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ID:32352870

大小:3.78 MB

页数:97页

时间:2019-02-03

上传者:U-10915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1页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2页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3页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4页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ClassifiedIndex:U.D.C:ADissertationforthedegreeofM.MAnEmpiricalStudyonCEOPowerandTopManagementTeam’sBackgroundImpactStartupEnterprisesPerformanceCandidate:LvZhipengSupervisor:Prof.YinHang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ManagementSpecialty:BusinessAdministrationDateofSubmission:April,2015DateofOralExamination:June,2015University: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的所有工作,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的引用已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字):日期:年月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学校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本人允许哈尔滨工程大学将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内容。同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论文一律注明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涉密学位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本论文(□在授予学位后即可□在授予学位12个月后□解密后)由哈尔滨工程大学送交有关部门进行保存、汇编等。作者(签字):导师(签字):日期:年月日年月日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摘要深圳证劵交易所分别于2004年和2009年设立了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为中小型创业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发展平台。而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上市后意味着更大的经营风险和更高的管理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该如何合理的分配企业内部权力,构建高管团队,完善内部治理以及制定研发战略,以求得生存和发展一直都是实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深圳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Finkelstein的权力模型、高阶管理理论和代理理论等重要学术理论,尝试探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文献研究和以往学者的实证结果梳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企业绩效的模型基础上,引入研发投入作为中介变量,内部治理作为调节作用,构建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企业绩效以及内部治理关系的整体概念模型。本研究通过大样本数据,利用阶层式回归和分组回归等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实证结果表明,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分别对研发投入有负向和正向的影响;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都有正向影响;CEO权力对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对市场绩效没有显著影响;高管团队背景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都有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在高管团队背景与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在CEO权力与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关系中不存在中介作用;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影响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财务绩效以及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市场绩效过程中有调节作用。关键词: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企业绩效;内部治理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AbstractShenzhenStockExchangemarketsetupthe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board(SEMs)andGrowthEnterprisesMarket(GEM)in2004and2009.ItProvidedanewfinancingchannelsanddevelopmentplatformforsmallandmediumbusinessenterprises.But,Post-marketingmeansgreaterbusinessriskandhighermanagementrequirementsforthesmallandmediumbusinessenterprises.HowshouldthesmallandmediumbusinessenterpriseallocatecorporateinternalPowerreasonable,buildtheseniormanagementteam,perfecttheinternalgovernanceandsetresearchanddevelopmentstrategyinthefiercemarketcompetition,forensuring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hasalwaysbethefocusofindustryandacademia.Inthispaper,wechoosetheinformationtechnologycompanieslistedonSEMsandGEMasourobjectthencombinetheFinkelstein’sPowermodel,UpperEchelonsTheoryandagencytheorytogethertoexaminethemechanismofCEOPowerandthetopmanagementteam’sbackgroundinfluenceonenterpriseperformance.Throughstudingandcombingthepreviousscholars’literature,weaddedtheR&Dinvestmentasmediationvariable,andtheenterprisegovernanceasmoderationvariabletoestablishawholeconceptualmodeofCEOPower,TopManagementTeamBackground,R&Dinvestment,EnterprisePerformanceandEnterpriseGovernance.ThisresearchistakingunderHierarchicalMultipleRegressionandGroupRegressionthroughtheuseoflargesamplesurveydata.Theempiricalresearchshowsresults:CEOPowerandTopManagementTeamBackgroundseparatelyhavenegativeandpositiveeffectonR&Dinvestment;theR&Dinvestmenthaspositiveeffectonbothfinancialperformanceandmarketperformance;TopManagementTeamBackgroundhaspositiveeffectsonbothfinancialperformanceandmarketperformance;theR&DinvestmenthaspartialintermediaryeffectontherelationbetweenTopManagementTeamBackgroundandfinancialperformanceandmarketperformance,andhasnoeffectontherelationbetweenCEOPowerandfinancialperformanceandmarketperformance;enterprisegovernancehasadjustingeffectonCEOPowerandTopManagementTeamaffectingR&Dinvestment,R&Dinvestmentaffectingfinancialperformanceandmarketperformance,CEOPowerandTopManagementTeam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ackgroundaffectingfinancialperformanceandTopManagementTeamBackgroundaffectingmarketperformance.KeyWords:CEOPower;TopManagementTeamBackground;R&DInvestment;EnterprisePerformance;EnterpriseGovernance.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目录第1章绪论·····························································································11.1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1选题背景···············································································11.1.2研究目标···············································································31.1.3研究意义···············································································4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51.2.1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研发投入的影响··································51.2.2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51.2.3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61.2.4内部治理对研发投入的影响·······················································61.2.5内部治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81.2.6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91.3研究内容·······················································································101.4研究方法·······················································································111.5论文的创新点·················································································14第2章相关概念辨析·················································································152.1创业企业CEO权力的界定及特征························································152.1.1创业企业CEO权力的界定·······················································152.1.2创业企业CEO权力的特征·······················································152.2创业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的界定及同质性与异质性····································162.2.1创业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的界定···················································162.2.2创业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的同质性与异质性····································172.3创业企业研发活动的界定及研发投入的衡量··········································182.3.1创业企业研发活动的界定及特征················································182.3.2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衡量·························································192.4创业企业绩效的界定和评价及内容划分················································192.4.1企业绩效的界定和评价····························································192.4.2财务绩效与市场绩效·······························································20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5创业企业内部治理的界定及维度划分···················································212.5.1创业企业内部治理的界定·························································212.5.2创业企业内部治理的维度划分···················································222.6本章小结·······················································································23第3章理论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提出····························································243.1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243.1.1CEO权力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243.1.2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243.2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263.2.1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263.2.2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273.3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273.3.1CEO权力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273.3.2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283.4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293.5内部治理的调节作用········································································303.5.1内部治理对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303.5.2内部治理对研发投入影响创业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323.5.3内部治理对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创业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333.6概念模型的提出··············································································343.7本章小结·······················································································35第4章研究设计······················································································364.1变量测量·······················································································364.1.1创业企业CEO权力的测量·······················································364.1.2创业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的测量···················································374.1.3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测量·························································384.1.4创业企业绩效的测量·······························································394.1.5创业企业内部治理的测量·························································404.1.6控制变量的测量·····································································414.2数据搜集和描述性统计·····································································42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4.2.1数据搜集··············································································424.2.2描述性统计···········································································444.3本章小结·······················································································49第5章实证研究······················································································505.1变量关系假设检验与分析··································································505.1.1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与创业企业研发投入······························505.1.2研发投入与创业企业绩效·························································515.1.3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与创业企业绩效····································525.2中介变量的假设检验与分析·······························································545.3调节变量的假设检验与分析·······························································565.3.1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研发投入中的调节作用····565.3.2内部治理在研发投入影响创业企业绩效中的调节作用·····················585.3.3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企业绩效中的调节作用····605.4基于假设检验结果的研究讨论····························································625.5管理启示·······················································································685.6本章小结·······················································································71结论····································································································72参考文献·································································································7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86致谢····································································································8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选题背景深圳证劵交易所分别于2004年和2009年设立了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为中小型创业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发展平台。近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上市后意味着更大的经营风险和更高的管理要求,创新和发展是企业必须面对的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该如何合理的分配内部权力,构建高管团队,完善内部治理以及制定研发战略,以求得生存并获得成长一直[1][2]都是实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早期的学者Fujita(1997),Nakahara(1997)在研究中提出创新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这一观点已成为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共识。首先,在CEO权力研究方面,学者普遍认为权力是CEO个人意愿得到实施的保证,[3]Finkelstein(1992)将权力分解为组织权力、专家权力、所有者权力和声誉权力四个方面进行描述和测量,具体包括CEO的兼职状态、任期、持股、薪酬和职称等指标。后期的学者依据该模型和“权力—决策制定和实施—绩效”的研发范式对于CEO权力展开了研究,但由于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所处行业和市场环境的不同,关于[4]CEO权力和研发投入以及企业绩效的关系无法得出一致的结论。例如刘运国(2007)[5][6]和Kor(2006)分别提出CEO权力正向和负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权小锋(2010)[7]和白重恩(2005)的实证结果分别表明CEO权力对企业绩效会产生正向和负向的影响。但现有研究普遍认为CEO权力越大,企业绩效波动越大,研发投入等决策制定越容易[8][9]极端化(Adams,2005;Cheng,2008)。在高管团队背景研究方面,对于个体和团队的研究由于存在难以定量分析的问题,所以在以往的研究中一直是个难点。最初,学[10]者Hambrick和Mason(1984)在对以往有关公司高管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阶管理理论,认为高管是有限理性人,其决策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并将高管个人特征,决策制定和企业绩效进行整合分析。之后,大量的学者对高管或管理团[11]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研发投入,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如韦小柯,2006)。在高管年龄,学历等人口特征同质性研究方面学者的意见较为统一,比如Bantel和[12]Jackson(1989)等学者提出高管学历水平对研发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认为高学历1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高管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社会视野和信息交流网络,有利于制定更完善的决策。[13]Wiersema和Bantel(1992)等学者认为与年轻高管相比,年长的高管其规避风险的意愿越强,企业创新投入,多元化经营等方面的战略选择趋于保守。同时上述学者的实证结果还表明高学历和年轻的高管所拥有的丰富社会资本,进取精神以及对感受新事物的敏感性能帮助企业更好的抢占市场机会,正向提升企业绩效。学者们在年龄,学历,职[14]能背景等高管团队构成异质性研究方面的结论存在两个相反的观点:Simons(1995)等学者基于信息决策理论,提出异质性高的团队拥有更多的信息来源,有利于团队成员[15]之间的优劣互补,提高决策水平,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和绩效,孙法海(2006)[16]对沪深信息技术类和纺织类上市公司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观点;Haleblian(1993)等学者基于社会类化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异质性高的团队由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不同,会加大沟通难度,容易形成小团体,降低团队凝聚力和决策效率,负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和绩效。此外,很多学者发表了关于研发投入(RD投资)影响企业绩效方面的文献,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上市公司,中小民营企业,国有大型企业。其中国有大型企业由于中国特有的市场环境和管理体制,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创新积极性低,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小等观点以得到学者的广泛认可。上市公司由于其数据易获取,对资本市场影响大等特点而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以往学者所做的关于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普遍体现了研发投入的积极作用,所以后来的学者更关注两者之间的滞[17]后性关系,部分学者发现不存在滞后性(程宏伟,2006),部分学者则发现存在1—2[18][19][20]年的滞后期(罗婷,2009;孔庆景,2010),赵心刚(2012)的研究结果则表明了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四年内有显著的累积效应。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学者认识到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如何转化为企业绩效都要基于具体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21][22]所以如黄越(2011),Chuang(2003)等学者引入了股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等内部治理方面的变量作为调节变量开展研究。关于企业内部治理,学者Berle和Means(1932)在其他们的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最早提出了所[23]有权分散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观点,在此基础上,Jensen和Meckling(1974)提出了代理理论,分析了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在目标不一致时所出现的代理冲突,强调信息不对称性和个人欲望对企业经营策略制定以及企业绩效的影响,后续的学者如Ang[24]等(2000)在他们的实证研究中证明了企业外部股权比例与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之后,2 第1章绪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股权结构越来越集中,部分学者提出了不同于Jensen和[25]~[26]Meckling的结论,Shleifer和Vishny(1986,1997)通过实证表明当出现外部大股东时,大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力度加大,有利于降低代理冲突并加强CEO和高管团队对研发投入和绩效的影响,并强调通过法律途径设计治理机制,完善对管理者、员工、董事会的监督和激励制度,我国于1994年施行的《公司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并通过后续的修订进一步完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范围的扩大,LaPorta[27](1999)在支持外部大股东降低代理冲突作用的同时又提出:集中型的股权结构有时会导致企业市场流动性降低,大股东过度监督,承担风险过大,增加股东之间冲突和降[28]低企业财务绩效。ShortS和KeaseyK(1999)通过对英国公司的实证研究得出股权集中度所处区间会调节CEO和其他高管持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述学者们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索了从CEO和高管团队到研发战略选择再到企业绩效的关系路径,共同揭示了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企业绩效以及内部治理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但没有对五者之间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到底合理的权力分配和高管团队组成能不能直接转化成企业绩效,还是需要通过中介过程才能转换成企业绩效?另外,权力分配和高管团队组成本身就具有代理问题的特征,大量学者发现不同水平的内部治理对企业研发投入和绩效都产生了显著不同的影响。那么企业内部治理在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中究竟又扮演什么角色?据此,本研究围绕这些问题,从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出发,致力于构建研发投入中介作用和内部治理调节作用模型,探索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力图解释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机制和作用途径,以弥补现有文献的空白。1.1.2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成三点,具体如下:1、构建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打开权力分配,高管团队组成到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作用的黑箱。2、将研发投入作为中介变量,研究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基于实证研究探索研发投入在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到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作用过程中是否具有中介作用。3、在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影响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中介作用模型中引入内部治理作为调节变量,基于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治理对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3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投入、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1.1.3研究意义本研究选取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企业财务绩效、市场绩效以及内部治理为研究内容,是对代理理论和高阶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补充。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指导意义。1、本研究将为从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到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从企业经营的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看,首先是企业构建高管团队,完成权力分配,然后制定研发战略,最终实施研发战略获得绩效。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是先作用于研发投入从而影响企业绩效。本研究有助于更好的解释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和企业财务绩效以及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另外,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内部治理的影响,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还受到内部治理的调节,因此将内部治理引入模型更符合实际。研究结果能够清晰的展示出内部治理情境下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不仅便于理解,更具有说服力。2、本研究能够丰富代理理论和高阶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内部治理、研发投入和企业财务绩效以及市场绩效两两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很多,并得出了不同的显著性相关结论。企业从战略制定选择,实施到绩效获得是个连续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作用的结果,单纯研究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出发,以研发投入为中介变量,同时还以内部治理为调节变量构建解释模型,基于实证研究深入分析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到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作用途径,将影响机制展现出来,打开从管理结构到绩效的黑箱。这将进一步深化和补充代理理论和高阶管理理论。3、本研究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实践。研发投入不同的中介作用明确了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的的作用机制,研发投入能比会计指标所体现的财务绩效更早的反映出企业决策的问题,便于管理者及时做出反应。