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评价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评价

ID:32966025

大小:565.45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2-18

上传者:U-24835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评价_第1页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评价_第2页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评价_第3页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评价_第4页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硕士学位论文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评价EFFICIENCYEVALUTIONOFCHINA'SFOURCOMMERCIALBANKSBASEDONDEAMODEL孙子涵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6月 国内图书分类号:F830.33学校代码:10213国际图书分类号:336密级:公开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评价硕士研究生:孙子涵导师:朱加凤副教授申请学位:经济学硕士学科:政治经济学所在单位: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答辩日期:2011年6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Index:F830.33U.D.C:336DissertationfortheMasterDegreeinEconomicsEFFICIENCYEVALUTIONOFCHINA'SFOURCOMMERCIALBANKSBASEDONDEAMODELCandidate:SunZihanSupervisor:AssociateProf.ZhuJiafeng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EconomicsSpeciality:PoliticalEconomicsAffiliation: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DateofDefence:June,2011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事业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银行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效率上,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因此,如何更准确更有效地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因此要准确客观地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也是较困难的,DEA模型在处理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选择DEA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评价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基于DEA模型对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和其他八家具有代表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技术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无效,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技术效率要高于四大商业银行,但四大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相对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差距逐渐缩小。通过实证分析,与其他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四大商业银行效率相对低下主要来自于不良贷款过多、规模效率较低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基于此并结合国内外银行业改革的经验,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应从降低不良贷款、完善产权结构改革、改善市场结构提高规模效率以及加快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除此之外,四大商业银行还应加快向金融业务综合化转变、加快金融法制建设及监督机制。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将使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效率逐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也将进一步显现。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效率评价模型;商业银行;相对效率I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CommercialbanksinthefinancialservicesindustryinChinahavebeenplayinganimportantroleinChina'snationaleconomyanditisalsoanimportantpartofourfutureeconomicgrowthanddevelopment.ThereforeitisofvitalimportancetoeffectivelyandaccuratelyassessChina'scommercialtheefficiencyofbanksandgivetheappropriatepolicyguidanceandrecommendations.AndthereisnosoundevaluationsystemfortheefficiencyofChina'scommercialbanks,soitmustbedifficulttogiveaccurateandobjectiveevaluationoftheefficiencyofChina'scommercialbanksandthecorrespondingpolicyrecommendationsisalsomoredifficult.Thusfindingamoreefficientandeffectiveevaluationmethodsandmodelingisveryimportantandcritical.DEAmodelindealingwithmanyindexesinputandmanyindexesoutputhasitsuniqueadvantage,sochooseDEAmodeltotheefficiencyofChina'scommercialBanksassessmentiscurrentlythemosteffectivemethod.BasedonDEAmodeltocompareChina'sfourmajorcommercialBanksandtheothereightjoint-stockcommercialbanks'efficiency,wefind:theefficiencyofChinesecommercialBanksisgraduallyrising,thetechnicalefficiencyisthemainreasonoftheinvalidscaleefficiency,eightshare-holdingcommercialBanks'averagetechnicalefficiencyishigherthanthebigfourcommercialBanks,butthebigfourcommercialbank'stechnicalefficiencyrelativetootherjointstockcommercialBanks.Throughempiricalanalysis,thebigfourcommercialbankcomparedtherelativeefficiencylowmainlycomesfromthepolicyloanstoomuch,scalelowefficiencyandhumanresourcesmanagementandotherreasons.Basedonthisandcombinedwiththeexperienceofthebankingreformathomeandabroad,China'sfourmajorcommercialBanksshouldperfectthepropertyrightstructurereform,improvemarketstructureandimprovetheefficiencyofthescaleofspeedinguptechnologicalprogressandthecultivationoftalentsforcomprehensivereform;Inaddition,thebigfourcommercialBanksshouldalsospeeduptothefinancialbusinessintegrationchange,tospeedupfinanciallegalsystemconstructionandsupervisionmechanism.Throughtheimplementationofthesemeasures,China'sfourmajorbusinesstheefficiencyofthebank,and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promotedstepbystepwillalsofurtherrevealed.Keywords:DEA,Efficiencyevaluationmodel,Commercialbank,RelativeefficiencyII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1研究的背景....................................................................................................1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2国内外研究现状...................................................................................................31.2.1国外研究现状................................................................................................31.2.2国内研究现状................................................................................................51.2.3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述...........................................................................71.3研究内容................................................................................................................81.4研究方法................................................................................................................9第2章商业银行效率评价模型的选择...................................................................102.1商业银行效率评价主要方法的比较研究.......................................................102.1.1前沿分析法的种类及特征.........................................................................102.1.2两种前沿分析方法的比较分析.................................................................132.1.3其它绩效评价方法与DEA方法的比较分析.........................................132.2DEA模型评价商业银行效率的原因及流程.................................................152.2.1DEA模型的优势.........................................................................................152.2.2DEA模型评价银行效率的适用性...........................................................162.2.3DEA模型评价商业银行效率的操作过程..............................................172.3本章小结..............................................................................................................18第3章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DEA模型实证分析................................................193.1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193.2DEA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203.2.1DEA模型样本的选择................................................................................203.2.2DEA模型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213.2.3DEA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评价...................................................223.3四大商业银行效率相对低下的原因分析.......................................................263.3.1不良贷款过多..............................................................................................26III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3.3.2市场份额与规模效率负相关.....................................................................273.3.3人力资源管理受传统影响较大.................................................................283.4本章小结..............................................................................................................29第4章提高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的对策...........................................................304.1降低不良贷款防范金融风险............................................................................304.2进一步完善产权结构改革................................................................................324.2.1实现产权内部结构相对制衡.....................................................................324.2.2产权结构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334.3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提高规模效率...............................................................344.3.1适度控制四大商业银行运营规模............................................................344.3.2扩大外部环境促进有效竞争.....................................................................354.4加快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354.4.1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354.4.2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364.5加快向金融业务综合化转变............................................................................374.6加快金融法制建设及监督机制........................................................................384.7本章小结..............................................................................................................39结论............................................................................................................................40参考文献........................................................................................................................41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45致谢............................................................................................................................46IV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的背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经济体制还在不断完善中,且资源面临各种约束,而其中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任何经济社会都要研究如何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使其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为社会带来最大的财富。