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文化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程开发与利用

西溪文化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程开发与利用

ID:41556079

大小:717.1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27

上传者:U-991
西溪文化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程开发与利用_第1页
西溪文化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程开发与利用_第2页
西溪文化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程开发与利用_第3页
西溪文化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程开发与利用_第4页
西溪文化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程开发与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溪文化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程开发与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70留下小学葛潮霖季晓琳姜潇航西溪文化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西溪文化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关键词:西溪文化美术校本课程文章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结合当地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从本土文化-西溪文化研究入手,分析了西溪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性活动,以“走进西溪”系列菜单式研究方法,进行逐一深入实践研究。通过案例研究转化编制活页教材资料。在研究中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个性特长,开发具有西溪文化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在研究过程中使学生接受西溪文化的浸润,让学生了解家乡,认同家乡的文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建设自身“和谐、道义、雅趣”的精神世界。用美术的方法美化家乡。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一、课题的提出自从国家实行新课程改革以來,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原本由国家控制的教材,现在,也放开到可以允许有一部分由学校来开发的校本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触发了学校投入教改的热情。学校从教改Z初就积极地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屮去,经过儿年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调动了美术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是作为学校可以放开手脚在课程开发上大胆作为,展示自己的教育理想。挑战是必须面对教育的规律和原则。摸着石头过河,教师承担这一课改重任,是时代的寄托,也是自身发展的机遇。二、研究的条件分析我们身处盛世,国泰民安。国家经济发展很快,国力趋强,文化自尊心上升。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代的最强音。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与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爭物的总和。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传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工具,传统文化 也是重要的教育材料。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把传统文化定义为:我们民族千百年来历代祖先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现实所允许的条件,所创建、改造、享受、传承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称。凡是对屮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起着推动作用的,都应视为精华;反之,即是槽粕。传统文化既包插物质层面的,也包插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不同层面的文化,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材料。精神层血的传统文化都可作为教育材料,在某种程度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许多部分都源于传统文化。西溪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在地域上指杭州市西湖区老和山以北,由古荡向西至留下约九公里的水网地带,涵盖留下镇及其周边的蒋村乡和余杭区五常乡。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曾与西湖、西泠齐名,俗称“三西”。这里地势险要,是西出杭城的门户。这里物产丰富,小和山竹笋、石马板栗、东岳花篮……为杭人所熟知。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特有的风土人情,这里民风淳朴,从古到今,流传着很多感人的故事,遗存了非常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名人曾流连于此,并留下了诗文。随着小和山高教园区、西溪湿地公园建设、留下镇旧城改造等工程的铺开,为西溪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总之,西溪是_•块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土地。我们生活在此,给我们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研究的思路经过我们的反复考虑,确定了以行促思,滚动发展的课题研究思路。