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烧成缺陷及原因分析

陶瓷烧成缺陷及原因分析

ID:39397243

大小:3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2

上传者:无敌小子
陶瓷烧成缺陷及原因分析_第1页
陶瓷烧成缺陷及原因分析_第2页
陶瓷烧成缺陷及原因分析_第3页
陶瓷烧成缺陷及原因分析_第4页
陶瓷烧成缺陷及原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瓷烧成缺陷及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陶瓷烧成缺陷及原因分析发布时间:2008-8-415:07:14 阅读:52次 新闻来源: 作者:(一)变形:产品烧成变形是陶瓷行业最常见、最严重的缺陷,如口径歪扭不圆,几何形状有不规则的改变等。主要原因是装窑方法不当。如匣钵柱行不正,匣钵底或垫片不平,使窑车运行发生震动,影响到产品的变形。另外,产品在烧成中坯体预热与升温快时,温差大易发生变形。烧成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太长也会造成大量的变形缺陷。使用的匣钵高温强度差、或涂料抹不平时也会造成烧成品的变形。(二)开裂:开裂指制品上有大小不同的裂纹。其原因是坯体入窑水分太高(大于2%以上),预热升温和冷却太快,导致制品内外收缩不匀。有的是坯体在装钵前已受到碰撞有内伤。坯体厚薄不匀,配件(如壶把、咀等)重量过大或粘结不良也会造成制品开裂。防止的办法是:(1)入窑坯体水分小于2%,车速适当减少冷却量。(2)装窑时套装操作谨慎,垫片与坯体配方一致。配件大小、重量与粘接位置恰当。有的在粘接泥浆中加入10-15%的釉料,可以使咀、把与主体牢固熔接一体,如此可克服开裂缺陷。(三)起泡:烧制品起泡有"坯泡"与"釉泡"两种。坯泡分为"氧化泡"与"还原泡"两种。氧化泡指坯泡外面覆盖釉层,断面呈灰黑色,多形成于窑内低温部位。主要是瓷胎与釉料中的分解物未能充分氧化,烧失物未完全排除所致。予热升温快,氧化分解阶段时间短、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度过低,上下温度差过大。在坯釉料中,碳酸盐。硫酸盐及有机杂质含量较多等都是造成产品起泡的主因。此外时装车密度不当、入窑水份高等原因亦须注意。还原泡又称过火泡,断而发黄,多发生于高温近喷火口处的制品。主要由于坯体内硫酸盐与高价铁还原不足,强还原气氛不足及烧成温度过高造成。釉泡系沉积炭及分解物在釉熔前未能烧尽挥发,气体被阻于釉面层中形成。若延长釉熔时间或适当平烧即可解决。(四)阴黄:制品表面发黄或斑状发黄,有的断面也有发黄现象,多出现在高火位处。主要原因是升温太快,釉熔融过早,还原气氛不足、而使瓷胎中的Fe2O3未能还原成FeO。此外,装钵柱太低,窑顶局部产品温度偏高而还原不足也会形成阴黄缺陷。在产品原料中TiO2含量太高,也会导致产品发黄,如若在坯料中加入微量CoO,可遮盖产品的黄色。(五)烟熏:不论采用何种燃料都会发生烟熏现象。烟熏指产品表面呈灰色或不纯正的白色。主要由于坯体氧化不完全或还原过早使坯内炭素、有机物或低温碳未能烧尽在釉层封闭之前。有时烟气倒流也会熏蚀釉面。若釉料中钙含量偏高也易形成烟熏缺陷。(六)针孔:指产品釉面出现微小凹痕或小孔。形成此类缺陷一是坯料中有机物。碳素、氧化铁含量较高,当升温快时烧失物未能完全烧尽挥发而到后期高温阶段才逸出釉面,形成宛如微观火山状的针孔。此外,高温炉还原气氛太弱,喷火口部位产品再次被氧化也会造成针孔。再者,当釉料流动性差或施釉过薄时也会发生针孔缺陷。(七)桔釉:制品釉面不平、呈桔皮状。一般发生于盘、碟类或瓷板砖类制品。主要原因是釉面波化时升温过快,烧成温度过高使釉面产生沸腾现象所致。另外釉浆厚薄不均、高温流动性差及釉料研磨不细等都是形成桔釉缺陷的症结所在。