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趋势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趋势分析

ID:36526634

大小:85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1

上传者:U-145848
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趋势分析_第1页
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趋势分析_第2页
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趋势分析_第3页
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趋势分析_第4页
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趋势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趋势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题目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及趋势分析班级电子商务(专)122班姓名朱凯婷2012041232252015年3月 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及趋势分析现代服务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朱凯婷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什么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未来发展机遇。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包括移动环境下的网页浏览、文件下载、位置服务、在线游戏、视频浏览和下载等业务。随着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移动应用固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移动网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促进了移动网络宽带化的深入发展。从最初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业务形式发展到当前的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业务形式,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数据;技术多样化;发展领域 目录一、引言......................................................1二、相关理论概述................................................1(一)移动互联网..............................................11.定义......................................................12.分类......................................................13.特点......................................................1(二)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21.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22.日本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33.韩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3三、移动互联网相关大事件........................................4四、发展趋势分析................................................5(一)实现技术多样化........................................5(二)商业模式多元化........................................6(三)参与主体的多样性......................................6五、移动互联网的三大发展领域....................................7(一)移动支付..............................................7(二)移动商城..............................................7(三)物联网................................................7六、结论........................................................8参考文献........................................................9 一、引言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已经在产业链四个重要环节做到全球第一。第一,在手机制造领域,2009年中国手机以6.2亿部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手机总产量的50%;第二,在运营商领域,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以5.39亿用户1.48亿用户排名全球移动运营商的第一和第六;第三,手机用户市场,中国的手机网民数目已经达到了2.77亿,排名全球第一;第四,在手机应用软件领域,中国也做到了全球第一。腾讯的手机QQ已经超过了2亿用户,UC浏览器在手机上也已经超过1亿用户,成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手机浏览器。显然,在移动互联网开局之初,中国就处于领先地位。 二、相关理论概述(一)移动互联网1.定义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1)广义的移动互联网定义:以手持设备(手机、PDA等)为终端以无线方式通过多种网络(W-LAN,WiMAX,GPRS,CDMA等)接入互联网。(2)狭义的移动互联网定义:以手机为终端以无线通信网络为接入方式WAP通信协议。2.分类(1)传统互联网业务延伸:媒体资讯、移动社区、移动IM、移动搜索(2)移动互联网固有业务:LBS、下载类业务、手机游戏、其他(3)创新型业务:手机证券、移动商务、手机支付、其他3.特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特点不仅体现在移动性上,可以“随时、随地、随心”9 地享受互联网业务带来的便捷,还表现在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个性化的服务和更高服务质量的保证,当然,移动互联网在网络和终端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特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终端移动性:移动互联网业务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的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2)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便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3)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4)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二)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1.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9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与日韩不同,采用的是WAP协议。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多数采用WAP接入的方式。