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ID:34511368

大小:3.48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3-07

上传者:U-56225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_第1页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_第2页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_第3页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_第4页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DissertationSubmittedtotheAcademicDegreeCommitteeOfZhejiangNormalUniversity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ResearchOilUpgradingofRegionalIndustrialClustersfromTheViewofGlobalValueChain作者姓名:陈超By:ChenChao指导教师:张明龙SupervisedbyProf.ZhangMinglong学科(专业):区域经济学RegionalEconomics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ZhejiangNormalUniversity二零一三年四月一令一二,平幽月April,2013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摘要fIllIr;;JIrlllfIJIJIPrfJllMIlUlJI;JIIY2420060区域产业集群的升级,往往难以实现一帆风顺,其全面升级更不是件易事。本文旨在通过剖析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来探究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进而破解产业集群功能升级的困境。为此,本文采取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系统分析与跨学科交叉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广泛阅读与之相关的论著,着手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细加考辨,精心提炼,并经过一番独立思考,形成文中的基本观点和思维脉络。本文认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实质上是一种“网链协同”模式。“网”即为集群知识网络,“链”是全球价值链以及自主价值链,“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资源或个体,共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和能力。“网链协同”模式,要求“网”与“链”两个矢量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具体来说,“网链协同”模式,是指集群知识网络与全球价值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靠,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引进知识,完善集群知识网络,接着,依托集群知识网络,通过知识有效整合和创造,推动自主价值链建设,最终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本文基于上述观点,提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I:嵌入全球价值链,完善知识网络。依靠这条路径,可以顺利完成产品升级以及工艺升级。但是,区域产业集群也面临着功能升级受阻的困境。为了突破此困境,提出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II:依托知识网络,构建自主价值链。这两条路径共同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着重介绍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点等内容。第二章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对相关重要概念进行辨析,如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升级的概念、全球价值链和自主价值链的概念;二是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通过 概念辨析以及文献述评,为下文研究夯实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说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迫性。第二部分,基于前述分析促使理论向纵深推进,探索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网链协同”模式,试图以此机理指导未来的升级实践。第四章主要是在“网链协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嵌入全球价值链,完善知识网络;第二条路径是依托知识网络,构建自主价值链。第五章属于案例实证部分,以中国台湾省PC产业集群为例,证明本文阐述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和路径。第六章是本文研究的简要结论和展望。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区域;产业集群;内在机理;全面升级II I己ESEARCHONTHEUPGRz④INGOFREGIONALINDUSTRLA山CLUSTERSINTHEGLOBALV久LU咂CHAINPERSPECTIVEABSTRACTTheupgradingofregionalindustrialclustersisnoteasyanditscomprehensiveupgradingismoredifficult.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exploretheinternalmechanismoftheupgradingofindustrialclustersintheglobalvaluechainperspectiveandthenstudytheindustryclustercomprehensiveupgradingpath,andthussolvethedifficultyofthefunctionalupgradingofindustrialclusters.Sothispapertakesthreemethodssuchasaliteraturestudyandtheoreticalanalysiscombined;normativeanalysisandempiricalanalysis;systemanalysiscombinedwithinterdisciplinarycrossanalysisandSOon.ThenIreadwidelyassociatedtreatises,collectingfromtherealityofeconomiclife,organizingandrefininginformation,formingthebasicideasandthinkingcontextofthetextaftersomeindependentthinking.Thepaperthinksthattheupgradingofregionalindustrialclustersintheglobalvaluechaillperspectiveisactuallythemodeof也enetworkchaincollaboration.The”net”istheclusterknowledgenetworkandthe”chain”isglobalvaluechain,andindependentofthevaluechain.“collaboration”isthecoordinationoftwoormoredifferentresourcesorindividualtocompleteacertainobjectivewithcommonandconsistentprocess.Thenetworkchaincollaborationmodelrequiresthe”network”and’’chain’’twovectorstotheformationofjointpromotionofacomprehensiveupgradingofregionalindustrialclusters.Specifically,thenetworkchaincollaborationmodemeansclusterknowledgenetworksandglobalvaluechainpromoteeachotheranddependoneachother.Regionalindustryclustersembeddedintheglobalvaluechainintroducingofknowledge,improvingtheclusterknowledgenetwork.Then,relyontheclusterknowledgenetworkeffectiveintegrationthroughknowledgeandcreation,topromoteself-constructionofthevaluechain,andultimatelypromotethecomprehensiveupgradingofregionalindustrialclusters.BasedontheaboveopinionsweproposedthepathofacomprehensiveupgradingofIII regionalindustrialclustersintheglobalvaluechainperspective.PathIoftheupgradingofindustrialclustersintheglobalvaluechainperspective:embeddedintheglobalvaluechain,toimproveknowledgenetworks.Relyonthispathwecancompletetheupgradingoftheproductandprocess.However,theindustryclustersisalsofacedwiththeplightofthefunctionalupgradingblocked.Inordertobreakthroughthisdilemma,wecomeupwiththepathIIoftheupgradingofindustrialclustersintheglobalvaluechainperspective:relyontheknowledgeofnetworktobuildownvaluechain.Thesetwopathsandjointlypromotethecomprehensiveupgradingofindustrialclusters.Thispaperisdividedintosixchapters.Thefirstchapteremphasizestheresearch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ofresearch,researchmethods,possibleinnovationandothercontent.Thesecondchapterhastwoparts:First,discriminateimportantconceptssuchasindustrialclustersandupgradingofindustrialclusters,globalvaluechainandindependentvaluechain.Second,reviewoftheresearchstatus.Discriminationoftheconceptsaswellasthereviewoftheliteraturebelowlayasolidtheoreticalfoundation.Thethirdchapterhastwoparts:thefirstpartisadescriptionoftheurgencyandnecessityoftheupgradingofindustrialclustersintheglobalvaluechainperspective.Basedonanalysisinadvancewepromotetheoryindepth.Sointhesecondpartofthischapterweexplorestheinternalmechanismoftheupgradingofindustryclusters.”networkchaincollaboration”mode,tryingtoguidefutureupgradingpractice.Theforthchaptershowsthetwopathsofacomprehensiveupgradingofindustrialclustersbasedonpatternsinthenetworkchaincollaboration.Thefirstpathisembeddingintheglobalvaluechaintoimprovetheknowledgenetwork;thesecondpathisrelyingontheknowledgenetworktobuildself-valuechain.Thefifthchapteristheempiricalpart.WetakeChinaTaiwanPCindustryclusterforanexampletoprovetheinternalmechanismofupgradingoftheindustrialandtwopaths.ThesixthchapteriSthestudy'sbriefconclusionsandoutlook.KEYWORDS:GlobalValueChain;Area;IndustrialClusters;InherentMechanism:ComprehensiveUpgrading 目录摘要⋯⋯⋯⋯⋯⋯⋯⋯⋯⋯⋯⋯⋯⋯⋯⋯⋯⋯⋯⋯⋯⋯⋯⋯⋯⋯⋯⋯⋯⋯⋯⋯IABSTRACT⋯⋯⋯⋯⋯⋯⋯⋯⋯⋯⋯⋯⋯⋯⋯⋯⋯⋯⋯⋯⋯⋯⋯⋯⋯⋯⋯⋯⋯⋯⋯⋯⋯⋯⋯⋯⋯.III录⋯⋯⋯⋯⋯⋯⋯⋯⋯⋯⋯⋯⋯⋯⋯⋯⋯⋯⋯⋯⋯⋯⋯⋯⋯⋯⋯⋯⋯⋯一V一、绪论⋯⋯⋯⋯⋯⋯⋯⋯⋯⋯⋯⋯⋯⋯⋯⋯⋯⋯⋯⋯⋯⋯⋯⋯⋯⋯⋯⋯⋯⋯1(一)选题背景和意义⋯⋯⋯⋯⋯⋯⋯⋯⋯⋯⋯⋯⋯⋯⋯⋯⋯⋯⋯⋯⋯⋯⋯⋯11.选题背景⋯⋯⋯⋯⋯⋯⋯⋯⋯⋯⋯⋯⋯⋯⋯⋯⋯⋯⋯⋯⋯⋯⋯⋯⋯⋯⋯.12.研究意义⋯⋯⋯⋯⋯⋯⋯⋯⋯⋯⋯⋯⋯⋯⋯⋯⋯⋯⋯⋯⋯⋯⋯⋯⋯⋯⋯.3(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31.研究方法⋯⋯⋯⋯⋯⋯⋯⋯⋯⋯⋯⋯⋯⋯⋯⋯⋯⋯⋯⋯⋯⋯⋯⋯⋯⋯⋯.32.研究框架⋯⋯⋯⋯⋯⋯⋯⋯⋯⋯⋯⋯⋯⋯⋯⋯⋯⋯⋯⋯⋯⋯⋯⋯⋯⋯⋯.4(三)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及主要难点与不足⋯⋯⋯⋯⋯⋯⋯⋯⋯⋯⋯⋯⋯⋯⋯51.研究可能的创新点⋯⋯⋯⋯⋯⋯⋯⋯⋯⋯⋯⋯⋯⋯⋯⋯⋯⋯⋯⋯⋯⋯⋯.52.研究主要难点与不足⋯⋯⋯⋯⋯⋯⋯⋯⋯⋯⋯⋯⋯⋯⋯⋯⋯⋯⋯⋯⋯⋯.6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7(一)相关重要概念辨析⋯⋯⋯⋯⋯⋯⋯⋯⋯⋯⋯⋯⋯⋯⋯⋯⋯⋯⋯⋯⋯⋯⋯71.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升级概念⋯⋯⋯⋯⋯⋯⋯⋯⋯⋯⋯⋯⋯⋯⋯⋯⋯⋯.72.全球价值链和自主价值链概念⋯⋯⋯⋯⋯⋯⋯⋯⋯⋯⋯⋯⋯⋯⋯⋯⋯.14(二)文献述评⋯⋯⋯⋯⋯⋯⋯⋯⋯⋯⋯⋯⋯⋯⋯⋯⋯⋯⋯⋯⋯⋯⋯⋯⋯⋯.151.国外研究现状⋯⋯⋯⋯⋯⋯⋯⋯⋯⋯⋯⋯⋯⋯⋯⋯⋯⋯⋯⋯⋯⋯⋯⋯⋯152.国内研究现状⋯⋯⋯⋯⋯⋯⋯⋯⋯⋯⋯⋯⋯⋯⋯⋯⋯⋯⋯⋯⋯⋯⋯⋯⋯173.研究述评⋯⋯⋯⋯⋯⋯⋯⋯⋯⋯⋯⋯⋯⋯⋯⋯⋯⋯⋯⋯⋯⋯⋯⋯⋯⋯⋯194.研究展望⋯⋯⋯⋯⋯⋯⋯⋯⋯⋯⋯⋯⋯⋯⋯⋯⋯⋯⋯⋯⋯⋯⋯⋯⋯⋯⋯20(三)本章小结⋯⋯⋯⋯⋯⋯⋯⋯⋯⋯⋯⋯⋯⋯⋯⋯⋯⋯⋯⋯⋯⋯⋯⋯⋯⋯.2l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迫性以及内在机理⋯⋯⋯⋯⋯.22(一)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迫性⋯⋯⋯⋯⋯⋯⋯⋯⋯⋯.22(二)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一“网链协同”模式⋯..331.“网链协同”模式含义⋯⋯⋯⋯⋯⋯⋯⋯⋯⋯⋯⋯⋯⋯⋯⋯⋯⋯⋯⋯⋯.332.“网链协同”模式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逻辑过程⋯⋯⋯⋯⋯⋯.34(1)路径依赖与马蹄铁效应含义⋯⋯⋯⋯⋯⋯⋯⋯⋯⋯⋯⋯⋯⋯⋯..34(2)集群知识网络含义与构成⋯⋯⋯⋯⋯⋯⋯⋯⋯⋯⋯⋯⋯⋯⋯⋯..35V (3)“网链协同”模式的构建⋯⋯⋯⋯⋯⋯⋯⋯⋯⋯⋯⋯⋯⋯⋯⋯⋯一36(三)本章小结⋯⋯⋯⋯⋯⋯⋯⋯⋯⋯⋯⋯⋯⋯⋯⋯⋯⋯⋯⋯⋯⋯⋯⋯⋯⋯.38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40(一)嵌入全球价值链,完善知识网络⋯⋯⋯⋯⋯⋯⋯⋯⋯⋯⋯⋯⋯⋯⋯⋯.401.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与区域产业集群嵌入方式⋯⋯⋯⋯⋯⋯⋯⋯⋯402.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与区域产业集群嵌入方式⋯⋯⋯⋯⋯⋯⋯⋯⋯423.嵌入全球价值链后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现状⋯⋯⋯⋯⋯⋯⋯⋯⋯⋯⋯⋯47(二)依托知识网络,构建自主价值链⋯⋯⋯⋯⋯⋯⋯⋯⋯⋯⋯⋯⋯⋯⋯⋯.501.集群知识创造含义、途径和过程⋯⋯⋯⋯⋯⋯⋯⋯⋯⋯⋯⋯⋯⋯⋯⋯502.推动集群知识创造的对策⋯⋯⋯⋯⋯⋯⋯⋯⋯⋯⋯⋯⋯⋯⋯⋯⋯⋯⋯523.运用新知识,构建自主价值链⋯⋯⋯⋯⋯⋯⋯⋯⋯⋯⋯⋯⋯⋯⋯⋯⋯56(三)本章小结⋯⋯⋯⋯⋯⋯⋯⋯⋯⋯⋯⋯⋯⋯⋯⋯⋯⋯⋯⋯⋯⋯⋯⋯⋯⋯.59五、案例分析——以中国台湾省PC产业集群为例⋯⋯⋯⋯⋯⋯⋯⋯⋯⋯⋯一61(一)台湾经济现状以及案例选取理由⋯⋯⋯⋯⋯⋯⋯⋯⋯⋯⋯⋯⋯⋯⋯⋯.611.台湾经济现状⋯⋯⋯⋯⋯⋯⋯⋯⋯⋯⋯⋯⋯⋯⋯⋯⋯⋯⋯⋯⋯⋯⋯⋯612.案例选取理由⋯⋯⋯⋯⋯⋯⋯⋯⋯⋯⋯⋯⋯⋯⋯⋯⋯⋯⋯⋯⋯⋯⋯⋯62(二)台湾PC产业集群的升级过程⋯⋯⋯⋯⋯⋯⋯⋯⋯⋯⋯⋯⋯⋯⋯⋯⋯一621.OEM和FDI并存阶段向OEM阶段转变⋯⋯⋯⋯⋯⋯⋯⋯⋯⋯⋯⋯⋯622.OEM阶段向OEM和ODM并存阶段转变⋯⋯⋯⋯⋯⋯⋯⋯⋯⋯⋯⋯643.OEM和ODM并存阶段向OEM、ODM、OBM混合阶段转变⋯⋯⋯一65(三)台湾PC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经验总结⋯⋯⋯⋯⋯⋯⋯⋯⋯⋯⋯⋯⋯一661.设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662.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完善知识网络⋯⋯⋯⋯⋯⋯⋯⋯⋯⋯⋯⋯⋯⋯⋯673.依托知识网络,构建自主价值链⋯⋯⋯⋯⋯⋯⋯⋯⋯⋯⋯⋯⋯⋯⋯⋯⋯67六、研究的简要结论与展望⋯⋯⋯⋯⋯⋯⋯⋯⋯⋯⋯⋯⋯⋯⋯⋯⋯⋯⋯⋯⋯.69参考文献⋯⋯⋯⋯⋯⋯⋯⋯⋯⋯⋯⋯⋯⋯⋯⋯⋯⋯⋯⋯⋯⋯⋯⋯⋯⋯⋯⋯⋯.7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4致谢⋯⋯⋯⋯⋯⋯⋯⋯⋯⋯⋯⋯⋯⋯⋯⋯⋯⋯⋯⋯⋯⋯⋯⋯⋯⋯⋯⋯⋯⋯⋯⋯⋯⋯⋯⋯⋯⋯⋯⋯.75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77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77VI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1.选题背景一、绪论产业集群理论是继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增长极理论后,成为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产业集群是~种先进的产业组织方式,它具有劳动力共享、知识溢出、基础设施共享等外部经济潜在优势。潜在优势的发挥使得产业集群中企业相比其他零散企业更具竞争力,从而促进了产业集群的繁荣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哪个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好,哪个地方的经济就发达。比如国家投资少,资源稀缺的浙江通过发展“块状经济”使得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浙江省GDP总量达到3.2万亿人民币@,是继广东、江苏、山东三省后首次跨入“三万亿俱乐部”。然而,事物的发展存在着两面性。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其繁荣的一面,也有其衰败的一面。正如波特所说“当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性很显著时,它本身也隐含着自我奔溃的因子”④。当前,产业集群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存在着低端锁定、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国外保护主义抬头等内外双重困境,导致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渐渐丧失。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消失殆尽之日,也是其退出历史舞台之时。集群的衰败导致区域经济的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如美国著名的底特律汽车城,由于集群内公司封闭自守,对市场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降低,错误地发展宽敞、耗油高、动力强的大型车,引致产业集群陷入衰败,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①浙江省统计局.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2-02.②(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 ~、绪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既然产业集群存在衰败风险以及由其带来的严重后果,那么产业集群升级势在必行。只有通过集群升级,才能化危险为机遇。通过升级促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改善贸易条件,避开“贫困化增长”陷阱。区域产业集群只有通过升级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者,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学术界对于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一是创新视角。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归根结底是产业集群的创新问题。对集群升级最终应聚焦于对集群创新能力的关注上。二是制度视角。价值链整合与向高端升级,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而创新的实施程度如何,又取决于制度的效率。因而制度的分析成为产业集群升级分析的逻辑必然。三是集群种类视角。根据产业集群内资源要素的来源不同,产业集群分为内源型产业集群和外源型产业集群。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升级方式各有不同。①四是生命周期视角。产业集群具有诞生、成长、成熟、衰退和蜕变五个发展阶段。产业集群的升级不仅是指不同发展阶段的质变演替,也包括每~发展阶段上的量变提升。五是全球价值链视角。将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划分为市场型,网络型,准层级型,层级型,然后根据不同的治理模式提出不同的升级方式。本文以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研究区域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主要是鉴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经济全球化,促使生产网络的布局范围扩大以及全球价值链分解和重构,即发达国家将附加值高的研发设计等核心价值链片段留在国内,而将附加值低的加工制造等非核心价值链片段通过离岸外包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区域产业集群以非核心价值链片段的形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二是“微笑曲线”形状的全球价值链能直观地辨别区域产业集群所处的位置、获利能力以及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能明确区域产业集群的升级方向。三是全球价值链理论经过十几年发展已经完善不少,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四是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不少成果,但是对于升级的内在机理,升级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缺少研究。①马中东.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的最新进展综述[J3.聊城大学学报,2009,(6). 一、绪论2.研究意义首先,从理论上看,学术界对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大多停留在规范性分析上,指出升级的方向,而少有学者关注升级的内在机理以及升级过程遇到的困难。本文以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内在机理以及相应路径,丰富和完善了产业集群升级理论。其次,本文的理论研究为区域产业集群升级实践提供参考。当前,区域产业集群在升级上存在着一些认识性问题:误区1,升级就是从传统制造业转向新兴产业。误区2,升级就是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放弃制造业,去“炒楼”、“炒煤”、“炒钱”等。误区3,升级就是嵌入全球价值链,可以liVeN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两端升级。误区4,升级就是占领全球价值链高端。本文的研究可以助企业走出认识误区,并为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提供参考道路。第三,各地政府也非常重视区域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工作。比如浙江省政府在2009年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在2010年又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的出台表明,政府认识到了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在制定产业集群升级政策上提供一些思路。