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内部治理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决策制定方面受到更大的影响,不同的内部治理对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产生不同的影响,研发投入应该与企业现行的内部治理机制相适应。将企业绩效的研究分为产品市场中获得的短期财务绩效和资本市场中获得的长期市场绩效,对企业制定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研究结论对企业完善4 第1章绪论内部治理机制、权力分配、高管团队结构和提升企业绩效的管理实践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1.2.1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研发投入的影响[29]周建(2013)以2007年—2009年深、沪两市的A股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董事会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关系时发现CEO权力不仅对研发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0]且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Chen(2014)以台湾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也做了类似研究,同样表明了CEO权力的负向调节作用,但他同时指出当权力大的CEO在场时,董事会将提供有价值的战略建议和投入更多的努力来支持研发投入。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管团队背景与研发投入影响的理论基础大多来自Hambrick和[10]Mason(1984)的高阶管理理论,认为高管是有限理性人,其决策会受到自身经验和价值观的影响,随后学者从不同方面对高管团队和研发投入的关系进行研究,综合起来看,已有文献主要包括CEO(或高管团队)人口特征指标平均水平,比重构成两个研究方面,异质性更多用来研究高管团队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以上两个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结论基本相同。如学者普遍认为CEO(或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和平均任期负向影响研发投[13]入;平均学历、薪酬和股权激励正向影响研发投入(Wiersema和Bantel,1992,Bantel[12][31][32]和Jackson,1989,Firikelstein和Hambrick,1996,陈胜蓝,2011),他们认为年龄大和长期在任的高管趋向于保守,并不急于通过一些成果来证明自己,与年轻、新加入的高管相比更加强调稳定和效率;关于高管团队专业背景等方面的组成结构,学者普遍认为高管团队中具有理工科技术专业背景和研发职能背景的高管成员比重越高,企业[33][34]越倾向于加大研发投入(Hambrick和D’aveni,1992,朱焱,2013)。1.2.2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往学者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论不外乎是否有影响,正向还是负向,时滞性等方面,这些结论往往由于行业和市场等方面的环境不同而不具有普适性,相比较之下现在的学者更关心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过程,即[35]调解变量的存在及其影响。Hall和Qriani(2006)在对欧洲五国制造业企业的研究中,以研发费用存量为解释变量,托宾Q值为被解释变量,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在两者之间[36]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在法国和意大利企业中调节效用尤为显著。Chang(2008)在5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台湾1988年—2001年间披露研发投入的企业的研究中发现股权集中度、内部持股比[37]例以及两职分离在两者间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张其秀(2012)以2007年以后披露研发投入信息的国有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托宾Q和销售净利润率(ROS)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实证提出股权集中、股权制衡分别显著负向和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关[38]系。舒谦和陈治亚(2014)同样以ROS为被解释变量,并在对2388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前三大)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影响。[39]Yeh和Shu(2012)以116家上市公司公布的229个增加研发投入计划为样本,以累积超长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实证结论表明董事会规模负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面对国际化的大趋势,学者拓宽了研究思路,企业绩效不在局限于本身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40]如学者Yi(2013)研究2005年—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后发现外资持股在研发投入[41]到出口绩效的过程中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Lai(2010)在对340家台湾机械类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对于合资企业来说,公司之间的股权结构并不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之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同时描述性统计显示在样本企业中,大部分中小企业倾向采取灵活和分散的股权结构,从侧面反映了股权集中不利于研发投入产生绩效。1.2.3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42]Jiraporn和Chintrakarn(2012)认为强大的CEO权力会加剧代理成本,因而不利于企业绩效,尤其当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时,CEO权力的负面影响会更加显著。[43]Kim和Lu(2011)基于外部治理的视角提出,当外部治理较弱时,CEO权力与企业绩[44]效为U型关系。谭庆美(2014)在对我国主板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发现CEO权力不仅正向影响企业市场绩效,还受到股权制衡的正向调节。上述几位学者以及与他们观点类似的学者虽然结论不尽相同,但他们普遍认为CEO权力越大,企业绩效的波动性越大。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高管团队背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关于异质性方面的研[45]究,如Buyl(2011)认为高管团队背景异质性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国内学者王雪[46]莉(2013)则认为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异质性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尤其对短期绩效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不同类型的高管对企业不同方面绩效的影响有显著的[47]差异性。另外有部分学者如Cannella(2008)等认为高管团队背景异质性与企业绩效无显著关系。1.2.4内部治理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内部治理方面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结论主要包括股权比例如股权集6 第1章绪论中度、股权制衡以及股权性质(如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内部治理中董事会和监事会两方面的的影响作用研究与有关高管团队背景的研究方法类似,大多基于董事和监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或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从两个相反的方面反应了总股本在股东中的分布状态,分别体现了股东权力的集中程度和相互间的制衡程度。关于两者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不同学者[48][49]的结论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外部分学者如Faccio(2011),Liu和Wei(2014),罗正英[50](2014)的研究结论支持Jensen和Meckling的分散股权理论,认为股权集中会加剧[51]代理冲突,不利于企业做出积极研发投入。还有一部分学者如Auvray(2012),Lee[52][53](2012),陈爽英(2012)的研究结论支持Shleifer和Vishny的控股结构理论,认为股权集中有利于加强监督并降低代理成本,利于企业做出积极的研发投入。关于股权制[54]衡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的意见较为统一,Hernández–Lara(2014),罗正英[50][55](2014)等学者在实证中提出了股权制衡正向影响研发投入。正如任海云(2010)的观点,即使在股权集中正向影响研发投入的情况下,一定的股权制衡也是很必要的,[56]一股独大不利于长期的研发投入。其他学者的重要实证结果主要有:刘胜强(2010)[57]提出股权集中度和研发投入呈U型关系;冯根福(2008)则认为两者呈倒U型关系;[58]文芳(2008)发现1996年—2006年内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投入呈类似[59]于“N”的三次曲线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者如Czarnitzki(2004)对德国[60]2500家制造业企业的研究和张宗益(2007)对2006年沪深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横截面样本数据的研究中都发现股权集中度和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不显著。股权性质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分为机构投资者、国有、私有以及外资四类进行研究。机构投资者常被学者视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的内部治理,关于机构投资者的影[61]响,Tribo(2012)在对154家化工,装备制造等多个研发密集型行业企业的研究中[62]发现机构投资者负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Olivier(2013)在对324家欧洲企业的研究中提出机构投资者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与上述两位学者观点和结论类似的学者分别代表了机构投资者是短视投资者和积极投资者两种观点。近年来随着我国投资机构的发展[55]和资本市场的规范化,部分国内学者如任海云(2010)等发现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为积[38]极投资者。舒谦和陈治亚(2014)等则在研究中发现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不仅是积极投资者,还能加强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能动的投资者。国内外学者关于国有和[63]私有控股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结论相对较为统一,如Liddle(1997)在对私有化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中发现私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拥有更强烈的创新意愿和效率,Madden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4](1999)通过对美国74家能源企业的研究也证明了私人经营对加强创新的正向作用,[65]Margolis(1999)在研究能源技术的研发现状时发现,在研发投入和专利、整体绩效高度相关的能源行业,美国能源部门的研发强度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低的原因在于,政府投入所产出的专利往往会带有所有权模糊的问题,降低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这一现象再[66]一次证明了私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倾向于创新并有更高效率。Lin(2014)在对791家私营制造业企业的研究中发现政治资本在企业创新活动中起到重要但是负面的作用。国内学者基于中国特有的市场环境和政治体制,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陈晓[67]红(2012)在对非金融类中小企业的研究中发现国有持股比例不利于企业的多余资源[68]流向研发投资活动,成力为(2012)对比国有和私有企业发现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主[69]要来源于财政支持,缺乏内生激励和资金来源,张西征(2013)从国企特殊的代理问题角度提出私人持股具有较强的公司治理效应,国有持股导致产权不清,而研发活动存在投资大、周期长和不确定性强的特点以及国有企业CEO任期的不稳定将导致CEO的短视行为,缺乏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由此可见,私人持股比国有持股企业具有更高的研发积极性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共识。由于全球化的加速,跨国企业和合资企业[70]越来越多,外资对于研发投入的影响逐渐成为热点,Love(1996)在对苏格兰企业的[71]研究中发现外资会带动企业的创新,Choi(2011)在对548家中国企业的研究中发现研[72]发投入和专利注册数量受到外资的强烈影响,Athreye(2014)在对Fiat公司在巴西、土耳其和印度三个国家子公司的境外研发案例的研究中发现仅有一家巴西的子公司在进行研发活动,主要原因在于母公司对该巴西子公司的投入增强。然而国内学者阎海峰[73](2010)在中国95家合资企业的研究中发现,外方控股的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效率最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外方只是将中国市场看做低成本的产业链末端,中方将逐渐丧失[74]创新能力,李武威(2012)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西藏)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外资研发对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呈[75][76]现“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正如Fontagné(2013)和祝影(2013)的观点,外资对研发投入和绩效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还需考虑当地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环境。1.2.5内部治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77]早期的学者Capon(1990)曾对国外关于内部治理和企业绩效的320篇基于不同角度的文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和不显著相关的文献数量分别为107篇,174篇和39篇。可见与内部治理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类似,绝大[78]部分学者都认为两者之间有影响,只是方向不同。Gorton和Schmid(2000)发现在德国8 第1章绪论的大型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度与企业财务绩效ROE和市场绩效MTB都有显著的正向影[79]响。张俭(2013)以深市主板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提出第一大股东持股[80]比例在一定区间内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冯延超(2010)对比2006年—2008年间高技术行业和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以托宾Q值和资产净现金流量为绩效指标,发现相比于传统行业,高技术行业中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绩效越低。在股权制衡研究方面学者结论[79]较为统一,普遍认为较低的股权制衡不利于企业绩效,如张俭(2013),Bennedsen[81]和Wolfenzon(2000)认为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几个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降低公司股东间的“隧道效应”,使现金流分布更合理,从而提升企[82]业绩效。股权性质方面,Zeitun和Tian(2007)研究了约旦59个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国家持股与企业资产收益率呈显著负相关。Gorton和[78]Schmid(2000)在研究德国上市公司时发现银行持股有利于提高市场绩效MTB。由于中国市场和体制的特殊性,因此以中国企业为研究样本的结论对本研究来说更有借鉴意义,[83]张晗(2012)对比176家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发现国有企业的绩效提升更多依赖知识转化,而非国有企业的绩效提升更多依赖知识创新,这也和上文所述的国有控股不利于研[84]发投入的说法类似。Kang和Kim(2012)对1994年—2002年间沪市和深市6588非财经类公司的观测值研究后提出国有企业的市场价值受到政府的控制,国有企业中的私人持股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并提升企业绩效,股权制衡会显著降低大股东剥削小股东的动机和能力。1.2.6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0]自学者Finkelstein(1992)3,Hambrick和Mason(1984),Jensen和Meckling[23](1974)分别提出权力模型,高阶管理理论和代理理论之后,国内外学者对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企业绩效以及公司治理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1、从上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以往学者关于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和内部治理的研究,主要偏向于某一维度的影响作用,针对整体的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和内部治理的测度以及影响作用研究较少。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维度划分再综合评价,然后进行权力、背景和内部治理的整体影响机制研究更有价值。2、尽管已有很多的学者对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且基于不同的研究样本得出了不同的显著性结论,但是还没有打开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作用与绩效机制的黑箱,其具体作用机制仍然处于模糊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阶段。3、CEO和高管团队在决策制定并实施,以及所投入的研发资源在进行配置并最终转化为绩效的过程中,都处于企业具体的内部治理情景下,然而当前考虑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会随着内部治理水平的不同而变化的研究较少,在研究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中介作用模型中考虑内部治理调节作用的研究更少,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到绩效作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1.3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按照“基础理论—模型构建—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思路展开研究,从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出发,以深圳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的CEO权力(POWER)、高管团队(TopManagementTeam,简称TMT)背景、研发(ResearchandDevelopment,简称RD)投入、企业绩效(EnterprisePerformance,简称EP)和内部治理(EnterpriseGovernance,简称EG)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内部治理情境下,从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到企业研发投入,再到企业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市场绩效的影响关系和作用路径。第一部分,相关理论的回顾[10][23]自Hambrick和Mason(1984),Jensen和Meckling(1974)分别提出高阶管理理论与代理理论以来,大量的研究都证明了公司高管和公司治理对企业战略选择、绩效存在显著影响,从企业经营的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看,首先是企业构建高管团队,完成权力分配,然后制定研发战略,最终实施研发战略获得绩效。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是先作用于研发投入从而影响企业绩效,而内部治理在制定选择研发投入战略和实施过程中都起到影响,可见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内部治理、研发投入以及企业绩效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本研究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出发,研究两者对研发投入、财务绩效以及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采用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本部分首先对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概念进行辨识界定,梳理出四个构念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内部治理的影响作用提出假设,建立理论模型。第二部分,研发投入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到企业绩效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企业内部权力的分配和高管团队的组成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与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绩效高度相关。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需要制定必要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这些不仅受到具体企业规模、发展现状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管理者思维方式、10 第1章绪论认知模式和个人经验的影响,最后的实施还需权力的保证。正如Datta和Rajagopalan[85](1998)的观点,CEO薪酬、持股水平以及兼任状态等因素会影响CEO对是追求短期绩效和个人业绩还是企业的长远发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研发投入。且企业制定研发投入计划往往在获得绩效之前,所以可见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是先作用于研发投入继而影响企业绩效的,本部分基于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企业绩效这样的作用方式提出假设建立模型,通过大样本数据进行检验。第三部分,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绩效的全过程有调节作用在研发投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内部治理的影响。首先,权力大且创新意愿强的CEO和高管团队未必能制定积极的研发投入计划,积极的研发投入计划也[86]未必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研发活动中的代理问题不容忽视,Baysinger(1991)[87]发现董事会和股权结构显著影响经理人的研发投入决策,Lee和O’Neil(2003)研究了股权结构对管理工作的影响后,认为股权结构是公司研发投资决策的重要驱动力。其次,即使制定了积极的研发投入计划,研发活动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企业投入较高的研发费用不一定会显著提升企业绩效,有时甚至会带来负向影响(KafourosM,BuekleyP,[88]SharpJA,ChengQW,2008)。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键在于它被如何配置,[89][90]其中可能有无效的配置和利用(Hittetal,1991)。Jensen(1993)在研究中揭示很多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并没有产生实际绩效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较弱。根据Jensen和[23]Meckling(1974)的代理理论,经理人与所有者目标不一致,经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91]都会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使用效果。KrollM,WrightP和ElenkovD(2002)认为通过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能降低研发活动中的代理成本,确保和加强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可见,在从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到研发投入,再到企业绩效的整个过程中,内部治理都会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本部分根据内部治理这样的作用机制提出假设并构建模型,通过大样本数据予以检验。第四部分,实证结果讨论本部分对第二和第三部分的的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结合研究结论和研究样本的具体情况展开讨论,同时总结出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以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1.4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案共设置了四个主要步骤。11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步,前期资料准备本研究主要分析权力模型、高阶管理理论以及代理理论等重要学术领域的相关思想,结合对以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企业绩效以及内部治理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学习分析,从多个角度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为研究模型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基于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梳理,提炼出本研究所期望解决的基本问题并对研究方法和概念模型进行初步构思。资料收集方法包括查阅现有学术期刊、相关著作和网络资源,同时也包括对信息技术类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以及相关领域内学者和专家的访谈。通过访谈征求学者专家对构思的意见,有针对性进行调整,为后续的指标体系设计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二步,通过文献研究构建理论命题,并收集数据。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经典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对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本研究的研究框架并提出相关假设。然后选定研究对象,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确定相关变量的维度划分和测量指标,通过对学者和企业家访谈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本研究的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国泰安(CSMAR)和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CCER)等权威数据库下载指标测度值,对于数据库缺失的部分通过查阅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和权威财经网站及相关网络资源进行完善。第三步,理论假设的大样本回归检验本研究主要使用大样本统计研究来验证理论假设。运用SPSS22.0软件对第二步搜集来的大样本数据进行阶层式回归分析和分组回归分析。在中介作用分析方面,参照[92]Baron和Kenny(1986)的三步法检验研发投入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企业[93]绩效的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在调节作用分析方面,Sharm(1981)建立了一个直[94]观的调节变量识别程序,后期学者Villa(2003)对其进行了补充,重点强调了识别前的理论假设。本研究即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对内部治理在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第四步,总结讨论以及相关政策建议的提出本研究的第四步将对假设检验结果进行总结梳理,对于与假设分析结论不同的结果,以及所体现的问题,结合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样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展开重点讨论,保证最终结论提出的结构性与逻辑性。最后,依据研究结论对我国信息技术类中小型创业企业在合理化权力分配、高管团队结构和完善内部治理方面给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同时对本研究所做的创新性工作,以及基于所体现的局限性和对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展望12 第1章绪论进行总结。技术路线框架图如图1.2所示: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流程和创新点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相关概念辨研发投入识和假设提出企业绩效内部治理内部治理情境下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的理论模型内部治理情境下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和研发投入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的研究方法·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理论回顾和概念辨识·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数据搜集和实证研究·内部治理的调节作用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内部治理、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变量测量样本的描述性统计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内部治理、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阶层式回归模型中介变量假设检验调节变量假设检验分组回归模型研究讨论与展望图1.2技术路线框架图13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论文的创新点1、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的整体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创新性的将其应用到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模型中,探索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同时将企业绩效划分为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市场绩效,是分析过程更全面。2、本研究围绕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与研发投入以及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提出了十个关于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以及企业绩效(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之间关系的假设,将研发投入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内部治理情境下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模型,试图打开从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到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的黑箱。最后,通过深圳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的大样本数据进行模型检验,验证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3、本研究在验证研发投入中介作用的基础上,引入内部治理作为调节变量构建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企业绩效和内部治理关系的整体概念模型,利用深圳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的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验证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作用于研发投入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途径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机制。14 第2章相关概念辨析第2章相关概念辨析2.1创业企业CEO权力的界定及特征2.1.1创业企业CEO权力的界定CEO(首席执行官)最早来自于美国公司的治理结构中,是一个企业日常运营中的最高行政长官,可以理解为企业领导人与职业经理人两种身份的合一。由于中国引入CEO体制较晚(约在20世纪90年代的部分网络公司中最早引入),因此在职位名称和具体职责范围的界定上与国际大型企业略有不同,尤其是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因此本研究中的CEO也包括研究对象中的总经理和总裁。[]Finkelstein(1992)3将CEO权力划分为组织权力、所有者权力、声誉权力和专家权[95]力四个维度。Pfeffer(1997)提出“CEO权力是为了证明影响和控制,进行压制反抗的活动”,他认为权力大的CEO是那些尽管有来自其他经理的反对,但仍然能够持续影[8]响关键决策的人。Adamas(2005)提出CEO权力主要来源于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两方面:正式权力影响决策的制定,多与CEO的职位相关,如是否兼任董事长、是否公司的创始人;非正式权力则更多地来自于个人的影响力,如CEO的教育背景、工作[96]经验等。