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1 忆秦娥.娄山关▎冀教版[002]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1 忆秦娥.娄山关▎冀教版[002]

ID:39477641

大小:20.1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4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1 忆秦娥.娄山关▎冀教版[002]_第1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1 忆秦娥.娄山关▎冀教版[002]_第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1 忆秦娥.娄山关▎冀教版[002]_第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1 忆秦娥.娄山关▎冀教版[002]_第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1 忆秦娥.娄山关▎冀教版[002]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1 忆秦娥.娄山关▎冀教版[00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词的意思,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下搜集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长征之难,使学生进入那一段悲壮的历史时空。2、通过阅读资料,借助工具书,经过反复朗读,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及想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3、通过自主学习,小组的交流来理解体会诗词的意思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长征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

2、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要以朗读为主要手段,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长征精神。一、导入新课(一)介绍作者1、 同学们,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     1935年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2月25日,经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此役,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岭,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

3、,浪涌波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压榨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1课(教师板书)去感受领袖的风采。2、同学们交流课下搜集的材料。(教师参与交流。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

4、人,书法家。)(二)了解写作背景1、师:这两首诗词,都是描写长征的,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师生交流,教师还要系统地把长征简单地讲述一下,为下面两首诗词的教学打下基础。)有关长征的经过:娄山关之战的经过是这样的:“红军二渡赤水,24日攻占桐梓,25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在红花园遭遇,敌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

5、。26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7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8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3000人,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由此可见,娄山关之战包括了25日夺取娄山关和26日坚守娄山关两个战斗阶段。本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压榨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忆秦娥为词牌名,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二、初读诗词,整

6、体感知诗词内容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读词,教师及时发现读错的字间或读错节奏,教师指导后,再请多个学生阅读。以使学生把这首词读准确。4、读完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师生交流,捕捉学生对词的感受能力)三、品读诗词,理解意思,体会情感。1、中心话题: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这首词,联系你对长征的了解,借助你的工具书,理解每句词的意思,想一想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2、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教学预设:(1)上阕的意思是

7、:凛冽的北风一阵阵吹来,呼呼地响,吹动着红军战士那单薄的衣裳。在这样满是白霜的早晨,战士们紧张、急速地向娄山关进发。战马行进在险峻的山路上,发出杂沓凌乱的声音。凄清的军号声在山间回荡,时断时续,与天空大雁的叫声相为应答。师:此时此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说出,当时的时间是拂晓时刻,还能看到天边的残月。气候是非常冷,还刮着西北风。环境是险峻的山路,非常危险。)师:此时此刻,你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听到了风声,马蹄声,行军的脚步声,那多快,那么急,还听到了军号的声音。)师:你是如何理

8、解“碎”“咽”的?(“碎”“咽”二字,曲折传神,贴切入微,非身历其境者不能写出。地势凹凸不平,民谣称为“地无三尺平”,再加上崎岖的山间石径上结了一层寒霜,马儿不能放步奔跑,必然马蹄杂沓,步伐零乱,而当时红军也没有多少马匹,走起来零零碎碎的,在山谷中更有细碎杂沓的感觉。“咽”,本指声音硬塞而低沉,这里形容在凛烈的西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断续相闻,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深沉。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上阕。师:现在,你的心情如何?(感受非常紧张,心里很抑郁。)师:上阕的写景,以动写静,以有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