(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笔者搜集了大量关于产业集群以及产业集群升级的文献资料,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了文献阅读和梳理,重点精读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文献,掌握了上述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撰写本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写作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区域经济学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来分析区域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分析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升级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规范性问题,具有全国乃至世昴普遍规律性,所以,本论 一、绪论题将通过规范分析指出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同时,为了深化这一理论研究,并验证规范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又将通过案例实证分析来加以说明。(3)系统分析与跨学科交叉分析相结合。本论题以全球价值链为着眼点,研究如何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升级。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区域、产业、贸易、财税、金融、保险、技术、工商管理、信息、法律等多方面理论问题。所以,本论题将综合采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财政金融学、发展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2.研究框架本文首先说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接着阐述其升级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升级的两条路径,总结出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一般规律,然后以案例分析再次对其进行证明。最后进行全文的总结。本文研究框架是按照研究思路展开的。如下图卜1所示:第一章着重介绍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点等内容。第二章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对相关重要概念进行辨析,如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升级的概念、全球价值链和自主价值链的概念;二是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通过概念辨析以及文献述评,为下文研究夯实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说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迫性。第二部分,基于前述分析促使理论向纵深推进,探索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网链协同”模式,试图以此机理指导未来的升级实践。第四章主要是在“网链协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嵌入全球价值链,完善知识网络;第二条路径是依托知识网络,构建自主价值链。第五章属于案例实证部分,以中国台湾省PC产业集群为例,证明本文阐述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和路径。第六章是本文研究的简要结论和展望。4 一、绪论问题的提出文献述评』上上上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迫性弋乡l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一‘‘网链协同’’模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U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知识网络图1.1论文的基本框架(三)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及主要难点与不足1.研究可能的创新点(1)以全球价值链视角对产业集群以及产业集群升级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和界定,并提出和阐明自主价值链概念。(2)提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网链协同”模式。(3)提出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战略——稳住全球价值链原来位置的同时,构建自主价值链。这个战略使得区域产业集群能够避开与价值链治理者发生正面冲突,又能够通过构建自主价值链条来实现功能升级。 ~、绪论(4)构建自主价值链的关键是依托知识网络,抢占并巩固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在此基础上,打造集群区域品牌以及群内企业品牌,加强产品研发和设计,转移制造环节,最终成功构建自主价值链。2.研究主要难点与不足(1)本文需要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搜集、整理有关案例和资料,需要深入到产业集群中进行调查研究,这是研究的主要难点所在。笔者己对台州的一些企业及产业集群作过调研,将在此基础上努力克服困难。同时,通过广泛博览与之相关的论著,细加考辨,抽绎出典型材料,用以弥补调查过程可能存在的不足。(2)本文提出要构建自主价值链,但是如何构建,需要大量理论工作和实地调查研究,而这些研究对笔者现有知识和能力来说,是一大考验,有一定的理论难度。但是,笔者会尽可能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努力提出一些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独有见解。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一)相关重要概念辨析1,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升级概念(1)产业集群概念国外学者对于经济要素向某一区域聚集这一现象有过很多的关注和研究。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那个时代。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了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可以使国家各阶层人民富裕起来。“家庭作坊和手工业工场为标志的企业集群联合劳动生产出粗劣呢绒上衣和剪毛所用剪刀这两种产品”。后有学者从农业集约化角度描述这一现象,主要代表人物是杜能。他在1826年提出农业区位论。其核心思想是①,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其经济状况,其中特别取决于它到农产品市场的距离。这一思想,突显了第一产业集约化经营的优势,也就是利用农业的集聚来节约成本。也有学者从外部经济角度描述这一现象。代表人物是马歇尔。他在1890年《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分析外部经济时,认为㈤外部经济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许多性质相似的小企业集中到某一特定的区域而得到,即小企业集聚会产生外部经济。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小企业集聚也就是产业集群的前身。他还认为④,一个工业自我选择了某一地区后,一般会长久地设在那里,同行们在一个小的区域中互相交流并有很大的收获,在产业区里,行业秘密不再是秘密,似乎是散发在空气中一样(asitwereintheair),连孩子们都不知不觉学到很多秘密。为区别马歇尔的产业区概念,意大利社会学家巴卡提尼(Bacattini)提出“新产业区”概念,它是指在地域上有相同社会背景的人和企业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另外两位意大利学者皮艾尔(Piore)和塞伯(Sabel)指出了新产业区是一个由中小企业集聚且有密切联系的网络,这种新产业区的主要特点是区域内专门化生产突出,具有“柔性①张明龙等著.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6—10.②(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刘生龙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91—599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化和专业化”的特点。①1909年韦伯提出了工业区位论,他认为②聚集的实质是工业企业在空间集中分布的一种生产力配置,能使企业获得成本节约的经济效果。他还提出了纯聚集的概念。纯聚集是指工业企业为了聚集经济目的而集中起来的现象,它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企业的规模效益、协作效益和外部经济利益的增长。一个企业获取聚集经济收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的聚集程度,从而降低成本;另~种是选择于自己密切联系的企业一起配置,可以共同使用专用设备,共同利用劳动力市场,共同使用公共设施,达到降低成本目的。②工业区位论,阐明了第二产业集约化经营的优势,即利用工业的聚集来节约成本。法国经济学家佩鲁②在20世纪50年代,在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中提出的聚集经济概念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增长极理论。佩鲁把经济空间定义为一个包含着多种作用力的场,从而说明经济的增长极是各种经济力量的向量核心。在区域内某个中心点上配置不断扩大的产业综合体,将会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吸引其他经济活动也朝这一极核靠拢。这是一种极化现象,将带来企业聚集、区位聚集和城市化聚集等聚集经济。②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所说的区域产业集群是增长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各种资源向集群靠拢,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产业集群这个词被波特正式提出和使用后,渐渐被学术界、政界等广泛使用。他在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认为⑤,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①吴强军.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实证研究——以永康小五金产业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4,(3).②张明龙.区域发展与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7—9.③(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8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八年后,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期刊上发表的《集群和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对集群的概念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他认为①集群是在一个特定的领域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结(geographicconcentrations)。其包括一系列关联产业和另外一些对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的机构。具体来说,首先包括专门提供零部件、设备和服务的供应商以及专用基础设施(specializedinfrastructure)的提供者。其次,集群还可以纵向延伸到下游(downstream)的销售渠道和顾客,横向地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技术和技能相关行业的公司。最后,许多集群也包括政府和其他诸如大学,标准设置机构,智囊团(thinktanks),职业培训机构,贸易协会等机构。国内学者对于产业集群现象的研究是从20世纪末开始的。仇保兴②(1999)从集群组织结构角度定义产业集群。他认为小企业集群是一群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企业根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的结构介于纯市场和层级组织之间,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借助于这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小企业之间建立长久的交易关系不一定需要以契约来维持,而主要通过信任和承诺来进行协作。这个定义强调组织的特点,深化了对集群组织结构的认识,但是忽略了地理集中性的表述。徐康宁@(2001)从产业成长角度定义产业集群。他认为产业集群是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这个概念强调了产业集群是一种产业成长现象。王缉慈④(2002)认为产业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这个定义与波特定义几乎一致。①Porter.M。E,Clustersand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②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45.@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④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3).9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后来王缉慈在《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这本书上,再次重申产业集群的概念。她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群在地理上邻近而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它们具有产业联系而且相互影响。通过联系和互动,在区域中产生外部经济,从而降低成本,并在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学习氛围中促进技术创新。然而,集群中相互学习和促进创新的效应可能产生,也可能不产生。这个定义与原来定义相比,更加突出了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优势和潜在的创新优势。陈文华,刘善庆㈨(2006)认为产业集群是在特定区域中大量企业及相关机构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以群集为特征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演进的、有效率的中间体组织;是全球化背景下发展区域经济的新的思维方法和发展模式。这个定义从三个方面对产业集群的概念进行辨析。尤振来,刘应宗弩(2008)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由于一群处于同一价值链上的在特定地理位置上聚集并根植于该区域的存在着横向和纵向联系的中小企业及相关支持机构组成的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中间性组织。这个定义将集群的特点如根植性、联系性、中间性组织等加入了定义中,稍显冗长和繁琐,不够简洁。王晓霞等@从企业间关联度高低界定产业集群。他们(2010)认为一个地区中同类企业的总和并不是产业集群,一个关联度低的企业在一个地理区位上的集聚也不是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因素是企业间相互关联协作,形聚更要神聚,资源能进行整合,实现部分和大于整体的竞争优势。张明龙曾(2011)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生产领域和一定区域内,一群企业和其他法人机构,以产业链为基础形成的既独立自主又相互关联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它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集群进一步发展而产生的空间经济组织。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同一种经济现象存在不同的描述。主要原因是研究角度不同,研究者的知识水平和翻译能力有差异。笔者认为,国内学者对于产业集群的表述与波特的定义尽管措辞和语序有区别,但是本质含义是一样的。通过借鉴已有的①陈文华,刘善庆.产业集群概念辨析[J].经济问题,2006,(4).@尤振来,刘应宗.产业集群的概念综述及辨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王晓霞,张轶慧.产业集群升级:基于网络结构的视角[J].求实.2010,(12).@张明龙.区域产业成长与转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8.10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定义,本文以价值链视角认为,产业集群是处于同一价值链的很多关联度高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为了发挥集聚优势和创新优势,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以产业链为基础而形成的在特定区域聚集的产物。这个定义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产业集群处于价值链上,也就是说产业集群嵌入了价值链的中一个片段;二是,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联度要高;三是,产业集群的生产方式是专业化分工协作;四是,产业集群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发挥集聚优势和创新优势,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和提高附加值,进而赚取更多的利润;五是,产业集群是以产业链为基础而使得经济要素聚集的产物。(2)产业集群升级概念国外学者主要从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和跨部门升级四种方式来阐述产业集群的升级。代表人物哈勃·斯密特①(HubertSchmitz,2003)认为产业集群升级是指集群企业生产更好的产品,生产效率提高或者进入技能性更强领域,从而使得销售增长,收益提高。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升级概念的界定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主要是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界定产业集群升级的概念。梅丽霞等②(2005)认为,产业集群的升级是指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获取附加值能力的提升,它不仅包括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升级和知识系统升级,还包括其社会资本的日趋丰富和升级。具体来说,产业集群的升级应该包括五个方面:技术能力升级,创新能力升级,外向关联升级,社会资本升级,创新系统升级。罗勇,曹丽莉@(2008)认为,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集群的升级,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将升级界定为“沿着价值链升级”。①HubertSchmitz,Governanceandupgradinglinkingindustrialclusterandglobalvaluechainresearch,IDSWorkingPaper,2003.@梅丽霞,柏遵华,聂鸣.试论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J].科研管理,2005,(5).@罗勇,曹丽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思路[J].国际贸易问题,2008,(ii).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赵红岩④(2009)从全球价值链视角认为,处于价值链中的集群企业,以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竞争力,向能带来较高收入或高附加值环节转移的一种动态过程。第二种观点主要是从内部集群网络角度来界定产业集群升级概念。如朱海燕㈢(2009)认为,产业集群升级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处于特定演化阶段的产业集群通过完善企业间网络关系,促进群内知识结构的强化,更新和跃迁,以维持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行为。这个定义,强调集群升级采取的手段是知识结构的强化,更新和跃迁,同时认为集群升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但是,该定义只强调集群内企业间的网络联系,忽略了全球化背景下,集群内企业与外部企业之间的联系。第三种观点从内外两方面联系角度来界定产业集群定义。刘珂@(2009)认为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集群产业从价值链上低端的制造环节向高端的设计、研发、营销、品牌运作及服务等环节延伸;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服务机构生态环境建设等硬件条件,以及包括制度、文化、信用等软条件,促进区位升级。这个定义,也是从产业集群内部和外部来入手,强调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向和手段是沿着全球价值链低端向左右两边延伸,同时,产业集群所在地要打造软件和硬件区位优势。王娇俐等@(2011)认为,产业集群升级包括两个并行不悖的内涵:一是指集群企业间以及集群企业与外部企业间所缔结的网络结构的变革;二是指集群企业网络结构变革支撑下的集群发展能力的更新,具体表现为通过企业创新活动实现集群在价值链上的攀升。这个定义,强调集群网络结构的变革是升级基础,全球价值链的攀升是内在网络结构变革的外在表现。①赵红岩.全球价值链下长三角嵌链式的升级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4—26.②朱海燕.产业集群升级:内涵,关键要素与机理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9,(12).③刘珂.产业融合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9,(2).④王娇俐,花磊,王文平.基于集群企业网络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综述[J].技术经济,2011,(8)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还有一些学者一致认为,产业集群升级就是集群通过其内部的个体间加强经济业务合作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以及通过外部加强和全球企业的联系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增加集群竞争力,获取更多的价值增值,达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的具有阶段性特点活动(刘芹,2007;卢巧玲,2009;李亚林,2011)∞。这个定义,强调了产业集群升级的手段是内部加强联系和外部加强联系,同时认为集群升级的目的是增加集群竞争力,使得集群可持续发展。该定义还强调产业集群升级具有阶段性特点,即升级的时机选择,也就是说,集群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合升级的阶段必须升级,反之,则应该暂缓升级。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一方面,集群加强内部网络建设固然会促进集群本身的升级,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依靠国外的市场和先进技术,更能加快促进集群升级。另一方面,仅仅依靠嵌入全球价值链,而放弃内部网络的建设,也不能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升级,或者说全面的升级。所以,要兼顾内部网络建设和嵌入全球价值链两个手段,才能实现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本文对第三种观点稍微修正而提出产业集群升级的概念:产业集群升级就是集群通过外部加强和全球企业的联系嵌入全球价值链,接着,通过其内部加强知识网络建设,构建自主价值链,以增加集群竞争力,获取更多的附加值,达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的具有阶段性特点活动。该定义主要是修正了两点:一是,调整了顺序,先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来提升产业集群,然后再加强内部知识网络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升级;二是,提出构建自主价值链。