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药物载体对人树突状细胞影响

纳米药物载体对人树突状细胞影响

ID:32005228

大小:5.97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1-30

纳米药物载体对人树突状细胞影响_第1页
纳米药物载体对人树突状细胞影响_第2页
纳米药物载体对人树突状细胞影响_第3页
纳米药物载体对人树突状细胞影响_第4页
纳米药物载体对人树突状细胞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纳米药物载体对人树突状细胞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纳米药物载体对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姓名:马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指导教师:隋延仿;曲萍20070501缩略词表缩略语英文全称中文全称APCAntigenPresentingCells抗原递呈细胞CDClusterofDifferentiation分化抗原簇CTLCytotoxicTLymphocyte细胞毒性T细胞DCDendriticCell树突状细胞DMSODimethylsulphoxide二甲基亚砜FCMFlowCytometry流式细胞术FCSFetalCalfSer

2、um胎牛血清FITC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荧光素Flt3LFMS-liketyrosinekinase3Ligand类FMS酪氨酸激酶配体3GM-CSFGranulocyte-Macrophage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ColonySimulatingFactor激因子HLAHumanLeukocytesAntigen人白细胞抗原IFN-γInterferon-γ干扰素-γIL-4Interleuckin--4白细胞介素-4MHC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

3、x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oMonocyte单核细胞MTT4,5-simethylthiazaoly四甲基偶氮唑盐MΦMacrophage巨噬细胞NKNaturalKillerCell自然杀伤细胞PBSCPeripheralBloodMarrowStemCell外周血骨髓干细胞PBMC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SPhosphateBufferedSolution磷酸盐缓冲液PEPhycoerythrobilin藻红素SEMScanningElectronMicrosco

4、pe扫描电镜TEM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透射电镜TNFTumorNecrosisFactor肿瘤坏死因子-1-纳米药物载体对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硕士研究生:马斌导师:隋延仿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病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2中文摘要纳米技术在药物载体领域的运用催生了一大批纳米药物载体。由于纳米粒子具有的独特性质,纳米药物载体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全新的功能。现在,已经有多种纳米药物载体参与疫苗的设计与制备并取得良好效果。纳米疫苗起效的首要因素是抗原提呈细胞(APC)对纳米药物的摄取

5、和递呈。虽然纳米疫苗的有效成分为抗原蛋白、多肽或编码抗原的基因,但纳米药物载体本身亦被APC摄取,此过程中可能会对APC的活性与功能产生一定影响。纳米乳剂与纳米脂质体作为纳米药物载体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实验室已在前期研究中制备了纳米乳剂及纳米脂质体包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纳米疫苗,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纳米乳剂在动物体内可能有一定毒性,当达到一定用药量后与对照组相比,乳剂组的小鼠死亡率明显增高。DC作为抗原递呈能力最强、唯一可诱导静止T细胞活化的APC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以DC为

6、靶向的纳米疫苗药物载体已成为纳米医药领域研究的新方向,特别是在肿瘤免疫中,利用纳米药物载体将肿瘤特异性抗原靶向输送给DC,通过DC的加工将抗原肽递呈到-2-+表面MHC-Ⅰ类分子上,激活下游的CD8T细胞,产生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CTL克隆,最终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目前还没有文献报道纳米药物载体对人DC的毒性作用和活性影响。本研究首先建立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DC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人外周血干细胞(PBSC)来源DC的培养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形态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了纳米乳剂及纳米脂

7、质体在体外对人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内容有:1.人PBMC及PBSC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培养目的:改进人PBMC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的方法,以获得数量与纯度更高的树突状细胞。建立经G-CSF动员PBSC来源DC的培养方法。方法:利用连续+贴壁法分离获得人外周血来源CD14前体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产生成TM熟DC。骨髓移植健康供者在G-CSF动员4d后,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PBSC,以其为前体细胞诱导

8、培养产生DC。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两种来源DC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PBMC来源DC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连续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人PBMC来源DC,所获得DC数量和纯度均高于以往一次贴壁分离培养的DC。在GM-CSF、IL-4以及TNF-α的联合诱导培养7d后,DC高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