根据CNNIC的调查,截至2007年3月底,我国WAP活跃用户数约为3900万人,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6.5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2.6亿个。根据用户规模、网站数量以及用户特征等方面综合判断,目前WAP在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相当于传统互联网2000~2001年间的发展水平。与日韩两国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状况相比,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最感兴趣的还是手机图铃业务、音乐和游戏业务。而2003年前后,韩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最感兴趣的业务是图片、音乐和游戏,日本的音乐和游戏类业务也在移动互联网开始起步后的2~3年左右最受用户欢迎。目前日韩用户的兴趣点已经从图片和音乐下载类业务逐渐向具备Web2.0特征、体现移动和固定互联网融合的业务转移。预计在今后的1~2年内,随着我国移动网络带宽的增加,用户对业务的需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信息量少的内容获取类业务向视频类业务、体现移动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业务转变。为了适应未来客户需求可能发生的变化,我们认为移动UGC、内容共享/下载、移动游戏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2.日本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日本可以称得上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其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约占全球40%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的日本人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其中80%在3G终端上使用业务。除了数据接入费和广告费之外,来自移动内容和移动商务的收入超过10亿美元(以上数据为2007年6月底数据),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728万,占移动用户87%的比例(2007年底数据)。根据WirelessWatchJapan2007年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日本移动运营商提供的主要移动互联网业务包括移动搜索、移动音乐、移动社交网和UGC、移动支付和NFC应用、移动电视、基于位置的服务和移动广告等。日本移动运营商采取的包月资费方式,以及用户终端性能的提高、双向高速移动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日本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从最初的信息服务、图铃内容下载,到目前具有移动Web2.0特性的新业务,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三大移动运营商致力推动的移动互联网和固定互联网的互通与融合将进一步丰富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种类,用户从中可以真正享受到无处不在的接入与服务。3.韩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韩国是全球移动互联网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根据韩国互联网发展研究机构(NIDA)的调查,2007年6月,韩国共有3.4亿互联网用户,其中9 46.8%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使用过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在移动用户的比例为51.3%,比2005年9月的统计提高了10个百分点。自从2002年韩国移动运营商把CDMA网络全面升级到CDMA20001xEV-DO以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SKT和KTF分别推出了包括一系列高端移动多媒体应用和下载服务在内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双向高速网络进一步带动了具备移动Web2.0特征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用户市场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从铃声下载、新闻服务等逐渐向移动多媒体、移动社区、移动UGC等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转移。据估计,约50%的韩国人口都是SKT的移动赛我网注册用户(Tekes&FinproGlobalICTTeam2007.9),在线交易类业务也极大的冲击了离线业务市场,如移动拍卖等。根据NIDA在2007年9月发布的最新调查,韩国用户数最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包括移动多媒体服务、移动音乐门户网站服务、手机游戏、移动购物、手机银行以及包括移动搜索、移动社区等在内的无线和固定互联网互通服务。三、移动互联网相关大事件(一):阿里巴巴与天语合作推出云手机7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推出独立研发的阿里云操作系统(阿里云OS),以及搭载此系统的天语云智能手机W700.据了解,采用云OS的智能手机能直接享用100GB云空间和阿里云提供的各种云服务(如地图、电子邮件等),还能使用目前互联网上的海量Web服务,把智能手机直接推动至“云应用”时代。(二):小米手机发布8月16日,小米科技在北京发布小米手机,小米手机采用的MIUI系统,由Android2.3.5版本定制修改而来,价格定为1999元。小米手机只在小米网(xiaomi.com)上零售,10月20日正式开始向30万预订用户发货。(三):百度推出“易平台”,并联合戴尔生产“易手机”9月2日,百度推出手机软件产品-百度·易平台,并且宣布搭载该平台的手机“易手机”由戴尔公司生产。据了解,该款手机可以兼容大量的Android应用程序,同时它还内置了百度浏览器、百度搜索、云服务以及其它百度特色应用。(四):腾讯与HTC、天语合作推出定制机9 9月21日,腾讯联合HTC在北京发布了双方首款深度合作的社交手机HTCChaCha.据了解,该款手机通过QQService的方案整合了手机QQ、手机QQ空间、腾讯微博等社交应用。11月24日,天语手机联合腾讯、英伟达公司,正式宣布推出天语W808W“iQQ”智能手机,W808W“iQQ”深度整合了QQService的各种应用,包括QQ浏览器、QQ通讯录、手机QQ、腾讯微博、SOSO等,不同应用间实现无缝切换。四、发展趋势分析(一)实现技术多样化1.接入技术多元化目前能够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技术大致分成三类: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Wi-Fi,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WiMAX和传统3G加强版的技术,如HSDPA等。不同的接入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所,使用户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接入相应的网络,这势必要求终端具有多种接入能力,也就是多模终端。2.动终端解决方案多样化终端的支持是业务推广的生命线,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升温,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也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设备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手机,也是目前使用移动互联网最常用的设备。Intel推出的MID,则利用蜂窝网络、WiMAX、Wi-Fi等接入技术,并充分发挥Intel在多媒体计算方面的能力,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服务。3.关技术推动内容制作的多元化移动和固定互联网的互通应用的发展使得有效连接互联网和移动网的移动互联网网关技术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采用这一技术,移动运营商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并更有效地管理网络。