我们见过将价值链按照地域划分可以分为全球价值链、跨国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区域价值链等。本为将价值链按照谁是治理者分为自主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自主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概念见下文。①卢巧玲.产业集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J].学术交流,2009,(2)刘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7,(3).李亚林.产业集群升级研究成果综述[J].价格月刊,2011,(7).13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2.全球价值链和自主价值链概念全球价值链理论是在价值链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价值链理论提出的时间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他(1985)①把与企业相关的有利于强化客户价值的竞争活动归纳为价值链。这些活动可以大致分为基本活动(含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以及支持活动(含原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或支持其他生产管理活动的基础功能)。企业的价值链是一个由许多“联系点”居间连结的相互依赖系统,这些联系点的作用通常可以影响企业进行各种活动的成本高低或效益大小。这样的价值链附属于一个更庞大的的体系之下,这个庞大的体系即为“价值体系”包含上游供应商、营销渠道与最后客户。另一位学者寇佳特(Kogut,1985)认为价值链实际上就是一根链条将各种投入要素如原料、资本、劳动力串在一起形成商品的价值,再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他认为,根据比较优势,国家和企业如果具有竞争优势,那么它们在整条价值链上占据有利位置,获取的利益会更大。②与波特观点相比,这个观点更能反映价值链的垂直分离和全球空间再配置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形非常重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格里芬和一些学者在20世界90年代,将价值链理论与全球生产网络结合起来考虑,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即全球商品链分析框架(GCC,GlobalCommodity)。到2000年该领域的研究者同意使用全球价值链(GVC,GlobalValueChain)代替全球商品链。2002年,联合国工业组织将其定义为⑨:是一种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这个组织目的是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其通过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各个过程,包括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其也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目前,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出售、消费、售后①(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38—39.②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5).⑨UnitedNationsIndustrialOrganization.IndustrialDevelopmentReport2002/2003Overview,2002.14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服务、最后循环利用等各种增值活动。如下图2.1所示。至此,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基本成型。图2.1全球价值链流程图本文提出的自主价值链实质上也是一条全球价值链,而自主价值链的特殊性在于:①区域产业集群并不是被动地一直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是主动构建另一条全球价值链,并占据高端位置,成为此链的链主,从而掌握发展主动权。(二)文献述评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以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问题,他们主要从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和治理角度思考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式。格里芬④(GaryGereffi,1999)将全球商品链二元划分为购买者驱动型商品链和生产者驱动型商品链,并且分析“东亚奇迹”产生原因,总结出升级的一般轨迹是OEA(装配)到OEM(加工制造)到ODM(设计制造)再到OBM(品牌运营)。Kaplinsky,R@(2000)认为区域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可分为两种方式:低端道路和高端道路。低端道路是以低劳动力价格、低生产成本、低技术、低价格、高污染、高能耗为代价获取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竞争优势而嵌入。而高端道路是通过新技术、新①GaryGereffi,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radingintheapparelcommoditycha逾。Joum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9.②Kaplinsky,R.Spreadingthegamsfromglobalization:Whatcarlbele锄ed丘omvaluechainanalysis?,IDSWorkingPaperl10,Brighton,InstituteofDevelopmentStudies,2000.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产品、新工艺流程和增加附加值的方式来获取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竞争优势而嵌入。JohnHumphrey,HubertSchmitz①(2002)从全球价值链治理的角度来分析产业集群升级。他们把全球价值链治理分为四个模式:距离型市场关系(Arm’Slengthmarketrelations),网络型关系(Networks),准层级关系(Quasihierarchy),层级关系(Hierarchy)。他们认为不同的治理模式应具有不同的升级形式。比如嵌入准层级链条上的领导型企业允许制造商在工艺流程和产品上实现升级,但是阻止功能的进一步升级。市场型关系的链条上,制造商工艺流程和产品的升级相对于直接接受国外买家的指导而升级来说稍显过慢,但是和准层级关系相比,市场型关系的好处是,功能升级不受阻止。ElisaGiyliani②等(2005)把拉美国家的产业分为传统制造业、资源型产业、服装产品产业和专业化供应产业四种。接着,他们根据不同划分阐述各自的升级方式。其中,对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他们认为工艺流程和产品升级普遍发生,但是功能升级仅在个别案例中出现,跨部门升级几乎没有出现。StaceyFrederic,GaryGereffi@(2011)以中国的服装产业为例总结出升级的形式:一是产品升级一向更加复杂和功能多样化产品转变;二是工艺流程升级一减少成本,通过投资新的更好的机器或者物流技术来增加生产效率和提升灵活生产能力;三是功能升级一服装制造商努力增加附加值的一些活动:CMT-◆OEM斗ODM_OBMLEAD叶FIRM;四是供应链的整合升级一建立制造业后向供应链联系:服装_◆纺织斗布料叶机器设备。啦JohnHumphrey,HubertSchmitz,Howdoesinsertioninglobalvaluechainsaffectupgradinginindustrialclusters?,RegionalStudies,2002.gElisaGiyliani,CarloPietrobelli,RobertaRabellotti,UpgradinginGlobalValueChains:LessonsformLatinAmericanClusters,WorldDevelopment,2005.@StaceyFrederic,GaryGereffi,Upgradingandrestructuringintheglobalapparelvaluechain:whyChinaandAsiaareoutperformingMexicoandCentralAmerica,TechnologicalLeamingInnovationandDevelopment,2011.16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起步较晚,但也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总的来说,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的升级就是从价值链的低端向左右两边延伸,也就是从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向高附加值的设计和营销环节转变。持这种观点的主要学者有:贾生华④(2006)认为融入全球价值链中的地方产业必须沿着价值链不断进行升级,才能获得持续发展。江青虎④(2007)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应在全球价值链中从低端向高端爬升。王立军@(2008)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地方产业集群如果通过实施主动国际化战略,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竞争力。罗勇,曹丽莉④(2008)认为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集群的升级,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将升级界定为“沿着价值链升级”,占领全球价值链高端,从而获得整个链条上最有利润的环节。他们提出升级的路径:一是巩固在全球价值链中制造环节的优势;二是在价值链曲线中从中间的制造环节向左边高附加值环节产品研发设计等环节推移;三是在价值链曲线中从中间的制造环节向右边高附加值的营销、品牌等环节升级。王静华@(2012)认为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向是沿着价值链发展先进生产者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业,推动集群由加工制造型向研发服务型升级。也有部分学者提出第二种观点,他们认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传统产业集群升级固然是要从价值链低端向两端延伸,但是这样的延伸并不是那么容易。持这种观点的主要学者有:够贾生华.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浙江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2006,(4).④江青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升级一以浙江慈溪、义乌、桐乡典型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地理,2007,(1).@王立军.全球化生产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与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5).@罗勇,曹丽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思路[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⑨王静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1).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张辉①(2005)认为产业集群沿着全球价值链往上升级,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在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中进行的。全球价值链上成千上万有着分工合作关系的地方产业集群,也就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空间等级体系中时刻演绎着升级和反升级的激烈斗争。刘志彪②(2011)认为要在微观经济层面上充分重视中国企业从被“俘获”和“压榨”的GVC中突围问题,加快构建以内需为基础的国家价值链体系和治理结构。刘维林③(2012)认为大多数本土企业,直接进行功能升级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要寻找主价值链外与之存在产品架构关联的子价值链,通过对子价值链的嵌入并占据其中多个模块,形成对主价值链高端模块的“包抄”结构,以迂回的形式实现价值链的攀升。还有一部分学者提出第三种观点,他们对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全球价值链升级表示担忧,不认为嵌入全球价值链就能带来升级,反而会阻碍升级。持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者有:俞荣建,吕福新④(2008)认为嵌入GVC的“浙商”企业价值绝对量保持增长,但是价值份额下降的根源在于价值权力的日趋消蚀。GVC理论暗含的价值假设背离“浙商”企业长久利益,“浙商”企业的现实困境证明GVC“升级”事实上是“伪升级”。熊宇⑤(2011)认为加入由发达国家领导厂商治理的全球价值链,不能带来我国制造业的升级。出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9).罾刘志彪.重构国家价值链:转变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式的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l,(4).@刘维林.产品架构与功能架构的双重嵌入[J].中国工业经济,2012,(1).@俞荣建,吕福新.由GVC到GVG:“浙商”企业全球价值链体系的自主构建研究——价值权力争夺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8,(4).@熊宇.全球价值链治理新发展与我国制造业升级[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2).18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3.研究述评从国外的文献研究看,国外的学者主要从全球价值链治理的角度思考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式。他们达成的主要共识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产业集群主要嵌入于准层级价值链治理模式,在这样的治理模式下,有利于区域产业集群在产品和工艺流程上快速升级,但是在功能升级和跨部门升级上很难实现。也就是说,区域产业集群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很难向高附加值的两端进行延伸。对于这样的困境,国外研究者少有提出解决办法。从国内的文献研究看,国内的学者基本上有上述的三种观点。我不赞同第一种和第三种观点,这两种观点都走向了极端。第~种观点认为嵌入全球价值链,然后就可以顺利的实现区域产业集群的升级。这种观点对升级的困难估计严重不足。第三种观点认为嵌入全球价值链,不能使区域产业集群升级。这种观点对升级的困难估计过重。这两种观点都片面的看待了问题,没有科学而全面的看待区域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我认可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强调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和价值链治理者存在升级和反升级的较量,一方面,区域产业集群要向两边延伸,获取高额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价值链治理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会极力阻碍区域产业集群的升级。纵观国内外文献,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问题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1)重视嵌入全球价值链来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升级,而对升级中存在的困难并没有准确评估。国内学者对于困难的评估有上述三种观点,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已有文献对升级中存在的困难研究过少,对困难准确评估不仅是理论上需要描述解决的,也是实践中遇到而又亟待解决的。(2)强调通过全球价值链治理来研究区域产业集群升级,而忽略了对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研究。国外学者通过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区域产业集群升级,很直观地表现了区域产业集群所处的位置和未来该升级的方向,但是,对于升级中遇到的困难,并没有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这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系统分析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4.研究展望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认为,宜加强升级的内在机理和升级中遇到的困难这两个问题研究。相应地,本文提出了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看法。(1)要加强对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问题研究。只有把升级的内在机理探究清楚了才可能针对遇到的问题想出可行的解决办法。本文认为区域产业集群单单依靠嵌入全球价值链而忽视集群知识网络建设或者仅仅依靠集群知识网络建设而不主动嵌入全球价值链,这两种方式不能实现全面升级而且会拉大与发达国家技术的差距。所以结合两方面考虑,笔者认为“网链协同”模式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网”即为集群知识网络,“链”是全球价值链以及自主价值链,“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资源或个体,共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和能力。“网链协同”模式要求“网”与“链"两个矢量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具体来说,“网链协同”模式是指集群知识网络与全球价值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靠,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引进知识,完善集群知识网络,接着,依托集群知识网络,通过知识有效整合,Dg,j造,推动自主价值链建设,最终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如果把“网”和“链”比作只有两个船夫的船,如果有谁不肯出力,那船只会原地打转。只有双方同心协力才能把船驶向幸福的彼岸。(2)要加强对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识别和评估。不能过高的评估困难也不能过低的估计困难。针对区域产业集群升级中存在的困难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比如区域产业集群完成了产品和工艺流程升级后,接下来的功能升级往往会遇到困难。对于功能升级,笔者认为要避开升级与反升级正面冲突,即稳住原来价值链位置,这是一手,另一手要竭力构建自主价值链。自主价值链是指区域产业集群并不是被动地一直嵌入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是主动构建另一条全球价值链,并占据高端,这是集群升级的方向和战略。 二、相关重要概念辨析与文献述评(三)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对四个重要概念进行了辨析。二是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通过概念的辨析,我们得知:1.产业集群是处于同一价值链的很多关联度高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为了发挥集聚优势和创新优势,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以产业链为基础而形成的在特定区域聚集的产物。2.产业集群升级就是集群通过外部加强和全球企业的联系嵌入全球价值链,接着,通过其内部加强知识网络建设,构建自主价值链,以增加集群竞争力,获取更多的附加值,达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的具有阶段性特点活动。3.全球价值链是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当前,散布于全球的、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出售、消费、售后服务、最后循环利用等各种增值活动。4.自主价值链实质上也是一条全球价值链,而自主价值链的特殊性在于:区域产业集群并不是被动地一直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是主动构建另一条全球价值链,并占据高端位置,成为此链的链主,从而掌握发展主动权。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我们得知:目前理论界重视嵌入全球价值链来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升级,而对升级中存在的困难并没有准确评估;也强调通过全球价值链治理来研究区域产业集群升级,而忽略了对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研究。所以本章指出宜加强升级的内在机理和升级中遇到的困难这两个问题研究。同时,本章认为“网链协同”模式,实质上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而内在机理的探索,为破解功能性升级困境夯实理论21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迫性以及内在机理(一)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迫性区域产业集群凭借低成本优势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虽然这个环节附加值低,利润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区域产业集群出现了诸如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奔溃因子”,使得制造业的利润大大缩水,区域产业集群面临着衰败危险。当前,只有加快区域产业集群升级,利用产业转移规律将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转移出去,同时保留研发和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才能使得区域产业集群升级成创新型产业集群,顺利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攀升到高端,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者。1、区域产业集群被锁定在全球价值体系低端经济的全球化改变了生产方式以及贸易形式,同时,实现了全球价值创造体系的垂直分离和重构。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离岸外包和FDI,将生产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自身专注于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和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生产制造环节,获得了发展机遇,但仅仅是嵌入了全球价值体系的低端。统计资料表明@,产业链前端,即研发、创新中心,大致要获取全部利润的40%;产业链后端,则销售网络、售后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等获取全部利润的50%,而产业链的中间,加工环节只能获取剩余的10%利润。也就是说产业链前端和后端是高附加值环节而中间端是低附加值环节,其形状如同一个微笑曲线。如下图3.1①赵红岩.全球价值链下长三角嵌链式升级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78-17922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古同附力口值低图3.1微笑曲线简易图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区域产业集群凭借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顺利承接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转移,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繁荣,但是获取的附加值非常低,而且付出的代价非常大。形如“微笑曲线”的全球价值链上的附加值具体分配情况,我们可以看下面两个例子④。案例l:1996年,美国《洛杉矶时报》对芭比娃娃玩具的全球生产与价值分配体系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在美国市场上售价9.9美元的芭比娃娃玩具,其海运、仓储、营销、批发、零售和利润环节就占了7.99美元;在余下仅仅2美元的分配结构中,中国香港的管理和运营中心占了1美元,从中国台湾地区、日本、美国、沙特阿拉伯进口和中国内地市场采购的原材料占了0.65美元,剩下的0.35美元才是中国工人的加工费一~在全球玩具产业的价值链上,加工制造环节的附加值水平仅为3.5%。①王缉慈.