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兼语式综述

现代汉语兼语式综述

ID:35390917

大小:62.7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4

上传者:U-991
现代汉语兼语式综述_第1页
现代汉语兼语式综述_第2页
现代汉语兼语式综述_第3页
现代汉语兼语式综述_第4页
现代汉语兼语式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兼语式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现代汉语兼语式综述摘要:兼语式结构在现代汉语的语法中-•直被当做特殊的结构,対这一结构的论证也是由來已久。兼语式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兼语”部分,它担当着双重身份。在句子单位中,兼语句中的两个谓语中心也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热点,不少学者已对“兼语式”这个特殊的结构作了很多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从兼语式存废问题、句法特征、与其他特殊句式的辨析等方面对兼语式己有的研究进行敘述。关键词:兼语式;语法;句法特征;辨析正文:简单地说,兼语句是指句了的谓语由兼语短语充当的句了叫兼语句。兼语短语往往是含有使令意义的动词构成,如“使、叫、让”等。兼语式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式,自出现以来就受到诸多争议,许多语言学家都不赞同“兼语式”作为一种单独的旬式存在。下面我将由兼语式的存废问题逐步深入探讨兼语式的特点。一、兼语式的存废问题自“兼语式”提出Z后,取消这种句型的观点层出不穷,不少语言学家认为兼语式可以与其他句型,如或复句、或宾语句、或连谓句、或紧缩句等归为同一类。以下便是几种主张取消兼语式旬型的观点①:1、补语说:史存直(1954)以句子的意义做基点,认为承认“兼语”就等于承认两个叙述的结合。这不符合一个单句只有一个叙述的要求。而兼语式只是一个叙述,没有必要单独成立“兼语式”,可把V2看作是句子的补语成分。2、复句说:萧璋(1956)从结构形式出发,认为V2部分不读重音,并且可以倒置,可看作VI的补足语,VI和V2分别构成两个分句。因此可以吧兼语式归到“扩人的主从动词词组”和“复句”里去。3、双宾语句说:张静先生(1977,1981)认为,“兼语式”破坏了单句只有一套中心的分析法,不能成立。其中“使、让、叫”等动词意义虚化,已成为介词,不再分析为动词。由这几个构成“兼语式”,其VI不是兼语,它与V2合起来组合成介词结构做V2部分的状况;而有其他动词构成的“兼语式”可归入双宾语句或紧缩句里。4、连谓句说:朱徳熙(1985)认为N2在语义关系上是VI的受事和V2的施事,但结构形式上只作VI宾语不作V2主语。而在“连谓结构”中许多做谓语动词VI宾语的名词N2都可以与V2构成各种语义关系。因此也把“兼语式”归入连谓结构。5、小句宾语说:吕翼平(1979)主张把“兼语式”里的“V1+V2”当作VI的宾语,即N2+V2是小句宾语。二、兼语式的句法特征 兼语式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式,它有口己独特的句法特征,以下便是不同学者对兼语句语法特征的概括。在冯志纯主编的《现代汉语•下册》(增订木)屮,他提出兼语句的主要特点是包含有“兼语”,“兼语”成分对前面的动词来说是宾语,对后边的词语来说是主语。作谓语的兼语短语是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的,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也可以是“有”、“陪”等动词。复旦大学游汝杰认为:典型的兼语句中的两个动词陈述的对彖不同,笫一个动词是陈述全句主语的,第二个动词是陈述兼语的,也就是说兼语一定要是第二个动词的施事,第一个动词和第二个动词的施事不同。换句话说,第一•个动词的论元是全句的主语和兼语,第二个动词的论元是兼语和兼语的宾语。山兼语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称为兼语句,兼语句里的第一•个动词称为兼语动词。显然游汝杰对兼语句的研究角度不同于冯志纯,他是在将句法和语义相结合的皋础上,运用题元理论和论元结构的理论來研究现代汉语兼语旬。年玉萍在论文《谈谈兼语句》屮也提出了H己的观点:她认为兼语式的句法特征有以下儿点:①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有一定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能构成兼语句,常见的能构成兼语句的动词有上文所属儿类。