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类和挥发油》课件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

ID:39105259

大小:1.51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6-24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_第1页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_第2页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_第3页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_第4页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萜类和挥发油(1)TerpenoidsandVolatileOils一、概述(萜的含义和分类)第九章萜类和挥发油二、萜类的结构类型及代表性化合物三、挥发油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一类骨架多样、数量庞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从化学结构看,它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少数也有例外。1、萜的含义和分类1、萜的含义和分类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甲戊二羟酸(Mevalonicacid,MVA)(而不是异戊二烯)是萜类化合物生源途径中最关键的前体物。因此,一般认为,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

2、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目前仍沿用经典的Wallach的异戊二烯法则(isoprenerule),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如:单萜、倍半萜、二萜等,同时再根据各萜类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进一步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四环萜等,例如:链状二萜、单环二萜、双环二萜、三环二萜、四环二萜。萜类多数是含氧衍生物,所以萜类化合物又可分为醇、醛、酮、羧酸、酯及苷等萜类。1、萜的含义和分类2、萜类化合物的生源学说1.经验异戊二烯法则(empiricalisoprenerule)Wallach总结了大量此类实验结果后,于1887年提出了异戊二烯法则,认

3、为萜类的碳架是由异戊二烯单位以头-尾或非头-尾顺序相连而成,都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其衍生物。2.生源异戊二烯法则(biogeneticisoprenerule)萜类化合物的形成起源于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产生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与乙酰乙酰辅酶A生成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后者还原生成MVA,它经ATP作用、再经脱羧、脱水形成焦磷酸异戊烯酯(IPP),可互变异构化为焦磷酸γ,γ-二甲基丙烯酯(DMAPP)。……本章主要介绍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等萜类以及挥发油类化合物。第九章萜类和挥发油一、萜的含义和分类二、萜类的结构类型及代表性化合物三、挥发油

4、1、单萜单萜类(monoterpenoids)是由2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的腺体、油室和树脂道等分泌组织中,是植物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在昆虫激素及海洋生物中也有存在。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多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香气,是医药、化妆品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单萜以苷的形式存在时,不具有挥发性,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二、萜类的结构类型及重要代表物1、单萜单萜类化合物可分为链状型和单环、双环等环状型两大类,其中以单环和双环型两种结构类型所包含的单萜化合物最多。构成的碳环多为六元环,也有五元环、四元环和七元环。(1)开链单萜1、单萜(2)环

5、状单萜1、单萜芍药苷(paeoniflorin)是从芍药paeoniaalbiflora根中得到的蒎烷单萜苦味苷,对小鼠显示有镇静、镇痛及抗炎等药理作用。近年报道芍药苷具有防治老年性痴呆的生物活性。卓酚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变形的单萜,它们的碳架不符合异戊二烯定则,该类化合物多具有抗癌活性,但同时多有毒性。1、单萜附环烯醚萜类(iridoids)(一)概述它是一类特殊的单萜,多与糖结合形成苷。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中草药中分布较广,在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中较为常见,有多种生理活性(利胆、健胃、降糖、抗菌消炎等),目前发现的已达900余种。环烯醚萜(iridoids),

6、含有环戊烷结构单元,包括含有取代环戊烷环烯醚萜(iridoids)和环戊烷开裂的裂环环烯醚萜(secoiridoids)两种基本碳架。附环烯醚萜类(iridoids)环烯醚萜苷类苷元结构特点为C1多连羟基,并多成苷,且多为β-D-葡萄糖苷,且大多为单糖苷,常有双键存在,一般为△3(4),C5、C6、C7有时连羟基,C8多连甲基或羟甲基或羟基,C7-8有时具环氧醚结构。梓醇(catalpol),是地黄中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梓苷(catalposide)的药理作用与梓醇相似。桃叶珊瑚苷(aucubin)是车前草清湿热、利尿的有效成分。环烯醚萜苷类裂环环烯醚萜苷其苷元

7、结构特点为C7-C8处断键成裂环状态。裂环环烯醚萜苷在龙胆科、睡菜科、忍冬科、木犀科等植物中分布较广,在龙胆科的龙胆属及獐牙菜属分布更为普遍。龙胆苦苷龙胆碱龙胆苦苷在龙胆(Gentianascabra)、当药(Swertiapseudochinensis)及獐牙菜(青叶胆)(Swertemileensis)等植物中均有存在,是龙胆的主要有效成分和苦味成分,味极苦,将其稀释至1:12000的水溶液,仍有显著苦味。龙胆苦苷在氨的作用下可转化成龙胆碱。(二)理化性质1.性状简单的环烯醚萜类成分一般为液体或低熔点固体;环烯醚萜苷和裂环烯醚萜苷为白色结晶体或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