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02—10323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案例2:2007年6月28日,《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分析了美国苹果公司旗下的一款iPod音乐播放器在全球的价值分解情况,我们发现美国的企业和工人从全球价值链中得到了最多的好处,他们获取的附加值共计196美元,占售价的65.6%;日本提供了部分关键的零部件,其获取的附加值占售价的33.1%;而中国的代工企业从事最低端的加工和组装环节,仅获得售价的1.3%。如下表3.1所示:表3.1苹果公司iPod产品的全球价值链分解价值环节获取价值/美元比例/%国家苹果公司的品牌8026.8美国美国的运营商和零售商7525.1美国显示屏206.7美国视屏除了芯片82.7美国控制芯片51.7美国美国的零部件出口82.7美国美国企业和工人所得价值19865.6硬盘成本7324.4日本硬盘附加值268.7日本日本企业和工人所得价值9933.1加工组装41.3中国l中国企业和工人所得价值41.3『最终在美国市场的零售价299100美国和全球中在国企业和工人在芭比娃娃上仅仅获取了0.35美元附加值,占总附加值的3.5%,在ipod产品上获取了4美元,占总附加值的1.3%。之所以获取附加值是如此低,是因为我国区域产业集群嵌入的是发达国家掌控的全球价值链。在这样的链条下,区域产业集群处于从属地位,被锁定全球价值体系低端。2、区域产业集群遭受到更多的“奔溃因子”“奔溃因子”一:劳动力成本上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劳动力丰富这个要素禀赋优势,顺利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加工制造业的转移,顺势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国,世界制造业的中心。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劳动法的实施以及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开始出现显著增加。据((2011中国薪酬白皮书》统计显示,中国企业2010年人均薪酬增长率12.34%,都高于2008年的增长率11.65%和2009年的7.8%。根据工资一价格螺旋曲线,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将推动产品价格24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上涨,从而使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产品销售量下降,库存增加,最终导致集群内企业出现经营的困难。“奔溃因子”二:人民币升值。从2005年人民币放弃挂钩美元,并参考一篮子货币为标志的汇率制度改革开始,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趋势。2005年6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l:8.2765,而2012年6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3396。总的升值幅度达到30.55%。升值的波动幅度2007年到2008年间最大,其值为10.27%,曲线相对陡峭,而2009年到2010年间波动幅度最小,其值为0.056%,曲线相对平缓。具体变化过程如下图表所示:表3.22005年到2012年期间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的变化情况日期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相对于上一年人民币升值幅度2005—06—011:8.27652006.06.011:8.02143.18%2007.06.011:7.64974.86%2008一06.011:6.937210.27%2009.06.011:6.83171.54%2010一06—0l1:6.82790.056%2011.06.011:6.48375.31%2012.06.011:6.233962.27%图3.22005年到2012年的美元兑人民币变化趋势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整理绘制而得。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有利有弊。一方面,增加了国外商品的购买力,缩小了国际收支差额,同时倒逼区域产业集群结构的调整和提升;另一方面,加剧了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而且对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集群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因为出口企业’气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若保持人民币出厂价不变,那么以美元表示的出口价相对于升值前要高,这样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若出口产品美元标价不变,那么赚回的美元换回人民币的数量会减少,收入下降,利润下滑,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通过具体数据来进~步说明,不考虑退税等因素,假设100万美元产品出口,若以2005年6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1:8.2765算,那么可以换回827.65万人民币;若以2012年4月27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1:6.2787算,那么可以换回627.87万人民币。仅仅人民币的升值使得厂商收入减少了199.78万人民币。“奔溃因子”三: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相关发达经济体陷入债务危机,以及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集群内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比较恶劣。据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602起,合计金额389.8亿美元。其中,反倾销调查510起,反补贴调查43起,保障措施106起,特保措施33起。特别是2009年以及2010年,遭受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0))和《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1》两份投资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受116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t27亿美元。其中,反倾销案件76起、反补贴案件13起、保障措施案件20起、特保案件7起。2010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受66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71.4亿美元。其中,反倾销案件43起、反补贴案件6起、保障措施案件16起、特保案件1起。具体以2009年轮胎特保案为例: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35%、30%幂D25%的从价特别关税。这给中国轮胎出口企业带来很大冲击。我国生产的轮胎中有40%出口,而其中113出口美国,最高征收高达35%的关税,意味着第一年中国轮胎产品将不能出口到美国,初步测算将影响到10万左右中国工人就业。3、区域产业集群面临产业转移机遇回顾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我们发现产业转移从195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北美和西欧向日本产业转移;第二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由日本向亚洲“四小龙”(香港、台湾、韩国和新加坡)产业转移;第三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亚洲“四小龙”向中国大陆和东南26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亚的一些国家转移。当前,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第四次转移,主要是由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向中西部、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转移。中国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符合梯度发展规律。梯度推进发展模式认为∞,首先促进经济技术条件较好,拥有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东部地区迅速发展,然后再逐步向经济技术较差的中西部地区推进,随着梯度推进和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将使各地区在总体经济增长的同时,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2010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中国沿海地区也有向东南亚、非洲转移产业的趋势。因为东南亚和非洲地区的相对发展落后,劳动力成本低,税率低,以及产品出121到发达经济体时享受关税减免。比如孟加拉国,纺织企业最低工资标准1662塔卡,约合180元人民币,所得税税率为37.5%,并对外国投资者免至少五年的税。柬埔寨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平均月工资100.180美元之间。而非洲的埃塞尔比以有8500万人,~半为劳动力,一般普工月均工资50美元,熟练技工150.200美元,而且与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签订了免税出口协议。这些优势使得跨国企业将制造环节转移到了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比如2010年前,中国是耐克运动鞋的最大生产国,但是从2010年开始,越南取代了中国的位置。耐克历年年报显示,2001年,中国生产了其40%的鞋,排名世界第一,越南只占了13%;到了2005年,中国的份额降至36%,越南升到了26%的第二位;2009年,中越以同样的36%份额并列第一;2010年,越南份额升至37%,超过中国的34%。①张明龙.区域发展与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2627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产业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产业转移与承接出现了一个与以往明显区别的新特征①:从转移方来说,公司转移不再采取掏空式的搬迁方式,而只是选择价值链、供应链或生产链中的某个环节,转移到合适地点。从承接方来说,承接的只是某个公司转移过来的一个分厂、一个车间、甚至是一个工段。因此,区域产业集群要抓住这个第四次转移的机遇以及新特征,将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转移出去,同时在当地保留研发和销售等附加值高环节,从而实现区域产业集群顺利升级,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国家步入高层次的发展轨道4、避开“贫困化增长”陷阱我国区域产业集群大多生产制造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价格低,数量大,很容易陷入“贫困化增长”陷阱。贫困化增长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格瓦迪最先注意并研究的,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形:大国经济增长,因为出口扩张导致的贸易条件恶化程度是如此之大,以致该国得自对外贸易的利益不增反减,该国的国民净福利水平因此下降。贫困化增长发生的条件有四:一是经济的增长多半发生在出口竞争产业;二是贸易伙伴国对该种产品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为零或者非常小;三是该国是个贸易大国;四是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才可能使得出口能影响到该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我国出口的产品大致满足上述四个条件。例如上世纪90年代,我国出口的丝绸产品就存在明显的贫困化增长现象。我们用图示3.3进一步说明。①张明龙,张琼妮.区域合作的一种可行模式:产业链式化转移与承接[J].贵州社会科学,2012,(7).28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Y▲U1。r7_I_II_____≥≥≥j=:j:£三⋯⋯⋯⋯⋯⋯⋯⋯⋯⋯⋯⋯⋯◆图3.3中,X产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丝绸,Y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一一飞机,U1和U2代表的是增长前和增长后的无差异曲线,P1和P2为增长前和增长后的消费预算线。该国在增长之前的生产与消费均衡点分别位于B1点和C1点。由于劳动力扩大引起的经济增长之后,贸易条件迅速恶化,X产品相对价格下降,导致消费预算线由Pl变成P2,该国的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变为B2点和C2点。C2点比C1点位置低,所对应的社会无差异曲线U2也比U1低。也就是说,出口的增长,并没有使得整个社会的福利增加,相反,出现了下降。以稀土为例进一步说明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贫困化增长现象。稀土是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17种稀有金属元素,其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新技术领域。“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1%,产量则占世界的90%以上,可是这并没有带来稀土出口的定价权。相关资料显示,在】990年到2005年间稀土出口量增长10倍,但是,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的一半,贸易条件恶化如此严重,导致了稀土产业贫困化增长。与此同时,日本通过从中国进口低廉的稀土原料,然后再出售经过加工的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了稀土附加值最大化。中国大量的出口稀土使得该产业实现贫困化增长,还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比如赣州从开始到现在一共采了稀土25万吨,占全国的70%。尽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增长,但是负面效应不容忽视,比如开采后的废弃矿山和环境污染等,有报道显示,29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赣州要投入一笔巨款近400亿来解决采完稀土后的负面问题。其实,在2009年前,我国稀土行业利润非常低,在2009年后稀土行业利润率有所回升。只不过这样的利润和治理环境污染所费成本相比,还是相差很远。稀土产业必须加快升级,往稀土深加工方向努力。相比简单的资源出口,延长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之后,生产出来的稀土永磁材料和抛光材料等能卖到每吨100多万元,部分产品在行情好的时候甚至能卖到每吨300多万元。这样大大的改善了贸易条件,促进了资源的保护,避开了“贫困化增长”陷阱。5、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一般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无法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陷入经济增长停滞期,按照世界银行的最新标准:人均GDP975美元以下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976--3855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3856—11905美元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190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01202亿人民币,人均GDP29992元,换算成美元已经超过了4000美元,也就是说我国正处在由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国家迈进的阶段。从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用了13-14年时间,才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水平国家;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大致用了11年时间,而韩国仅用了8年时间。如下表3.3所示:表3.3主要国家和地区跨入高收入水平情况国家/地区步入中等收入水平年份步入高收入水平年份2011年人均GDP美国1966年1980年47284美元英国1975年1987年36120美元日本1973年1986年42820美元新加坡1979_q-1990.盈50123美元中国香港1978年1989年34176美元中国台湾1986牟1996年20139美元韩国1988年1996年20591美元巴西1995年2010年10816美元中国2010丘95434美元●资料来源:根据张飞,全毅.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亚太经济,2012.以及《国际统计年鉴》等资料修改整理而得。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由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从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转变大致需要十年时间,而像巴西等拉美国家就用了15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这些国家的成功主要原因是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比如①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实施科技立国战略,90年代发表《科学技术政策宣言》,及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使其由跟踪模仿NOJ造型转变,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成果的质量。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从价值链低端的低附加环节向价值链的两端高附加值转变。我国在2010年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如果能够顺利实现区域产业集群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那么笔者预计2020年我国可能会步入高收入水平国家。6、避免资本大量流出实体经济当前,过多的资本盲目的流向新兴产业和虚拟经济,影响了区域产业集群的升级,延缓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新兴产业的培育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不要盲目投资,否则不但没有实现新兴产业的培育,而且耽误了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时机。最明显的例子是光伏产业。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i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光伏产业的大量上马,使得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降,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另外,虚拟经济的发展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若不重视制造业的发展提升而追逐炒煤、炒房、地下信贷等投机活动,一旦出现风险,资金链断裂,企业经营就会陷入困境。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资本流出了实体经济而涌向了新兴产业和虚拟经济呢?①张明龙.区域发展与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26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马克思认为资本会从利率较低的部门抽走,投入利润率较高的其他部门。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根据利润率的高低进行分配,供求之间就会形成~种比例,这种比例使得不同的生产部门都具有相同的平均利润①。下图3.4可以清晰的看出这个过程:②圈3,4平均利润d々形成过程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我们可以认为虚拟经济以及新兴产业的利润高于传统制造业,才导致资本从制造业流出。事实也是如此。温州企业家胡福林说:“信泰集团下属的信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有1800名员工,2010年产值只有2。8亿,但税后利润不足5%。而光伏产业只有几百人,产值可以做到20亿。他们的中硅太阳能一个厂2010年就实现产值5亿,利润6800万。”甚至有温州企业主说:“自己的工厂有1000多名员工,然而一年辛苦下来利润不到百万,而老婆在上海投资了lO套房,8年获利超过3000万”。如何使得资本重新流回制造业呢?笔者根据资本流动规律认为:必须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抑制虚拟经济过度增长,使其在一个合理区间增长,同时必须提高制造业的利润,而这需要区域产业集群能够主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另外,政府要适当减税,提供更多的优惠措施,金融机构要降低融资成本。只有区域产业集群本身和区位进行全面升级才能够使得制造业获取更多的利润,使得资本重新流回制造业,维持区域经济稳定增长。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18—219.@张明龙.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30—31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二)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一“网链协同”模式1.“网链协同”模式含义国内外学者对于区域产业集群升级内在机理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区域产业集群依靠嵌入全球价值链来促进自身升级,但是这忽视了集群本身知识网络建设,往往这种升级是被动式的,而且不能达到全面的升级;另一方面,区域产业集群依靠集群内部知识网络建设来促进自身升级,但这忽略了与外部的联系,往往会拉大与发达国家技术的差距。笔者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利弊,将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结合起来,认为叫“网链协同”模式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网”即为集群知识网络,“链”是全球价值链以及自主价值链,“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资源或个体,共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和能力。“网链协同”模式,要求“网”与“链”两个矢量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具体来说,“网链协同”模式,是指集群知识网络与全球价值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靠,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引进知识,完善集群知识网络,接着,依托集群知识网络,通过知识有效整合和创造,推动自主价值链建设,最终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如果把“网”和“链”比作只有两个船夫的船,如果有谁不肯出力,那船只会原地打转。只有双方同心协力才能把船驶向幸福的彼岸。①潘利(2007)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到了‘‘链网理论”,本文借鉴了该理论的相关概念,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网链协同”模式。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不同点是,本文提出的“链”是指全球价值链和自主价值链,并不单指全球价值链,而且“网”是指集群知识网络,涉及的是知识管理理论,而不是区域创新网络。“协同”强调了“链”和“网”的互动过程,两者形成矢量合力,共同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33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2.“网链协同”模式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逻辑过程(1)路径依赖与马蹄铁效应含义路径依赖是技术变迁和制度演化的核心概念。它最初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PaulA.David在《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中讨论过。此书中,大卫保罗认为一个系统一旦为某种突发事件影响,就会沿着一条固定的路径一直演化下去,尽管有更好的路径,原来的路径也很难改变,形成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自我强化趋向”。