(八) 惊釉:产品釉面有发丝粗的裂纹。主要原因是坯、釉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形成。这就需要重新调整坯。釉配料配方。此外烧成温度过高、冷却制度不合理或釉层过厚也会形成惊釉缺陷。(九)生烧与过烧:生烧的制品外观发黄、吸水率偏高、釉面光泽差而粗糙、强度低、敲打时声音浑浊。过烧时产品发生变形,釉面起泡或流釉。主要原因在烧成温度偏高或偏低,高温保温时间控制不当,装车密度不合理或烧成温差大等产生局部过烧或生烧。(十)无光:亦称消艳。产生釉面无光的原因是釉面形成微细体和釉层熔融不良,因此形成釉面无光缺陷。可在冷却初期采取快速冷却,防止釉面层析晶。提高釉面光泽度。艺术陶瓷的选购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的陶都江苏宜兴;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还有生产雨点釉和创新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的浙江龙泉;以及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等。陶瓷]关于发展我国粗瓷产业的思考  我国陶瓷历史悠久,制瓷工艺与装饰技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而名扬海内外。建国以来我国大江南北建设了许多大型陶瓷产区,为发展陶瓷事业与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陶瓷业的兴旺还刺激与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如矿产、交通、能源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当前国际市场需求结构正发生巨大变化。欧、德、日、韩等传统陶瓷生产大国,已将密集性劳动行业的陶瓷业逐步放弃,而采取大量从国外进口陶瓷的方针。为中国陶瓷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例如,当前国际市场上美国陶瓷消费者需求纹饰淡雅、明快的美术陶瓷;德国市场很欢迎具有仿古风格的瓷器餐具及咖啡具;法国人喜欢动物造型的瓷器制品;日本人青睐手工风格,造型与釉色丰富、有窑变效果的陶瓷产品;澳大利亚流行铁炻器与铁质感的瓷器产品;意大利青睐紫沙陶壶茶具;西班牙消费者欢迎具有东方色彩的陶瓷产品;俄罗斯则需要大量进口供实验使用的各类化工陶瓷制品等等。国际市场对陶瓷的需求范围越来越广,这为我国陶瓷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不过,随着我国及世界各国优质高岭土与细瓷原料日益减少,生产精细瓷器的细瓷原料储量日减,价格也越来越昂贵,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且也越来越不容易得到。另一方面,储量非常大的粗陶瓷原料,遍布我国各地,采用当地丰富的陶土资源生产粗陶瓷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多年来粗陶瓷产业不受重视,也是事实。其实,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粗瓷产品,说是粗瓷,但粗瓷并不粗。关键是将它做好,做细。将当地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三者结合起来,就能成气候。就能实现"泥土变成金"。其发展起来将是前途无量。还能实现大批出口,何乐而不为? 