如表示使令意义动词,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的动词等等,使令意义动词是最常见的一种;②两个动词不共用一个主语,即第一个动词与全句的主语冇主谓关系,而第二个动词与兼语冇主谓关系,兼语与全句的主语无直接关系;③兼语麻可以停顿或插入状语,也就是说第一个谓词麻即兼语前不能启停顿,也不能插入状语。年玉萍的观点主要是从兼语动词的特殊性、谓语与名词Z间的关系以及兼语后能否插入状语成分的角度来概括兼语式的句法特点的。但是她的观点不免显得有些不全而,比如在两个谓语动词的关系上,年玉萍没有作出解释。刑欣对兼语句的句法特征作了全面详尽的解释与概插,特别是在两个谓语动词的角色关系上。刑欣认为:兼语式的特征主要在于“兼语”部分和两个谓语屮心。根据兼语式的语义特点,我们用N1+V1+N2+V2來表示兼语式的基本框架。其中N1是全句的主语,N2是册语,它既充当VI的受事宾语乂充当V2的施事主语。在角色关系上,N1对N2实行控制,N2是受控方,它在N1的控制下完成或实施某种行为;而N1是主控方,由它发出指令让N2去完成和实丿施。动词VI是描述N1的,它是全句的谓语中心,由VI发生的动作导致N2+V2发生动作:动词V2是陈述N2的。其屮,动词VI是兼语动词,它对于兼语式的判定有重要意义。比如在“我命令他來”这一句屮,“命令”控制了“來”这一动作的发生,而“我”是“命令”这一动作的实施者,即“命令他來”是由我主控的,而“他”只负责去完成我的“命令”。此外,对于兼语式中的两个动词VI和V2的关系,其他语言学家也都冇各自不同的看法。由兰宾汉、邢向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下册》屮指出:兼语句屮的两个谓语动词之间须存在一定的语义联系。主要包括行为与目的、原因少结果、事物少解说等语义联系。陆俭明(1994)按戴浩一(1985)捉出动词连用遵循“时间顺序原则”,总结出鉴于结构VI为先发生的行为动作,V2为后发生的动作。②比如在“你叫他过来”一句中,“叫”是先发生的动作,“他”是在听到“你叫”Z后才发出动作“过来”的。而邓守信在对兼语 式的使成式一•类做了探讨后,认为VI和V2诗使成与表现状态的关系。VI是兼语动词,其含有“致使、使成”的意思,由于VI的出现才导致了V2表现出某种状态。③例如,“朋友的关怀令他感动不已”,“工作上的失意促使他不得不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一点”。“让”、“促使”都是典型的兼语动词,含有“致使、使成”Z意,而“感动”“努力”在语境中则是状态动词,表示主语发出动作的持续性,即一种连续保持动作进行的状态。因此VI除了“致使、使成”的意思之外,还会“引起某种结果、导致某种局面”。然而刑欣认为对于兼语动词VI來说,它并不限于具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它还可以是没有使令意义的或使令意义不切显的动词。这类动词有“嘱咐、告诉、打、找、喜欢、嫌、有、是、讨厌、邀请、鼓励……”等。例如,“我讨厌口己太懦弱”、“不远处有个村子叫周庄”、“这件事是他挑起來的”等句屮,我们也可以分析出“兼语”现象。这里的“自己”、“村子”、“他”都是既充当VI的宾语又充当V2的主语。因此在对于VI兼语动词的分析中,VI是否含有使令意义并不是唯一的判定标准。若VI含有使令意义则兼语结构成立毫无异议,但如果VI不含有使令意义,则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对于兼语句的区分标准,贾庆阁在他的论文《兼语式研究述评》中提出了以下几条:(1)兼语式的第一个谓语有使令意义,如“请”、“命令”等;(2)、兼语式的第一个谓语和第二号个谓语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请他来”,“来”是“请”的结果;(3)、兼语句的第一个谓语后不能停顿,也不能插入状语,而只能在兼语后即第二个谓语前停顿式插入状语;(4)、兼语句的后一谓语同前一谓语的宾语发生主谓关系,而与全句主语不发生主谓关系。在这个区分标准里,前面的三条是为了区别兼语式和主谓词组作宾语的句式,最后一条是为了区分兼语式和连动式。贾庆阁提出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在兼语式的区分上,但这儿条区分标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显得有些繁琐,于是刑欣在《现代汉语兼语式》中乂提出了两条方法:⑴、扩展法④:即在结构上插入由“使、叫、让、令、要”这几个单纯类使令动词构成的兼语式构成复旬时,原句为兼语式;否则原句不是兼语旬。