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而使路径依赖理论发扬光大的是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道格拉斯.诺斯,他用该理路解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他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制度变迁存着路径依赖现象,或者用物理词汇表述为路径惯性,事物因突发事件进入某一路径,就会依赖这条路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各种问题都是相通的,所以经济制度与物理世界中的惯性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自我强化。④虽然路径依赖的含义,存在多种理解,但其核心通常指的是,“历史上的小概率事件或者偶然事件可能会主导长期的选择和技术或者制度的演化”。由于路径依赖,所以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升级需要一个机遇,而这个机遇往往来自强大的外部冲击和内部聚变,这种外部冲击和内部聚变,本文将它定义为“马蹄铁效应”。马蹄铁效应是指:断了一枚钉子,掉了一只蹄铁;掉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摔死了一位将军;摔死了一位将军,吃了一场败仗;吃了一场败仗,亡了一个国家⋯⋯。这一经济学法则,说明了事物发展的结果对于初始条件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可能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断一枚蹄铁钉子,亡一个国家社稷”也就成为必然。本文根据需要将马蹄铁效应按效果划分为正向马蹄铁效应和负向马蹄铁效应。上①宋江飞,张劲松.产业集群升级中的路径依赖与聚变效应契合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8).34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文所述的是负向马蹄铁效应,而正向马蹄铁效应正好与负向马蹄铁效应相反,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集群因为路径依赖会保持原来的发展模式,正向马蹄铁效应可以使集群以一种全新的路径升级,而负向的马蹄铁效应会使集群衰败。这取决于是哪种因素引起的马蹄铁效应。而理想的升级应该是“正向马蹄铁效应~路径一路径依赖一正向马蹄铁效应一路径升级”(2)集群知识网络含义与构成国外学者对于集群的知识网络含义做过不少界定,代表性的是以下两种:ⅢE1isa等(2005)认为,知识网络是集群的骨架,网络各结点之间存在多元、交互、非线性、强耦合的交互关系,并由此共演成有机的整体。Kratke(2010)认为知识网络是知识参与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网络,通过个体、群体和组织各层次上的知识创造与传递来实现价值创造。集群知识网络主要由知识单元、知识活动和知识三大要素构成。知识单元是指知识创造和接受的主体比如企业、中介机构、大学、研究机构等。知识活动是指知识的扩散、学习、吸收、整合等活动。知识一般是指信息、技术和经验。由上分析,本文绘制出集群知识网络图,如下图3.5所示:图3.5集群知识网络①李文博等.集群背景下的知识网络演化研究现状评介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i0,(10).35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集群内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内外部联系,通过正式知识网络和非正式知识网络,引进知识,并通过消化、吸收、整合创造新的知识。集群内部龙头企业通过与配套企业、供应商企业,需求商企业以及各种服务机构相互联系,使最新的知识能够共享,从而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具体来说:龙头企业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知识共享,使龙头企业不仅能成为对供应链本身进行控制的一种方式,还进而发展成为核心竞争优势。龙头企业要派一些专家代表去指导配套企业产品的生产确保产品安全和质量符合标准,这些隐性知识就顺利的扩散到了配套企业。各种服务机构包括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咨询机构、大学等,这些机构往往能提供最新的知识给龙头企业。作为集群中的核心企业——龙头企业掌握了很多的资源,有资格也有必要去和国外的一些企业接触,获取国外订单,从而顺利嵌入全球价值链,这样引进更多的先进知识,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集群知识网络扩散到其他企业,提升整个集群知识的总量,最后发挥知识网络的有效整合能力,创造出新的知识。(3)“网链协同”模式的构建@我们为了构建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网链协同"模式,提出以下三个假设:假设1:区域产业集群升级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遵循初始有效的路径依赖的发展轨迹;假设2:嵌入全球价值链后的区域产业集群运行的轨迹近似一条“倒S”曲线;假设3: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会有一个繁荣期,但之后会呈现下行趋势,此时,通过加强知识创造,运用新知识可以使得集群进入下一个繁荣期。根据以上三个假设,笔者绘制出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网链协同”模式图。如下图3.6所示,这个模式图是由两部分结合而形成的复合图。一部分图描述的是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与时间的关系,另一部分图描述的是集群知识网络图。①陈超,卢毓.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内在机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图3.6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一“网链协同”模式在图3.6中,A点是路径依赖中偶然性事件的起始点,根据假设1,此时处于孕育期的产业集群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此后,集群主动嵌入全球价值链,产生正马蹄铁效应(在图B点)。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根据买方的设计样本进行生产,产品贴上买方的品牌进行销售。在这个过程中,集群了解了外国购买商偏好包括产品质量、价格等国际标准,增加了专业知识,掌握了上游和下游的~些隐性知识。这些引进的显性和隐性知识通过龙头企业的消化、吸收,然后由集群知识网络扩散到其他企业。由此,区域产业集群实现了产品和工艺流程的升级。此后,区域产业集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根据假设2,区域产业集群经历一个繁荣期后,会有一个下行的趋势即集群的增长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到后来出现零增长阶段,并一直持续下去,即如图中ABCD所描绘的路径III。主要原因是此时区域产业集群所在地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力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加,导致集群中部分企业倒闭或者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37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除了劳动力成本提升,集群还受到外部冲击,特别是全球经济不景气时期,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保护主义,逼迫人民币升值,设置各种各样的隐形贸易壁垒,大打反倾销反补贴战,做出惩罚性的关税阻止商品进口。同时,其他国家相互效仿和回应,这样就形成了更大的负马蹄铁效应。在图中,C点爆发了此类马蹄铁效应,区域产业集群经受不住打击,而不断的出现负增长,直至消亡,即如路径I所描述的。区域产业集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出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也有可能出现再次增长,其中有一个关键时点非常重要。上图C点是产业集群发展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被称为控制点④。C点控制的好,可以使曲线停止下滑,而且还会再次的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控制好C点的关键是把握好时机,进行知识创造。根据假设3区域产业集群依托知识网络进行知识创造,同时,运用新知识构建自主价值链可以使得集群进入下一个繁荣期,如路径II。集群知识网络通过对已有的知识消化、吸收、有效整合创造出新的核心知识。接着,区域产业集群运用这些核心知识构建自主价值链,成为价值链链主,获取高额的附加值,掌握发展主动权,顺利的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升级。(三)本章小结第三章是全篇文章的核心章节之一,它分为两小节。第一节主要是阐述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前述分析基础上,理论向纵深推进,在第二节,探索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试图以此机理指导未来的升级实践。通过阐述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迫性,我们得知,我国的区域产业集群大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体系低端,在这样的位置下,我国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层次低,获取的附加值低。然而,这样的低端发展模式,也即将不可持续,因为我国的区域产业集群遭受到了诸如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主义等“奔溃因子”。同时,世界正在进行第四次产业转移机遇,我国区域产业集群面临转移后的区域产业空心化问题。通过阐述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必要性,我们得知,我国经济的哪张明龙等著.区域产业成长与转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26—27.38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要性以及内在机理发展面临着“贫困化增长”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实体经济资本流出等问题。只有通过升级,才能使得资本重新流回实体经济,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避开“贫困化增长”陷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使我国在2020年左右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通过探索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我们得知,“网链协同”模式是其内在机理。“网”即为集群知识网络,“链”是全球价值链以及自主价值链,“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资源或个体,共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和能力。“网链协同”模式,要求“网”与“链”两个矢量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具体来说,“网链协同”模式,是指集群知识网络与全球价值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靠,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引进知识,完善集群知识网络,接着,依托集群知识网络,通过知识有效整合和创造,推动自主价值链建设,最终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如果把“网”和“链”比作只有两个船夫的船,如果有谁不肯出力,那船只会原地打转。只有双方同一t3协力才能把船驶向幸福的彼岸。最后,根据三个假设,绘制了“网链协同”模式图,并对图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下一章,笔者将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39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一)嵌入全球价值链,完善知识网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多数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来实现自身升级。而嵌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以下两种:一种是吸引FDI的方式。区域的工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土地等资源被跨国企业运用,接着,一部分员工从跨国企业分流出来利用获得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产品知识等进行创业,带动了本地相关企业和配套企业的发展,最后,由于交易成本上升,跨国公司将产品生产制造外包给当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再外包给本区域其他企业,这样区域产业集群也就嵌入了全球价值链。另一种是区域产业集群主动调整发展战略,自我完善,利用优势,承接国外制造环节转移。这两种嵌入方式,都使得集群整体知识含量提升,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在产品、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升级。1.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与区域产业集群嵌入方式格里芬①(Gereffi,1999)在研究服装产业升级时,提出了全球商品链驱动概念,并且二元划分为购买者驱动商品链和生产者驱动商品链。后来学者渐渐的用全球价值链来代替全球商品链。实际上,商品链和价值链是相互不可分的,商品链是价值链的实物载体,而价值链是商品链的价值表现,是一个内在与外在的关系。购买者驱动价值链,是指大型采购商向发展中国家采购代工产品,接着通过强大品牌优势和发达的销售渠道,使得产品顺利流向了终端客户。这种驱动方式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服装、鞋类、玩具、电子消费和手工艺品等比较普遍。①GaryGereffi,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radingintheapparelcommoditychain,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9.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典型的例子如“沃尔玛”、“耐克”、“家乐福”等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生产网络,协调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生产。从价值链流向看,大量附加值流向了市场销售等流通领域,少部分附加值留在生产领域。生产者驱动价值链,是指由生产者投资来推动市场需求,形成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其中生产者是跨国公司或政府。这种驱动形式一般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比如汽车、飞机、重型设备等。从价值流向看,大量附加值流向了生产领域而流通环节附加值相对较少。格里芬对于价值链的上述二元划分,静态解释了一些经济现象,但是对于另一些经济现象则不能较好说明。后来有学者提出了第三种价值链即混合价值链。混合驱动价值链①是指同时具备了购买者驱动和生产者驱动特征的价值链链。例如IT行业,其公认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CPU和操作系统等典型的生产环节,不过戴尔等企业在流通环节也表现不错,展现了购买者驱动属性。这种驱动形式的价值增值在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都有偏重,在生产环节向流通环节转变过程中,边际价值增值率先减少后增加。具体过程如下图4.1所示:高附力口值低生产环节———————_流通环节图4,1为购买者驱动和生产者驱动二者兼有的混合价值链购买者驱动价值链、生产者驱动价值链和混合驱动价值链,同属于全球价值链的驱动机制,它们之间也有各自的特点,三者的区别见下表4.1: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表4.1生产者、购买者和混合类型驱动的全球价值链比较项目生产者驱动价值链采购者驱动价值链混合类型动力根源产监焱苯商业资本二者兼有核心能力研凝与兰产设计、营销、品牌二者兼有分离方式FDI外包二者兼有进入门槛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二者兼有产业分类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二者兼有制造企业的业主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二者兼有主要产业联系投资驱动贸易驱动二者兼有主导产业结构纵向横向二者兼有主要产业部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计算机等典型跨国公司波音、丰田等沃尔玛、耐克等Intel/戴尔等那么我国区域产业集群主要嵌入哪种驱动价值链呢?相关数据表明,区域产业集群主要是嵌入了购买者驱动价值链,为大型购买商加工制造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主要原因是,我国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应该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生产的转移,而且该产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一般进入壁垒低的产业更容易被发展中国家承接。MatthewC.Mahutga叫(2012)认为区域制造业进入壁垒在购买者驱动价值链上最低,领导型企业不从事制造部分,而把制造环节全部离岸外包给,然后要求发展中国家区域产业集群提供符合质量标准以及尺寸规格的产品。我国的服装、鞋类等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于进入壁垒低,在改革开放背景下,顺利承接了“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顺势嵌入了购买者驱动价值链。2.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与区域产业集群嵌入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改变,特别是在产业组织和国际贸易领域。在当代经济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是生产全球化;二是贸易全球化。∞MatthewC.Mahutga.Whendovaluechainsgoglobal?Atheoryofthespecializationofglobalvaluechains,GlobalNetworks,2012.42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对生产网络进行了垂直解构(verticaldisintegration),将注意力集中在发展自己核心竞争能力上以及高附加值的功能上,同时,将一些非核心功能如一般服务和大量生产外包给发展中国家,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生产能力。这样,生产同一件商品,那么多公司参与,必然有一个协调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全球价值链治理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搞清什么是治理。威廉姆森④(Williamson,1996)认为治理是一项评估各种备择组织模式功效的作业,目标是通过治理机制实现良好的秩序。企业和市场都是交易的备择组织形式(科斯,1973)。HalidNadvi(2008)认为治理就是通过建立制度和框架来实施行为规范和法律等规则。还有的学者认为治理是通过非市场机制来协调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间关系和制度机制。本文认为全球价值链治理是指通过价格机制和管理机制来协调各种价值的生产和实现的活动。关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这个问题,很多学者也进行了探讨。威廉姆森利用调适(A)、调适(C)和激励强度等区分了市场制、混合制、等级制三种治理模式。如下表4.2所示:表4.2三种治理模式的区别特征治理模式特征市场制混合制等级制激励强度+++O行政控制O+++调适(A)+++0调适(C)0+++契约法+++O++=强;+=半强;o=弱;调适(A)代表根据价格自发调整;调适(c)代表有意识、深思熟虑地和有目的地致力于设计一种调适性的内部协调机制。资料来源:根据Wiliamson①,1996修改而得。表4.2显示了混合制治理模式的特征是半强的激励、中等的行政管理手段、都是半强的调适以及根据半强契约法运作的。与市场和等级制比较,混合制模式在所有五个属性方面都介于两种模式之间。这种混合制模式实际上与后来Humphrey和Schmitz等学者提出的网络治理模式本质含义相一致。①(美)威廉姆森.治理机制[M].王健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11—11343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Humphrey和Schmitz①(2000)将全球价值链划分为四种治理关系。距离型市场关系(Arm’Slengthmarketrelations)。其特点是:买卖双方关系不紧密;供应商有能力生产买家想要的产品,也就是说买家可以向很多供应商购买符合要求的产品;产品是标准化的或者容易被定做。网络型关系(Networks)。其特点是:公司间以一种信息密集关系合作;他们相互独立;买家指定特定产品性能标准或者工艺标准,而供应商有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准层级关系(Quasihierarchy)。其特点是:一个公司在链上高度控制其他公司,频繁的指定特色产品的生产,指定加工过程。这样的控制主要是因为买家对于供应商的不信任。层级关系(Hierarchy)。其特点是领导型企业对于处于链上的其他分支机构拥有所有权。后来格里芬②(Gereffi,2005)通过构造三个变量(交易复杂性、交易编制、供应基地能力)扩展了网络型价值链治理模式,将其又分为三种类型:模块型,关系型,俘获型。所以,格里芬将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划分出五种类型:(1)市场型(Markets)。市场型价值链产生的条件是交易的编制(codify)容易;产品的规格相对简单;资产的专用性(assetspecificity)并不存在。在市场型价值链里,买方和卖方以产品规格和价格为依据进行商品交换。信息交换复杂性低,交易并不需要很多显性协调(explicitcoordination)。(2)模块型价值链(Modularvaluechain)。模块型价值链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具有编制复杂产品规格的能力;供应商具备提供全包(fullpackages)的能力;在模块型价值链里,领导型企业会将设计文件传递给供应商,所以复杂信息的交换不需要太多的显性协调,转换新的合作伙伴成本低。权利不对称程度相对低。。Humphrey,J.andSchmitz,H.GovernanceandUpgrading:LinkingResearchonIndustrialDistrictsandGlobalvaluechains,Brighton:InstituteofDevelopmentStudies,2000.②GaryGereffi,JohnHumphrey,TimothySturgeon,Thegovernanceofglobalvaluechains,Renewof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2005.44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3)关系型价值链(Relationalvaluechains)。关系型价值链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产品规格不能编制;交易复杂;供应商能力强。一些隐性知识需要面对面交流互动来交换。显性协调程度高使得转换合作伙伴成本高。公司之间的权利对称(symmetrical),彼此共享核心竞争力,显性协调能力强。(4)俘获型价值链(Captievaluechains)。俘获型价值链产生的必要条件是详细编制能力和产品规格复杂性高;供应商能力低。在面对复杂产品和规格下,低能供应商需要领导企业大量的干预和控制。而这使得领导型企业锁定(10ck—in)供应商。所以,供应商面对巨大的转换成本即“被捕获”(captive)。被俘获的供应商只能做简单装配,依赖领导企业提供补充的活动如设计,物流,原料购买和工艺技术升级。领导型企业直接控制供应商,显示了权利集中性以及显性协调能力强。(5)层级(Hierarchy)。层级价值链产生的条件是产品规格不能编制;产品很复杂;找不到高胜任能力的供应商。这样领导型企业在自己内部发展和制造产品。这样的治理形式一般是因为需要交换隐性知识和有效的掌控复杂的进出口网(websofinputsandoutputs)以及控制资源,特别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以表4.3的形式继续说明五个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区别。表4.3五种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区别治理模式交易复杂性交易编制能力供应基地能力显性协调和权利不称程度市场型低高倾_模块型高。L关系型高低高俘获型高低层级型高低害r资料来源:Gereffi,2005。