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念祖国的情绪

眷念祖国的情绪

ID:38252665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6

眷念祖国的情绪_第1页
眷念祖国的情绪_第2页
眷念祖国的情绪_第3页
眷念祖国的情绪_第4页
眷念祖国的情绪_第5页
资源描述:

《眷念祖国的情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一、学习要点:1、了解这是一篇借物咏志的抒情诗,抒写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2、把握比喻(借喻)和比拟的意义和作用3、把握艺术构思的鲜明特色:全诗结构统一在煤与我,祖国与女郎的合二而一的思路上,从而抒发对祖国的赤诚的爱4、把握反复咏叹的作用二、出处与作者1、本诗选自诗集《女神》2、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曾用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战士。青年时代,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14年赴日本留学。“五四”运动前后,弃医从文,积极投身

2、于文化革命活动,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成新闻学团体“创造社”。1921年初出版了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有重要意义的诗集《女神》。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其后,在白色恐怖下被迫再次东渡日本,从事古文字和古代历史研究,获得可贵的成果。“七七”事变后回国,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写下了《屈原》、《虎符》等历史剧和《沸羹集》、《天地玄黄》、《今昔蒲剑》以及《战声集》、《蜩螗集》等诗文,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内顽固派的阴谋伎俩。建国后,参加人民政府的

3、领导工作。继续以很大的热情,写了诗集《新华集》、《百花齐放》、《长春集》和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作品。1978年6月病逝于北京。三、题解与背景炉中煤,是自喻,作者以此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副题“眷恋祖国的情绪”已点名本篇的主旨。《炉中煤》写于1920年,一、二月间,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上。后收入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女神》。是其中名篇之一。1914年初,青年郭沫若赴日本留学。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以强凌弱,常有怀乡思国的强烈情感。1919年“五四“运动在国内爆发,消息传

4、到羁留在外的郭沫若耳里,深受鼓舞,诗人心中积蓄依久的爱国主义激情和反帝反封建意识,犹如火山爆发一般喷涌而出。他的创作冲动不可一直,到了“诗的创作爆发期”,写出了《匪徒颂》郭沫若与成仿吾等组成了什么新文学团体?1927年出版了什么诗集,它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怎样?解放前后郭沫若有哪些著名历史剧作和诗集是什么运动使郭沫若得到了创作爆发期。写了大量情绪激昂,思想积极的抒情诗,其中的代表作是哪一篇?答:五四运动《炉中煤》这首诗的前标题是什么?诗歌主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日出》、《天狗》、《地球,我

5、的母亲》等大量情绪高昂,思想积极的诗篇,《炉中煤》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一、课文分析1、《炉中煤》全诗贯穿两个主要意象炉中煤,象征充满爱国激情的诗人自己,表达了对新中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年轻的女郎:象征经过“五四”洗礼后焕发青春的祖国。表达了对新中国的赞美,热爱和期望。郭沫若曾解释:“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象一位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象我的爱人一样。2、诗的总体构思特点:通过“炉中煤”向年青女郎倾颂衷肠的方式,表达诗人“眷念祖国”的情绪。全诗共分五节,每五行一节。第一节:总述作者的爱

6、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啊,我年青的女郎〉每节均以呼唤起着,结构整齐、严谨、和谐“年青的女郎”比喻(借喻)强调两点:一是“年青的”,即指五四后充满生气的新中国;一是取共“美貌、可爱”,用这个比喻便于通过抒发爱情的方式寄托自己的爱国激情。值得注意的是把祖国比成年青的女郎,并不是拟人,所以不能叫比拟,因为诗中并没有让年青的女郎做为祖国的化身来说话,即没有把它进而拟化为具有人的性格,所以仅仅是比喻。这里将“五四”后新生的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已超越了一般的宽泛的爱国主义而上升到革命的、具有特定阶收和时代内涵的

7、、思想高度,因为这个比喻,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的落后的旧中国的否定和批判,对新生祖国的肯定和赞美,并从革命运动中看到了前途和光明。问:这节诗中的“我”仅仅是指诗人自己吗?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诗人自己,二是指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不辜负你也不要〉通过你我互不辜负的希望,表达了自己的思念和报国之心。(为)我心爱的人儿〉指“五四”后充满生气的新中国。表达了诗人对新中国的由衷热爱。燃到了这般模样〉一是表明自己的爱国之情十分炽烈,一是表明自己有着愿为新中国献身的精神(简言之,对祖国赤诚奉献的精神)“燃”字渗透着诗人在

8、漫漫长夜中摸索探寻的形象。“燃到了这般模样”是前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的喻体,前标题是本体,即眷念祖国的情绪象炉中煤炽烈的燃烧一般,没有比喻词,是借喻。所以作者是以炉中煤比喻充满爱国激情的自己,这样的比喻,艺术效果是借助炉中煤的燃烧,诗中两个主要比方是什么?它们分别象征着么?诗中的比喻手法主要表现在哪里?这两个比喻各有什么涵义?它们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效果?有人说把祖国比成年青的女郎同时也是比拟对不对,为什么?将祖国比拟女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既表示对新中国的赞美和期望,也暗含在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