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ID:39531237

大小:168.0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05

上传者:无敌小子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_第1页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_第2页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_第3页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_第4页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所发挥的的职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发挥的职能。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态进行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职能。如偿还赊购产品的欠款、上交税款、银行借贷、发放工资、捐款、赠与等。4.存款货币:指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余额)5.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本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为币制。(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组织形式,它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的确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银行券和纸币的发行和流通,准备金制度等内容。)6.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法则,在双本位制中,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二、简答1.说明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和实质。(1)内容: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M=PQ/V(=商品价格·流通中的商品数量/单位货币的流通次数=商品价格总额/货币单位的流通次数)(2)实质:是商品流通所决定的货币需要量的规律。币流通实质上是商品流通的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和实质内容。2.货币制度的内容。(1)规定货币材料即规定用何种材料制成货币,它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确定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量(单位货币的价值)。(3)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包括金属货币、纸币和流通程序,货币制度对这些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作出具体规定。(4)储备金制度黄金储备是货币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集中于央行或国库。在信用货币流通下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国际支付的储备金。(世界货币)v补充:区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不同:狭义货币:流动性最强、主要承担流通手段职能的那部分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货币。广义货币:除现金外,还包括各种非现金货币。凡是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以及由此而发展的支付手段职能的信用流通工具或金融资产。也就是执行一般等价物职能的任何形式的货币及货币替代物,都可以列入广义货币的范围。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信用:借贷活动的总称,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2.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以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直接信用)3.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与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4.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5.股票:是投资者向公司提供资金的权益合同,是公司的所有权凭证。(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表示其股东按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可转让凭证。)6.债券:是投资者向政府、公司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债权债务合同,该合同载明发行者在指定日期支付利息并在到期日偿还本金的承诺。二、简答1.股票和债券的区别。(1)持有者权利不同。ü债券所有人是公司的债权人,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ü股票持有者即股东是公司的所有人,对公司的事务具有参与经营决策的权利。(2)期限不同ü债券一般有明确的还本付息期限;ü股票则无还本期限,股东只能通过转让出售方式收回本金。(3)收益稳定性不同ü债券的还本付息受到法律保障,且利息率是固定的,故收益较为稳定;ü股票特别是普通股收益与公司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4)分配和清偿顺序不同ü公司债券的债息支付是作为费用销售收入中扣除,在税前列支;ü股息不属于费用支出,它属于净收益分配,在税后利润中支付。ü在公司经营不善倒闭时,债券的清偿顺序总是位于股票之前。2.信用工具有哪些特征?又称金融工具(FinancialInstruments),标有一定面值,并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债权或所有权的凭证。它是信用活动的载体。(1)期限性(偿还性):是指金融工具的发行者或债务人到期向债权人偿还金融工具上所记载的应偿债务的特性。股票:一个特例(2)安全性(风险性):是指投资于金融工具的本金是否会遭受损失的风险。(3)收益性(盈利性):是指金融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征。(4)流动性(变现性):是指金融资产在即刻转换现金时,其价值不致蒙受损失的能力。3.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关系。(1)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2)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银行信用。(3)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4)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具特点,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不能彼此替代。4.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规模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是企业间买卖商品时发生的信用,是以商品买卖为基础的。因此信用的规模受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2)方向上的局限性。通常只能是卖方向买方提供,由原材料生产企业向需要原材料的下游企业提供。(3)期限上的局限性。一般受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期限较短。5.银行信用的特点。(1)间接性。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是间接信用。(2)广泛性。是以货币形体提供的信用,既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又有广泛的授信对象。(3)灵活性。其提供的存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期限可长可短,数额可大可小,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各种不同的需求。v补充:1、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 国家信用的形式——国库券与公债券2、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它包括以赊销商品的国际商业信用、以银行借贷形式提供的银行信用、及政府间提供的相互信用。3、信用(金融)工具:标有一定面值,并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债权或所有权的凭证。它是信用活动的载体。信用工具的类型:A财物凭证:发票、发货票等B货币凭证:商业票据----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银行票据----银行汇票、银行本票、银行支票C资本凭证:股票和债券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2.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变化。二、论述利率市场化1.含义:主要指利率决定方式上的市场化,即金融市场利率或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由管制利率或限制利率转化为市场决定利率,利率决定方式的市场化是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终极目标。2.核心:银行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央行将通过间接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基准利率,从而实现对市场利率及货币控制的间接调控。3.条件: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发达的货币市场、稳健经营的银行业、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等。