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及对策【文献综述】

嘉兴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及对策【文献综述】

ID:396064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30

上传者:U-944
嘉兴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及对策【文献综述】_第1页
嘉兴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及对策【文献综述】_第2页
嘉兴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及对策【文献综述】_第3页
嘉兴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及对策【文献综述】_第4页
嘉兴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及对策【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嘉兴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及对策【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  目:    嘉兴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及对策        引言实施“走出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推进高起点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和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必须实施的战略。在走出去的浪潮中,我国企业积极进行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截止2009年底,中国12000家境内企业设立境外企业1.3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培养一批跨国经营人才。嘉兴企业实施“走出去”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盛于90年代中而兴于本世纪初。近年来,嘉兴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由此成了浙江境外投资最活跃的城市之一。2009年,全市新批境外企业(机构)40家(不包括增资2家),投资总额10247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10146万美元。但是企业在此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除障碍,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是关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者对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分析其动机、决定因素、行为方式等,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国内学者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遇到的障碍以及对策也做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嘉兴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分析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其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在此,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理论基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对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最早是由海默(Hymer,1960,1968)提出的,并由金德尔伯格(Kindllberger,1969)进一步加以确认和发挥。其认为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必须将其置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环境中,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特点,造成了企业具有相应的垄断优势。[1] (二)产品周期理论雷蒙德·弗农(R.Vernon)提出产品周期理论,把一个产品的发展分三个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不同阶段的直接投资具有不同的技术转移和溢出潜能。该理论认为为了接近消费市场和减少运输费用,厂商会对外直接投资。[2]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是外部性的,是外国子公司进入或存在引起母公司的能力、生产力和效力的改善而产生的。从本质上讲,子公司无法从其活动中获取全部的价值,而部分会“外溢”到国内企业。[3](三)内部化理论英国学者巴克莱和卡森(P.J.Buckley&M.Casson)1976年提出内部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在进行经营活动中会遇到很多障碍,为了克服外部市场的障碍,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就有动力将交易改在公司所属各个子公司之间进行,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化市场,当内部化过程超越了一个国家的界限的时候,就产生了跨国公司。[4](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英国学者约翰·邓宁(JohnH.Dunning)1977年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OLI模式)。[5]具体来说,所谓的OLI模式指出,如果所有权特定优势(“O”),如专有技术与特定区位优势(“L”),如低要素成本和内部的潜在收益(“I”)在东道国同时存在,外商直接投资会进行。[6]模式中的三个因素各有各的重要性,又相互结合形成企业的整体优势。所有权优势是基础,是企业对生产投人的必要条件;内部化优势是载体;区位优势是实现上述两个优势的充分条件,三者相互结合,相互影响,使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取得最大的整体效益。[7](五)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日本学者小岛清(KiyoshiKojima)1978年根据对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提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其认为企业的FDI应该首先从投资国已经或正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在东道国又具有明显或潜在的比较优势。如此东道国可利用投资国的资本、技术等优势发展自己的潜在比较优势产业,而投资国又可利用东道国其它要素优势,实现投资国与东道国的双赢。[8]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一)小规模技术理论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刘易斯·威尔斯于1983年提出小规模技术理论。其以低成本为前提,威尔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具有特殊技术优势:第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第二,一般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第三,低价产品营销战略。[9](二)技术地方化理论美国学者拉奥(Lall1983)提出技术地方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从国外引进技术,利用自身的低廉的要素价格,将产品加以改造和创新,最终该产品不仅能适应本国,而且能适应相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消费结构。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能够在较低的技术水平基础上形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有优势。[10](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英国学者坎特维尔和托伦蒂诺(Cantwell&Tolentino)提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可通过技术能力的积累,向周边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成功的投资,并且最终升级为向发达国家的上行投资。[11](四)二阶段理论吴彬和黄韬(1997)提出二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对于某一个国家来说,各行业的企业的一般性经营资源水平在国际资源状况上的不同地位决定企业进行FDI的状况。其指出FDI过程中总会经过的“经验获得阶段”和“利润攫取阶段”。首先是试探、熟悉或学习阶段,其次是积累足够经验后攫取利润。[12](五)技术积累与竞争策略模型冼国明与杨锐(1998)提出技术积累与竞争策略模型。他们从技术积累和竞争策略出发,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分为两类: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型投资(FDI-Ⅰ),即学习型的FDI;发展中国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投资(FDI-Ⅱ),即竞争策略型的FDI。[13](六)综合优势理论孙建中(2000)提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理论。其指出综合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投资动机的多极化;差别优势的多元化;发展空间的多角化。[14](七)技术扩散与策略竞争 马亚明和张贵岩(2000)提出技术扩散与策略竞争。其认为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只注意到利用垄断优势,而忽视了对外直接投资也是形成优势的过程。技术落后的企业可通过到技术先进的国家进行FDI,以在地理上接近扩散源获得技术扩散的利益。跨国投资过程既可以是发挥优势的过程,也可以是寻求优势的过程。同时,来自外来的竞争使发展中国家企业不得不对外投资,因为,如果不进行对外投资,在跨国公司面前只能坐以待毙。