所谓以行促思,滚动发展,也就是先行动起来,在实践中产生了问题,通过交流研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再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如此循环,促进发展,从而以点带面,形成滚雪球之势,实现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就是通过走进西溪,接受西溪文化的浸润,让师生了解家乡,认同家乡的文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建设白身“和谐、道义、雅趣”的精神世界。用美术的方法美化家乡。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总Z,传承西溪文化,就要扬其精髓,弃其糟粕,有所创新。进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的。只有进行学习培训,教师才能掌握新课程理念,转变观念,并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而校本课程开发将以资源分析为前提。在借鉴其他学校成功案例的基础上,以“走进西溪”主题单元活动为主要形式,形成了西溪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在设计主题单元活动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与兴趣,筛选有关的主题,设计活动方案,按照不同的活动类型,组 合内容,设计课程结构。还涉及课程与学生学业评价的问题。四、研究的原则(一)、主体性原则开展“走进西溪”主题活动,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首要追求。活动的全过程都要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兴趣,落实学生主体的地位。在学生自主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促进主动发展,建构新的知识,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二)、融合性原则“走进西溪”主题活动的开展主要是按年级为单位进行的,是围绕主题进行的跨学科活动,要注意各学科知识与技能在活动屮的融合。(三)、过程性原则开展主题活动,不单为了追求一个理想的结果,更应强调过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过程中的实践与操作、合作与探究、体验与收获,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否经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即从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过程就要求教师将聚焦点从结果转向过程,才能体现主题活动的应有价值。(四)、实践性原则强调实践性原则,有助于矫正当前开展主题活动屮的i种不良倾向,那就是在活动屮,学生并不进行实践,而是在电脑中获得所需材料,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有违主题活动的初衷,其关键在于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在课题研究屮,遵照建立组织分析资源调动参与创建菜单f构建活动I这样的操作程序进行。(五)、审美性原则强调审美性原则,是美术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要素。美术学科特别要强调真、善、美。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要注意美学思想。把美从小种入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组成员中包括学校美术组的全体人员,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家长委员会委员及社会有关人士。在这个组织中,突出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的重要地位,强调发挥其自主性与积极性,要求管理部门与人员转变观念,做好服务工作。此外,校本课程开发若要取得成功,需要学校、社区、家庭携起手来,形成合力,分享决策。因此,在本课题的开展中,我们注重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的建设。学校广泛地与原有的教育协作单位进行沟通联系,并积极开拓新的协作点,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教育学院、中国美院等高等院校、西溪湿地建设指挥部、杭州天堂伞业等单位进行接触,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五、研究的方法(一)、编制教材活页资料活页资料编制的体例。 1、根据不同年级学牛的身心发展规律,探索与研究如何选择不同的主题,设计适度的研究与实践的专题,并确定相关教学材料。2、活页资料编制的主体。主要探索与研究教材的编写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及教材编写怎样体现有利于学生发展等问题。(二)、有关校本课程实施的几个问题1、实施的途径。拟通过建立完备的组织;加强教师培训;引导学生参与;并形成机制等几方面进行实施。2、实施的形式。以主题协同下的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3、实施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实施的方法。先在试点班级试点,然后总结推广。(三)、评价体系1、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斯塔尔比姆的CIIP评价模式。CIIP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四种评价构成。2、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提倡自我评价,主要采用多元评价形式与形成性评价形式。(四)、保障条件1、师资保障。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注重在实践中反思与总结,提高教师素质,以保障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与后勤保障。3、其他保障。如安全保障等。六、我们的作为(一)、调动教师积极参与调动教师参与最为重要,它直接关系课题研究的成败。教师的调动主要把握两点,也就是既要让教师认识到参与课题对自我发展的积极作用,乂要让教师掌握必要的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学习是促进教师提髙的有效办法。加强学习,不仅要多安排学习活动,严格学习制度,更应注重学习的实效。结合实践进行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进行的就是围绕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的自学、讨论等学习活动。为了让教师明晰如何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学校观点论坛这一形式,先后开展了课题方案的撰写、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开展主题活动的反思等专题交流。