如“我告诉白己不要乱花钱”(兼语式)可以改为“我告诉占己,叫白己不要乱花钱”,“小明邀请你参加他的tH会”(兼语式)可以改为“小明邀请你,让你参加他的生H会”;相反“妈妈怪我做错事”(非兼语式)就不能扩展成“妈妈怪我,让我做错事”,不符合语法规范;⑵、替代法笃在第一个动词无法扩展时,可以用能否用单纯类使令动词替换來区别。能替换的就是兼语动词,不能替换的就是非兼语动词。如“T作上的失意促使他不得不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一点”中的“促使”可以用“使”來替换,所以“促使”是兼语动词;但是在“妈妈教育我要好好学习”不能改为“妈妈让我要好好学习”,因此“教育”是非兼语动词。 显然,相对于贾庆阁的区分标准,刑欣提出的扩展法与替代法更具有操作性,适合运用于具体语境的分析中,特别适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三、兼语式与其他句型的辨析1、兼语式与复句的区别: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在结构上相对独立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⑥在复句中,当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时,复句的结构与兼语式的结构相似。例如“我买了这袋零食,很好吃。”在后半旬中,“很好吃”的主语也是“这袋零食”,但是这句话不是兼语式。原因在于“很好吃”的主语“这袋零食”是承前省略,即在进行语法分析的时候可以把它补出來;而如果是在兼语式小,则这个主语是不能不出来的,因为动词V2的主语山动词VI的宾语担当了;况且补岀来后就不符合语法规范。在复句中,分句中是可以加时态限制词的,但在兼语式中却不行。例如“我昨天买的手表,今天就坏了”,显然这是一个复句,在分句中存在时态限制词。但如果在兼语式“我叫他过来”一句中加上时态限制词“了”,变成“我叫了他过来”就不符合语法了。2、兼语式与双宾语句的区别:双宾句是指句子的谓语动词同吋涉及两个充当宾语的句法成分的句子严双宾句是动词谓语句中一个重要的卜-位句型,,双宾句是句中述语动词后边带两个相互Z间没有句法结构关系的宾语句了,其格式为:“主语——动词+宾语1+宾语2”。刑欣认为双宾语与兼语式的区别在于:双宾语句是可以带三个显性名词的,而兼语式只能带两个显性名词。例如在双宾语句小,“他认为我没有干好活”,“他”、“我”、“活”都是名词;而在兼语式“他叫我过去”-•句中,只有“他”和“我”两个显性名词。其实发岀“过去”这一动作的主语仍然是“我”,只是这个“我”是由前一个“我”兼职了,因此在兼语式中只有两个显性名词。而狄化夷在《现代汉语鉴别语法》一书中,则对双宾句与兼语句的鉴别分为三种悄况:⑴、用词几乎相同,意思基本一致,但句型不同。例如:“人家叫她傻姑”和“人家叫她是傻姑”两句话,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后一句是兼语句而前一句是双宾句。狄化夷指出这两种句型的根木区别在于近宾语与远宾语之间有无与询而表称谓的词相呼应的动词:“是、当、为、作”等。由这些动词的句子町判定为兼语句,没有这类动词的为双宾句;⑵双宾句中当远宾语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时,易与兼语句混淆。例如:“他答应我去玩”和“他允许我去玩”,这两句结构及其相似,但我们还会发现两者的不同。后者是兼语旬而前者是双宾句。狄化夷指出这两者的区别在于看前一个动词后边的名词与后一个动词或动词短语有没有主谓关系。有主谓关系的是兼语句,没有主谓关系的是双宾句。⑶、双宾句中当远宾语是主谓矩语时,易与兼语句混淆。例如:“他通知我今天不用上班”和“他叫我今天不用上班”两句,分析得前一旬是双宾句,后一旬是兼语旬。狄化夷指出这两者的提问方式不同:其中前一句中的远宾语用“什么”提问,而后一句兼语句的兼语成分用“干什么”提问;另一方面双宾句小的远宾语可以提到句首,但兼语句不行。3、兼语式与连动式的区别: 张斌和朱德熙两先生将兼语短语和连动短语归为一类,称作是连述短语或连谓短语,因为从结构上看,这两种短语的构造都是“V1+N+V2”,但这两种句式还是冇区别的。首先,连动式是指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连动短语肓接构成的非主谓句。宁文忠、靳彦山在论文《兼语句与其他句式结构的区别——现代汉语特殊句式辨析Z二》中指出,在连动句中,连用的动词或动词性词语用一个主语,或者说何个动词结构都可以同一个主语分别构成主谓结构。