国内学者权小锋(2010)将CEO权力看作CEO保障自身意愿得到执行的能力,且CEO权力体现在CEO与董事会的职能重合和平行任命,以及与股东控制权相互对抗上。综合以上各种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界对CEO权力的分析和界定主要包括如下两个关键点:一是关于CEO权力的来源;二是CEO权力的作用。首先CEO权力来自于企业内部关于CEO自身职权的限定,CEO对他人的影响力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对CEO权力的约束;其次,CEO的权力主要用于控制决策制定和保证决策实施。因此本研究认为CEO权力是指CEO利用自身职权和个人影响力处理企业内部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决策制定和保障实施的能力。2.1.2创业企业CEO权力的特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本研究总结出CEO权力具有复杂性、强制性和相对性三个主要特征。[]1、复杂性特征。Finkelstein(1992)3将CEO权力划分为组织权力、所有者权力、声15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誉权力以及专家权力四个维度。他的权力模型说明了CEO权力并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获取或测度的构念,需要从CEO的职位状态、股权比例、个人声誉以及专业权威等多个方面加以评价。在上文对CEO权力进行界定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不同学者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对CEO权力进行描述,并且在实证研究中,与CEO权力,尤其是声誉权力,专家权力等非正式权力相关的指标如个人履历、专业权威、社会资本等都存在无法量化考察的问题,学术界也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于大部分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并无法保证权力的限定和使用都原原本本的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来进行,个人影响力等非正式权力在企业实际运作中往往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其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在实证研究中,CEO权力的测度和CEO权力与企业研发投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复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2、强制性特征。基于CEO权力的复杂性特点和声誉权力、专家权力存在难以量化评价的问题,关于创业企业CEO权力的研究必须以CEO职位本身的职务权力为基础,职务权力具有鲜明的强制性特征,是一种法定的权力,在法定范围内是无法被剥夺的。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CEO(总经理、总裁)和董事长两职兼任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企业中由CEO职务带来的权力强制性特征更加明显。3、相对性特征。在创业企业运作的现实层面上,CEO权力往往是相对的,一方面,CEO和董事会的职能重合以及两者的平行任命,往往会造成CEO拥有凌驾于董事会的契约拟定权;另一方面,“一股独大”现象在中小型创业企业中普遍存在,这会导致CEO契约执行权脱离股东的控制。因此CEO权力的大小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和控制效果往往受到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调节。2.2创业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的界定及同质性与异质性2.2.1创业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的界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对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型企业来说,优秀的高管是企[97]业最为宝贵的资源。Penrose(1959)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提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竞[98]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是所掌握的资源,Prahalad和Hamel(1990)则基于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企业所掌握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是制定与执行决策的基础。在资源基础观和核心能力观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高管所掌握的资源和他的背景特征是密切相关的,例如,高学历的高管可能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社会视野和信息交流网络,更容易获取优质的外部资源,高学历的高管素质较低学历的高管也可能会更高,其管理方式与经营理念可能也16 第2章相关概念辨析更科学,这些都可能促进拥有高学历水平高管团队的企业达到更高的绩效水平,Bantel[12][45]和Jackson(1989),Buyl(2011)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均证实了上述观点。中小型创业企业若想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高管团队整体的智慧和能力,仅凭一个人的能力无法实现企业的良好经营和管理。学者Hambrick[10]和Mason(1984)在对以往有关社会学研究中“人口特征”视角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高阶管理理论,将研究重点从CEO或某个高管转移到整个高管团队,并认为高管是有限理性人,其决策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并将高管个人特征,战略选择和企业绩效进行整合分析。之后,大量的学者对管理团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战略决策,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并基于同质性和异质性两个不同的管理团队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以及不同的研究对象,得出了各自的结论和解释。本研究中采用Hambrick和Mason提出的高管团队背景的界定,即高管团队背景是高管团队在面对复杂的决策环境时,所体现的价值观和认知模式,它们可以分解为高管团队的年龄、性别、学历、专业、职能背景等。这样界定和分解的好处在于将抽象的高管团队价值观和认知模式转换为具体的,可测度的高管团队人口统计学特征,提高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2.2创业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的同质性与异质性为了能够量化测度高管团队背景,绝大多数学者都依据Hambrick和Mason提出的高阶管理理论,使用高管团队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同质性或异质性来描述高管团队背景。高管团队背景的同质性指高管团队成员在价值观和认知模式方面的相似性。Hambrick和Mason认为同质性高的高管团队能进行更好的内部沟通。因为同质性越高,说明团队成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工作经验等方面相近,更容易产生归属感和集体凝聚力。在常规情况下,同质性高的高管团队能使团队成员间的沟通更加快捷和便利,并因此而促进企业做出积极的投资决策和提升企业绩效。但这极容易导致团队整体思维的趋同,缺乏创新性,造成遗漏市场机会,对问题不敏感等问题的产生。相对的,高管团队背景的异质性指高管团队成员在价值观和认知模式方面的差异性,异质性高的高管团队可能在内部沟通和合作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阻碍,增加整个团队在决策选择时达成一致的难度,但高管团队异质性也有可能导致部分战略决策者更具有创造力和提高适应性,尤其是面临特殊情况时,如市场环境剧变、技术变革以及CEO变更等,异质性高的团[14]队在战略定位和决策制定方面可能体现更高的灵活性。例如学者Simons(1995)和孙法[15]海(2006)依据信息决策理论和各自的实证结果提出异质性高的团队拥有更多的信息1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来源,有利于高管成员之间的优劣互补,提高决策水平,正向影响企业绩效;[16]Haleblian(1993)则依据社会类化理论和实证结果表明异质性高的团队会形成小团体,降低团队凝聚力和决策效率,负面影响企业绩效。因此,不能简单笼统的去定义同质性与异质性对高管团队和企业绩效影响的利弊,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且同质性和异质性指标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同质性易受到极端值影响,异质性则无法准确的体现高管团队整体水平,如全由本科学历和全由博士学历组成的两个高管团队,在异质性方面是相同的。王雪莉[46](2013)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同质且高水平的学历和技术背景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和绩效,而职能背景的异质性则不利于企业绩效,且不同的职能背景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有时也会引入相对数指标来补充描述,如高管团队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比例。2.3创业企业研发活动的界定及研发投入的衡量2.3.1创业企业研发活动的界定及特征研发是“研究与开发”的简称(ResearchandDevelopment,简称R&D),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开发新产品形成差异化优势和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是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而这些都要基于企业的研发活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研发活动分为三大类:第一,基础研究,指为了认识某一现象,而对有关该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开展的研究;第二,应用研究,指为了获得达到特定某一目标所需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第三,试验发展,指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所获得和积累的新知识转变为可以具体实施的计划,比如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工艺和流程。本研究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R&D的定义,将创业企业研发活动定义为:创业企业为提高知识总量和技术水平,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技术去创造和改进产品、工艺以及流程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基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正处于发展初期,以及规模小,资金实力和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的现状,其研发投入主要有三个特征:1、创造性。中小型创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是为了获取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否则研发活动就是失败的,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创造性也是研发活动的本质要求。2、高风险。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公司的实际研发案例可发现,受到资金的限18 第2章相关概念辨析制,企业只能开展有限的研发项目,而在开展的项目中能获得成功并最终转化为绩效的[68]仅是少数。成力为(2012)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仅有10%的企业在开展研发活动,这些企业中又有49.25%的企业的研发活动不稳定。同时,企业自主的研发活动没有契约的约束,这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活动的风险和失败后的财务风险。3、持续性。一方面,现在创业企业的研发活动几乎没有完全的创新,所有的研发活动都是基于以往的基于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继承性;另一方面,研发活动是一个长期持续投入的过程,如果缺少后续投入,不仅会导致研发活动的失败,还会使之前的投入成为沉没成本。因此研发活动对中小型创业企业的资金充足性和风险承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2.3.2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衡量研发投入指在研发过程中资金、人员以及设备等方面的各项投入,是创业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根本保障,也是创业企业研发意愿和实力的体现,而研发活动本身所具有的高风险和持续性特点,以及研发活动对创业企业的重要性,使得研发投入一直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变量。考虑到变量指标的量化和可获取性,学者普遍采用资金投入或人员[20]投入来衡量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赵心刚(2012)则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综合使用了资金和人员两个指标进行研发投入水平的衡量。在使用资金或人员衡量创业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中,不同学者采取了不同的绝对值和[56]相对值指标。如刘胜强(2010)采用研发支出绝对数的自然对数衡量研发投入水平,[99]何庆丰(2009)等学者采用科技活动人员总数和科技活动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的绝[100]对数来衡量研发投入中的直接人力资本投入。Martin(2012)等学者认为研发资金或人员投入的绝对数指标无法避免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使用研发资金投入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作为衡量研发投入的指标,这也是被很多学者普遍采用的一个衡量指标。[101]夏芸(2014)等学者考虑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指标不稳定且易受到业绩操作的影响,采用研发资金投入和总资产的比值作为研发投入强度指标进行衡量。2.4创业企业绩效的界定和评价及内容划分2.4.1企业绩效的界定和评价绩效是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体现,一直都是企业管理和成长领域的重要研究变量,尤其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绩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对企业1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绩效的研究已相对成熟,学者们对绩效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1)Campbell[102](1990)等学者认为绩效是一种行为,会受到系统因素的作用。从过程的角度看,企业的运营过程能有效追踪和把握良好经营结果的实现方式,因而能正确反映企业绩效。[103](2)Kane(1996)等学者认为绩效是一种结果,是组织目标实现程度的体现。从结果的角度看,通过客观数据和标准进行衡量,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绩效的优劣。(3)[104]Brumbrach(1988)等学者认为过程是实现结果的前提,因此企业绩效因由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构成。本研究主要研究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侧重于企业绩效的测量,且必须考虑指标的可测度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因此采用第二种观点,即站在结果导向的角度界定绩效。在本研究中,绩效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取的总成果,反映的是企业治理和研发活动结果,对于上市的创业企业来说,应包括由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绩效和资本市场运作产生的市场绩效。企业绩效是一个复杂的构念,因此产生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单一指标和多重指标,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财务指标和市场指标以及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等。在早期的定量研究中,学者们往往仅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如营业总收入、利润增长率等来衡量绩效,[105]但Hawawini(2003)等学者后来普遍意识到单一的财务指标是不能反映企业相对的经营活动和资本市场运作结果的。因此部分学者采用杜邦公司于1920年建立的杜邦财[106]务分析体系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但正如Huynh(2010)等人的观点,财务指标在对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绩效评价中是不可或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本市场已成为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渠道和企业形象的展示平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活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Tobin于1969年提出了著名的托宾Q值比率,他的Q理论对企业市场价值和投资支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解释。其他相关的评价方式[107]如,Erkki(2002)将财务指标与企业的成本控制、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要素聚集等内[108]部指标结合,提出动态集成绩效评估系统(IPMS)。Zahara(1996)在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综合的客观指标基础上,加入消费者满意度、被访者对投资回报率、股权回报率满意度等主观指标的打分,形成主观和客观指标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和测量的可操作性强,同时为了增强不同样本企业之间的可比性,大部分学者倾向于选择使用相对数表示财务指标和市场指标。2.4.2财务绩效与市场绩效财务绩效是指以会计和价值为基础的绩效,是基于投入与产出方面的具体表现,也[109]是最终经营成果的体现(班博,2008)。常用的财务指标有净利润、投资回报率、20 第2章相关概念辨析资产收益率、销售收入、股票收益率、销售增长率以及销售利润率等。国外学者Spanos[110]和Lioukas(2001)使用企业的销售收入(及其增长率)、净利润(及其增长率)、[111]销售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等指标来测量财务绩效。Hean(2007)选取销售收入增长[112]率、利润以及市场占有率三个指标来测量财务绩效。国内学者张勉(2007)则通过发放问卷,以被调查者对企业利润率、市场推广、销售增长和市场份额的主观评价作为评价财务绩效的指标。[113]本研究中,市场绩效指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运作产生的绩效。Tobin(1969)在其著作《货币信贷与资本》提出了著名的托宾Q值,并定义为企业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的比率。他的Q理论对企业市场价值和投资支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解释,托宾Q值在之后的企业绩效评价和投资融资环境分析方面被广泛的应用。国外学者Lin和[114]Lee(2006)在研究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中采用托宾Q值作为企业长期绩效的指标,与会计指标反映的短期财务绩效形成对比。类似的,国内学者张其秀[37](2012)使用托宾Q值作为衡量企业市场价值的指标,避免资产回报率等短期财务指标受到内部操纵产生偏差的影响。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都是企业绩效的两个不同方面,市场绩效通常是长期的,关注于未来,它能使上市公司更注重当期的投资和经营行为与未来绩效之间的关系,而财务绩效则更多的体现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而且,过度依靠财务评价会使企业只关注短期财务绩效而忽略市场因素,容易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本研究从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两个角度分别探索企业绩效和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以及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2.5创业企业内部治理的界定及维度划分2.5.1创业企业内部治理的界定Berle和Means(1932)在其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最早提出了企业所有[23]权分散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观点,在此基础上,Jensen和Meckling(1974)提出了代理理论,定义委托代理关系为“某人或者某些人(委托人)委托其他人(代理人),并依照委托人的利益开展相关活动,且为代理人授予相关决策权力的契约关系”。但当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CEO或管理团队)由于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性和个人欲望等因素产生代理冲突时,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对投资决策和经营结果就会产生重要[115]影响。Mayer(1987)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提出企业内部治理是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21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下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由企业代表(所有者)和服务于他的投资者所构成的,包括从董事会到执行经理人员和其他高层管理者激励计划的一种组织安排。[116]Hart(1995)从经营决策的角度提出企业内部治理是一个决定初始合约中未进行详尽[117]设定的资产如何分配使用权的决策机制。国内学者张维迎(1996)从制度安排角度提出企业内部治理是指决定企业目标、负责人、控制机制以及风险和收益如何分配的一整套制度性安排。虽然不同学者对企业内部治理定义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但他们表达的含义却大体相同,本研究总结对企业内部治理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企业内部治理来源于现代股份有限公司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2)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一种基于契约的委托代理关系;(3)契约规定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企业公司控制权和盈余分配权的合理配置。由此可见公司治理是对Jensen和Meckling代理理论的逻辑延伸。综合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将企业内部治理定义为:由所有者、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四方组成的,协调和监督公司利益相关各方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内部权力分配和制衡的组织结构,决策机制和制度安排。即总的来说企业内部治理是一种避免代理问题出现和决定如何解决所出现的代理问题的一种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安排,以及规定企业各所有者、利益相关者和管理者之间控制权和索取权如何分配使用的制度安排。合理的企业内部治理能最大化的保障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防止董事会和经营者对股东利益的侵害。2.5.2创业企业内部治理的维度划分随着内部治理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成熟,国内外学者开始将研究重点放在公[118]司内部治理的维度划分上,以进行进一步的应用和实证研究。Hoskisson(2008)认为公司内部治理主要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背景特征和管理者激励三个方面。姜国华[119](2006)在对之前学者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公司内部治理由董事会治理,管理者薪酬激励制度,大股东治理三个方面构成。董事会治理包括董事会组成和规模两个方面,其中董事会组成方面的研究方法与基于高阶管理理论对高管团队背景的研究大体相同,而董事会规模对公司内部治理的影响,尚未得到成熟的理论支持和较为统一的实证结论,这主要因为学者关于在不同市场环境和不同行业中的企业的董事会内生性问[120]题的研究尚未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李维安和邱艾超(2010)等学者在进一步综述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政治制度提出内部治理应包括: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利益相关者治理、经理层治理、监事会治理和信息披露六个维度。22 第2章相关概念辨析本研究认为公司内部治理是代理理论的逻辑延伸,由所有者、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四方组成。以往大部分学者在公司内部治理维度划分中都提到了管理者薪酬激励制度,但结合本研究内容发现管理者薪酬激励制度相关的指标与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两个变量中所涉及的部分指标存在重合或类似的问题。因此结合本研究的内容,并参[120]照李维安和邱艾超(2010)等学者的研究,将公司内部治理划分为: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四个维度。2.6本章小结本章是相关概念辨析章节,主要是针对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企业绩效包括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还有内部治理这六个变量进行概念辨析和描述。其中,CEO权力的概念辨析包括CEO权力的界定和特征描述;高管团队背景的概念辨析包括高管团队背景的界定,并着重讨论高管团队背景的同质性和异质性问题;研发投入的概念辨析中主要包括研发活动的界定和特征,以及不同的研发投入衡量方法;企业绩效从定义与评价、财务绩效与市场绩效两方面展开阐述;而对于内部治理这个变量,则从定义和分析维度两方面展开。本章节清楚的界定了本研究中涉及到的变量的内容及其内涵,为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23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理论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提出3.1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3.1.1CEO权力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23]Jensen和Meckling(1974)在他们的代理理论中提出,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存在利益冲突,尤其当两者目标不一致时冲突将会加剧。作为经营者的CEO要承担很高的雇佣风险,一旦研发投入失败,CEO将要面临严峻的财务困境,甚至威胁其职位,即[121]使成功,也有可能因为任期已满而让利于下一任CEO(Fama等,1983)。在实际经营中,和投资于研发活动相比,CEO们更倾向投资于营销渠道建设等能在短期内快速提高企业营业绩效的项目,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研发活动投资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强以及在短期内无法收到显著效果的特征与中小型创业企业规模较小,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实际情况形成强烈的矛盾。在中小型创业企业中,拥有强大权力的CEO能有效的影响和控制企业的关键决策,[95](Pfeffer,1997)。CEO可通过兼任董事长获得组织权力,通过持有较高股份获得所有者权力,通过自身的履历和连任获得声誉权力,也可通过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和高级职称获得专家权力,以上四个维度的权力都保证了CEO可通过行使自身权力,声誉和影响力来保证企业的决策活动按照自身的意愿进行。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在管理上尚未完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成立时间相对较短且两个板块中的大部分公司上市时间较晚,因此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中,若CEO为创始人且有较大权力时,他们相对更关注公司[122]上市后的生存问题和短期融资,主观上并不愿意承担风险(陈闯,2012);若CEO为“被雇佣的经营者”且有较大权力时,他们相对更关注公司短期的财务绩效和个人收益。因此,对于已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中小型创业企业CEO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限制研发活动,[5]降低研发投入(Kor,2006)。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1:CEO权力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产生负向影响作用。3.1.2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早期的工作经历和资质构成了高管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且独特的专业背景一直被[33]视为是影响高管战略决策的主要因素。Hambrick和D’aveni(1992)将高管专业背景24 第3章理论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提出分为“会计,金融,法律”和“技术,营销,管理”两类,并指出技术背景高管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关键。Finkelstein(1992)3认为相比于其他高管,有技术研发工作经历或专业背景的高管更重视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度。另外,中小型创业企业中,高管和董事兼任的情况较为常见,因此根据代理理论和光环效应,具有技术经验的高管更有能力推动研发投入的增加,为自己所在或工作过的研发部门分配资金,实现个人收益与公司发展的目标一致。受教育水平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高管的认知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社会资源。Bantel[12]和Jackson(1989)认为高学历的高管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社会视野和信息交流网络,其实证结果也表明高管学历水平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不同学者的实证研究结论普遍说明即使在不同行业和公司中,教育程度高的高管团队将更易于接受或实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同时,教育程度高的高管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更强,[123][124]更能应对复杂的决策环境和市场竞争(Smith等,1994;王德应等,2011)。基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和分析,本研究认为受教育水平高的高管更能正确理解企业研发投入决策所带来的风险及收益,从而提高研发投入决策质量及执行效果。不同年龄阶段的高管在工作经验、接受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影响他们对于“投资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强”的研发投入决策中的观念和行为。相对于年轻的高管,年长的高管更倾向于依靠过去的经验,因此对环境变化的接受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弱。大量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年轻的高管更具有创新精神,年长的高管趋于[125]保守,更愿意选择避开诸如研发投资之类风险较大的行为(Barker等,2002;朱焱[34]等,2013)。基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和分析,本研究认为基于企业研发投入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和其他不利后果,年轻的高管不论出于强烈的创新精神还是由于经验不足而低估风险水平,他们都更倾向于做出较大的研发投入决策。因此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一个拥有优秀背景的高管团队是推[31][32]动企业研发的重要动力(Firikelstein等,1996;陈胜蓝,2011)。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高管团队背景的优秀程度可用专业技术背景高管所占比例,平均学历等正向指标与平均年龄等负向指标的标准化后加总所得的数值进行评价。首先,高管团队中有专业技术背景高管所占比例越高,团队越有意愿和能力推动研发投入的增加;其次,高管团队的平均学历越高,团队整体的认知能力越强,社会资源越丰富,也越能把握复杂的市场形势并认识到研发活动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的重要性;最后,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创业企业的成功案例都体现了年轻的高管团队往往更富有创新精神和动力,更倾向于通25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过研发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2: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正向影响作用。3.2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包含多个方面,资金投入、人员投入、科研信息以及无形资产等都[37][39]可以算作研发投入,本研究采用张其秀(2012),Yeh和Shu(2012)等学者对研发投入测量的方法,以当年研发投入和年末总资产规模的比值测量研发投入水平。在企业绩效方面,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思想,总资产收益率(ROA)比其他会计指标更能综合的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结构,且计算过程与研发投入保持指标数据处理的一致性,所以本研究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表示企业的财务绩效;由于财务指标只能衡量企业的短期绩效,且会计数据易受管理层操纵。所以,在财务绩效之外,本研究[35][114]采用Halla(2006)和Lin(2006)等学者的方法,又选择了托宾Q值(TQ)来衡量公司的长期市场绩效。考虑到研发投入的滞后性问题,本研究所提到的企业绩效均为研发投入后一年份的绩效。