而银行是分配资金的主要经济体,因此银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水平,提高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效率是是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我国的商业银行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比较特殊:首先,这一过程不是自然选择淘汰的过程,而是一种政策选择的结果;其次,我国的商业银行生存的环境比较特殊,对服务对象的选择受到诸多限制;最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内部组织问题至今未得到真正的解决,很难形成有自我约束力和内在发展动力的商业机制。我国的商业银行是政策选择的速生产物,有着许多的先天不足。商业银行的主力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前三家是从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分离出来的,建设银行则原来更多是从属于财政系统的,原先均被称为专业银行[1]。这四大银行彼此都有明确的分工,如中国农业银行主要从事农村地区的存贷业务;工商银行主要从事城镇居民和工商企业的存贷业务;中国银行主要从事外贸进出口的金融业务和海外金融业务;建设银行着重于基本建设投资业务[2]。这种明显的专业分工,限制了银行间的适度竞争,使各银行缺乏活力,助长了“老爷”作风。专业银行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卖方市场,因此,为了使国有专业银行之间有适度的竞争,到80年代中后期,政府开始取消各专业银行的业务界限,观念上积极提倡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商业化的本意是要各专业银行加强适度竞争,改善服务水平,争取最大利润。但实际的结果是导致了各银行间的恶性竞争,金融秩序混乱,“三乱”现象和金融腐败比较突出[3]。事实证明,在原有的体制内引入新的业务内容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在体制外扶植新的力量,主要是扶植和扩大全国性和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希望以一种新生的、有着全新商业机制的力量,去触动体制内存量的转变。现在看来,新1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力量有其蓬勃的生命力,起到了市场的示范作用,但力量还较弱,对体制内的存量还没有构成生死攸关的压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金融国际一体化的形成,国内金融领域逐步走向开放,允许外国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且鼓励本国银行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使金融市场由过去的垄断局面,转而进入激烈竞争的新阶段。从2006年底起,中国金融系统己经对国外全方位开放,中国商业银行必须提升其竞争力以应对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带来的挑战和冲击。近年来,各银行都把提高竞争力放在了首位,而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是银行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商业银行效率测算方法主要包括了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参数法使用计量经济模型,需要预先设定银行的目标函数及随机干扰项才能进行测算和评估。而非参数法由于函数本身与随机干扰项是分离的,因此随机干扰项不会影响后续的效率分析。非参数法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edAnalysis,DEA)是利用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边界来衡量效率。该模型由Charnes、Cooper与Rhodes三位学者在1978年提出,其观念来自于Farrell在1957年提出,以生产边界衡量技术效率及价格效率,同时建立以线性规划衡量效率的理论基础。数据包络分析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相对效率评价方法之一。但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常常是将评价单元视为一个整体去衡量它的效率,而忽略其内部运作过程及过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这就使得决策者不能更好的掌握评价单元的低效问题。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效率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仅希望获得有关评价单元整体的更为准确的效率信息,另一方面也希望效率评价能深入到评价单元内部,提供更多更为详尽的有关评价单元内部过程的效率信息,以使得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最终提高评价单元的整体效率。因此,有必要从效率分解和探索评价单元内部过程效率两条主线出发,研究更适应现实要求的效率评价方法。利用DEA模型对商业银行效率的评价,不仅可以充分显示这种非参数方法在评价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的优点,而且通过对数量结论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为我们的金融改革指明方向。具体而言研究商业银行效率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提供各银行在市场竞争力中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实际上也可2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以反映出有潜在失败危机的银行,得出相对效率较高的银行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维持一种很好的竞争优势。其次,效率评价可以证明产权结构给商业银行效率带来的影响大小。最后,数量分析也可以帮助各银行找出薄弱环节,通过采取一定的策略去克服这些劣势,从而在该行业取得相对优势地位。目前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体系仍然存在着偏重财务指标、关注风险管理、对内部控制与管理和客户管理方面重视不足的现象。但从长期来看,内部控制与管理和客户管理必然会构成各个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部分。由此本文以实施战略为目标和主线,将各项活动统一于战略之下。企业目标通过若干项基本评价单元最终将战略落实到具体行动内容上,可在企业内部进行交流并实施,增强战略运作和实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银行效率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发展十分迅速,建立的体系也比较完备。目前在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已经开发并采用了多种模型来评价商业银行的效率。早期的商业银行效率集中于分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后期随着效率含义的细化和效率计算工具的丰富,商业银行效率研究逐渐深入到分析银行的技术效率、成本效率、X效率等方面[4]。这也是目前银行效率研究的主流方向。1、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研究国外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大多完成于2000年之前。许多研究发现技术变革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十分显著,银行的规模与银行技术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增大银行规模对银行技术效率的提高效用有限。另外,Iqbal的研究发现美国银行在收入最大化的产出业务比例配置方面均存在不足,并且股权较为集中的银行产出技术效率弱于股权分散的银行[5]。Jackson对土耳其银行技术效率的研究和Grigorianetal对17个转轨经济体银行效率的国际比较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6]。现有研究对多大规模的银行具有最佳的技术效率这一问题还没有形成一致观点。Ferrier和Lovell的研究结论是总资产小于9.025亿美元的小银行技术效率最高[7],而Grabowskietal的研究认为拥有10亿美元存款的银行技术3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效率最高[8]。MillerSM和Noulas对1984-1990年总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银行进行研究发现,高收益率下的资产规模增长可以促进银行技术效率的提升[9]。2、商业银行X效率(成本效率)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间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效率的研究焦点也逐渐集中在银行成本效率和X效率方面,而单纯考虑产出能力-技术效率的研究相对已经减少。另外,从X效率的计算方法可以发现,X效率是在成本无效率项的基础上得到的,在一定意义上,两者具有统一性,于是许多研究就把成本效率当作X效率来研究[10]。众多实证研究发现X无效率(成本非效率)是影响银行成本控制的主要原因,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表明,X无效率至少占银行成本的20%以上,其中只有5%的成本是由于规模不经济和范围不经济的影响造成的[11]。Altunbasetal(2001)使用加载傅立叶三角项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欧洲1989-1997间共1837家银行,使用成本效率替代了X非效率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成本效率(X非效率)对成本的影响在20%-25%左右,远大于规模经济的影响(5%-10%)[12]。美国学者运用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测算发现,无效率的平均水平大约为成本的20%-25%,而运用DEA模型研究发现其无效率的波动范围是10%-50%[13]。随后,Berger和Mester运用不同的效率概念对美国银行业的X-效率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美国银行业成本方面的非效率是0.868,利润方面的非效率是0.549,可选择的利润方面的非效率是0.563,并且认为利润方面的非效率比成本方面的非效率更为重要[14]。现有的研究还发现技术进步对银行X效率(成本效率)具有显著影响。Hunter和Timme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技术进步的变化是由于经验、知识的增加、创新、较好的生产技术引起的,可显著提高银行的效率[15]。Rvell对西班牙银行业的研究发现,技术进步能带来更大的范围经济,通过使用新技术和业务创新,小金融机构能够创造与大银行相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效率[16]。Isik和Hassan运用DEA模型测算了土耳其银行业1988-1996年的效率,结果表明土耳其银行业的成本效率低主要是受技术效率水平较低的影响[17]。现有研究亦从产出结构角度分析了银行的X效率(成本效率)。Cavallo和Rossi通过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英国1992一1997年的跨国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开展传统业务的金融机构存在显著的成本非效率[18]。Cavallo对拉丁美洲银行的成本效率实证研究表明,非利息收入对传统银行的成本效率改善具有积极效用[19]。4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3、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目前,国际上对商业银行的效率研究开始普遍关注于“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期待能打开这个未知的“黑匣子”。BergerandMesetr对银行X无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影响最为广泛。他们对美国6000余家银行的成本效率、利润效率进行了研究,得出资产规模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并不明确,没有证据表明股份制银行比独立的银行更有效率,股权结构与银行效率的关系较为复杂,市场集中度与银行效率关系不明显,资本化好的银行效率好等结论[20]。另外,由于不同国家的银行所处的环境不同,管理制度不一样,因此对银行效率进行国际比较是困难的。从现有的文献看,只有很少的文献涉及到银行效率的国际比较,而且基本上都是对发达国家银行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如Bergeretal使用DEA对挪威、瑞典、芬兰等3个国家的银行业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共同前沿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瑞典的银行业是最有效率的[21]。1.2.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真正获得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是在1998年之后。在这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已经收获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已有国内的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按照效率的研究角度可分为宏观效率研究和微观效率研究[22]。所谓的宏观效率即指使用单财务指标法研究所获得的银行效率,这种效率是通过分析银行成本、收益、资产质量等反映信息有限的宏观指标获得,它无法反映银行在具体投入下,产出能力的状况及资源利用效果。微观效率是指使用非参数法和参数法研究获得的银行成本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经济)等效率,这类效率能从具体的投入产出角度分析银行的成本控制和产出最大化能力。1、宏观效率研究在宏观效率方面,国内研究均得出中国商业银行效率低于外资银行,国有银行效率低于股份制银行的结论。赵旭使用单财务指标法对欧洲、美国和中国的12家银行在1995-1998年间的经营效率、成本效率情况进行对比,揭示出中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差距[23]。谭中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999年的10家中国商业银行和花旗银行、美洲两家国外银行进行横向效率比较,得出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与外国银行存在较大差距、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高于四大国有银行,且逐渐接近国外商业银行的结论[24]。潘正彦选取了5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2001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指标和市场集中度指标两类指标,实证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得出中国银行业赢利状态趋于平均化、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成本上具有规模经济倾向的结论[25]。程惠霞结合银行的财务指标,使用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中国16家规模不等的商业银行,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效率与规模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性[26]。高连和通过对比分析1995-2000年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得出产权投资多元化、产权机制内生化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有效办法的结论[27]。2、微观效率研究随着前沿分析法的逐渐推广,微观经济的研究逐渐增多。通过对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的检索发现,在1994年1月至2009年7月,共有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类研究共有60篇,其中有25篇为非参数法类文章,而参数法类共有15篇。且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X效率(成本效率)的评价成为研究的焦点。此类效率评价过程已涉及DEA法、SFA法、DFA法等三类效率评价方法。关于效率的影响因素问题,在此类研究中也分别给出了解释,但尚无一致的结论。(1)基于非参数法的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X效率(成本效率)研究基于非参数法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基本集中在对银行的综合技术效率分析上,关于成本效率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魏煌、赵旭、李希义和任若恩等人的研究工作,他们均使用DEA法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进行计算,并且得出了国有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受纯技术效率影响显著等效率评价结果[28]。孙秀峰和迟国泰等人采用DEA法,计算出了中国商业银行每年的成本效率、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得出了国内商业银行的成本无效率主要是技术效率低引起的、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独资银行在配置效率上没有显著的差异等结论[29]。在评价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同时,此类研究亦对效率影响因素做了分析,但在结论方面并不统一。魏煌提出应从合理利用高素质人才、限制固定资产购置、控制可贷资金数量等方面入手提高国有独资银行效率[30]。赵旭的研究得出提高资本比率对银行效率有重要促进作用、银行资产数量与银行效率负相关、提高技术水平是提高规模效率的关键等结论[31]。张健华在对中国国有、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1997-2001年的效率状况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得出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包括所有制类型、国内金融环境、银行业市场结构等外部因素和资本充足程度、不良贷款比例、员工素质、激励机制等内部因素的结论[32]。李希6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义和任若恩的研究发现导致商业银行技术非效率的主要因素是规模非效率;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效率差距主要在于纯技术非效率[33]。