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类和挥发油课件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

ID:34274027

大小:326.00 K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3-04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_第1页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_第2页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_第3页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_第4页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萜类和挥发油TerpenoidsandVolatileoils一、概述(萜的含义和分类)二、萜类的结构类型及重要代表物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五、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六、挥发油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一类骨架多样、数量庞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类重要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从化学结构看,它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一、萜的含义和分类五环三萜皂苷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empiricalisoprenerule)Wallach基于大量此类实验结果,于1887年提出了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萜类的

2、碳架是由异戊二烯单位以头-尾或非头-尾顺序相连而成,都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其衍生物。土青木香酮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biogeneticisoprenerule)萜类化合物的形成起源于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产生乙酰辅酶A,经过代谢生成MVA,它进一步反应形成焦磷酸异戊烯酯(IPP),可互变异构化为焦磷酸γ,γ-二甲基烯丙酯(DMAPP)。现有实验研究证明,甲戊二羟酸(Mevalonicacid,MVA)(而不是异戊二烯)是萜类化合物生源途径中最关键的前体物。甲戊二羟酸途径因此,一般认为,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

3、类化合物。目前对萜类的分类仍按分子中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进行。同时再根据各萜类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进一步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四环萜等,如:链状二萜、单环二萜、双环二萜、三环二萜、四环二萜。萜类多数是含氧衍生物,所以萜类化合物又可分为醇、醛、酮、羧酸及酯等。一、萜的含义和分类二、萜类的结构类型及代表性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六、挥发油五、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一)单萜单萜类的异戊二烯单位n=2、含10个碳原子。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的腺体、油室和树脂道等分泌组织中,是植物挥发油低沸程部分的主要组成成

4、分(单萜:140~180℃,单萜含氧衍生物200~230℃),在昆虫激素及海洋生物中也有存在。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多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香气,是医药、化妆品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单萜类化合物可分为链状和环状(如单环、双环、三环等)两大类。构成的碳环多为六元环,也有五元环、四元环和七元环。(1)链状单萜(β-柠檬醛)(2)环状单萜α-紫罗兰酮(2)环状单萜芍药苷是从芍药根中得到的单萜苦味苷,对小鼠显示有镇静、镇痛及抗炎等药理作用。近年报道具有防治老年性痴呆的活性。卓酚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变形的单萜,它们的碳架不符合异戊二烯定则,该类化合物多具有抗菌活性,但同时多有

5、毒性。(3)卓酚酮类分子中有七元芳环;羟基具有酸性,介于酚与羧酸之间;能与金属离子Fe3+、Cu2+形成有色络合物。(二)环烯醚萜类(iridoids)1.概述一类特殊的单萜,多与糖结合形成苷。在中草药中分布较广,在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中较为常见,有多种生理活性(利胆、健胃、降糖、抗菌消炎等),目前发现的已达900余种。环烯醚萜依据结构中含有的环戊烷结构单元是否开裂,可分为环烯醚萜和裂环环烯醚萜两种基本碳架。2.理化性质(1)性状为白色结晶体或无定形粉末,具有吸湿性,味苦,并均具旋光性。(2)溶解性分子量一般较小,且大多连有极性官能团,故偏于亲

6、水性,能溶于水、甲醇、乙醇、正丁醇,难溶于氯仿、乙醚、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3)化学性质分子结构中活泼半缩醛羟基的存在。酸水解反应环烯醚萜苷对酸很敏感,酸水解产生的苷元为半缩醛结构,很不稳定,容易发生聚合反应,产生颜色的变化或生成沉淀。中药玄参、地黄等炮制加工后变黑,均由这类成分引起的反应。冰乙酸-铜离子反应将样品溶于冰乙酸,加入少量的铜离子试液,加热后即产生蓝色反应。3.结构分类及重要代表物环烯醚萜苷类苷元结构特点为C1多连羟基,并多成苷,且多为β-D-葡萄糖苷,且大多为单糖苷,常有双键存在,一般为△3(4),C5、C6、C7有时连羟基,C8多连甲基或

7、羟甲基或羟基,C7-8有时具环氧醚结构。栀子苷gardenoside梓醇又称梓醇苷,是地黄中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梓苷存在于梓实中,药理作用与梓醇相似。桃叶珊瑚苷是车前草清湿热、利尿的有效成分。4-去甲环烯醚萜苷类裂环环烯醚萜苷苷元结构特点为C7-C8处断键成裂环状态。裂环环烯醚萜苷在龙胆科、睡菜科、忍冬科、木犀科等植物中分布较广,在龙胆科的龙胆属及獐牙菜属分布更为普遍。龙胆苦苷在龙胆、当药及獐牙菜等植物中均有存在,是龙胆的主要有效成分和苦味成分,味极苦,将其稀释至1:12000的水溶液,仍有显著苦味。龙胆苦苷在氨的作用下可转化成龙胆碱。龙胆苦苷龙胆

8、碱(三)倍半萜倍半萜类的n=3、含15个碳原子。倍半萜主要分布在植物界和微生物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