/原则(课件):(1)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应当采取渐进的原则。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是指:先对某些金融工具的利率市场化,通过逐渐扩大市场化利率的金融工具的数量和范围来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2)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应当建立健全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建立一方面可以给银行提供对利率风险进行控制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企业融资的途径,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并给银行带来竞争压力,促进银行竞争。另外,金融市场是利率市场化后货币当局实现货币控制的必要场所。(3)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要有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不稳定意味着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不稳定,人们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因此,宏观经济不稳定会影响银行对企业经营信息的收集和判断,从而影响银行建立起信息资本;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不稳定对银行和企业的资产负债造成冲击,从而加大利率市场化的风险。(4)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要加强银行业的竞争和监管。银行业市场竞争的状况影响着市场化后的利率水平,银行市场的垄断性越强,利率市场化后的利率水平就会越高。另一方面,当银行由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风险而受到损失时,道德风险就会增加。(5)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应当对银行大量的坏账和企业的高资产负债率进行处理,减轻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影响。4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次序:(1)放开利率先从货币市场开始。(2)存贷款利率改革的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其中贷款利率先扩大浮动幅度,再全面开放;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再放开小额和活期存款利率。 (3)利率逐步放开后,要发挥好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中央银行将通过再贷款、公开市场业务等来调节、影响利率水平。(课件:A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应当降低利率管制的范围和程度,逐步提高利率水平。B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要先于存款利率的市场化。C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要先于短期存款利率市场化。D大额存款利率市场化要先于小额存款利率市场化。)三、计算单利、复利1、单利仅按本金和时间的长短计算利息。本金所生利息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其公式为:I=P•r•nS=P+I=P•(1+n•r)2、复利指在一定时期(如年、季或月)按本金计算利息,随即将利息并入本金,作为下一期计算利息的基础,俗称“利滚利”。其计算公式为:I=S-PS=P(1+r)ⁿ(其中:I为利息额;P为本金;r为(年)利率;n年为期限(年);S为本金与利息和。)3、连续复利假设金额A以利率R投资了n年。如果利息按每年计一次复利,则这一投资的终值为:S=A(1+R)n如果每年计m次复利,则终值为:Sn=Ø当m趋于无穷大时,就称R为连续复利,此时的终值为:S=Aeⁿ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以下的金融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的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贴现市场、国库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银行短期信贷市场2.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3.现货市场:是指即期交易的市场。相对于远期交易市场来说,是指市场上的买卖双方成交后须在若干个交易日内办理交割的金融交易市场。4.期货市场:指期货交易的市场,是按成交时所规定的特定日期进行交割。二、单选1.贴现的种类:(1)贴现体现了持票人与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的交换关系。(2)转贴现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转让行为。(3)再贴现体现了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融资关系,同时也是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之一。2.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由收款人开出的、以银行为付款人的远期汇票,经银行承兑后成为银行承兑汇票。---期限一般为30天到180天,最常用的是90天。---市场参与者有:a.创造承兑汇票的承兑银行b.经纪人c.投资者三、多选金融衍生市场的金融工具:1、金融期货:以各种金融工具作为标的物资产期货交易方式。 (1)利率期货:是指标的资产价格依赖于利率水平的期货合约,如长期国债期货、短期国债期货和欧洲美元期货。(2)外汇期货:标的物是外汇,如美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英镑、日元、澳元、加元等。(3)股票指数期货:标的物是股价指数。例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S&P500指数期货的单位价格(即每份合约的价格)规定为指数点数乘以500美元。2、金融期权:又称选择权,是一种赋予合约买方在未来某一日期,即到期日之前或到期日当天,以一定的价格——履约价或执行价——买入或卖出一定的相关工具或资产的权利,而不是义务的合约。3、金融互换:所谓“互换”是指交易双方达成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以事先约定的方法交换两笔货币或资产的金融交易。(1)利率互换(息票互换)(2)货币互换第五章论述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的构成: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领导的、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机关。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1984年1月1日开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基本职能:1、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的稳定•2、货币发行•3、金融监管(同业拆借、黄金外汇储备)•4、经营国库•5、经济调统、分析、预测•6、反洗钱中国人民银行机构设置为总行、分行、城市中心支行和支行。二、政策性银行(一)国家开发银行1994年3月17日成立,办理政策性国家重点建设(包括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贷款及贴息务。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1、国家财政部拨付的资本金•2、发行金融债券•3、向中央银行再贷款•4、境外筹资国家开发银行设总行和部分分支机构,信贷业务由建设银行代理。(二)中国进出口银行1994年5月成立。为大型机电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的进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办理贴息及出口信用担保。中国进出口银行只设总行,不设营业性分支机构信贷业务由中国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代理可在个别大城市设派出机构(办事处或代表处)负责调查统计监督代理业务事宜(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4年11月成立,办理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来源有:1、财政拨款•2、开户企事业单位存款•3、发行金融债券•4、境外筹资•5、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三、商业银行 (一)国有商业银行1、中国工商银行是以城市工商企业、机关团体和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有商业银行。1984年1月1日成立。2、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办理农村金融业务的国家银行。1979年3月恢复。3、中国银行是我国的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它的前身是满清政府的大清银行,1949年由人民政府接管。4、中国建设银行是我国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投资信贷业务的国家银行。1954年10月1日成立。(二)新兴商业银行交行、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发展、浦发展、广发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四、非银行金融机构1、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经营以人的身体和生命为标的的各类人身保险业务。中国再保险公司:经营再保险业务。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及一些外资保险公司。2、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目前,城市信用社已改组为城市合作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分市行与基层行两级。一些农村信用社也改组为农村合作银行。