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德和堂内分泌科疾病大全

低血糖--德和堂内分泌科疾病大全

ID:37867878

大小:413.9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6-01

低血糖--德和堂内分泌科疾病大全_第1页
低血糖--德和堂内分泌科疾病大全_第2页
低血糖--德和堂内分泌科疾病大全_第3页
低血糖--德和堂内分泌科疾病大全_第4页
低血糖--德和堂内分泌科疾病大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血糖--德和堂内分泌科疾病大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file:///C

2、/html/内分泌科/低血糖.html疾病名:低血糖英文名:hypoglycaemia缩写:别名:glycopenia;hypoglycemia;低血糖症;血糖过低;血糖过少ICD号:E16.2分类:内分泌科概述:低血糖综合征(hypoglycemicsyndrome)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血糖浓度常低于3.36mmol/L(60mg/dl),严重而长期的低血糖症可发生广泛的神经系统损害与并发症。常见的有功能性低血糖与肝源性低血糖,其次为胰岛素瘤及其他内分泌性疾病所致的低血糖症。本病常被误诊为癔病、癫痫、精神病、脑瘤与脑炎等,经过恰当治疗后,症状可迅速好

3、转。早期识别本病甚为重要,可达治愈目的,延误诊断与治疗会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病变而不可逆转,后果不佳。血糖系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机体活动的重要能量,对维持人体物质代谢、脏器功能,尤其是脑神经组织所需要的葡萄糖几乎完全依赖于血糖的持续供能。暂短的低血糖可引起明显的脑功能障碍;长期而严重的低血糖,将会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乃至死亡。但是,低血糖症的最大潜在危险性,往往是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到,其所引起的严重恶果。正因为如此,及时识别和及时处理低血糖甚为重要。人体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吸收后生成葡萄糖。但在空腹时血糖来源于肝糖原分解(75%),糖原异生(25%)。总血糖流失量

4、CDDCDDCDDCDD每分钟每千克体重平均约2mg。血糖的调节是依赖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多种激素和多种酶系活动来参与,使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维持在比较适宜的范围内,正常血糖为3.3~8.9mmol/L(60~160mg/dl)。在一般情况下,当摄入的食物刺激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使血糖水平短时间升高file:///C

5、/html/内分泌科/低血糖.html(第1/23页)[2008-4-2716:40:21]file:///C

6、/html/内分泌科/低血糖.html至6.7~7.2mmol/L(120~130mg/dl),最高可达8.9mmol/L(160mg/dl)。在高

7、血糖的直接刺激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贮藏,以平衡餐后高血糖。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在外周的利用,增加肝糖原合成,抑制肝糖原酵解和葡萄糖异生而成为体内惟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但体内尚有数种的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诸如胰升糖素,以增加肝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肾上腺素,以直接促进肝糖原分解,刺激胰高糖素分泌,控制胰岛素分泌,减低葡萄糖的利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增加肝葡萄糖异生;生长激素,以抑制葡萄糖利用;甲状腺激素,以促进葡萄糖吸收,增加葡萄糖异生。总之,当机体对糖代谢调节失常,胰岛素和升血糖的激素之间的作用失去平衡关系,使血糖超常变动。胰岛素绝对或相对过多,则发生低血

8、糖症。低血糖症是血葡萄糖水平低于正常的一种临床现象,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所致血糖浓度过低的综合征。人体细胞内葡萄糖(游离葡萄糖)只占机体总葡萄糖量的很小一部分,绝大多数葡萄糖存在于细胞外间隙,而重叠机制可以确保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当破坏这种机制可导致低血糖症发生,轻症可无临床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可逆或不可逆的后果。这种宽度范围的无特殊症状的临床表现,常导致诊断上的困难。然而,近年来,在生理学和分子水平对葡萄糖调控的研究,为临床了解低血糖状态的成因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流行病学:低血糖症(hypoglycemi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一组临床综

9、合征。一般以成人血浆血糖浓度(血浆真CDDCDDCDDCDD糖,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2.8mmol/L,或全血葡萄糖<2.5mmol/L为低血糖。儿童低血糖诊断标准比成人值低1.11mmol/L,但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个体差异较大。各地报道的低血糖的发病率不一。美国、欧洲的发病file:///C

10、/html/内分泌科/低血糖.html(第2/23页)[2008-4-2716:40:21]file:///C

11、/html/内分泌科/低血糖.html率占急症病例的0.5%以下,新加坡的药物性低血糖发生率占就诊人数的0.4%~0.8%,香港特区为1.5%。病因:低血糖病因很多,据统计可多达

12、100种疾病,近年来仍在发现其他病因。本症大致可分为器质性低血糖。(指胰岛和胰外原发病变,造成胰岛素、C肽或胰岛素样物质分泌过多所致);功能性低血糖(指患者无原发性病变,而是由于营养和药物因素等所致);反应性低血糖(指患者多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使得胰岛素分泌相应增多,造成临床有低血糖表现)。10314例尸检中证实44例(0.4%)为胰岛素瘤。正常人血糖受多因素调控,如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肝脏、胃肠、营养、以及运动等因素等。升糖激素有胰高糖素、肾上腺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