连动句的主要特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冇关联词语,它们在意义上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⑧例如,在连动式“他上街买菜”、“他坐着看小说”、“他用笔写字”中,“上街买菜”、“坐着看小说”、“用笔写字”分别表现了短语之间动作——目的、状态——动作、方式——动作的关系,并没有“致使、使成”的含义。此外,在上述例子中,两个谓语动词陈述的是同一个主语。换句话说,在连动式中两个谓语动词都是曲同一个主语发出的;而在兼语式中,两个动作的发出者分别是N1和N2。如“我叫他过来”这一句中,“叫”的动作发出者是“我”,而“过來”这一动作的实施者却是“他”。4、兼语式与小句宾语句的区别小句宾语句即是在N1+N2+V1+V2的结构中,把N2+V2当做VI的宾语,但是小句宾语句与兼语式是存在差杲的。例如,在“我希望他来”这一句中,显然在这里,“他来”这一主谓小句做了“希望”的宾语,即“希望”的受事为“他來”,而不是“他”。因此根据这点,该句的形式应该是N1+V1+【N2+V2】。而我们根据兼语旬的语义特征,兼语旬的形式特征应该是N1+V1+N2+V2。如“我叫他来”中,“他来”不是一个整体,只有“他”才是“叫”的受事宾语;“来”是全句的第二个谓语中心。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谓语动词是否含有“致使”Z意来区别兼语句与小句宾语句。四、结语兼语式作为一种特殊句式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它是一种可以独立的句式。它与复句、双宾语、连动句、小句宾语句存在明显的区别。兼语动词在语义上的共同特点是含有致使义。兼语句中的第一个动词导致第二个动词的出现及动作的发生。其中,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的受事者是第二个名词,即“兼语”,兼语身兼第一个动词的受事宾语与第二个动词的施事主语两职。注释:①刑欣:《现代汉语兼语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②刑欣:《现代汉语兼语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③刑欣:《现代汉语兼语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④刑欣:《现代汉语兼语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71-72页。⑤刑欣:《现代汉语兼语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⑥邢向东、兰宾汉:《现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社版,第162页。⑦邢向东、兰宾汉:《现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社版,第130页。⑧冯志纯:《现代汉语•下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X页。参考文献:①刑欣:《现代汉语兼语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②冯志纯:《现代汉语•下册》,西南师范人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2—211页。③邢向东、兰宾汉:《现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社版,第129—136页。④游汝杰:《现代汉语兼语句的旬法和语义特征》,中国学术期刊网,载2002年12刀第6期。⑤朱德熙:《朱德熙文集•第1卷》,商务卬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186页。⑥贾庆阁:《兼语式研究述评》,载商丘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丽年第1期。⑦年玉萍:《谈谈兼语句》,载延安兼语学院学报,2003年3刀,第17卷笫1期。⑧宁文忠、靳彦山:《兼语句与其他句式结构的区别一一现代汉语特殊句式辨析之二》,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9月,第39卷第5期。⑨狄化夷:《现代汉语鉴别语法》,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版,第307-311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