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123例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间质瘤123例临床病理分析

ID:33633835

大小:57.8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7

胃肠间质瘤123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1页
胃肠间质瘤123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2页
胃肠间质瘤123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3页
胃肠间质瘤123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胃肠间质瘤123例临床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胃肠间质瘤123例临床病理分析李军扩李海梅(通讯作者)郭梅杨海军(河南安阳市肿瘤医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分析123例GIST的临床资料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123例GIST中,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3岁。肿瘤发生于胃78例、小肠32例、食管3例、食管胃交界处4例、肠系膜6例。极低度、低度、中度、高度危险GIST分别为2例、8例、46例、57例。免疫组化:106例CD117(+),82例CD34(+),26例SMA灶(+),2例desmin(+),6例SJ00(+),7

2、1例DOG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多发牛于中老年人,DOG1、CD117和CD34联合检测可提高GIST的诊断率,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158-02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1]。现收集123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牛物学特性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

3、.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至2014年间在我院手术并经病理明确的123例GIS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男性68例,女性55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3岁。肿瘤位于胃78例、小肠32例、食管3例、食管胃交界处4例、肠系膜6例。从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为1天〜18月不等。主要以腹痛腹胀、黑便、贫血、腹部肿块、呕吐等为临床表现。1.2方法免疫组化抗体分别为CD117>DOG・1、CD34、SMA>S-100>Desmin。试剂为福州迈新生物制剂有限公司工作试剂。所有标本均经甲醛固定,常规取材,石蜡包埋;彳来卡切片机连续切片oCD117和D0G1以

4、细胞质和或细胞膜着色为(+),CD34、Desmin、SMA以细胞质着色为(+),S-100细胞质和细胞核着色为(+)。胃肠间质瘤分类参考NIH原发GIST切除后的风险分级(2008版),即将肿瘤危险度以肿瘤大小、核分裂/50HPF及肿瘤原发部位分为极低、低、中等和高四个等级。2•结果2.1大体形态肿瘤最长径范围为1〜29cm,其中>5cm者66例(53.7%),>10cm者32例(26.1%)。按危险度分级分类:极低度危险GIST2例,瘤体直径均小于2cmo切面灰白,质硬边界清处;高度危险性57例,直径超过5cm,切面灰白灰

5、红色,实性可伴有出血或囊性变;部分肿瘤与周边组织粘连或有浸润,瘤组织边界不清。2.2组织学检查组织学上GIST主要可见有梭形、上皮样或多形性三种细胞形态。本组病例中75例(61.1%)为梭形细胞为主型,梭形细胞可呈短梭形,排列呈编织状、栅栏状、流水状。上皮样细胞为主型38例(31.1%),瘤细胞呈圆形,椭圆形,胞浆淡染。核周带可岀现透亮区。瘤细胞主要呈弥漫片状排列。混合型10例(8.1%)肿瘤细胞具有梭形及上皮样型分化。2.3免疫组化123例病例中,106例CD117弥漫阳性(86.1%),DOG-1阳性(89.9%),82例CD34弥漫

6、阳性(62.9%),6例S・100弱阳性(4.9%),26例SMA灶状或弥漫阳性(21.1%),2例Desmin弱阳性(1.6%)。3.讨论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目前普遍认为GIST起源于Cajal细胞。GIST发病年龄为中老年,青年人可发病,男性略高于女性。60%〜70%GIST发生于胃,20%〜30%发生于小肠,<10%发生于食管、结肠和直肠,但GIST也可发生于肠外(如肠系膜及腹膜后)。主要症状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不适和腹部包块。GIST大体形态表现为单个结节或多发肿物,肿物无真正包膜,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肿

7、物与周围界限不清,呈浸润生长。按照Emory等⑵观点,间质瘤分为良性、恶性与潜在恶性。Fleteher等⑶提出将GIST分为4个风险等级,用风险等级分类更加清起说明肿瘤的复发风险及预后评估。风险等级分类适用于原发性间质瘤,对于明确转移的,直接诊断为恶性GISTO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1年版)资料显示:CD117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率约95%,DOG-1阳性率98%,CD34阳性率70%,SMA阳性率40%,SJ00蛋白阳性率5%,以及Desmin阳性率2%[4]。本组资料123例病例中,106例CD117弥漫阳性(86.1%)

8、oCD117及DOG・1阳性率均略低于大多文献报道,SMA、S・100、CD34、Desmin阳性率与大多数资料报道较符合,所以必须与CD117、DOG1和CD34联合检测,才能提高GIST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