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类和挥发油》PPT课件(I)

《萜类和挥发油》PPT课件(I)

ID:39692950

大小:791.60 KB

页数:81页

时间:2019-07-09

《萜类和挥发油》PPT课件(I)_第1页
《萜类和挥发油》PPT课件(I)_第2页
《萜类和挥发油》PPT课件(I)_第3页
《萜类和挥发油》PPT课件(I)_第4页
《萜类和挥发油》PPT课件(I)_第5页
资源描述:

《《萜类和挥发油》PPT课件(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TerpenoidsandVolatileOils)第六章萜类和挥发油一、萜的含义与分类(一)萜类化合物:凡是由甲戊二羟酸(mevalonicacidMVA)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第一节概述脱羧3ATP脱水甲戊二羟酸异戊二烯焦磷酸酯(MVA)(IPP)OPP焦磷酸3,3-二甲基烯丙酯(DMAPP)(二)萜类分类主要类型碳数异戊二烯单位存在半萜51植物叶单萜102挥发油倍半萜153挥发油二萜204树脂、苦味质、生物碱二倍半萜255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三萜306皂苷、树脂、植物乳汁二、萜的生源学

2、说(一)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衍生物,并以是否符合异戊二烯法则,作为判断萜类物质的一个重要原则。1956年,证明:甲戊二羟酸(MVA)是IPP的关键性前体;说明:MVA途径萜类(二)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DMAPP焦磷酸香叶酯(GPP)(C10)IPP单萜焦磷酸金合欢酯(FPP)(C15)倍半萜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GGPP)(C20)焦磷酸香叶基金合欢酯(GFPP)(C25)角沙烯(C30)三萜甾体类×2×2类胡萝卜素(C40)IPPIPPIPP二萜二倍半萜MVAIPP1.甲戊二羟酸(MVA)是萜

3、类合成的关键前体物质。2.焦磷酸异戊烯酯(IPP)和焦磷酸3,3-二甲基烯丙酯(DMAPP)是生物体内的活性异戊二烯,起烷基化和延伸碳链的作用。三、萜类化合物的分布种子植物最多;萜类多与树脂、树胶并生,与生物碱排斥。IPP生成的MVA途径(A)和MEP途径(B)第二节萜的类型及代表物一、单萜(挥发油的主要组分)单萜的基本骨架月桂烷型(mycrane)卓酚酮型GPPNPP柠檬烯2-carene2-pinene侧柏烯薄荷烷(一)链状单萜(1)月桂烯和罗勒烯(2)香叶醇和香橙醇香叶醇香橙醇(橙花醇)(3)柠檬醛和香茅醛(二)单环单萜薄荷醇

4、薄荷酮g-崖柏素a-崖柏素扁柏素卓酚酮类(troponoids)特性:酸性:COOH>卓酚酮>酚类IR光谱:νC=O:1600~1650cm-1νO-H:3100~3200cm-13.金属络合:Cu+2——绿色Fe+3——赤红色4.活性:抗癌,具毒性斑蝥素斑蝥胺(皮肤发赤、发泡(抗癌)生毛剂)(三)双环单萜芍药苷(GPP)(若双键加成,则为香茅醛)臭蚁二醛二、环烯醚萜(iridoids)(一)环烯醚萜生源合成途径(二)环烯醚萜分类(三)环烯醚萜的理化性质环烯醚萜苷和裂环环烯醚萜苷大多为白色结晶或粉末、多具有旋光性、味苦。苷类易溶于水

5、、甲醇,难溶于氯仿等。苷易水解,生成的苷元为半缩醛结构易聚合难以得到结晶苷元。游离环烯醚萜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氨基酸等都会变色,与皮肤接触会变蓝。苷元溶于冰醋酸中,加入铜离子,加热也变蓝。(四)环烯醚萜的代表化合物栀子苷环烯醚萜苷类梓醇4-去甲基环烯醚萜苷裂环环烯醚萜苷类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NH4OH5%HCl龙胆碱gentianine当药苷(獐牙菜苷,sweroside)、当药苦苷(獐牙菜苦苷,swertamarin)均为当药和獐牙菜中的苦味成分。三、倍半萜三、倍半萜(一)无环倍半萜三、倍半萜(二)环状倍半

6、萜鹰爪甲素青蒿素对青蒿素的结构进行了修饰,合成出具有抗疟效价高、原虫转阴快、速效、低毒等特点的双氢青蒿素(dihydroqinghaosu),再进行甲基化,将它制成油溶性的蒿甲醚(artemether)及水溶性的青蒿琥珀酸单酯(artesunate)用于临床。棉酚(gossypol)为杜松烷型双分子衍生物,主要存在于棉籽中,为有毒的黄色液体,具有杀精子的作用,但副作用大而未应用于临床。棉酚不含手性碳原子,但由于两个苯环折叠障碍而具有光学活性。棉酚在棉籽中为消旋体,有多种不同熔点的晶体。三、倍半萜(三)薁类化合物(azulenoids

7、)1.定义: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的非苯芳环骨架2.溶解性:溶于石油醚、乙醚、乙醇、强酸;不溶于水。四、二萜(一)概述前体物质: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GGPP)(二)链状二萜:(三)单环二萜:四、二萜(四)双环二萜:作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五)三环二萜:活性:抗肿瘤毒性大活性:抗肿瘤第三节萜类的理化性质一、物理性质(一)性状1.形态:单萜、倍半萜——油状二萜、二倍半萜——结晶型2.味:多数味苦,个别为甜味。(二)溶解度:苷元:可溶于醇及亲脂性有机溶剂苷类:可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二、化学性质(一)加成反应1.双键加成(1)与HX加成:二、

8、化学性质(一)加成反应1.双键加成(2)与溴加成:二、化学性质(一)加成反应1.双键加成(3)与亚硝酰氯反应:⑴与NaHSO3加成反应二、化学性质(一)加成反应2.羰基加成二、化学性质(一)加成反应2.羰基加成⑴与NaHSO3加成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