3、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我国政府为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设备而专门设立的国际金融机构。1979年10月4日成立。4、国家外汇管理局:是我国的国家外汇管理机关,受人民银行总行领导。1979年3月成立。它的主要任务是:第一,根据国家统一的金融政策,制定外汇管理法令,统一管理和调度国家外汇。第二,对一切国际收支进行检查、监督,负责外汇收支的综合平衡工作。第三,公布人民币对外币的汇价。5、证券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经营证券业务,具有独立企业法人地位的金融机构。我国的证券公司分为两类: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综合类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的承销、自营和经纪等多项业务。经纪类证券公司只能从事代理证券交易业务,不得从事自营业务。6、财务公司:由企业集团内部集资组建。7、此外,还有金融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五、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代表处、营业性分支机构第六章一、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是以吸收活期存款、经营短期工商业贷款为主的,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信用机构。(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是唯一能吸收活期存款并开设支票账户办理转账结算的金融企业。)2.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是银行获得利润的主要途径。 3.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它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基础。4.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5.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是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它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6.原始存款:指由客户以现金或销售收入支票的形式存入银行的存款以及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款形式形成的存款。(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所形成的准备金存款。)7.派生存款: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二、多选1.商业银行的类型:A.单一银行制度B.总分行制度---分支银行制C.持股公司制---集团银行制(是由某一银行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若干银行而建立的一种银行制度。)D.连锁银行制---联合制(是指由一个人或一个集团控制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2.中央银行的类型:A.单一中央银行制一元式——它是指一国由独家中央银行及其与众多的分支机构来执行中央银行职能。这种由总分行构成的中央银行的特点是:权利集中,职能齐全,分支机构众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如英国、日本、法国的中央银行都采取这种模式。中国自1984年明确有中国人民银行承担中央银行职能后也实行这种中央银行制度银行。二元式——它是指在一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极相对的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受办理中央级机构的监督管理,但它们在各自的辖区内有较大的独立性。如:德国B.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度美国联邦储备体系C.复合中央银行制在一国内,没有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是把中央银行的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的业务与职能集于一家来执行。(多家共建)D.跨国中央银行制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设立共同的中央银行。通常是由参加某以货币联盟的国家共同设立。在全球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998年7月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E.准中央银行制(新加坡、香港)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或地区没有建立通常意义的中央银行,而只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三、简答1.为什么说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信用业务过程中,一方面动员和集中社会一切闲散货币资金,成为其重要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又通过信用形式将动员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贷放出去,满足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在这里,商业银行在货币资金初始供给者和货币资金最终需求者之间充当中间媒介人,并行各项资产业务的收入和各项负债业务的成本的差额中获取利差收入,形成银行利润。其他各项职能以此为基础产生发展。2.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1)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商行自身资产的安全,还要保证客户资产的安全。(2)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获取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包括资产的流动性与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3)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业务活动中获得利润的能力,或者说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并作为其自身活动的内在动力的利润的程度。(4)三性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3.简要介绍商业银行业务构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资产负债与资本••现金资产存款(被动型负债)•库存现金活期存款•存款准备金储蓄存款•同业存款定期存款•在途资金借款(主动型负债)•贷款向中央银行借款•正常同行业拆借•关注其他借入资金•次级其他负债•可疑股东权益•损失资本•投资资本盈余•政府债券未分配利润•其他有价证券资本储蓄金•其他资产•一、负债业务(一)银行资本:1、核心资本——由银行的自有资金构成的可由银行永久性占有的资本。2、附属资本——由银行可长期占用的资金形成的资本。(二)各项存款:1、活期存款,也称为支票存款。2、储蓄存款3、定期存款4、存款账户的创新(三)其他负债业务1、短期借款---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转贴现---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2、长期借款---主要是发行金融债券筹资。二、资产业务 (一)现金资产(非盈利性资产)——由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组成。(二)贷款业务——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期归还的业务。(三)证券投资业务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一)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是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它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1、支付结算业务1)银行汇票2)商业汇票3)银行本票4)支票2、信托与租赁业务3、代理业务4、咨询业务4.简述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演变过程。(1)资产管理理论该理论是指:商业银行在负债处于被动的前提下,通过主动调整其资产结构,在现金、贷款、证券等各种资产持有形式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来协调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关系。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银行经营的侧重点在于使资产保持流动性,在负债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资产结构来满足流动性要求。A、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最早见于亚当·斯密的《富国论》。B、资产转换理论(可转换性理论)美国的莫尔顿于1918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中提出的。C、预期收入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2)负债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获得,也可以通过负债管理,即向外借款来提供。因此,银行无须经常保有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应将资金投入到更有利可图的资产上。