3.2.1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对于信息技术类的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想要在产品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除了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从根本上而言需要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来培育自主研发能力,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Bou[126](2006)等学者也都在其研究中验证了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一方面,研发活动能为企业提供新产品,企业通过研发投入可以抢先于竞争对手挖掘其产品及服务的潜在性能和产品优势,开发出符合顾客需求的独特的产品,在产品竞争中取得差异化优势。同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的新产品有技术壁垒和专利壁垒的保护,从而形成并保障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研发投入推动生产流程和销售流程的优化,不仅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还能通过产量的提升实现规模经济。鉴于中小型创业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20]的时滞性,学者赵心刚(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了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四年内有显著的累积效应。本研究采用的财务绩效指标数据为研发投入下一年份的数据,因此根据研发投入在提供新产品和优化流程,提升财务绩效方面的作用及其具有一定时26 第3章理论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提出滞性的特点,本研究认为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3a: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作用。3.2.2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127]1981年,Griliches基于托宾Q值理论提出了Griliches模型,认为在理性的资本市场,投资者从短期和长期的市场价值对企业进行评估。从短期看,研发投入水平的披露在资本市场上作为利好消息能够增强投资者信心,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预期,从[128]而提高股价和市场价值,如Chan(1990)等学者的研究发现股价对增加研发投资的公告反应显著为正。从长期看,一方面,研发投入和成功的研发活动能为企业带来知识和经验等技术存量的积累,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另一方面,研发投入能够为企业提供新产品、新流程、新工艺或提升原有产品的品质和流程,工艺的效率,从而提升有形资产的价值和促进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业绩的提升,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他们的市场绩效主要受到投资者的影响,而投资者对中小型创业企业市场价值和发展前[129]景的评价往往主要基于该企业的业绩。如学者Wang(2013)基于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方面验证了研发投入对企业市场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3b: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作用。3.3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3.3.1CEO权力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8]Adams(2005)等学者对世界财富500强公司的实证研究结果中表明CEO集权能[130]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绩效;韩立岩(2009)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6]经营企业的CEO比发生过财务危机企业的CEO拥有更大权力;权小锋(2010)等对深圳证券交易所374家上市企业的实证结果表明CEO权力与企业的托宾Q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23]从代理理论的角度来看,Jensen和Meckling将CEO视为追求个人私利最大化的人,本研究认为不论创业企业的CEO是创始人或股东还是―被雇佣的经营者‖,当CEO拥有强大权力时,他们都会通过行使自身权力、声誉和影响力努力提升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更与个人的管理绩效和在行业中的声誉,未来发2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展前途相关。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竞争都日趋激烈,尤其是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产品更新迭代周期越来越短,CEO集权有[130]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和经营效率(韩立岩,2009),适应市场环境,从而提升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从管家理论的角度来看,管家理论将CEO视作为实现企业和股东整体利益而努力[131]工作的管家(杨林)。在中小型创业企业中,如果CEO兼任董事长,或者占有较多的股份,从而拥有较大的组织权力和所有者权力,保证CEO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能保持一致,进而最大程度上调动CEO通过自身权力来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积极性;如果CEO的声誉权力和专家权力较大,说明CEO在公司中有较强的影响力,满足了CEO追求尊重和荣誉的需求,CEO除了物质上的追求还有精神上的追求(陈仕华,[132]2011),因此声誉权力和专家权力所带来的影响力和荣誉甚至还能使CEO为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而努力工作,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4a:CEO权力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作用。H4b:CEO权力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作用。3.3.2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早期的工作经历和资质构成了高管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且独特的专业背景一直被视为是影响高管战略决策的主要因素。从事过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管往往更关注流程的改[33]进和产品的创新,Hambrick和D’aveni(1992)认为“技术、营销、管理”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信息技术类企业的产品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技术研发、管理、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维护都离不开“科班出身”的拥有专业技术背景的高管。王雪莉[46](2013)根据社会类化理论,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对于信息技术类中小型创业企业,职能背景相似的高管团队能对企业短期内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并获得突出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起到积极作用。受教育水平往往与个人的认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受教育水平较高的高管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高管相比往往更能在复杂的环境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投资经营决策,把握好企业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目前中国还是关系型社会,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关系网络无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受教育水平较高的高管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高管相比更有可能接触并结识高素质和高能力的人,从而拥有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关系网28 第3章理论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提出络,这也是很多企业CEO和高管选择就读MBA和EMBA的重要原因。年龄往往与个人的进取精神和冒险倾向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年龄较大的高管与年轻的高管相比往往更注重于公司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稳定,所制定的决策也趋向于保守。年轻的高管相对较渴望进取和承担风险,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较大,市场竞争激励,这时年轻的高管团队与年长的高管团队相比更能抢占战略布局优势,抓住战略机会,对企业的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市场绩效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一个拥有优秀背景的高管团队是企业取得较高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重要前提。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高管团队背景的优秀程度可用专业技术背景高管所占比例,平均学历等正向指标与平均年龄等负向指标的标准化后加总所得的数值进行评价。首先,高管团队中拥有专业技术背景的高管所占比例越大,就越关注企业的产品和流程创新,同时团队中拥有相似的专业背景的高管越多,越能在思想上达成一致,降低决策成本并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其次,高管团队的平均学历越高,其信息处理能力越强,社会网络越广,越能抓住市场机遇,制定科学的决策并推动决策的顺利实施,进而提升企业绩效;最后,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创业企业的成功案例都体现了年轻的高管团队往往更能在动荡的环境中发现新商机,抓住战略机会。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5a: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作用。H5b: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作用。3.4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企业内部权力的分配和高管团队的组成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与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绩效高度相关。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需要制定必要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这些不仅受到具体企业规模、发展现状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管理者思维方式,认知模式和个人经验的影响,最后的实施还需权力的保证。正如Datta和Rajagopalan[85][15](1998)和孙法海(2006)的观点,CEO薪酬、持股水平、兼任状态、任期和高管团队的专业背景、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CEO和高管团队对是追求短期财务绩效和个人业绩还是企业的长远发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研发投入。且企业制定研发投入计划往往在获得绩效之前,所以可见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是先作用于研发投入继而影响企业绩效的,本部分基于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企业绩效这样的作用方式提出假设建立模型,通过大样本数据进行检验。2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财务绩效往往通过当期的财务指标衡量,反映的是短期内的经营成果;市场绩效往往通过当期的股价和企业市值等指标衡量,反映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较长时期内的发展水平。而研发投入水平往往通过当期的研发项目中人力,资金等元素和总资产或营业总收入之比来衡量。且本研究中的绩效指研发投入一年后的指标数据,研发投入对滞后[133][126]一年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影响已被学者广泛证实(Ge,2012;Bou,2006;[129]Wang,2013)。创业企业的CEO和高管不论是股东还是“被雇佣的经营者”,他们都会通过利用自身权力和能力努力提升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更与个人的管理绩效和在行业中的声誉、未来发展前途相关。CEO权力和高管团队[134]背景的作用不能立竿见影,具有时滞性(朱焱等,2014),或者说,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会先作用于研发投入,然后再反映在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中,即研发投入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关系中起着桥梁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6a:研发投入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创业企业财务绩效中具有中介作用。H6b:研发投入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创业企业市场绩效中具有中介作用。3.5内部治理的调节作用关于内部治理的调节作用,很多学者往往采用若干指标进行单独分析,如Hall和[35]Qriani(2006)的实证结果表明股权结构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39]节作用;Yeh和Shu(2012)提出董事会规模越大,研发投入对累计收益率的正向影响[23]效果越差。本研究将以Jensen和Meckling(1974)的代理理论为基础,综合Baysinger[86][87](1991),Lee和O’Neil(2003)等学者的研究方法,把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利益相关者治理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发活动和经营活动中的代理问题不容忽视,权力大且创新意愿强的CEO和高管团队未必能制定积极的研发投入计划,积极的研发投入计划也未必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研发活动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企业投入较高的研发费用不一定会显著提升企业绩效,有时甚至会带来负向影响(KafourosM,[88]BuekleyP,SharpJA,ChengQW,2008)。研发投入能否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89]效产生积极影响关键在于它是否被有效配置和利用(Hittetal,1991)。3.5.1内部治理对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在本研究的CEO权力界定中曾提出:CEO权力是CEO利用自身职权和个人影响力30 第3章理论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提出处理企业内部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决策制定和保障实施的能力。并将CEO权力划分为组织权力,所有者权力,专家权力和声誉权力四个维度,其中专家权力和声誉权力取决于CEO自己的资质和履历。在组织权力方面,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CEO要向董事会负责,董事会也会干涉CEO的研发决策,同时监事会会对CEO的决策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即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治理作用会对CEO制定研发决策产生影响。董事会规[135]模是影响董事会治理的重要因素(Lipton,1992),大规模的董事会有利于其他投资者参与治理,防止董事会被内部人控制,召开董事会会议对企业重大决策进行研究能有效避免CEO做出以谋取私利为目的的决策,独立董事不在企业中任职,其决策不受CEO在职务方面的影响,更能客观地对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做出判断。较大规模的监事会和监事会会议次数的召开能有效行使对CEO的监督,防止CEO滥用职权。在所有者权力方面,CEO持股比例是CEO所有者权力的直接衡量标准,一方面取决于CEO个人的绝对持股比例,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其他股东和内部股权分配对CEO股权的制衡,如陈闯[122](2012)认为,股权越分散,股东之间制衡效果越良好,就越能有效控制CEO利用自身职权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短视行为,以及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使得CEO和高管团队的决策符合企业利益最大化,防止因谋取私利或过度追求稳定而丧失市场机[62]会的行为。与个人投资者相比,Olivier(2013)认为机构投资者有较大的投资组合规模,且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中,从而降低某个企业研发投入所带来风险,因此机构投资者[136]更支持所投资的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获得长期收益,Bushee(1998)的研究结果表明持股比例高的机构投资者能有效抑制CEO通过调整研发投入进行绩效管理的短视行为。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7:内部治理能减弱CEO权力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影响作用。本研究将高管团队背景划分为技术背景高管比例、学历和年龄三个维度,综合代表了高管团队的专业背景、认知能力、人力资本和风险倾向等方面的背景,即使是拥有专业技术背景、高学历、年轻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管团队,他们在制定研发投入决策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内部治理因素的影响。从职位上看,高管是企业的经营者,而非所有者,他们所制定的决策需向董事会和股东会负责,研发活动投资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强,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研发活动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所以高管团队在制定研发投入决策时必然受到董事会和其他股东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监事会的监督。股权分散,股东之间良好的制衡效果能避免个别大股东对高管团队的控制,年轻和拥有专业背景的[137]高管更有自主权进行积极的研发投入,如杨林(2014)在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31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中发现,股权制衡在高管团队年龄与专业背景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中有显著的正向调[138]节作用。伊志宏(2013)则认为机构投资者会通过私人谈判,股东提案等方法影响企业的高管,从而影响高管团队对研发投入决策的选择。从人员组成上看,部分高管同时兼任董事会的职务,并掌握有企业的股份,在中小型创业企业中,兼任董事的高管往往也是创业团队成员,董事会身份有利于提高的高管的执行权力,也使得高管有更多机[139]会和投资者进行沟通,更多的关注企业的长期研发投入。刘新民(2014)的实证结果表明创业企业中高管团队控制董事会的程度与企业研发投入正相关。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8:内部治理能加强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作用。3.5.2内部治理对研发投入影响创业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研发投入是开展研发活动的基础,也是研发活动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保障,而研发活动的根本目标是提升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研发投入所带来的绩效取决于它被如何配置和使用,两个研发投入水平相同的企业或一个企业在研发投入水平相同的两个年度,会有不同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张其秀[37](2012)认为股权分散和多个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能从有效抑制大股东侵占行为,保证研发投入决策的折中和科学性以及遏制内部人控制三个方面优化企业内部治理,从而强化研发投入转化为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效率。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治理能有效[140]抑制大股东和CEO的侵占行为,刘振(2015)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提出董事会规模越大,董事会越有可能拥有更广泛的知识、经验和背景,同时董事会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决策制定能避免企业的低效率研发投资,拥有相关信息、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外来独立董事能提高创业企业研发投入决策的科学性,提高研发投资效率,他的实证结果也表明了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在研发投入影响企业财务绩效过程中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舒谦[38]和陈治亚(2014)认为机构投资者出于在投资企业中获取长期收益的目的,会在专业知识,信息和经验等方面帮助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和后继的经营推广,他们的实证结果表[141]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影响。Le(2006)等学者的研究结果更进一步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在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9a:内部治理能加强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H9b:内部治理能加强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32 第3章理论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提出3.5.3内部治理对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创业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将CEO权力划分为组织权力、所有者权力、专家权力和声誉权力四个维度,其中专家权力和声誉权力取决于CEO自己的资质和履历。不论CEO是创始人或股东还是“被雇佣的经营者”,他们总会通过使用自身权力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提升,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管理绩效。在组织权力方面,CEO所制定的经营决策和最终的绩效成果都要向董事会负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董事会独立性越强,越能有效行使对CEO的管理甚至解雇绩效较差的CEO,改善企业[142]的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根据徐静(2012)的实证结果可发现,独立董事(尤其是财务型独董)能够有效抑制由于CEO滥用权力而增加的资本支出,从而提升企业绩效。大规模的董事会不仅在拥有更多经验,知识和社会资源方面的可能性越大,还能通过有效的监督,抑制CEO的自利行为,参与和帮助CEO提升绩效。在所有者权力方面,企业其他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会对CEO的股权产生影响,股权分散和较高的股权制衡水平最有利于发挥内部治理的作用,限制CEO的掠夺和短视行为,提升企业绩效和市场价值,且持股较多的机构投资者既有动力又有权力来监督和影响CEO的行为。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假设H4a和H4b,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10a:内部治理能加强CEO权力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H10b:内部治理能加强CEO权力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本研究将高管团队背景划分为技术背景高管比例、学历和年龄三个维度,即使是拥有专业技术背景、高学历、年轻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管团队,他们在制定经营决策时必然受到内部治理因素的影响。从职位上看,高管只是企业的经营者,而非所有者,他们所制定的经营决策和最终的绩效成果需向股东会负责,同时受到监事会的监督,所以高[143]管团队的经营和管理行为必然受到其他股东的影响,汪忠(2008)在对美国企业的研究中指出机构投资者可通过任免机制选举和罢免高管成员,通用公司和IBM等国际化大企业都曾发生过这一情况,且更换高管后企业的市场绩效获得了显著的提升,黄越[21](2011)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相对控股企业中的高管团队背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大于大股东绝对控股的企业。从人员组成上看,很多高管同时兼任董事会的职务,并掌握有企业的股份,此时高管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会更关注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绩效,同时独立董事的参与能有效降低由内部董事形成的内部人控制所带来的利益侵害风险,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假设H5a和H5b,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33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11a:内部治理能加强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H11b:内部治理能加强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3.6概念模型的提出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制定正确研发决策和实现良好绩效的关键助力和保障。在管理实践活动中,通过具体的市场活动和企业运营,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会转化为具体的研发决策和经营活动,从而对企业的绩效(包括短[144]期财务绩效和长期市场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陈收等,2014)。CEO权力和高管团队[42][44]背景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作用(Jiraporn和Chintrakarn,2012;谭庆美,2014;[45][46]Buyl,2011;王雪莉,2013)。研发投入是企业当期制定的投资决策之一,涉及到人力和资金的投入以及流程的改进和新产品的研发,最终会通过财务指标度量的财务绩[133]效和股价、企业价值指标度量的市场绩效有所体现(Ge,2012)。此外,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的作用都要基于企业具体的内部环境,即受到内部治理的影响,上市公司内部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利益相关者治理等因素不同,所制定的研发投入和[43][44]最终实现的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也显著不同(Kim和Lu,2011;谭庆美,2014;[89]Hittetal,1991)。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初步描绘了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而且还初步描述了内部治理在这个理论框架中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如图3.1所示的概念模型,模型分别包括了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和内部治理六个变量,以及这六个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H4aH4bH5aH5bH11aH11b高管团队背景H2财务绩效H8研发投入H3aH3b市场绩效H1H10aH10bCEO权力bH9H7H9a内部治理图3.1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绩效和内部治理作用关系的概念模型34 第3章理论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提出3.7本章小结本章是模型构建章节,分别提出了18个假设。首先,提出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分别有负向和正向影响,即假设H1和H2;接着提出研发投入正向影响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即假设H3a和H3b,并提出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正向影响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即假设H4a,H4b,H5a和H5b;继而提出研投入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的假设,即假设H6a和H6b;最后,提出了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假设,即假设H7、H8、H9a、H9b、H10a、H10b、H11a和H11b。本章是本研究的重点章节,18个假设构建了本研究的框架,后面的章节将为验证这些假设展开。35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研究设计4.1变量测量4.1.1创业企业CEO权力的测量CEO权力是CEO利用自身职权和个人影响力处理企业内部不确定性的能力。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总结,本研究主要参考Finkelstein3的权力模型并借鉴[145][44][96]Combs(2007),谭庆美(2014),权小锋(2010)等学者的指标设计和测量方法,将CEO权力划分为组织权力、所有者权力、声誉权力和专家权力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别选择1—2个指标进行测量。1、组织权力:组织权力又被称为职位权力,是CEO权力的基础。在管理层中,CEO处于最高职位,按照企业的权力等级划分能对其他管理者产生影响和实施控制;在董事会中,CEO通过兼任董事,甚至董事长对董事会的管理和决策产生影响,实现对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共同控制,保障个人意愿的实施。本研究选取CEO兼职状态和执行董事比例两个正向指标测量CEO的组织权力。2、所有者权力:所有权是代理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股权成为CEO权力的一个重要测度指标。CEO持有的股份越多,对股东会和董事会造成的影响越大,更有能力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对于大型的、成熟的公司来说,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起步时间比较晚,管理层持股的比例普遍偏低甚至不持股,但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CEO、创始人以及股东等身份的重合现象不在少数,因此本研究直接采用CEO持股比例这一正向指标测量CEO的所有者权力。3、声誉权力:声誉权力属于非正式权力,是个人影响力的重要体现,CEO的声誉主要基于CEO过去的工作经历和荣誉,以及在企业中的地位。有声望的CEO更能得到下属的认可,减少管理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选取CEO任职前履历和是否连任两个正向指标测量CEO的声誉权力。在测量任职前履历时考虑到CEO一直在同一公司任职时也不能代表CEO没有声誉权力,应取1,但对样本企业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样本企业中,CEO一直在本公司任职与CEO为创始人和一直连任的情况重合,因此对于一直在同一公司任职的CEO在任职前履历上取值为0。4、专家权力:专家权力也属于非正式权力,拥有专业技能和丰富工作经验的CEO更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一方面,当CEO具有高级职称时,36 第4章研究设计说明CEO在技术和信息方面会有一定优势,对其他董事和高管在战略选择和决策制定方面更有影响力。另一方面,薪酬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CEO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企业对CEO的重视程度,一个企业只有做到薪酬与能力、贡献相匹配才能保证人员的稳定和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本研究选取CEO技术背景和CEO薪酬水平两个正向指标测量CEO的专家权力。[146]本研究借鉴Haynes和Hillman(2010)的方法,将各指标数据进行0-1标准化处理后加总。设max()xiiai(1,2,,)n,min()xiibi(1,2,,)n分别表示第i项指标的最1in1in大值和最小值。(1)正向指标,即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正指标标准化处理如下:ri(xibi)/(aibi)(4-1)(2)负向指标,即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负指标标准化处理如下:ri(aixi)/(aibi)(4-2)CEO权力测量涉及的变量名称、符号、测量指标和计算方法如表4.1所示。表4.1CEO权力测量指标体系表变量名称(符号)测量指标计算方法CEO兼职状态CEO不兼任董事长时取值0,反之取1七组织权力执行董事比例在公司担任职务的董事人数/董事会规模个所有者权力CEO持股比例CEO持股数/总股本正CEO任职前在其他公司的任职情况:在知名企向业(中国500强以上任职高管取2,在知名企业指CEO任职前履历CEO权力声誉权力任职部门经理或不知名企业任职CEO取1,仅标(POWER)在本单位任职取0)标是否连任不连任取0,连任取1准CEO技术背景无工程师以上高级职称时取0,反之取1化后专家权力CEO薪酬水平CEO年度薪酬/高管团队总薪酬加总4.1.2创业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的测量结合中国企业战略决策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本研究选取的高管团队成员为各公司在年度报表中披露年龄、学历和薪酬信息的有具体管理职位的现任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常务副总经理、各职能部门总[13]监和总工程师。本研究根据Hambrick和Mason的高阶管理理论和Wiersema(1992),3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朱焱(2013)等学者的研究方法,选择技术背景高管比例、平均学历和平均年龄三个指标对高管团队背景进行测量。