朱南、卓贤和董屹应用DEA的“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模糊不清的产权关系和银行较低的盈利能力是其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34]。潘鑫的实证结果表明存款的市场占有率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资产的市场份额对效率也有较大影响,资产增加会带来效率的正向增长,贷存款比率对效率的影响不显著[35]。郑录军和曹廷求的研究结论则表明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效率方面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集中型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是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重要因素,规模的扩大对银行效率提高具有积极作用[36]。(2)基于参数法的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X效率(成本效率)研究基于参数法的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X效率(成本效率)研究较少,但其连续的效率评价结果为区分中国商业银行间效率差异提供了可能。钱纂运用随机前沿法在Cobu-Duoglas成本函数基础上,测算了从1995-2000年我国商业银行的X-低效率(成本效率),并从微观层面分析银行X-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自有资本比例、所有权结构安排(国有/非国有变量)、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三个因素[37]。刘志新是国内目前唯一采用DFA法测算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学者,其研究表明四大国有银行的效率较低,上市银行在股份制银行中效率较高,中国银行在国有银行中效率最高[38]。姚树洁等人使用随机前沿法在Cobu-Douglas生产函数基础上,测算了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利润的单项产出技术效率,得出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低下、所有制改革和预算约束能有效提高效率的结论[39]。张超等利用随机前沿法对2000-2003年的13家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要远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40]。1.2.3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述总的来看,国外的商业银行效率研究己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银行效率理论和效率评价方法两方面均有了一定突破。但受时间和空间因素的限制,现有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纵观国外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文献讨论的是以下几个因素:资产规模、产权形式、财务特征、银行兼并与重组、市场结构与金融管制。但在具体研究中,由于银行所处市场环境、制度不同,导致其效率计算结果并不相同,由此进行分析得到的效率影响7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因素也往往局限于研究样本内的银行有效,对样本外的银行提升效率的意义不大。这些局限性一是对国际间银行效率的对比分析较少,尤其是对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效率情况研究不足。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大多处于转型期,处于由传统银行向新型银行的快速过渡期,这期间表现出来的银行经营问题具有极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二是现有理论定义的银行效率反映的是银行以往的经营状况,而无法用于分析对银行未来经营的持续性。这个不足迫使银行效率的评价过程无法间断,只能保持与时间同步,这样才能保证效率研究成果具有实践价值。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文献的回顾可知,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经历了一个迅速的发展过程,并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受发展历史短的影响,在现有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1、对规模经济的计算基础-函数类型缺乏深入分析。己有研究使用了前沿成本函数和平均成本函数两种类型评价银行规模经济,这导致其研究结果不统一,且混淆了规模经济计算的模型选择依据。2、对银行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的计算过程未考虑贷款质量的影响。国外银行的贷款质量控制较好,在不考虑产出质量的情况下,效率计算结果不会出现较大偏失,而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较差,这导致使用贷款账面数据获得的效率评价结果夸大了银行的实际产出能力,以此为基础设计的银行技术效率改进建议会出现偏差。3、缺乏对银行各类微观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银行的微观效率是一个复杂的构成体,技术效率、成本效率、规模效率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银行单项产出与综合产出之间也可能存在影响。4、忽视了一项影响因素可能对银行多项效率存在影响的情况。孤立地分析各类微观效率影响因素,并据之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这容易导致一类效率被提高,而另一类效率被降低的情况发生。1.3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3.1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内容通过四个部分进行分析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对国内外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再介绍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模型进行选择。通过对目前国内外评价8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方法的特点、优势及不足,根据我国金融市场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特征,找出最适合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方法。第三部分应用已选用的DEA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阐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面向投入的DEA模型对我国12家商业银行2007-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分别测算了这12家商业银行的总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技术效率,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找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原因。第四部分在第三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相对低下的原因,结合国内外银行业改革的经验,并根据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提高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的对策及建议。1.3.2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1、模型分析与图表分析相结合:本文运用了总技术效率DEA模型、纯技术效率DEA模型和规模技术效率DEA模型等测量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各种效率。同时对于测出的结果又分别作出了相应的图表,这使得对结论的分析比较更为直观。2、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本文在对近3年的12家大型商业银行数据进行处理时采取的是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其横向的银行间和纵向的年度间效率的差异。然后对测出的结果又分别将四大商业银行与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了比较研究。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采取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了选择,更好地保证了所选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本文实证部分先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效率情况,然后又从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效率变化趋势。9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商业银行效率评价模型的选择2.1商业银行效率评价主要方法的比较研究2.1.1前沿分析法的种类及特征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其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是衡量银行经营业绩、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效率值的高低可以反映银行的资源利用效果和整体经营情况。因而银行效率分析也就成为银行业绩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评价银行效率最早用的是财务指标计量法,即直接用资本收益率、托宾q值(市场价格减重置成本)等反映银行经营效果的好坏。但由于财务指标法不能反映银行的整体绩效,且存在指标选取的任意性、相关性和共线性的问题,因而逐渐被学者们放弃。目前国际上采用比较多的银行效率评价方法是前沿分析法。所谓前沿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测量某一待考察银行与效率前沿银行(EfficientFrontierBank)的偏离程度来衡量该银行的效率。我们视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生产企业的特征,即如何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给定技术条件和其他外生因素条件下,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报酬或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银行,即为效率前沿。要测定某一银行的效率前沿,首先要估测效率前沿银行的生产(成本或利润)函数,简称效率前沿函数(EfficientFrontierFunction)。根据是否要估算效率前沿函数中的参数,可将前沿分析方法划分为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参数估计法又可分为随机前沿法(SFA)、自由分步法(DFA)、厚前沿法(TFA)三种。非参数估计方法是利用Farrell(1957)提出的前沿函数思想,利用线性规划和对偶原理,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指标,评价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其中以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为代表,它是利用线性规划技术,对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的同类经济体的相对效率进行有效评价的方法,它广泛引用于银行、医院、保险公司的效率评价,它可以评价不同量纲的指标,不需要主观地赋予指标的相对权重,具有很强的客观性。目前对于银行效率的评价并没有得出一个一致认可的方法,各种方法各有优劣。非参数法不需要事先假定验本数据的效率函数,但需假设函数没有随机扰动项;参数法虽然优点很多,但只能处理单一产出问题。本文认为,银行效率是多投入、多产出的结果,因而非参数DEA方法更适合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问题。下面具体介绍参数法10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与非参数法的种类及特征:1、参数方法使用参数方法,效率前沿函数中的各个参数都需要被估算出来。并且,该方法假定随机误差项会受到会计数据、计量问题及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且随机误差服从一定的分布。根据测评商业银行效率为无效率项和随机误差项以及对两者分布函数假定的不同,参数方法又可以分为随机前沿方法(SFA)、自由分布方法(DFA)和厚前沿方法(TFA)三种。这些方法原理相似,都是以函数形式给出一个边界,但是它们关于误差的假设不同,它们的特点是考虑了由于统计、观测等因素引起的误差,但是假设的边界函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函数形式的准确性对效率值有一定的影响。(l)随机前沿方法(StochasticFrontierApproach,SFA)运用随机前沿方法来评价银行效率时,需要规定效率前沿函数的具体形式,并通过样本银行估算出效率前沿函数中的各个参数,得到效率前沿银行的成本或利润函数,然后比较待评价银行的实际成本或利润与效率前沿银行的成本或利润的差异,来衡量待评价银行的效率水平。Coelli等在考虑了时间等因素之后,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改进,其形式包括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复合误差项,一个表示随机误差,另一个表示成本非效率[41]。该方法认为由于随机误差项和成本非效率项的存在使得待评价银行与效率前沿银行发生偏离,并且该方法假设成本非效率项是服从非对称的分布的,而随机误差项是服从对称的分布的。一些选择使用随机前沿法(SFA)来评价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事实的考虑:中国商业银行目前仍处于转轨时期,规模与幅度的变化较大,而DFA与TFA法只适用于评价样本的平均效率,因此这两种方法不能准确的描述银行的真实经营情况,而SFA法的评价结果则为某一时期(比如一年)的截面效率情况,故选择SFA法来研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更恰当。然而,随机前沿方法对无效率项分布的假设有点随意,且该假设本身又难以验证,这就降低了随机前沿方法的有效性。(2)自由分布法(Distribution-FreeApproach,DFA)自由分布方法是Berger基于早期的面板数据理论提出的。它通过分离X非效率项和随机误差项,对比每个银行的非效率值和样本中的最佳机构,进而得出给定样本中每个银行的相对效率值。DFA方法认为由于随机干扰项和X非效率项的存在使得待评价银行与效率前沿银行发生偏离。效率前沿银行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和外生市场因素下,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报酬或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银行,它往往是人们从经济最优化角度构造出的一种处于最理想状态的银11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行。在参数分析中,效率前沿银行是指样本中最佳表现银行,通常认为其效率为100%。DFA方法没有对非效率项的具体形式作出规定,而是假定各银行的效率因素在一定时期内是个常量,误差项由于相互抵消,在一定时期内其均值为零。该方法在回归时需要使用时间序列和截面的面板数据(paneldata),同时对银行效率水平的估计也是一种混合估计。DFA方法估计效率前沿函数参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将全部连续时间序列面板数据估计为单一的成本函数,而是用每一年的数据分别估计一个成本函数,这样因技术和规章制度的变化所造成的不同年份的成本差异将通过每年成本函数的参数来体现。运用该方法来评价银行效率,也需要规定效率前沿函数的具体形式,再利用面板数据估测出每个时期(通常为一年)的效率前沿函数。该方法将所有样本银行的无效率项进行排序,挑选无效率项最小的样本银行为效率前沿银行;最后比较待评价银行和效率前沿银行的差异,来衡量待评价银行的效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法只能衡量银行在整个考察期内(时间段)的平均效率,而不是各个时间点上的效率。(3)厚前沿方法(Thick一FrontierApproach,TAF)比较常用的参数方法是厚前沿方法。运用厚前沿法评价银行效率,就是分别对绩效最优和最差的四区间内的样本银行估算效率前沿函数。通常,厚前沿方法只估算区间内银行的效率水平而不测量单个银行的效率。因此,如果需要估算单个银行在每个时间段内的效率值,还须对厚前沿方法进行修整。2、非参数方法使用非参数法对银行效率进行评价时,不必估算效率前沿函数中的参数及规定函数的具体形式。非参数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和自由处置包方法(FDH)两种。(1)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数据包络分析法最初由Chames等人于1978年提出,是在数学规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可用来评价决策单元(DMU)的技术有效性。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来评价银行效率,首先要根据银行样本得到各项数据,再利用线性规划方法找出这些样本银行投入--产出组合点的包络面;然后,通过比较待评价银行与效率前沿银行的投入产出水平之间的差异,来评价待考察银行的效率水平。(2)自由排列包(FreeDisposalHull,FDH)FDH方法是DEA模型的一个特例,联接DEA前沿各个顶点的线上的点被认定为效率前沿。该方法的生产可能性集仅由数据包络分析的顶点和在顶点内部12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自由处置包点构成,它允许效率随时间变化,也无须对所有观测值的无效率分布形式进行任何先验假设。2.1.2两种前沿分析方法的比较分析Berger和Humphery总结了2005年以前应用前沿效率分析研究的122个个案,其中有62项采用的是DEA方法;60项应用了参数模型法(有的研究采用了两种以上的方法),参数方法中24项应用的是SAF,20项采用DAF,16项采用TAF。1、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点:(1)最佳行为边界的函数形式是不同的;(2)是否考虑了对生产单位的投入和产出会产生不确定影响的随机误差;(3)如果存在随机误差,采用何种假设来消除随机误差对效率的影响。2、非参数法与参数法相比,其优点主要表现在:(l)无需知道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这样,在研究过程中没有过多的约束;由于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并不多,因此,如果运用参数法评价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就会在计算银行生产函数时表现的主观性太强,这将导致所测算的效率值误差太大,此外采用参数法估计各类效率函数所需的统计数据也不够;(2)非参数法在处理多投入和多产出条件下的待评价对象较易实现;(3)从得出的效率可以看出被考察企业与最优企业相比,哪些投入的使用效率偏低,哪些投入的使用效率过高,从而可以为其找出改进效率的有效途径;(4)非参数法不仅可以测算出企业的成本效率,还可以得到企业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可以比较全面的评价企业的效率水平。