主要包括:——银行券理论——存款理论——购买理论(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该理论的核心:银行的经营要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全面统一和协调,而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都过于偏重其中的某个方面,应该根据经济环境和银行业务经营状况的变化,将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加以对照及作对应分析,围绕所谓缺口或差距,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在某种特征上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资产负债管理方法:A、资金匹配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强调根据资金来源的特点去确定资产的分配方向。B、缺口管理法是根据期限或利率等指标将资产和负债分成不同的类型,然后对同一类型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即缺口,进行分析和管理。C、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通过一系列资产负债比例指标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监控和管理。5.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实质是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资金投放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即在借贷之间充当中间媒介人的角色。其中的利差收入形成银行利润。(2)支付中介职能商业银行在经营存款业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货币收付及其他与货币收付有关的技术性业务(货币结算、货币兑换、存款转移等)时,充当了支付中介的角色。(3)信用创造职能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以及从事投资业务衍生出更多的存款货币,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4)金融服务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借助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其他金融服务。主要有:现金管理、代理融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等。四、论述简述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的基本原理,分析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的制约因素。1、基本原理如果以R表示原始存款,D表示存款增加总额,C表示派生存款,r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有以下公式成立:D=R∕rC=D-R=(R∕r)-R在R一定的情况下,存款扩张的程度取决于法定准备金率r,如果r较大,则存款的增加额就较小;如果r较小,则存款的增加额就较大。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存款派生倍数,也就是乘数,通常用k表示,一般说来,它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即k=1∕r。v存款扩张倍数(k):定义:总存款(D)与原始存款(R)之间的比率。k=D/R公式: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超额准备金率之和的倒数。k=1/(r+C’+re)2、制约因素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法律规定国家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分别规定不同的准备金率。定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例越高,商业银行创造的派生存款就越多,反之则越少。2)现金漏损率(C’):又称提现率或付现率,流出银行之外的现金与银行存款之比。现金漏损率越高,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收缩能力越小;反之则越大。3)超额准备金率(re):超额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它主要取决于商行个性化的经营管理水平,并非央行所能完全控制。超额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收缩能力越小;反之则越大。4)客户对存款的需求。若客户没有贷款的需求,即使银行有充足的扩张条件,也不能使理论上的派生规模得以实现。五、计算P1561.银行吸收原始存款8000万,其中400万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600万作为存款准备金,其余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如果没有现金漏损,请计算商业银行最大可能派生的存款总额。2.设银行吸收到一笔100万活期存款,除按14%的规定比率上存准备金外,银行还多上存了1%的准备金。此外,在这笔存款中,最终会被存款人取走10万元的现金用以发放工资。试计算这笔存款最多能派生出多少派生存款。第七章一、名词解释1.中央银行:是一个对经济的货币存量进行有目的的审慎控制的政治性机构。它肩负着为金融业服务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双重使命,其核心职能是执行货币政策,调节货币发行并控制货币和信用数量。它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二、简答1.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1)统一发行银行券的需要(2)集中办理全国票据清算的需要(3)为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的需要(4)代表政府管理全国金融业的需要2.试述中央银行的职能。(细问:国家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 (1)发行的银行:A、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B、要承担两方面的责任:a保持货币流通顺畅b有效控制货币发行量、稳定币值(2)政府(国家)的银行:A、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第一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度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负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第二中央银行代表本国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第三中央银行为本国政府代理国库,依照《中央银行法》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B、“国家的银行”职能的具体体现:a理国库b理政府债券的发行c政府融通资金d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外汇、黄金储备及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e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f金融业实施监管g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政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3)银行的银行A、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的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二是中央银行在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中仍表现出银行所固有的“存、贷、汇”等业务特征;三是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同时,也是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者。B、“银行的银行”职能的具体体现:a集中存款准备金b充当“最后贷款人”c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3.简述央行业务构成。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国外净资产流通中的货币对中央政府债权中央银行债券对商业银行债权各项存款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债权自有资金对非金融部门债权其他项目一、资产业务是中央银行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各种债权。主要包括:再贴现、贷款、证券买卖和黄金外汇买卖业务。(一)再贴现业务: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生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将因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而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转售给中央银行,以获得融资的经济活动。 (二)贷款业务:1、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是以政府债券和商业票据为担保的贷款业务。2、对财政部的贷款:一是财政部的正常借款;二是财政部的透支;三是债券投资性放款。3、其他贷款: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对外国银行或国际性金融机构的贷款(三)证券买卖业务:中央银行买卖证券一般是通过其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其目的是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调节货币流通。(四)保管黄金外汇储备资产:二、负债业务(一)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1、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2、其他存款(1)政府存款(2)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3)外国存款(二)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也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渠道:是通过央行资产业务的渠道投放出去的。央行的资产业务主要有三类:国外资产、对政府的债权、对金融机构的债权。