此外,提倡在年级活动、教研活动中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二)、进行美术资源调查在西溪文化背景下,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社区归纳整理了拟进行美术课程开发的内容。从历史遗迹、自然景观、文化习俗、行业物产、西溪新貌、非物质文化遗存等方面寻找适合美术教学的主题。西溪湿地有丰富的艺术课程资源。西溪湿地那独特的风光和生态,丰厚的 文化底蕴,精彩的民间艺术和特有的传统习俗,这些都可以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自然景观里,湿地内河流众多,水渚密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植被繁多,大面积的芦荡,众多飞禽走兽,到处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这些都是写生的好题材。其他还有名胜古迹、民间工艺、西溪的桥、民风民俗、西溪故事、童谣,民间故事等如下表:主题分类具体内容历史遗迹金创井与五方庙、留下古街、留下古桥、青春宝宝亭……口然景观北高峰、午潮山、西溪河、水乡风情、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文化习俗茶市街与茶文化、赛龙舟、舞龙灯、水乡风俗、十八般武艺……行业物产茶叶、竹笋、板栗、小花篮、淡水养殖、天堂伞、……名人踪迹毛泽东三上北高峰、郁达夫游西溪、陆九畴与《二梅图》、济公与无尾螺、诗人厉颛、五常洪钟……西溪新貌我心中的西溪、IH城改造、高教园区、西溪湿地建设……(三)、创建主题活动菜单如何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在西溪文化的范畴内筛选一定的主题,是开展主题活动的前提,也是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我们以为,选择主题,了解是前提,感兴趣是焦点,而合作不可缺少。为了让师生对西溪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组织师生开展了广泛的实践调查活动。学生按雏鹰假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在i段吋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在了解的基础上,让师生一起来讨论确定一些主题。通过对师生初选的主题 的比较,我们提出了主题活动的标准,那就是:发展、可能、选择、开放。所谓发展,是指活动的目标指向;所谓可能,是活动开展的可行性条件;所谓选择,就是在主题活动中应有学生的可选择的内容。如西溪的名人这一主题,可以学生选择一位名人,如画家陆九畴、传奇人物济公等。所谓开放,是指主题活动可以不断生成,不断更换。在不断的生成与发展中,我们创建了主题活动菜单。具体菜单如下:具体如下:大主题系列活动西溪古桥1、实地观察西溪古桥,了解古桥的构造。2、实地走访调查桥的故事,了解古桥的历史。3、运用电脑制作有关西溪古桥的幻灯片。4、用瓦楞纸等材料手工制作古桥模型。5、用线描表现忠义桥、迎春桥、庆春桥、古灵慈桥。古老的茶市街1、设计调查的问题,及时做好笔录,收集好文字及图片资料。2、用水墨表现占镇。3、写生茶市街、茶市新村。4、为茶市街设计雕塑。绿色行动1、走进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湿地生态2、参加“火柿节”。3、观察西溪鸟类活动。4、西溪印象一春、夏。5、西溪印象一秋、冬。西溪物产——茶及茶文化1、调查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2、了解本地茶叶品种,实地考查它们的制作方法及过程,并亲自参与到采茶、制茶的过程中去。了解品茶及饮茶益处。3、集文人学士赞美茶的诗词、文章。4、制作茶文化卡。(四)、以案例研究为基础确定了主题和内容,关键点在于实践。为让西溪文化资源真正地在教学中得到运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在师生考察资源的基础上。以某一年级儿个班级为实验对象。进行课 例研究。比如以“我心中的西溪河”为例。同一内容,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教学。1、有综合实践的一一通过调查了解留下古镇的历史、人文、建筑、发展规划等知识,开发出一堂综合实践课,用纸雕模型来造型表现,规划留下镇未来的景观设计。2、有用国画形式表现的体现留下古街风貌的“墨香古镇”3、有用色彩表现的古镇老房子4、有用线描画形式表现的“写生留下古街”5、有用黑白撕贴画形式表现的“留下古镇” (五)、课例转化为活页教材通过几堂课的案例实践研究,就有了直观的比较,也积累了一定的课程素材。同一主题在不同年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兴趣度和接受能力。可以开发出不同课型。选择经典的课例入选校本教材。同时发挥每一位美术教师的特长,在自身优势领域口主开发感兴趣的课例,如有的老师擅长国画、有的擅长设计应用、有的擅长手工制作、有的擅长色彩表现。在西溪文化大背景下,通过老师们的开发整理积累了一定的课例。把课例按不同年级需要整理成活页校本教材组织教学。表1:依托自然环境,开发教学内容内容适用教材学习建议相关图片1、用中国画表现白鹭图《“莲花鹭影》第十册《西溪印彖一秋、冬》笫十册1、写生或创作、摄影等方式表现酋溪春、夏的景物。《我家的柿子》第九册1、调查了解家乡柿子品种。2、用国画形式描绘家乡的柿子。《留下古镇》第八册1、考察、走访留下古镇用写生的方法纪录古镇。2、用线描笔描绘留下古镇。 《宝亭和丹亭》第九册1、了解宝亭与丹亭的来历。2、用绘画方式表现两亭子。《彩塑鸟》第三册1、查阅有关资料,认识了解西溪湿地有哪些鸟类。2、用彩塑方法制作你喜欢的西溪鸟。《西溪印象一春、夏》第四册1、写生或创作、摄影等方式表现西溪春、夏的景物。《留下古桥第八册1、用纸工雕塑的形式表现留下古桥。《美丽的植物》第七册1、尝试撕出一片花瓣或一个果实。2、制作一幅报纸撕贴的画。《美丽的田野》第二册1、西溪的田野里有什么?2、用手上的画笔来画一画美丽的皿野。表2:依托传统文化,开发教学内容 内容适用教材学习建议相关图片《西溪早市》第一册《西溪民间工艺小花篮》第十一册1.走访西溪早市,了解西溪早市的景象和西溪的物产。2.写生、绘画和摄影创作酋溪早市的场景。(尝试农民画)1•感受小花篮的美,课后学习编小花篮。2.课后走访小花篮的发源地,.收集和整理小花篮的资料。《赛龙舟》第四册1.创作赛龙舟场景。2.了解蒋村龙舟胜会的历史,端午节和家人一起观看赛龙舟。1•了解家乡闹元宵习俗,积极参《闹元宵》第九册《吉祥荷包》第七册与闹元宵活动,收集相关资料。2.用摄影和绘画的方式创作闹元宵场景。1.手工设计并制作各式吉祥荷包。2.参加湿地龙舟文化节赠吉祥荷包活动。《十八般武艺》第三册1、了解十八般兵器和农具的关系,五常的渊源。2、画画十八般兵器的样子。《西溪上梁花第四册馍》1、了解上梁花馍2、学着用彩泥做做上梁花馍。 《蓝印花布》第二册1、了解蓝印花布的历史与西溪的渊源。2、用蜡笔盒水彩画画蓝印花布表3:依托人文环境,开发设计类教学内容内容适用教材学习建议相关图片《留下古街》第十二册《画童谣》第六册《我为茶都设计第六册茶壶》《我为西溪设计笫九册游船》1、用纸工雕塑的形式表现留下古镇。1、你能自己创作自己喜欢的童谣吗?2、尝试把你喜欢的童谣画一画吧。1、学习泥塑的基本方法。2.尝试设计制作一只有特色的茶壶。K了解西溪的特色。2、用线描形式设计西溪游船。1、设计有西溪特色的笔,要想一想西溪里有什么特色的《设计一支有特第四册物产或风景。