1、技术背景高管比例:职称代表了高管工作能力的强弱以及工作经验的丰富程度,技术背景的工作经历会决定高管的思维和工作取向,因此曾任职于技术研发相关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高管往往更注重企业的研发,其专业技能和经验能对企业研发和绩效产生积极影响。2、平均学历:高管团队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越高,团队整体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更高,更有能力灵活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决策把握更准确,有利于企业提升绩效。尤其是有过MBA和EMBA教育经历的高管,他们往往具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先进的企业管理观念。3、平均年龄: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年长的高管出于对个人职业稳定和财务状况的考虑,更倾向于选择较为稳妥的战略决策;相比较之下,年轻的高管在创新进取方面的意愿更加强烈,并希望以此来证明个人的能力,以及为未来的职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年轻的高管更愿意采用积极的研发投入策略。同时,年轻的高管更能在激烈的市场[15]竞争中抓住战略机会,帮助企业提升绩效(孙海法,2006)。高管团队背景的测量方法与CEO权力的测量方法相同,参照公式(4-1)和(4-2)对技术背景高管比例和平均学历两个指标进行正向标准化,平均年龄进行负向标准化处[29]理后加总。类似的,周建(2013)采用技术背景董事比例和硕士以上学历董事比例两个指标测量董事会人力资本深度时也采用了这一方法。高管团队背景测量涉及的变量名称、符号、测量指标和计算方法如表4.2所示。表4.2高管团队背景测量指标体系表变量名称(符号)测量指标计算方法拥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从事过专业技术背景高管比技术背景高管比例技术工作的高管人数/高管团队规模例、平均学历两个管理团队背景中专及以下取1;大专取2;本科取3;正向指标和平均年(TMT)平均学历研究生取4;博士取5,取算术平均数。龄负向指标标准化平均年龄所有高管年龄的算术平均数。后加总4.1.3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测量企业的研发投入包含资金投入、人员投入、科研信息和无形资产等多个方面,考虑到指标数据的量化和可获取性,只有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符合要求。但笔者在查阅样本38 第4章研究设计企业年度报表时发现,不同企业在对科研技术人员界定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直接采用明显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且所有企业都没有披露当年度参与各研发项目的人员信息,因此研发人员投入这一指标并不适合本研究的实证要求。在研发投入指标的量化方面,为了消除企业规模,资金实力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取研发投入的绝对数,绝大多数学者选择采取研发投入的强度系数来测量研发投入水平。研发投入强度的测量上,以往学者主要采取研发资金投入与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或者科研人员数量的比值。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并存在部分年份亏损的情况,而科研人员数量正如之前所论述的存在量化不科学,无可比性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选择采用当年研发投入和年末总资产规模的比值测量研发投入水平。用符号RD表示。4.1.4创业企业绩效的测量本研究将上市的中小型创业企业的绩效分为由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绩效和资本市场运作产生的市场绩效两个维度。分别探讨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公司治理四个变量和财务绩效、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财务绩效是以会计和价值为基础的绩效,体现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常用的财务指标有很多,如销售收入及其增长率、净利润及其增长率、总资产及其增长率等反映财务绩效数量的指标,和销售利润率、资产收益率以及股票收益率等反映财务绩效质量的指[110]标。国外学者Spanos和Lioukas(2001)在他们的研究中以企业的销售收入(及其增长率)、净利润(及其增长率)、销售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等客观数据来测量财务绩效。[112]国内学者张勉等(2007)则通过发放问卷,以被调查者对企业利润率、市场推广、销售增长和市场份额的主观评价来衡量财务绩效。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思想,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比其他会计指标更能综合的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结构。在对研发投入测量的讨论中本研究已选择采用当年研发投入和年末总资产规模的比值测量样本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因此为了保持指标数据处理的一致性,本研究选择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表示企业的财务绩效。市场绩效是企业在资本市场运作成果的体现,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托宾Q值来表示企业的市场绩效,因为托宾Q值不仅直观的反应了企业的市场价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为操纵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也选择采用托宾Q值来表示中小型创业企业的市场绩效。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测量涉及的变量名称、符号、测量指标和计算方法如表4.3所示。3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3企业绩效测量指标体系表变量名称(符号)测量指标计算方法财务绩效(ROA)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股权市值+净债务市值)/(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净值),其市场绩效(TQ)托宾Q值中:非流通股权市值用净资产代替计算4.1.5创业企业内部治理的测量本研究对创业企业内部治理的定义为:由所有者、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四方组成的,协调和监督企业利益相关各方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内部权力分配和制衡的组织结构。由于CEO和高管团队属于管理层,为了避免指标和数据的重复使用,本研究参照[120]李维安和邱艾超(2010)等学者的研究,将公司内部治理划分为: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四个维度。1、股权结构:基于前面的概念辨析和理论假设,本研究选取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两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股权结构。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一股或数股独大的现象[147]较为普遍,可能会导致严重代理问题的出现,因此本研究参照张兆国(2009)的方法,选取前十大持股比例之和来表示股权集中度,该指标值越大,说明股权越集中,会导致决策和绩效产生较大波动。相对应的,选取第二至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的比值来表示股权制衡,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效果越好,[44]公司的决策和绩效越平稳(谭庆美,2014)。2、董事会治理和监事会治理:基于前面的概念辨析和理论假设,本研究选取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活动强度和独立董事比例三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董事会治理。关于董事会的构成,《公司法》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设置董事会人数在3-13人之间,独立董事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本研究以董事会人数和会议次数的自然对数来表示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活动强度,以独立董事人数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来表示独立董事比例。根据社会类化理论,董事会规模越大,会议次数越多,越能积聚更多成员知识信息和增加董事间的交流,提高治理水平;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仅担任董事职务,对企业的投资和经营决策能进行客观独立的判断而不受其他股东和管理者的影响,所以独立董事比例提高有利于降低代理冲突和获得较高的效益。类似的,选取监事会规模和监事会活动强度两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监事会治理,以监事会人数和会议次数的自然对数来表示监事会规模和监事会活动强度。3、利益相关者治理: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债权人以及职工等,40 第4章研究设计债权人和大部分职工不参与公司的治理,个人投资的中小股东又很难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而由银行和信托公司等专业金融机构组成的机构投资者往往在专业知识和信息搜集方面更具优势,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一个公司的发展前景[148]和治理水平,因此参照任海云(2011)等学者的方法,选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来表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治理。内部治理与CEO权力的测量方法相同,参照公式(4-1)和(4-2)对股权集中度进行负向标准化处理和其他指标进行正向标准化处理后加总。内部治理测量涉及的变量名称、符号、测量指标和计算方法如表4.4所示。表4.4内部治理测量指标体系表变量名称(符号)测量指标(符号)计算方法股权集中度(CR10)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股权结构二至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第/股权制衡(Z10)标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准董事会规模(BS)董事会人数的自然对数内部治理化董事会治理董事会活动强度(BMN)董事会会议次数的自然对数(EG)后独立董事比例(IDP)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总人数加监事会规模(SS)监事会人数人数的自然对数监事会治理总监事会活动强度(SMN)监事会会议次数的自然对数利益相关者治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INO)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之和4.1.6控制变量的测量在实证分析时,引入控制变量能有效的避免某些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体现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力度。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企业的规模和现金流入必然会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影响。另外,中小企业[149]产品的市场经营主要受到企业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的影响(曹洪军等,2006)。因[150][29]此参照陈守明(2012),周建(2013)的方法,以及其他学者的相关实证研究惯例,并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的研究方法,引入企业规模和成长性两个控制变量。为避免总资产数据的多次使用,采用员工总数的自然对数来测量企业规模,规模越大的企业往往拥有更大的品牌知名度,以及研发和经营资源。采用以营业总收入增长率测量的成长性指标,不仅能体现企业现金流入,也能反映企业在市场中的经营情况。经营区域的发达程度不仅体现了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更能体现一个区域的市场化程度和企业获取资源的便利性,这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将产生重大影响(吴晓晖41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1]等,2009)。因此又引入市场化程度为控制变量,采用樊纲等2011年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中所披露的各省份市场化进程总指数来度量样本企业所在省份的市场化程度。因此本研究共设三个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名称、符号和计算方法如表4.5所示。表4.5不同被解释变量涉及的控制变量测量指标体系表控制变量(符号)计算方法企业规模(SIZE)员工总数的自然对数成长性(GROWTH)营业总收入增长率市场化程度(MARKET)公司所在省份市场化进程总指数4.2数据搜集和描述性统计4.2.1数据搜集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由于本研究是以中小型创业企业为对象,研究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和公司治理六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本研究的样本选择遵循以下两个主要标准。(1)虽然在现在的产业结构中,制造业仍占有较大比重,但信息技术行业因其技术密集,对固定资产设备依赖较制造业较少,利润回报率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创业者的青睐,近年来,受全球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我国信息技术行业开始高速发展,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同时,行业的高速发展和新创企业的不断涌现,增加了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创业企业CEO和高管团队在经营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基于指标数据可获取的原则,本研究选取深圳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2)深圳证劵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上市,在此期间,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新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详细披露研发投入、无形资产等信息,这有利于本研究对研发投入、公司内部治理和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其次,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尚未公布2014年年报,因此本研究分别选取深圳证劵交易所创业板2009年—2013年,中小企业板2008年—2013年间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研究所需的数据均来源于被学者普遍采用的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CCER),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发布的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可保证本研究所用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在剔除年报信息披露不全的年份并考虑研发投入的滞后性而采取“本年指标,下年绩效”的统计方法后,共获得312个有效混合截面数据。42 第4章研究设计2、样本描述基于以上两个主要标准,并剔除了ST类和*ST类财务状况出现异常的公司、被停止上市的公司以及数据缺失和异常的样本企业之后,共获得109家样本企业,其中创业板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77家,中小企业板32家,样本企业的上市时间和经营区域分布如表4.6所示。从表4.6中可看出2011年之后在信息技术行业上市的中小型创业企业明显增加,这与信息技术行业整体的发展速度和势头相符。在经营所在地上可以看出89.91%的企业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南三个区域,这与区域发达程度相符合,分布于华北地区的38家样本企业中,有37家在北京,这充分体现了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性和华北地区的发展不平衡。表4.6样本企业上市时间和经营所在地分布表企业背景样本数百分比(%)2008年及之前1311.93%2009年1211.01%2010年3229.36%上市时间2011年2825.69%2012年2422.02%合计109东北21.83%华北3834.86%华东3633.03%经营所在地华南2422.02%华中32.75%西南65.50%合计1093、模型构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小型创业企业的研发投入、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研究的目的是分析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内部治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些变量都是连续变量,因此选择多元线性分层回归的方法实现研究目标,具体研究模型如(4-3)—(4-15)所示。为避免赘述,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和内部治理的调节作用模型在实证中加以阐述。(1)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RD0SIZEGROWTHMARKET(4-3)t1t2t3tRDSIZEGROWTH34MARKETPOWERt(4-4)t01t2tt43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DSIZEGROWTH3MARKET4POWERtt5TMT(4-5)t01t2tt(2)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RAOtt10SIZEGROWTHMAKTREt(4-6)12t3ROAtt10SIZEGROWTHMARKETtt4RD(4-7)132tTQtt10SIZEGROWTHMARKETt(4-8)12t3TQtt104SIZEGROWTHMARKETttRD(4-9)12t3(3)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RAOtt10SIZEGROWTHMAKTREt(4-10)12t3ROAtt104SIZEGROWTHMARKETttPOW(4-11)12t3ROAt10SIZEtGROWTHMARKETtt4POWt5TMT(4-12)12t3TQtt10SIZEtGROWTHMARKET(4-13)12t3TQt10SIZEtGROWTHMARKETt4POWt(4-14)12t3TQt10SIZEtGROWTHMARKETt4POWt5TMTt(4-15)12t34.2.2描述性统计关于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和内部治理等涉及多个指标或维度的变量的测量一直是学者们在进行相关研究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这方面类似于问卷调查中题项的设置[152]和综合评价,因此需要对指标数据的可靠程度进行检测。EarlBabbie(2009)在其著作《ThePracticeofSocialResearch》中提出信度是对同一现象进行重复测量后得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在传统的问卷调查研究中,针对某一研究对象所设计的题项(指标)会受到研究人员和问卷填写者专业程度、情绪和个人认知的影响,因此需要检验研究者所[146]采集的数据是否客观公正,同时验证量表的科学性。然而学者Haynes和Hillman(2010)选取CEO权力测度指标的分析过程表明在CEO权力测量方面并没有学者提出一个权威完整的指标体系或测度量表,且指标值更多的是基于客观情况的面板数据,而不是主观评价。更多的学者是采取单个指标进行描述或是选取多个指标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153]对CEO权力的综合测度更多的是属于探索性研究。Hair(2009)在其著作《MultivariateDataAnalysis》中提出对于非权威量表的探索性分析,Cronbach'sα系数的标准可由验证性分析和权威量表分析的0.7降为0.5。基于以上两个原因,Haynes和Hillman选择将各[29]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后加总的值作为CEO权力的综合测度值,周建(2013)等学者[154]在测量高管团队(董事会)背景和人力资本,Li(2008)等学者在测量内部治理整体变量值时的研究思路均表明,当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因子分析或主成分分析,以及指44 第4章研究设计标值并非主观打分时,可将各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后加总,若能通过相关性检验,也可进行下一步的回归分析。和上述学者的指标设计和研究方法类似,在本研究中,不同企业在不同年份所涉及的指标值均来源于被学者们广泛使用的数据库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发布的年报,即指标值是唯一确定的,不受研究者主观问题的影响,如某一样本企业在某一年份发布的CEO持股比例、是否兼任董事长以及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等指标都是客观存在,不存在重复测量的问题,也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所选指标数据符合Hair,Haynes和Hillman等学者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可进行下一步的描述性统计和变量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应用SPSS22.0软件对样本混合截面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通过对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和内部治理各方面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更好的把握样本企业的整体情况,以便下一步实证研究的顺利进行。1、CEO权力的描述性统计CEO权力的测量指标涉及到虚拟指标,因此本部分对CEO兼职状态、任职前履历、是否连任和技术背景四个指标的描述性统计主要通过频率统计分析。CEO权力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4.7所示。表4.7CEO权力的描述性统计变量N最小值最大值极差均值标准差中位数执行董事比例(POWER2)3120.0000.6670.6670.2920.1340.328持股比例(POWER3)3120.0000.6300.6300.1600.1630.128薪酬水平(POWER7)3120.0006.0746.0741.4700.7271.327CEO权力3122.2025.9823.7814.0650.7734.0780(百分比)1(百分比)2(百分比)兼职状态(POWER1)31214847.44%16452.56%任职前履历(POWER4)312309.62%21669.23%6621.15%是否连任(POWER5)312309.62%28290.38%技术背景(POWER6)3126219.87%25080.13%(1)在组织权力方面,样本企业中CEO不兼任董事长和兼任董事长两个状态的比例分别为47.44%和52.56%,两者大体不差,笔者在查阅上市公司年报中发现一部分企业存在CEO与董事长关系密切的情况,如两者为夫妻、家人或合伙创始人等,这会影响兼职状态指标对CEO权力的测量,但考虑到兼职状态本身为虚拟变量,以上情况对CEO权力的影响如法量化,并且本研究的重点并非兼职状态对CEO权力的影响,因此该问题可不予考虑。不同样本企业的执行董事比例差异较大,这一方面受公司组织结构45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影响,另一方面受公司高管团队和董事会规模的影响。(2)在所有者权力方面,样本企业中CEO持股比例最小值为0,说明有职业经理人的存在;最大值为63%,达到绝对控股水平,其中在20%的样本企业中CEO持股超过了30%,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中小型创业企业中一股独大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持有股份是增强CEO权力的重要方法。(3)在声誉权力方面,69.23%样本企业的CEO在任职前有在其他非500强企业中任职的履历,仅有9.62%的CEO为本企业高管中晋升,这说明中小型创业企业的CEO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外部聘请,另一个是由创始人担任。在同一家企业中,一个高管想晋升为CEO的可能性很小,这也符合现在“跳槽,螺旋式上升”的普遍职业发展规律。(4)在专家权力方面,80.13%的CEO拥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这符合信息技术类创业企业的发展要求,同时很多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的产品用于军事、政府公共事业以及大型企业,传统的市场营销规律和方法不一定适用,因此有一个懂技术的CEO在很大程度上比有一个懂营销的CEO更重要。在薪酬水平上,最大值高达6.074,通过查阅年报发现CEO薪酬水平较高的企业中,CEO往往为第一大股东或创始人,标准差为0.727,说明不同样本企业中薪酬体系差距较大。(5)在CEO权力整体指标方面,最小值为2.202,最大值为5.982,极差达到3.781,标准差为0.773,说明在不同企业中CEO权力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为进一步研究CEO权力与企业研发投入、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高管团队背景的描述性统计高管团队背景的描述性统计涉及到技术背景高管比例、平均学历和平均年龄三个指标和标准化后加总的高管团队背景综合分。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4.8所示。表4.8高管团队背景的描述性统计变量N最小值最大值极差均值标准差中位数技术背景高管比例(TMT1)3120.0001.0001.0000.4980.2040.500平均学历(TMT2)3122.0004.3332.3333.4640.3793.500平均年龄(TMT3)31234.20060.00025.80043.3663.81543.250高管团队背景(TMT)3120.8512.5431.6921.7690.2971.804(1)在技术背景高管比例方面,该指标在样本企业中两极分化最明显,一方面体现了不同企业在不同年份高管团队的调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经营思路和发展战略的改变。样本企业整体的技术背景高管比例的均值和中位数均为0.5,说明中小型信息技术46 第4章研究设计类创业企业在发展初期更需要技术型的人才。分析样本企业的年报也可以发现,往往高管团队中有一两名投资和财务总监,少数拥有高学历的市场,运营类高管,绝大部分为技术型或管理加技术的复合型高管。(2)在平均学历方面,该指标值最低的公司高管均为高中学历,与我们常规意义上所理解的技术密集的信息技术类创业企业不符,但数据联动对比发现,高管团队平均学历较低的企业往往高管团队年龄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的中国教育环境。整个样本范围内平均学历的均值和中位数均为3.5,标准差为0.379,说明绝大部分样本企业的高管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进一步体现了中小型信息技术类创业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3)在平均年龄方面,该指标的极差较大,最小值为34.2,最大值为60,基本接近退休年龄。整个样本范围内平均年龄43.37,中位数为43.25,标准差为3.815,76.3%的样本企业的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处于38-47这个年龄段内,在中国“关系型社会”的典型特征下,这个年龄段正好是中国社会环境下个人体力、智慧、经验以及社会资源等各方面综合的最佳年龄。(4)在高管团队背景整体方面,该综合指标最小值为0.851,最大值为2.543,极差达到1.692,标准差为0.297,说明在不同企业中高管团队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为进一步研究高管团队背景与企业研发投入,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3、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描述性统计该部分涉及到研发投入水平,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三个变量,分别对应研发投入占比资产比值(RD),总资产收益率(ROA)和托宾Q值(TQ)三个指标。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4.9所示。表4.9研发投入水平,财务绩效,市场绩效的描述性统计变量N极小值极大值极差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研发投入水平(RD)3120.0020.1650.1630.0450.0300.037财务绩效(ROA)312-0.1370.2750.4120.0730.0560.069市场绩效(TQ)3120.7858.7837.9982.3461.3661.915(1)在研发投入水平方面,该指标的最小值为0.2%,最大值为16.5%,极差高达16.3%,说明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会制定完全不同的研发计划。对于已上市的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研发费用占总资产比重的平均值能达到4.5%,说明样本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较高,这体现了现阶段中小型创业企业对研发的重视。4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在财务绩效方面,该指标的最小值为负,通过数据联动对比发现样本企业在ROA为负的年份往往是研发投入过高或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发投入水平对短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在市场绩效方面,该指标的最小值为0.785,最大值为8.783,极差高达7.998,说明不同样本企业在市场价值和企业价值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通过数据联动对比发现越是经济发达的区域,企业数量越多,竞争越激烈,如“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这些区域的企业在市场绩效方面的差异较大。4、内部治理的描述性统计内部治理的描述性统计涉及到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四个变量,共八个指标,与表4.4一致。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4.10所示。表4.10内部治理的描述性统计变量N最小值最大值极差均值标准差中位数股权集中度(CR10)3120.3371.0000.6630.6860.1190.684股权制衡(Z10)3120.2306.0665.8361.1490.9490.810董事会规模(BS)3121.3862.6391.2532.1240.1872.197董事会活动强度(BMN)3120.6932.9962.3032.0880.3412.079独立董事比例(IDP)3120.3330.6000.2670.3750.0540.333监事会规模(SS)3120.6932.0791.3861.1640.1721.099监事会活动强度(SMN)3120.0002.5652.5651.6190.4761.609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INO)3120.0000.2880.2880.0510.0620.027内部治理(EG)3121.6994.5832.8843.0710.5243.042(1)在股权结构方面,样本企业股权集中度的均值为0.686,中位数为0.684,其中有95%的企业存在前十大股东绝对控股情况。股权制衡的均值达到1.149,中位数为0.810,即至少50%以上的企业存在第二至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小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情况,说明中小型创业企业确实存在一股独大和股权过度集中的问题。(2)在董事会治理方面,样本企业董事会规模最大人数为14人,最小为4人,董事会会议次数最多为一年20次,最少一年2次,刚好满足《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会议次数下限,这体现了不同发展阶段和规模的企业在组织架构上的巨大差异。样本企业的监事会规模和监事会会议次数也反映了类似问题。独立董事比例的中位数为0.333,均值为0.375,说明绝大部分企业仅仅为了应对法律对上市公司关于独董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的规定而设立独立董事,仅有4家样本企业的独董比例超过了50%,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独立董事比例过低一方面是因为聘请独立董事会带来一定的管理成本,48 第4章研究设计另一方面是企业的所有者不希望受到独立董事的限制。(3)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方面,极小值为0,极大值为28.8%,均值为5.1%,中位数为2.7%,说明中小型信息技术类创业企业中,机构投资者介入的比例并不高,更多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或其他个人大股东的投资,这可能会导致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时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4)在内部治理整体指标方面,极小值为1.669,极大值为4.583,极差达到3.664,标准差为0.524,说明在不同企业的内部治理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为进一步研究内部治理的调节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3本章小结本章是对研究方法介绍的章节,将变量测量、样本选择及数据搜集和描述性统计三方面进行阐述。首先确定本研究的样本企业和数据来源,并对所选样本从上市时间和经营区域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其次,在总结借鉴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构建了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财务绩效、市场绩效以及内部治理六个变量的测量指标体系,并选取了相应的控制变量;最后,对所获得的指标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4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实证研究5.1变量关系假设检验与分析5.1.1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与创业企业研发投入该部分按照模型(4-3)—(4-5)对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研发投入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分层回归。1、变量相关性分析。本部分运用SPSS22.0软件对所选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5.1所示。表5.1模型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RDPOWERTMTSIZEGROWTHMARKETRD1.000POWER-0.107*1.000TMT0.265***0.0431.000SIZE0.366***0.0320.094*1.000GROWTH0.118**0.0220.0830.104*1.000MARKET-0.131**0.122**-0.161***-0.051-0.0051.000*表示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从表5.1可以看出研发投入与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企业规模、成长性和市场化程度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关系,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小值为0.107,最大值为0.366,说明模型各变量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行下一步多元线性分层回归。