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毕业论文--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ID:35604694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31

上传者:U-9364
毕业论文--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_第1页
毕业论文--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_第2页
毕业论文--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_第3页
毕业论文--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_第4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题目:论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作者:学号:学院(系):专业:指导教师:评阅人: 摘要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多数急性肝炎可在3个月内临床恢复,如病情无改善或持续恶化,病程超过6个月的持续或复发性肝炎,即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有多种原因,我国当前主要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不仅可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甚至暴发,而且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难度大,病程长,还可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做好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要想做好其预防工作,首先要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关键词:乙型肝炎;传播途径;预防1.乙型肝炎的简介乙型病毒性肝炎(hepetitisB,HB),简称乙型肝炎或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epetitisBvirus,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我国于2006年进行的乙肝流行病毒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肝患者约为2000多万,每年因肝病死亡30万人,其中50%死于原发性肝癌[1-2]。HBV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病毒在30℃~32℃可存活至少6个月,在-20℃可存活15年。病毒浓度较高时,60℃加热10h,或98℃加热10min,以及乙醚或pH2.4处理6h均不能有效灭活HBV。能够灭活HBV的常用方法和条件包括121℃高压20min,160℃干烤1h,100℃直接煮沸20min,以及0.5%过氧乙酸、3%漂白粉溶液、5%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的直接处理。HBV可经血源、母婴、父婴、性接触、日常生活接触、医源、社会接触等传播,由体内带有HBV者传染给HBV易感者,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传染途径及预防方法。2.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2.1医源性传播HBV携带者血清中含HBV颗粒可高达10/ml,极微量血液(0.0001ml)即可引起感染。另外,HBV的传播还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分布有关。HBV在血中含量最高,因此HBV经血源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括输入血液、血制品、注射、采血、手术、拔牙、内镜活检、针刺、纹身、扎耳环孔、意外刺伤等;HBV的母婴围生期传播的本质仍然是血源传播。Kane等通过模型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800~1600万人因不安全注射而感染HBV,因注射而感染HBV的病例占发展中国家全部HBV感染的20%以上。Alyward等通过模型估计,在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为4%的地区每支注射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重复使用1次,可导致每10万婴儿中有980例感染HBV;如果重复使用4次,每10万婴儿中就会有3740例感染HBV。Kidd-Ljunggren等报道了2例因注射被污染的止痛剂而感染HBV的女性患者,她们的HBV-DNA测序分析结果与当地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中的6名乙肝患者高度一致。因不安全注射而传播HBV在发达国家有大量的文献报道,而发展中国家相对较少,但仍有大量证据表明,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材在发展中国家是个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2母婴传播HBV母婴传播是指患乙型肝炎或携带HBV的母亲于产前(宫内)、产程中(产道内)或产后不久(3月龄后),将HBV传给婴儿,并引起婴儿HBV感染的过程。2.2.1宫内感染若出生时至生后1个月外周静脉血HBsAg持续阳性或HBV-DNA阳性,为宫内感染。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孕晚期。胎儿宫内感染有2条途径:① 血源性:由于先兆早产等事件引起胎盘的破损,使含高浓度HBV的母血直接进入胎儿血循环造成感染;②细胞源性:HBV首先感染孕妇的蜕膜细胞和绒毛滋养层细胞,然后经过“细胞转移”,最后使胎儿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感染引起胎儿宫内感染。胎盘各层细胞的HBV感染率自母面向胎儿面逐层降低,但愈靠近胎儿面组织细胞的HBV感染,其引起宫内传播的危险性愈高。2.2.2分娩期感染在产程中能经母血渗漏和产道分泌物传播,是因为HBsAg阳性产妇产程中的血液、尿液、阴道分泌物均可含有HBV,婴儿通过产道时受到感染。Schroter等[9]报告HBV急性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脐带血中检出HBsAg;胡丽娜等对HBV感染的37对母儿配对研究发现,新生儿胃内容物HBsAg检出率为95%,而乳汁检率为20%,脐血检出率为50%,羊水检出率为33%,为分娩时新生儿通过口感染HBV提供了证据。