在以上五种治理模式中,层级型特点是显性协调能力强,权利不对称程度高,核心机制是管理控制,而市场型的特点是显性协调能力低,权利不对称程度低,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再用图4.2来说明五种治理模式协调能力以及权利不对称程度变化过程。其中黑实心箭头表示依靠价格机制进行交易活动,而白空心箭头表示通过治理来协调的关系,白空心箭头越宽表示协调能力越大,控制能力越强。45 副≤咄糕蛙、《州裂樊霎幅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7k.^叵婪甄葵延堰垒迪刿图4.2五种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比较资料来源:同上。那么区域产业集群是嵌入到哪种治理模式为主呢?我们先看一个全球价值链治理者的分布46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表4.4。表4.4全球价值链治理者的分布产品|产她战略环节治理者龙头企业所母国产业集群占据环节计算机研发设计、CPUInter、惠普、戴美国、日本、中一般原件制造、组制造尔等国台湾等装飞机研发、总装波音、空客美国、欧盟等少量配件纺织服装时装研发设计、皮尔卡丹、阿迪法国、意大利、来料加工、贴牌生品牌、营销达斯等美国产耐用家电研发、核心元件西门子、三星、日本、韩国、德一般元件、成品组海尔等国、中国等装等资料来源:赵红岩①,(2009)。由上表我们可以发现,治理者几乎都分布在欧美国家,而我国的区域产业集群主要以代工的方式,从事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等工作。也就是说,区域产业集群主要嵌入了俘获型价值链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主要是产业转移所形成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种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因为各自成本上升,跨国企业会在全球空间重新配置资源,而当地的产业集群又无法在空间上跟进,往往会带来当地经济的衰退。3.嵌入全球价值链后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现状嵌入全球价值链后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路线有以下四种:首先进行的是初级的产品升级和工艺流程升级,其次是功能升级,这个升级难度巨大,最后进行价值链升级,这个升级难度最大。换句话说,区域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后,产品升级和工艺流程相对容易,而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相对滞后。表4.5四种升级形式比较升级类型特征产品升级通过改进产品功能与用途增加产品附加值工艺升级通过引进新工艺、重组生产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功能升级通过简单的生产功能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功能延伸链的升级从现有产业链转向新的产业链实现链条多元化和升级@赵红岩.全球价值链下长三角嵌链式的升级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6-5747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StaceyFrederic,GaryGereffiw(2011)以中国的服装产业为例总结出升级的形式:一是产品升级一向更加复杂和功能多样化产品转变;二是工艺流程升级一减少成本,通过投资新的更好的机器或者物流技术来增加生产效率和提升灵活生产能力;三是功能升级一服装制造商努力增加附加值的一些活动;四是供应链的整合升级一建立制造业后向供应链联系;五是销售渠道升级一市场多元化:通过服务新生国内市场和区域市场来获取新技能。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我国区域产业集群主要是通过代工的方式嵌入了购买者驱动价值链和俘获型价值链上。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了解了外国购买商偏好包括产品质量、价格等国际标准,增加了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掌握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一些隐性知识。这些引进的知识通过龙头企业的消化、吸收,充实和完善了机器知识网络,最后由集群知识网络扩散到其他企业。这样,整个集群实现了产品和工艺流程的升级。尽管嵌入全球价值链带来了产品和工艺流程的升级,但是功能升级稍显滞后。从CMT升级到了OEM,但是接下来向ODM和OBM升级,出现了极大的困难。换句话说,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两边升级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激烈的升级和反升级斗争。以巴西西诺斯谷鞋业集群为例说明全球大买家在促进当地鞋业工艺流程和产品升级同时,也会限制功能升级以及市场多样化。上世纪60年代,巴西西诺斯谷鞋业集群主要由一些小公司组成,销售面向国内市场。但是随着美国买家的到来,为了满足大量标准化产品生产的需要,集群出现了一些大型制造商。这样,巴西西斯诺谷鞋业就顺利的嵌入了美国鞋业价值链,促进了集群本身的升级比如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的升级。买家研究市场,研发样品模型和产品规格,帮助制造商选择技术,生产组织和质量体系以及运输和支付方式。在西诺斯谷的制造商聚焦于产品的加工生产,而买家负责产品的设计和物流。当地企业嵌入全①StaceyFrederic,GaryOereffi,Upgradingandrestructuringintheglobalapparelvaluechain:whyChinaandAsiaareoutperformingMexicoandCentralAmericaTechnologicalLearningInnovationandDevelopment,2011.48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球价值链后,获得了美国的市场,集群发展迅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危险也一步一步向西诺斯谷鞋业集群靠拢。因为更加低成本的中国制造商在1990年早期,攻击了美国的市场。当时的巴西制造商面临着产品降价,市场额度缩小的危险,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是很明显的。但是当地的大的制造商将过多的精力花在了生产领域,而忽视了设计和市场。因为,他们害怕进入设计和市场领域会侵犯买家的核心竞争能力,导致买家实施报复行为,而这些买家购买了80%他们的产量以及接近40%集群的产量。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嵌入俘获型价值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促进了产品和工艺流程的升级。另一方面,由于被限制在这样的关系中,阻止了功能的进一步升级,迫使他们依靠一小部分大买家,而排斥和其他买家的联系。从经济人理性角度看,也可以理解功能升级的困境。一方面,跨国企业让产品和工艺流程升级的目的是让供应商更好更有效率的提供使他们满意的产品,如果继续功能升级,必然侵犯他们的核心利益,区域产业集群就会遭到设计、技术、市场等封锁;另一方面,区域产业集群怕失去订单,怕升级的投资过大而得不到回报等原因,而陷入被俘获困境。但是,我们知道,当各种“奔溃因子”积聚起来,跨国企业重新在全球寻找更适合的生产基地时,意味着嵌入俘获型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将不可持续,随之而来的是区域经济的衰退。本文认为,区域产业集群不能过度关注生产,而忽略了设计和市场。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可以促使区域产业集群获得蜕变式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由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升级也存在巨大的风险。区域产业集群要充分利用代工时期积累的各种知识,通过知识有效整合,实现知识的突破性创新,把握升级的时机,才能顺利的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49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二)依托知识网络,构建自主价值链通过上一节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引进先进知识,充实和完善知识网络,同时,集群也利用新知识,顺利完成产品升级以及工艺升级。但是,区域产业集群也面临着功能升级受阻的困境。笔者认为,当集群知识网络中的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实现质的飞跃,创造出更多新知识,进而运用新知识构建出自主价值链,从而顺利跨过困境,最后实现功能升级,促使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1.集群知识创造含义、途径和过程(1)集群知识创造含义。不同的学者对于知识创造的含义有不同的描述。张方华∞(2002)认为知识创造是比竞争对手创造出更快、更有效地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知识。樊治平②(2006)认为知识创造就是新知识的出现。晏双生@(2010)认为知识创造基本含义是创造新的思想性流程性知识的过程。尽管对知识创造含义有不同描述,但是基本上大同小异,本质含义是一样的。笔者以集群的视角来对知识创造的含义进行界定:集群知识创造是指集群各知识主体(个人,组织等)利用知识网络创造出新的知识的过程。知识创造不同于知识创新也不同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知识创造一样要有新知识的产生,但是知识创新更强调新的知识具有经济应用价值。正如德鲁克所言“知识创新是被赋予知识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知识创造是知识创新的基础,而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也就是说知识创造是技术创新的根本,是新技术的源泉。尽管它们含义不同,但都是创新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集群知识创造途径和过程。知识创造的途径可以分为组合和交换两种。科学家和工程师通过对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技术的组合来创造新知识。也就是说对已有知识的重新组合也是新知识产生的途径之~。根据其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这种途径分为渐进型和突破型两种类型。渐进型组合是指新知识可以通过对已有的知识①张方华,陈劲.知识创造一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0)②樊治平,李慎杰.知识创造与知识创新的内涵及相互关系[J].东北大学学报,2006,(2)⑨晏双生.知识创造与知识创新的涵义及其关系论[J]。科学学研究,2010,(8).’50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逐步调整和增量改进而获得。突破型组合是指新知识通过新旧范式的交替和革命而产生的。而知识创造的另一个途径交换是指当有限的资源被不同的行为主体拥有的时候,资源的相互交换就成了资源组合的先决条件,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科研人员、理论学家和思想家所掌握的互补性知识来加快知识创造活动。①日本高等科学技术学院的IkujiroNonaka教授等人利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化的关系将知识创造过程划分成四种模式:①社会化模式(Socialization);②外部化模式(Externalization);③组合模式(Combination);④内部化模式(Internalization),这个过程被称为SECI过程②。显性知识(ExpiicitKnowledge)是指能够编码的知识,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介表示出来,比如书本,文献,电子资料等,它的优点是容易传递和存储。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是指不能够编码的知识,比较具有个性化的的知识,根植于个人的经验或感悟,依赖亲身体会,直接交流和沟通才能共享。①社会化模式(Socialization)是指通过共享隐性知识来创造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对于嵌入关系型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来说,这种知识创造的模式更加普遍。由于知识的不可编码,使得集群企业与采购商只能通过面对面交流和沟通,才能顺利的领会采购商的要求。还可以通过非正式会谈以及其他各种交流互动活动,共享隐性知识。②外部化模式(Externalization)是指通过隐性知识创造显性知识的过程。对于嵌入俘获型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来说,这种模式比较普遍。由于知识可编码,采购商将自己对于产品生产的一些质量要求、新产品的生产过程等编成手册,直接传递给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那么集群中的这些企业就可以顺利地造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新产品,同时也实现了产品和工艺流程的升级。然后,集群中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又将这些手册传递给集群内企业,带动了这些企业的发展。③组合模式(Combination)是指通过显性知识创造出更为复杂和系统的显性知识集合的过程。集群的企业通过集中起来的各种显性知识比如质量手册、工艺流程等,①张方华.陈劲.知识创造一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0)②王丰.宣国良.知识创造的机理分析[J].软科学,2001,(15).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通过比较、编辑、整合等方式形成适合自己企业的显性知识。④内部化模式(Internalization)是指由显性知识创造隐性知识的过程。集群内的企业通过教育培训,员工将一些有关产品质量或者企业文化等显性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员工也可以通过在生产实践中得出自己的一些生产经验等隐性知识。当内部化的隐性知识,通过社会化模式与人分享或者直接编成手册,那么新的知识创造过程又开始了。具体如下图4.3所示:一隐.N-隐陛卜\/\~/①②显隐性·陛●‘JL//’/./’P一憾凹1U显,Na\/\/\显性rN显性图4。3S三《过程酌四种知识创造模式推动集群知识创造的对策(1)发挥集群龙头企业在知识创造中的主体作用龙头企业要主动设立研发中心,进行知识创造。对于研发中心,龙头企业可以独立设立也可以通过与集群内企业合作进行设立,还可以到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要主动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加大对研发中心的资金投入。比如,美国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约占全国研发投入的65%。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企业,为获取高额回报,往往不断投入巨资增强其创新实力。例如①,惠普公司每年研发费用为35亿美元,约占公司年收益的4%,其中90%用于适时更新企业当前的主产品,10%用于研发未来主产品。在汽车行业,奇瑞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7%以上用S,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于研发投入,近五年来累计投入100多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奇瑞累计申请专利7349件,授权专利5329件,在全国汽车行业摇摇领先。2011年,共销售64.3万辆,连续11年位居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第一位;出口16万辆,连续9年保持全国乘用车出口第一。④集群龙头企业只有设立研发中心,加大对其资金投入,产生更多的知识创造成果,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摆脱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置。龙头企业要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内部培养力度。通过引进人才,特别是跨国企业工作过的科研人才、销售管理人才的引进,集群可以获得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从而完善知识网络,有利于集群利用社会化模式和外部化模式创造新的知识。将龙头企业的一些人才外派到国外跨国公司工作或者到高校深造,使得人才通过内部化模式吸收更多的知识,接着回到企业后发挥更大的知识创造作用。龙头企业要积极与其他企业之间开展互动。很多新的知识的产生往往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产生的。集群内的企业可以举办企业家高层论坛、企业家协会等方式聚集一批高端人才,通过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将彼此的隐性知识通过社会化模式传递给对方企业。集群内的企业还要组织培训活动。可以是高校举办的知识培训,也可以是企业的优秀员工举办的演讲活动,使得企业的其他员工通过内部化模式获得新知识。(2)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在知识创造中的服务作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党中央作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并将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作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五大体系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也把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机构放到一个极为重要的高度。科技中介机构在铸造产、学、研一体化链条上起到桥梁作用,促进了知识的创造,同时,加快了知识成果的转化。产、学、研一体化是指企业和高校以及科研机构通过一定方式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发挥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优势,给企业带来新的知识和项目。而企业拥有资金优势,可以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它们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激发创新的潜能,进而实现区域产业集群的升级。叫①张明龙.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4.②白海星.奇瑞:从“争立足之地”到“创国际品牌”[N].经济日报,2012—02—1753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科技中介机构组织有技术项目需求的集群内企业到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开展面对面的科技洽谈,项目对接活动。也可以请一批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来参加集群的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科技项目发布、技术难题招标等一系列技术交易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使得集群利用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先进知识,提高了集群整体的知识深度,有效地促进了知识地创造和转化。例如,广东的西樵创新平台是一个面向中小纺织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该平台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十多家纺织专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发动企业积极参与产学研联盟。该平台可以向企业提供产品检测认证,产品开发协作,培训等一系列服务。近几年来,该平台为纺织企业设计开发了9000多个新产品产品开发周期由原来的30天缩短到3.5天,开发成本下降了50%以上,市场命中率达80%。检测试验的检测报告得到欧美日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认。科技中介机构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要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训,为企业培养各种管理和技术人才。邀请高校的一些教授到企业讲学,使得企业家和高管能够掌握一些新的管理知识,增强集群的知识含量。邀请一些高校的技术专家到企业来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同时,给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掌握更多知识和技术。科技机构还可以设立专家信息库,集中国内或者国外关于该行业的专家,集群的企业可以通过专家信息库,与大院校以及研究所的专家及时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3)发挥金融机构在知识创造中的资金支持作用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机构对区域产业集群在知识创造的作用不可替代。一般可以将金融机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成熟企业,特点是低风险、稳定收益、高流动和实体化;第二类是以证券、投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主要服务对象是成长型企业,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高流动和虚拟化;第三类是以创业投资基金、科技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新兴产业和新创企业,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低流动性和实体化。①包卿,钱志新.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构建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一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6).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区域产业集群跟第一类金融机构联系最紧密。但是,银行也存在惜贷,不贷款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集群内的一些企业普遍偏小,资信条件较差。所以最好是集群内的企业能够联合起来,采取联贷模式。这种模式把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捆绑”成一个大企业联保体,并设立一个“资金风险池”,以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单个小企业实力不足,担保难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互保而发生的巨大连带责任风险。区域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可以尝试着跟第二类金融机构联系。龙头企业在集群内拥有最强的实力,可以通过上市的方式,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进行一系列知识创造活动。一方面龙头企业可以利用新知识,打造属于自己的价值链条;另一方面,创造出来的部分知识再通过集群知识网络传递给集群其他企业,从而带动了整个集群的发展。区域产业集群在知识创造中也需要第三类金融机构的支持。这类金融机构要对企业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进行投资。区域产业集群可以采取第四方担保,也就是说在担保公司、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之外导入第四方力量,即风险投资者,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而无法按时偿还时,承诺要进行代偿。(4)发挥政府在知识创造中的主导作用政府主要通过税收调节,设立创新基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在知识创造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该完善税制结构,取消不合理收费,减少行政干预,让税费减免政策惠及产业集群的各个企业。同时,对于企业从事研发活动要给予免税甚至退税待遇。国外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给予免税甚至退税待遇。美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从事公益性的研发活动,可以享受免税待遇。而且,一切工商企业,如果其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经费,与以前相比有所增加,那么,该企业可以获得相当于增加值20%的退税。韩国在税收调节方面主要有以下做法:免除专职研究开发人员的所得税,减免新技术开发的流转税与所得税,免除向国内个人或企业转让技术的所得税,减半收取向国外企业转让技术的所得税,对风险投资企业提供特别税收优惠等。政府可以专门设立创新基金,来推动知识创造。这个基金资金来源可以是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资本。美国通过设立政府风险基金,引导和促进民间资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同时对投资高新技术的小型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低息贷款。