在这些特产或色的笔》者美景中有哪些部分可以为我们所借鉴1、感受西溪淳厚质朴民风,《设计西溪文化第五册端午节的龙舟胜会,“桑•蚕•丝•绸故事J了解水 乡典型的民俗。2、制作一张文化卡。《墨香古镇》第十册1、感受古镇悠久的历史。2、请用屮国水墨I田i的形式来画一画我们的古镇吧!《我为西溪设计路灯第六册《西溪八景》笫八册1、了解路灯的结构和造型特点。2、尝试用手绘线条的形式设计西溪特色的路灯。1、了解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著名的“西溪八景”:烟水渔庄、秋雪庵、西溪水阁、梅竹山庄、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泊菴。2、用黑白撕贴画形式表现景七、我们的收获1、通过实施美术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以前,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来讲显得比较陌生。现在,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把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内容搬入课堂,显得很亲切。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同时,加深了对家乡的文化感知。通过绘画走近西溪,走进西溪。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西溪之美,体验西溪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和认识到西溪这座艺术宝藏,了解她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使学生养成了对西溪文化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使学生加深了对西溪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参与到西溪艺术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来。2、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提高了对家乡的了解和认知。提高了对教材的编写和处理能力。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责任意识。同时在西溪文化资源转化为美术校本课 程的过程中,学会了把课程的综合性、人文性、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综合的融合在一起。把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把美术本位与西溪地方文化内涵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木位知识技能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继承。把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相联系。3、提高了美术教学的质量。在实施校本课程的研究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学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日标有机融合,体现了自然、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关系。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白身经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动手和动脑相结合,查阅资料和实践体验相结合,激活了美术教学机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八、问题与思考在编写校本课程中怎样达到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形成目标一致、内容开放、相互补充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虽然在研究屮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要真正形成一本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木教材,在西溪文化资源转化成课程教学时需注意以下问题:1、在抓住对酋溪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站在杭州文化资源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狭隘的只是局限于单纯的地方资源,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大文化的观念。2、西溪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误解为所有与西溪有关的资源都可以纳入美术课程。在选择美术资源时,要站在大教育和整个学科的高度,将各种资源按照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合理地配置到校本课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彼此配合不互相干扰。形成整体,产生课程教学的合力。美术资源的选择和开发,应服从于美术教师教学的需要,为实现学校美术教育的冃标服务。3、西溪文化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和利用,不能随意性太大。要有计划合理地使用,在施教过程中要注重“量体裁衣”:根据教材内容加以补充、拓展或延伸:根据美术教材已经考虑到地方资源应占一定课时的因素,进行某一内容的专题教学: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状况,将与具体教学活动有关的资源,经过挑选,选择最优质的部分进行配置,使其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更有效、更可行。4、加强课程人文性教学中不能丢失美术学科的特点,在编写教材吋更应突出美术本体特点的学习分析,让校本教材具有可看性、可读性、可操作性,便于学生正确使用。通过前期的研究,一本以挖掘西溪文化美术资源入手的校本教材已显雏形,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挖掘和充实美术校本课程,让我们的孩子在西溪文化的资源中与我们的祖先、与我们生存的环境相知、相融,在对文化的敬畏中去学会保护、学会传承。参考资料: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陈伟泉、孔庆根《源于西溪,发于文化》,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3、尹少淳,《由文化资源到美术课程》,2006年8月。4、候令,《开发地方文化资源课程与评价》,2005年9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