2、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研发投入的假设检验本部分以研发投入(RD)为被解释变量;CEO权力(POWER)和高管团队背景(TMT)为解释变量;企业规模(SIZE)、成长性(GROWTH)和市场化程度(MARKET)为控制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以便对各变量的影响进行较好控制,更好的进行统计分析。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2所示。50 第5章实证研究表5.2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研发投入影响的多元分层回归结果RD变量(4-3)(4-4)(4-5)SIZE0.351***0.355***0.338***GROWTH0.0820.0840.067MARKET-0.113**-0.099*-0.063POWER-0.108**-0.121**TMT0.223***MAXVIF1.0131.0151.042F18.539***15.103***16.476***sigF更改0.000***0.041**0.000***2Adj.R0.1450.1540.199分层回归分析中,模型(4-3)—(4-5)都通过了0.0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VIF最大值均远小于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从分层回归结果参数估计中可看出CEO权力的系数小于0且在0.05水平上显著,高管团队背景的系数大于0且在0.01水平上显著。所以CEO权力对研发投入有显著的负向作用,高管团队背景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H1和H2得到支持。5.1.2研发投入与创业企业绩效该部分按照模型(4-6)—(4-9)对研发投入影响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分层回归。1、变量相关性分析本部分运用SPSS22.0软件对所选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5.3所示。表5.3模型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ROATQRDSIZEGROWTHAREAROA1.000***TQ0.3821.000******RD0.2170.1971.000*********SIZE0.1500.1580.3661.000******GROWTH0.350-0.0060.1180.1041.000*******MARKET-0.191-0.127-0.131-0.051-0.0051.000*表示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51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表5.3可以看出总资产回报率,托宾Q值和研发投入、企业规模、成长性以及市场化程度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关系,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小值为0.127,最大值为0.382,说明模型各变量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行下一步多元线性分层回归。2、研发投入影响企业绩效的假设检验本部分分别以总资产回报率(ROA)和托宾Q值(TQ)为被解释变量;研发投入(RD)为解释变量;企业规模(SIZE)、成长性(GROWTH)和市场化程度(MARKET)为控制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以便对各变量的影响进行较好控制,更好的进行统计分析。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4所示。表5.4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影响的多元分层回归结果ROATQ变量(4-6)(4-7)(4-8)(4-9)SIZE0.105**0.0580.154***0.101*GROWTH0.338***0.327***-0.022-0.035MARKET-0.184***-0.169***-0.119**-0.102*RD0.135**0.15**MAXVIF1.0131.1811.0131.181F20.904***17.377***4.234***4.793***sigF更改0.000***0.016**0.006***0.013**2Adj.R0.1610.1740.0300.047分层回归分析中,模型(4-6)—(4-9)都通过了0.0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VIF最大值均远小于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从分层回归结果参数估计中可看出在模型(4-7)和(4-9)中研发投入的系数均大于0且在0.05水平上显著.所以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假设H3a和H3b得到支持。5.1.3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与创业企业绩效该部分按照模型(4-10)—(4-15)对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分层回归。1、变量相关性分析本部分运用SPSS22.0软件对所选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5.5所示。52 第5章实证研究表5.5模型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ROATQPOWERTMTSIZEGROWTHAREAROA1.000**TQ0.3821.000***POWER0.1110.0131.000****TMT0.2420.2120.0431.000****SIZE0.1500.1580.0320.0941.000**GROWTH0.350-0.0060.0220.0830.1041.000*****MARKET-0.191-0.1270.122**-0.161-0.051-0.0051.000*表示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从表5.5可以看出总资产回报率与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企业规模、成长性以及市场化程度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关系,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小值为0.111,最大值为0.382;托宾Q值与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企业规模以及市场化程度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关系,显著的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小值为0.013,最大值为0.212,说明模型各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行下一步多元线性分层回归。2、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影响企业绩效的假设检验本部分分别以总资产回报率(ROA)和托宾Q值(TQ)为被解释变量;CEO权力(POWER)和高管团队背景(TMT)为解释变量;企业规模(SIZE)、成长性(GROWTH)和市场化程度(MARKET)为控制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以便对各变量的影响进行较好控制,更好的进行统计分析。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6所示。表5.6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多元分层回归结果ROATQ变量(4-10)(4-11)(4-12)(4-13)(4-14)(4-15)SIZE0.105**0.101*0.087*0.154***0.153***0.139**GROWTH0.338***0.336***0.323***-0.022-0.023-0.036MARKET-0.184***-0.199***-0.171***-0.119**-0.122**-0.091POWER0.125**0.114**0.0230.012TMT0.174***0.187***MAXVIF1.0131.0181.0461.0131.0181.046F20.904***17.357***16.615***4.234***3.21***4.86***sigF更改0.000***0.017**0.001***0.006***0.6780.001***2Adj.R0.1610.1740.2010.0300.0280.05853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层回归分析中,模型(4-10)—(4-15)都通过了0.0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VIF最大值均远小于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从分层回归结果参数估计中可以看出,以ROA为被解释变量时,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的系数大于0且都在0.05水平上显著。所以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H4a和H5a得到支持。以TQ为被解释变量时,CEO权力的系数不显著,高管团队背景的系数大于0且在0.01水平上显著。所以CEO权力对市场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高管团队背景对市场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H4b没有得到支持,H5b得到支持。各变量关系假设检验结果如表5.7所示。表5.7各变量关系假设检验结果统计假设假设内容是否得到支持H1CEO权力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产生负向影响。是H2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正向影响。是H3a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是H3b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是H4aCEO权力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是H4bCEO权力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否H5a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是H5b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是5.2中介变量的假设检验与分析[92]Baron和Kenny(1986)提出分步回归检验中介作用的方法后,该方法至今仍被学者们广泛采用。检验中介变量的传统做法可总结为:在X,Y,M相关性显著的前提下,(1)回归分析因变量Y和自变量X的关系,检验X对Y是否有显著影响;(2)回归分析中介变量M和自变量X的关系,检验X对M是否有显著影响;(3)回归分析因变量Y与自变量X和中介变量M的关系,检验X和M是否对Y有显著影响。各回归方程如下:YcXe_1(5-1)MaXe_2(5-2)YbMcXe_3(5-3)若c、a、b不为0且显著,c^'≠0且显著,同时c-c^'大于0,则为部分中介作用,c^'=054 第5章实证研究且显著或c^'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为了检验研发投入在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影响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即假设H6a和H6b,将根据检验中介变量的传统方法步骤进行参数估计,分别以总资产回报率(ROA)和托宾Q值(TQ)为被解释变量;CEO权力(POWER)和高管团队背景(TMT)为解释变量;研发投入(RD)为中介变量;企业规模(SIZE)、成长性(GROWTH)和市场化程度(MARKET)为控制变量构建回归模型。通过SPSS22.0运行得到变量间的参数估计结果。汇总结果如表5.8所示。表5.8研发投入中介作用模型参数估计表ROA(5-11)TQ(5-12)RD(5-2)ROA(5-31)TQ(5-32)SIZE0.087*0.139**0.338***SIZE0.0490.100*GROWTH0.323***-0.0360.067GROWTH0.315***-0.044MARKET-0.171***-0.091-0.063MARKET-0.163***-0.084POWER0.114**0.012-0.121**POWER0.128**0.026TMT0.174***0.187***0.223***TMT0.149***0.161***MAXVIF1.0461.0461.042RD0.115**0.114*F16.615***4.86***16.476***MAXVIF1.2691.269sigF更改0.001***0.001***0.000***F14.664***4.652***2Adj.R0.2010.0580.199sigF更改0.000***0.000***2Adj.R0.2090.066以ROA为被解释变量时,模型(5-11)中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的系数分别为0.114和0.174,均在0.05水平上显著;模型(5-2)中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的系数分别为-0.121和0.223,均在0.05水平上显著;模型(5-31)中研发投入的系数为0.115,在0.05水平上显著,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的系数分别为0.128和0.149,均在0.05水平上显著,满足不为0且显著的条件。但CEO权力的系数由0.114增加至0.128.不符合传统的中介变量检验,高管团队背景的系数则由0.174降为0.149,所以仅能表明研发投入在高管团队背景影响财务绩效的过程中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6a得到部分支持。以TQ为被解释变量时,模型(5-12)中CEO权力的系数为0.012,没有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所以研发投入是否在CEO权力影响市场绩效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的分析条件不成立;模型(5-12)和(5-2)中高管团队背景的系数分别为0.187,0.223均在0.05水平上显著;模型(5-32)中研发投入的系数为0.114,达到0.1的显著性水平,高55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管团队背景的系数为0.161,在0.01水平上显著,满足不为0且显著的条件,而且高管团队背景的系数则由0.187降为0.161,所以仅能表明研发投入在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市场绩效的过程中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6b得到部分支持。研发投入中介作用假设检验结果如表5.9所示。表5.9研发投入中介作用假设检验结果统计假设假设内容是否得到支持研发投入在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创业企业财务绩效过程H6a部分支持中具有中介作用。研发投入在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创业企业市场绩效过程H6b部分支持中具有中介作用。5.3调节变量的假设检验与分析[93]本研究在调节作用检验中参照Sharm(1981)提出的层次回归分析和分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过程如图5-1所示:内部治理与解释变量的否是交互项是否显著内部治理是否与解释变内部治理是否与被解释量或被解释变量相关变量相关是否是否内部治理不内部治理是内部治理是分组回归是调节变量半调节变量纯调节变量R2是否显著不同是否内部治理是内部治理不同质调节变是调节变量量图5-1调节变量的判断过程5.3.1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研发投入中的调节作用1、变量相关性分析本部分运用SPSS22.0软件对所选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5.10所示。56 第5章实证研究表5.10模型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RDPOWERTMTSIZEGROWTHMARKETEGRD1.000POWER-0.107*1.000TMT0.265***0.0431.000SIZE0.366***0.0320.094*1.000GROWTH0.118**0.0220.0830.104*1.000MARKET-0.131**0.122**-0.161***-0.051-0.0051.000EG0.067-0.0700.0670.304***-0.028-0.0241.000*表示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看出内部治理与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以及研发投入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内部治理对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以及研发投入的直接作用很小,可以更有效的验证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研发投入过程中的调节作用。2、内部治理的调节作用。分层回归结果如表5.11所示。表5.11内部治理调节作用模型参数估计表R&D变量MOD11MOD12MOD13SIZE0.35***0.358***0.357***GROWTH0.0820.0640.062MARKET-0.112**-0.061-0.056POWER-0.127**-0.128**TMT0.227***0.217***EG-0.066-0.068POWER*TMT-0.018POWER*EG0.073TMT*EG0.065MAXVIF1.0131.1281.133F18.409***13.963***9.749***2Adj.R0.1440.2000.202在阶层式回归分析中,三个回归模型通过了0.0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VIF最大值均远小于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在MOD13,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的乘积项系数未通过0.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内部治理与CEO5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的乘积项系数均未通过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在相关系分析中内部治理与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以及研发投入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按照内部治理的平均数将样本数据分为两组,一组大于平均数,一组小于平均数,进行分组回归,结果如表5.12所示。从表5.12可发现CEO权力的系数小于0且在低分组显著,而在高分组不显著,说明较高的内部治理会减弱CEO权力对研发投入的负向影响,假设H7得到支持。高管团队背景在两组都大于0且显著,但高分组的系数在数值和显著性两方22面均优于低分组,两组的△R为0.145,大于0.1,说明两组之间的R值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内部治理会加强高管团队背景对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假设H8得到支持。表5.12内部治理分组回归模型参数估计表EGR&D变量高低SIZE0.402***0.284***GROWTH-0.0160.14*MARKET-0.102-0.018POWER-0.082-0.142*TMT0.233***0.195**MAXVIF1.0791.066F11.875***5.212***2Adj.R0.2630.1182△R0.1455.3.2内部治理在研发投入影响创业企业绩效中的调节作用1、变量相关性分析本部分运用SPSS22.0软件对所选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5.13所示。表5.13模型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RDROATQSIZEGROWTHMARKETEGRD1***ROA0.2171******TQ0.1970.3821*********SIZE0.3660.1500.1581*****GROWTH0.1180.350-0.0060.1041****MARKET-0.131-0.191-0.127-0.051-0.0051******EG0.067-0.0730.2070.304-0.028-0.024158 第5章实证研究*表示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看出除了市场绩效外,内部治理与研发投入和财务绩效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内部治理对研发投入和财务绩效的直接作用很小,可以更有效的验证内部治理在研发投入影响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2、内部治理的调节作用。分层回归结果如表5.14所示。表5.14内部治理调节作用模型参数估计表EGROATQ变量MOD11MOD12MOD13MOD21MOD22MOD23SIZE0.106**0.0930.0860.154***0.0420.024GROWTH0.338***0.321***0.323***-0.022-0.025-0.020MARKET-0.184***-0.17***-0.164***-0.119**-0.1*-0.084RD0.129**0.136**0.16***0.178***EG-0.104*-0.123**0.18***0.129**RD*EG0.0710.197***MAXVIF1.0131.2771.2861.0131.2771.286F20.916***14.762***12.618***4.234***5.924***7.154***2Adj.R0.160.180.180.030.070.11阶层式回归分析中,六个回归模型都通过了0.0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VIF最大值均远小于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在MOD13中,内部治理与研发投入的乘积项系数未通过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在相关性分析中,内部治理与研发投入和财务绩效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按照内部治理的平均数将样本数据分为两组,一组大于平均数,2一组小于平均数,进行分组回归,结果如表5.15所示。从表5.15可以看出,两组的△R2为0.156,大于0.1,说明两组之间的R值存在显著差异,且研发投入在高分组的系数大于低分组的系数。所以内部治理在研发投入影响财务绩效过程中起正向的调节作用。假设H9a得到支持。在MOD23中,内部治理与研发投入的乘积项系数大于0,且在0.01水平上显著,所以内部治理在研发投入影响市场绩效过程中起正向的调节作用。假设H9b得到支持。5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5.15内部治理分组回归模型参数估计表EGROA变量高低SIZE0.234***-0.058GROWTH0.178**0.48***MARKET-0.078-0.24***RD0.1250.093MAXVIF0.7801.564F7.172***17.574***2Adj.R0.1400.2962△R0.1565.3.3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企业绩效中的调节作用1、变量相关性分析本部分运用SPSS22.0软件对所选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5.16所示。表5.16模型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ROATQPOWERTMTSIZEGROWTHMARKETEGROA1.000TQ0.382***1.000POWER0.111**0.0131.000TMT0.242***0.212***0.0431.000SIZE0.150**0.158**0.0320.0941.000GROWTH0.350***-0.0060.0220.0830.104*1.000MARKET-0.191***-0.127**0.122**-0.161***-0.051-0.0051.000EG-0.0730.207**-0.0700.0670.304**-0.028-0.0241*表示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看出除了市场绩效外,内部治理与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以及财务绩效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内部治理对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和财务绩效的直接作用很小,可以更有效的验证内部治理在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影响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2、内部治理的调节作用。分层回归结果如表5.17所示。60 第5章实证研究表5.17内部治理调节作用模型参数估计表EGROATQ变量MOD11MOD12MOD13MOD21MOD22MOD23SIZE0.106**0.122**0.119**0.154***0.0880.079GROWTH0.338***0.316***0.316***-0.022-0.026-0.029MARKET-0.184***-0.169***-0.168***-0.119**-0.093*-0.093*POWER0.106**0.105**0.0260.025TMT0.179***0.17***0.179***0.153***EG-0.109**-0.112**0.167***0.16***POWER*TMT-0.0210.005POWER*EG0.0150.007TMT*EG0.0580.152***MAXVIF1.0131.1281.1331.0131.1281.133F20.916***14.69***9.907***4.234***5.554***4.619***2Adj.R0.1610.2090.2050.0300.0810.095阶层式回归分析中,六个回归模型都通过了0.0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VIF最大值均远小于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的乘积项系数未通过0.0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在MOD13中内部治理与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的乘积项系数均未通过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在相关性分析中,内部治理与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以及ROA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按照内部治理的平均数将样本数据分为两组,一组大于平均数,一组小于平均数,进行分组回归,结果如表5.18所示。从表5.18可以看出,两组中CEO权力的系数均在0.05水平上显著,且高分组的系数大于低分组;高管团队背景的系数在22高分组显著,在低分组不显著,且两组的△R为0.178,大于0.1,说明两组之间的R值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内部治理能加强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财务绩效的正向作用,假设H10a和H11a得到支持。在MOD23中内部治理与CEO权力的乘积项系数不显著,且在相关性分析中内部治理与TQ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所以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影响市场绩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假设H10b没有得到支持。内部治理与高管团队背景的乘积项系数大于0,且在0.01水平上显著,所以内部治理能加强高管团队背景对市场绩效的正向作用。假设H11b得到支持。61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5.18内部治理分组回归模型参数估计表EGROA变量高低SIZE0.272***-0.057GROWTH0.161**0.484***MARKET-0.074-0.249***POWER0.144*0.121*TMT0.224***0.083MAXVIF1.0661.079F8.395***14.941***2Adj.R0.1960.0182△R0.178内部治理在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影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假设检验结果如表5.19所示。表5.19内部治理调节作用假设检验结果统计假设假设内容是否得到支持H7内部治理能减弱CEO权力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作用是H8内部治理能加强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作用是H9a内部治理能加强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作用是H9b内部治理能加强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的正向作用是H10a内部治理能加强CEO权力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作用是H10b内部治理能加强CEO权力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的正向作用否H11a内部治理能加强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作用是H11b内部治理能加强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的正向作用是5.4基于假设检验结果的研究讨论根据上文的实证结果,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CEO权力与研发投入有负相关关系,高管团队背景与研发投入有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与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有正相关关系;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与财务绩效有正相关关系;CEO权力与市场绩效不相关,高管团队背景与市场绩效则有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在高管团队背景与财务绩效以及市场绩效的影响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在CEO权力与财务绩效以及市场绩效的影响关系中不存在中介作用;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影响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财务绩效以及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市场绩效过程中有调节作用。具体而言:62 第5章实证研究1、假设H1提出的关于CEO权力对研发投入有负向影响作用获得验证。这个检验结果与较多国内外学者对CEO权力与研发投入关系的研究结果相符合。CEO权力过大会导致CEO的短视行为,显著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在阶层式回归分析中,CEO权力对研发投入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21,且在0.05水平上显著,表明由组织权力(CEO兼职状态,执行董事比例)、所有者权力(CEO持股比例)、专家权力(CEO任职前履历,是否连任)和声誉权力(CEO技术背景,CEO薪酬水平)构成的CEO权力对研[]发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实证结果与Kor(2006)5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也[121]为Fama(1983)等学者的CEO出于个人利益或雇佣风险等多方面原因,更倾向于制定保守的决策,降低研发投入的观点提供实证支持。CEO权力越强,对于个人利益越看重,尤其当CEO无法长期连任时,他更不愿意进行研发活动而让利于一下任,同时强大的权力保证了CEO对于决策制定和执行的影响力以及控制力。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如何分配CEO权力对企业制定正确的研发投入决策起重要作用。2、假设H2提出的关于高管团队背景对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作用获得验证。这个检验结果符合国内外学者对于高管团队背景与研发投入关系的普遍认知,表明优秀的高管团队背景能够提升高管团队的认知能力,社会视野和信息交流网络,促进高管团队制定积极正确的研发决策。在阶层式回归分析中,高管团队背景对研发投入回归的标准化系数为0.223,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表明由技术背景高管比例、平均受教育水平以及平均年龄构成的高管团队背景对研发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实证结果与王德应[124][34](2011),朱焱(2013)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对于信息技术类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变化莫测,对于机会和威胁的把握以及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能够为企业赢得先动优势,先于竞争对手去制定更积极合理的研发决策。3、假设H3a和H3b提出的关于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获得验证。这个检验结果符合国内外学者对于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普遍认知。对于信息技术类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从企业开始确立研发项目到该项目能够为企业带来绩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本研究在指标选取上采用了滞后一年的方法,最终的[18]实证结果也与罗婷(2009)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绝对法则,对于信息技术类中小型创业企业而言,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掌握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以优势技术为基础的,而研发投入是企业获得优势技术的重要途径。通过研发投入,企业更有能力开发新产品,或降低现63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产品成本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和降低成本,最终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他们的市场绩效主要受到投资者的影响,而投资者对中小型创业企业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的评价往往基于企业的业绩。在阶层式回归分析中,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35和0.15,且均在0.05水平上显著。所以,实证结果也表明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4、假设H4a提出的关于CEO权力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获得验证。这与[130][155]韩立岩(2009),Zubaidah(2009)等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在阶层式回归分析中,CEO权力对财务绩效回归的标准化系数是0.114,在0.05水平上显著,表明由组织权力(CEO兼职状态,执行董事比例)、所有者权力(CEO持股比例)、专家权力(CEO任职前履历,是否连任)和声誉权力(CEO技术背景,CEO薪酬水平)构成的CEO权力对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现在的中小型信息技术类创业企业面临着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这动荡的市场环境中,CEO集权有利于提高经营决策效率,提升企业短期的财务绩效。假设H4b提出的关于CEO权力对企业市场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没有获得验证。