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继新名家读书报告

陶继新名家读书报告

ID:35247231

大小:8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22

陶继新名家读书报告_第1页
陶继新名家读书报告_第2页
陶继新名家读书报告_第3页
陶继新名家读书报告_第4页
陶继新名家读书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继新名家读书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书与教师成长(报告)陶继新今天我想谈一下读书与教师成长,为什么谈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当今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有文化的校园这一片土壤,也沾染了这样一种风气。另外,作为一个校园,它应当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离不开读书,但是就在这片文化沃土之上,读书也是渐行渐远。因此,我想从这个角度和我们在座的老师进行交流。下面,我将从十个方面谈一下。  一、生存必需  我之所以说读书是我们的生存的必需,正像我们人需要吃饭、休息等等一样,这是必需的事情。  一、授业解惑-----文不在兹  唐朝的大散文家韩愈曾经说过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

2、解惑也。”但人们对“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解仅仅说是传授道理,解除疑惑,传授道业。这还不在它的真正的内涵方面,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的“传道”更应该在完善人格方面;“授业解惑”也不但但是一般的授业和解除疑惑,它是带有一种文化升值的文化成长。因此,我们应当授业解惑;而授业解惑,就应当拥有文化。  大家知道,孔子在14年周游列国时“畏于匡”,就是在匡这个地方被围困了。但是孔子却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周文王已经死了,文化难道不在我孔子这里吗?他又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如果老天要想把这个文化毁掉了,那么到我这里也就完了。“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

3、如予何?”如果上天不想毁灭这个文化的话,匡人对我是没有办法的。在这种情况下,孔子说他是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传播者。实际上作为老师来说,他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传播者。既然是文化的传播者,就应当拥有文化。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文化呢?最关键的途径之一,我认为还是读书。从书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汲取文化营养,才真正地像孔子所说的:“文不在兹乎?”难道不在我这里吗?同时,学生认为老师更是文化的代言人。所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看老师,是一个文化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拥有文化、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完善人格-----

4、君子求诸己  我们老师不仅仅应该是拥有文化者和智慧者,同时还应当是拥有道德人格者,是道德完善者。完善价格经由什么途径呢?我想有很多途径,读书便是其一。就说我刚才说的孔子吧。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之所以能够治天下,就像后来包括江总书记说的“以德治国”这些有关治理国家的道理在。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论语》当中,他把学习定位定在哪个方面呢?他不单单是学习文化知识,如果从学习文化知识这个层面来说,当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孔子所说的学习更多的是在道德思想方面。他在谈“学”的时候,是怎么对学习来诠释的呢。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5、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也就是说,君子吃饭未必太好,太饱,居住也未必太好,但是你要认认真真做事,同时你要像比较有道德的高尚的人看齐。这样呢,孔子说才算是好学。当时鲁哀公曾经问过孔子一句话:“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回答是这样的,“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为好学者也。”他说有个徒弟叫颜回的非常好学,他的标准是什么,只有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把自己的怒气迁怒到别人的身上,不犯同样的第二次错误,这就是好学。这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学习完全在两个层面上。就是孔子所说的“学”很多在思想道德层面上。因此,如果我们学圣

6、贤之书,和圣人进行对话的时候,我们也会提升自己的的道德修养。  我们在读名著的时候也有这样一种感觉。比如读夏洛特・勃良特的《简爱》,我们从中充分感受到了简爱的那种善良、质朴、坚韧,远远比受上十天,八天的空洞的思想教育要起作用的多。因此说,从读书中来完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既是文化拥有者,又是道德完善者,读书就显得尤为至关重要。  三、生也有涯-----逝者如斯夫  宇宙浩渺无际,作为地球在整个宇宙当中又是小之又小;作为人来说在整个的宇宙当中,那真是沧海之一粟;而人的生命在整个历史长河当中,简直是短暂的一瞬。在这样情况下,我们怎样能再不学习?因为“逝者如斯

7、乎,不舍昼夜”,时间就如此地流逝了。所以,我们要通过读书,特别是读一些高层次的书,来提高我们的思想文化品位。有了思想文化品位,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才能被我们的学生所认可。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存必需。  但是读书的时候我们读什么样的书呢?我想必须取法乎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信息载体,可以说比我们十年,二十年前有个很大变化,大家想一下,我们现在不仅有报刊,有图书,而且还有了电影、电视,网络,还有了更多的传媒这方面的一种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那么我们有可能摄取的是最差最不好的信息,或者知识

8、,为什么说“取法乎上”,因为古人说: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