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提问艺术

ID:32956881

大小:66.3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8

上传者:U-991
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提问艺术_第1页
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提问艺术_第2页
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提问艺术_第3页
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提问艺术_第4页
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提问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提问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提问艺术内容摘要: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贵在善问。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探究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陶行知曾云:“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巧妙的提问,犹如一棵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贵在善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 '‘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呢?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4•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5•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激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下面就来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 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就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师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二.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 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字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你今早起来完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你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你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师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就明确了。三•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问题、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 教学。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一一“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等;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最后,要求学生在通读完课文后为小说另取一个“名”,并说说理由。于是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思绪联翩,激情如潮,课堂气氛便活To四•结合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语文教学过程中,综合新旧知识提问,是常用的方法,顺序上层层推进,由彼及此,由已知到未知,逐渐引向疑惑之处,用点拨、诱导或必要的暗示,引起学生的回顾和联想,激起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把所"惑”和他们原有的见闻、体验、感受、认知等贯通起来,最后水到渠成,问题迎刃而解。如在进行小说教学时,可把孔乙己与范进、奥楚蔑洛夫与胡屠夫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便于学生掌握人物形象的特点。五.提问还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的划分,有时不只是一种划分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后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道理?学了《背影》,理解了父亲那种真挚的爱,让学生联系自己:你父母对你也做过类似感人的事,说说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学了《窗》后,学生无不为不临窗病友冷漠自私、忘恩负义、见死不救的性格可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为文章写一篇续文,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设计一个合理的结局,这些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许桂花,教师,现居江苏涕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