在相关性分析中,CEO权力与市场绩效的相关系数为正,并在0.1水平下显著。但在回归分析中,CEO权力对市场绩效回归的标准化系数是0.012,且未达到0.1的显著性水平,[156]表明CEO权力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作用不显著。Basak(2013)等学者在研究中也曾得出类似的实证结果,借鉴以上学者的研究结果和本研究的实证结果,本研究也认为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并不适合讨论中小型创业企业中CEO权力和市场绩效的关系。对于CEO权力和代理问题,在许多已有的研究理论中普遍假设CEO总是通过努力工作以争取自己利益最大化。事实上对于很多中小型创业企业和上市时间较短的企业来说,资本市场的经营风险更大,当CEO为创始人或控股股东等时,由于内部治理制度不完善,对CEO的监督和约束也远远不够,此时CEO更关心如何在资本市场[157]短期融资且无暇考虑长期的发展,以“求生存”为目标(姜付秀,2012);当CEO为“被雇佣的经营者”时,对他的考评往往集中于经营绩效,此时CEO并不会刻意去[158]提升企业的市场绩效(Simsek,2007)。5、假设H5a、H5b提出的关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有正[46]向影响作用获得验证。这与王雪莉(2013)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在阶层式回归分析中,高管团队背景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回归的标准化系数分别是0.174和0.187,且均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由专业背景、平均受教育水平和平均年龄构成的高管团队背64 第5章实证研究景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拥有专业技术背景的高管越多,整个高管团队越容易达成一致,降低决策和运营成本,而且从事过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管往往更关注流程的改进和产品的创新,帮助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因此基于社会类化理论的观点,对于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中小型信息技术类创业企业而言,一支具有较多专业背景高管的高管团队更能对提升企业绩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平均受教育水平和年龄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高管团队的阅历经验、认知能力和社会资源,从中国的现实国情来看,信息技术类产品存在较多的相似性,产品的营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资源和网络关系的影响,因此拥有较高受教育水平和年龄较轻的高管团队对企业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绩效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6、H6a和H6b提出的研发投入对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的假设均只得到了部分支持,结果显示研发投入在高管团队背景影响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过程中有部分中介作用,但在CEO权力影响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过程中没有中介作用。(1)关于研发投入在高管团队背景影响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过程中存在的部分中介作用,在三个传统中介变量检验模型中,高管团队背景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和变动方向都满足传统检验部分中介作用的条件,即高管团队背景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影响仍有一部分是直接作用或通过研发投入以外的因素传导的,尤其是高管团队的技术背景和学历,基于中国“关系型社会”的特征,高管团队背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离不开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关系网络,比如从事过专业技术工作,尤其是在同行业其他企业从事过相关研发工作的高管,除了基于企业内的研发投入开展自主研发外,他们还可能依据自身的关系网络,获得核心技术的相关信息,更好的了解竞争对手信息和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类似的,受教育水平较高的高管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高管相比更有可能接触并结识高素质和高能力的人,从而拥有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关系网络,这无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此外,通过比较回归模型中的系数发现,高管团队背景对研发投入,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223,0.174和0.187,表明高管团队背景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相对要大于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影响。高管团队背景更多的是影响企业当期的研发投入,使用当期的资金投入指标来衡量,而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则使用滞后一年的数据,反应了企业一年内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持续经营发展成果,所以高管团队背景的效用具有时滞性,因而对当期研发投入的直接影响更显著。同时由于研发活动存在周期长和见效慢等特点,企业在考察高管团队背景的作用功效时,在不65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忽略研发投入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准确的测量出高管团队背景的效果。(2)但关于研发投入不在CEO权力影响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30][126]的实证结果,这与我们常规意识上理解的,以及通过Chen(2014),Bou(2006),[129]Wang(2013)等学者的研究结论所展示的CEO权力到研发投入,再到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影响路径不同。假设H4b的检验结果和结果分析表明在上市时间较短的中小型创业企业中,CEO权力并不对市场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因此CEO也不会刻意通过进行研发投入去提升企业的市场绩效。而关于研发投入在CEO权力影响财务绩效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从理论上分析可认为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而言,若CEO为企业创始人,则他们更关心企业在短期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如何在资本市场融资;若CEO为“被雇佣的经营者”,他们更关注自身的管理绩效和财务绩效提升所带来的收入增长(Zubaidah,[155]2009),并不会刻意通过制定研发投入决策或披露研发信息来提升企业市场绩效。参[34]照朱焱(2013)在其研究中提到的“特征—行为—经济后果”思路,本研究认为基于“权力—决策—绩效”的研究范式,虽然按照标准的中介作用分析,研发投入并没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但综合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可发现,CEO权力对研发投入产生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CEO权力也对短期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同时在中介变量检验中,CEO权力和研发投入所对应的系数都显著,符合传统中介变量检验对系数显著性的要求,但问题在于加入研发投入后,CEO权力的系数并没有减小,反而增[159]大。财务绩效是以会计和价值为基础的绩效,梁莱歆(2009)认为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后,研发投入的会计处理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这样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小型创业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权力强大的CEO通过操纵研发投入在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的会计数据处理来影响最终财务指标的情况。这进一步的说明了中小型创业企业中CEO权力的过度集中和所导致的短视行为以及对企业利益的侵吞,极不利于中小型创业企业的长期发展。7、假设H7和H8关于内部治理能减弱CEO权力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作用,以及加强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作用获得验证。在分组回归中,从内部治理的低分组到高分组,CEO权力的系数减小且变为不显著,高管团队背景的系数增2大且显著性增强。同时,两组模型的R差值大于0.1,这个检验结果表明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此外,在阶层式回归分析中,内部治理的系数不显著,说明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利益相关者并不66 第5章实证研究会直接参与到研发投入决策的制定,更多的是对CEO和高管团队在决策制定过程中进行监督、制约和激励。较低的内部治理水平不但会导致企业对CEO权力的制约能力降低,使得CEO更有可能利用自身权力控制高管团队,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降低企业研发活动的强度。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这会导致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落后于竞争对手。然而,在高水平的内部治理情境下,CEO的权力和短视行为会得到有效的抑制,进而提高高管团队在研发决策制定中的自主性,充分发挥高管团队在专业技能,社会资本和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最终实现更积极的研发投入。可见,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会随着内部治理水平高低的不同而变化,内部治理能正向调节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8、假设H9a和H9b关于内部治理能加强研发投入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正向作用获得验证。在以ROA为被解释变量的阶层式回归中,研发投入的系数为0.136,2并在0.05水平上显著,在接下去的分组回归中,内部治理高低两组模型的R差值大于0.1,这个检验结果表明内部治理在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的作用过程中有调节作用。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市场推广,研发投入的产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本研究所采取的财务绩效为一年后数据,与研发投入关系密切。在研发周期内,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和其他资源在配置上是否合理会受到股东会、董事会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以及监事会的监督。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能提高研发活动的效率,帮助企业更早的研发新产品并推向市场,或发展新工艺和新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研发投入更好的转化为财务绩效。关于市场绩效的阶层式回归中,内部治理与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项系数为0.197,且在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内部治理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市场绩效的关系。高水平的内部治理能提高研发效率,获得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好的经营业绩,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加强企业合理的研发投入披露作为利好消息在资本市场上所引起的积极反应。综上所述,内部治理会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关系。9、假设H10b关于内部治理能加强CEO权力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的正向作用没有获得验证。在回归分析中,内部治理与CEO权力的调节作用项对市场绩效的系数不显著,模型的拟合度也不理想,且在CEO权力与市场绩效的回归模型中,CEO权力的系数虽然大于0,但不显著,说明内部治理无法起到强化CEO权力对市场绩效正向影响的调节效果。假设H11a关于内部治理能加强CEO权力对创业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作用获得验证,从内部治理的低分组到高分组,CEO权力的系数增大且依然显著,同时,两组6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模型的R差值大于0.1,这个检验结果表明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过程中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对于权力较弱或为“被雇佣的经营者”的CEO,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能起到限制CEO的掠夺和短视行为,甚至罢免CEO的作用,对CEO的考评往往集中于经营过程中获得的财务绩效,同时经营业绩和财务绩效还与CEO在企业中的地位,行业中的声誉以及未来发展前途相关;对于权力强大或为“企业所有者”的CEO,内部治理机制不能对CEO进行有效的管理约束,对于很多中小型创业企业和上市时间较短的企业来说,资本市场的经营风险更大,CEO更关注企业的生存问题。所以,高水平的内部治理能从监督和激励两方面加强CEO权力对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但对CEO关于提升市场绩效的积极性的影响不大。即内部治理正向调节CEO权力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但在CEO权力对市场绩效的影响过程中缺乏调节作用10、假设H11a和H11b关于内部治理能加强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市场绩效的正向作用获得验证。在关于财务绩效的分组回归中,从内部治理低分组到高分组,高管团队背景的系数增大,且系数的显著性也由不显著提升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同时,2两组模型的R差值大于0.1,这个检验结果表明内部治理在高管团队背景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过程中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关于市场绩效的阶层式回归中,内部治理与高管团队背景的调节作用项系数为0.152,且在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内部治理正向调节高管团队背景与市场绩效的关系。背景优秀的高管团队往往拥有丰富的专业技能、社会资本和进取精神,在关注中小型创业企业在短期内生存问题的同时,他们更关注企业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然而,在低水平的内部治理情境下,倾向采取短期和自利行为的CEO或大股东得不到有效的制约,会干涉高管团队制定积极的经营决策和发展战略,甚至通过任免高管的行为加强对高管团队的控制,降低高管团队参与企业经营发展的能力和积极性。反之,在高水平的内部治理情境下,企业的管理和制度更民主,吸引更多优秀高管的加入,提高高管团队在参与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权和积极性,最终促进更高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实现。可见,较高的内部治理水平能加强高管团队背景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正向影响。5.5管理启示本研究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的的分析了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和内部治理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暴露了我国中小型创业企业的以下三个主要问题:1、CEO权力过于集中,代理问题严重。本研究的实证结果表明CEO集权会抑制创68 第5章实证研究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且无法对长期的市场绩效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在CEO两任兼职方面,统计结果表明52.56%的样本企业存在CEO两任兼职情况,两任兼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CEO的约束能力;在CEO持股方面,33%的样本企业中CEO为第一大股东,甚至高达63%,达到绝对控股水平,而34%的样本企业中CEO持股低于5%,说明在不同创业企业中CEO所有者权力的分配严重失衡。权力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代理问题的出现,CEO既可能会因为权力过大而谋取私利,也可能因为权力过小而丧失工作积极性,从而不能对具有风险的研发投入和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汇总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可发现CEO权力对研发投入产生负向影响,却对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对市场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说明集权的CEO是通过抑制研发活动来提升企业短期的财务绩效,且并不关注长期的市场绩效,即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型创业企业中集权的CEO存在较为严重的短视问题。必须采取措施,抑制强权CEO为了个人私利而对高管团队和内部治理结构产生的影响。CEO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可根据Finkelstein的权力模型,通过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的措施加以改善:(1)组织结构合理化。创业企业要想实现长期发展,必须保证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CEO和董事长的两职分离。加强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制衡,减少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影响;强化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共同治理,以及董事会和监事会对CEO的监督管理,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2)CEO股权制衡和股权激励相结合。在中小型创业企业中,持股比例过高的CEO往往是创始人或创业团队中的重要成员,当CEO决策不合理时,其他大股东、董事会成员以及高管应合力制约CEO,避免CEO的不科学和以谋取私利为目的决策给企业和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持股比例较低的CEO往往是“被雇佣的经营者”,企业应积极推行股权激励制度,给予适当的股权激励,这样能够把CEO和企业的利益有效统一起来,降低代理成本,并提升CEO的工作积极性。(3)保证CEO任职的稳定。随着任期的增加,CEO的人力资本和管理经验不断丰富,决策能力也不断加强,因此企业应保证CEO对未来职业规划的稳定预期,同时辅以股权激励,能有效抑制CEO的短视行为,提高CEO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2、研发投入的强度高但持续性不强。统计结果表明样本企业中研发费用占总资产比重的平均值能达到4.5%,这对于上市的中小型创业企业来说,研发投入强度并不低。但汇总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可发现CEO权力和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研发6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投入和市场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但CEO权力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研发投入对市场绩效的正向影响很有可能是因为资本市场对研发信息披露起积极[128]反应的结果(Chan,1990),是短期内股价变动的结果,而不是通过持续的研发活动稳步提升企业效益和市场价值。市场绩效是个长期的绩效指标,且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为实现科学,持续性的研发投入需从企业和监管部门两个方面采取措施:(1)企业要合理持续的增加研发费用投入。研发活动本身具有周期长、投入大以及不确定性强的特点,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研发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从内部看,企业可在分析目前经营情况,资产结构等方面的基础上,增加留存收益作为研发准备金;从外部看,企业可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从现阶段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信息看,我国上市企业投入研发费用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政府补贴,进行合作研发和依托高校研发创业园能有效缓解中小型创业企业在人员和资金方面的不足。(2)资本市场监管部门要完善上市公司研发信息的披露制度。在研发资金信息披露方面,很多企业存在研发费用尤其是资本化的研发费用披露信息不完整、不全面以及不明晰的问题,利益相关者和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无法了解研发投入的细致构成,监管部门需对研发信息披露不完整和异常的企业加强监管力度。在研发人员信息披露方面,目前并没有对这方面信息披露的强制规定,导致不同企业在年报中披露信息的差异较大,如科研人员总数,有些企业披露的科研人员占总员工比重超过90%,明显不符合正常的企业组织架构。监管部门应规定增加研发人员数量、研发人员学历水平和统计口径三方面的信息披露,从而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仅可以保护投资者权益,而且增强外部投资者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判断力,可以吸引更多潜在的外部投资者增加资金投入。3、整体的内部治理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部分内部治理机制有待完善。本研究的统计结果表明股权集中的平均值为0.686,股权制衡的中位数为0.810,即至少50%以上的企业存在第二至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小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情况,说明现阶段中小型创业企业中股权一股独大或过度集中的问题较为严重。独立董事比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两个变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375和0.051,说明董事会独立性低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低的问题严重,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可发现较高的内部治理整体水平能抑制CEO的短视行为,加强CEO和高管团队背景对财务绩效,以及高管团队背景对市场绩效的正向作用,说明现阶段信息技术类中小型创业企业整体的内部治理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股权过度集中、独立董事比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过低等方面的不足,会导致很多代理问题的出现,以及独董和机构投资者无力参与企业的内部治理。为进一步强化内部治70 第5章实证研究理,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1)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强股权制衡。从采取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值为32.27%,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均值为68.6%,这些数据都说明现阶段的创业企业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和股权过度集中问题,极易导致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出现,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2)增加独立董事比例。一方面,绝大部分企业仅为了满足独董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的规定而设立独立董事;另一方面样本企业中的内部董事平均比例高达30%。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会共同导致了董事会独立性的降低,进而导致董事会治理功能的严重降低。因此,为了实现长期发展,企业一方面要任用更多优秀的独立董事,另一方面在对高管推行股权激励时,还要保持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合理分布。[38](3)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舒谦和陈治亚(2014)研究表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是能动的投资者,而本研究中样本企业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均值仅为5.1%,这会导致机构投资者缺乏动力和能力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无法发挥机构投资者的能动性。且投资机构的长期投资能使中小型创业企业的CEO和高管团队更为专注于公司的长期价值而投资于研发活动和努力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5.6本章小结本章运用SPSS22.0软件对第三章提出的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是创业企业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假设检验;其次,对研发投入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假设进行了检验;最后,对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影响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假设进行了检验。并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和对应的建议。71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结论1、研究结论本研究围绕着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以及内部治理的关系展开,试图探索从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在前面五章的分析中,本研究创新性的完成了如下工作:(1)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以及内部治理六个变量之间的整体概念模型,并创新性的将其应用到基于中小型创业企业的具体情况下的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和企业财务绩效以及市场绩效的中介作用模型中,实证研究的结果验证了CEO权力对研发投入有负向的影响作用,高管团队背景对研发投入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都有正向的影响作用,CEO权力对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而对市场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作用,高管团队背景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都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丰富了现有理论的实证研究结果。(2)本研究创新性的将研发投入作为中介变量来研究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与企业财务绩效以及市场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验证了研发投入在高管团队背景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作用过程中有部分中介作用,但在CEO权力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作用过程中不存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开了高管团队背景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研发投入在高管团队背景和企业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关系中扮演中介变量角色,高管团队背景的部分影响先在研发投入中体现,最后才转化为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同时提出了可能存在权力强大的CEO通过操纵研发投入在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的会计数据处理来影响最终财务指标的情况。(3)本研究在研究研发投入中介作用时,创新性的引入了内部治理作为调节变量,以研究内部治理在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和企业财务绩效以及市场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验证了内部治理在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影响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CEO权力和高管团队背景影响财务绩效以及高管团队背景影响市场绩效过程中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内部治理调节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研发投入和财务绩效以及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2、研究不足与展望尽管本研究遵循科学研究的原则,但与所有的实证研究一样,会受到时间(采用混72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合截面数据,而不是严格的时间序列数据)、人力和物力、以及研究样本数量和范围的限制,本研究存在以下研究不足:(1)本研究是以深圳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为调研对象,样本种类比较单一,所得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行业的中小型创业企业有待进一步检验;另外,尽管本研究的312个有效样本容量能够符合统计检验的基本要求,但在采用分组回归来检验调节作用时,高低组的样本容量较少,一定程度上会对检验结果的可信度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该扩大样本的空间区域和行业范围,增大样本规模,增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和可靠性。(2)本研究所采用的样本企业的上市年数普遍较少,以此来研究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和研发投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及作用途径,难以捕获经济周期和过渡期等问题的影响,因为所搜集的数据只能反映样本企业从上市到现在少数年份的实际情况,该模型在更长时间段的适用性得不到验证。此外,受到样本容量的限制,只能采用滞后一年的绩效数据,无法考察在更长时间内的CEO权力、高管团队背景和研发投入影响企业绩效的时滞性问题。随着年数的增长,今后可以进一步探讨。(3)本研究的对象是处于发展阶段的信息技术类中小型创业企业,与那些处于不同产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市场影响能力、初始资源和技术水平的成熟的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存在显著差异,未来的研究应该将相关假设检验扩展到不同的环境中,应该重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研究。73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参考文献[1]FujitaS.AStrategyforCorporateInnovation[M].Tokyo:AsianProductivityOrganization.1997.[2]NakaharaT.InnovationinaBorderlessWorldEconomy[J].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1997,40(3):7-9.[3]FinkelsteinS.PowerinTopManagementTeamsDimensionsMeasurementandValidation[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92,35(3):505-538.[4]刘运国,刘雯.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任期与R&D支出[J].管理世界,2007,(1):128-136.[5]KorYY.DirectandInteractionEffectsofTopManagemeTeamandBoardCompositiononR&DInvestmentStrateg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6,27(11):1081-1099.[6]权小锋,吴世农.CEO权力强度、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业绩的波动性—基于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4):142-153.[7]白重恩,刘俏,陆洲.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40):81-91.[8]AdamsR,AlmeidaH,FerreiraD.PowerfulCEOsandTheirImpactonCorporatePerformance[J].ReviewofFinancialStudies,2005,18(4):1403-1432.[9]ChengSJ.BoardSizeandtheVariabilityofCorporatePerformanc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8,87(1):157-176.[10]HambrickDC,MasonPA.UpperEchelons:TheOrganizationasaReflectionofitsTopManagers[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84,9(2):193-206.[11]韦小柯.高层管理团队特征与企业R&D投入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4(S2):553-557.[12]BantelKA,JacksonSE.TopManagementandInnovationsinBanking:Doesthecompositionofthetopteammakeadifferenc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89,10(S1):107-124.