为建立循环经济,继续推动我国陶瓷产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将陶瓷产业这块蛋糕做大,现借《陶城报》就发展粗陶瓷产业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资源优势建国50多年来,国家有关地质部门对陶瓷原料的分布与储藏进行了勘探,得出的数据为优质陶瓷原料储藏均仅为千万吨级。相比较之下,我国各种粗瓷陶土原料储量品种多,储藏非常丰富,多为亿吨及几亿吨、几十亿吨级。如北方的大青土、二青土、缸土、碱石、焦宝石等储量都很丰富。大青土储量有几十亿吨、缸土也有数亿吨。南方的紫砂土储量十分丰富,有十几亿吨。此外还有铝矾土、煤矸石等均有千万吨级到亿吨级。包括各地煤矿废弃的煤矸石山,也可以用做粗瓷原料。丰富的陶瓷原料与丰富的能源条件是大发展的优势,发展粗瓷产品起码使用几百年没有问题。历史经验证明,采用地产粗瓷原料可以大批量生产各类陶瓷产品。可以生产艺术陶瓷、园林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如沙锅、陶制餐具及茶具等)等各类产品,经过精细加工还可以生产出口国际市场的各种炻器产品。今后应该下大力气推动粗陶瓷产品的发展。将来我国陶瓷发展的方向,在保持细瓷产品创高档与品牌的同时,更应该大力发展以当地原料生产的粗陶瓷产品。其实,陶瓷是一个大概念,也包括含一定比例的当地粗瓷原料生产的陶瓷产品。粗料通过细作,也可以生产出好产品,创造出较高的经济价值。它包括有日用瓷、艺术瓷、仿古瓷、园林瓷、工业瓷、电磁等种类的方方面面。大力发展粗瓷产品还非常符合当前国家要求发展绿色产品、造就循环经济的大政策。二:可供发展的产品(1)、炻器。炻器产品位于瓷器与陶器之间,主要是用当地含有铁及各种杂质的劣质原料生产的产品,产品种类有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插花具等。我国陶瓷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开始生产炻器产品。主要产区有山东淄搏、河北彭城、江苏高淳、河南焦作等瓷区。这样可以抵消由于高档细瓷原料由外地运输,成本不断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产品成本。炻器产品主要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而且进入美国市场没有那么多的贸易限制。因此,将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炻器产品,加强产品设计与提高装饰艺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炻器生产强国。(2)、发展"和陶"产品。和陶产品即具有东方风格的造型丰富、釉色斑斓的陶制餐具产品,由日本最先生产,故称和陶。和陶产品的特色是注重反映手工制作痕迹,擅长发挥造型的丰富与变换性,重视各种色釉装饰。其所用原料、釉料与生产技术,在我国任何一个陶瓷产区均可以完全可以满足。和陶产品可以作为继陶瓷沙锅后未来产品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也是粗陶瓷产品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和陶"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台湾、韩国及东南亚地区,而且每年定单很大。(3)、美术陶瓷。我国各地的陶土原料储藏丰富,能够生产各种美术陶瓷,如江苏宜兴生产的紫砂壶、仿钧釉艺瓷;河北彭城瓷区生产的各种仿古瓷、高温花釉动物雕塑、现代陶艺;河南洛阳、禹县生产的唐三彩雕塑、仿古钧瓷;广东石湾生产的瓦脊公仔、人物雕塑等产品都使用了当地的粗瓷原料。美术陶瓷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美术瓷可以解决大量就业。