2.1.3其它绩效评价方法与DEA方法的比较分析1、回归分析法与DEA方法的比较在绩效评价或是经济分析中,常常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即回归分析法来进行估计。它是根据企业各个时期的投入和产出数据,先根据假设条件,设立具有参数、自变量及因变量的生产函数模型,把样本数据带入该模型后经过运算分析,可以得出参数的结果及模型本身是否有效、与实际情况是否拟合;如果拟合的很好,就可利用该生产函数来进行评价。回归分析是一种以总体残差平方和最小为准则的方法,以相关性、显著性、拟合度为标准。其优势主要在于:允许评价单元可以因为纯随机事件而偏离生产前沿面。但用回归方法估计的生13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产函数并没有表现出实际的前沿面,不能准确地评价企业在某一时期的产出是否达到了最大,也不能比较出企业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因此得出的函数上的点实际上是非有效的,即没有处在一个最佳的状态或是投入产出水平上。如果说回归分析方法是从大量样本数据中分析出样本集合整体的一般情况的话,那么DEA则是从大量样本(DMU)数据中分析出样本集合中处于相对最优情况的样本个体,运用DEA方法得到的估计值比回归分析方法得到的估计值更接近有效状态。换句话说,传统统计方法的本质是平均性,而DEA的本质则是最优性。这是因为,回归分析方法把有效的和非有效的样本混在一起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生产函数实质上是“平均生产函数”,是“非有效的”[42]。而DEA则利用数学规划的手段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从而避免了回归分析方法的缺陷。DEA的出现,给多输入多输出情况下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2、财务比率法与DEA方法的比较在评价过程中,人们也常常通过某些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如利润额,全员劳动生产率,资金回报率等指标进行评价。这些指标通常可以反映企业某些方面所处的状态,如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总共实现了多大的利润,实现这些利润占用了多大的资金量,生产的成本构成比等等。但这些单个的具体技术经济指标不能综合反映企业的总体状态,更不能反映出企业在某个时期的各项资源占用水平下是否达到了综合产出最大。DEA的优势正好可以弥补此不足。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DEA可以评价一个具有多输入多输出决策单元的总体状态或是说绩效水平,可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进而得出每个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的数量指标,具体来说综合效率可包括反映投入产出结构的技术效率和总体规模的规模效率。3、模糊综合评判法与DEA方法的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模糊集合理论的概念于1965年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教授提出,用以表达事物的不确定性。例如模糊评价以及层次分析方法等,需要确定各指标的优先权重,而权重的确定,往往很难避免主观性。同时,不同的评价目标、不同的评价背景等都会影响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不准确可能导致评价的非公正性,进而影响评价的质量和有效性。而DEA模型中每一个决策单元的各项输入和各项输出指标权重都是一个变量,都是由模型根据最优性原则计14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算出来的,而不是由决策者预先给定的。这样一来可以避免主观判断带来的风险,符合客观公平的原则,增强了DEA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择非参数方法中的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评价。原因主要在于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健全,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无法给出明确的银行投入产出函数关系,而DEA方法本身就忽略了银行成本函数的界定,即无需知道银行的成本函数就可计算出银行的效率。2.2DEA模型评价商业银行效率的原因及流程2.2.1DEA模型的优势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它是目前研究银行效率的主要非参数方法之一。是运筹学、管理科学与数理经济学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研究具有多投入和多产出的若干决策单元(DMU)的相对有效性,从而测量了商业银行当前生产点与处于有效率的商业银行构成的生产前沿面之间效率的差距,反映了商业银行将多种资源转化为各种金融服务的能力。这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及部门,并且在处理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方面,体现了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DEA确定的各指标的权重不是优先意义下的权重,而是从最利于决策单元的角度以各决策单元输入输出的权重为变量进行评价。DEA方法不必确定输入-输出的显性表达关系,就可以得出每个决策单元综合效率的数量指标,据此确定有效的决策单元,并对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原因分析,从而进一步调整决策单元投入规模的正方向和程度。通过对投入产出数据的综合分析,DEA可以得出每个决策单元综合效率的数量指标,根据数量指标可将各个决策单元定级排序,确定相对效率最高的(即DEA有效的)决策单元,判断各个决策单元的投入规模是否恰当,并指出其它决策单元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具体而言,DEA模型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DEA方法适用范围广,可以用来处理具有多个投入尤其是具有多个产出的决策单元相对效率测算与评价问题。2、DEA方法在构造“有效生产前沿面”时剔除了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从而排除了由于统计误差等因素对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影响,所以该有效生产前沿面是真正的生产前沿面,而不是对DMU集合的整体进行单一优化,因而得到更切实际的评价值。3、DEA以决策单元的各个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权重为变量进行评价运15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算,而不是预先借助于主观判定和其它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从而避免了确定权重的误差、使得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4、DEA方法不需要事先决定决策单元的具体投入产出函数形式。5、DEA方法可直接采用统计数据进行运算,而不像一般统计评价模型那样,需要对指标体系重新定义或需要预先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从而避免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确定某一投入指标对若干产出指标的贡献率等繁琐的工作,使评价方法更具简明性和易操作性。6、DEA通过“最佳”子集的选择,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众多的经营管理上的信息。对于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DEA不仅能够指出有关指标的调整方向是增加还是减少,而且能够给出具体的数量,以确保它们在调整之后能够达到DEA相对有效。7、DEA不需要确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显式表达式,这排除了很多主观的因素,减少了误差,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对于现实的复杂情况,某一形式的投入可能会涉及到多种产出结果,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但是却很难以显式表达式描述出来,很多的评价方法却要求人为地给出这一表达式。8、DEA不仅能对每个决策单元相对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而且可以得到很多复杂的管理信息,从而指导决策单元输入输出指标的改进和修正,使评价更有现实意义。9、DEA方法是纯技术性的,与市场价格无关,只需输入和输出指标符合模型公理体系就可以使用,这在实际应用中扩大了可采纳的数据范围,扩大了DEA方法的适用性。X-效率分析是一种能够提供客观、整体性、数值化的业绩信息的方法体系;而且,作为一种相对业绩水平的评级方法,其结果具备简单易懂等优点。DEA作为一种效率分析方法,能处理小样本,不需要对决策单元有行为假设。2.2.2DEA模型评价银行效率的适用性DEA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质,这些性质使得运用该方法来分析银行效率是有效可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只要受评估的DMU均使用相同的计量单位,则目标函数不受投入产出计量单位的影响。同时,DEA可以处理多输入尤其是多输出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评价问题。DEA的这两个特点对于银行效率评价十分有意义。一方面,银行投入与产出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另一方面,银行的投入包括人、财、物等投入要素,这些投入要素可看成是银行效率这一系统的输入,而银行的产出也16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是多样的,它要满足微观主体自身的各项目标和整个社会的多种公共利益。2、DEA不必事先设定决策单元的具体输入输出函数。这符合银行业没有固定的生产函数的特点。3、DEA方法测定的效率为相对效率,而不是绝对效率。同时,DEA在测定若干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时注重的是对每一个决策单元进行优化,利用这一点可以为每一家银行找出其差距和优化方向。4、对于非有效决策单元,DEA不仅能指出有关指标调整的方向,而且能给出具体的调整量。这有助于银行找出自己的低效率环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相对地位,对于如何改善银行的经营状况有指导意义。5、DEA的有效生产前沿面仅由有效DMU组成,因而剔除了非有效决策单元,从而排除了由于统计误差等因素对有效生产前沿面的影响。对于要处理众多统计数据的银行效率而言,DEA无疑可以提高评价精度。2.2.3DEA模型评价商业银行效率的操作过程DEA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样本的投入、产出数据的综合分析,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并根据各DMU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距离状况,确定各DMU是否为DEA有效。DEA把每一个银行与样本内的表现最佳的个体相比较,然后确定样本中的决策个体的效率情况。其具体的分析过程可以由图3-1表示:确定评价目的选择决策单元确认输入输出指标体系选择DEA模型进行DEA评价分析满意与否(Y/N)Y给出综合评价分析结论N调整输入输出指标体系图3-1DEA评价银行效率的过程17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数据包络分析(即DEA)是一种统计分析的新方法。它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来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的。在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中,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通常使用统计回归以及其它的一些统计方法,这些方法估计出的生产函数并没有表现出实际的前沿面,得出的函数实际上是非有效的。因为这种估计是将有效决策单元与非有效决策单元混为一谈而得出来的。在有效性的评价方面,除了DEA方法以外,还有其它的一些方法,但是那些方法几乎仅限于单输出的情况。相比之下,DEA方法处理多输入,特别是多输出的问题的能力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并且,DEA方法不仅可以用线性规划来判断决策单元对应的点是否位于有效生产前沿面上,同时又可获得许多有用的管理信息。因此,它比其它的一些方法(包括采用统计的方法)优越,用处也更广泛。因此本文用DEA方法对商业银行进行效率评价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反应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与竞争水平。2.3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目前评价商业银行效率的几种主要分析方法,其中前沿分析方法分为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参数法又分为随机前沿法(SFA)、自由分步法(DFA)、厚前沿法(TFA)三种。非参数法主要指的是数据包络分析法即DEA方法,通过对比这几种分析方法的特点以及适用性,根据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特征,得出DEA模型是现阶段适合评价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具体的分析了DEA模型适用范围广、适合处理多投入多产出的指标以及不需事先决定决策单元的具体函数形式等优势,并分析了该模型在评价商业银行效率的适用性及操作流程。18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DEA模型实证分析3.1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影响银行效率的各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能揭示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还可以确认哪些因素对银行效率影响比较显著及这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影响银行效率,使我国商业银行在以后的经营活动过程中,能够更加重视这些因素,最终提高银行自身效率。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可以为银行监管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化解风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行业因素和银行内部因素[43]。其中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宗教环境、文化环境等;而经济环境则涉及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国家和社会的政策;行业因素是指政府对银行的监管程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等;而银行内部因素多指与银行自身运营相关的业务内容,如贷款质量、银行资产规模、分支机构的数量等。综合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主要有:(1)银行规模。理论上认为银行业是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其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经营效率也就越高。研究表明,在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中,银行追求规模经济可以促使其经营效率提高。(2)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自有资本率会促使银行所有者更加关心银行的经营业绩,注重管理,尽可能减少浪费,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因此可以假定资本充足程度与银行效率正相关。(3)产权结构性质。国家所有是否影响银行效率一直是争论和研究的焦点问题,得到的结论也不一致。普遍的认识是,国有银行的效率的普遍较低,银行的国有性质就与银行效率负相关。(4)经营能力水平。经营效率越高的银行,人均创造的产出和价值应该越高。人均产出应当与银行效率正相关。(5)中间业务收入。现代商业银行已经不仅仅是资金余缺者之间的中介,银行应该有贷款利息以外的收入来源。国外研究常常将“中间业务”作为银行效率估算中的产出指标。贷款以外的盈利资产越多表明银行的经营范围越为广泛,会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6)银行盈利能力。盈利能力一直是衡量经营实体业绩的重要指标,显然盈利能力应该与银行效率正相关。(7)经营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的水平表明一个银行成本管理能力的高低,银行最少的人力、物力取得最大的产出和收益,就会达到较高的经营效率。费用水平应该与银行效率负19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相关。这一比率越低,表明银行控制管理费用支出的能力越强。(8)市场占有率。银行业市场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市场占有率越高表明银行的竞争能力越强,经营效率也越高。市场占有率应该与银行效率正相关。3.2DEA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3.2.1DEA模型样本的选择对于本文样本的确定,我们选择四大商业银行和八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7-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为Bankscope数据库、2007-2009《中国金融年鉴》以及2007-2009年间的各银行年报。表3-1为这12家商业银行2009年的数据:表3-112家商业银行2009年投入产出数据银行固定员工一般存款及同业税前贷款名称资产总数费用短期资金存放利润工商92984.00361623.0072166.006007781.00232910.003205861.0072445.00农业72752.00478895.0060188.004409999.00373145.002793266.0014128.00中国70928.00190828.0054304.004203267.00376898.002152112.0059491.00建设49961.00333240.0052243.004170591.00143356.002395313.0062765.00交通25164.0057323.0015903.001199152.0084094.00758773.0014952.00中信5935.9013485.006041.40533040.6025655.80359298.006354.80民生5192.509447.006135.10528455.3034199.90375010.405339.00华夏3723.907761.003565.60271933.3021443.80228755.202607.70招商6400.0020653.008000.00678900.0040100.00458700.007600.00兴业2671.108337.003907.90384680.3065833.50237589.904267.50浦发5640.5010151.005758.30438112.9020998.80366951.305282.20深发2486.406274.002645.60213146.2010469.20149949.80988.00注:其中员工总数的单位为人,其余变量的单位均为百万元人民币。