移动互联网网关实现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网络侧的内容转换等技术适配web网页、视频内容到移动终端上,使得移动运营商的网络从“比特管道”转变成“智能管道”。由于大量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移动网络上的流量越来越大,在移动互联网网关中使用深度包检测技术,可以根据运营商的资费计划和业务分层策略,有效地进行流量管理。网关技术的发展极大丰富了移动互联网内容来源和制作渠道。9 (二)商业模式多元化成功的业务,需要成功的商业模式来支持。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新特点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空间。目前,流量、图铃、广告这些传统的盈利模式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的主体,而新型广告、多样化的内容和增值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在盈利模式方面主要的探索方向。业模式是指免费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而盈利则是通过收取广告费来实现,典型的例子如门户网站和移动搜索。业模式是指通过对用户收取信息和音视频等内容费用盈利,典型例子如:付费信息类、手机流媒体、移动网游、UGC类应用。业模式是指基本信息和内容免费,用户为相关增值服务付费的盈利方式,例如即时通信、移动导航和移动电子商务均属于此类。(三)参与主体的多样性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融合的时代,是设备与服务融合的时代,是产业间互相进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一个显著的特征。9 降低了产业间、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和资金门槛,推动了传统电信业向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大ICT产业的演进,原有的产业运作模式和竞争结构在新的形势下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在产业融合和演进的过程中,不同产业原有的运作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都在改变,产生了更多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为了把握住机遇,相关领域的企业都在积极转型。他们充分利用在原有领域的传统优势,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争当新型产业链的整合者,以图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五、移动互联的三大领域(一)移动支付一种可以在地面上象信用卡那样随处应用、当然在网络上同样可以在线支付的“移动支付宝”将开始横空出世。今年上半年,支付宝就采用了二维码技术,力推手机二维码移动支付,它将容纳一堆信用卡、“交通一卡通”那样的专用支付卡,随时随地,随身携带,随处应用。(二)移动商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也在迅速的崛起。传统的电子商务,必须基于电脑的基础上,在时间、地点上有所限制。而未来的移动商城必将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随着移动系统速度和网络瓶颈的突破,全新界面的移动商城,必将开始兴起。很多城市都用二维码,在户外广告上,开启了墙上商城,这也是移动商城的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是基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通过手机来浏览商城里的物品,并且下单购买。(三)物联网以RFID和二维码为基础的商务、生活应用即物联网的应用开始普及。很快,就能看见越来越多的人在本来需要使用诸如门禁卡、车票卡、会员卡的地方,掏出手机来“哔”的一声......当然,在需要的地方,同时也实现了扣费。类似这种在一些需要支付或者资格凭证的地方,将能看见越来越多的人掏出手机,将上面显示的二维码图片在识读器前面扫描,就能将那些优惠券,会员打折卡,积分卡识别出来,并且可以打印出来……等等,传统的卡片将陆续被这种方式所替代。这将带动一系列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软件、硬件、电信领域的变化与发展。六、结论9 (一)各国互联网发展迅猛世界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各个国家由于国情、文化的不同,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些移动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一定的用户市场规模。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已经凭借着出色的业务吸引力和资费吸引力,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猛,以娱乐类业务为例,目前,基于手机的娱乐内容已经创造了一个数百亿元的市场,成为运营商发展的重要战略。总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产业运作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运作模式正在形成。对于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公司和网络运营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二)终端厂商需加强业务和终端的融合对于终端厂商,应加强对用户业务需求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增强业务与终端的 融合度,提高终端适配率及使用便利性。在营销环节,给用户更多的试用机会,充分引导用户,有助于培养用户对业务的认知,且能提高终端带来的用户体验。在手机市场利润逐渐走低的形势下,终端厂商应争取更多的运营商定制终端的合作,力求以定制终端的规模化有效提升利润空间。(三)电信运营商:把控移动互联网营销三要素移动互联网营销规划应从客户需求出发,把握“用户、产品、时机”三要素开展精确营销。1.目标用户选择营销对象更加精确:从用户兴趣爱好、终端具备的功能、产品关联库等层面进行深度挖掘,为定位目标客户、实施交叉销售提供有效支撑。2.业务产品设计营销内容更加精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产品需求,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通过业务的有效整合,将合适的业务内容包推荐给客户。3.营销规则设计营销时机更加精确:不断优化营销规则实施整合营销。实时分析客户在特定时段和场景下需求和兴趣的最大点,第一时间把握最佳营销时机。9 参考文献[1]宋明艳.移动互联网应用及其发展分析[J].电脑与电信,2012(10).[2]廖军,郭达.移动互联网应用趋势——基于Web的终端平台[J].信息通信技术,2010(4).[3]刘文婷.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4]曾建.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合作竞争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5]冯建,王卫东.第三代移动网络与移动业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6]雷源.移动互联网改变商业未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7]戴建华,任锦鸾.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3G业务能力提升策略探讨[J].移动通信,2011(17).[8]常小兵.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商机[J].现代国企研究,2011(5). [9]彭旭知.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思想的三重转变[J].通信企业管理,2008(8). 视频文献http://v.baidu.com/kan/C8Hj/C8H7?fr=v.hao123.com/search动互联网时代:新旧巨头交替创造经济神话.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