也可成为展示地方陶瓷艺术形象的名牌,成为推动陶瓷观光旅游的热门产业。发展美术陶瓷,目前还不需要大量的投资。搞一家民间陶瓷作坊,个人投资几万元就可搞起来。但在他们创业初期时困难很多,政府可在税收及收费上进行扶持,实行优惠政策。此外,能否帮助其搞到小额贷款。(4)、园林陶瓷。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与园林事业,对园林陶瓷产品的需求很大。因此发展园林陶瓷产品很有前途。如陶瓷花盆、花缸、鱼缸、陶瓷果皮箱、大衣架、瓷桌、绣墩、灯架、灯柱等产品,这些都使用粗瓷原料生产。关键是在粗瓷的外表挂上一层美丽的釉色,以增加其美感与观赏性。当然,粗瓷原料也可以用于釉料配制的原料,可谓一举两得。 (5)、紫砂陶瓷。目前国内园林产业已经形成上千亿元产值的市场,对各类陶瓷花盆需求数量惊人。我国南北方各地,紫砂土原料储量均十分巨大,也能在生产粗瓷产品方面做出大文章。如江苏的宜兴瓷区用紫砂土生产琉璃瓦与紫砂壶、园林陶瓷产品。他们利用粗瓷原料生产陶瓷制品,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仅*紫砂土原料资源一项就发了财,做得很好。不仅紫砂壶能够赚钱。他们做得紫砂花盆也很不错,产品造型成了系列。造型有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各种花盆产品,还出口到国外市场。佛山瓷区生产的人物陶瓷雕塑也使用有大量的紫砂土原料(只是在当地的称呼不同);河南省宝丰瓷区也采用紫砂原料生产供出口的各种紫砂壶茶具、花盆等粗瓷产品。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6).化工陶瓷。在化工陶瓷产品方面,粗陶瓷也有大作为。比如可做化工陶瓷的精细陶管、高压釜、耐酸陶瓷等。(7).建筑陶瓷。建筑陶瓷产品方面,瓷砖及琉璃瓦产品中,目前都是以粗瓷原料为主的产品。至于紫砂土制成的瓷砖,在国外早已有先例。国外的许多建筑陶瓷企业在瓷砖中,使用了大量的粗瓷紫砂原料,俗称红坯砖。此前,国内报纸上还专就红坯瓷砖开展过讨论。因此,尽快适当在建筑陶瓷产品中加大粗瓷原料的含量,也应该成为今后的一个努力指向。总之,在我国大力发展粗瓷产品,可以避开许多瓷区优质原料日益短缺瓶颈的困绕。又有利于发展绿色产品品种,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保持持续发展。对于重建我国陶瓷业的大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枫溪陶瓷潮州生产陶瓷始于新石器时代;到了两晋、南北朝,逐步趋向瓷化;唐代,古城北郊已有瓷窑;北宋,古城东郊的笔架山,出现了“百窑村”;明时,海阳县的枫溪逐步成为新的陶瓷生产基地,饶平县九村的陶瓷生产也具有一定规模。现在,潮州的陶瓷主要产地有枫溪、古巷、凤塘、浮洋瓷区和饶平三饶、新丰等地瓷区。  瓷制品除日用瓷、卫生瓷,以及工艺瓷等6000多样花色品种。潮州陶瓷的装饰,有潮彩、粉彩、釉下彩、贴花、印花、装饰土等。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陶瓷的分类普通陶瓷制品按所用原材料种类不同以及坯体的密实程度不同,可分为陶器、瓷器和炻器三大类,它们的特性分别如下。(1)陶器即陶质制品为多孔结构,通常吸收率较大,断面粗糙无光,不透明,不明亮,敲击声粗哑,有的无釉,有的施釉。烧成温度较低,一般小于1300℃。陶器根据其原料土杂质含量的不同,又可分为粗陶和精陶两种。①粗陶器:粗陶的坯料由含杂质较多的砂质黏土组成。建筑上常用的烧结黏土砖、瓦、盆、罐、管等,都是最普通的粗陶制品。②精陶器:精陶指坯体呈白色或象牙色的多孔制品,多以可塑性黏土、高岭土、长石、石英等为原料,一般两次烧成。建筑饰面用的彩陶、美术陶瓷、釉面砖等均属此类。