一般情况下,为了更为准确的分析和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相对效率,需要对更大范围内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然而收集大范围金融机构的数据是十分困难的,并且以上12家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十分的大,因此分析这12家银行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比较准确的给出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分析结果。20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3.2.2DEA模型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用DEA方法评价分析商业银行的关键在于选择投入和产出的指标。对银行投入和产出的定义的常用方法大致有三种:生产法;中介法;资产法。其中生产法是由Benston,Bell和Murphy提出的,该方法把银行当作一种服务组织,银行活动就是向存款人和贷款人提供服务。生产法把劳动力成本、固定资产成本等看作银行投入,而产出则是用每一类业务帐户的数量来测量。这种方法非常符合区域分支机构的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是“金融透明”的,从存款人手中得到的资金被全部分到几个主要的分支机构中去,同时从几个主要分支机构收回贷款。区域分支机构的唯一产出就是它向存款人和借款人提供的服务,而它唯一的投入就是劳动和实物资本。生产法把银行经营过程类比为企业生产过程,比较直观,但是存在的问题它以帐户数量作为产出的衡量单位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任何类型的帐户成本相同,但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中介法也是由Benston,Bell和Murphy提出的,该方法认为银行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是金融中介的作用过程,因此,银行的投入用存款、借入款、利息支出、非利息支出以及劳动力成本和有形资产的金额来表示,而银行的产出则用各类贷款和投资的货币金额或用总资产金额等来衡量。中介法可以看成是对生产法的一个补充,并更适合于分支行的情况。中介法认为,银行并不直接和客户发生关系,而只是负责将存款人的资金转换到借款人手中,因此,主要的分支机构不得不在金融市场上投资。在资产法中,银行同样被认为是这一过程的中介者,只不过把银行的产出严格定义为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项目,主要是贷款和证券投资的金额,把银行经营收入作为产出指标,把各类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作为投入。这种方法把利润和收益作为衡量效率的中心。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知道银行的业务数量,而这一数据往往在研究商业银行相对效率时很难获得。为此,本文对DEA模型中投入产出项目的确定采用资产法与中介法相结合的方法。商业银行的运营过程具有明显的两阶段特征,阶段1:银行利用现有的固定资产、员工、一般费用从顾客手中获得储蓄以及从其它金融机构获得存放于该行的资金。阶段2:银行利用第1阶段获得的资金提供给需要资金的个人、企业或机构或者是从事投资活动。所以本文选取的具体投入产出指标为:以固定资产、员工人数和一般费用作为阶段1的投入;以存款作为阶段1的输出和阶段2的投入;以税前利润和贷款作为阶段2的产出。21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一般有两种形式:即面向产出的模型和面向投入的模型。如果决策者希望在保持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尽量增加产出的话,那么决策者就应该选择面向产出的DEA模型来分析评价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如果决策者希望在保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尽量减小投入的话,那么决策者就应该选择面向投入的DEA模型来分析评价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这两种形式的DEA模型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决策者考虑的角度和重点不同而已。经过相关文献的查阅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析,本文认为选择面向投入的DEA模型来评价银行的相对效率较为合理,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我国银行业仍以传统的贷款为主,这项收入是其他收入的十几倍,而贷款的多少主演取决于存款的多少,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比例指标明确规定贷存比不得超过75%。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数量的变化不会太大,进而商业银行的产出不会变化太大,并且主要受控于存款也就是商业银行投入的制约。第二,利率市场化目前在我国尚未实行,银行对存款和贷款的价格操控能力微不足道。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考利,与投入产出数量控制同样重要的是价格的控制。一方面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对存款的定价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利率执行;另一方面各大商业银行的贷款可以在法定利率有所浮动,这样一来,各家银行在贷款方面的竞争就会十分的激烈,贷款的浮动可能就来源于贷款本身的性质差异,因此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对贷款价格的控制也是十分的薄弱。从以上两点分析可以得知,商业银行对投入的控制能力强于对产出的控制能力,因此本文选择面向投入的DEA模型来分析评价商业银行的相对效率。3.2.3DEA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评价本文以12家商业银行2007-2009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以投入为主导的DEA模型,运用运筹学软件DEAP2.1计算12家商业银行的效率值,从而比较和分析其横向的银行间和纵向的银行年度效率差异。其中,CCR模型用于测算各银行不同年度的总技术效率,BCC模型用于测算各银行不同年度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其中表3-2计算的是各银行2007-2009年间的总技术效率值,表3-3计算的是各银行2007-2009年间的纯技术效率值,表3-4计算的是2007-2009年间各银行的规模效率值和规模报酬情况。22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2各银行不同年份的总技术效率值200720082009工商0.5610.7700.683农业0.2360.6050.644中国0.4350.6350.532建设0.5740.6860.673交通0.5280.6580.627中信0.7690.8700.795民生0.5080.5630.647华夏0.5460.4000.441招商0.8430.9980.763兴业1.0001.0001.000浦发0.6571.0000.848深发展0.7510.1541.000股份银行均值0.7020.7080.768四大银行均值0.4510.6740.633整体均值0.5770.6910.701表3-3各银行不同年份的纯技术效率值200720082009工商0.7700.9631.000农业0.3280.8680.951中国0.5720.9490.781建设0.8261.0001.000交通0.5940.8350.819中信0.7850.9230.857民生0.5970.6210.690华夏0.9980.7950.757招商0.8531.0000.783兴业1.0001.0001.000浦发0.7891.0000.899深发展1.0000.9381.000股份银行均值0.8320.8650.817四大银行均值0.6240.9450.933整体均值0.7280.9050.87523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5各银行不同年份的规模效率值200720082009规模报酬工商0.6830.6850.694递减农业0.7120.6940.674递减中国0.7580.6670.679递减建设0.6920.6770.664递减交通0.8670.7870.764递减中信0.9790.9430.927递增民生0.8350.9050.937递增华夏0.5390.4930.578递增招商0.9890.9880.974递减兴业1.0001.0001.000不变浦发0.8321.0000.943递增深发展0.7420.7561.000不变股份银行均值0.8470.8580.889四大银行均值0.7110.6810.678整体均值0.7790.7690.783从表中计算出来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各银行中,兴业银行的效率最好。2007-2008年,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值呈上升趋势,而2008-2009年,各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值大都呈下降趋势。这表明,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严重影响到美国的实体经济,导致美国需求减少,而这种减少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中国经济。由于这种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我们可以看到2008-2009年,各家银行的综合效率呈下降趋缓。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2、通过计算出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数据可以看出,DEA模型计算出来的效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因此,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分析出某一银行低效的原因是什么,是来源于纯技术效率部分的低效、是来源于规模效率部分的低效还是来源于两者的共同作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为准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提高银行效率的方案。3、总技术效率衡量的是在产出既定的条件下,使投入数量达到最小的有24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效程度或者说是给定投入的情况下,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兴业银行三年来一直处于商业银行的效率前沿面,技术和规模效率均为最佳;深圳发展银行2009年处于效率前沿,而2008年效率急剧下降,缺乏稳定性。整体而言,四大商业银行的总技术效率值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技术效率。四大商业银行中,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技术效率值较高,农业银行效率最低,这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于2004年成为首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试点、股份制改革进行较早有关。农业银行改革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进行得最晚,因此其效率最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股份制发展较为完善,市场化经营目标和方式明确,因此资源利用效率较高,技术效率也相对较高。4、从纯技术角度分析,兴业银行三年来都是效率前沿银行。同时,各家银行的纯技术效率值都比总技术效率值有较大幅度上升,尤其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银行都曾为效率前沿银行,说明这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效率较佳。而四大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增加显著,尤其是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纯技术效率达到了1,这说明了四大商业银行在内部经营管理等方面进步很快,这也说明了四大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低下主要来源于其规模效率的低下。5、规模效率衡量银行处于最佳规模时,生产成本可以减少的水平,反映银行现有规模的合理程度。从2007-2009年各家银行的规模效率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家大型商业银行规模效率较低,整体来说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且这四大商业银行大多数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域,银行资产规模偏大导致规模无效,需通过减小规模来提高效率。规模效率是限制四大商业银行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对于四大商业银行来说,其纯技术效率较高,较高的纯技术效率说明四大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已经较高,而较低的规模效率则说明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其规模离最适规模还有较大差距。6、从规模报酬来看,四大商业银行均为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变化情况反映了企业所有投入要素以相同比例变动时其产出变动的比例。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间。其原因在于,四大商业银行规模过大,其在管理上的效率下降,容易错过有利的决策时机,从而使效率下降。与之相反,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不变区间,这可能是由于这些银行原本规模较小,随着规模的扩大,管理正趋于合理;或部分银行服务存在技术和投入上的不可分性,比如自动提款机、网上银行等服务,只有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银行才可以广泛开展这些服务。25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3.3四大商业银行效率相对低下的原因分析从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四大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以后,经营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差距有所减小,可见,股份制改革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来说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四大商业银行的总技术效率值总体来说仍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技术效率,四大商业银行效率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占中国银行业主体的四大银行来讲,其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3.1不良贷款过多四大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贷款。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绝大多数集中在四大商业银行,四大商业银行挤占了其他银行超过30%的不良贷款比重。据中国银监会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5681.8亿元,比年初减少7002.4亿元;不良贷款率2.45%,比年初下降3.71个百分点[44]。虽然不良贷款的总量和比率近年来都呈现出双降的良好态势,但如此高的不良资产对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仍是十分严峻的威胁。处理现有不良贷款并且控制新生不良贷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主要是政府指令性贷款项目失败形成不良贷款;第二个阶段是1992年到1997年左右,主要是市场经济改革开始后,企业改制,不适应市场竞争而破产,以及银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形的不良贷款,这部分占比最大,约占不良贷款总额的60%左右;第三个阶段是1998年以后形成的不良贷款。由于政府加强监管,银行加强风险控制与内部管理,不良贷款发生率大大下降,但仍然存在。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计划经济时期对国有企业的信贷资金实行供给制。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信贷资金通过实行供给制,从而形成相应的不良贷款,这就使得四大商业银行成为了企业的最大债权人。当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时,由于许多企业本身素质较低,当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就会使得企业在经营时受到相应的阻碍,出现亏损的情况,造成许多企业出现破产和停产,甚至解散。这就使得企业把市场风险和经营的风险全部转嫁给了四大商业银行,造成不良贷款的情况一直居高不下。26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2、政策性贷款引起的损失。所谓政策性的贷款主要是指以财政作为最主要的支持要素,利用财政的贴息和优惠利率来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来引导贷款的投向方向,在我国政策性银行在没有完全成立的情况下,政策性的贷款主要是由四大商业银行来承担的,但是对于固定资产的贷款这个项目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来制定的,由于指令性计划管理弊端引起的投资决策失误,从而使得四大商业银行出现不良贷款。我国的政策性贷款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财政改革和银行改革。随着放权让利的进行,国家财政可分配的资源大大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下降使得四大商业银行承担了向国有企业大量注资的任务。