为鼓励小型风险投资气气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公司的创建,规定公司发起人投入1美元,便可从政府风险基金得到4美元的低息贷款。这项政府风险基金贷款总额,目前已达500亿美元。必政府对知识产权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要制定,奖罚分明。对侵权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重典治乱,鼓励知识产权拥有者利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同时,要鼓励群众进行知识创造,知识保护和知识应用。3.运用新知识,构建自主价值链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②《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创新可以分为五种:第一种,开发新产品或改良原有产品;第二种,使用新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第三种,发现新的市场;第四种,发现新的原来或半成品;第五种,创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知识创造出来的新知识,包含了以上五种,即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新市场、新生产基地等。本文认为在这些新知识中,新市场是构建自主价值链的关键。一般来说,谁抓住了终端销售市场,谁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谁就拥有整个价值链的治理权,从而能获取高额的利润。通过赚取的高额利润,来打造品牌和支持产品研发,当品牌价值呈现时,品牌反过来有助于巩固终端销售市场,赚取更大的利润。同时,要合理的布局生产基地,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区域产业集群的自主价值链就形成了。(1)抓住终端销售市场是构建自主价值链的关键抓住终端销售市场并不是要直接与国外采购商争夺国际市场,而是要避开正面冲突,稳住原来销售到国外市场的间接方式,同时抢占并巩固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处于相对低迷、缓慢增长的阶段,国际需求不断萎缩。而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这是任何国家不能相比的优势,也是给了国内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一个绝佳战略机遇。区域产业集群要发挥本土文化、人才等优势,占领国内市场,依托国内市场创立品牌,从而摆脱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位置,构建自主价值链,成为价值链的治理者,使得区域产业集群实现全面升级,带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幅提高了人民收入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稳住国外市场,宜通过以下方式:一是与国外经销商合作,互换营销渠道。例如,①张明龙.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36—38.。(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孔伟艳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3856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奥康鞋业与意大利名牌GEOX进行渠道互换,奥康顺利借用GEOX在世界58个国家的销售网络,销售奥康皮鞋。二是集群龙头企业与国外零售商合作,进入中高档零售连锁市场。如康奈与法国百货连锁集团合作,使得康奈皮鞋在2005年到2010年顺利进入欧盟的200多家中高端商店。三是并购海外企业,利用其销售渠道。例如,新杰克在2009年并购了德国的BULLMER(奔马)公司以及TOPCUT(托卡)公司并成立新的托卡奔马公司。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德国主要是高端制造,而中国主要是低端制造,它们的市场不冲突,通过并购可以互相利用彼此的市场。四是自建国际销售渠道,直接面对国际消费者。通过招募海外华人作为海外销售渠道的负责人。据浙江省商务厅不完全统计∞,浙江有40家龙头企业在境外设立了124家营销机构,平均一个境外机构带动了557万美元出口。五是在国际B2C网站上开展电子商务或者自建网上商城。如海宁皮革网上商城,义务小商品网上商城等。六是积极参与各地展销会如德国的慕尼黑、法国的爱博展览以及中国的广交会等,通过展销会,直接销售自己产品。七是建立国际商贸城以及培植国外二级市场。如义务国际商贸城。抢占并巩固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宜通过以下方式:一是集群企业抱团开拓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例如温州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开设“温州名品购物中心”。二是集群所在地要建立以主要产品命名的商贸城,并且在外地设立二级市场。比如休闲用品比较出名的临海,可以命名为临海休闲用品商贸城。三是集群企业要组织一批销售团队,开拓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或者集群部分企业剥离制造部门,专门为集群其他企业做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销售。四是集群企业要联合打造区域品牌,通过各种媒介手段,积极的宣传集群的产品。五是在国内B2C网站上开展电子商务或者自建网上商城。例如在淘宝上开商城或者如海宁自建海宁皮革网上商城。(2)制造环节转移是构建自主价值链的必然要求在第三章阐述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紧迫性时,认为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第四次转移,主要是由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向中西部、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区域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要抓住这个第四次转移的机遇,将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转移出去,同时有选择的在当地保留研发和销售等环节,从而促使区域产业集群顺利升级,成功构建自主价值链。①朱建荣.产业集群转型背景的营销渠道解构:浙江证据[J].改革,2010,(4)57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区域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在转移制造环节时,有以下三种选择:一是将制造环节外包给集群内其他企业,使得集群由单纯的OEM转变为OBM、ODM和OEM混合集群。这种混合集群,专业化分工明确。一般来说,龙头企业做OBM,骨干企业做ODM,相关配套企业做OEM。这样的集群格局既能保证集群能吸收大量的地方劳动力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又能使集群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通过向OBM和ODM发展,带动整个集群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发展。二是将制造环节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比如本地区域欠发达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这使得全国形成了OBM、ODM在东部沿海,而OEM在中西部的生产格局。我们知道,发达地区的极化效应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发生扩散效应,由发达地区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产能力。这种转移方式,一般通过“飞地经济”方式实现。“飞地经济”是指一般发达地区为飞出地,拥有资金和项目优势,但缺土地,而不发达地区为飞入地,拥有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所以它们优势互补,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例如,台州南北面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以椒江为界,南面是经济发达的路桥、玉环和温岭,北面有天台、仙居和三门等欠发达县。台州市政府通过南北合作使得北方欠发达的三门县引进项目21个,投资总额达15.17亿元。三门沿海工业城首期推出的3294亩工业项目用地全部被路桥、玉环、黄岩、椒江等地的78家企业抢购。近几年,三门增长速度位居台州前列。㈣贵州通过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让贵州赢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贵州GDP为15%,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2%,两项数据排名全国榜首。通过“飞地经济”,让区域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找到了成本更低的生产基地,同时,也带动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三是将制造环节转移到世界其他欠发达地区,比如东盟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这种转移方式一般先通过FDI,然后等到当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各种成本上升了,并且当地有能力生产各种产品时,跨国企业将产品生产外包给本土企业。国内区域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将加工制造放在东盟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如越南、孟加拉国,埃塞尔比亚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等高附加值环节保留在当地,产品的销售则兼顾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这样,国内区域产业集群成功构建了自主价值链。如中国一东∞http://biz.zj01.oom.crd05biz/zt/2006shxz/index.shtml浙江在线58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区域产业集群能够自由进口在东盟国家生产的产品,降低了交易成本。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非贸易额己突破1600亿美元,在非投资的中方企业已超过2000家,中国己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区域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在转移制造环节时,宜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握好转移时机。当前,世界正处于第四次产业转移时机,国务院出台了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区域产业集群应该在这个时候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将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出去。二是选择好转移基地。这个基地除了在土地成本、公共基础设施等有优势外,还要在交易成本上有优势。三是掌握好当地劳动力状况。劳动力除了丰富廉价外,还要比较勤劳,素质相对较高。(三)本章小结本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之一,共两小节。第一节主要阐述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I,第二节主要阐述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II。这两条路径是在“网链协同”模式基础上提出的,它们共同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通过第一小节,我们得知:全球价值链按照驱动机制可以分为购买者驱动机制、生产者驱动机制和混合驱动机制;而按照治理模式可以划分为市场型治理模式、模块型治理模式、关系型治理模式、俘获型治理模式、层级治理模式五种。我国区域产业集群主要是嵌入了购买者驱动价值链和俘获型治理模式。在这样的嵌入形式下,我国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引进知识,完善知识网络,可以实现产品和工艺升级。然而在功能升级上区域产业集群表现无力,必须通过知识创造,构建自主价值链来突破此困境。通过第-d,节分析,我们得知,集群知识网络通过SECI模式实现了知识的创造。在推动知识创造的过程中我们要:(1)发挥集群龙头企业在知识创造中的主体作用;(2)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在知识创造中的服务作用;(3)发挥金融机构在知识创造中的资金支持作用;(4)发挥政府在知识创造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企业、科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政府等知识主体相互作用,形成合力,促进新知识源源不断的创造出来。接着,区域产业集群利用新知识,构建自主价值链,从而跨过功能升级困境,促使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而构建自主价值链的关键是依托新知识,特别是新市场知识,抢占并巩固国内市‘q 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场和新兴市场。在此基础上,打造集群区域品牌以及群内企业品牌,加强产品研发和设计,合理转移制造环节,最终成功构建自主价值链。60 五、案例分析——以中国台湾省PC产业集群为例(一)台湾经济现状以及案例选取理由1.台湾经济现状台湾拥有土地面积3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2300多万,人均GDP19155美元(2010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通过出口导向、产业结构调整与自由化改革等措施,推动台湾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的龙首。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由于民进党赋予台湾的政治定位和台湾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了最严重的一个矛盾、摩擦和距离,导致台湾经济出现了负增长,一下子从龙首位置颠倒了龙尾位置。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推动经济新一轮发展。2010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推动了两岸经济关系走向新阶段。有关资料显示,从2011年1月到2012年3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期收获清单累计为台湾企业减免关税2.25亿美元,其中2012年第一节度减免关税1.02亿美元。2011年台湾吸引外资95.32亿美元,增加就业23938人。台湾目前在键盘、鼠标、液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上产量排名前列,特别是在主板供应上,台湾的供应量占到世界出口的三分之一。台湾PC产业集群的生产能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各种记忆芯片占全球产量的10%.15%,动态存储器占全球产量的5%.10%。①总的来说,@台湾地区处在IT产业价值链的中端位置,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处于高端,日本处于中高端,而我国大陆地区处于价值链低端位置。以PC为例,CPU由美国英特尔公司生产,硅芯片在日本生产,主板在台湾地区生产,显示器在韩国生产而最后产品的组装在我国大陆完成,并由香港进行营销。如下图5.1所示:①张瑁.台湾电脑及外设产业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升级分析及启示[J].亚太经济,2006,(1)61 五、案例分析——以中国台湾省PC产业集群为例附加值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品牌图5.t各个国家或地区在PC产业上处于GVC的位置2.案例选取理由选择台湾PC产业集群作为案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PC产业集群是在全球价值链上实现了产品和工艺升级,更重要的是突破了功能升级困境,这个全面升级经验,对于大陆地区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有指导意义;二是PC产业集群以及其他产业集群的成功升级,助推了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避开了“中等收入陷阱”,使得台湾人均GDP在1996年就突破1万美元;三是PC产业集群是嵌入混合驱动型价值链,对于嵌入生产者驱动价值链或者购买者驱动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都有借鉴意义。(二)台湾PC产业集群的升级过程1.0EM和FDl并存阶段向0EM阶段转变台湾的PC产业集群处在OEM和FDI并存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是抓住了国际IT产业转移机遇,利用本土廉价但素质良好的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和一定电子元件生产基础等优势,顺利获得了电脑零配件和周边产品的代工生产机会,从而成功嵌入了全球价值链。硅谷和新竹相互合作,硅谷出想法,而新竹对于这个想法,生产出产品,这些产品价格低,产量巨大。台湾有75%的电脑生产能力用于制造美国和日本的名牌电脑,比如一半IBM电脑、过半的Dell电脑都是在台湾代工的。当时,62 五、案例分析——以中国台湾省PC产业集群为例OEM和FDI是台湾PC产业出口增加的驱动力量,1984年两者分别占据了出口总价值的40%幂D57%。后来在80年代末期,由于新台币的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跨国公司FDI大幅撤离,推动PC产业集群转变为OEM为主阶段。跨国公司就直接向台湾OEM采购产品。比如IBM公司从台湾的飞利浦公司和三洋公司处获得显示器,从冠美公司、Elite公司处获得主板,从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处获得笔记本电脑,从Delta公司和Sun.Moon.Star公司处获得电源,其他大型采购商也如此。此阶段,台湾PC产业集群嵌入GVC的位置如下图5.2所示:.研发设计H生产r、寸叫销售H服务≮>L门.,“《\\消区域产业集群嵌入/LL。∑者,差材料供H馨爹器H羔第产H鸶篓产彳、跨国公司FDI和采购图5.2初始阶段台湾Pc产业集群嵌入GVC的位置在这个阶段,集群的知识网络不断引进和积累知识。国外采购商会协助集群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改进生产效率。如IBM工程师会定期访问其供应商,监测他们的生产设备和物流统筹,以改进整体效率。同时,集群企业本身也会通过学习,不断压缩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来达到采购商的要求。集群积累的知识又通过知识网络扩散给其他中小企业,提升了集群竞争力。80年代后期,集群的龙头企业将生产任务部分外包给群内其他企业,使得这些企业快速成长起来。这些企业发挥集群分工合作的优势,各自专供生产环节的一个部分,形成了弹性专精生产体系,这也是吸引国外采购商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一些在龙头企业或者国外公司的员工也会流动到中小企业去,给这些企业带去了各种显性和隐性知 五、案例分析——以中国台湾省PC产业集群为例识。另外,公共机构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接着工作人员对这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最后通过他们将这些技术推广到集群内企业中去。政府在这个阶段起到了创立和推动的作用。台湾政府通过设立新竹科学园区,承接IT产业的转移,聚集各种人才,为PC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政府还提供了优厚的条件比如可连续五年免征营利事业所得税,营业税及厂房建筑税等;对海外留学人员投资提供创业低利贷款与研究经费补助等。为园区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新竹科学园区交通便利,距离台北不到80公里,附近有桃园国际机场、基隆港,铁路和高速公路等贯穿此地。园区内共分为三个区,它们是工业区、住宅区、休闲区,各种设施和娱乐场所齐全。2.OEM阶段向0EM和0DM并存阶段转变20世纪90年代初期,集群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控制能力,促使集群从原来的OEM阶段向OEM和ODM并存阶段升级。这个升级既是客户的外在要求,更是集群本身竞争力提高的内在需要。知识网络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集群内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开始ODM生产,从单纯的代工到自主设计电脑系统,以及产品的设计,同时与OBM企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台积电作为第一家为集群设备制造商和IC设计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台湾公司,通过学习飞利浦公司和Intel公司等跨国公司的技术,利用知识网络,达到它们对于技术的要求,顺利成为ODM制造商。其他的ODM厂商还通过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来增加制造服务的价值。比如台湾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分包商QUATA为其客户在“按订单定制”协议中提供“台湾直接运输”(TDS)j眼务。借助这个服务,客户能跟踪产品的生产、运输过程。据测算,这个服务使QUATA笔记本电脑产品的价值每单位增加了30到50美元。下图5.3显示了OEM和ODM并存阶段台湾PC产业集群嵌入GVC的位置,白线越宽代表参与度越高,反之越低。 五、案例分析——以中国台湾省PC产业集群为例l研发设计H生宰—Z』叫销售H服务<>LQ/广1/f\\心趴*黼入氽3N差槲供H暮筝器卜旧拶产H鸶篓产彳、跨国公司采购图5.3ODM阶段台湾PC产业集群嵌入的位置3.OEM和ODM并存阶段向OEM、ODM、OBM混合阶段转变台湾PC产业集群内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将主要精力发展设计、研发、营销和品牌上,形成了一批自主品牌如Acer,华硕,伦飞等。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方便销售,将生产基地转向大陆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而构建了自主价值链。台湾通过多年的知识积累,为代工企业树立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消费者都清楚地知道,国际知名品牌人IBM和惠普产品多半由台湾制造。这就消除了消费者对于台湾品牌在质量上的忧虑。正如宏基总裁施正荣先生说:“消费者都清楚,欧美品牌是中国台湾制造,所以现在的确是发展品牌的好机会。”而且,同样的质量,低成本是一大优势。所以台湾PC产业集群内很多龙头和骨干企业开始自创品牌。明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成立以来,代工是要收入来源。但到2001年12月,明基开始企业战略转型,推出了自有品牌BenQ。2003年5月,神达电脑也正式推出自有品牌MioPAD。创立于1976年的宏暮集团(acer),花费30多亿经营自有品牌。宏基在创业初期就推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小教授一号”,一年之后,宏基又推出台湾第一部8位计算机“小教授二号”,到1986年,宏基甚至领先当时的全球PC巨人IBM,率先成功推出32位元PC,Acer品牌开始形成。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品牌,宏暮以性价比优势在2009年以来销量一直占据全球前两名。 五、案例分析——以中国台湾省PC产业集群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一些PC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部分生产功能向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等国家转移。从转移时间看,在1995年时,台湾的信息硬件产值在大陆占到14%。在2005年底,台湾12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全部都在大陆建立了生产基地,像仁和、志宝、大众等厂家更是将全部的生产能力都转移到了大陆。MIC称,2006年台湾厂商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占全球总数的70%,而目前岛内厂商的生产能力已经有95%以上转移到了大陆。台湾PC产业集群通过外包,构筑了以台湾为中心的生产网络,并逐步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位置,摆脱了代工模式,实现了PC产业集群的功能升级。下图5.4代表混合阶段台湾PC产业集群嵌入GVC的情况。白线越宽代表参与度越高,反之,越低。图5.4混合阶段台湾PC产业集群嵌入GVC的位置(三)台湾PC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经验总结1.设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台湾通过设立科学工业园区,聚集了各种经济要素,形成了PC产业集群。