重写。三、教学第三题(诵读与积累)1、指导。(1)指名读题,弄清学习要求。(2)学生自读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词典或问老师。(3)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读。(4)大体了解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的意思。哀鸿遍野:语出《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左传、文公、十七年》中有:“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替天行道:借指代型人民群众的意愿。2、练习。☆教学调整☆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2)同座位练习背诵。3、反馈。(1)指名读。(2)集体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课前准备。(1)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阅读《水浒传》。(2)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的或使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重点阅读,并自己有表情地练说故事。2、审题。(1)复习《林冲棒打洪教头》。(2)教师简介《水浒传》,引出“水浒”故事。(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步骤:先分组讲故事,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讲故事,其余学生评议。3、练习。(1)学生分组,在小组里讲“水浒”故事。(2)每组派代表上台讲故事。注意:声音要洪亮,举止要大方,感情要丰富,要学着去表演。(3)全班同学评议:故事哪些地方讲得精彩?哪些地方讲得不够好?有没有讲错的地方?4、反馈。(1)教师对学生讲的故事进行评议。(2)鼓励学生课后给同学、朋友、家人讲“水浒”的故事。四、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匕字旁、戈字旁。例字:北、戏。2、指导。(1)学生读帖,小结写好“匕字旁、戈字旁”的要点。(2)教师反写,讲解“北、戏”大案结构特点和写法。3、练习。(1)学生仿照课本来写,教师指导。(2)学生再次练习,注意基本笔画的位置。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