(三)其他负债业务:1、发行中央银行债券2、对外负债3、资本业务第八章一、名词解释1.流动性偏好:指人们愿意持有流动性强但不生利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不愿持有较难变现却能生利的股票和债券等资产。2.流动性陷阱:是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至非常低的水平后,没有人再愿意持有债券,只愿意持有货币。使货币需求弹性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导致货币政策失去了有效性。二、选择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收入水平或者财富水平;价格水平;利率水平;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财政收支状况;其他因素(信用的发展情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现金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和改革进程对货币需求有一定的影响;心里偏好、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对货币需求有一定的影响;体质因素、制度因素、偶然的随机因素)三、简答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其实质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我们可以把流动性偏好理解为对货币的一种心理偏好。人们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因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收入的函数,并且与收入成正比;而投机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则与利率成反比,因为利率越高人们持有货币进行投机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货币需求函数为:M1=L1(Y);M2=L2(r);M=M1+M2其中,实际货币需求与实际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方程式。第九章一、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Mb、B):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能创造更多货币的货币。通常指创造存款货币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的总称。Ø它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组成,是中央银行的负债。2.货币乘数(m):又称货币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的扩张系数,由基础货币数量变动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增减变动的倍数,它用于说明基础货币的扩张能力。Ø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M=MS/B。(MS表示货币供给量,B表示基础货币,m标示货币乘数)二、简答1.简述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货币乘数的主要决定因素:(1)通货——存款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这一比率的高低反映了居民和企业等部门的持币行为。其的变化反向作用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2)准备金——存款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占全部存款的比重,大小主要取决于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行为。其越高,意味着更多的货币没有参加银行系统对存款货币的多倍创走过程,所以,货币乘数就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2.货币供给的特征。(1)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2)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中央银行创造现金,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3)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②实行比例存款准备金制度③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方式第十章一、名词解释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2.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政策目标的业务。二、选择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央行主要通过政策工具直接作用于操作目标,进而控制中介目标,最终达到期望的政策目标。1、最终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包括: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操作目标:是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包括:准备金;基础货币;央行利率等。其特点:直接性和灵敏性。3、中介目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之间,使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常有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在一定条件下,信贷量和汇率也可以充当中介目标。三、简答1.简述货币政策的定义和构成要素。(1)货币政策的含义: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2)它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货币政策的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法定准备金政策)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指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作用于操作目标,进而控制中介目标,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2.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标准是什么?(1)可测性:指央行能够迅速获得这些目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关的分析判断。(2)可控性:指这些目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是否可为货币当局所控制)(3)相关性:指该目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住这些目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4)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的干扰,要选择那些受干扰性较低的指标。3.货币政策工具的构成。(1)一般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的要求商业银行按此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紧缩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放松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②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达到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③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政策目标的业务。(2)选择性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①消费者信用控制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③不动产信用控制④其它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3)其他政策工具①直接信用控制 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及开办特别存款等。②间接信用指导经常采用的方式有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4.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果。公开市场业务不仅可以调节货币供用量、影响市场利率来调整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经济运行,还可以作为调节长期债券市场和短期证券市场的利率结构和水平的工具,中央银行通过在不同市场上的操作来调整利率结构,可达到调整投资结构的目的。课件: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优缺点。(1)作用:①可调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②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③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2)优点:①操作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②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不会对经济产生过猛烈的冲击③可进行经常性的、连续性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④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⑤可迅速进行操作(3)局限性:①作用细微,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弱。②需要以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