企业间之间由于地理接近,交往密切,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流动于集群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网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集中一批高素质人才。目前台湾共有75所大学,每年培养8000多名工程师,岛内每一万人就有69个研究人员(2009)。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设立,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84万各类高新技术人才,其中硕士以上的研究人员所占的比例高达13%以上。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员又在园区内设立新的公司,带动66 五、案例分析——以中国台湾省PC产业集群为例了集群企业数量的增加,也使得集群积累了更多先进的知识。比如2001年新竹新进的企业为312家,其中归国留学人员设立的企业为123家,约占39.3%。2.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完善知识网络全球化的背景下,集群要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引进知识,完善知识网络。台湾PC产业集群通过代工的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取了有关PC和周边产品的各种知识,包括了解了国外消费者的偏好,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环保标准,生产工艺流程等等,这些为区域产业集群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差距提供一个快速的办法。积极的嵌入全球价值链,有助于台湾PC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与硅谷的知识网络交织一起,促进知识快速流通。根据Saxenia2001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硅谷的台湾高科技人员,来自台湾的专业人员将近一半参与投资或创设新公司;来自台湾的科技人员,每年回台5次以上的占6%,2-4次约占20%,1次约占36%;这些人员设立的公司有一半与国内设立分公司、合资公司存在经营合作关系。往来于集群与硅谷间的高科技人员,有力的促进了知识的流动,完善了集群知识网络。政府在完善知识网络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了加强台湾关联企业的合作,台湾政府提出打造台湾电脑以及外设产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电子交换系统。其中计划A将IBM公司、原康柏公司、惠普公司等国际系统制造商作为核心企业与台湾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进行电子化联系,电子化控制货物采购、产品的制造、产品的运输和最后的销售。计划B将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与供应零部件和元器件的小型当地企业联系起来。IBM公司于2001年第一个完成A计划,其后原康伯公司和惠普公司也完成。当前有多家台湾分包商联系到IBM公司的电子采购系统,通过其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这些分包商中的绝大部分则通过B计划和其供应商联系,由此实现了知识在集群知识网络中顺利流动和扩散。3.依托知识网络,构建自主价值链依托知识网络,创造出产品、工艺、新市场、新品牌等新知识。在创造知识的过程中,大学、研究机构、金融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园区内设有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园区不但提供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优秀的技术人才,还参与了高技术产品的开发。为留住人才, 五、案例分析—一以中国台湾省PC产业集群为例台湾地区的许多企业都留15%到20%的股份,用于分配给员工。相关资料显示台湾地区创业投资公司数量多,规模也大,它们培养很多市场占有率高和成长性快的明星企业,如台积电、华茂等。政府采取优惠政策来促进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1983年颁布《风险资本条例》,对于风险投资机构营业所得税设定一个最高税率,并以一定的比例退税。同年,颁布了《创业投资事业管理规划》。后来,允许一些保险机构和其他金融企业来创办风险投资公司。通过主动转移生产基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产品的研发和营销上,从而构建自主价值链。台湾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几乎将电脑以及周边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大陆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注重知识创造,产品研发,跟上Intel公司和微软公司新技术的步伐。比如1982年台湾电脑及周边产品花了三年时间制作出内容含Intel80286CPU在内的新主板。到1993年,当Intel公司发布新微处理器时,台湾的企业可以在一个月后,复制和克隆出同样的产品。目前,台湾利用大陆的市场和生产基地,积极打造品牌,成功的升为自主价值链的链主。 (一)研究的简要结论研究的简要结论与展望1、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贫困化增长”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实体经济资本流出等问题。只有通过升级,才能使得资本重新流回实体经济,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避开“贫困化增长”陷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使我国在2020年左右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实质上是一种“网链协同”模式。“网”即为集群知识网络,“链”是全球价值链以及自主价值链,“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资源或个体,共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和能力。“网链协同"模式,要求“网”与“链”两个矢量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具体来说,“网链协同”模式,是指集群知识网络与全球价值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靠,区域产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引进知识,完善集群知识网络,接着,依托集群知识网络,通过知识有效整合和创造,推动自主价值链建设,最终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3、本文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的路径。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I:嵌入全球价值链,完善知识网络。依靠这条路径,可以完成产品升级以及工艺升级。但是,区域产业集群也面临着功能升级受阻的困境。为了突破此困境,本文提出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II:依托知识网络,构建自主价值链。这两条路径共同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升级。4、构建自主价值链的关键是依托新知识,特别是新市场知识,抢占并巩固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在此基础上,打造集群区域品牌以及群内企业品牌,加强产品研发和设计,合理转移制造环节,最终成功构建自主价值链。(二)继续推进研究的展望尽管取得了上述研究成果,但是受研究时间、人力和物力等因素制约,本文还有很多的不足和局限。比如从案例的选择上看,没有选择浙江产业集群案例;从案例的数量看,仅仅是一个案例;从研究成果看,本文找到了区域产业集群嵌入购买者驱 六、研究的简要结论与展望动价值链的全面升级路径,但是对于嵌入生产者驱动价值链的全面升级路径还没有研究结果。所以,今后工作生活中,笔者将继续收集浙江产业集群案例,来验证和完善理论。同时,进一步探索嵌入生产者价值链的区域产业集群如何升级问题。 参考文献[1]浙江省统计局.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2—02.[2](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马中东.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的最新进展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2009,(6).[4]贾生华.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浙江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2006,(4).[5]江青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升级一以浙江慈溪、义乌、桐乡典型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地理,2007,(1).[6]陈广胜,许小忠,徐燕椿.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特征与主要类型:文献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06,(3).[7]王立军.全球化生产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与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5).[8]罗勇,曹丽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思路[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9]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9).[10]张明龙等著.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1]张明龙.区域发展与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2](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刘生龙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3]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3).[14]吴强中.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实证研究一以永康小五金产业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4,(3).[15]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6]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17]陈文华,刘善庆.产业集群概念辨析[J].经济问题,2006,(4).[18]龙振来,刘应宗.产业集群的概念综述及辨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19]王晓霞,张轶慧.产业集群升级:基于网络结构的视角[J].求实,2010,(12).[20]梅丽霞,柏遵华,聂鸣.试论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J].科研管理,2005,(5).[211赵红岩.全球价值链下长三角嵌链式的升级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2]朱海燕.产业集群升级:内涵、关键要素与机理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9,(12).[23]刘珂.产业融合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9,(2).[24]刘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7,(3).[25]卢巧玲.产业集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J].学术交流,2009,(2).[26]李亚林.产业集群升级研究成果综述[J].价格月刊,201l,(7).[27]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5).[28]王缉慈.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9]张飞,全毅.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J].亚太经济,2012,(1). [30]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1]张明龙.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32]郭金喜.产业集群升级:一个行业协会治理视角的分析[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33]宋江飞,张劲松.产业集群升级中的路径依赖与聚变效应契合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8).[34]李文博,张永胜,李纪明.集群背景下的知识网络演化研究现状评介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10).[3s]张明龙等著.区域产业成长与转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36]张辉.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6,(1).[37]徐璐.原生型专业化产业区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38](美)威廉姆森.治理机制[M].王健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9]吴爱东.产业集群升级的途径分析[J].北方经济,2008,(11).[40]张方华,陈劲.知识创造一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0).[41]樊治平,李慎杰.知识创造与知识创新的内涵及相互关系[J].东北大学学报,2006,(2).[42]晏双生.知识创造与知识创新的涵义及其关系论[J].科学学研究,2010,(8).[43]王丰,宣国良.知识创造的机理分析[J].软科学,2001,(15).[44]张明龙.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45]白海星.奇瑞:从“争立足之地”到“创国际品牌”[N].经济日报,2012—02—17.[46]包卿,钱志新.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构建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一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6).[47](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孔伟艳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48]朱荣建.产业集群转型背景的营销渠道解构:浙江证据[J].改革,2010,(4).[49]http://biz.zj01.com。cn/05biz/zt/2006shxz/index。shtml浙江在线.[50]王静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1).[51]刘志彪.重构国家价值链:转变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式的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4).[52]刘维林.产品架构与功能架构的双重嵌入[J].中国工业经济,2012,(1).[53]俞荣建,吕福新.由GVC到GVG:“浙商”企业全球价值链体系的自主构建研究——价值权力争夺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8,(4).[54]熊宇.全球价值链治理新发展与我国制造业升级[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2).[55]潘利.链网互动视角下中国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56]GaryGereffi,Intem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radingintheapparelcommoditychain,Joum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9.[57]Kaplinsky,R.Spreadingthegainsfromglobalization:Whatcanbelearnedfromvalue chainanalysis?,IDSWorkingPaperl10,Brighton:InstituteofDevelopmentStudies,2000.[58]JohnHumphrey,HubertSchmitz,Howdoesinsertioninglobalvaluechainsaffectupgradinginindustrialclusters?,RegionalStudies,2002.[59]ElisaGiyliani,CarloPietrobelli,RobertaRabellotti,UpgradinginGlobalValueChains:LessonsfromLatinAmericanClusters,WorldDevelopment,2005.[60]StaceyFrederic,GaryGereffi,Upgradingandrestructuringintheglobalapparelvaluechain:whyChinaandAsiaareoutperformingMexicoandCentralAmerica,TechnologicalLearningInnovationandDevelopment,2011.[61]Porter.M.E,Clustersand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62]HubertSchmitz,Governanceandupgradinglinkingindustrialclusterandglobalvalueresearch,IDSWorkingPaper,2003.[63]UnitedNationsIndustrialOrganization,IndustrialDevelopmentReport2002/2003Overview,2002.[64]MatthewC.Mahutga,Whendovaluechainsgoglobal?Atheoryofthespecializationofglobalvaluechains,GlobalNetworks,2012.[65]HumphreyJ.andSchmitz.GovernanceandUpgrading:LinkingResearchonIndustrialDistrictsandGlobalvaluechains,InstituteofDevelopmentStudies,2000.[66]GaryGereffi,JohnHumphrey,TimothySturgeon,Thegovernanceofglobalvaluechains.Reviewof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2005.73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陈超,卢毓.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内在机理研究[J].经济研究[2]陈超,张龙.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述评[J].经济视角,[3]张龙,陈超.浙江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74 致谢“流光易逝,几回头,叶落花残”,欣赏着导师的诗,三年研究生学习已接近尾声。三年前,我给自己定下两个目标:一是顺利完成硕士学位论文;二是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实现这两个目标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老师、同门、同学、家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首先,感谢我敬爱的导师张明龙教授!论文的开题、写作和修改无不倾注了张老师的大量精力和心血。在论文开题阶段,张老师亲自带我们去图书馆参观,告诉我们经济学书籍的位置,并办理好图书证,方便书籍的借阅,接着,还带我们去信息中心,办理上网手续,方便论文的下载和写作。张老师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多方便和指导意见,我们才能顺利开题。在论文的写作阶段,学生仔细研读了张老师很多的论著,深受启发,经过一定独立思考后,形成了本文的核心观点和思维脉络。在论文修改阶段,张老师经常修改论文到凌晨,并将修改过的文字用红和蓝颜色标注。修改后的文字,读起来非常的流畅和舒服。这种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值得学生去学习。张老师不但在论文上提供很多的便利和帮助,而且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做人和做事的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记得在张老师60华诞时,他就跟我们分享了人生的感悟:一是淡泊名利,神愉体质舒;二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从中获得快乐和回报,是减少遗憾的有效办法。这些感悟,必将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同时,要感谢师母章庆平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师门相聚时,师母都会事先将水果洗的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期间,学生第一次吃到了红毛丹、新疆的苹果、贵州的波波糖等。谢师宴时,师母主动给我们倒茶倒酒,担心我们男生没吃饱,又主动叫了两份饺子。学生最爱吃的就是饺子,这两份饺子吃的特别香。张老师和师母,在学生心目中,用现在的话说是“高富帅”,高在品质,富在才华,帅在人格。他们心地善良、宽厚,学识渊博,富有人格魅力。我们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他们释放的正能量,必将影响到很多人的一生。在此,再一次对张老师和师母表示深深的感谢17气 其次,学生还要感谢师大的其他老师。进师大后,学生有幸聆听了孙伯良、王景新、陈红儿、曹荣庆、郑文哲、朱土兴、陈刚、姜新旺、麻勇爱等老师的课程。他们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孙老师为人温和,关心和鼓励学生,上课尽责,严以律己;王景新老师上课富有激情,扎根和研究农村,并带我们去玉环实地调研,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陈红儿老师探讨式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不得不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曹荣庆老师那坚定的眼神以及风趣和睿智的表达,让我印象深刻;郑文哲老师启发式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觉得可以研究的前沿课题很多;朱土兴老师给我们授课的同时,还带我们考察丽水畲族风景区,游美丽的南明湖等,丰富了学生的求学经历;陈刚老师坚守传统的教学方式,脚踏实地,让学生敬佩;姜新旺老师跳跃性的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要不断思考才能跟上;麻勇爱点评式的教学方式,给了我们自主学习机会。他们优秀的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我,令我受益匪浅。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孙老师表示深深的怀念!感谢师大和台州学院为我们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师大的图文信息中心、新月湖畔、初阳湖畔,台州学院的杨柳湖畔都曾留下了我读书和思索的身影。特别要感谢台州学院对本文写作的资助。感谢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的同学,有了你们,这三年才能过的那么的充实和丰富多彩!我们在尖峰山下烧烤、在校园内打雪仗、在玉环大棚里摘草莓、在丽水游玩、、、、、、这些美好的回忆值得一辈子珍藏。感谢我的同门,师兄、师姐、师妹和师弟!我们相互照顾,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最后,感谢深爱我的亲人。特别是我的父母、伯父、兄弟,有了你们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我才得以完成学业,答好了人生的第一道考题。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卢毓和她的家人,在论文写作和工作中提供的帮助、支持和理解。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在百忙之中阅读本文!感谢批评指正!陈超于浙师大启明公寓2-5132013年3月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孱超日期:2013年6月2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浙江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浙江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作者签名:取象龟导师签名:及舶%日期:2。13年6月2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