精陶因其用途不同,可分别称为建筑精陶、日用精陶和美术精陶。 (2)瓷器即瓷质制品,其坯体结构致密,基本上不吸水,有一定的半透明性,敲击时声音清脆,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其表面通常都施有釉层,烧成温度较高,一般在1250~1450℃。瓷器按其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工艺制作的不同,分为粗瓷和细瓷两种。瓷质制品多为日用细瓷、陈设瓷、美术瓷、高压电瓷、高频装置瓷等。(3)炻器即炻质制品,是介于陶质和瓷质之间的一类产品,也称半瓷或石胎瓷。炻与陶的区别在于陶的坯体多孔,而炻的坯体孔隙率很低,吸水率较小。炻与瓷的区别,炻仍有一定的吸水率,且坯体多数带有颜色,无半透明性。炻器按其坯体的细密程度不同,又分为粗炻器和细炻器两种。①粗炻器:是炻器中均匀性较差、较粗糙的一类,吸水率一般为4%~8%,建筑饰面用的外墙面砖、地砖等属于此类。②细炻器:指日用细炻和陈列品,由陶土和部分瓷土烧制而成。如日用器皿、化工及电器工业用陶瓷等。我国陶都宜兴的紫砂陶即为一种不施釉的有色细炻器,系用当地特产紫泥制坯,经能工巧匠精雕细琢,再经熔烧制成成品,是享誉中外的日用器皿。炻器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优于瓷器,且对原泥选择不及瓷器那么严格,所以成本较瓷器低廉。上述三类陶瓷的原料和制品性能的变化是连续和相互交错的,很难有明显的区分界限。从陶器、炻器至瓷器,其原料从粗到精;烧成温度及烧结程度由低到高;坯体结构从多孔到致密。建筑装饰工程中所用的陶瓷制品是精陶与粗炻质制品之间的产品。表4一I是按陶瓷产品所用材料不同而进行分类。二、陶瓷的原料陶瓷生产使用的原料品种很多,从来源讲,一种是天然矿物原料,另一种是通过化学方法加工处理的化工原料。天然矿物原料通常分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助熔原料和有机原料等四类。1.可塑性原料--黏土黏土是由天然岩石经过长期风化而成,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合体。常见的黏土矿物有高龄表4-1陶瓷制品的分类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层状结构的含水硅铝酸盐。黏土还含有石英、长石、铁矿物、碳酸盐、碱及有机物等多种杂质。黏土是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黏土中的成分又决定着陶瓷制品的质量和性能。根据黏土中杂质的含量、耐火性及用途的不同,可将黏土分为以下四种。(1)高岭土--瓷土高岭土不含氧化铁等染色杂质,是高纯度黏土,熔烧后呈白色。其颗粒较粗、塑性差、熔烧温度高,是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所以有瓷土之称。 (2)易熔黏土--硅土这种黏土中含有大量的细砂、尘土、有机物和铁矿物等杂质,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铁矿,在一般烧成温度下它能使制品产生气泡、熔洞等缺陷,熔烧后呈红色,是生产砖瓦及粗陶制品的原料,因此有硅土之称。(3)难熔黏土--陶土也称微晶高岭土,其杂质含量较少,比较纯净,熔烧后呈淡灰色、淡黄色或红色,是生产陶质制品的主要原料,因此有陶土之称。(4)耐火黏土--耐火泥这种黏土含杂质较少,耐火温度高,可达1580℃,熔烧后呈淡黄色至黄色,是生产耐火、耐酸陶瓷制品的主要原料,有耐火泥之称。在陶瓷制作过程中,黏土的作用是赋予原料以可塑性,对瘠性原料给予结合力,从而使坯料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同时使坯料干燥过程中避免了开裂,并具有一定的干燥强度。