政策性贷款通常包括四部分:(1)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贷款;(2)农产品收购和进出口产品采购所需的流动性贷款;(3)支持农业、扶贫、地方发展和科技开发贷款;(4)预算拨款贷款。在以上的四种贷款中,除了由建设银行代理预算拨款贷款以外,其他三项构成了四大商业银行政策性贷款的主要部分。由于政策性贷款所产生的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的40%左右,是四大商业银行坏账的主要来源,不仅增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提高了四大商业银行的成本,而且降低了四大商业银行的效率。3、担保环节疏漏较多,制约措施不力。虽然现在一些银行存在相互承担的情况,一些业务往来较多的企业之间自发的形成了相应的担保环链,当一方需要贷款的时候,另一方就会出来为其做担保,这样一个恶性的循环,造成了实际的担保形同虚设,没有任何的作用,造成担保环节漏洞较多,此外,也由于制约措施不力,没有得到实质的运用,从而造成不良贷款的产生。4、运用法律手段追索贷款的效率不高。一切企业除了有部分的债务人的确没有充足的能力来进行偿还贷款以外,在一般情况下,许多的债务人都存在故意拖欠债务。并且由于我国的司法制度还不够完善,这就造成司法机构在执行的时候出现力度不足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债务人员讨债的侥幸心理,使得银行在收债的时候造成债务较难以收回。不良贷款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而且削弱了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更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化解不良贷款是我国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3.3.2市场份额与规模效率负相关我国的银行业存在着高度的垄断,由于其他股份制银行的规模和资本与四大商业银行相比太小,因此其他股份制银行和民营银行的加入不可能使得这种27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情况有根本上的改善。在我国的银行业中,只相当于有少数几家大规模的银行[45]。但我国银行业的这种垄断现象并不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四大商业银行的巨大规模并非由规模收益长期积累转化而来,并且如此大的规模并不意味着很高的市场回报。四大商业银行长期处于高度垄断的地位,而且长期以来,资金短缺又是一直围绕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这种市场竞争机制很弱的环境下,很容易导致规模的扩张,走上了一条重数量扩张而轻效益的道路。在四大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下,新兴的规模较小的银行难以与其展开有效的竞争,我国银行业的进入壁垒和对其他股份制银行的歧视也限制了民营银行的进一步加入,使得中国的银行业缺乏有效的竞争,导致了低效率。四大商业银行居于垄断地位从而缺乏相应的压力和动力提高效率,市场结构虽然与效率水平无明显的统计上的相关性,但银行的市场份额与规模效率是显著负相关的。3.3.3人力资源管理受传统影响较大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四大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员工总体数量偏多,年龄普遍偏高,学历较低,员工职称偏低。第二,从人员招聘与选拔来看,四大商业银行虽然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仍是国有股独大,银行的领导一般由国家行政任命,这就使四大商业银行在人员聘用上很难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不能实行竞聘制。第三,人才储备不足,岗位人员缺口过大并且重使用,轻培养,忽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四大商业银行多把资金集中在网点开发、产品开发等方面,在员工培训上投入少,培训目标不明确、规划不具体,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培训与银行发展目标脱节,存在以招聘代替培训、以输血代替造血的现象。培训模式偏重于组织要求,对员工个性需要不够重视。培训内容也主要停留在技能培训方面,对员工潜能和素质培训较少,同时培训的评估反馈机制还不健全,培训的成果也没有完全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第四,四大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而是靠经验来判断,导致个人报酬同银行经营业绩和个人业绩不对称。激励方式单一,负激励过多,有效激励不足。缺乏明确的量化的指标,对有些非业务性部门的考核指标设置模糊,缺乏操作性。并且考察流于形式,考核的结果并没有真正在员工的晋升、薪酬等过程中发挥作用。第五,员工忠诚度差,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四大商业银行的人才流失现象不断加剧,并呈现出了两增一降的特点,即流失总量逐年递增,高层次人才流失比重逐年递增,流失人员入岗年限逐年28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下降。四大商业银行俨然成为竞争对手免费的人才培训基地。第六,从企业文化来看,四大商业银行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银行业竞争,己经开始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只是流于口号,追求表象的东西,没有真正提炼出适合自己银行的核心价值观,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4本章小结本章在阐述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运用DEA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以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及八家具有代表性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根据商业银行效率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按照商业银行具有两阶段运营过程的特性确定了具体的投入产出指标,通过使用面向投入的DEA模型对这12家样本银行2007-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分别测算了这12家商业银行的总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技术效率。通过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技术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无效,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技术效率要高于四大商业银行,但四大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相对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差距逐渐缩小的结论。最后结合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及实证分析的结果找出其效率相对低下的三方面原因:不良贷款过多;市场份额与规模效率负相关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29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提高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的对策4.1降低不良贷款防范金融风险要提高商业银行效率,首要的问题是要提高用于创造利润的资产的质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在,长期制约着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近两年来,由美国次级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了全球金融机构,使许多企业陷入倒闭的边沿。我国四大商业银行要加紧调整措施,寻求有效的对策,既要发放贷款更要防范风险,创造较高的资金回报率和资本充足率。因此,降低不良贷款已成为四大商业银行提高效率的首要任务。首先,银行本身应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做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处理。第一,要重点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和统一“授信”制度,强化贷款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各商业银行应及时准确地分析客观环境的变化,使信贷资金的投向、投量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在贷款发放前通过对货款企业进行信用等级的评估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通过量化方式测算企业信用对贷款风险的影响,根据资信等级对贷款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将贷款总额确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同时要做好贷时审查工作,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对贷款风险度进行验证,以确定贷款方式、额度等具体事项,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定期对其进行测算和分析,可借助电子计算机系统对贷款全过程实行风险预警,确定风险度。第二,建立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也是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关键所在。根据风险分散的原理,实行贷款方式多样化,合理控制信用贷款的范围、数量,扩大贴现、抵押、担保贷款和其他风险相对较小的贷款种类。限制贷款的集中程度,控制同一主体贷款比重,对于大额的贷款可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以达到分散贷款风险的目的。第三,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协商,要求其办理财产保险,以便转嫁风险。最后,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强化稽核内控制度,加强信贷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现有信贷人员思想觉悟并严把人员关,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推行金融监管手段法制化,尽可能降低金融风险。第四,银行应成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催收不良贷款。对主动想办法归还拖欠贷款的企业,银行应积极对其所需的新的贷款予以支持,以鼓励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冲销力度。四大商业银行应根据有关规定适当增提呆账准备金,增大对不良贷款的冲销力度,四大商业银行和国有30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股份制改革、公开发行股票后,可考虑出售部分国家股权,用所得资金冲销不良贷款,偿还银行贷款。其次要完善法制建设,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加强社会信用惩戒机制。在金融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完善法律的体系,呈现出公平透明的社会信用环境。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法律还存在不够完善的情况,许多企业的逃债行为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遏制,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存在了没有办法摆脱的贷款陷阱。政府在这个时候应该起到相应的作用,要从法律上去明确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时候的自主权利和主体地位,并且赋予银行更多的不良贷款处理手段和途径。提高社会的信用违约成本,有助于加强信贷市场对信用的意识。要想提高社会的信用违约成本,关键是对违约行为有足够的惩罚力度。在西方国家,信用制度已经比较健全了,如果谁在信用档案中有不良记录,借款企业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然而,目前中国对违约行为的惩罚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远远不够。在逃废债务的案件中,债权人基本上都打赢了官司,但最终往往只得到很小一部分的赔偿。有鉴于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失信违约行为的处罚力度,比如对于恶意逃废债行为,不仅要全额还债还要加罚重息等措施,达到足够的惩戒力度。同时,还要严格执法,把所立法律法规落到实处,防止“法律白条”的情况,对各种失信违约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借款企业培养良好的信用意识,自觉按时地还本付息,四大商业银行的利益也才能真正地得到保证。最后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使利率能真正反映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我国现行利率体系具有明显的僵化性、固定性特征,四大商业银行在贷款方面没有充分的自主权,不能根据企业信用的差别灵活地掌握差别利率,贷款利率水平的确定脱离了物价水平和信贷资金供求关系,并且受制于财政收支和企业赢利的状况。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戴相龙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坚持渐进改革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原则,先放开外币利率,后放开人民币利率;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总之,由于商业银行和贷款企业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应该对贷款的企业开展整体的分析,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贷款能够得到合理的投放,并且提高贷款基础工作的质量,维护银行的正当权益,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提高四大商业银行的效率。31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4.2进一步完善产权结构改革4.2.1实现产权内部结构相对制衡从理论上讲,现代股份制最突出的优点或特征在于它通过股份制的一整套运作机制,实现了产权明晰化,使终极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真正分离。在现代股份制中,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为不同所有制的财产权利主体聚合到一个经济主体内创造了条件,使数量有限的、分散的资本转化为公司统一支配的巨大社会资本,从而实现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资本联合。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导致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而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必然要求一个市场化的流通机制。即使对于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集中的股权结构,一个高效的股权流动机制也是必须的制度环境之一。四大商业银行上市更大意义在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共同参与中国金融业改革的进程,通过投资者的参与改进中国银行的公司治理,监督其经营管理行为,督促其提高经营透明度,不断改善其经营绩效,促使国有银行不断从主要依靠政府扶持、政策倾斜、不良资产剥离和注资等来形成价值,转向依靠自身的竞争力来创造价值的过程,依靠自身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获得市场价值和资本市场认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四大银行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得以不断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改善,公众的储蓄运用效率更高而不是被变为新的不良资产。在这个过程中,四大商业银行是得益者,中国的整个经济金融体系也是更大的得益者。这可以说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根本目标所在,也是金融改革的动力所在。产权改革与市场集中度改革并不是“非此即彼”,如果没有完善的市场交易和竞争机制,即使产权改革解决了经营者的内在激励问题,银行效率也不会有很大提高。相反,如果不进行产权制度变革,不着力构建促进竞争与交易的微观经济基础,充分和完善的竞争与交易机制也难以形成。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已经开始,但市场化的程度很低,不仅存在一定的利率管制使商业银行不能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和经营水平自由地设定存款和贷款利率,而且也造成银行管理效率的低下。为构建有效竞争的商业银行体系,我们应根据经济情况,逐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推行进程,给四大商业银行制造压力,不能为了给四大商业银行充足地调整和改革的时间而放慢市场化的速度,那样只能使四大商业银行改革进展缓慢。目前,四大商业银行虽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实现了公开上市,但还应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较高而且主要掌握在政府和国有企业手中,政府对其有绝对控制权,其本质仍属于国有[46]。32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制银行的股权、拥有绝对控制权的情况下,政府的“主人”意识通常不自觉地强化膨胀。这样,对四大商业银行经营的干预是“合乎情理”的“理性”行为,现实金融的运行情况正是如此。由于国有股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化代表,容易造成产权的虚置。内部人控制以及地方政府在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银行内部难以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从而使四大商业银行运作效率低下。因此,我国四大商业银行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化运作,要通过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和银行法人产权制度的建立,使四大商业银行真正走向法人公司治理结构。