HBV母婴传播大多是经母血渗漏和产道分泌物传播,部分是经哺乳和母婴密切接触而引起,宫内感染只占10%左右。2.2.3产后感染产后母乳喂养及密切接触可水平传播HBV,从初乳、乳汁检测到HBsAg及Dane颗粒,证明奶汁可为传染源。儿每天进食大量母乳,且进食时期长达数月,一旦消化道黏膜有小的损伤,HBV可通过破损处进入血循环,就可能感染HBV。岳瑛等报道血清HBV-M阳性产妇乳汁中存在HBV-M,阳性检出率为22.73%,且HBeAg阳性者排毒率最高,达30.77%。曾文铤等认为HBsAg(+)母亲中血HBeAg或乳汁HBV-M阳性者哺乳是传播乙型肝炎的一个危险因素,建议这种情况下不要哺乳。王楸等[14]发现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产妇初乳的乙肝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71%和45%,认为HBeAg阳性产妇的乳汁排毒率高,传染性强,不宜哺乳。有报道称携带乙肝病毒产妇下乳24h后母乳HBV-DNA携带明显低于最早初乳,因此在不具备检测母乳HBV-DNA的地区,应指导携带HBV产妇排掉24h内的初乳再进行母乳喂养。吴限等报道对婴儿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阻断母乳传播。但对于HBeAg和HBV-DNA均阳性的母亲的婴儿,其联合免疫仍有5%~10%的免疫失败。2.3性接触传播乙肝是一种性病,从精液、精子、阴道分泌物、月经血中可检测到HBsAg或HBV-DNA,HBV可通过性交传染。性接触是乙肝低地方流行区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这也是导致家庭聚集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夫妻间性接触传播的乙型肝炎,其亚临床感染率较高,临床表现较轻,HBeAg自然阴转率和HbsAb自然阳转率高,而且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配偶间HBV由女方传给男方的效率比男方传给女方为高,这有待进一步研究。西方国家中男同性恋、异性恋或宿娼等性乱行为是造成HBV的重要传播方式,一些研究揭示同性恋者具有较高的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率,而且无论是于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来说,性行为与乙肝的传播有关。美国CDC资料表明,在有明确传染源的乙肝患者中,1/3是男同性恋者,1/4是由于与异性性接触传染的。因而在美国成人中约50%以上的乙肝病例与性接触有关。动物实验表明猿可以经阴道接种传染性精液建立HBV的实验感染,证明HBV可经性交传染。2.4父婴传播已有研究报道从精液、精子中检测到HBV-DNA(28.57%),加之近年来从配偶无HBV标志的男性携带者的胎儿检测到HBV标志,故认为存在HBV父婴传播。王珊珊等发现父儿传播的HBV存在S基因变异株,父儿间基因型别基本一致。赵连三用体外试验证实正常人活精子能俘获HBV-DNA,被俘获的HBV-DNA在精子内的分布与乙肝患者精子相同,位于膜部或核心部,未见有存在于顶体部者。父婴传播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传播,胎儿体内已有HBV,故出生后的联合免疫几乎无效,但母亲孕前或婚前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并且免疫成功,可阻断父儿传播。因此在产前检查时,如发现男性为HBV携带或乙肝患者,其配偶最好立即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争取在婚前最迟孕前获得免疫,可有效地避免HBV的父婴传播。黄建民等推测HBV-DNA可能整合入宿主生殖细胞基因中,然后在子代中传播。2.5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日常密切接触传播,主要发生在家族内,也可发生在公共场所、学校、幼儿园、集体宿舍等地。传染源的涎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初乳、乳汁、汗液、尿、泪、血性分泌物等均可检出HBV,提示日常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Micheilsen等于1994年在加纳所做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婴幼儿的HBV感染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与之有关的危险行为包括共用浴巾、分食口香糖或糖果、共用牙具等。Degertekin等报道水平传播是土耳其7~11岁小学生感染乙肝的重要原因。有报道称在韩国的一个岛屿省份经常外出就餐的人群,其HBsAg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认为饮食行为可能与乙肝传播有关。黄力毅等在乙肝携带者血液、唾液、尿液中HBV-DNA检出率分别为75.89%、47.17%和23.73%。3乙型肝炎的预防乙肝的预防和其他传染病的预防基本一致,主要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具体的预防措施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检查供血者。患者尽量不使用血液及血制品,特别是进口血液药品;②严格遵守医疗制度,增强无菌观念,实行一人一针一用;③做好婚前检查,广泛接种乙肝疫苗,对婴儿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HBsAg阳性的母亲最好不用母乳喂养婴儿。乙肝患者接种疫苗的同时,还应采取必须措施,尽量避免通过性交途径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对方;④从保护易感人群着手,对所有人群进行乙肝普查,广泛接种疫苗,不仅对新生儿计划免疫接种,对新生儿以外的人群特别是2~13岁未接触或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者等高危人群,也要实施疫苗免疫;⑤注意消灭害虫,防止害虫叮咬。对公共餐厅尽量采用公筷分餐制;⑥在做胃镜和肠镜时注意胃、肠镜的消毒情况。4小结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HBV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乙肝传播途径研究及防治工作的全面发展。乙肝是威胁我国乃至世界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了解其传播途径,做到全民预防,将会大大降低乙肝的发病率,使人类逐渐摆脱乙肝这一世界性传染性疾病的威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