[13]WiersemaMF,BantelKA.TopManagementTeamDemographyandCorporateStrategicChange[J].The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92,35(1):91-121.74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SimonsTL.TopManagementTeamConsensus,HeterogeneityandDebateasContingentPredictorsofCompanyPerformance:Thecomplimentarityofgroupstructureandprocess[J].AcademyofManagementProceedings,1995,(1):62-66.[15]孙海法,姚振华,严茂胜.高管团队人口统计特征对纺织和信技术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6,9(6):61-67.[16]HaleblianJ,FinkelsteinS.TopManagementTeamSize,CEODominanceandFirmPerformance:TheModeratingRolesofEnvironmentalTurbulenceandDiscretion[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93,36(4):844-863.[17]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6):110-113.[18]罗婷,朱青,李丹.解析R&D投入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J].金融研究,2009,(6):100-110.[19]孔庆景.研发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J].财会通讯,2010,(18):63-66.[20]赵心刚,汪克夷,孙海洋.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绩效的累积效应—基于修正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2,31(10):47-51.[21]黄越,杨乃定,张宸璐.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以股权集中度为调节变量[J].管理评论,2011,11(23):120-126.[22]ChuangK,WrightP,KediaB.CorporateGovernanceandMarketValuationofCapitalandR&DInvestments[J].ReviewofFinancialEconomics,2003,(12):161-172.[23]JensenMC,MecklingWH.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andownership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6,(3):305-360.[24]Ang,Cole,Lin.AgencyCostandOwnershipStructure[J].TheJournalofFinance,2000,(55):81-106.[25]ShleiferA,VishnyRW.LargeShareholdersandCorporateControl[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6,94(3):461-488.[26]ShleiferA,VishnyRW.ASurveyofCorporateGovernance[J].JournalofFinance,1997,(52):737-783.[27]LaPortaR,Lopez-de-SilanesF,ShleiferA.CorporateOwnershipAroundtheWorld[J].JournalofFinance,1999,(54):471-517.[28]ShortS,KeaseyK.ManagerialOwnershipandthePerformanceofFirms:Evidence75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fromtheUK[J].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1999,5(1):79-101.[29]周建,金媛媛,袁德利.董事会人力资本、CEO权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沪深两市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3):170-180.[30]ChenHsiang-Lan.BoardCapital,CEOPowerandR&DInvestmentinElectronicsFirms[J].CorporateGovernance:AnInternationalReview,2014,22(5):422-436.[31]Finkelstein.S,HambrickDC.Strategicleadershipexecutivesandtheireffectonorganizations[M].St.Paul:West.1996.[32]陈胜蓝.信息技术公司研发投入与高管薪酬激励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9):55-62.[33]HambrickDC,D’aveniRA.TopTeamDeteriorationasPartoftheDownwardSpiralofLargeCorporateBankruptcies[J].ManagementScience,1992,38(10):1445-1466.[34]朱焱,张孟昌.企业管理团队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11):45-53.[35]HallRH,OrianiR.DoestheMarketValueRDInvestmentbyEuropeanFirms?EvidencefromaPanelofManufacturingFirmsinFrance,Germany,andItaly[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Organization,2006,24(5):971-993.[36]ChangSC,ChenSS,LinCW.TheInfluenceofCorporateInternalGovernanceontheWealthEffectofR&DExpenditureIncreases[R].Taiwan:NationalChengKungUniversity,NationalTaiwanUniversity,2008:1-36.[37]张其秀,冉毅,陈守明,王桂.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股权制衡还是股权集中?—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7):126-132.[38]舒谦,陈治亚.治理结构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制造型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J].预测,2014,33(3):45-50.[39]YehYH,ShuPG,HoFH,SuYH.BoardStructure,Intra-IndustryCompetition,andtheRDAnnouncementEffect[J].ReviewofPacificBasinFinancialMarketsandPolicies,2012,15(2):1-31.[40]YiJ,WangCQ,KafourosM.TheEffectsofInnovativeCapabilitiesonExporting:Doinstitutionalforcesmatter?[J].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13,22(2):392-406.[41]LaiWH,ChangPL.CorporateMotivationandPerformanceinR&DAlliances[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10,63(5):490-496.76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JirapornP,ChintrakarnP,LiuYX.CapitalStructure,CEODominanceandCorporatePerformance[J].JournalofFinancialServicesResearch,2012,42(3):139-158.[43]KimEH,LuY.CEOOwnership,ExternalGovernanceandRisk-taking[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11,102(2):272-292.[44]谭庆美,景孟颖.管理层权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内部治理机制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35(187):63-69.[45]BuylT,BooneC,HendriksW,MatthyssensP.TopManagementTeamFunctionalDiversityandFirmPerformance:TheModeratingRoleofCEOCharacteristics[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2011,48(1):151-177.[46]王雪莉,马琳,王艳丽.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中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4):80-93.[47]CannellaAA,ParkJH,LeeHU.TopManagementTeamFunctionalBackgroundDiversityandFirmPerformance:ExaminingtheRolesofTeamMemberColocationandEnvironmentalUncertainty[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8,51(4):768-784.[48]FaccioM,MarchicaMT,MuraR.LargeShareholderDiversificationandCorporateRisk-Taking[J].ReviewofFinancialStudies,2011,24(11):3601-3641.[49]LiuB,WeiCS.ImpactofShareholdingStructureonChineseBiopharmaceuticalListingCompanies'RDinvestment[J].JournalofChemicalandPharmaceuticalResearch,2014,6(5):858-861.[50]罗正英,李益娟,常昀.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对R&D投资行为的传导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3):167-176.[51]AuvrayT,BrossardO.Toodispersedtomonitor:ownershipdispersion,monitoringandthepredictionofbankdistress[J].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2012,44(4):685-714.[52]LeeS.TheEffectofOwnershipConcentrationonRDDecisionsinKoreanFirms[J].SeoulJournalofEconomics,2012,25(1):89-110.[53]陈爽英,井润田,廖开容.社会资本、公司治理对研发投资强度影响—基于中国民营企业的实证[J].科学学研究,2012,30(6):916-922.[54]Hernández–LaraAB,Camelo–OrdazC,Valle–CabreraR.DoesBoardMemberStockOwnershipInfluencetheEffectofBoardCompositiononInnovation?[J].EuropeanJournalofInternationalManagement,2014,8(4):355-372.77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55]任海云.股权结构与企业R&D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5):126-135.[56]刘胜强,刘星.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2002-2008年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0,(7):32-36.[57]冯根福,温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7):91-101.[58]文芳.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与公司R&D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方经济,2008,(4):41-53.[59]CzarnitzkiD,KraftK.ManagementControlandInnovativeActivity[J].ReviewofIndustrialOrganization,2004,24(1):1-14.[60]张宗益,张湄.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治理与R&D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23-27.[61]TriboJA,BerroneP,SurrocaJ.DotheTypeandNumberofBlockholdersInfluenceR&Dinvestments:NewevidencefromSpain[J].CorporateGovernance,2007,15(5):828-842.[62]OlivierB,StéphanieL,ErdemSM.OwnershipStructuresandR&DinEurope:thegoodinstitutionalinvestors,thebadanduglyimpatientshareholders[J].IndustrialandCorporateChange,2013,22(4):851-867.[63]LiddleBT.PrivatizationDecisionandCivilEngineeringProject[J].JouralofManagementinEngineering,1997,13(3):73-78.[64]MaddenGG,SavageSJ.TelecommunicationsProductivity,Catch-upandInnovation[J].TelecommunicationsPolicy,1999,(23):65-81.[65]MargolisRM,KammenDM.EvidenceofUnder-InvestmentinEnergyR&DintheUnitedStatesandtheImpactofFederalPolicy[J].EnergyPolicy,1999,27(10):575-584.[66]LinH,ZengSX,MaHY,QiGY.CanPoliticalCapitalDriveCorporateGreenInnovation?LessonfromChina[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4,64(1):63-72.[67]陈晓红,王艳,关勇军.财务冗余制度环境与中小企业研发投资[J].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37-1545.[68]成力为,戴小勇.研发投入分布特征与研发投资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我国30万个工业企业面板数据[J].中国软科学,2012,(8):152-165.[69]张西征.中国企业所有权结构对研发投资影响的研究[J].管理学报,2013,10(10):78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92-1501.[70]LoveJH,AshcroftB,DunlopS.CorporateStructure,OwnershipandtheLikelihoodofInnovation[J].AppliedEconomic,1996,28(6):737-746.[71]ChoiSB,LeeSH,WilliamsC.OwnershipandFirmInnovationinaTransitionEconomy:EvidencefromChina[J].ResearchPolicy,2011,40(3):41-452.[72]AthreyeS,Tuncay-CelikelA,UjjualV.InternationalIsationofR&DintoEmergingMarkets:Fiat’sR&DinBrazil,TurkeyandIndia[J].LongRangePlanning,2014,47(1-2):100-114.[73]阎海峰,沈锦杰.股权结构对合资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4):151-160.[74]李武威,曹勇.外资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的相关影响及区域差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与动态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9):21-27.[75]FontagnéL,KoeningP,MaynerisF,PoncetS.ClusterPoliciesandFirmSelection:EvidencefromFrance[J].JournalofRegionalScience,2013,53(5):897-922.[76]祝影.基于因子分析的外资研发机构分类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1):147-153.[77]CaponN,FarleyJU,HoenigS.DeterminantsofFinancialPerformance:Ameta-analysis[J].ManagementScience,1990,36(10):1143-1159.[78]GortonG,SchmidFA.UniversalBankingandthePerformanceofGermanFirm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0,58(1-2):29-80.[79]张俭,夏昭梅.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来自我国深市主板A股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3(9):53-56.[80]冯延超.高科技企业股权集中度与绩效的关系—与传统企业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8):1192-1196.[81]BennedsenM,WolfenzonD.TheBalanceofPowerinCloselyHeldCorporation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0,8(1-2):113-139.[82]ZeitunR,TianGG.DoesOwnershipAffectAFirm'sPerformanceandDefaultRiskinJordan?[J].CorporateGovernance,2007,7(1):66-82.[83]张晗.基于不同所有权企业的知识转化创新与绩效比较研究[J].管理学报,2012,9(10):1510-1514.[84]KangYS,KimBY.OwnershipStructureandFirmPerformance:Evidencefromthe79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ChineseCorporateReform[J].ChinaEconomicReview,2012,23(2):471–481.[85]DattaDK,RajagopalanN.IndustryStructureandCEOCharacteristics:Anempiricalstudyofsuccessionevent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8,(19):833-852.[86]Baysinger.BD,Kosnik.RD,TurkTA.EffectsofBoardandOwnershipStructureonCorporateR&DStrategy[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91,34(1):205-214.[87]LeeP.G,O’NeilHM.OwnershipStructuresandR&DInvestmentsofU.S.andJapaneseFirms:Agencyandstewardshipperspectives[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3,46(2):212-225.[88]KafourosM,BuekleyP,SharpJA,ChengQW.TheRoleofInternationalizationinExplainingInnovationPerformance[J].Teehnovation,2008,28(1-2):63-74.[89]HittMA,HoskissonRE,HarrisonJS.StrategicCompetitivenessinthe1990s: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forU.S.executives[J].AcademyofManagementExecutive,1991,5(2):7-22.[90]JensenMC.TheModernIndustrialRevolution,Exit,andtheFailureofInternalControlSystem[J].TheJournalofFinance,1993,48(3):831-880.[91]KrollM,WrightP,ElenkovD.Acquisitionreturns,IncreaseinFirmSize,andChiefExecutiveOfficerCompensation:themoderatingroleofmonitoring[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2,45(3):599-608.[92]BaronRM,KennyDA.TheModerator–MediatorVariableDistinctioninSocialPsychological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statisticalconsiderations[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93]SharmS,DurandRM,Gur-arieO.IndentificationandAnaliesofModeratorVariables[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1981,(3):291-300.[94]VillaJR.HowellJP,DorfmanPW,DanileDL.ProblemswithDetectingModeratorsinLeadershipResearchUsingModeratedMultipleRegression[J].TheLeadershipQuarterly,2003,(1):3-23.[95]PfefferJ.NewDirectionsforOrganizationTheory:ProblemsandProspects[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7:24.[96]权小锋,吴世农,文芳.管理层权力、私有收益与薪酬操纵[J].经济研究,2010,(11):73-88.[97]PenroseE.企业成长理论[M].赵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80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8]PrahaladCK,HamelG.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68(3):79-91.[99]何庆丰,陈武,王学军.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基于我国科技活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9,28(4):1-9.[100]MartinF.QuantileEstimatesoftheImpactofR&DIntensityonFirmPerformance[J].SmallBusinessEconomics,2012,39(1):19-37.[101]夏芸.管理者权力、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4):12-22.[102]CampbellJP.ModelingthePerformancePredictionProbleminIndustri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M].ConsultingPsychologistsPress,1990:687-732.[103]KaneMB,MitchellR.Implementingperformanceassessment:Promises,problems,challenges[M].Mahwah,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1996.[104]Brumbrach.Performancemanagement[M].London:TheCronwellPress,1988:15.[105]HawawiniG,SubramanianV,VerdinP.IsPerformanceDrivenbyIndustryorFirmSpecificFactors?Anewlookattheevidenc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3,24(1):1-16.[106]KimP,Huynh,RoerbtJ,Petrunia.AgeEffects,LeverageandFirmGrowth[J].JournalofEconomicDynamicsandControl,2010,34(5):1003-1013.[107]ErkkiK,Laitinen.DynamicPerformanceMeasurementSystem:EvidencefromsmallFinnishtechnologycompanies[J].ScandinavianJournalofManagement,2002,18(1):65-99.[108]ZahraShaker.TechnologyStrategyandNewVenturePerformance:Astudyofcorporate-sponsoredandindependentbiotechnologyventure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6,11(4):289-321.[109]任惠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8,6(2):104-109.[110]SpanosYE,LioukasS.ContrastonPorter’sCompetitiveStrategyFrameworkandtheResource-basedPerformanc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1(22):907-934.[111]HeanTK,NguyenTM,NgHP.TheEffectsofEntrepreneurialOrientationandMarketingInformationonthePerformanceofSME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7(22):592-611.81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112]张勉,李海,魏钧.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一致性和均衡性的观点[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8):140-148.[113]TobinJ.AGeneralEquilibriumApproachtoMonetaryTheory[J].Money,Credit,Bank,1969,1(1):15-29.[114]LinBW,LeeY,HungSC.R&DIntensityandCommercializationOrientationEffectsonFinancialPerformance[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6,(59):679-685.[115]MayerC.CorporateGovernanceinMarketandTransitionEconomics[C].Shanghai,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hineseCorporateGovernance,1995,(10):6-30.[116]HartO.Firms,ContractsandFinancialStructure[R].Oxford:OxfordUniversity,1995.[117]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究,1996,(9):3-17.[118]HoskissonRE,HittMA,IrelandRD.CompetingforAdvantage[M].U.S:CengageLearning,2008.[119]姜国华,徐信忠,赵龙凯.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保护研究综述[J].管理世界,2006,(6):161-170.[120]李维安,邱艾超,牛建波,徐业坤.公司治理研究的新进展:国际趋势与中国模式[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6):13-24.[121]FamaEF,JensenMC.SeparationofOwnershipandControl[J].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83,26(6):301-325.[122]陈闯,刘天宇.创始经理人、管理层股权分散度与研发决策[J].金融研究,2012,(7):196-206.[123]SmithKG,SmithKA,SmithHP.TopManagementTeamDemographyandProcess:Theroleofsocialintegrationandcommunication[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994,39(3):412-438.[124]王德应,刘渐和.TMT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7):45-52.[125]BarkerV.MuellerG.CEOCharacteristicsandFirmR&DSpending[J].ManagementScience,2002,48(6):782-801.[126]BouWL,YiKL,ShiCH.R&DIntensityandCommercializationOrientationEffectonFinancialPerformance[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6,59(6):679–685.[127]GrilichesZ.Marketvalue,R&DandPatents[J].EconomicLetters,1981,7(2):183-187.82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8]ChanSH,MartinJD,KensingerJW.CorporateResearchandDevelopmentExpendituresandShareValu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0,26(2):255-276.[129]WangCH,LuaYH,HuangCW,LeeJY.R&D,Productivity,andMarketValue:Anempiricalstudyfromhigh-technologyfirms[J].Omega,2013,41(1):143-155.[130]韩立岩,李慧.CEO权力与财务危机—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9,(1):179-193.[131]杨林.管家理论和代理理论的的比较分析—对上市公司董事会与CEO关系指导思想的一种新阐释[J].管理评论,2003,15(10):34-40.[132]陈仕华,李维安.公司治理的社会嵌入性理论框架及嵌入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11,(6):99-108.[133]GeHS.DoestheCapitalizationofR&DIncreasetheUsefulnessoftheFinancialStatements[J].InternationalBusinessAccounting,2012,(10):31-36.[134]朱焱,翟会静.管理层权力、高管人力资本激励与企业绩效[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6):96-102.[135]LiptonM,LorschJ.AModestProposalforImprovedCorporateGovernance[J].BusinessLawyer,1992,48(1):59-77.[136]BusheeJ.TheInfluenceofInstitutionalInvestorsonMyopicR&DInvestmentBehavior[J].TheAccountingReview,1998,73(3):305-333.[137]杨林.公司股权结构高管团队认知多样性与创业战略导向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5):93-106.[138]伊志宏,李艳丽.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角色:一个文献综述[J].管理评论,2013,25(5):60-71.[139]刘新民,王垒,康旺霖.创业企业IPO董事会结构对研发资源投入的影响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4):32-42.[140]刘振.董事会特征对研发投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J].财会通讯,2015(6):51-56.[141]LeSA,WaltersB,KrollM.TheModeratingEffectsofExternalMonitor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R&DSpendingandFirmPerformance[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6,59(2):278-287.[142]徐静.CEO权力、独立董事和资本支出决策[J].经济问题,2012,(4):69-73.83 CEO权力与高管团队背景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143]汪忠,黄雪,孙耀吾.机构投资者参与高管团队治理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8,(6):56-57.[144]陈收,肖咸星,杨艳,邹自然.CEO权力、战略差异与企业绩效—基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J].财贸研究,2014,(1):7-16.[145]CombsJG,KetchenjrDJ,PerrymanAA,DonahuemS.TheModeratingEffectofCEOPowerontheBoardComposition-FirmPerformanceRelationship[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2007,44(8):1299-1323.[146]HaynesKT,HillmanA.TheEffectofBoardCapitalandCEOPoweronStrategicChang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0,31(11):1145–1163.[147]张兆国,刘晓霞,邢道勇.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9,(1):122-133.[148]任海云.公司治理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调节效应研究[J].管理科学,2011,24(5):37-47.[149]曹洪军,高松,庄晖.我国中小企业品牌资产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12):124-133.[150]陈守明,唐滨琪.高管认知与企业创新投入—管理自由度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2,30(11):1723-1734.[151]吴晓晖,叶瑛.市场化进程、资源获取与创业企业绩效—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9,(5):77-86.[152]EarlBabbie.ThePracticeofSocialResearch[M].BeverlyMA:WadsworthPublishing,2009:393.[153]HairJF.MultivariateDataAnalysis(7thEdition)[M].UpperSaddleRiver:PrenticeHall,2009,236.[154]LiWA.CorporateGovernanceinChina:ResearchandEvaluation[M].NewYorkCity:JohnWiley&SonsIncorporated,2008.[155]ZubaidahZA.BoardStructureandCorporatePerformanceinMalaysia[J].InternationalJournalofEconomicandFinance,2009,1(1):150-164.[156]BasakDG,KwanglimS,DenizK,SeokiL.CEODualityandFirmPerformanceintheU.S.RestaurantIndustry:Moderatingroleofrestauranttype[J].InternationalJournalofHospitalityManagement,2013,(33):339-346.[157]姜付秀,黄继承,李丰也,任梦杰.谁选择了财务经历的CEO?[J].管理世界,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