同时,通过国有股权的债权运作,解决国有股所有者缺位的问题,间接让位于中小股东,提高法人股和个人股在四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从而提升四大商业银行的效率。4.2.2产权结构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产权多元化改革并非完全放弃政府对四大商业银行的控股地位,尽管理论分析和实践发展都证明,实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多元化、降低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股权比例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然选择。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述,产权改革并不意味着一定民营化或者外资化,如果民营化或者外资化的过程中存在“揩”国家油以低成本获取,不一定能对新的产权人形成成本收益约束,也不一定能促进其提高效率。就四大商业银行产权来看,又因商业银行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更不可能走民营或外资之路,最起码,现有条件来看是不可能的。产权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利益各方博弈的结果而非起点,在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国家对四大商业银行一定程度的股权控制,对于保持金融稳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进一步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银行业的开放度在不断加强,四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外来冲击会越来越频繁和巨大。在当前我国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以及危机救助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如果国有产权在短时间内急速退出,一旦由于储户信心不足、经济波动或是其他原因引发银行业的连锁反应,银行危机很可能是全局性的、大规模的。四大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47]。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在新旧制度的交替中,旧制度包含着新制度的萌芽,新制度残存着旧制度的沉积,替代程度与速度主要取决于替代成本与承受力的问题。正是基于对稳定性33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考虑,在四大商业银行中,国有股权下降甚至完全退出是必要的,但也正是基于稳定性的考虑,这种下降或退出也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比如,直到目前为止,支持我国银行体系稳定运行的根本因素依然是国家信用,国家信用的存在避免了存款人的集体行动。在国家信用存在的情况下,与其说存款者将钱借给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说是将钱借给了国家,如果我们承认国有产权内含的政府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逻辑起点,那么我们也应同时承认,产权改革本身同样意味着政府对银行保护程度(包括信用保护)的下降,麦金农曾分析金融自由化次序时所言“对一个高度受抑制的经济实行市场化,犹如在雷区进行,你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您的最后一步”[48]。这就决定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进程中,风险规避的政府“渐进式”改革的路线,这种渐进式改革对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四大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显得更为重要。四大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渐进过程也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贯采用的试验性做法,即在个别符合先期改制条件的银行试验取得成功后(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再推广到其他银行(工商银行)。这样做除了避免改革速度过快带来的风险外,也会对改制滞后的银行(农业银行)产生促进作用。4.3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提高规模效率从长远考虑,为了提高商业银行效率必须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发挥市场竞争对银行效率的促进作用。4.3.1适度控制四大商业银行运营规模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规模效率无效。因此应对四大商业银行体系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控制其运营规模,以摆脱规模不经济的负面效应,更重要的是尽快提高四大商业银行的技术水平特别是银行经营管理技术,以扩大商业银行经营的规模边界。四大商业银行已经具有较大的规模,应适当控制商业银行规模。加强成本管理,降低营业费用率,提高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从而提升商业银行效率。银行的任何投入或支出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并不是一味地扩大规模或是减少支出就能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只有为银行带来的利润超过其成本的投入和支出才是合理的。国际上优秀的大银行经营管理日趋集中化,已经打破了国家地理的限制,数据处理中心,国际结算单证审核等业务集中在成本相对较低的区域进行,成为了真正的世界性银行。当前,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也应当进一步整合资源,按34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照现代化管理的组织要求,优化前、中、后台的业务流程,实现合理分工,有效提高单位资源的利用率。4.3.2扩大外部环境促进有效竞争我国的银行业存在着高度的垄断,其他股份制银行的规模和资本与四大商业银行相比太小,在四大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下,新兴的规模较小的银行难以与其展开有效的竞争。因此,应该重视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通过相应政策壮大其经营规模,从而提高其规模效率;与此同时,鼓励新兴商业银行之间有效率的并购,允许其接管四大商业银行的某些分支机构,这样即可解决新兴商业银行规模过小、分支机构不足的问题,又可适度收缩四大商业银行的规模边界,使其规模效率得以发挥,从而使得四大商业银行和新兴商业银行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进而促成银行业市场结构优化和绩效的提高。银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但在中国,由于长期实施计划经济的影响很难消除和对银行业功能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我国对银行业一直实施非常严格的市场进入和退出管制,牢牢地控制着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政策性壁垒成为我国银行业的主要进入退出壁垒。因此,我们应当打破森严壁垒,降低高昂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条件,营造多元的竞争主体,放宽具有相应资格和实力的单位进入银行业的限制,尤其是要鼓励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开放度,使市场上存在独立的、规模合理的、相当数量的商业银行,以促进有效竞争机制的形成。4.4加快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4.4.1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收益体现在多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的方面成效更为显著,主要体现在:有限理性的缓解;抑制机会主义;降低不确定性;促进交易[49]。当前,银行排队难的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有人认为商业银行的机构人员精简过度了,以至于不能满足需要,实际上并分如此。西方国家营业网点逐年减少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例如自动取款机、网上银行规模扩大)。美国的大银行把非利息支出的20%花在信息技术上,且还在增加[50]。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特别是技术效率,就要加快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将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转移到依赖技术进步上来,实现商业银行的信息35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化,即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对银行经营和管理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造,重新整合资源,以此来提高银行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提高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高度重视银行信息化建设。对现有的业务操作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建立一套现代化的电子信息系统,包括柜台业务处理系统、自动服务系统、资金汇划电子系统、清算服务系统。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技术水平,大力开发各种电子货币,及时推出方便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的投入也变得非常重要,也需加强与著名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科技含量高且新增价值高的金融产品。银行间合作统一规划发展信息技术,使得技术上的口径一致,合作大力研究和开发信息技术,加大信息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从而提高银行的效率。4.4.2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技术创新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要充分认识人才竞争的重要性,加快人才引进、培养、开发和管理的科学化。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来说,人力资源是银行内部诸因素中较活跃的部分,所以商业银行对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如何将极大程度地影响着银行效率。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能有效地解决顾客困难的同时提供更快速、准确的服务,能提高银行的获利能力,从而提高银行效率。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混业经营的兴起,商业银行业务逐渐体现出了国际化、复杂化和综合化的特点。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型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可以说,商业银行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兴行,素质兴行应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理念。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型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四大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从而提高四大商业银行的效率。第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选拨机制,完善招聘程序,重点选拔受教育程度高,综合素质好的人才;此外还要加强对已有员工的培训,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更新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高度重视培训对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完善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通道等。第二,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审视其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再塑银行价值观和人文观。有效率的银行都是把银行的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经营业务及人力资源结合在一起[51],因此四大商业银行要进行组织文化的建设,增强银行员工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硬件”可以花大力气在较短的时间内赶超,“软件”却没那么简单。只有深入员工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的组织文化才能发挥36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作用,否则只是面子上的“形式”而已。第三,。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和绩效测评体系,运用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强化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人力资源规划和业务规划的有机结合,建立公平科学、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培育具有凝聚力、营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第四,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继续深化分配制度、用工制度和激励制度的改革,提高四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并塑造新型的竞争性的企业文化。4.5加快向金融业务综合化转变随着金融国际一体化的逐步形成,消费者需求有了显著的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形成很大冲击。为了应对这种冲击,商业银行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商业银行由过去的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化。从我国情况看,随着资本市场的加速发展,一定程度的“金融脱媒”正在出现,这对我国以存、贷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将会造成很大冲击,作为我国银行业主体的四大商业银行也不例外。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四大商业银行一方面应改善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这包括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等诸多方面。从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来看,金融业务的综合化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很多业务的创新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通过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可以充分发挥四大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特别是中国已经加入WTO,面对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的竞争,国内银行业如果继续实行分业经营的话,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这个问题已经无可争议,关键问题是如何以较小的成本实现业务的快速拓展,以实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业务的创新突破商业银行现有技术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大商业银行生产可能性边界,从而根本上改善商业银行的效率状况。我国商业银行要提高其效率,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拓展新的业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攻关,研制、开发、推出与目标市场客户需要相匹配的高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提高金融质量为核心,积极引进新的金融工具。应逐步放松银行业分业经营限制,允许银行涉足证券、保险和租赁业务。促进银行发展和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如参与企业资本运营的过程,发挥其中介功能,积累经验。银行开展其它37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金融业务可以降低其经营成本,节约金融交易成本,提高盈利水平,最终实现银行效率乃至整个金融业效率的提高。4.6加快金融法制建设及监督机制诺贝尔奖得主Duoglas.SC.North教授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法律就是制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并被视作制度的内核。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能够促进有效竟争,防止不良竞争带来的后果。我国己经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反洗钱法》、《票据法》、《担保法》等,但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建议首先要按照经济发展的实际,全面清理现行金融法律法规,抓紧修改存在漏洞或相对滞后的规定,夯实四大商业银行发展的制度基础;其次,要结合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研究制定适合银行业完善的法律法规,形成一个健全的法律框架,为四大商业银行合理合法的开展综合性业务竞争提供制度保障,避免出现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再次,要针对现行法律中的薄弱环节,加快立法进度,尽快填补法律空白,如加快出台金融机构破产的相关法律制度、征信管理条例、存款保险制度等,为四大商业银行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监督管理方面,中国银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建全监管协调机制,银行业、证券、保险监管部门应加强跨行业监管,确保监事会作用的发挥。