黏土加热分解并于ll00。C以上形成的莫来石结晶,使陶瓷具有高的耐急冷急热性、机械强度和其他优良性能。2.瘠性原料--石英、石英砂、废砖粉为了防止坯体收缩所产生的缺陷,常掺用无可塑性而在焙烧范围内又不与可塑性物料起化学作用,并在坯料和制品中起骨架作用的物料,称为瘠性原料或非可塑性物料。最常用的瘠性原料是石英和熟料(重烧熟料、轻烧熟料和废砖粉等)。瘠性原料在陶瓷中的主要作用如下。①可调整釉料的可塑性,减少坯体干燥收缩及变形;②石英在高温时发生晶型转变并产生体积膨胀,可以部分抵消坯体烧成时产生的收缩,从而改善制品的烧成性能;③石英在烧成中除了一部分熔解在长石熔体中外,还与黏土中的AIz03形成莫来石,残余的石英构成坯体的骨架;④石英在釉料中可提高釉面的耐磨性、硬度、透明度及化学稳定性。3.助熔原料--熔剂原料含低熔组分或其分解物,能与黏土、石英等原料反应形成低熔玻璃物质,促进产品烧结的原料称为助熔原料(或称熔剂原料)。助熔原料在焙烧过程中能降低可塑黏土的烧结温度,同时增加制品的密实性和强度,但降低制品的耐火度、体积稳定性和高温下抵抗变形的能力。4.有机原料--天然腐殖质、锯末、糠皮、煤粉有机原料主要包括天然腐殖质或锯末、糠皮、煤粉等。其作用是提高原料的可塑性;在焙烧过程中本身碳化成强还原剂,使原料中的氧化铁还原成氧化亚铁,并与二氧化硅生成硅酸亚铁,起到助熔剂作用。但掺量过多,会使成品产生黑色熔洞。三、陶瓷表面施釉装饰1.釉的定义和作用釉是覆盖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平均厚度为120~140/zm)。它具有玻璃般的光泽和透明性,从而使坯体表面变得平整、光亮,使制品不易沾污。在一般条件下釉层不吸水、不透气,在一定的程度上釉还能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改善制品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釉还对坯体起装饰作用,它可以遮盖坯体的不良颜色和粗糙表面,各种艺术釉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2.釉用原料及釉的分类 不同的陶瓷釉,其组成也各不相同。釉使用的天然原料基本上与坯料使用的原料相同,只是釉料使用的原料要求化学成分更纯,杂质含量更少。主要有长石、高岭土、石英、石灰石、滑石、含锂矿物等。另外釉上还需一些化工原料作熔剂、乳浊剂及着色剂。釉具有类似玻璃的某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各向同性,无固定熔点,光泽透明,与玻璃不同的是熔化后液体很黏稠,不易流动。陶瓷品种繁多,烧制工艺各不相同,因而釉的种类和它的组成都极为复杂,分类方法也多,现将常见的一些分类方法列于表4-2。表4.2釉的分类(1)长石釉与石灰釉长石釉与石灰釉是瓷、炻和精陶采用最多的两种釉料。长石釉是由石英、长石、石灰石、高岭土、黏土及废瓷粉等配制而成。长石釉烧结温度较高,属于高温透明釉,其特点是硬度大、透明、光泽强、有柔和感、烧结温度范围宽等。石灰釉是由石灰石和其他原料配制而成。该釉弹性好、有刚硬感、透明,但其烧成温度较窄、白度差,已逐渐被其他新釉种所替代。(2)滑石釉与混合釉滑石釉是在长石釉基础上加入滑石粉配制而成。其特点是烧成温度范围较宽,白度高,透明度好,不易产生裂纹、烟熏等缺陷,但釉料附着力差,烧结后光洁度差。混合釉是在长石一石英一高岭土中加滑石、白云石、方解石、氧化锌等多种助熔剂组成的釉料。其特点是可根据坯体的特性和制品的使用特点,进行多种配比选择,以获得最满意的使用效果。(3)透明釉和乳浊釉透明釉是指釉料涂于坯体表面,经高温焙烧后形成的玻璃体层透明度高,可呈现坯体本身的颜色。白色釉面砖就是由透明釉透视坯体的白颜料而形成洁白光滑的表面效果。有时还可由透明釉显示和保护釉下的彩色图案。