[15]三、关于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一)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赵春明、何艳(2002)得出结论: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初期的区位选择应该遵循就近原则和地区渐进原则,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应该首先考虑东盟国家,其次是前苏联的一些地区;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重点投资行业,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构筑多层次的对外直接投资格局。[16]杨大楷、应溶(2003)认为现阶段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区位选择应以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为重,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所需区位优势侧重点不同选择不同的投资区域,企业在国外进行研发应注重寻求产业群集,以获取区域创新优势。[17]程惠芳、阮翔(2004)利用Tinbergen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其认为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经济规模总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双边贸易量与两国之间的直接投资流量呈正相关,而投资国和东道国之间的距离与直接投资流量和区位分布呈负相关。[18](二)关于浙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障碍问题研究任会中(2003)认为浙江民营企业跨国投资有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障碍。宏观方面表现为出国投资难、外汇管理严、审批手续繁杂、资金融通渠道不畅;微观方面表现为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体制滞后、人才匮乏。[19]沈瑶、程斌、朱益(2004)认为浙江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国内支持方面,东道国政策信息、人力资源方面,产业结构方面。[20]彭静、郭家瑜(2008)提出浙江中小企业开展境外投资过程中遇到融资难、境外欠账的障碍。[21](三)关于浙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研究王革平(2007)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理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关系 ,应符合产业发展趋势,注重技术和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应勇于参与国际竞争,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统筹安排,突出自身主业,争取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22]任伟(2008)认为浙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可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来考虑,加强政府宏观指导,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和创业氛围;建立健全信用评估机制;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等。[23]马郑惟(2008)认为要从企业自身战略和体制的制定与改革,政府职能和政策的转变和支持等各方面采取有效的对策。企业明确投资目的提高投资效益;加强与中介机构的联系,降低投资风险;调整产业结构,开辟多元化投资市场;重视人才培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24]四、评述国外在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早,各学者阐述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和行为方式等,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国内学者也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等作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模型。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各不相同,目前来说还没有具有针对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国国内学者对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位选择问题,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区位选择应遵循就近原则,首先考虑选择东盟国家,此外,不同类型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区位。国内学者也运用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投资国和东道国之间的经济、贸易量、距离都有关系。国内学者对于浙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主要是分析浙江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但是还没有具体落实到对于嘉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同时,目前各类研究也没有针对性的对嘉兴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的障碍及其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嘉兴企业是浙江境外投资最活跃的城市之一,研究嘉兴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其形成障碍的原因对于嘉兴企业日后的走出去有现实意义,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对于嘉兴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十分重要。参考文献 [1]蔡江华,邓仕燕.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J].金融经济,2007(8):24-25.[2]周剑.外资技术溢出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兼论本地企业的机遇与风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3]JoannaScott-Kennel.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locallinkages:anempiricalinvestigation[J].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2007.1,pp51-77.[4]赵晓笛.FDI理论演变与分类[J].中国对外贸易,2006(8):86-89.[5]陈荣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战略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7(8):96-98.[6]RecepKok,BernurAcikgozErsoy.AnalysesofFDIdeterminantsindevelopingcountr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SocialEconomics.2009.36,pp105-123.[7]江小涓,杜玲.对外投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2002(73):32-44.[8]张为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和路径安排[J].国际贸易问题,2006(7):105-110.[9]刘英奎.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10]钱明光.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遇到的问题及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11]刘源超.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与模式研究[D].北京大学,2008.[12]吴彬,黄韬.二阶段理论:外商直接投资新的分析模型[J].经济研究,1997(7):25-31.[13]齐晓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在国内的研究[J].经济经纬,2004(1):126-128.[14]程峻峰.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及评述[J].世界经济情况,2007(7):10-13.[15]王跃生.FDI理论发展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基础[J].南方金融,2007(8):24-29. [16]赵春明,何艳.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区位选择[J].世界经济,2002(5):38-41.[17]杨大楷,应溶.我国企业FDI的区位选择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1):25-28.[18]程惠芳,阮翔.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J].世界经济,2004(11):23-30.[19]任会中.浙江省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的经验、动机及障碍[J].国际贸易问题,2003(10):28-32.[20]沈瑶,程斌,朱益.浙江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4(11):43-46.[21]彭静,郭家瑜.关于浙江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思考[J].经济特区,2008(7):284-285.[22]王革平.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7(27):277-279.[23]任伟.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85-86.[24]马郑惟.论浙江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J].新西部,2008(8):67-6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