通过制度安排,改变监事会工作流于形式的现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保证监督目标的实现。首先要明确监事会的监督主体是控股股东外的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采取有效措施为中小企业投资者参与监事会人员选举提供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途径,保证职工利益在监事会中得到充分体现。其次,要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信息获取机制,通过列席董事会、高层管理会议、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及时取得业务活动信息;通过赋予监事会对一银行特定决策拥有否决权和重大决策的停止请求权,健全监事会决策影响机制;通过赋予监事会一定的特别行动权,如代表公司委托律师、会计师、审计师等监督人员审查公司财务及财务状况、核对账册报表的权利,真正使监事会具备银行员工参与监督、限制董事会权力的功能。38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4.7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提高商业银行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在第三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四大商业银行效率较低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应从降低不良贷款、完善产权结构改革、改善市场结构提高规模效率以及加快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等四个个方面进行改革;除此之外,还提出四大商业银行应加快向金融业务综合化转变、加快金融法制建设及监督机制,从而提高四大商业银行的效率,增强其竞争力。39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论商业银行是金融调控市场的基础,进而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竞争力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银行效率的问题,效率是银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研究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可以使我国的商业银行有更为明确的市场定位、更好的产品和更强的综合服务来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本文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目前几种评价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分析方法的特点分析及对比,根据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特征,得出DEA方法更加适合用来评价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在此基础上,具体的分析了DEA模型适用范围广、适合处理多投入多产出的指标以及不需事先决定决策单元的具体函数形式等优势,并分析了该模型在评价商业银行效率的适用性及操作流程。2、通过DEA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与其他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技术效率相对较低,仍有提升效率的空间。研究了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相关因素,包括银行规模、资本充足率、产权结构性质、经营能力水平、中间业务收入、银行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费用率和市场占有率。并结合商业银行的相关理论,具体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DEA模型的选取、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以及样本的选择,本文以固定资产、员工人数和一般费用作为阶段1的投入;存款作为阶段1的输出和阶段2的投入;税前利润和贷款作为阶段2的产出。以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和八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这也是本文较有新意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四大商业银行效率相对低下的原因。3、针对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具体原因,本文最后对四大商业银行如何提高效率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主要从降低不良贷款、完善产权结构改革、改善市场结构提高规模效率以及加快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除此之外,还提出四大商业银行应加快向金融业务综合化转变、加快金融法制建设及监督机制,从而提高四大商业银行的效率,增强其竞争力。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准确的分析和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相对效率,需要对更大范围内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然而收集大范围金融机构的数据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本文只选取了我国四大商业和八家具有代表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了分析,对其他银行没做相关分析。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研究的方向。40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赵俊.基于扩展DEA方法的我国银行业效率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学位论文.2008:23-292亢晗.基于风险调整的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8:34-363侯宁.1995-2007年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9:14-194黄祎.基于DEA的多子系统单元相对效率评价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9:28-335C.Iqbal.Efficiencydecompositioninnetworkdataenvelopmentanalysis:Arelationalmodel[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99:949-9626S.N.Jackson.Efficiencydecompositionintwo-stagedataenvelopmentanalysis:anapplicationtonon-lifeinsurancecompaniesinTaiwan[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98:418-4297AignerFerrier,LovellC.A.K.FormulationandEstimationofStochasticfrontierProductionModels[J].JournalofEconometrics.1977:21-37.8Grabowskietal,PatrickTHarker,LarryWHunter.Insidetheblackbox:whatmakesabankefficient?Performanceoffinancialinstitutions:efficiency,innovation,regulation[J].G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259-3119S.M.Miller,A.G.Noulas.Thetechnicalefficiencyoflargebankproduction[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1996:3010(美)帕特里克丁·哈克,斯塔夫罗斯·A·泽民奥斯,徐诺金等译.金融机构的绩效——效率、创新和监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78-26611IanKcay,AnEmptyPromise:AverageCostSavingsandScaleEconomiesamongCanadianandAmericanManufacturers,1910-1988[J].SouthernEconomicJournal.2003:374-38812RudiAltunbasetal.CostandProfitEfficiencyofFinancialConglomeratesandUniversalBanksinEurope[J].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2002:16-5413BiagoBossone,Jong-KunLee.The“SystemicScaleEconomies”Hypothesis[D].IMFStaffPapers.2004:9-4341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14RogerL.Berger,RobertoMester.Efficiencyissuesinthefinancialservicesindustryworld-wide[D].PhDdissertationofUniversityofRHODEISLAND.1997:11215GabrielHunterCalvi,SylviaTimme.RobustdataenvelopmentanalysisbasedMCDMwiththeconsiderationofuncertaindata[J].JournalofSystemsEngineeringandElectronics.1986:198-28416RvellG.E,CoelliT.J.Frontierpro-ductionfunctions,technicalefficiencyandpaneldata:withapplicationtoPaddyfarmersinSpain.[J]JournalofProductivityAnalysis.1992:153-16917PaulW.Isik,AllenN.Hassan.ConsistencyConditionsforRegula-toryAnalysisofFinancialInstitutionsinTurkey-AComparisonofFrontierEfficiencyMethods[J].JournalofEconomicsandBusiness.1998:85-114.18CavalloA.N,RossiD.B.EfficiencyofFinancialInstitutions:InternationalSurveyandDirectionsforFutureResearch[J].EmpiricalEconomics.2001:78-9219CavalloA.N.FinanceandEconomicsDiscussionSeriesofLainAmerica[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005:102-11620BergerA.N,MesterL.J.Beyondtheblackbox:Whatexplainsdifferencesintheefficienciesoffinancialinstitutions[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1997:895-94721Bergeretall.ProfitEfficiencySourcesandDifferencesamongSmallandLargeU.S.CommercialBanks[J].JournalofEconomicsandFinance.1995:289-30022史小坤,赵仲良.基于SFA法的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32-13823赵旭.中国银行业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1:19-2524谭中明,陶羽.用因子分析法考察中国商业银行效率[J].江苏大学预测期刊.2002:51-5325潘正彦.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4:40-4426程惠霞.银行效率与规模相关性的主成分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4:55-5927高连和.我国金融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05:27-3028李希义,任若恩.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变化及趋势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57-6142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29孙秀峰,迟国泰,杨德.基于参数法的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研究与实证[J].中国管理科学.2005:25-3230魏煌.国有独资银行效率的提升[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32-13831赵旭.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论文2008:27-3232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11-2533李希义,任若恩.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示范效应的定量分析[D].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67-7334朱南,卓贤,董屹.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与改革策略[J].管理世界.2004:18-2635潘鑫,杨宝臣.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4636郑录军,曹廷求.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92-10137钱纂.国有商业银行X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938刘志新,刘琛.基于DFA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42-4539姚树洁,冯根福,姜春霞.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4-1540张超,顾锋,邸强.基于随机前沿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测度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6-11941CoelliT.AComputerProgramforFrontierProductionFunctionEstimation[J].EconomicLetters.1992:39-4542沙虹.DEA在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0:38-3943王磊.基于DEA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2-2744何伟.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09:6-745哈青梅.基于DEA对我国绩优证券公司X效率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9:11-1746孙德鹏.国有商业银行X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学位论文.2009:33-3743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47朱亚琴.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论文.2008:25-2948毛青.数据包络分析法理论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科技传播期刊.2011:15-1949李杰.银行监管要求:信息披露质量与成本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学位论文.2008:12-1750任祝景.两阶段DEA模型及其在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051赵翔.银行分支机构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基于超效率DEA与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经济科学期刊.2010:85-9644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评价》,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2011年7月4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效率评价》系本人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哈尔滨工业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它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将论文加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本人授权哈尔滨工业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作者签名:日期:2011年7月4日导师签名:日期:2011年7月4日45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完成论文的写作,标志着一段工作的结束,也预示着研究生时代的终结。这个时候,我们有喜悦,有离愁,但更多的是憧憬和感激。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朱加凤老师,感谢她对我的论文大到选题方向,小到标点符号的悉心指导,也感谢她对我一如既往的信任与关心,导师平易的性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学识将惠及一生。同时也非常感谢教研室的其他老师对我论文的指导和建议,以及在研究生期间对我的培养。感谢我的同学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的无私和热情的帮助,他们的真诚友好让我终生难忘。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对我一贯的鼓励与支持,父母的殷殷期望是我努力向上的源泉!也感谢这篇论文,感谢它带给了我踏实研究的充实、主动思考的满足、甚至是困惑、苦恼的考验,这些都将是我记忆中永恒的片段;它也会让我永远铭记很多人,他们是我今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章节。4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