乳浊釉是一种作用与透明釉正相反的釉种,它主要是为了掩盖不够洁白的坯体、坯体表面的缺陷或显示特殊的效果而人为在釉料中加入乳浊剂,产生细微晶粒或极细微气泡而生成乳浊效果。常掺加的乳浊剂为Si02、Ti02等。(4)生料釉和熔块釉生料釉是直接将原料制备成釉浆,这些原料在调制时不溶于水,在高温焙烧时相互熔融而成为整体。长石釉、石灰釉、滑石釉、混合釉均为生料釉。熔块釉是在制浆前,先将部分原料熔成玻璃状物质并用水淬成小块(熔块),再与其余原料混合研磨成釉料。熔块釉多用于低温釉料。为降低熟化温度,往往要掺低熔点的助剂,有些助剂(如铅的化合物)有毒性,使用时要引起注意。(5)色釉色釉是在釉料中加入着色氧化物或某些盐类化合物配制而成。色釉按烧结温度不同,分为高温色釉和低温色釉两种,其界限为l250。C,陶制品通常采用低温色釉,而炻器和瓷器则用高温色釉。色釉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操作方便,廉价,可以遮盖不美观的坯体,广泛用于陶瓷工艺中。 (6)食盐釉食盐釉不是在陶瓷生坯上直接施釉,而是当制品焙烧到一定温度时,把食盐投入到燃烧窑中,在高温及水蒸气的作用下,食盐分解为氧化钠和氯化氢,以气态均匀分布窑内,这两种物质与坯体表面的黏土及SiOz作用在坯体表面形成一种玻璃质的釉层。它具有坚固不脱落、不开裂、耐酸性强等特点。(7)特种釉在釉料中加入添加剂,或者改变釉烧时的工艺参数,可以得到具有特殊效果的釉或釉饰。如结晶釉、裂纹釉和流动釉等。结晶釉是在AlzOa含量低的釉料中加入Zn0、Mn0、TiOz等结晶形成的,使其在烧成过程中形成粗大的结晶釉层,釉层中的晶形有星形、雪花形、冰花形、松针形等各种形式,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裂纹釉是利用釉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坯体,烧成后快速冷却,使釉层产生裂纹。不同的裂纹形态有不同的装饰效果。流动釉是在较高的温度下过烧,使釉沿坯体流动,从而成自然条纹。为获得不同色彩的条纹,流动釉通常为色釉。若改变釉烧时的工艺参数,也可形成不同的釉饰。如烧成后缓慢冷却,可获得不反光釉面,称为亚光或无光釉。这种釉的表面有丝状或绒状的光泽,具有特殊的表面装饰效果。3.釉的性质为了满足陶瓷对釉的要求,釉必须具有以下性质。①釉料必须在坯体烧结的温度下成熟,一般要求釉的成熟温度略低于坯体烧成温度。②釉料要与坯体牢固结合,其热膨胀系数接近或略小于坯体的热膨胀系数(某些特殊的装饰除外),从而使釉层不易发生碎裂或剥离现象。③釉料经高温熔化后,应具有适当的黏度和表面张力,确保冷却后形成优质的釉面。④釉层质地应坚硬、耐磕碰、不易磨损。釉的技术性能见表4-3。表4-3釉的技术性能4.彩绘彩绘是指在陶瓷制品表面绘上彩色图案、花纹等,使陶瓷制品有更好的装饰性。(1)釉上彩是指在釉烧后的陶瓷表面上再用低温彩料进行彩绘,然后在600~900℃条件下釉烧而成。釉上彩色彩丰富,色调比较鲜艳。但彩料与釉面结合的牢固性不好,易机械磨损,易受酸腐蚀。若应用于日用陶瓷,更应严格控制釉上彩料中有害物质铅、铬等的溶出量,以确保人体健康。(2)釉下彩是在坯体上彩绘,后施透明釉,再釉烧而成。其优点是彩色图案被釉层保护较好,不易磨损,缺点是色彩没有釉上彩丰富。釉下彩工艺要求高,其制品的价值远高于釉上彩制品。(3)釉中彩是指采用高温快烧釉中彩料装饰在釉烧制品的表面,在低于釉烧温度下进行高温快烧,制品表面软化熔融,彩料渗透到釉层表面里,冷却后釉面封闭,形成"釉中彩"。釉中彩与釉上彩相比,画面光亮,色彩鲜艳柔和。与釉下彩相比,则具有工艺操作简便、色彩比较丰富的优点。(4)贵金属装饰属于高级陶瓷制品,通常采用金、铂、钯或银等贵金属在陶瓷釉上装饰,其中最常见的是饰金,如金边、图画描金等。用贵金属装饰陶瓷制品,具有华丽、高贵的艺术效果,通常只限于一些高级细陶瓷制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